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Food Nutrition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后置课:

学分:2学分

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

选定教材:课程概述: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

影响的科学,通过学习食品中基本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及现代营养学观点上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营养特点与功能,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对各种营养需要量。熟悉不同人群的能量代谢状况以及特殊生理条件下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各种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了解由于营养摄入失衡而造成的相关疾病。在此基础上将营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民生活实践,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并对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功能食品提供理论支持。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重点在于阐述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明晰营养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做到膳食平衡,并从食品保健角度开发新食品。

本大纲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或掌握营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2)掌握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普及营养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食物搭配和摄取;

(4)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与解决生活过程遇到具体的饮食、卫生问题;(5)使学生初步具备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6)为学生今后从事营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使受教育人群能正确运用营养科学知识和营养与健康关系于饮食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膳食模式,使多种膳食危险因素下降,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7)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民营养卫生健康状况的了解;(9)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有关营养学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1)部分内容通过出思考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学,并把这部分内容纳入成绩考查范围,以提高学生自学主动性;(2)通过课堂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力求通过举例等理论联系实际方式讲清、讲透背景内容;(3)凡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堂前或后进行复习,课堂上不再进行讲解,但作为成绩考查范围;(4)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时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5)提问教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7)每章布置思考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绪论

课时分配:3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食品营养学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掌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及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定义。了解国内外有关食品现状和最新进展,知道食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关系。本章重点是相关营养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内容和转基因食品最新进展。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营养学的概念与进展

一、食品定义与内涵。

二、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三、营养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食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二、绿色食品及其现状。

三、有机食品及其现状。

四、转基因食品及其现状。

五、无公害食品及其现状。

思考题:

1、什么是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有哪些内容?质量安全表识是如何构成的?

2、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分成几级?绿色食品有哪些要求?

3、什么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有哪些要求?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有哪些区别?

4、什么是无公害食品?

5、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转基因动植物研究?你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议?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

课时分配:9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纤维素等的基本概念,熟悉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主要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关功能,了解各种营养素的营养学评价,掌握人类对营养素的日需求量,了解人类所需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本章重点各种营养素的基本概念、各种营养素主要功能及营养素评价。每章内容结束后从思考题中选取一定数量题目作为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功能。

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三、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四、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

五、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第二节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二、脂类的营养学评价。

三、脂类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

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三、碳水化合物的供给

第四节纤维素

一、膳食纤维及其分类。

二、膳食纤维的功能。

三、膳食纤维的来源。

第五节矿物质

一、概述。

二、钠的营养、功能。

三、钙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四、铁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五、碘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六、锌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七、硒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第六节维生素

一、概述。

二、维生素A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三、维生素D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四、维生素E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五、硫胺素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六、核黄素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七、烟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八、维生素B6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九、叶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

十、抗坏血酸的营养、功能及食物来源。思考题:

1、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素?什么是合理营养?何谓宏量营养素?何谓常量元素?何谓微量元

素?何谓三大能量营养素?何谓营养学?何谓微量营养素?

2、营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什么是蛋白质?为什么所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4、何谓必需氨基酸?为了确保成年人身体健康,需要哪几种必需氨基酸?婴儿健康需要哪些必需

氨基酸?

5、为什么说半胱氨酸和酪氨酸是人体所需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6、何谓氨基酸模式?不同人群的氨基酸模式一样吗?为什么?

7、何谓优质蛋白质?为什么说蛋、奶、鱼、肉及大豆蛋白属于优质蛋白?

8、何谓参考蛋白质?目前把什么蛋白作为参考蛋白?

9、何谓限制性氨基酸?何谓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玉米、大米、小麦、大豆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

别是什么?

10、何谓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什么说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膳食的营养价值?

11、如何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12、何谓生物价?何谓蛋白质净利用率?何谓蛋白质消化率?何谓蛋白质的功效

比值?何谓氨基酸评分?

13、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取多少蛋白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有何

影响?

14、蛋白质摄入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15、营养学上重要的脂肪有哪些?

16、脂肪有哪些功能?脂肪的特殊营养学功能有哪些?

17、营养学上最具有价值的脂肪酸是哪两类脂肪酸?

18、何谓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有哪些功能?

19、何谓EPA?何谓DHA?EPA和DHA有哪些功能?金龙鱼调和油广告中的1:1:1

是什么意思?

20、你对食物中的胆固醇有何看法?

21、人类膳食脂肪有哪些来源?我国营养家学会推荐成年人脂肪摄入量是多少?

22、糖有哪些功能?何谓节约蛋白质作用?

23、何谓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有哪些?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哪些?

24、膳食纤维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25、食物中的矿物质有哪些生理功能?

26、人体矿物质缺乏的因素有哪些?

27、钙在骨骼中主要以什么方式存在?钙有哪些生理功能?

28、影响人体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促进人体肠道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钙的缺乏与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哪些食物中富含人体易吸收的钙?

29、铁有哪些生理功能?铁的缺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哪些食物富含有人体易吸收的铁?贫血都是缺铁引起的吗?为什么?

30、碘有哪些生理功能?碘的过量与缺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哪些事物富含碘?

31、膳食中的锌有哪些生理功能?锌的缺乏与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哪些食物富含人体健康需要的锌?

32、硒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硒的过量与缺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哪些食物富含人体健康需要的硒?

33、何谓维生素?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成哪些类别?

34、维生素缺乏的原因?维生素与各种营养素有何相互关系?

35、何谓维生素A?维生素A包括哪些复合物?维生素A有哪些生物学功能?维生素A过量与不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如何判定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

36、何谓维生素A原?常见的维生素A原有哪几种?

37、维生素D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D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8、维生素E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E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9、维生素B1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B1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

有哪些影响?

40、维生素B2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B2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

有哪些影响?

41、维生素B6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B6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

有哪些影响?

42、烟酸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烟酸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43、叶酸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叶酸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44、维生素C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中维生素C过量或不足对人体健康有

哪些影响?

第三章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和吸

收。要求学生熟悉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吸收过程。本章的重点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吸收,难点是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每章结束后

布置一次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一、人体消化系统。

二、食物的消化。

第二节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

二、多肽。

三、多肽、氨基酸的吸收。

第三节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

一、食物中脂肪的消化过程。

二、食物中脂肪吸收途径。

三、人体内脂肪的转运方式

第四节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一、食物中糖类的消化。

二、食物中糖类的吸收。

思考题:

1、食物中蛋白质是如何消化、吸收?

2、食物中脂肪是如何消化、吸收与转运的?

3、食物中糖类是如何消化、吸收?

第四章能量代谢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能量消耗整个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基础代谢,了解人体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了解食物热效应,了解不同人群能量供给。本章重点是人体能量消耗整个过程。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体内能量的来源。

二、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三、人体能量的失衡。

第二节人体能量消耗

一、人体基础代谢。

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三、食物热效应。

第三节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

一、计算法。

二、测量法。

第四节能量供给

一、不同人群能量供给。

二、不同劳动能量供给。

思考题:

1、何谓基础代谢?何谓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受哪些因素影响?

2、体力活动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人类的体力活动一般分成哪些级别?

3、何谓食物热效应?不同的营养素产生热效应分别是多少?

4、为什么不同营养素产生的热效应有差异?

第五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能量消耗整个过程。使学生了解人体基础代谢、人体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食物热效应以及不同人群能量供给。每章结束后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

一、基本概念。

二、食品营养价值评定。

三、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

第二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一、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三、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

四、畜、禽、鱼的营养价值。

五、奶及奶制品。

六、蛋类。

第三节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一、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二、烹调方法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三、贮存条件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影响。

思考题:

1、什么是食品营养价值?

2、什么是营养质量指数?如何用它来判断食品的营养价值?

3、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因素?如何克服?

4、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5、为什么加工后的豆制品营养价值提高?

6、为什么说谷类加工精度越高营养损失越大?

第六章不同人群的营养

课时分配:6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不同人群所需要的营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妇女妊娠期间的生理特点,了解做好妇女妊娠期间营养的必要性,明白搞好乳母的营养有利于母体健康的恢复和婴儿成长,掌握不同年龄人群生理特点的差异,指导不同生理特征人群营养调理。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不同生理特征人群需要不同的营养调理。每章内容讲授完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一、妊娠各期生理特点。

二、妊娠期营养需要。

三、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体的影响。

四、妊娠期的膳食原则。

第二节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一、营养对泌乳量的影响。

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三、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四、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第三节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

一、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二、婴幼儿生理特点

三、婴幼儿营养需要

四、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第四节学龄前、学龄和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一、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

二、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三、青少年营养与膳食。

第五节老年的营养与膳食

一、衰老的基本概念。

二、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

三、膳食营养因素与衰老。

四、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五、老年人的膳食。

思考题:

1、简述妊娠期间的营养需要?妊娠期间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有哪些影响?妊娠期间的膳食原则?

2、简述妊娠早期孕妇每日膳食构成?

3、简述妊娠中期孕妇每日膳食构成?

4、简述妊娠晚期孕妇每日膳食构成?

5、简述乳母在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哺乳期的膳食原则是什么?

6、简述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7、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简述断奶食物添加顺序?如何搞好婴幼儿配方奶粉?

8、如何搞好幼儿的膳食?如何搞好学龄前儿童的膳食?

9、如何搞好学龄儿童的营养膳食?

10、如何搞好青少年的营养膳食?

11、简述老年人营养需要?如何搞好老年人的膳食?

第七章营养与疾病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熟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营养与糖尿病之间关系、营养与肥胖之间关系,了解营养与肿瘤之间关系。本章重点是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营养与糖尿病、营养与肥胖及营养与肿瘤之间关系。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一、营养与动脉硬化。

二、营养与高血压。

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流行病学。

二、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三、营养因子对糖尿病的影响。

四、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第三节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二、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

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四、肥胖病的流行病学。

五、肥胖的预防与防治。

第四节营养与肿瘤

一、食物中致癌因素。

二、食物中抗癌因素。

三、恶性肿瘤的营养防治。

思考题:

1、何谓动脉粥样硬化?何谓高脂血症?

2、简述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3、简述从营养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则?

4、何谓高血压?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有哪些影响?

5、如何从营养学角度预防高血压?

6、何谓糖尿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7、如何诊断糖尿病?糖尿病如何分类?

8、营养因素对糖尿病有哪些影响?

9、简述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10、何谓肥胖?简述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哪些?肥胖对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疗肥胖?

11、简述食物中有哪些致癌因素?

12、简述食物中有哪些抗癌因素?

13、膳食结构和某些饮食习惯与癌发生有何关系?

14、恶性肿瘤如何预防?

第八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居民健康、我国2010年事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并知道国家关于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国内外膳食结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了解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本章重点国内外膳食结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及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每章内容讲授结束布置适量课外作业。

第一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概念。

二、每日膳食营养供给量。

三、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方法。

第二节居民营养状况调查与社会营养监测

一、营养调查与营养监测概念。

临床营养学课程标准

《临床营养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学》课程代码:13002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14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临床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随着临床营养学和医学的发展,临床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剩或者结构不合理,都会引起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及肿瘤等均与临床营养学密切相关,通过营养干预、营养治疗可能达到减少发病、减轻症状、控制与稳定病情的目的。通过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营养支持与营养护理可以满足人们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迫切愿望。因此,在整个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疾病的营养干预、营养支持、营养治疗与营养护理这个重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实习,要使学生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碳水化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与膳食来源;掌握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与常见的营养问题;掌握糖尿病患者能量营养相关因素、营养治疗和营养护理;熟悉平衡膳食及医院的基本膳食、试验膳食、治疗膳食;熟悉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全方位的治疗、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 (1)《临床营养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护理大纲并结合历年来

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本标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2)课程标准力求更新、拓展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观看教学图片、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营养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在疾病状态下营养素的代谢紊乱,各种疾病对营养素的需求和供给方法的一门科学。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3)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 2、具体设计 《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课14学时,实验课时4学时;理论课的安排,一般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学习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平衡膳食、特殊生理阶段的营养、营养状况评估、医院基本膳食。再分系统学习各种临床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临床营养学在临床各科室各种疾病中的重要性,为后续临床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 学时分配的建议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0067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食品储藏,食品添加剂,食品分析等 考核要求:实验、实训、期末闭卷考试为主(60%),期中及随堂测验、作业为辅(4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公共营养师》,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营养科学全书》.葛可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实用临床营养学》.吴国豪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主编:杨月欣.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5.《食品营养》.杨君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6.《食品营养与卫生》. 王尔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7.《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 霍军生主编,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和通过改善人群的饮食习惯以提高其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的科学,是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社会性、宏观性和多学科性等特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基础;疾病与营养;食品营养与保健;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等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公共营养学的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营养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应用,熟悉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营养改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与国际同领域接轨,培养学生进行人群营养改善工作和开展社区营养工作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共营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96/6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与 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具备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评价个体营养状况,营养咨询与配餐等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课程任务: 本课程讲授膳食平衡的理论知识,各类营养素对健康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类人群营养、保健食品与强化食品、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编制不同人群的一日、一周食谱,对居民营养状况能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指导的能力,为以后在食品企业从事膳食指导与营养师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营养素的功能,熟悉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了解其来源和供给量。 (2)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中的营养变化。 (4)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配餐的方法原则;熟悉膳食宝塔和膳食指南的内容;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 (5)掌握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熟悉营养监测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了解社区营养。 (6)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熟悉编制和评价营养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

(7)掌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熟悉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8)掌握保健食品的作用、功能;熟悉保健食品作用来源及针对的人群;了解食品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掌握强化食品的目的、作用;熟悉强化食品的强化内容和方法;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全面把握营养学基础知识,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2)能够对人体消耗的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测算。 (3)能够依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环境要求提出合理化的膳食建议。 (4)能解读食品原料和辅料配方,并能根据食品成分表分析评价各类食品价值。(5)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内容对膳食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6)能用计算法编制和评定健康人群一餐、一日、一周食谱,能用食物交换法调整食物种类和食谱能量 (7)能判别成人消瘦、超重和肥胖,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8)了解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能够针对营养性疾病进行营养预防。 (9)能能解读强化食品。 (10)能能够解读保健食品。 3.素质目标 养成“科学严谨、实是求事”的良好品德。通过工作任务设计,增强学生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与人沟通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最终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膳食平衡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课程难点:能够正确运用营养调查与分析的方法,结合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居民给出合理膳食与疾病预防的建议和措施。

最新整理食品营养学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物: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机体活动最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食品是营养物质的载体。从社会角度,食品要能够被特定文化接受。 食品的特点:安全卫生,无毒无害;营养功能:能量、营养素;感官功能:刺激味觉和嗅觉。 营养:“谋求养生”,是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基础营养(人类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医学营养(临床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 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营养主要来自食品,是其他分支的基础。)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合理营养:就是在卫生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食物和配合食物,合理地贮存、加工和烹调食物,使食物中的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都能适应人们的生理、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营养的核心是“全面、平衡、适量”。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与膳食参考摄入量(DRI)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EAR+2SD(标准差)若假设:1SD=10%EAR,则RNI=1.2EAR (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 入量。AI>EAR AI>RNI AI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成)

《中医药膳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的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的一门学科,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为主干课程,在康复治疗专业属于能力拓展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医药膳的基本理论,常用药材、食材的性能应用,以及常用药膳配方的制作与应用。 (二)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 中医药膳学是集合中医药理论、食品营养学、烹饪学等相关理论,逐渐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科学,是中医药学在饮食过程的实践应用,也是养生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普专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为后续临床工作服务”为指导思想,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做,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针对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康复治疗人员,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综合调理能力,药膳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药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日常养生方法,适宜所有人群,有非常广泛的实用空间。所以本课程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提高工作、生活水平。学习地点不局限于学校,还要包括家庭、社会,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教师起启发、引导、督促、检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品—体化。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6学时。考核方式有理论考试(占50%)、实践技能(占30%)、单元检查(占20%)三方面。 三、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中医药理论,熟悉常用食材、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膳应用和使用注意。掌握各种烹饪方法的特点。熟悉影响病人恢复的诸多因素,设计适宜的药膳治疗方案。 能力目标能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膳。能掌握常用药食的特点及应用。能采用科学的烹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 (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 第三章能量(2学时) (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 (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 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 (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 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 (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 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 (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 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 (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

1营养学基础习题

营养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活动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能量)、机体的(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功能调节所需的化学成分。 3、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五大类,加上水为六大类。 4、营养素根据需要或体内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6、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 )个体的需要。 7、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 )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8、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9、(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生热营养素。 10、营养素按其能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和速度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分为(必需营养素)和(非必需营养素)。 11、如今已确认的人体必须营养素有42种,其中包括:( 9 )种必需氨基酸;( 2)种必需脂肪酸;(1 )种碳水化合物;( 7 )种宏量元素;( 8)种微量元素;( 14)种维生素;加上水共42种。 1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13、蛋白质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蛋白质是(酶)、(抗体)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具有催化、运载、调节、收缩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 14、蛋白质提供机体需要的部分能量,是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 1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6、有些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必须由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另外还有一些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17、食物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必须氨基酸)的组成。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包括种类、数量和相互间比例。 18、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19、人体所需蛋白质来源于多种食物,凡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其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则(低)。 20、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常指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主要是(质量); 食物蛋白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消化率)和(利用率)。 21、氮平衡是(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摄入氮与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 22、脂类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人类膳食中不能完全没有脂类,但脂类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某些肿瘤。 23、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24、脂肪酸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25、一般植物和鱼类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比畜、禽类脂肪含量(高)。 26、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 D )的原料。 27、脂肪的消化率与它的(熔点)有关。 28、植物油则富含维生素( E ),这些维生素对维持人体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 29、一般成人脂肪提供能量占总热能的(20-30%)。 30、营养学上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31、(葡萄糖)是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最重要的单糖。 32、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在人体中先转变为葡萄糖后才被吸收。 33、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包括(淀粉)、(糊精)、(糖原)。 34、(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主要的、最经济的供能营养素。 35、能量换算单位:1 Kcal =()KJ 1KJ=()Kcal 36、食物中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的能量为:1克碳水化合物( 4 )Kcal;1克脂肪( 9)Kcal;1克蛋白质(4 )Kcal。 37、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主要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从事劳动活动)、(食物热效应)及(生长发育和其他特殊需要)。 38、食物热效应与进食的营养素(种类)有关,如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耗热较少,蛋白质耗热较大。

营养学基础知识大纲

营养学基础知识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营养学基础知识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讲:许阳 西安桃李旅游烹饪学院 概述 对餐饮从业人员来讲,只有掌握营养卫生知识才能够巧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并让顾客感到饭菜既滋味鲜美、色泽诱人、又符合卫生、营养要求,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营养素 营养素: 食物中含有的能保障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和供给人体所需热能的物质。 营养素的作用: 1、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2、调节生理机能; 3、供给能量。 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能量 人体能量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二、各种体力活动的消耗。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 量消耗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第二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点 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基本单位)8种: 借(缬氨酸)一两(异亮氨酸、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 蓝(赖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三、蛋白质的分类: 1、完全蛋白质:肉、蛋、奶、大豆及制品; 2、半完全蛋白质:米、面等粮食;

3、不完全蛋白质:胶原蛋白。 问题: 我们日常食用的主要是什么蛋白质? 质量好不好? 四、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同时摄入两种或以上的蛋白质食品,使其中的必须氨基酸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要求:1、种属愈远愈好; 2、种类愈多愈好; 3、时间愈短愈好。 2、食品强化:补充不足的必须氨基酸。 五、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单位:克/100克 六、蛋白质的来源及供给量 1、蛋白质的来源:一类是动物性原料,含量高,质量好;第二类是植物性原料,含有情况较复杂。 2、供给量:占人体热量的10—15%。必须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完全蛋白质。 第三节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类脂:磷脂、糖脂、 固醇类、脂蛋白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热能 2、提供必需脂肪酸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提高膳食的感官性状 三、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 1、消化吸收率 2、必须脂肪酸的含量(亚油酸)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D、E、K) 四、脂类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膳食中脂类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粮谷类、蔬菜、水果脂肪含量很少,不作为油脂的来源。坚果类食品含有较丰富的脂肪。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 课程学分:3.5 总学时:56 1 课程定位 餐饮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其从业人数一直位居各行业的前列。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广东省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已达到958992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的餐饮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其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研和长期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从事旅游饭店业的中餐厅、西餐厅、宴会部、酒吧、咖啡厅、大堂吧等岗位,以及社会餐饮业厨房管理、楼面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们和太古海港酒楼、天誉威思汀酒店、新珠江大酒店、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五星级)、富力·君悦酒店(五星级)等多家住宿餐饮企业就餐饮专业人才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一致认为现代餐饮业一线实用型高级人才应掌握的核心技能是:餐饮服务技能、营养配餐能力、菜肴设计与创新能力、餐饮卫生管理能力、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厨房和餐厅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对培养餐饮业一线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我系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实践和就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有《粤菜制作工艺》、《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厨房设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考取的专业技能证书是助理营养师。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和有关知识融入于各个工作项目当中,通过项目操作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1 能力目标 可以分为下列五个层次: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Nutriology of Food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 【学分数】: 4 【总学时】: 7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社区营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 DRI )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了解营养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㈠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理论知识方面 ( 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生理,营养素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过程;热能的单位、来源及生理值,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特殊人群、特殊作业环境机体营养代谢的特点和营养需要;膳食参考量( DRI )相关指针及其制定依据。 ( 2 )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和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生产,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 3 )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不同人群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原则。 2 、技能技巧方面 ( 1 )根据主要缺乏症,能初步判断何种营养素缺乏。 ( 2 )通过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营养监测方法的学习,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 ( 3 )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 ( 4 )根据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基本能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 (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上得到培养: 1 、知识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居民营养调查和营养监测,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对各类食品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 2 、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基本概念,主要营养素的代谢特点、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营养素的主要缺乏症。 3 、综合归纳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归纳其营养需要特点;常见膳食营养不平衡与疾病的关系及膳食营养不平衡的解决措施。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

营养学基础教案(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 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章,每个章节依据它的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学时数: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通过对营

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 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第四节脂肪 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 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六节维生素 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第七节水 要点:熟悉水的生理功能及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与来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要点: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特点,熟悉各消化器官的功能,掌握各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过程,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要点:掌握谷类及豆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熟悉几种常见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大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 整理(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一、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1.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特殊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及规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5.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注:职业守则没有对职业目标进行要求 6.职业的本质是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职业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二、医学基础 1.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4.两次生长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5.孕期生理性贫血:是指孕期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 比容和红细胞计数均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的现象。 6.孕早期和孕末期≤110g/L,孕中期≤105g/L。 7.孕期体重增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孕期体重增加7~8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不计 划哺乳,孕期增重10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2kg为宜;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孕期增重14~15kg;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18kg。 8.初乳是指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哺乳前6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9.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10.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11.2岁后体重kg=年龄×2+8(出生体重约为3.2kg) 12.新生儿身长50cm 13.1岁时75cm 14.2岁后身长cm=年龄×7+75 15.20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岁。6岁左右开始萌出恒牙。 16.孕妇的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2)消化功能改变胃 排空延迟、早孕反应、营养素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孕期生理性贫血。(4)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妊娠尿糖。(5)孕期体重增加。 17.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⑴代谢功能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 15%~20%。⑵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⑶体成分改变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A肌肉萎缩。B. 身体水分减少。C.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⑷器官功能改变 A.肝肾功能降低B.胰腺分泌功能下降。C.免疫功能下降。D.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三、营养学基础 1.五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EAR+2SD 4.营养素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5.1kcal=4.184kJ 1kJ=0.239kcal 6.1kcal指1k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7.食物的热价:亦称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1g碳水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