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2004年,我院将通信技术专业无线方向独立出来,设置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院领导高度重视,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建成核心课程三门并实现了标准化。2010年4月,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在09级设立了无线网络优化专业方向。2010年7月,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本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9个,校外实训基地7个。《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和《交换技术与设备》课程分别被评为2007年和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4月,本专业参加了省通信教职委组织的“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大赛”,获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2011年6月,在全国“三网融合和无线网络优化”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为就业双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同时适当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现有移动专业在校生(包括09、10、11级)562人,累计毕业生825人。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

(二)人才培养规格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纬度定位人才的培养规格。

表1 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表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就业导向的原则,把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具有移动通信工程的安装调测能力,移动通信设备的维护能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等能力,面向广东电信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模式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123准员工”模式。具体是“一个主线、两个支撑、三个结合”。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为就业双支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同时适当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按“准员工”标准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五)存在不足

1.考虑到大量的企业培训服务,专任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需要改善。

2.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不足,缺乏与之配套的教学设施,不能同时满足一个

班“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更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基于现有设备的综合实训项目有待挖掘开发。

3.教材建设落后于课程改革。缺乏按高职教育规律编写的在职培训融入学历教

育的特色课程教材。缺乏与专业教材配套和实训设备对应的实训教材。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思路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做专做精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在职培训”的办学方针,以服务通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根本,按培养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构建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机遇,力争两年内把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思路

分为宏观思路和微观思路。宏观思路是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质量与保障机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考虑,微观思路是每个建设项目的内涵和必须达到的目标。主要加强的建设方面是新建和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增加专兼职教师的人数,优化师资结构;编写校企合作的特色教材;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结出更多教研教改成果。

三、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校企“5个对接”建设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实现5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专业与行业对接

为了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教师们下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的调研,再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综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的意见,对移动通信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出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本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无线网络优化工程》、《高频电路及其应用》都是根据企业认证课程转化而来的,是针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而设计的。课程内容结合了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证书的考试内容。由于我院专业教师本身就是从事企业培训这个双重角色,所以很自然的把企业培训课程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每年还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就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进行动态调整。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行业、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需要为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共同制定刚性课程与柔性课程计划,采取分段式组织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运营有机结合。如07级移动班的综合实训就是在省电信实业公司下属的企业以及各代维公司完成的;移动0814班的综合实训是协助长讯公司参与亚运通信保障的基站维护。

按照“六化”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即“设备同步化、环境真实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基本原则,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试行分段式教学,将多个针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穿插在整个教学进程当中。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开放岗位,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本专业已将获取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1学分)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我院已经是广东通信管理局指定的职业资格鉴定站和广东电信代维资格认证指定的培训考试基地,可以进行移动机务员、移动营业员职业资格认证及C网代维资格认证。下一步的工作是引入更多企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学生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登高证等。建立与课程进度平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和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学院和网络学院合作,打通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通道。

作为广东电信属下专业子公司,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共同构成学院两大业务板块。去年,本专业承接了广州移动亚运保障“一专多能”的培训任务,完成对632人理论培训和293人实操培训,还承担了中国电信集团1000多人的CDMA2000

网优工程师的认证培训。今年又承接了深圳大运会通信保障人员的技术培训等等。由于面向通信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培训服务,既提升了学院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水平。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建设一支理念先进,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根据在校生的规模,按照要求的生师比配备专任教师,到2013年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2人。

(2)培养骨干教师5人。要求骨干教师至少担任一门课程的责任人。

(3)“双师”素质教师为80%。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能够独立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4)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

2.实施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兼职教师水平,通过建立课程责任人制度,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具体如下:

表1 2011-2012教师培养计划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目标

把3G设备实训室、无线网络优化实训室、移动通信综合实训室建设成为通信行业技术培训基地;成为通信管理局职业资格认证指定的培训考试基地;成为广东省同类高等职业院校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考试基地;成为中国电信代维资格认证的培训考试基地,进一步提升现有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

2.实施方案

重点建设三个校内实验室,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共建和用好现有的校外基地。

表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

(四)课程建设

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把《无线网络优化》、《高频电路及其应用》建设成特色优质核心课程,更新省级精品课程《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内容。

(2)建设方案

把无线网络优化代维资格认证培训体系和3G技能大赛课程内容纳入《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按工作过程导向原则组织课程内容。

2、教材建设

(1)建设目标

建立特色教材体系。包括2本教材和4本实训指导书。

(2)建设方案

专业核心课程:以课程责任人为中坚力量,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位,把在职培训元素融入学历教育。组织编写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课程教材,使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和改革相适应,教材建设规划如下:

表3 2011-2013年教材建设规划

3、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建设目标

将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视频材料、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培训资料库)上网,建成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2012年完成《无线网络优化》资源库建设,更新《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资源库。

(2)建设方案

A、教学资源种类及建设途径。

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媒体课件库,收录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师多媒体课件,部分课件增加动画功能,提高直观效果,方便学生理解。

仿真实训系统:实现本专业各种原理知识的仿真、设计,解决难以用语言讲授的问题,形象展示通信原理。

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根据课程网上教学交流活动需要,设计网上教学环境、并组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呈现和使用均基于web 网页形式。

教学案例库:案例库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也可购买成熟的案例资源或直接使用国家通信专业教学案例库资源。

4、教学模式改革

(1)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评价方式改革

与“项目教学法”相对应,我们对实训教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如6个项目,每组5个学生。每组由哪个学生演示哪个项目都是以抽签的方式(抽两次签)。根据演示情况,每个学生给其他小组做个排序的评

价。如有4组,则给其他3组的排序是1、2、3,最后统计每小组的排序分数。这种评价方法促进了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且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公正。

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评价的。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校企深度合作,共育“准员工”人才

1.产学研合作

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已经逐步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工作卓有成效。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到学院授课,如广东粤讯工程公司的杨毅高级工程师到校给无线专业学生讲了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谢立新副总经理给学生讲了GSM无线网络优化,省电信研究院的吕振华到校做过3G讲座,朱晓洁、陈毅峰到校做过NGN培训。企业的工程师们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使学校教育能紧跟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厂家设备为学历教育开出了相应专业技术与实训课,如根据华为C&C08交换机技术开出14个实训项目、根据UT斯达康小灵通通信技术开出5个实验实训项目等。在教材开发方面,李蔷薇老师与粤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爱立信数字基站的操作与维护》培训教材和学生使用教材,被广东省各代维公司广泛使用。本专业教师团队为省电信公司开发的《CDMA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培训教材被用于3G认证。

2.订单培养

2010年7月,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就移动通信技术人才进行“订单式”合作培养进行了磋商。旨在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移动通信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树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品牌。在09级四个移动班中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签订三方协议等环节,组成了“南建订单班”。该班除了完成正常的课程设置外,还增加了代维考试认证课程、企业实务、专项岗位技能培训等企业定制的课程。3.营造校企文化

营造具有鲜明培训特色和企业特征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发展状

况,接受企业管理与文化理念的熏陶,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讲座或做报告、在校内实训室宣传合作企业或通信设备制造商的企业文化、组织或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等等渠道,营造浓厚的通信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提前了解与认识企业,在思想理念上和行为规范上,向企业员工标准靠拢,实现企业“准员工”的培养目标。

四、经费预算

25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

五、保障措施:

学院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完善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建设的定期自我评估工作。

1、成立由通信系和学院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小组,按项目管理的办法实行质量控制,包括PDCA四个阶段:P:制定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包括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以及制定建设进度。

D:按照制定的规划进度实施计划。

C:每学年末,按监测点检查对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A: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

2、学校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专项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通过项目管理和控制,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302 专业名称移动通信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原理、设备、工程等专业知识,具备移动基站工程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业务管理与服务、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等能力,从事移动基站勘察与设计、移动基站维护、无线网络室内分布设计、无线网络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移动业务支撑与管理、移动终端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通信行业企业,在移动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与终端维护等岗位群,从事移动基站勘察与设计、移动基站维护、无线网络室内分布设计、无线网络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移动业务支撑与管理、移动终端维修、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 3.具备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4.具备基站系统设备开通与调测、运行与维护能力; 5.具备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优化能力; 6.具备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7.具备移动通信业务营销与服务能力;

8.具备移动终端维修、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 9.具备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维护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光传输技术与设备、基站建设与维护、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室内覆盖工程、电信业务应用与营销、移动终端维修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移动通信原理、基站建设与维护、通信工程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无线网络优化、移动终端维修等实训。 在移动通信类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信机务员(三级、四级)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四级)移动通信助理工程师无线网络优化助理工程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工程安装与维护通信运营服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新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申报论证报告 2008年3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开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等多个高职专业,为了进一步满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铁路运输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院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我们对开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下面具体报告如下: 一、开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主要理由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1、3G(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通信人才短缺,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业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但是,3G 相关的人才却严重失调。专业从事3G应用软件开发从业人员不足千人,据工信部预测,仅2010年,中国3G人才市场缺口就在100万以上,其中3G软件工程师缺口就在50万左右。 3G人才短缺现状,使得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变得格外抢手。人力资源专家表示,3G软件开发是未来几年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根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薪资报告,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即使是初级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平均月薪也在5000元左右,中高级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月薪平均已超过万元,而且随着3G应用的进

一步深入发展,3G软件研发人才的薪水还会进一步水涨船高! 2、3G行业迅猛发展,使3G专业产业投资前景广泛。 未来几年,中国的3G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未来将保持50%的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因此,移动业务增值市场将迫切需要大量移动增值软件工程师,但这类人群在目前的市场上非常少见,保守估计,随着3G工程大规模的建设和应用步伐的加快,移动增值业务软件工程师人才市场缺口将达到每年20-50万人。 随着3G业务的全面的应用,移动通信方面的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开发,比如平台开发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手机WAP网站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等。 3、利用当前3G系统的发展机遇,提高我国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高铁战略的发展服务。 从2007年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完成铺轨开始,我国已经先后投入巨资开始兴建郑西高速铁路、京石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广深高速铁路以及南宁到广州的高速铁路等等一大批高速铁路,由此可见,我国铁路运输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与此同时,高铁的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在我国高铁中需要大批的移动通信专业人才,我们要依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术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为后续继续学习,实践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多媒体课室授课。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进行解题指导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描述图像,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5.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现有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调试能

移动通信G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3G技术概述 2004-3-14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领域从原先的话音业务发展到增值业务。伴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迈向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则是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 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GSM网络升级为GPRS网络。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三个技术标准的比较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移动通信技术 专业代码590302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与本专业相近专业的中职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群 (1)移动通信工程施工岗位; (2)移动通信工程勘测岗位; (3)移动通信设备安装维护岗位; (4)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岗位。 2.发展岗位群 (1)移动通信工程督导岗位; (2)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与维护岗位; (3)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经理岗位; (4)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师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通信网络,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移动通信工程施工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方面知识的、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根据通信行业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层岗位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2.能力结构 3.专业素质 专业能力 基本能力 专 业 素 质

职业证书 建议参加由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认证,根据实际的就业岗位,选定一种或几种。如线务员、移动通信电信机务员、通信工程师(初级)、电信业务员、营业员、话务员等。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专业建设应面向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能够反映当前通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和现行岗位资格的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充实。 图1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参考图。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以移动网络与设备基础、移动通信工程等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本专业建设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考虑,从纵向看,在专业通识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专业可考虑1~2个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培养链路;从横向看,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开发。 图中间箭头覆盖的部分为该专业基本的课程内容,两侧箭头所指的内容为各学校可拓展的特色课程。图中所示主干课程仅供各学校参考,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各学校可根据情况进行拓展。专业拓展课程可由各院校根据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灵活设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反映各院校的办学特色。对不具备全面开展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条件的院校和专业,建议从第三或第四学期开始逐步引入项目制、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之抗干扰措施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大量的环境噪声和干扰以外,还有大量的电台产生的干扰,如邻道干扰、公道干扰和互调干扰,更重要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等)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方式,CDMA码分多址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制系统,在信息的传输中,存在着多址干扰,多径干扰和远近效应。那么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运行,我们也采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相关抗干扰技术进行处理。这些技术包括: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技术,用于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收技术,抗多址干扰的联合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特定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 首先介绍一下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利用多个天线阵元的组合进行信号处理,自动调整发射和接收方向图,以针对不同的信号环境达到最优性能。智能天线是一种空分多址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空域滤波和波达方向(DOA)估计。空域滤波(也称波束赋形)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信号、干扰和噪声在空间的分布,运用线性滤波技术尽可能地抑制干扰和噪声,以获得尽可能好的信号估计。 智能天线通过自适应算法控制加权,自动调整天线的方向图,使它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将干扰信号抵消,而在有用信号方向形成主波束,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加权系数的自动调整就是波束的形成过程。智能天线波束成型大大降低了多用户干扰,同时也减少了小区间干扰。 比起只能智能天线技术抗多径干扰的RAKE接受技术又有哪些技术有点呢?智能天线抑制干扰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受天线阵元个数的限制,且当感兴趣信号存在多个非相关多径时,阵列只保留其中的一路信号,而把零陷对准其它信号,这样,阵列能够减小由非相关多径带来的干扰,但未能发挥路径分集的优势,因而是次最优的。为此,联合时域和空域处理的接收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信道存在多径时延扩展,且时延大于一个码片周期时,这些多径信号既是多径干扰,又是一些有价值的分集源,由此产生了2D-RAKE接收机。目前2D-RAKE接收机讨论最多的是应用在WCDMA上行链路。 空时RAKE接收机首先对存在角度扩展的多个路径分量进行波束成型,以降低DOA可分辨的其它用户信号产生的多址干扰或期望信号的非相关多径分量,然后将经过空间滤波后的信号送入RAKE合并器,以充分利用延迟可分辨的期望信号的多个路径的能量。空间波束形成旨在衰减干扰信号,而时间多径合并旨在利用有用信号。 与时域和空域一维干扰抑制不同的是,空时二维干扰抑制不再使用强迫置零条件,而是考虑噪声的存在,使用优化准则。空时处理有名的优化准则有两个,一个是空时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另外一个是空时最大似然准则 我们介绍的第三种抗干扰技术是联合检测技术 传统的接收技术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信号检测而把其他用户作为噪声加以处理,在用户数增多时,导致了信噪比恶化,系统性能和容量都不如人意。联合检测技术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时已知的: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各用户的信道估计),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并削弱了“远近效应”的影响。 每一样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那么我们是否能将其结合,使技术更优化,让其在抗干扰方面体现的效果更为明显呢? 那就是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的结合(SA+JD), 其主要用于TD-SCDMA系统中,TD-SCDMA系统结合使用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1)智能天线消除小区间干扰,联合检测消除小区内干扰,两者配合使用;2)智能天线缓解了联合检测过程中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对系统性能恶化的影响;3)当用户增多时,联合检测的计算量非常大,智能天线的使用减少了潜在的多用户; 4)智能天线的阵元数有限,对于M个阵元的智能天线只能抑制M-1个干扰源,而且所形成的副瓣对其它用户而言仍然是干扰,只能结合联合检测来减少这些干扰;5)在用户高速移动下,TDD模式上下行采用同样空间参数使得波束成型有偏差;用户在同一方向时,智能天线不能起到作用;还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移动通信4G技术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1)接入方式和多址方案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OFDM的主要缺点是功率效率不高。 (2)调制与编码技术 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新的调制技术,如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以及单载波自适应均衡技术等调制方式,以保证频谱利用率和延长用户终端电池的寿命。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更高级的信道编码方案(如Turbo码、级连码和LDPC等)、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和分集接收技术等,从而在低Eb/N0条件下保证系统足够的性能。 (3)高性能的接收机 4G移动通信系统对接收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hannon定理给出了在带宽为BW的信道中实现容量为C的可靠传输所需要的最小SNR。按照Shannon定理,可以计算出,对于3G 系统如果信道带宽为5MHz,数据速率为2Mb/s,所需的SNR为l.2dB;而对于4G系统,要在5MHz的带宽上传输20Mb/s的数据,则所需要的SNR为12dB。可见对于4G系统,由于速率很高,对接收机的性能要求也要高得多。 (4)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5)MIMO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数据通信讲座 第一讲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张力军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移动数据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核心技术、业务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移动数据通信移动数据网移动数据业务移动IP 服务质量移动互联网 一、什么是移动数据通信 1. 移动通信网与移动数据网 近十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已实现从模拟网向数字网的转换。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一样,不论从用户对业务的需求,还是从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以及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商来看,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可以将后两个层次的业务通称为移动数据业务,例如,短消息,传真、电子邮件、文件、图像、浏览网页等。能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网,又可称为移动数据网。也有专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而不提供语音业务的,称为专用移动数据网(或简称为移动数据网,或无线分组数据网)。随着技术的发展,语音和视频等实时业务将完全以分组数据的形式传送,那时,移动通信网也就完全变成了移动数据网。 2. 移动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 这两个术语的含义比较相近,但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共同点在于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无线信道和网络进行的,而主要区别就在于“移动”与“无线”二词。“移动”一词表示通信终端的三种运动状态:归属区静止、运动和漫游(访问区静止),实际上“移动”主要是指“运动和漫游”这两种状态。因此,“移动数据通信”就是指终端在三种运动状态下都能进行数据通信。而“无线数据通信”一词主要含义是指在静止状态进行数据通信,但如果无线网络能提供漫游服务,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无线数据通信”也是“移动数据通信”。能提供无线数据通信最典型的例子是无线局域网(WLAN)。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逐步演进和相互融合,传统的无线数据网也能支持终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数据通信。那时,无线数据通信与移动数据通信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目前,如果分析和讨论的问题不涉及终端是否在运动中,只要不影响问题的实质,人们也常将这两种术语混用。

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301 专业名称通信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遵守规范、安全生产、勇于创新等素质,掌握电路技术、通信原理、交换技术、传输理论、接入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具备通信设备安装和调测、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开通、通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通信工程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从事设备调试、技术服务、网络运营、系统维护、工程实施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通信行业,在通信设备安装与测试、通信网络组建与维护、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通信产品技术服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群,从事电信服务、通信设备安装、通信产品检修、通信系统运维、通信系统技术支持、通信项目实施、通信工程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通信设备安装与测试能力; 3.具备传输、交换网络运行与维护能力; 4.具备数据局域网、移动接入网的组建与管理能力; 5.具备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能力; 6.具备通信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 7.掌握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和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

8.了解互联网、移动接入网、光传输网、数据交换网等现代通信网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接入网设备安装与维护、数据网组建与维护、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测试、光传输网络组建与维护、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数据网组建、通信工程项目实务、光传输网络组建等实训。 在通信网络运营企业、通信技术服务企业、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通信工程监理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信机务员(三级、四级)通信网络管理员(三级、四级)有线通信传输设备调试工(三级、四级)电子设备装接工(三级、四级)电源调试工(三级、四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通信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通信工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术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的后续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系统的构成、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基础及IS-95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掌握3G技术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为后续继续学习,实践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多媒体课室授课。加强实验,实验要分组进行,分组人数不宜过大,实验前多做准备工作。有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习题讲解。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进行解题指导等,尤其是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描述图像,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注意对前置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以便前后衔接,巩固与提高。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在绪论课后适当复习一些前置课程的基本知识。 4.评价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5.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移动通信(考试资料)知识交流

移动通信(考试资料)

1、移动通信概念,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这种传播媒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控制,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都很差,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必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归纳起来说这些干扰有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共倒干扰、多址干扰,以及近地无用强信号压制远地有用弱信号的现象-远近效应,等等。)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根据通信地区的不同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组成带状、面状或立体状等,可以单网运行,多网并行并实现互连互通。因此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1、带宽有限,它取决于使用的频率资源和信道的传播特性;2、干扰和噪声影响大,这最主要是移动通信工作的电磁环境所决定的;3、存在着多径衰落。

3、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 答:1、较高的频谱利用率2、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3、可实现性 4、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种? 答: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5、按信号形式移动网可分为哪两类网?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模拟网和数字网; 数字通信系统主要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行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更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6、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1调制技术:第二代以后的移动通信是数字移动通信,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数字调制技术。对数字调制技术的主要要求是: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2、多址方式: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研究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首先要弄清移动信道的传播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机理以及这些现象对信号传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研究消除各种不良影响的对策。人们通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总结和建立有普通性的数字模型,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