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家级新区建设案例研究

国家级新区建设案例研究

国家级新区建设案例研究
国家级新区建设案例研究

一、都市区案例

(一)上海

上海自解放以来,强调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圈(外围工业区)一轴(黄浦江港口工业轴线)”的单核心近域推进形态,黄浦江和苏州河成为维系城市骨架的轴线。

1970年代开始,上海进入重工业化时期,在长江沿线的宝山和杭州湾畔的金山卫建设工业卫星城,开始进入都市区发展的“长江时代”。1990年,随着浦东新区的建设,上海市逐渐拉开了城市空间拓展的序幕。

2001年,上海市提出市域多层多轴多核的城镇体系结构,“1966”的城镇规划体系,即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的新市镇和600个左右的中心村,通过密集的交通体系和产业联系,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构成大上海地区,并进一步通过密集的城市群和相互交错的复合都市圈,使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巨型“城市-区域”。

(二)广州

在广州市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一主六副”的城市发展格局,在近郊和远郊分别建立三个副城(图1)。

图1 广州都市区形态发展示意图

在各副城的发展中,首先,根据各副城的交通区位、发展现状和资源等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分为南部和北部地区,进行差异化发展,南部加速城市化进程,北部则限制常规城市功能,抑制城市化速度,有限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并通过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模式支撑城市功能,引导空间发展;其次,促进广佛协调,通过高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强广州和佛山的城际联系,协调两地产业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集群,并保护西江水源,共建区域性生态绿地(图2);最后,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的发展,支撑城市功能,引导空间发展(图3)。

图2 广佛交界地区功能协调 图3 都市区公共交通概念图

(三)重庆 《重庆市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中提出,重庆都市区形成“主城区-都市区-市域”三个空间层次,扩大原都市区范围,将原都市区作为主城区考虑,将一小时经济圈作为都市区,建设江津、长寿、合川等六个卫星城(图4),分别作为城市工业功能、文化旅游与居住功能、综合功能等的拓展区,与主城区进行功能和职能的协调发展。

图4 重庆市都市区空间布局图

通过优化空间层次,承载多元化、多层次的功能要求,同时明确卫星城定位,提高卫星城建设标准,引导主城和各卫星城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表1)。

表1 重庆市六个卫星城功能发展方向一览表

(四)小结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论采取什么具体发展模式,归结起来都是由单中心集中模式逐步向多中心分散模式转变,形成组团式的都市区空间结构,主城与卫星城城(或副城、辅城)之间寻求差异化的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等级规模清晰、功能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区。

二、国家级新区建设案例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目前共有5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一)上海浦东新区

1.建设概况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面与崇明县隔长江相望。全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开发浦东、开放浦东,原则批准在浦东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1992年7月,编制完成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上海市五分之一左右。

2.优惠政策

浦东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税收、产业、土地、财政等多个方面的国家政策支持,如“在浦东开发区内,进口必要的建设用机器设备、车辆、建材,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能源交通项目”、“对保税区内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可办理多次出入境护照,提供出入境的方便”、“在区内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政策,使用权限50年至70年,外商可成片承包进行开发”以及“为加快浦东新区建设,提供开发、投资的必要基础设施,浦东新区新增财政收入,将用于新区的进一步

开发”等。这些政策为浦东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浦东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

3.规划布局

浦东新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陆家嘴—花木分区、外高桥—高桥分区、庆宁寺—金桥分区等五个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综合分区,沿黄浦江和杨高路南北发展轴呈轴向开发,组团布局,远近结合,形成滚动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地铁、轻轨等的建设将浦东新区与浦西城区相连,纳入上海快速交通网络以内,形成便捷流畅的综合交通网络。

4.产业发展

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建设,大批电子信息制造、系能源、民用航空、软件和信息业、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逐步落地浦东新区,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推动了浦东新区支柱产业的升级蜕变,使浦东新区高端、高效、高新的产业定位日益明确,新兴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成为上海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

5.建设意义

近年来,浦东新区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市乃至上海大都市区范围内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极,其自身的产业升级,带动了上海大都市区的产业链条整体升级和完善,为上海市推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

积极示范,也引领和带动了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增强了上海市未来发展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上海大都市区发展的龙头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

1.建设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11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53.66万人。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规划定位及功能布局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确定的空间和产业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九个功能区”(图5)。

图5 天津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战略

一轴: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即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生态城区:即建设以塘沽为中心、大港和汉沽为两翼的三个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九大功能区包括(图6):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海滨旅游区,主要发展主题公

园、游艇等休闲旅游产业;海港物流区,主要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业;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及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产业。

图6滨海新区行政区及功能区划分示意图

3.优惠政策

和上海浦东新区一样,天津滨海新区也受到了国家各类优惠政策的支持。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国专家局、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从土地使用、财政税收、进出口贸易、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分别给出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和优惠政策,如“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

区先行先试”、“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等。

4.产业发展

建立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天津滨海新区逐步发展形成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天津地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5.建设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为带动天津发展的动力源头。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同签订经济合作2000余项,天津市乃至周边更大地区的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重庆两江新区

1.建设背景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

新区”,是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2.建设概况

两江新区以重庆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图7)。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也是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图7 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

3.优惠政策

国务院给予“两江新区”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三大优惠政策的叠加。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

先试政策以及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形成了包括税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十大优惠政策,如“区内所有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类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202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单列并予以倾斜,根据发展规划需要优先确保建设用地”、“市政府设立百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两江新区基础设施的起步建设”等。

4.产业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形成“5+3”战略性布局的产业模式,即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在空间布局上,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环境、战略定位和发展基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衔接,在南部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区域重点突出城市综合功能,东北部区域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推进形成“一心四带”的空间总体战略格局,其中,“一心”即进入服务中心,“四带”即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以及先进制造产业带。

5.建设意义

“两江新区”成立后,拉动了“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

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不仅成为了重庆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辐射云贵川等地区,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领头羊,甚至是整个西部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四)陕西西咸新区

1.新区概况

2010年12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西咸新区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经途径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之间的核心接壤地带,在空间上将这两个相距仅25公里的千年古都紧紧连接在一起。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和街办。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下设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5个组团,保护生态、保护历史、保护耕地,发展新城市、新产业和新业态。

2.规划布局

按照规划,西咸新区由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个新城组成,形成“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图8),按照“核心区+组团”的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各组团之间相互依存、互有关联。除了空间布局外,《规划》还确定了文化彰显、城乡统筹、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设施布局等五大策略,相

应规划了文化、城乡、产业、生态、交通五大蓝图。

图8 西咸新区五大组团分布图

3.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陕西省为西咸新区发展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支持西咸新区改革创新,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社会保障等领域先行先试”、“在西咸新区5年内有重大投资的企业,可优先参与陕北资源开发”等。

4.产业发展

依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新区内各组团将分别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机械加工、绿色加工等现代制造产业,以及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5.建设意义

未来,西咸新区将构建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和资源同享,延伸整个区域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城市化新的支撑点,也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基石。

(五)新区发展经验总结借鉴

从以上国家级新区的案例中可以总结多项新区发展建设经验。1.设立综合协调机构

各新区发展建设初期大都成立一个区域综合协调机构,对区域内发展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要事宜进行协调,保证了开发初期规划和政策设计的快速、高效运转。这种形式在上海浦东开发初期表现的最为充分。

2.实行管委会的管理模式

采取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实行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各管委会都是高规格,高受权,机构精简、统一、高效、封闭式管理,市场化运营。手续很简便,办事效率高,发展速度快。

3.采用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多个积极性,共同参与开发建设。既避免了行政区划的大变动引起的组织人事及利益的冲突,又充分发挥了新区管委会“统”的作用和各个行政区管理社会事务的优势。

4.实行一级政府管理体制

开发区扩权,赋予管委会更多的管理权限,实行一级政府管理。消除因经济管理事务与行政管理事务分开而形成的行政摩擦等问题。

5.争取优惠政策

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抢抓机遇,加快开发建设。

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现代化的演变规律来看,依靠低廉要素成本和广阔市场需求,后发经济体可实现压缩式高增长。开发区作为一定区域空间内通过要素集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载体,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然而,随着潜在增长率逐渐收敛至前沿国家水平,后发优势对维系高增长的作用愈加有限,很多开发区因此遇到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经验的总结,为我国开发区转型提出三条参考建议:一是要转变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二是要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三是要适应国际产业分工和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深化对外开放,为企业深层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关键词:高新区,转型,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作为一定区域空间内通过要素集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载体,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然而,随着潜在增长率逐渐收敛至前沿国家水平,后发优势对维系高增长的作用愈加有限,这也是近些年开发区遇到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为突破瓶颈,实现新一轮以高质量为核心特征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就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实践,取得积极成效。本文通过总结成都高新区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成都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成都高新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统领,转变招商工作重点,着眼产业链全景图,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为目标,以强链补链精准招商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123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4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销售上亿元的品种达26个,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升至第6位;新登记新经济企业11139户,增速达25%①。 (二)要素优化稳步推进,创新驱动逐渐显现 成都高新区稳步推进劳动力、资本、土地三大经济发展要素优化。2018年全年,通过柔性引才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省“千人计划”70名、“蓉漂计划”人才87名、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4000余名;启动总投资530亿元的10个PPP项目,助推80余家企业改制上市;腾挪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48亩,建成标准厂房87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培育创新动能。全年新增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9800家,同比增长60%;新增研发机构62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8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8个②。 (三)城市功能优化提升,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成都高新区秉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构建五级绿化体系,有序推进水系、绿地、公园建设。2018年,绿地面积达3385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10.4平方米,全年建成投运15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完成172个拆墙透绿点位,打造花园式特色街区2条,推进7个老旧院落提升改造,拆除围墙约1.3万米、违法建筑物约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山水环境,组合布局 以能源约束为前提,严格保护和控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和自 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 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田园 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 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 2.3总体定位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概括为“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2.3.1核心功能 ?内陆开放门户:内陆面向欧亚开放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 ?高技术产业基地: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高端制造业基地: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 ?西部高端服务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展博览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中心和科技园区,国家级军工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 ?? ???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宜昌山环水绕,城乡辉映。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保留山体、河流水系等不可建设用地约115平方公里。整体与自然相得益彰,让现在的都市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感得以放松。 宜昌新区将紧紧依托现有建成区,实施渐进式拓展,以长江为发展主轴,形成“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一带”,即形成沿江发展带;“多廊”,即建成多个城市发展廊道;“十片”,即开发十个功能片区;“多中心”,即以卷桥河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江南中心,以中央商务区为引导形成东站中心,与老城中心形成“三心”

鼎立格局。在设计中主要强调低碳生态,特色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区开发的突出位置,贯穿到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统筹编制区域生态环保、水系规划,建设绿色长廊、生态林地、风景园林,疏浚、美化水体,开发低碳生态化社区,打造城市特色和个性。宜昌新区涵盖了宜昌国家级高新区、三峡旅游度假区、三峡物流园等重点园区,辐射带动枝江、宜都、当阳、夷陵等省级工业园,在宜昌建设“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中处于龙头地位。建设宜昌新区,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合理集聚,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南面城区设计的重点在于政府设计以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 俯瞰长江,设计师运用有机结构设计了宜昌新区总体规划。博物馆的构造,展览中心的规划,以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位于城市南部,以此向中国发明丝绸织布机的嫘祖致敬。

独一无二的外观,全部覆盖的是参数化的编织。铝管的直径在这一设计中加强了这样的外观效果。它还提供了一个实用功能,在文化中心内部,游人们可以欣赏到发光的卷轴型画廊,中间还适当的穿插着观众席和展览空间。 一个池塘河曲系统贯穿整个地址,在这里它作为雨水收集系统的一部分,旨在充分利用宜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整个宜昌地区的总体规划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市片区附图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 市片区附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6个城市片区(附图)空港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全球分工的重要融合器,汇集了大量的客流、货流、资金流、信息流,衍生产业高度发达,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重要意义。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西侧三岔湖出发,沿道路向东,直到天府国际机场。巨大转变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新定位“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 作为“东进”的重要阵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确立了3个定位: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 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构建“城市—片区—单元—社区”4级公共设施体系政务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商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和大学城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分布在绛溪河两岸,构成城市中心; 邻近轨道站点配置大中型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形成片区中心; 以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资源与开发单元构建单元中心; 围绕产业社区配置社区中心、幼儿园、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0分钟生活圈。总体城市形象打造空港新城将打造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塑造“北依山、西滨湖、东临港、南通风、中嵌绿”的特色空间格局。通过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和人性化的开敞空间设计,打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城市节点和景观门户,形成“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环港聚核、塑谷呈湾”的总体城市形象。 交通体系打造铁路方面在绛溪北片区预留“成自高铁北外绕通道”并设立高铁客运站;在机场北片区设高铁货运站,依托货运外绕线及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在机场

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咨询 项目建议书 二○○八年二月

目录 一、现状及自然条件研判 (3) (一)现状概况 (3) (二)条件研判 (3) 二、城市功能定位及职能设定 (4) 三、规划理念 (5) (一)总体理念 (5) (二)设计目标 (5) (三)规划注重整合处理好以下关系: (5) 四、规划管理政策初步建议 (6) (一)编制规划设计导则,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6) (二)研究土地开发和利用新模式,实现城市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6) 五、整体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7) 六、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8) (一)“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区域的选择 (8) (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8)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咨询 项目建议书 一、现状及自然条件研判 (一)现状概况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 位于深圳市西部,片区东部紧邻 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北部临近 平峦山、铁仔山郊野公园,南部 紧邻大铲湾港区,西部靠近宝安 国际机场,设计范围为宝安大道、 新安六路、海滨大道和碧海湾公 园以东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用 地面积约824公顷。场地背山面 海,位于宝安中心组团滨海地区, 是宝安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区内现状总人口约为6.5万人。现状建筑类型以居住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乡村居民自建私宅(R4)为主,少量为工业建筑,主要由原各行政村自行开发建设。 (二)条件研判 1、区位重要 片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沿江东北侧,紧靠大铲港区,是深圳联系广州和宝安机场的门户和重要的海上运输窗口地区,对于展示深圳形象,为大铲港区配套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自然条件优越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 业布局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布局 黄琴峰傅得晟胡冰阳张高钢 1 天府新区定位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范围 2.2 规划理念 2.3 总体定位 2.4 空间布局 2.5 产业布局 2.6 生态绿廊 2.7 交通规划 2.8 公共服务体系 2.9 保障措施 2.10 建设步骤 3 最新动态 3.1 基础建设 3.2 最新进展 1天府新区定位 天府新区,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2总体规划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也就是保留60%的生态本底。而城镇建设用地中,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2.2规划理念 布局融合城镇和自然山水,组合布局城市。 产城融合,三位 一体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位一体”、“两化互动”要求落实到规划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协调互动发展。 城乡统筹,生态 田园用城乡统筹的手段构建城市建设与乡村田园有机融合,国际化特征和天府传统文化特征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集约发展,智能 低碳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能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 2.3总体定位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核心功能概括为“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2.3.1核心功能

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甘政发〔2010〕9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件 甘政发〔2010〕9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建设兰州新区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兰州市拓展城市空间、全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政府决定启动兰州新区建设。为了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兰州新区的重要意义 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破解兰州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实现“中心带动”跨越发展的目标。

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在兰州市以及全省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充分释放这一区域的发展潜能,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引擎”,构建与产业体系相配套、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构架,形成统筹发展的功能布局,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发挥兰州市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支撑区域。 二、加快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通过5—10年建设,使兰州新区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功能布局: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20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 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另据报道,近日李克强总理批示按照程序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一、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

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目前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

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报名表 一、单位名称: 二、单位概况 1、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2、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3、单位近三年获奖情况附表(加盖公章) 4、设计团队组成人员职称及注册执业资格复印件(加盖公章) 三、拟组建承担本项目的研究团队情况 四、对本项目认识、技术思路和工作计划 五、本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六、相关附件: 1、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文件 宜昌市规划局: 兹有同志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单位办理一切社会公务事宜,具有法律效力。附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身份证号码: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单位名称(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2、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宜昌市规划局: 兹授权同志为我公司单位参加贵单位组织的(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活动的代表人,全权代表我公司处理在该项目活动中的一切事宜。代理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授权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发日期:年月日 附:全权代表工作单位: 职务:性别: 身份证号码:

3、承诺 在了解“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及征集文件”之后,兹做出以下承诺: 1.本申请人申请参加“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 2.本申请人为“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报名所提交的一切资料是真实的。 3.本人同意“三峡宜昌平湖半岛旅游新区总体概念设计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及征集文件的全部内容。 日期: 申请人: 单位授权代表(公章):

2020海归落户【成都】流程

19海归落户【成都】指南 成都市居住证积分入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科学调控人口规模,推动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提高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工作要求,根据“总量控制、人才优先、动态平衡、双轨并行”的原则和市政府《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7〕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并办理成都市居住证的境内来蓉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居住证积分是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居住证持有人可以按规定申请积分,并根据积分申请办理积分入户或按积分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 第四条申请人申请居住证积分入户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持有本市居住证; (二)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连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年以上; (四)无刑事犯罪记录及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 第五条职责分工 市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居住证积分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省户籍制度改革对特大城市人口实行总量控制的要求,根据成都市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明确年度人口控制总量,优先满足人才发展战略,并按照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原则,研究提出年度居住证积分入户指标计划。

市人社局负责配合做好积分管理相关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年度急需紧缺工种(职业)目录。 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市政府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人口服务管理办)负责组织实施居住证积分管理日常工作,指导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下同)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做好申请受理、入户办理等工作。 市文明办、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市政府政务中心、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积分审核工作及积分服务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年度居住证积分入户指标计划和年度急需紧缺工种(职业)目录经市政府审定后发布。 第七条申请人应在居住地申请积分。 第八条居住证积分指标包括缴纳社会保险、合法稳定居住、教育背景、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引导人口梯度转移、急需紧缺工种(职业)指标、个人贡献、鼓励创新创业、年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个人违法犯罪记录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指标。持证人的总积分等于各项指标积分之和。 (一)缴纳社会保险指标。申请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月缴费的,分别按10分/年累积计算,其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满6个月的,分别积5分;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满12个月的,分别积10分。 (二)合法稳定居住指标。申请人拥有取得本市不动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自有住所,加10分,连续居住按1分/年累积计算;签订正式住房租赁合同,并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连续居住按1分/年累积计算。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为——不为“天翻”只为“地覆”(天府新区建设讲话稿)

再建的新区是保水的机遇 发展的兴隆是保水的舞台 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不为“天翻”只为“地覆” (兴隆镇保水村党支部书记贾丽 2012年2月25日)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作为兴隆镇一般场镇改造村的支部书记,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2011年,自启动场镇改造工作以来,保水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思想,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一般场镇改造的宣传、动员、摸底、调查工作,为2012年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在天府新区规划的大背景下,保水村将从以下方面全力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新区建设工作和一般场镇改造工作。 一、统一新区建设思路,保持村社干部言行一致 作为党的干部,一切跟党走。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牢牢把握镇党委工作取向,紧紧围绕“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工作思路和“两率先两示范”工作目标,全力服务“两城两园”建设,深化城乡统筹

发展,奋力打造兴隆第一村,抢抓天府新区发展机遇,实现农村向城市的快速转型。 (一)牢固树立机遇意识,促进思想大解放。在天府新区大发展的浪潮中,保水村村两委将从思想上做到“三破除三树立”,即:破除发财意识,树立发展机遇意识和吃亏意识;破除“天上掉馅饼”意识,树立主动有为意识;破除顺水行舟意识,树立爬坡上行意识。 (二)牢固树立学习意识,促进思想大提升。定期召开学习工作会,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村组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学习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内容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内容,积极学习领会镇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 二、争当天府新区建设急先锋,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大提升 在天府新区建设起步年,村社干部将紧跟镇党委、政府中心思想,既要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又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改善干群关系。2012年,我村将在提升干部素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三看三思”活动,即:看先进思赶超,看机遇思拼搏,看蓝图思奋进。同时,加大干部作风整顿,消除工作中的“慵懒散”现象,给全村干部架起“高压线”,在天府新区建设中扎实奋进。 (一)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结合全党“三学三强”活动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解析国家级高新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何为高新区呢? 高新区时指: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高新区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手续是,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 高新区创业的历程 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截至2010年,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了69个,其中有13个是在2010年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鲜明的特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五个国家级新区

中国五个国家级新区简介 2013年8月20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中国经济布局的走向再度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现就简单对中国的五个新区进行介绍。 一、浦东新区 (一)浦东新区地域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埔,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 (二)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浦东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三带六区”。“一轴”:就是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城市发展轴。“三带”:就是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的沿黄浦江发展带;以“一江三桥”(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等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的中部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依托的滨江临海发展带。“六区”:一是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陆家嘴功能区域;二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张江功能区域;三是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的金桥功能区域;四是以国际贸易和海港物流为主导的外高桥功能区域;五是以会展旅游为主导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六是以航空枢纽、空港物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川沙功能区域。 (三)浦东新区的发展概况 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为国家战略拓展空间、增强动力,更好地发挥浦东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为起点,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南汇划入浦东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并后的生产总值3676亿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在新浦东区域内,集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包括两市7个区县的部分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具备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设立西咸新区,主动顺应西咸一体

化发展趋势,是打造大西安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二)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设立西咸新区,将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核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科学规划建设,改善功能布局,实现中心城区与新区联动发展,走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三)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核心带动作用,带动大关中、大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西安(咸阳)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和重要引擎。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引领和带动大西北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构建西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推动我国向西开放。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经贸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不断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建设西咸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工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的设立正是在兰州自身谋求发展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兰州新区选址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外的秦王川,西距兰白经济区中的白银市正好70 公里,东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72 公里。可以看出,兰州新区区位优势较兰州老城区更加明显,完全契合国家战略规划中对于兰州发展的要求。因为在构建兰白都市核心经济圈中,兰州新区与兰州市老城区以及白银市共同构成了一个等边金三角,将兰州与白银无缝的链接在一起;而在构建“兰西经济带”中,兰州新区较老城区距离西宁更近,进而可以辐射到格尔木,使得“兰西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具有潜力。最后,兰州新区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357公里,在兰白实现经济一体化形成现代化都市圈后,也可以辐射宁夏部分地区。没有理由否认,兰州将会成为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而兰州新区又是兰州的特区,是全省集中发展的战略高地,因此,兰州新区的成立与发展是兰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与国内其他同级城市的新区相比,兰州新区或许是距离老城区最远的新区。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郑州市区东部)、南昌红谷滩新区(红谷滩,地处南昌赣江之北,与南昌南部的主要城区隔江相望)、贵阳金阳新区(离主城区仅5 公里)。这些新区有一个共同点的特点,那就是新区离老城区相对较近,是老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必然要

求。因此,这些城市新区可以通过“老城带动新城”的模式加以发展,由于新区与老城空间距离较近,因此,新区的物流、人流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新区人气、商气的聚集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兰州新区的选址却在北距兰州老城区70 公里的秦王川。事实上,选取秦王川作为兰州新区,本身就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选择的独特发展路径。首先,兰州市现有城区受到地形限制,发展空间接近饱和,导致大型工业投资项目无法集中落地;其次,与其他城市利用老城带动新区发展不同,正是由于兰州市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兰州市做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的战略决策,引用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的话说就是:“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这一系列“跳”字反映出兰州新区的特殊性,即:它是要依托“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通过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来达到整个兰州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在省内实现“中心带动”作用,在西北实现辐射青海、宁夏两省(自治区)的功能。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要发挥其“中心带动,辐射周边”的作用,其自身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从无到有的经济发展,其基础则是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一个距老城区相对较远的经济发展区域,兰州新区在初始建设阶段面临着交通体系构建的挑战,只有将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通道迅速打通,克服新区与老城之间空间距离较远产生的困难,新区的发展才有前提,新区的建设速度才会呈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依据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规划》),兰州新区对外交通规划为

宜昌市白洋工业区总体规划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3) 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6)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7)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章场地和道路竖向工程规划 (9)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0) 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10)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12) 第十一章“四线”管制规划 (1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控制与引导 (13) 第十三章街区编码 (14)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建议 (14) 第十五章附则 (15) 附表一:城乡用地汇总表 (16) 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6) 附表三:土地使用强度一览表 (17) 附表四: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 (24)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进一步更好促进沿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现,作为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支撑,适应宜昌市白洋新城的建设发展需要,提升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的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引导该区域范围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有序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内规划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编制《宜昌市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下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依据,但不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第3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图则、规划说明书共同组成,本文本与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两者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4条本规划是指导宜昌市白洋新城一期起步区用地建设和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均无权随意更改,确需调整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相关法定程序进行。 第5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 .4.1)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6)《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998) (7)《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9)《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 (10)《宜昌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 (11)《宜昌高新区空间发展规划》 (12)《宜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2030)》 (13)《宜昌市白洋新城总体规划(2014-2030)》 (14)规划区现状调查的统计资料和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规和规范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契合上位规划的各项要求 坚决落实《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宜昌市白洋新城总体规划(2014-2030)》对该区域发展的各项要求与部署,综合考虑该区域的现实发展需求及其在白洋新城建设中起到的突出示范效益,以实现规划区内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并重点解决好起步区内村民安置等民生问题; 2、以低碳、可持续原则推进区域开发 本起步区作为白洋新城最先开发的区域将承担起重要的示范作用,提倡生态网络化、空间紧凑化、资源循环化、复合有机化等原则,以规划区的开发建设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充分保护现有水体、山体、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引导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生态平衡,确保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 3、产城一体化发展 白洋新城的发展强调立足长江经济带,采用“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共建共荣”的发展模式,本区域作为其起步区,应注重居住与就业的融合、产业区和城镇区的融合,形成产城一体化布局的模式,统筹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打造集综合服务、职住平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