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球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一、我国家庭环境的新变化

所谓家庭环境是指人们在家庭里与家庭成员发生作用的因素的总称。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有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家庭环境各个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四世同堂式的家庭“金字塔”迅速演变成“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421家庭”将成中国社会新的家庭主流。“421家庭”,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二是家庭功能社会化,个人的经济生活、就业、社会交往、教育、娱乐均由家庭承担责任并自行调适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社会转型引起家庭功能弱化,促使家庭功能向社会的转移,由社会向家庭提供服务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三是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比例也相应增加。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父母采取的不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对青少年的人品形成、性格特点等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个别情况下会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近年来对青少年被告人犯罪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家庭结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缺陷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缺陷型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这种家庭,自然结构被严重破坏,家庭的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健康发挥,失去父母双方悉心的照顾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和麻木的环境里。他们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相信谁、依靠谁,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已破碎的家,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内心痛苦,心理失衡,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便会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难以自拔。

对青少年犯罪有影响的还有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或另一方重新与其他异性组合成的新家庭。这种再婚家庭的自身结构也不健全,也同样与青少年

犯罪有关。这样重新组合的新家庭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并不一定是他们所需要和满足的家庭。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把这样一个由陌生人代替他们父亲或母亲的地方称为家。许多子女会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处于无依托的境地,逐渐在新的家庭中迷失。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继母对非婚生子女的厌恶和歧视,导致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恶化。失去父母的体贴照顾和关心,这样一个缺乏温暖的环境会使青少年离家出走,寻求家庭外的感情慰藉,进而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做起违法犯罪的事。另一方面,在再婚家庭中,继父母与继子没有感情基础,相互之间感情淡漠,继父母对继子的家庭教育也并不重视。在这样的家庭里,子女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教导与监督,行为和思想发生偏差时家人也不会及时的发现并纠正。

可见,破碎家庭、重组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是很深远的。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它的完整稳定关系着青少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离异、再婚、死亡导致家庭的破碎,在子女的心灵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从而产生心理失衡、偏差,直至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庭经济状况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经济收入低的家庭,不能给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为了满足在家里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还有,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青少年居住的环境和周围条件不良,周边人员的文明程度、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也都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

其次是“实惠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实惠型”家庭是指只考虑家庭的经济收益,过分重视家庭的物质生活,而谈化家庭教育的家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上,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是对子女爱,把家庭的抚育功能极端化,淡化了教育功能。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间接性地使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的的教养方式也是青少年犯罪中家庭环境因素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出不同性格的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民主型、溺爱型、放纵型和专制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为理想的类型,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都比较健康,不会有越轨行为。但是在后面三种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出现越轨行为。下面就此分别加以分析。

(1)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溺爱的主要表现有:娇生惯养,对子女百依百顺,百般娇惯,对子女的要求千方百计的满足,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子女的缺点错误只会包庇袒护,对子女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加制止,听之任之。这样爱而无度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育方式。父母迁就子女任何有理或无理的要求,放任子女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式,将子女袒护到底。其结果只会使青少年子女形成不良的品质,养成极强的自我意识,一切以自我为中

心,娇惯任性,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贪图享乐,不求上进,只会沉溺在自己物欲的满足中。这样不良的习性,一旦遇到外界刺激,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2)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放纵型即父母对子女疏于管教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放任自流,就是对子女漠不关心,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放弃了对子女管教的责任,其实就是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职。有些父母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平时回家只是给孩子钱而对子女在外交什么朋友,平时心里都想些什么,有时回家很晚或夜不归宿都在干些什么等等都不闻不问。在行为上对子女的要求特别低,不要求子女在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只要求子女不要在外惹是生非就好。至于子女成长过程中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的教导,根本就不重视,始终盲目地认为孩子长大就懂事了。还有一些忙于工作和赚钱的父母,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把子女往学校一扔,放任不管,总指望学校能将他们的子女培养成精英,而完全忽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更有一些父母直接让子女弃学从商,认为有钱就是一切,放任自流。这些实际上都是父母对子女的不负责任。子女的成长过程就跟树木一样,只有经常修剪打理,才会让树木长得挺拔茂盛。如果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宽松无度,过于放任,使子女们养成目无纪律,骄纵横行的个性,就很难约束和管教了,一旦做出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想管都来不及了。

(3)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就是父母用粗暴的训斥、打骂、体罚等手段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是由于一些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不良行为或过错,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体罚来教育子女。这种生硬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子女同家长产生对立情绪、隔阂心理。一则给子女的身心带来重创,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不理解,使青少年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性格偏激,与父母唱反调,甚至离家出走,最终难免走上邪路。二则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对粗暴手段的模仿和学习,在其心理压抑、寻求平衡时,一旦遇到类似情境,很有可能也以这种暴力手段报复社会,形成违法犯罪。

三、家庭社会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尝试

1、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分析

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犯罪最有效的策略应该是从家庭入手,采取策略使父母认识到孩子的越轨行为与他们的教养方式有关,而在改善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方面家庭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家庭中各成员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和处理家庭问题,改进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帮助家庭适应社会的社会工作的分支领域。

作为专业的助人方法与技术,家庭社会工作秉持着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助人方法的价值观,即每一个家庭都期望有一个幸福、美满、和睦的家庭生活;每一个家庭都蕴藏着

不可低估的能量和资源;充分相信家庭自身的能力和潜能;相信家庭能够在调整自身系统的过程中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适时对家庭给予社会支持。本文在分析家庭社会工作在家庭和谐中所处的地位的基础上,尝试着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预防青少年犯罪。

2、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家庭社会工作在介入青少年犯罪的时候不是从青少年自身单方面的进行矫治,而是从整个家庭入手,调动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起行动,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工作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使父母了解青少年时期的特点,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青少年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理解父母的苦心,体谅并尊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营造民主的气氛。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缺陷型家庭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犯罪青少年一对一的、面对面地交流,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青少年发掘潜能,走出困境,最后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法。对于缺损家庭的青少年我们可以进行个案介入,在缺陷型家庭中,由于客观原因家庭结构被破坏,家庭功能得不到发挥,父母与子女关系疏离,青少年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个案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单位对其进行个案辅导,通过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专业化过程,在良好的气氛中与青少年的父母进行沟通,使其了解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认识到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爱、或是家庭重组后爱的不完整性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然后引导其父亲或母亲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怀爱护孩子,加强社会控制,增强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使其健康成长。

(2)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协调亲子关系

青少年时期的青少年好胜心强、叛逆,往往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喜欢与父母对着干,使得这个时期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无法调节。通过组建亲子关系协调小组,青少年与父母参加活动,拉近距离,通过互诉衷肠,增进理解,重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纽带,控制与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无论是家庭结构不全的家庭还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的家庭都存在着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组建小组,给他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继而构建和谐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

(3)社区工作方法——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

对家庭社会工作而言,社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便利、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得社区居民家庭得到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知识、技术、资金、健康知识等多方面的服务,为此构建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协助体系。社区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问题是通过利用社区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例如科普知识展览、绘画作品展,普法知识讲座等。当前青少年的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被纳入了学校的课程计划,青少年必须参加社区暑期实践活动,这不仅满足家庭的社区需求,还预防了青少年犯罪。

(4)外展服务——让青少年在快乐中成长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外展服务呈现独特的优势,外展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到青少

年经常聚集的环境中,与其接触并建立专业关系,结合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就其所遭遇的家庭、学业困扰、情绪、人际关系等提供情绪辅导、就学就业安排、资源提供、转介服务、团体活动等立即性、紧急性、或长期性的服务,旨在协助其处理生活中的困扰或问题。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

虽然外展服务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国国内目前的状况看,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因为: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政治性比较强,大多是政府主导的,这就使外展工作缺乏资金和人员,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家庭思想影响,青少年的问题被看作是家庭内部的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还没有社会化。

(5)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整个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即青少年是独特的个体,是积极的权利主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渴望父母的理解与关怀,渴望社会的认可。相信他们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帮扶主要是引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我们要始终记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一切奇思妙想。多关心,多鼓励,使他们自信、安全感、控制、关心、自主、刺激等需求得到及时而又合理的满足,那么家长就不会头痛,青少年就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参考书目:

[1]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9

[2]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394-400

[3]刘朝捷.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其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6).

[4]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上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90

[6]李鸥漫.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黑河学刊,2007,(1)

[7]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项严重社会问题,其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恶性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据调查全市青少年犯罪绝对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占全部犯罪总数的比例居高不下,且仍呈上升的趋势。可以说,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全力以赴全力以赴去抓并且全力以赴抓好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大事。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少青少年犯罪数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保证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后续力。99年6月九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更是以立法的形式吹响了全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号角。同时为开展上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武器。应当说,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从个人原因看,既有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法制观念的原因,也有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原因,从社会原因看,既有家庭不良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国家法律的不健全等因素,也有不良交往、社会道德规范弱化等原因。本文从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以其抛砖引玉。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认识 家庭教育伴随着家庭的出现而产生,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基础。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是纯粹以个体家庭为分子而构成的总体。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家庭所可能给予个人的感情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因而说: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4—2—1模式(即祖父母4人父母2人个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将最好的都给了他们,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挫折为何物,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些原本能在教育过程中,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小毛病,因为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最终发展成大问题。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导致离婚率也有所升高。在濒临破裂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之中,子女长期夹杂于冲突之中,脆弱的心灵受到摧残,行为出现偏差。 那么是不是在健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就不存在犯罪行为呢?并非如此,在健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监管力度及两代之间的亲疏关系对他们的行为同样有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与社会联结的关系为基础的,而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这种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但这种关系减弱,很容易出现犯罪行为。实际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对父母不良监管方式和冷淡亲子关系的一种不合理反应。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所起重要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重视不足,有人甚至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扩大和深化,家庭教育已经不那么重要,家庭也不再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有的,将直接导致在理论上忽视对家庭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在实务上犯治标不治本的错误。 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家庭因素 (一)残缺家庭: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伦理观念非常强的国家,家庭是社会生活中较为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致使家庭关系开始松动。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不断增加,大大减弱了对缺家庭和重组家庭的青少年的教育及保护功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 文 雅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决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家庭的一些不利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对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方面着手,在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方面提出了一点看法和观点。 关 键 词:家庭因素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及发展 家庭预防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法学院2002级(1)班 这是一个典型的少年犯罪案例。一帮15岁到18岁的少年,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过早地踏入了社会,并结为小团伙。其中一个团伙成员由于不“听话”,被其他成员残忍地殴打致死。这群少年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他们一步步走入歧途,家庭因素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3月6日早晨10时左右,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农六师招待所。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发现,303房间内凌乱不堪,床单撂在地上,电视机歪在一边。一具男性尸体赤裸裸地躺在地上,服务员赶紧报了警。11时,乌市天山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重案一队出动警力到现场展开侦查。现场反映出的情况是,尸体有80%严重创伤,并且面目全非。警方立刻从现场展开侦查。至3 月7日凌晨, 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其中4男5女,最小的15岁,最大的18岁。让办案民警感到诧异的是,案件的主谋是17岁的女孩阳阳,可她偏偏一身男孩子打扮,并且喜欢大家叫她阳阳哥。据她交代,她与其他8人在3月3日将死者哲哲带至一招待所内,用榔头、皮带殴打,用打火机烧,茶杯烫等方式折磨了哲哲54个小时,最后将其殴打致死,这一切只因哲哲不听话。因为阳阳在3月2日,曾给哲哲100块钱,并让他在网吧等她,但哲哲独自一人回家了,这让阳阳感到很气愤。阳阳从2004年开始从五家渠到乌鲁木齐市闯荡。阳阳的母亲是做生意的,没时间管女儿,体现母爱的唯一方式是给女儿足够的零花钱。阳阳的爸爸也在内地做生意,他们给了阳阳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没能给孩子来自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1]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已大量存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成为了现代社会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家庭与家庭之间不同的教养方式、教育水平、家庭结构使家庭教育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研究,透过社会工作的视角,从家庭环境这一维度探究其中的原因,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独生子女摆脱不良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社会工作 1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习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他们注定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人才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汇总,后天的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最基础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最初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标准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使独生子女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寻求解决对策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培养意识,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员角色、社会成员角色。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物质层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这种教育理念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过于依赖物质层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是现代大多数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为孩子选择超出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发展。在很多家长忙于对孩子智力培育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长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关键,良好品德是人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礎。

试析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新疆农业大学 社会学课程论文 题目:试析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姓名: 金凌云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 102班 学号: 103937218 指导教师: 张倩老师 2013年12月9日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制

试析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摘要:家庭环境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是无可取代的,近年来随着众多学者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深入探讨研究,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预防青少年犯罪年在家庭领域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全社会应关心帮助缺损家庭的孩子,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与健全家庭孩子同等的、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环境;影响;教育

前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正处在人生的青春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心理、智力和自制力尚未发展成熟,并且处在一个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网络之中,因此诸多因素会导致其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家庭是人生的启蒙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监控等家庭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以及同伴和社区的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都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又由于青少年这一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家庭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 1 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生活环境因素 家庭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至关重要作用和影响程度,一般地说,家庭的生活环境是指家庭成员行为、家庭气氛、家庭经济地位等间接作用于青少年个体自身,使其产生并影响青少年的潜在意识和心理模式。 1.1 家庭结构的缺失 家庭结构的缺失主要以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由离婚。夫妻双方不和睦选择离婚,使得形成单亲家庭;二是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或服刑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三是父母离世。父亲或母亲离世而形成的单亲家庭。 家庭结构的改变对青少年心理上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当前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挑战,离婚率上升趋势明显,不完整家庭日益增多,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生活在破裂家庭或残缺家庭中的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缺乏家庭温暖,有时甚至处于被遗弃状态。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提供温饱方面的生存、成长需求,还要给予思想上的关爱。从生存、外围成长环境来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足以说明家庭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家庭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孟母能够从孩子的成长出发,择良而居,而在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不考虑孩子的成长,夫妻从和睦走向反目,给予孩子的关爱和重视不够。这些孩子很容易变得孤僻、自卑、抑郁,从而对家庭及周围一切产生猜疑、蔑视和仇恨的态度,同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乃至基本人性的异化、变态,甚至会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和社会上,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父母离异对子女影响很大,青少年一旦失去家庭温暖或得不到父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青少年的启蒙老师。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性格秉性,情绪爱好无一不受家庭的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或丧失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就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之中,且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在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中,社会内部蕴藏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滋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家庭是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青少年生活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就最大。随着当今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极易成为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漏洞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青少年犯罪是指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据统计,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重不足20%,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青少年犯罪还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主体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低文化程度的居多,犯罪手段也呈现成人化、凶殘化和智能化,犯罪类型主要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为主,犯罪组织则日趋团伙化,并且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2]”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大量进城等引起了家庭因素的变化,包括家庭成员结构状况,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状况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从而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 完整的家庭、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正常良好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多数青少年犯罪都源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或者家长长期没有尽到抚养教育义务的家庭。主要表现为两类家庭。一是破碎、重组型家庭,指家庭原有的自然结构被破坏,双亲不全或有继父母的情况。包括破碎型家庭和重组型家庭。破碎家庭中父母因死亡或父母感情破裂导致分居、离婚等,使得家庭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换,这样的家庭父母常常没法对青少年进行悉心的照顾,忽视了青少年的感受,这很容易让青少年偏离正常成长的轨道。重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或另一方重新与其他异性组合成的新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也是不完整的,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利的,甚至危害大于破碎家庭。面对父母新的另一半,青少年与其没有感情基础,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和抵触心理,为了逃避这种感觉,青少年很容易离家出走,这时青少年内心脆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影响,做起违反犯罪的事。二是松散、隔代抚养型家庭,指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或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子女长期寄养在他人家庭的情况。这样的家庭结构,不但会使得父母与青少年疏远、成员间沟通缺乏,从而淡化了家庭成员的感情关系,而且这样的家庭结构还减弱了家庭应有的教育功能,父母长期不在青少年的身边,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悉心对待,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父母因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子女身边还可能将青少年托付给老人抚养,这就产生了隔代抚养。老人一般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身体体力上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犯罪的关系的研究 一:重点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 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2:社会犯罪: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 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研究背景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社会难题之一,有人将其与贩毒吸毒、环境污染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近几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25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大军的主体,青少年犯罪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世界各国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官方统计表明,在1980至1989年的十年期间,14岁至25周岁年龄段的犯罪人口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持续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时间里,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持续在60%左右的高位。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是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为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变成了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的人数会这么多,其最深层次的诱因何在,值得思考。 三:研究对象 1:特殊家庭子女 2:问题青少年本人及其家庭 四:研究内容 1:家庭结构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在我国的社会中,家庭结构的不良因素大致包括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家庭意识的不良和家长的不良性格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可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与心理状态。 2主要研究的家庭类型: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防范

浅析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防范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与家庭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章对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家庭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对策,这对于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家庭因素防范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司法实践中,对于青少年的年龄段一般认为是14周岁至25周岁。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总数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且呈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对社会的危害后果加大,性质日益严重,抢劫、强奸、绑架、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聚众斗殴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还存在着以下特点: 1.犯罪主体特征明显,大多缺失管教。从家庭背景分析,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青少年、留守或辍学少年、无人管教或暴力家庭少年在青少年犯罪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青少年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属于“边缘人群”,他们大多缺失管教,甚至厌学、逃学、混迹街头;从性别比例分析,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较少,这与男性生理心理特点息息相关;从户籍地分析,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从学历分析,初中文化以下为主,多数少年犯法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在特殊情况下一时冲动而犯罪;从犯罪动机目的看,作案动机相对单纯,有的仅仅为了弄点钱去网吧一玩或因看对方不顺眼,犯罪所得大多用于上网、玩游戏或吃喝玩乐等个人消费上。 2.犯罪类型以侵财型、涉恶型犯罪为主。其中盗窃抢劫犯罪始终高居前位,暴力型犯罪有增无减。有的作案手段凶狠,丝毫不考虑后果。尤其是近年来少年犯弑亲案增多,很多省市出现了青少年残忍杀害祖父母、父母等近亲属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青少年思维偏激,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3.犯罪形式成团伙趋势。青少年犯罪经验较少,犯罪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大多结伙作案,以团伙形式出现。近年来,一部分青少年犯是由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而犯罪,网上联络、勾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现实中有的青少年在网络上刚相识甚至就相约见面结伙作案。 二、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负面因子共同作用在青少年身上的综合反映,也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青少年文化程度低和法律意识淡薄;从客观上讲,主要是青少年外部的客观环境,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和负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无疑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这几个方面。 (一)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 1.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体地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们在对孩子的管教问题上有着很强烈的责任感,都希望孩子能获得成功——这对于孩子的成长确实是一件好事;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背景介绍】 老张(化名),男,35岁,公司主管。老张与其妻子关系一般, 妻子常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较少,主要由老张照顾和辅导儿子——小张(化名)。小张现在江门某小学就读四年级,学习成绩低下、性格内敛。 自2012年9月小张上小学后,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其他同学。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较低,但是作为爸爸的老张从来没有放弃对孩 子的学业要求。老张会尽量安排时间教导儿子的功课,与其一起查 漏补缺。但是儿子缓慢的接受能力耗尽了老张的耐性。烦躁、气愤、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一开始的小责备到破口大骂,一开始的小责罚开始演变成对儿子的家暴。 小张升上四年级后,学校里有了学校社工。小张班主任开始发现他身上有淤青,并且某日还有五个清晰的手指印出现在白皙的脸蛋上,班主任马上将个案转介给学校社工。 【案例分析及主要问题】 1、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理论,社工对老张产生对小张家暴行为的 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的预估。老张出现家暴孩子的行为原因大 部分是因为儿子功课差,接受能力慢,多次教导也未必有效。根据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分析,诱发事件a是:辅导功课、学习成绩,b 是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结果c是:老张打骂小张,社 工需要在辅导过程中协助老张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辅导其 重新构建合理的信念b,让c的行为有所改变。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 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

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儿童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勤奋”的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漠不关心或其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老张对小张的家暴行为是一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这种家暴行为已经导致小张对自身产生自卑感,并且对老张也有了明显的恐惧感,这也不利于他们的父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因此,社工需要与老张共同探讨另外的教育方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协助老张了解和认识《家暴法》的相关法规,停止对儿子家暴的行为。 2、协助老张认识到继续使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 3、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重建老张对儿子积极合理的信念。 4、协助老张寻找到更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 二、服务实施计划: 1、与老张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的服务对象家暴行为的风险性,以及老张对用家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看法,制定服务目标; 2、与老张共同制定他可以去实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3、根据制定的计划,按阶段实施,定期检测实施成效。 【服务过程】 一、收集信息 1、向班主任收集信息: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影响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影响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复杂,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青少年犯罪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与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征、情绪情感、个性等主观因素影响的相互作用下慢慢形成的。其中,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因此,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及家庭管理不当等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管理;家庭结构;影响 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情况十分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原因。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对子女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人的思想情操和个性品格形成的摇篮。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精神和物质的获得,主要仰赖家庭,所以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与青少年的犯罪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一、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残缺家庭的影响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家庭结构破裂趋于小型化,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这种类型的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由于过早的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使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家庭关爱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灵扭曲,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期的内心痛苦,心理的失衡,渐渐的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变得孤僻、冷漠和封闭、不愿和人交往,当心理无法得到平衡的时候,很容易采取极端的手段去处理问题。我国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结构残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国内学者钱曼君的调查,70名犯罪的青少年中,父母不全、父母离婚的有13人,占18.5%,父亲或母亲被劳教的有12人,占17%。我国社会学者还在对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浅析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浅析 摘要:具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征来分析,从心理和环境两个影响因素出发,剖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即青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当中家庭因素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即:家庭和睦(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家庭观念等)、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等,了解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心理特征 近年来报道表明,中国内地的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1]。青少年的年龄阶段从14周岁到25周岁,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基本特征充满着矛盾和动荡。就如霍尔形容的: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不安,对外界及其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从外界的环境以及自身心理发展对其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随着我国近几年发展,我国经济、教育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也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与以往的不同特征和趋势。现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和人数呈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占全国犯罪比例一直持续,而青少年中未成年犯罪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这反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杨洪芳、李如森提出,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有四点:(1)犯罪类型多元化,以钱财、暴力、性犯罪为主。其中,以将公私财产据为己有为目的的财产型犯罪为主。(2)犯罪主体低龄化,学生犯罪比率上升。在校中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特别是初高中年级学生占86. 2%。(3)流动青年犯罪增多,文化素质不高,且多受外在环境影响,部分中小学生辍学流向社会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比其他青少年更大。(4)团伙犯罪更加明显。结伙暴力犯罪增多,有的甚至结成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团伙[3]。 从研究报告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从犯罪数量和犯罪的内容上的升级给我国的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提成了新的挑战,不管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进行治理和预防的。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有: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初步发展到青少年的自我发展的,可以说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是自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社会自我意识更加清晰,自信心、自尊心,特别是独立感和自由感的猛增,这也是导致青少年叛离、想脱离父母的原因;二、认知能力的发展,虽然认知能力迅速发展,但是还只是在趋于一个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青少年求知欲强、快速接受新的事物、强大的好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 2005年9月22日点击:1403次 青少年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作为“危险年龄”段。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长官趋势的严峻形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表现为智能化、集团生命线、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给青少年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责影响。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外部环境 1、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一个人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者采取溺爱、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 ——部分农村家庭经济贫困,使大量青少年人辍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90%以上,农民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60%。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从事着传统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基本上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加之农业耕地日趋减少,农民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持观望态度的较多,同是缺乏科学技术和资金来源,因而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够维系全家人温饱和少量的青少年教育的开支。在目前农村中、小学辍学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家庭贫困原因所导致。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农村青少年父母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0%,并且绝大多数青少年父母不知道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们对子女或是放任彼流,或是娇生惯养,或是简单粗暴,对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导作用。 ——畸形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畸形家庭对青少年影响非常之大,父母不和、离异,教育不当、管理不善。对青少年人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畸形家庭使许多青少年在性格上变得孤僻、内向,不善交往,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另一方面,该类家庭中青少年又因丧失了父母的爱抚和管理,逐汽车与其父母感淡薄,从而控制他们的力量减少了,他们像一批批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地在原野上狂奔,企图从眼前“难以捉摸”和“扑朔迷离”的景象里,找出自己的希望之光,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更有甚者,父母本身就品质低下,问题多多,他们不可能不影响到青少年子女,有的学者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自身都有犯罪行为”。“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仓犯罪比例高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出现,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随父母一起迁入父母所在务工地区的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江苏省流动儿童数量为70.68万人。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是一片刚开发的土地,需要广大的劳动者来建设,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新海新区内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父母务工、子女随迁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越轨等)。从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全面地关心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流动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家庭层面: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有所关爱;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所缺失,集中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示范功能,学习环境不佳,出现在工地或者小吃摊边做功课的情况。②自身层面:由于难以融入城市,流动儿童会出现自我评价、自尊水平低、自卑心理严重,沟通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孤独感强烈的现象。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的。亲子关系不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对现阶段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对家长本身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普遍情况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观念。亲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关系生疏。 (一)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作者:徐丽娟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处在一个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网络之中,因此导致其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直接的、重要的原因。针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家庭因素,提出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对策和建议。除了家庭本身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外,学校、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干涉和介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犯罪;预防对策 引言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性质暴力化、类型多元化、方式成人化、组织形式团伙化等特征,[1]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目前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正值人生的花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年华,为什么一部分青少年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于青少年处在一个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系统网络之中,因此导致其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它既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又涉

及家庭,学校等微观社会环境因素。其中,家庭环境是首要的、基础性的环节,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直接的、重要的原因。家庭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社会学派的共识,青少年犯罪实际上是一个最初起因于家庭,进而显现于学校,并最终恶化于社会的现象。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在角色和功能方面也起了重大的变化。除了结构的转变及功能的削弱外,家庭教育缺陷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因此,探讨新世纪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对于预防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我国家庭环境的新变化 所谓家庭环境是指人们在家庭里与家庭成员发生作用的因素的总称。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有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转折,家庭变迁速度也同时加快,[2]家庭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规模日渐小型化,核心家庭增多

试论述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试论述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摘要: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范围不断蔓延,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残忍,对社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影响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错中复杂,本文主要探索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crime proportion of all crimes on the rise, its scope is spreading, age groups also more and more low, criminal means become more and more cruel, harm to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d to influence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the causes of juvenile crime is wrong in the complex,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youth crime and family factors. Key words: teenagers; Crime; Family factors 引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且呈现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残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有一个快而不平衡的发展阶段致使其心智的不稳定与不成熟。家庭是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人格和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若这几个方面发生改变导致青少年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又没有进行及时的疏通和指导,就极易促使青少年踏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一、家庭经济状况 据有关报道,抢劫、偷盗在青少年犯罪数量占有突出的比重,这暗示出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家庭经济收入较差,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因为经济原因,父母在物质上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容易让青少年产生自卑、不满、嫉妒、仇视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与行为形成的不良心理。与此同时,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有时候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心智又不成熟的青少年极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有些家庭收入较高家庭的孩子也会出现犯罪行为,因为父母收入高必将投入大量时间在工作中,大多只关注对孩子的物质满足,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需要。这也为青少年打架斗殴、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犯罪行为留下了一个隐患。 二、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能够人却的认识自我,更能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反之,恶劣、混杂的家庭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