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粉体分散性实验

粉体分散性实验

粉体分散性实验
粉体分散性实验

粉体的分散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的分散性概念

2、了解粉体分散的目的性

3、了解粉体分散性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无机粉体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干粉或分散液中粉体聚集,分散不均匀造成应用不便或造成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解决干粉或干粉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性问题。对粉体如不采取适当的手段阻止原生粒子再团聚,团聚体分散将不能进行完全。因此为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一是润湿:粉体润湿过程的目的是使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空气逐渐被分散介质取代,或者在制备过程中使每一个新形成的粒子表面能迅速被介质润湿,即被分散介质所隔离,以防重新聚集,影响粒子润湿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种,如粒子形状、表面化学极性、表面吸附的空间气量、分散介质的极性等。良好的润湿性能可以使粒子迅速地与分散介质互相接触,有助于粒子的分散;二是表面能:要求能量能够足够高以防止粒子相互间膨胀接触重新团聚。

由于超细粒子的粒径近似于胶体粒子,所以可以用胶体的稳定理论来近似探讨超细粒子的分散性。胶体的稳定或聚沉取决于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前者是稳定的主要因素,而后者则为聚沉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两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作用的情况,建立起胶体的三大稳定理论:(1)DLVO理论;(2)空间位阻稳定理论(3)静电位阻稳定理论。

DLVO理论:

DLVO理论是研究带电胶粒稳定性的理论。它是1941年由前苏联的德尔加昆和朗道(Darjaguin and Landon)以及1948年由荷兰的维韦和奥弗比克(Verwey and Overbeek)分别独立地提出来的。DLVO理论主要是通过粒子的双电层理论来解释分散体系稳定的机理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的。根据双电层模型,因颗粒表面带电荷,颗粒被离子氛包围(见图1)。图中胶粒带正电,线圈表示正电荷的作用范围。由于离子氛中反离子的屏蔽效应,线圈以外不受胶粒电荷的影响,因此,当两个粒子趋近而离子氛尚未接触时,粒子间无排斥作用;当粒子相互接近到离子氛发生重叠时(见图2),处于重叠区中的离子浓度显然较大,破坏了原来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引起了离子氛中电荷的重新分布,即离子从浓度较大区间向未重叠区间扩散,使带正电的粒子受到斥力而相互脱离,这种斥力是粒子间距离的指数函数。

图1离子氛示意图图2离子氛重叠示意图

胶粒之间的总位能U可以用其斥力位能U R和吸引位能U A之和来表示,见图3,当两粒子相距较远时,离子氛尚未重叠,粒子间“远距离”的吸引力在起作用,即引力占优势,曲线在横轴以下,总位能为负值;随着距离的缩短,离子氛重叠,此时斥力开始出现,总位能

逐渐上升为正值,引力也随距离变小而增大,至一定距离时出现一个能峰U max 位能上升,意味着两粒子之间不能进一步靠近,或者说他们碰撞后又会分离开来。如越过位能峰,位能即迅速下降,说明当离子间距离很近时,离子氛产生的斥力,正是微粒颗粒避免团聚的重要因素,离子氛所产生斥力的大小取决于双电层厚度。因此,可通过向分散剂系中加入能电解的物质如六偏磷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于悬浮液中,也可以加入与颗粒表面电荷相同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它的吸附会导致表面动电位绝对值增大,稳定性提高。

DLVO 理论认为:化学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极大地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能,要提高粉体在介质中的分散性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实现:

1) 增大颗粒表面电位的绝对值以提高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U eL );

2) 通过高分子分散剂在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层,产生并强化空间位阻效应,使颗粒间的位阻

排斥作用能增大;

3) 增强颗粒表面的亲水性,加大水化膜的强度和厚度,使颗粒间的水化排斥作用能(UHDN )

显著增大。

根据上述理论,简化的化学分散能量模型可表示为:

U T =U eL +U A +U ST +U HDN

式中U T 为颗粒间总作用能;U A 为颗粒间范德华作用能,该作用能总表现为吸引,是一种长程相互作用能;U eL 是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UHDN 是溶剂化排斥作用能; U ST 是颗粒间的位阻排斥作用能。

空间位阻稳定理论:

空间位阻稳定理论是通过添加剂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分子的锚固基团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其溶剂化链在介质中充分伸展,形成位阻层,充当稳定部分,阻碍颗粒的碰撞聚集和重力沉降。当两个颗粒距离小于聚合物吸附层厚度两倍时,吸附层相互作用引起Gibbs 自由能变化,稳定性可通过ΔG 判定。

ΔG=ΔH -TΔS

当ΔG<0时,将产生絮凝或凝结;当ΔG>0时,分散体系趋于稳定。聚合物作为分散剂在不同的分散剂体系中稳定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得到验证,

但产生空间位阻效应必图3 两个颗粒的势能图U=U R +U A

需满足两个条件:(1)锚固基团在颗粒表面覆盖率较高且发生强吸附,这种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2)溶剂化链充分伸展,形成一定厚度的吸附位阻层,一般认为,应保持颗粒间距大于10-20nm。

静电位阻稳定理论:

1980年Shaw在《胶体和表面化学导论》一书中提出:静电稳定结合空间位阻可获得更佳的稳定效果。静电位阻稳定,是固体颗粒表面吸附了一层带电较强的聚合物分子层,带电的聚合物分子层既通过本身所带电荷排斥周围粒子,又用位阻效应防止布朗运动的颗粒靠近,产生复合稳定作用。其中静电电荷来源主要为颗粒表面静电荷、外加电解质。颗粒在距离较远时,双电层产生斥力,静电主导;颗粒在距离较近时,空间位阻阻止颗粒靠近,常用静电位阻分散剂有:聚丙烯酸铵、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木质磺酸钠、石油磺酸钠、聚丙烯酸酰胺、水解丙烯酸铵、磷酸酯、乙氧基化合物等。

干粉的分散研究通常是在粉磨活粉体中加入少量的分散剂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或涂覆,以减少其团聚,主要是从改变其表面能方面或考虑;对于分散液,根据上述的三个方面的理论通过改变酸碱度,加入合适的分散剂等对其分散性能进行改善。

干粉的分散性能评价可以从原级粒子,聚集颗粒的状况分析,或者以流动度、输送难易等表观性质做判定。分散液的分散效果评价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办法也有一定差别,常用的评价有:电镜照片的观察、悬浮沉降试验,也有以粘度等表观性质辅助判断。

三、实验步骤

1、将给定的粉体按一定的质量百分比,通常为30-50%(wt)配制成要求体积的分散液,搅拌均匀,待用。

2、将分散好的分散液分组装入同一规格的量筒,其中一只不加试剂作为空白,一组加入酸碱调节成不同的pH,另外一组按不同的量加入表面活性剂(装入量筒之前在小烧杯中分散好再装入量筒)。

3、上述装好的分散液静置一定时间后观测其沉降情况,以上清液毫升数作为其沉降好坏的评价依据。

4、在沉降实验的同时,将对应的装载液的表面电位测量记录。

四、结果处理

1、绘制ζ电位-pH图

2、对沉降效果随pH及分散剂的变化情况结合上述原理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介绍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种类很多,例如高速混合机、捏合机、密炼机、开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但这些设备大多从化工机械借用过来。存在许多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有了许多改进和进展,本文重点介绍引进国外机型和对高冷搅机组进行的改进。 现状粉体表面改性设备,主要担负三项职责,一是混合,二是分散,三是表面改性剂在设备中熔化和均匀分散到物料表面,并产生良好的结合。由于混合物的种类和性质各不相同,混合、分散和表面改性要求的质量指标也不相同,因而出现多种性质不同的改性设备,而这些设备又多为借用,因而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改性任务。主要使用的改性设备为: •。重力混合器 •。气动混合器 •。转鼓式混合机 •。v型混合机 •。Z型混合机 •。高速混合机及高速混合机和冷却混合机组(简称高冷搅机组) •。开炼机 •。密炼机 •。混炼型单螺杆挤出机,布斯混炼机 •。双螺杆挤出机以及静态混合器,空腔混合器,和拉伸混合器等。 这些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多数是间歇式的,连续式设备如单、双螺杆挤出机大都是直线运动式,混合效果差。存在产量低,能耗大,工人劳动强度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升温慢,改性时间长,相反改性剂用量大,改性效果差。 ③比较而言,高冷搅机组价格低、耐用、易操作、改性效果好。 ④与国外设备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连续性和改性效果方面。 可以说,中国的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落后,严重制约表面改性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从90年代开始,一些科技人员就着手对改性设备进行改革、到2002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阶段成果包含两个方面: ①引进国外连续改性机型 ②对高冷搅机组进行改革 引进国外机型 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设备,是现阶段我们的主要手段之一。改性设备也不例外,现在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共同引进开发的改性设备已经问世,且价格大大低于直接购买的国外同类设备。 1、PS系列粉体表面改性机 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非矿所和青岛青矿矿山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成功的PSC系列粉体表面改性机是表面化学改性的专用设备,它具有设计先进,科学,能连续生产,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无粉尘污染,且表面改性剂用量少,包覆率高等特点。 ①PSC表面改性性能结构特征: 本机由给料输送、主机、改性剂供给、排料、成品输送、成品收集仓、加热、给风、除尘等系统构成。

粉体流动性Jenike法与卡尔Carr指数法应用特点

粉体流动性Jenike 法与卡尔(Carr)指数法应用特点 在粉体工业中,流动性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几乎贯穿了从生产工艺、料仓、生产设备、仓储、运输及实际上下游的应用.在材料采购、供应QC检验、研发部门等息息相关,任何数据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品质判断的差异,常用的也是比较成熟和国际认可的方法包括: 卡尔(Carr)指数法和Jenike 法也是行业上下游厂商研发品质管控常用手段.但在实际过程中,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势. 下面我们就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卡尔(Carr)指数法 卡尔通过对2800种粉体试样进行测定,归纳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表征粉体流动性的方法,即对粉体的安息角、压缩率、平板角(铲板角)、凝集率(对于细粉料)或均匀性系数(对于粗粉料)等指标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换算成表示其高低程度的点数(每项以25点为满值),然后采用“点加法”得出总点数作为流动性指数Ⅳ;并以此流动性指数来评估粉体的流动性。 卡尔流动性指数法评定分级: Ⅳ≥60的粉体为流动性较好的粉体,便于输送操作; 60>FI≥40的粉体容易发生输送管道的堵塞; FI<40的粉体为流动性不好的粉体,不便于输送操作,并且后两者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采取助流活化措施。 例如,ROOKO瑞柯仪器公司制作的FT-2000A就是在卡尔流动性指数法的基础上建立的,该测试仪可以同时测定卡尔指数所必需的检测项目。

如下图所示:

1.1.Carr指数法检测项目及内容分析 1. 松装(自然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2. 振实密度tap density 3. 安息角(休止角)Angel of repose 4. 质量流速mass flow velocity 5. 体积流速volume flow rate 6. 崩溃角 Angle of collapse 7. 平板角Flat Angle 8. 空隙率Voidage 9. 时间 time 10. 差角angle of difference 11. 分散性dispersibility 12.流动指数(卡尔指数和豪斯纳比)Flow index 13.压缩度 14.凝集度 15.均齐度

高分子材料中粉体表面改性的作用

超细粉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作用分析 (上海汇精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刘涛) (凤阳汇精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材料又是技术进步的关键和后盾。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需要既能适应高温、高压、高硬度条件的材料,又具有能发光、导电、电磁、吸附等特殊性能的材料。因此,对材料特殊性能及品质要求的提高,为适应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开发超微细粉体这一新兴填料体系。但由于超细粉体间普遍存在着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库仑力(静电力),粉体的细化过程实质上是以粒子的内部结合力不断被破坏,体系总能量不断增加的过程。因此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超细粉体有自发凝聚的倾向,而且颗粒越细小,团聚越严重。因此如何使团聚解聚,使颗粒均匀分散成为超细粉体材料得到很好应用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影响超细粉体分散的主要原因是:1:液桥力(液体的表面张力):当粉体受潮时,此力最大;2:范德华力;3:库仑力,不同电荷吸引力是粉体团聚的第三大因素。而对于超细粉体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一是常温下的分散混合,二是熔融状态下的分散混合,这两个过程都要求做到分散均匀。表面改性就是指在保持材料或制品原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生物相容性、抗静电性能、染色性能及良好的分散性能等。汇精公司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产品就是用偶联剂及表面活性剂在粉体表面进行,其可以降低粉体表面能,提高相容性,阻止或减轻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其分散性,并使得粉体在高分子材料中得到迅速、均匀的分散。若超细粉体不加任何处理就加入到高分子材料中去,材料与聚合物之间就会存在明显的界面,如果在基体树脂中存在的许多空洞,在外力作用下能承受外力的有效截面积减少,填充材料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差。因此超细粉体在表面处理水份控制以及选择合适的表面改性剂是非常关键的。 上海汇精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凤阳汇精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丰富粉体应用技术资源,采用专业的配方,使用SLG加热式连续性表面改性机对超细粉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得超细粉体材料在各行业的使用性能得到大大提升,更赋予它新的功能;使得超细粉体的各项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需求。

粉体分散性试验

. 粉体的分散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粉体的分散性概念12、了解粉体分散的目的性 3、了解粉体分散性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无机粉体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干粉或分散液中粉体聚集,分散不均匀造成应用不便或造成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解决干粉或干粉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性问题。对粉体如不采取适当的手段阻止原生粒子再团聚,团聚体分散将不能进行完全。因此为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一是润湿:粉体润湿过程的目的是使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空气逐渐被分散介质取代,或者在制备过程中使每一个新形成的粒子表面能迅速被介质润湿,即被分散介质所隔离,以防重新聚集,影响粒子润湿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种,如粒子形状、表面化学极性、表面吸附的空间气量、分散介质的极性等。良好的润湿性能可以使粒子迅速地与分散介质互相接触,有助于粒子的分散;二是表面能:要求能量能够足够高以防止粒子相互间膨胀接触重新团聚。 由于超细粒子的粒径近似于胶体粒子,所以可以用胶体的稳定理论来近似探讨超细粒子的分散性。胶体的稳定或聚沉取决于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前者是稳定的主要因素,而后者则为聚沉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两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作用的情况,建立起胶体的三大稳定理论:(1)DLVO理论;(2)空间位阻稳定理论(3)静电位阻稳定理论。 DLVO理论: DLVO理论是研究带电胶粒稳定性的理论。它是1941年由前苏联的德尔加昆和朗道(Darjaguin and Landon)以及1948年由荷兰的维韦和奥弗比克(Verwey and Overbeek)分别独立地提出来的。DLVO理论主要是通过粒子的双电层理论来解释分散体系稳定的机理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的。根据双电层模型,因颗粒表面带电荷,颗粒被离子氛包围(见图1)。图中胶粒带正电,线圈表 示正电荷的作用范围。由于离子氛中反离子的屏蔽效应,线圈以外不受胶粒电荷的影响,因此,当两个粒子趋近而离子氛尚未接触时,粒子间无排斥作用;当粒子相互接近到离子氛发生重叠时(见图2),处于重叠区中的离子浓度显然较大,破坏了原来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引起了离子氛 中电荷的重新分布,即离子从浓度较大区间向未重叠区间扩散,使带正电的粒子受到斥力而相互脱离,这种斥力是粒子间距离的指数函数。

SLG 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应用研究

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应用研究 郑水林1李 杨2骆剑军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83; 2.北京工业大学; 3.江阴市启泰非金属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在论述粉体表面改性设备应具备的工艺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研制开发的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重钙、轻钙、纳米氧化锌、纳米碳酸钙、煅烧高岭土等无机粉体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对粉体和表面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使它们充分和机会均等地接触,对粉体,特别是对超细粉体和无机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或处理效果较好,且能耗低、无粉尘污染、操作简单、运行平稳。 关键词:粉体 表面改性 改性机 超细粉体 纳米粉体 在现代有机/无机和无机/无机复合材料中,广泛应用各种无机粉体原(材)料。这些粉体原料的分散性及与有机基料或其它无机组份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粉体制备技术向亚微米及纳米尺度推进,解决粉体的团聚问题就成为其应用的关键。此外,随着对粉体材料功能性要求的提高,粒子表面性能的优化和设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现代粉体材料,尤其是超细和纳米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技术,已成为重要和必需的粉体深加工技术之一。 粉体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性方法、工艺、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表面改性设备等。其中在表面改性工艺和改性剂配方确定的情况下,表面改性设备的优劣就成为粉体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的关键。性能好的表面改性设备应具备以下基本工艺特性:①对粉体及表面改性剂的分散性好;②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接触或作用机会均等;③改性温度可调;④单位产品能耗低;⑤无粉尘污染;⑥操作简便、运行平稳。 我国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较晚,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无专业化的表面改性设备。除湿法改性之外,干法改性大多采用塑料加工行业的高速加热混合机或其它带导热油加热的混合设备。由于不是针对粉体表面改性处理,尤其是不是针对超细和纳米粉体表面改性设计的,这些设备难以满足超细粉体表面改性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原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与江阴市启泰非金属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了专门针对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或表面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探讨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26T10:08:10.7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张仕奇张君杰张扬[导读] 摘要:表面改性是进行非金属矿物材料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本文对非金属矿物分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和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了分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 014010 摘要:表面改性是进行非金属矿物材料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本文对非金属矿物分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和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 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兴起,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物材料必须的加工技术,通过表面改性能够使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1 表面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能够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如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包覆或薄膜、机械力化学、化学插层等可称为表面改性方法。目前工业上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和机械化学改性法及复合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有机低聚物及不饱和有机酸等。改性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2)沉淀反应法:是利用化学沉淀反应将表面改性物沉淀包覆在被改性颗粒表面,是一种“无机/无机包覆”或“无机纳米/微米粉体包覆”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粉体表面包覆纳米Ti02、ZnO、CaC03等无机物的改性,就是通过沉淀反应实现的,如云母粉表面包覆TiO2制备珠光云母颜料、钛白粉表面包覆Si02和A1203。 (3)机械力化学改性法:是利用超细粉碎过程及其他强烈机械力作用有目的地激活颗粒表面,使其结构复杂或无定形化,增强它与有机物或其他无机物的反应活性。机械化学作用可以增强颗粒表面的活性点和活性基团,增强其与有机基质或有机表面改性剂的使用。以机械力化学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机械融合技术,是一种对无机颗粒进行复合处理或表面改性,如表面复合、包覆、分散的方法。 (4)化学插层改性法:是指利用层状结构的粉体颗粒晶体层之间结合力较弱(如分子键或范德华键)或存在可交换阳离子等特性,通过化学反应或离子交换反应改变粉体的性质的改性方法。因此,用于插层改性的粉体一般来说具有层状或似层状晶体结构,如蒙脱土、高岭土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或粘土矿物以及石墨等。用于插层改性的改性剂大多为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5)复合改性法:是指综合采用多种方法(物理、化学和机械等)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以满足应用的需要的改性方法。目前应用得复合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机械力化学/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反应/化学包覆等。 2 表面改性工艺 表面改性工艺依表面改性的方法、设备和粉体制备方法而异。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表面改性工艺丰要有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复合工艺三大类。干法工艺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湿法工艺又可分有机改性工艺和无机改性工艺;复合工艺又可分为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机械力化学/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反应/化学包覆工艺等。 (1)干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工艺。目前对于非金属矿物填料和颜料,如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高岭土与煅烧高岭土、滑石、硅灰石、硅微粉、玻璃微珠、氢氧化铝和轻氧化镁、陶土、陶瓷颜料等,大多采用干法表面改性工艺。原因是干法工艺简单,作业灵活、投资较省以及改性剂适用性好等特点。其中,间歇式干法工艺的特点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调节表面改性的时间(即停留时间),但颗粒表面改性剂难以包覆均匀,单位产品药剂耗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有粉尘污染,难以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般应用于小规模生产。连续式改性工艺的特点是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分散较好,颗粒表面包覆较均匀,单位产品改性剂耗量较少,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连续式干法表面改性工艺常常置于干法粉体制备工艺之后,大批量连续生产各种非金属矿物活性粉体,特别是用于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聚物基复合材料的无机填料和颜料。 (2)湿法表面有机改性工艺:与干法工艺相比具有表面改性剂分散好、表面包覆均匀等特点,但需要后续脱水(过滤和干燥)作业。一般用于可水溶或可水解的有机表面改性剂以及前段为湿法制粉(包括湿法机械超细粉碎和化学制粉)工艺而后段又需要干燥的场合,如轻质碳酸钙(特别是纳米碳酸钙)、湿法细磨重质碳酸钙、超细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镁、超细二氧化硅等的表面改性,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浆料即使不进行湿法表面改性也要进行过滤和干燥,在过滤和干燥之前进行表面改性,还可使物料干燥后不形成硬团聚,改善其分散性。无机沉淀包覆改性也是一种湿法改性工艺。它包括制浆、水解、沉淀反应和后续洗涤,脱水、煅烧或焙烧等工序或过程。 (3)机械力化学/化学包覆复合改性工艺:是在机械力作用或细磨、超细磨过程中添加表面改性剂,在粉体粒度减小的同时对颗粒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的工艺。这种复合表面改性工艺的特点是可以简化工艺,某些表面改性剂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助磨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碎效率。不足之处是温度不好控制;此外,由于改性过程中颗粒不断被粉碎,产生新的表面,颗粒包覆难以均匀,要设计好表面改性剂的添加方式才能确保均匀包覆和较高的包覆率;此外,如果粉碎设备的散热不好,强烈机械力作用过程中局部的过高温升可能使部分表面改性剂分解或分子结构被破坏。 (4)无机沉淀反应/化学包覆复合改性工艺:是在沉淀反应改性之后再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实质上是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改性工艺。这种复合改性工艺已广泛用于复合钛白粉表面改性,即在沉淀包覆SiO2或A1203薄膜的基础上,再用钛酸酯、硅烷及其他有机表面改性剂对Ti02/Si02或A1203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有机包覆改性。 (5)物理涂覆/化学包覆复合改性工艺:是一种物理涂覆的方式,在进行金属镀膜或者覆膜之后,在通过有机化学进行改性的工艺。 参考文献: [1] 刘伯元.中国粉体表面改性(塑料填充改性)的最新进展[C]// 中国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物加工与检测技术交流大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2009. [2] 郑水林.粉体表面改性工艺设备及其选择[C]// 中国白色工业矿物技术与市场交流大会.2009.

粉体流动性测试方法

粉体的流动性 2012-01-16 12:01:04 粉体的流动性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有关 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有关,加上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粘附力等的复杂关系,粉体的流动性无法用单一的物性值来表达。然而粉体的流动性对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制剂的重量差异影响较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粉体的流动形式很多,如重力流动、振动流动、压缩流动、流态化流动等,相对应的流动性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当定量地测量粉体的流动性时最好采用与处理过程相对应的方法,表12-7列出了流动形式与相应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流动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流动性评价方法 种类 现象或操作流动性的评价方法 重力流动 瓶或加料斗中的流出 旋转容器型混合器,充填 流出速度,壁面摩擦角 休止角,流出界限孔径 振动流动振动加料,振动筛 充填,流出 休止角,流出速度, 压缩度,表观密度 压缩流动压缩成形(压片)压缩度,壁面摩擦角内部摩擦角 流态化流动流化层干燥,流化层造粒 颗粒或片剂的空气输送 休止角,最小流化速度 (一)流动性的评价与测定方法 1.休止角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注入法,排出法,倾斜角法等,如图12-10所示。休止角不仅可以直接测定,而且可以测定粉体层的高度和圆盘半径后计算而得。即tanθ=高度/半径。 休止角是粒子在粉体堆体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是检验粉体流动性的好坏的最简便的方法。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认为θ≤40°时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粘附性粉体 (sticky powder)或粒子径小于100~200μm以下粉体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而流动性差,相应地所测休止角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方法不同所得数据有所不同,重现性差,所以不能把它看作粉体的一个物理常数。 2.流出速度 流出速度(flow velocity)是将物料加入于漏斗中测定全部物料流出所需的时间来描述,测定装置如图12-11所示。如果粉体的流动性很差而不能流出时加入100μm的玻璃球助流,测定自由流动所需玻璃球的量(w%),以表示流动性。加入量越多流动性越差。 3.压缩度 压缩度(compressibility)将一定量的粉体轻轻装入量筒后测量最初松体积;采用轻敲法(tapping method)使粉体处于最紧状态,测量最终的体积;计算最松密度ρ0与最紧密度ρf;根据公式12-31计算压缩度c。

检测粉末流动性的方法有哪些

检测粉末的流动的方法有那些 对于这个疑问困扰着很多做粉末的客户,一些食品、药品、生物制 药行业粉末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一些疑问,今天呢,针对这些疑问,我写了一篇我自己的感想和经验在里面,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添 加我的微信了解更多哦。 关于粉体流动特性主要用于评价粉体流动特性,我们厂用的检测方 法是休止角、崩溃角、平板角、分散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等参数。我把这些相关的定义发给你们了解下,这样的话对于粉末的研 究是很有帮助的。 振实密度:振实密度是指粉体装填在特定容器后,对容器进行振动,从而破坏 粉体中的空隙,使粉体处于紧密填充状态后的密度。通过测量振实 密度可以知 道粉体的流动性和空隙率等数据。(注:金属粉等特殊粉体的振实密 度按相应的 标准执行)。 松装密度:松装密度是指粉体在特定容器中处于自然充满状态后的 密度。该指 标对存储容器和包装袋的设计很重要。(注:金属粉等特殊粉体的松 装密度按相 应的标准执行)。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静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 最大角度叫 做休止角。它是通过特定方式使粉体自然下落到特定平台上形成的。休止角对 粉体的流动性影响最大,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休止角 也称安息角、 自然坡度角等。 崩溃角:给测量

休止角的堆积粉体以一定的冲击,使其表面崩溃后圆锥体的底 角称为崩溃角。 平板角:将埋在粉体中的平板向上垂直提起,粉体在平板上的自由表面(斜面) 和平板之间的夹角与受到震动后的夹角的平均值称为平板角。在实际测量过程 中,平板角是以平板提起后的角度和平板受到冲击后除掉不稳定粉体的角度的 平均值来表示的。平板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强。一般地,平板角大于休止角。 分散度:粉体在空气中分散的难易程度称为分散度。测量方法是将10 克试样从 一定高度落下后,测量接料盘外试样占试样总量的百分数。分散度与试样的分 散性、漂浮性和飞溅性有关。如果分散度超过 50%,说明该样品具有很强的飞溅 倾向。 说了这么多的定义之后,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感触呢,是不是感觉到一下子就懂得了粉末流动性意义呢?

《粉体材料表面改性》课程教学大纲

《粉体材料表面改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542002 课程英文名称: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wder (A2)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3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粉体表面改性是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课,为选修课。本门课程讲授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各行业典型粉体及纳米粉体饿表面改性方法、实践及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粉体表面改性的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密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粉末材料、粉体工程领域的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粉体材料表面改性工艺的方法和原理; 2.使学生掌握目前工业表面改性典型设备; 3.使学生了解表面改性剂的种类、性质、使用条件; 4.掌握粉体改性前后的物性变化及相关的检测方法; 5. 进一步结合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粉体表面原位修饰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一般知识,包括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粉体表面的物性,粉体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工艺设计和设备;了解常见工业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粉体改性工艺设计计算、独立进行设备选型的技能等。了解特种粉体的生产工艺、制备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制备、加工特种粉体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习,共24学时,其中理论讲课24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各部分学时数可适当调整2学时。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涉及到许多物粉体表面改性的设备,因此在教学中采用ppt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粉体表面改性复习要点(精简版)

第2章 纳米粉体的分散 1.粉体分散的三个阶段(名词解释) 润湿 是将粉体缓慢加入混合体系形成的漩涡,使吸附在粉体表面的空气或其它杂质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解团聚 是指通过机械或超声等方法,使较大粒径的聚集体分散为较小颗粒。 ?稳定化 是指保证粉体颗粒在液体中保持长期的均匀分散 2.常用的分散剂种类 (1)表面活性剂 空间位阻效应 (2)小分子量无机电解质或无机聚合物 吸附--提高颗粒表面电势 (3)聚合物类(应用最多) 空间位阻效应、静电效应 (4)偶联剂类 3.聚电解质(名词解释) 是指在高分子链上带有羧基或磺酸基等可离解基团的水溶性高分子 4.对不同pH 值下PAA 在ZrO 2表面的吸附构型进行分析。 图.不同pH 值下PAA 在ZrO 2 表 面的吸附构型 a.当pH<4时,PAA 几乎不解离,以线团方式存在于固液界面上,吸附层很薄,几乎无位阻作用 δ δδ

b.随pH值增加,链节间静电斥力使其伸展开 c.ZrO2表面电荷减小直至由正变负,PAA的负电荷量增加,其间斥力增加, 使得PAA链更加伸展,可在较远范围提供静电位阻作用 5.用聚电解质分散剂分散纳米粉体时,影响浆料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有哪些? 1、聚电解质的分子量 当聚电解质分子量过小,在粉体表面的吸附较弱,吸附层也较薄,影响位阻作用的发挥。 分子量过大,易发生桥连或空位絮凝,使团聚加重,粘度增加。 2、分散剂用量 适宜的分散剂用量才可以使分散体系稳定。 用量过低,粉体表面产生不同带电区域,相邻颗粒因静电引力发生吸引,导致絮凝。 用量过高,离子强度过高,压缩双电层,减小静电斥力;同时,还易发生桥连或空缺絮凝,稳定性下降。 3、温度 研究表明,为了获得较好的分散效果(以最低粘度为衡量标准),随温度的升高,所需分散剂的用量随之增加 6.结合下图,分析煅烧为什么能够改善纳米Si3N4粉体的分散性? 煅烧改善纳米Si3N4粉体的可分散性 ?此前提到,球磨可有效降低粉体的粒度。但球磨过程可能造成分散介质与粉体发生化学反应。 ?以乙醇为介质球磨Si3N4粉体时,表面的Si-OH可能与乙醇反应生成酯。 ?酯基的生成对粉体的分散性影响很大: a、酯基是疏水基团 b、屏蔽负电荷,影响分散剂的吸附 ?采取煅烧去除酯基,可改善其分散性 第3章纳米粉体表面改性(功能化) 1.表面改性有哪些重要应用? 改善纳米粉体的润湿和附着特性。 改善纳米粉体在基体中的分散行为,提高其催化性能。 改善粉体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能等。 2.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 气相沉积法 机械球磨法 高能量法

粉体颗粒状态与流动性的关系

摘要 本文以粉体颗粒状态与流动性的关系为研究重点,采用粉体特性综合测试仪,分别测试了8个粉体样品的休止角、平板角、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分散度等参数,得到样品的Carr流动性指数,评价了8个样品的流动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了粉体的平均径、中位径、峰值径以及累积百分率处粒子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用图形图像分析仪测试分析了样品的粒形。对样品的流动性与粉体粒形、粒径及其颗粒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8个样品流动性好坏依次为:2号>1号>4号>5号>3号>6号>8号>7号。粉体的流动性与颗粒的球形度成正比,球形度越大,流动性越好。8个样品中2号球形度最大、流动性最好,7号球形度最小,流动性最差。 关键词:粉体流动性Carr指数粒形粒径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wder particles state and liquidity, and respectively tests the angle of repose, flat angle, apparent density, tap density and dispersion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eight samples. Carr index table is referred and Carr indexes are obtained. The liquidity performance of the eight samples in sequence is: No.2 > No.1 >No.4 > No.5 > No.3 >No.6 > No.8 > No. 7. The median diameter, the number average diameter and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e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of the powder are measured by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Besides, the particle shape of the sample is tested by image analyzer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quidity of powder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spherical degree of particle, namely, the greater the spherical degree is, and the better liquidity is. In the eight samples, spherical degree of No. 2 is the largest and its liquidity is the best; spherical degree of No. 7 is the smallest and its liquidity is the worst. Keywords: Powder; Liquidity; Carr Index; Particle Shape; Particle Size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中国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种类很多,例如高速混合机、捏合机、密炼机、开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但这些设备大多从化工机械借用过来。存在许多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有了许多改进和进展,本文重点介绍引进国外机型和对高冷搅机组进行的改进。 现状粉体表面改性设备,主要担负三项职责,一是混合,二是分散,三是表面改性剂在设备中熔化和均匀分散到物料表面,并产生良好的结合。由于混合物的种类和性质各不相同,混合、分散和表面改性要求的质量指标也不相同,因而出现多种性质不同的改性设备,而这些设备又多为借用,因而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改性任务。主要使用的改性设备为: •重力混合器 •气动混合器 •转鼓式混合机 •v型混合机 •Z型混合机 •高速混合机及高速混合机和冷却混合机组(简称高冷搅机组) •开炼机 •密炼机 •混炼型单螺杆挤出机,布斯混炼机 •双螺杆挤出机以及静态混合器,空腔混合器,和拉伸混合器等。 这些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多数是间歇式的,连续式设备如单、双螺杆挤出机大都是直线运动式,混合效果差。存在产量低,能耗大,工人劳动强度高,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升温慢,改性时间长,相反改性剂用量大,改性效果差。 ③比较而言,高冷搅机组价格低、耐用、易操作、改性效果好。 ④与国外设备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连续性和改性效果方面。 可以说,中国的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落后,严重制约表面改性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从90年代开始,一些科技人员就着手对改性设备进行改革、到2002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阶段成果包含两个方面: ①引进国外连续改性机型 ②对高冷搅机组进行改革 引进国外机型 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设备,是现阶段我们的主要手段之一。改性设备也不例外,现在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共同引进开发的改性设备已经问世,且价格大大低于直接购买的国外同类设备。 1、PS系列粉体表面改性机 由原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非矿所和青岛青矿矿山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成功的PSC系列粉体表面改性机是表面化学改性的专用设备,它具有设计先进,科学,能连续生产,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无粉尘污染,且表面改性剂用量少,包覆率高等特点。 ①PSC表面改性性能结构特征: 本机由给料输送、主机、改性剂供给、排料、成品输送、成品收集仓、加热、给风、除尘等系统构成。 ②工作原理: 粉体原料经给料输送系统被送至主机上方的雾化室,在输送过程中,由给料输送机特设的加热装臵将粉体加热并干燥,与此同时固体状的改性剂在专用加热容器内也被加热熔化至液体状态后经输送管道送至雾化室。 雾化室内设有两组喷嘴,并均通人由给风系统送来之热压力气流,其中一组有四只喷嘴按不同位臵分布于雾化室内壁,其作用是将由给料输送系统送来的粉体物料吹散呈雾状,另一组有一只喷嘴同时与改性剂输送管道相通,将液状改性剂也吹散呈雾状。此时,原料和改性剂形成雾状,由于受到两组喷嘴从不同方向喷射出气流的作用,得以充分的混合,随即进人主机。 主机由高速旋转的主轴、搅拌棒、冲击锤、中间充满循环导热油的夹层简体等部分组成。进入主机内的雾化物料在搅拌棒的高速搅拌下,受到了冲击、摩擦、剪切等诸多力的作用使粉体颗粒与改性剂得到更充分接触、混合。主机夹层内循

粉体表面改性

粉体表面改性学习报告 前言:粉体是无数个细小固体粒子集合体的总称。根据固体粒子的尺寸不同可以将固体粒子分为颗粒、微米颗粒、亚微米颗粒、超微颗粒、纳米颗粒。通常粉体是尺度界于10-9m到10-3m范围的颗粒。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相应的各种性质也随着尺寸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小尺寸颗粒有如下几个特征: 1.比表面积增大促进溶解性和物质活性的提高,易于反应处理。 2.颗粒状态易于流动,具有与液体相类似的流动性。 3.实现分散、混合、均质化控制材料的组成与构造。 4.易于成分分离,有效地从天然资源或废弃物中分离有用成分。 5. 由于比表面积大,因此粉体粒子容易聚集,吸附。 6. 具有与气体相类似的压缩性,具有固体的抗变形能力。 因此,利用这些特点,对矿物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然后运用于农业、化工、造纸、塑料、橡胶、涂料等产品中。特别是经过改性的矿物粉体用于有机物填料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成本,而且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常用的矿物填料有碳酸钙、云母、硅灰石、滑石、高岭土、等因为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改善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热性能,在聚合物中的应用发展很快。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增量、增强和赋予新功能,但是由于无机填料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差,如果直接添加,会造成分散不均,甚至引起应力集中,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些弊端不但限制了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添加量,而且还严重影响制品性能,所以通过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改性,改变了无机填料原有的表面性质,改善无机填料与聚合物的亲合性,相容性,以及加工的流动性,分散性,还可以提高填料与聚合物相界面之间的结合力,使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非功能的无机填料转变为功能无机填料。近年来,随着聚合物的迅猛发展无机填料的表面改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机理 由于无机矿物材料是极性或强极性的亲水旷物,而有机高聚物基质具有非极性的疏水表面,彼此相容性差,通常无机矿物材料难以在有机基体中均匀分散,因此如果过多地或者直接将无机矿物材料填充到有机基体中,容易导致复合材料的某些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脆化等问题。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是利用粉体表面的活性基团或电性与某些带有两性基团的小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 表面改性剂) 进行复合改性,使其表面性质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或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从而改善粉体粒子表面的浸润性,增强粉体粒子在介质中的界面相容性,使粒子容易分散在水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粉体表面改性是材料制备工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粉体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粉体材料的附加价值、扩大产品的用途并且开发新的产品。如滑石粉可作为塑料填料,提高塑料制品的电绝缘性、抗酸性耐火性等; 云母可作为塑料增强填料,提高塑料制品的弯曲弹性模量和拉伸弹性模量;高岭土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和一定的阻燃作用,可作为聚氯乙烯等聚烯烃绝缘电线包皮; 石英对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具有较高的补强作用,并且能提高制品的刚硬度,对提高塑料制品的电绝缘性也能起一定的作用;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作为塑料填料可增大光的反射率,起到光屏蔽剂的作用。赤泥、粉煤灰均为塑料填料,既可消除污染,又可降低成本。目前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保证改性效果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并根据无机粉体的具体情况,如粒度大小、颗粒分布、表面极性、浸润性、电性、酸碱性以及应用目的和要求等来选择适当的表面改性剂和相应的改性工艺。由于无机粉体种类的多样性以及表面改性剂的不断更新,无机粉体改性的方法很多。根据表面改性剂和粉体粒子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将无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姓名:黄政杰 学号:200839110324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班级:0803班 早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就已经注意到,对无机颜料,如钛白粉,用二氧化硅或三氧化铝等进行表面复合或者包膜处理可以改善其保光性和耐候性。但是作为技术加工研究表面改性是在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尤其是现代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无机/无机复合材料、涂料或涂层材料、吸附与催化材料、环境材料以及超细粉体和纳米粉体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粉体工程表面改性或者表面处理与很多学科,如粉体工程,物理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结晶学,光学,电学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可以说,粉体表面改性是粉体工程或者颗粒制备技术与其他众多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粉体工程改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粉体改性的原理和方法 2 表面改性剂 3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 4粉体表面改性产品的检测与表征 一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 利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界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表面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能够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如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微胶囊包覆、机械力化学、等可称为表面改性方法。目前工业上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微胶囊包覆改性法和机械化学改性法及原位聚合改性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高分子分散剂改性和接枝改性。 (2)微胶囊包覆改性法 微胶囊的制备首先是将液体.固体或者气体囊心物质分细,然后以这些微粒为核心,使聚合物成膜材料在其上沉积.涂成形成一层膜,将囊心微粒包覆。依据囊壁形成机制合成囊条件,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化学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法),物理法(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溶剂蒸发法,包结络合物法,挤压法等)和物理化学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融化分散冷凝法等)。 (3)机械化学改性法 是利用超细粉碎过程及其他强烈机械力作用有目的地激活颗粒表面,使其结构复杂或无定形化,增强它与有机物或其他无机物的反应活性。机械化学作用可以强颗粒表面的活性点和活性基团,增强其与有机基质或有机表面改性剂的使用。以机械力化学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机械融合技术,是一种对无机颗粒进行复合处理或表面改性,如表面复合、包覆、分散的方法。能够对颗粒进行激活的粉碎设备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球磨机,气磨机和机械冲击式磨机等。 (4)原位聚合改性法 利用粉体在乳液单体中均匀分散,然后用引发剂引发聚合,从而形成带有弹性包覆层的核一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由于外层是有机聚合物,所以可以提高粉体与有机物的亲和力再者它是一种内硬外软的核一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可以填充到塑料或者橡胶中时可以改变它们的力学性能原位聚合改性法可分为无皂乳液聚合包覆法,预处理乳液聚合法和微乳液聚合法等。 三表面改性剂 粉体的表面改性,主要是依靠表面改性剂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反应,包覆或包膜来实现的。因此,表面改性剂对于粉体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具前应用的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有机硅、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超分散剂、水溶性高分子等。

超细粉体在液相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1208213 作者简介:汪 瑾(1971-),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安徽大学讲师; 许煜汾(1932-),女,江苏无锡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25卷第1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 .25N o .12002年2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Feb .2002 超细粉体在液相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汪 瑾1, 许煜汾2 (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2.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文章以纳米Zr O 2的水悬浮液为例,通过粒度分布测量法和上层清液的光透过法等方法,研究水溶液中Zr O 2粉体的表面特性、聚电解质分散剂的结构与数量以及悬浮液的离子浓度等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纳米Zr O 2在水溶液中分散稳定性的几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的用量及pH 值是控制粉体悬浮液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较满意。 关键词:纳米Zr O 2;表面化学;聚电解质;分散剂 中图分类号:TQ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02)0120123204 On the d ispersion and stab il ity of ultraf i ne powders i n l iqu id W AN G J in 1, XU Yu 2fen 2(1.Schoo l of Chem istry and Chem ical Engineering,A nhui U niversity,H efei 230039,Ch ina;2.Schoo l of Chem ical Engi 2neering,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 230009,Ch ina ) Abstract :T he N ano 2Zr O 2aqueou s su spen si on w as p repared ,and it w as studied by m ean s of Zeta 2po 2ten tial m easu rem en t ,sedi m en tati on exp eri m en t ,ligh t tran s m issi on rati o index m ethod and particle 2size analysis .T he su rface p roperties of nano 2Zr O 2w ere described .T he influence of structu res and con ten ts of dispersan ts w as studied .T he i on ic th ickness of the su sp en si on s w as also discu ssed .A few m easu res w ere p rovided in th is p ap er to i m p rove the dispersi on and stab ility of the nano 2Zr O 2aqueou s su spen 2si on .T he exp eri m en tal resu lts show ed that the su sp en si on stab ility w 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on ten ts of dispersan ts and the pH value . Key words :nano 2Zr O 2;su rface chem istry ;po lyelectro lytes ;disp ersan t 0 引 言 超细粉体以其卓越的光学、热学、电学及磁学等方面特性,愈来愈为世界各国的科技界和企业界所 瞩目[1]。由于超细粉体比表面积大、表面能较高及粒子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因而相互吸引而具有稳定的倾向,这种倾向使粒子产生团聚而影响其应用效果。分散性较差的超细粉体在实际使用中甚至完全丧失了原有的优越性,使用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超细粉体的分散技术是超细粉体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