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989 年日本股灾:政府未直接托市致经济“失去十年”

1989 年日本股灾:政府未直接托市致经济“失去十年”

1989 年日本股灾:政府未直接托市致经济“失去十年”
1989 年日本股灾:政府未直接托市致经济“失去十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a04414855.html,

1989 年日本股灾:政府未直接托市致经济“失去十年”

作者:朱禁弢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27期

自 1986 年开始的“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的经济总量世界占比升到 1990 年的 13.7%,持有的国外资产达到 383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良好的经济形势刺激了日本股市的大涨。虽然1987 年日经指数随着美国股市的崩盘有一些回调,日经指数还是从1985年12月的13113点上升到1989年12月19日的38915点,经济的繁荣和股市的疯狂使得日本国民丧失理智,纷纷投入股市。

下跌原因:金融自由化和超低利率政策致资产价格泡沫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和超低利率政策是经济和股市狂飙的重要原因,包含着很重的泡沫因素。1989年,日本政府 5次提高官方利率,日本股市开始出现高位大幅

波动,1990年的海湾战争使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陷入恐慌,股价大幅下挫。海湾战争结

束后,日本股市虽然又强劲反弹,但已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日本股市从此一路狂泻,跌至1992年 8月 18日的 14304点。

强力救市举措迟到近九年

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的下滑和地价的下降,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面对股市的大跌,日本政府在1995 年前按照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来被动解决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日本货币当局重新转向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利率(在随后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货币供应,但是收效甚微。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稳定股市和经济,但力量太小,几无成果。

日本政府没有采取有力的稳定市场的措施,直到 1997 年以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金融系统崩盘,日本政府才最终彻底改变了态度,手段包括: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体系。

1998年 6月成立新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督厅,接管大藏省的监管职能;1998 年 10 月通过了以金融机构破产处理为核心的《金融再生法案》和以事前防范金融危机为目的的《金融健全化法案》。主要的举措包含两方面: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 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国内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古人有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随着GDP增长率破7时代悄然而至,中国经济三 十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然不可持续。一年以来,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和楼市的报复性火爆等激烈而反常的现象似乎在昭告天下,经济拐点正式到来。一切悲观的现象仿佛预示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此刻审视与我们一水之隔、从20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配合国际社会唱衰自己的日本,他们著名的“失去的二十年”的经济崩溃论调的产生背景及这些经济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会为中国经济通过软着陆方式实现顺利转型升级提供宝贵借鉴。今天我们将刊登一篇来自读者东方欲晓来稿, 作者将分享一些他的独到见解。 关于“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之覆,中国之鉴 文/东方欲晓,现就职于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 过去二十年,国际社会的各种评论一直在唱衰日本,日本也配合甚至在渲染这种悲观论调,实行哀兵之策,日本经济的衰退仿佛成为不争的事实。回顾上个世纪,在能源危机和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确实陷入了低速增长的迟滞发展期,名义GDP同比增长率由1951年 的37.9%、1960年的21.4%、1973年的21.8%跌落至1998年的-2.1%、1999年的-1.5%、2008年的-2.3%和2009年的-6%。 但是近些年来,经济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出现“失去的二十年”是一种伪命题的声音,显示日本经济尽管低速增长,但是亮点不断,尤其是通过并购等拓展手段,其海外资产实力不断增强,在本土经济财富之外,日本还拥有相当于1.8个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国民生活水平也没有下降,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那么这二十年,日本经济究竟失去了什么,又有怎样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泡沫梦魇 1985年,美、日、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达成促使日元有秩序升值的共识,但是随后日元的飞速升值导致美元资产大幅受损,大量国际游资出于避险需要开始不断涌入日本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出口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日本原本就依赖出口的产业格局受到极大冲击,为了抵御这种冲击,国家开始实行低息政策,鼓励贷款,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充裕的流动性进一步刺激了银行的贷款意愿,许多不符合风控标准的抵押物成为了银行贷款的担保品,明星歌手甚至仅凭自身信用都能在日本获得千亿贷款。过度泛滥的银行贷款和不断涌入的国际热钱疯狂地推高了日本房价。1987年,银座地价增长了40%,东京地价增长了53%。到了1989年,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总面积的3.84%的日本的地 价已经相当于全美地价总和的400%。举国人民都沉浸在借贷抢房的狂热中,对于日本经济

(2)从美国百年10次股灾看2014年历史重演

(2)从美国百年10次股灾看2014年历史重演 一、美国百年10次大股灾发生前后的时间规律。 历史画卷生动地再现了100年美国金融市场的百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洞察人心。 下面是美国股市1900年--2004年百年涨跌走势图,1、100年前的绞肉机 开始日:1901年6月17日,结束日:1903年11月9日。道琼斯指数顶点:57,低点:31,跌幅:46%,时间:29个月。 这是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数据库中指数纪录最早的数据,在1900年前道琼斯指数没有记录,因此这次股灾堪称最古老的股市大崩盘。 2、旧金山地震成为恐慌的推手 开始日:1906年1月19日,结束日:1907年11月15日。道琼斯指数顶点:76,低点:39,跌幅:49%,时间:22个月。 (注意:从上次股灾结束的1903年11月9日到本次股市1906年1月19日的高点共运行了26个月)

这场股灾史称“1907年大恐慌”,当时“百年美股第一人”杰西.利弗摩尔整30岁,靠恐慌前空头部位大量做空“太平洋联合铁路”股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自此名扬资本市场30年。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熊市 开始日:1919年11月3日结束日:1921年8月24日道琼斯指数顶点:120,低点:64,跌幅:47%,熊市历经:21个月。 (注意:从上次股灾结束的1907年11月15日到本次股市1919年11月3日的高点共运行了12年) 这场熊市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企业盈利成长开始放慢、下滑,导致随后的2年熊市。从1921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股市进入史无前例的8年大牛市。 4、1929大股灾。 开始日:1929年9月3日,结束日:1932年7月8日。道琼斯指数顶点:386,低点:40,跌幅:89%,历时:2年10个月共计34个月。 (注意:从上次股灾结束的1921年8月24日到本次股市1929年9月3日的高点共运行了8年)。 华尔街当时三位最成功的金融大亨均为独立操作的独行侠:利弗摩尔、巴鲁奇和老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父亲,也是美国第一届证监会主席和美国证券法制定者),全是空头仓位的大熊。

形势与政策——中国海权问题及其认识

中国海权问题及认识 ——以中日海权争端为例 摘要:近年,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了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试图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在如此背景下,中国海权争端不断,本文以中日东海争端为例分析当前海权争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海洋权益的切实维护之道,认为我国要重视主权宣示,加强双边谈判并且加快防空识别区的建设。 关键词:钓鱼岛;海权争端;海洋权益;陆海统筹 一、我国出现海权争端的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调整海洋发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美国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并且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甚至以维护本国海洋权益为由主张把监控网覆盖至太平洋。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海洋权益指正必定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头戏:。 在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域中,我国存在双边或多边争议海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面积的52%。另外,再者三个海域汇总约有7400多公里的海上界限分别需要与八个海上邻国进行海洋划界。如此多的海域划界争端以及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主张的新趋势必然对我国带来新的威胁,必将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争端增添新的内容,使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钓鱼岛是中国历史相承的国土,由中国古代先民最先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管辖、最先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且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地图所承认。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加快对外侵略扩张。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成冲绳岛。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谋侵占钓鱼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得日本对钓鱼岛的侵占合法化,引发了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无条件接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签订投降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广场协议”的签订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成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导火索。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国内经济受到灾难性打击,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衰退时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崩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论述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泡沫经济的理论考察。对泡沫经济相关理论进行了基本梳理,对易于和泡沫经济相混淆的几个概念做了区分,对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及其 危害进行了论述,加深了对泡沫经济的认识。(2)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原因。 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发展阶段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整理,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主银行制度的消极影响、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存在弊端及日本实体经济自身问题的暴露对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日元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选取股票价格作为资产价格的代表,通过Johanson协整检验分析其与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日元汇率与 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即日元升值对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后果:失去的二十年。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原因、表现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失去的二十年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政府宏观经济 政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导火索,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主要表现,金融业受到巨大打击、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失业率增加、居民消费下降及经济增速急剧下滑是失去的二十年的主要表现。(5)日本泡沫经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 185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海权的区别 制海权 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亦即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在现代条件下,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还包括夺取该海域上空的制空权,并需综合使用海军各种作战兵力兵器和多种作战样式才能达到。 海权 海权应该从中性的角度定义为“一个国家在海洋空间的能力和影响力”。这种能力和影响力,既可以是海上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也可以是海上非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不同的海上力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制海权只是海上影响力的一种,虽然重要,但不是海权的全部。这样定义的海权,是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单一概念。其特点是,把海权概念从军事学、战略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中国的海权该如何发展?作者认为:(1)要正确定位海权在中国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如果说中国的发展包括海洋空间和大陆空间的发展的话,那么,大陆空间的发展将始终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中国要从一个濒海的大陆型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陆型国家,或带有一些海洋国家特点的大陆型国家,但中国不可能变成像英国或日本那样的海洋国家,也不可能变成像美国那样把控制全球重要海上通道作为全球战略目标的超级大国。(2)鉴于郑和下西洋和甲午海战的教训,中国有必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发展海权的根本出发点。(3)海权发展必须以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基础,海军等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比例增加投入。(4)优先发展海上经济力量,优先发展利用、开发海上资源的能力,从一个濒海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适当发展一定程度的保卫和控制“四海一峡”的海军能力。(6)重视发展与重要濒海国家、海峡要道国家的合作关系,其中要优先发展与“六海”、“六道”濒临国家的关系,用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力来弥补海上力量的不足。(7)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使人们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8)借助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与海权大国的合作,用先有的国际机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中国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 ★现在有很多人总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淆~所以我就把这个常识发一下。

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根据日文资料整理) 一、泡沫的形成(80年代后期) (一)由「广场协议」引发的快速日元升值和「内需扩大」 ●「日元升值经济衰退」、「产业空洞化」对策 + 美国施加的「条件放宽」、「内需扩大」的要求(「日美构造问题协议」)→财政扩大、金融缓和政策。 ●大幅度的金融缓和政策(低利率、货币供给同比超过10% )→股市投资、地产投资成为了资金的流向地。 ●由金融自由化(特别是大额存款的自由化)引起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企业的「资金管理」。 ●快速日元升值引发的错觉→对美元过度评价(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元将升值)、 对日元过低评价(缺乏「富裕」的生活实感,日元将贬值)。 (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 ●剩余钱财+资产价格上升→企业、个人的「资金管理」、土地投机→资产价格进一步上升。 ●企业的资金调集转移到「直接金融」[←平衡金融(=伴随新股发行的资金调集)变得容易]→大企业的「脱离银行」进行→银行需要发展新的融资对象→向中小企业、房地产融资倾斜。●「双边建立交易」(B/S表上的资产、负债两边扩大):把土地A作为担保进行融资(期待土地A的升值)→买入土地B→(期待土地B的升值)→买入土地C→。 ●资产价格的上升不是泡沫,而是为了从资产中获得收益的上升(例如:「国际金融中心—TOKYO」)。 ●沉迷于「资产效果」的有利之处→造成对勤劳的观念,对企业伦理等的不良影响。 ●批发物价(←日元升值)、消费者物价安定→否定了对通胀的担忧,政策性的疏忽。 二、泡沫的破裂和归结(90年代=「失去的十年」) (一)泡沫破裂的经过 ●股价1989年末达到顶峰,进入1990年后下落。 ●1990年,大蔵省作为地价对策引入了房地产关联融资的总量限制机制→地价下落的诱因 →1992年更是引入了地价税(1998年实际废止)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 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原因有三: 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 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 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如果继续把视野向下延伸,我们还会发现近20 年来日本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相反,由于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促使物价下降,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实际工资的购买力不降反升。此外,近20 年来日本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0.27 左右,近三年的政府清廉指数也排进全球前20 名。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经济的困难主要停留在政府财政方面,而日本的社会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依然强劲。 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 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不仅低端产品上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在钢铁,摩托车,家电,汽车等行业也因为物美价廉而在世界

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今天是二战日本向盟军投降64周年纪念日,转帖四年前读到的一篇旧文,以缅怀纪念每一位为我们今日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人,向每一个为国家民族独立付出亲人代价的普通中国家庭致敬;追思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族中为国家捐躯、投笔从戎的长辈。 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简杨? 一 我父亲本来不是独子,但一场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却变成了独子。 我祖父原本是位前清秀才,因清政府于一九O五年废除科举,便放弃了读书仕进的梦想。他后来考入当时山西大学堂的西斋,专攻起了化学和英语。山西大学堂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高校之一,分东西两斋。西斋是由英国传教士倡议、山西地方政府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的,是我国近代最早采用西方教学模式的学堂之一。 祖父一九一一年大学毕业,本欲出国留学,但因当时长兄亡故,其母阻挠,便回到故乡。他从此一边经营农事,一边办学教书。那时的县辖五区之中,只有祖父的村子里有一所小学,全区四十八村的子弟若有谁愿念书的,就总会找到祖父这里来。祖父平时除主持村里的小学外,还兼任着村长。他为人正直,平等谦和,那些与他平辈或大一些的人,也都像他的学生那样,称他是先生。他那时仅有二十多岁。 祖父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便开始把亡国之痛融入于教学之中。每讲到统治者的无能和侵略者的暴行时,他就会痛心疾首声泪俱下,但讲到志士仁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又推崇备至。我父亲在回忆到那段生活时曾经说过,早在西安事变之后,山西的抗日气氛已经相当高涨,学校里经常教唱抗日歌曲,他那时就已经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了。他还对我讲过另外几首歌的歌词。一首《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的歌是这样写的:“同胞们,向前走,不要后退。用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亡国的条件,我们绝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生死已到最后关头!”而《新小放牛》的歌词则是这样:“什么时候失去了东三省,什么人抢占了沈阳城?沈阳原是谁家的地,东三省住的是哪里人?九一八失去了东三省,日本人抢占了沈阳城。沈阳原是中国的地,东三省住的是中国人。”

日本股市的历史

日本股市的历史 默认分类2010-01-25 21:52:42 阅读10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日本股市的历史(转载自周公的博客) 1950-1989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38900点,历时39年,主要分为5个阶段: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470点,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 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 年的4年里调整了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 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 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1987年10月14日,市盈率曾高达92.28 倍。 你见过一个熊市长达14年的股市吗?罕见!然而,它的的确确存在过,并发生在日本,这场熊市 始于1990年,止于2003年。 日经指数的疯牛:1984年收于11543点;1987年收于21564点;1984——1987三年涨幅接近100%,原属正常“慢牛”。然而,随后两年的持续暴涨则已过头,每年差不多上涨一万点,实属“疯牛”。1988 年收于30159点;1989 年收于3891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从1万点到接近4万点,5年累计涨幅 接近300%。 日经指数的慢熊:1990年收于23849点,一年跌去15000点;随后股指连年下滑,在西方股市普遍走牛的2000年,它却收于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更是收于7607点,创下近20多年来的最 低记录。 日经指数的无奈:2003年后,随着日本经济缓过劲来,股指开始缓慢苏醒。直至2007年4月25日,当世界各国股市均冲向了历史最高峰时,日经指数才勉强收于17236点,离40000点尚差若大一 截。 日本人对从美国人手中接纳过来的市场经济具有进一步强化的神奇能力,不幸的是,日本人也 接过了美国人手中的股灾,而且它使日本的股灾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报复和原子弹轰炸使日本的几个主要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整个国民经济一派萧条。战后,由于更多的努力和艰巨的工作,日本经济慢慢开始稳定并逐步恢复。同时,美国帮助日本重建,并提供大量资本和军事保护。这种保护使得日本经济和政府运作更自由、 更有效率。

大国海权

1779到1782年在欧洲海域进行了海战,英国保卫了直布罗陀海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时英军的守备部队7000人,而他的对手共有3·3万人,英军的战斗力看起来不及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军,然而英军取得胜利与英军他们坚定的意志,还有熟练的航海技术密不可分的。同时,联军的优柔寡断松散无力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战争是多变的,是难以预料的,瞬息万变的。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并不能仅仅依靠双方军事实力的,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虽然现代战争形势是信息化战争,但战争终究是人与人的战争,人的行为影响战争形势的发展。就像英军在战争的表现一样,每一位成员都要团结出来,掌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尽一切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决定了日本惨败的命运。今天美国人认为应该感谢马汉,是他在一百多年前为美国的繁荣强大指明了方向。有人曾说,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得到了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强大的大陆资源,治理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说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它可以被界定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益,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中国的海权矛盾,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海权矛盾 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的争端首先是中国与日本的之间海权争议。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及东海的划界问题。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其次就是中国与朝韩海权争议,中韩在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有3000平方公里争议海域。 中国和东南亚的海权矛盾 我国一东南亚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多。越南

童大焕 中国20年后或将面临全线大衰退

四年前的2010年,中国GDP比日本54742亿美元多出4044亿美元,正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中国人为此着实亢奋了一阵子。随后,英国《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21年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声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美国花旗银行一份最新的报告则预测印度将在2050年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将很快发现,GDP总量世界第二将有可能是当代中国昙花一现的一个巅峰,它完全有可能迅速从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开启一个相当长期的大衰退旅程。 站在2014的时间窗口上向未来眺望,也许英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时代周刊》当年的结论都得改写,因为中国的国企红利、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城市化创新红利等已经显而易见地呈现颓势,它们正在全线消失甚至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陷阱。 随着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波城市化浪潮在20年后结束,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一直没有真正苏醒的狮子将有可能永远沉沉睡去。最迟20年,中国将要面临的是全线大衰退。 这是有别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真正的失去!因为在过往岁月里,我们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基础保障、教育的自由、人口增长等等,都已失去太多。不论走到哪里,中国人都堪称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但再怎么勤劳,也抵不住国内不合理制度安排对人口资源、对人的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 美国这样的超发达国家,GDP增速不可能像发展中国家那样快,一般维持在2%左右,有时2%都不到。中国过去几十年GDP增速平均每年将近两位数,但若以此来计算未来多少年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成世界第一,无疑只是在做一个简单幼稚的小学算术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变量,这些变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以往我们津津乐道自以为豪的“中国模式”,事实上正在遭遇戛然而止的短路风险。 中国过去用降低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用政府投资砸出来的GDP不值得夸耀甚至必将成为今后的包袱。 在GDP总量突飞猛进的同时,是人均GDP排在全球105位的靠后位置,而且,我国货币供给(M2)平均增速将近GDP的2倍,于无声处强化了对弱势群体的剥夺。其不仅造成国进民退、官富民贫的格局,扼杀了国家创新力,而且“做大做强”的往往是一批扶不起的阿斗。 目前,美、中两国GDP分别是167997亿美元和91813亿美元(2013年世界银行统计数字),美国要高出中国近一半。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历史上十大被丢失的中国城市

历史上十大被丢失的中国城市 拾、玄菟郡咸兴) 遗憾指数5 痛心指数6 综合评定5.5 据考证,咸兴古称沃沮城,是汉代统治朝鲜地区的四郡之一——玄菟郡的第一个治所。尽管如此,客观地说,历史上我国政权并未对此地进行过有效管辖;这里的原住民应该是满洲的通古斯语系民族(比如粟末人,渤海国的南京据说也在咸兴),而韩民族取得咸镜道是蒙古帝国灭亡以后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一向喜欢和满族人攀亲戚的韩国学者似乎却又忘记了本民族攻杀、驱逐女真人去开拓北方领土的光辉业绩。所以,把这里算作汇集了女真人的我国的故土也不为过吧。多说一句,朱元璋本打算把铁岭卫设在这一地区,但最终将鸭绿江以南作为奖赏给了“识时务”的李成桂,并将铁岭卫迁至辽东一个叫银州的地方,为后世增添了一座“大城市”。 玖、日南郡顺化) 遗憾指数5.5 痛心指数6.5 综合评定6 今天说起中国陆地领土的最南端,人们会毫不犹豫的想起天涯海角那一堆面朝大海的石头。然而在它更南面大约一个半纬度的越南中部的顺化一带,曾经是汉王朝最南端的一个郡、建立于前111年的日南郡。日南郡治西卷(广治省东河),顺化则是当时它属下的一个县。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南方边境一直维持在顺化一线。公元192年,当地的土著占婆人开始闹事,到南朝梁陈之交彻底占领了这一地区。总的来说,日南郡在实质上并未超出羁縻地区的范畴,由于远离我国的中心地区,丢失也许是迟早的事情。但在那个汉民族生存空间尚不拥挤的时代,马援将军们的开拓向子孙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汉唐精神。 捌、碎叶托克马克) 遗憾指数7 痛心指数6 综合评定6.5 碎叶城,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在那条戈壁千里、黄沙漫天的丝绸古道上,注定了不会仅仅是一座军镇。正值盛唐的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许不必“之一”)李白就出生在这里。与当时同属安西四大军镇的龟兹﹑于阗﹑疏勒不同,唯有这座天山西麓的小城镇守的是今天的西突厥斯坦地区。从张骞到班超再到高仙芝,尽管该地区在历史上几度易手,但我国最后失去这一地区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那个什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新疆的西界一直推到了东边的最后一道山脊,连整个伊犁河谷都差点搭了

股市崩盘历史

股市崩盘历史 全景网4月17日讯在周期性行业轮翻跳水的冲击下,沪深股市今日再度遭受重挫,四大主要股指数均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其中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3180.20点,再度击穿3200点关口,而两市第一大权重股中国石油逼近发行价,市场的人气已经降至冰点。回顾本轮调整,中国A股市场的跌势之猛烈,可以用“熊冠全球”来形容。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04点,到今日的3180.20点,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的累计跌幅达到48%,而如果从998点起步算起积累的上升成果,已跌去57%。对比之前全球股市崩盘的历史,A 股市场的本轮调整可以说对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球历史上有名的股市崩盘历史。1929年,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1987年,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10月1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香港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1%,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被迫采取停市四天的异常措施;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共下跌4446点,跌幅近17%;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德国、法国等股市也大幅下跌。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73年,香港股市遭遇股灾,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大幅暴泻到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点,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至此,日经指数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1997年5月,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突袭东南亚。东南亚股市随后开始了跳水式集体暴跌,到1997年8月底,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股指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9.5%、35%、36%、36.2%、22.6%、18.5%。这次危机波及了亚洲其他国家和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海权观念转变 摘要: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 关键字:海权海禁近岸防御近海防御远海利益维护 正文: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饱受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历史。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海权”在这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近现代以来我国海权观念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再到远海利益维护几个阶段。我国对海权认知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反抗列强侵略的艰难历程。 清朝前期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是一个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陆地大国自秦朝以来至清前期这两千多年间对我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因此在这一阶段历朝历代均把防御重点放在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上由此我们建立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来御敌于国门之外。万里长城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我国陆地防御体系的确立。在海洋方向虽有诸多邻国受限他们的国力与当时的于航海技术这些国家均无法对我国构成实质性地威胁,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对海防仅停留在拒敌于海岸的认知上,于是就有了海禁的政策。在海禁的政策下我国的航海技术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为后来无力抵抗来自海上的入侵埋下祸根。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对对外贸易的需求量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到了清朝晚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对海权的认知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的同期水平。 一八四零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海禁的海防体系彻底瓦解,开始转变为近岸防御。此后海防的观念逐步受到重视。一八七四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

“夭折”的儿子,20年后从母亲身边走过

“夭折”的儿子,20年后从母亲身边走过 年轻母亲意外失去儿子 张彩虹从卫校毕业后,幸运地被分配回老家沛县人民医院工作。没多久,她就认识了在汽车站工作的李德军,坠入情网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就组建了家庭。 对于张彩虹来说,婚后的生活还算和谐美满,丈夫对她疼爱有加。虽然婚后和公公婆婆共处一个屋檐下,但张彩虹平时忙于工作,每天除了睡觉在家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婆媳相处得也算融洽。结婚半年后,张彩虹发现自己怀孕了。 婆婆欣喜不已,除了主动包揽所有家务外,平日里还好吃好喝伺候着儿媳妇。有时婆婆会盯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一直看,然后笑着说:“肯定怀的是男娃!”“妈,要万一怀的是女娃呢?”张彩虹调皮地问。“不可能是女娃,要是女娃就打掉。”张彩虹以为婆婆只是和自己开个玩笑。然而,残酷的事实很快就证明了婆婆骨子里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张彩虹怀孕四个月时,婆婆就催促她去做B超检查婴儿的性别。因为张彩虹是医院里的护士,所以很顺利就通过B超检查出了婴儿的性别,她怀的是一个女婴。当她开心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婆婆时,却没想到婆婆气得将手中的东西砸在了地上:“生个女娃有什么用?那是赔钱货。”“什么赔钱货?只要孩子健康不是都一样吗?”张彩虹

很是诧异。“把这孩子打掉吧,明年再怀一个,一定要生男娃。”婆婆的话像晴天霹雳一样,让张彩虹愣了半天。等她回过神来时,婆婆已经不知去向。 当天晚上,张彩虹向丈夫诉说委屈时,没想到丈夫居然也认同婆婆的观点:“打掉吧,反正我们还年轻。”“不行,我一定要生下来。”张彩虹生气地说道。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婆婆的白眼和丈夫的冷淡,让张彩虹很快就扛不住了。为了维持这个家,她只好选择妥协,将自己怀的第一胎给流产了。事后娘家人知道了,十分气愤,为此与婆家发生了争执。张彩虹更是后悔莫及,加上婆婆对她的态度一直没有改观,婆媳关系可谓降到了冰点。 1992年冬天,25岁的张彩虹再次怀孕。因为婆婆担心又是怀的女孩,所以多次要求张彩虹去做胎儿性别鉴定,但均遭到她反对,这让家庭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后来,张彩虹索性跑回娘家待产。 不久,张彩虹出现临产征兆,但她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婆婆甚至丈夫,而是搬到了家住徐州市郊区的表哥魏成河家借住,准备到时在其附近卫生院生产。魏成河小时候在张彩虹家长大,两人感情好得如同亲兄妹一样,所以魏成河和妻子张蔼玲主动包揽了照顾表妹生产的重任。 这年7月的一天,张彩虹在表哥和表嫂的陪同下,在镇卫生院产下一个男婴。坚强的张彩虹努力挣开双眼,看到是个健康可爱的男婴后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总算能让婆家满意了。当天下午,张彩虹就被热心的表哥和表嫂接回家中照顾。可是张彩虹还没来得及把好消

20世纪以来历次经济危机

20世纪以来历次经济危机 中国财经报 2011-08-18 09:29:24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大萧条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年到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了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全球经济损失惨重。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 1990年储蓄和贷款危机 上世纪80年末和90年代初,银行业自大萧条以来出现了最严重的危机,超过1000 家的互助储蓄银行倒闭,其资产更是超过了5000亿美元。最终,为挽救此次危机所付出的代价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1240亿美元由美国政府和纳税人承担,只有290亿美元是由互助银行业本身承担。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50%,使日本遭遇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低迷,房产价格跌幅超过75%。日本政府为了拯救倒闭的房贷公司,动用了公共资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

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银行贱卖、摩根士丹利寻求合并,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摘自8月11日《江苏商报》

17世纪东亚海权投世界历史

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庄国土 内容提要: 17世纪以来,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荷兰人与英国人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的激烈争夺,揭开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凭籍其雄厚的海上武力,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东亚海权和主要贸易利润落入欧人之手,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关键词:东亚海权争夺贸易 Competition for Sea Power in East Asia in 17th century and its Influence on Historical Trend of East Asia 英文提要:Since 17th century onwards, in order to dominate the high-profit maritime trade in East Asia the Dutch and British competed by military forces with the earlier comers of the Portuguese and Spaniards, as well as the local maritime forces of Chinese, Japanese, Muslim traders. To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Dutch defeated the other competitors and established its sea power in East Asia. Since then the Europeans had controlled the sea power and major profit from trade in East Asian Seas, which changed decisively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led the latter into colonization or semi-colonization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Key words: Sea power, East Asia, Trade, competition 海权指以武力为后盾的海洋控制权或主导权,海权理念可溯自古希腊时期。欧人开始大航海以后,主要欧洲航海大国,无不认为商业和贸易繁荣是一个国家赖以富强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对海洋的控制是构成国家安全和繁荣的主要因素,海权时代由此开启。如16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探险家罗利爵士(Walter Raleigh)建议英国女王重视海权时所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1 17世纪以降,荷兰和英国开始大规模向东亚进行商务扩张。2他们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的激烈争夺,揭开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本文探讨东亚海权争夺的原因、过程和结局,特别强调东亚海权争夺的结果,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一、海权目标:东亚贸易谁主导? 不同时代不同海域有不同的海权目标。在17世纪的东亚海域,海权目标集中体现在以武力实施对海域贸易权的追求和控制。大体而言,15-16世纪是东亚的自由贸易时代,虽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华人移民现状、趋势和居住国政策》和教育部委托项目《东亚华人 软实力》成果。 1维基百科·罗利爵士条(Wikipedia, Walter Raleigh,https://www.docsj.com/doc/a04414855.html,/wiki/Walter_Raleigh) 2本文的东亚(East Asia)指亚洲东部,大体上与“远东”(Far East)的概念相当。学者在运用“东亚”概念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中国。广义的“东亚”则包括东南亚。本 文取广义的“东亚”(East Asia)概念,地域范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区域。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9页。本文 的“东亚海权”,指日本以南,印尼群岛以北、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的贸易控制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