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

1 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1.(出示玩具汽车)怎样使小车跑起来?(学生演示)

2.让一位同学蹲在地上,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3.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可能很多,教师应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及时地加以肯定,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处理,对有些发现如:同样都是拉和推,同学甲有时运动,有时不运动,有时向这个方向运动,有时向那个方向运动,要及时的加以梳理引导,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一、以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游戏发现简单评价后引入)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出示玩具小汽车)如何让静止的小汽车动起来?

(学生自由汇报并在基础训练上填写我的玩法)

二、进行“小车的运动”的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活动中准备的材料除小汽车外还可以用易拉罐、乒乓球、篮球)

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2. 学生汇报交流。

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3. 填写基础训练上我的发现。

活动二小车钻“山洞”和过桥

1. 提出问题

如何让小车顺利钻过“山洞”和越过小桥?

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2.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教师先用多媒体制作好游戏规则,根据学生的讨论适当时机播放。)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3.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分析记录后获得的发现,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思考,进一步理解,认识推力和拉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活动三小车运动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2.学生进行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想。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分工:一个负责计时,一个记录,一个动手操作,其他观察监督)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4.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学生汇报

教师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推力和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

6.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比较一下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见解,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各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引导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器材、桌面等因素的影响,等等。)

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反复验证的。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一定完全科学。

三、自由活动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推拉体验感受在推力拉力大小相等时,只有方向一致时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对推力和拉力有了全方位、立体式认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2.活动评价: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拓展活动

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

2 玩滑梯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进。)。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经常在什么时候玩?为什么平时不玩?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为什么?

2.教师演示:用手在桌子上搓。提问: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试一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你能帮她想个办法吗?课后思考、交流。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但是,在本单元以“力”为探究主题的构建模式指导下,玩跷跷板、保持杠杆平衡也用到重力、压力等。另外,本单元各课例均有“游戏”的成份,跷跷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发现,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

教师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实验记录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玩跷跷板是我们喜欢的一种游戏,能说一说玩跷跷板时的感受吗?出示有关玩跷跷板的视频资料。

师生交流,导入探究活动。

(二)猜想假设

1、玩跷跷板时,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1)学生小组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

当两位同学的体重差不多、到跷跷板中心的距离差不多时,跷跷板就平衡了。

两名小同学可以把一名大同学跷起来等等。

(2)班内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

(3)针对这些现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制定方案

两个人体重不相同时,跷跷板怎样平衡?两个人体重一样,跷跷板也会不平衡?

(1)师生研讨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2)教师总结。

要使跷跷板平衡,与两边的体重及人到中心支点的距离有关。

(四)实施探究

(1)出示杠杆尺。

加入这就是一个跷跷板,想让它两边平衡,应该怎么办?两侧离支点的距离一样,或者有等量的刻度。

(2)学生探究式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使不平衡的杠杆尺变得平衡,并随时记录下杠杆尺平衡的要点。

(3)学生交流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等臂平衡,也就是说杠杆左边所承受的重力等于右边所承受的重力。

在此基础上,再对不等臂的情况进行研究。

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

(4)教师总结,提出新问题:在左右重力不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杠杆尺的平衡?

此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五)展示交流

1、师生交流,教师总结。

在杠杆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出的距离有关。

2、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1)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杂技演员利用横杆调整身体平衡的情景。

利用天平测量物品质量。

骑自行车身体要保持平衡。

平衡木运动员做动作时要保持身体平衡。

(2)分析生活中平衡现象与跷跷板的联系。

(3)介绍天平的知识。

出示实物天平供学生观察和研究。

天平以及天平各部分结构。包括指针、游码、托盘、底座、镊子、砝码等。

(六)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1)师生探究天平的简单使用方法。

(2)教师总结。

自制简易小天平

【制作材料】细木条、硬纸片、线

【制作方法】

1、用均匀的细木条(或塑料尺)作天平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穿孔,栓一个提纽。

2、在横梁两端距中间孔等距离的地方穿孔,用两个同样的硬纸片做秤盘,把提纽挂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天平。

3、用几个质量已知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做砝码,用自制的小天平测量铅笔、橡皮、钢笔帽等物品的质量。

结束语: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的制作更好,更新颖。

4.弹簧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通过探索,让学生认识弹力。

2.认识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案例背景分析:

教材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力是我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存在于我们周围。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弹簧等物体在形状体积发生

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以弹簧为引子研究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以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描述: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二.猜想假设

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同学们,想亲自体验一下吗?那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玩一玩弹簧和橡皮筋,看看它们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各小组用自己的方法玩弹簧和橡皮筋,师巡视。

三.制定方案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四.实施探究

(一)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

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二)自由活动。

1、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学进行设计活动。学生可以自由设计制作,可以随时观看别人的制作,以供借鉴。学生之间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展示交流

1、讲述:下面请大家根据你们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每一位同学打一个合适的成绩,并说一说为什么。别忘了给老师打分呀!

2、学生分组评价。(教师可以参与其中,适当地加入自己的评价)

六.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1.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

谈话:同学们刚才设计的一个个弹簧玩具非常有新意,下面,我们将要完成一个富有挑

战性的任务:设计、制作一个装置使高处落下的鸡蛋摔不破。比一比,哪个组能制作成功! 小组同学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课外完成制作,并进一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如设计制作简易弹簧称。

板书设计

弹簧的学问

弹力

用力大小

方向

5 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探究磁铁有两极,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以及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机能目标: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学会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需要的材料:各种各样的磁铁;铁屑、细绳、铜丝、铝片、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橡皮、铁钉、铅笔、皮筋、木块、泡沫塑料等;实验记录卡;抹布。

本课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课堂探究活动从“玩磁铁,找发现”这一活动指向展开,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统整的、逐渐开放的过程。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探究实验,要想实验成功,就必须要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要求,交流实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相信你的表现会更出色。从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哪个同学最爱动脑、动手,成为本节课的科学小博士。相信自己,你能行!

一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魔术表演“会站立的大头针”。师用一张纸盖住磁铁,纸上放一站立的大头针。

2.提出问题:谁知道老师是用什么魔法,让大头针站立起来?(吸铁石)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吸铁石有一个科学名字叫什么呢?(磁铁)对,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板书---- 5 有趣的磁铁

3.认识磁铁: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呢?(圆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圆柱形的,像门一样形状的。。。。。。)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形状,我们一起来给磁铁起一个名字吧!我们把这种长条形的磁铁叫做“条形磁铁”,把这种弯弯的磁铁叫“蹄形磁铁”,把这种圆环形的磁铁叫“环形磁铁”。磁铁上刷有两种颜色,是哪两种呢?(学生回答蓝、红)还分别标有“S”、“N”两个不同的符号。请大家看课本11页中间文字,“S”、“N”分别指的是什么?(是磁铁的两个磁极,“S”又称南极,“N”又称北极。)

4.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磁铁,它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你能猜想到什么呢?

二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1.实验指导

(1)熟悉实验材料。师拿着器材让学生说明称,各种各样的磁铁;铁屑、细绳、铜丝、铝片、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橡皮、铁钉、铅笔、皮筋、木块、泡沫塑料等;实验记录卡;抹布。

2.合理分工。六人一小组,每组发一张“磁铁游戏记录表”,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材料收集管理人员等。

3.注意事项,在玩磁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别把器材掉到地上,注意安全)

4.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1)磁铁吸物体,磁铁来到这里很想找找他的好朋友们,你们能帮他们找一找吗?拿出材料看看谁能成为磁铁的好朋友。各小组人员合作分工,共同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适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磁铁吸铁,具有磁性)

(2)磁性强弱.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磁铁有磁性,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吗?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呢?六人小组讨论设计第二个游戏的研究方案。(用磁铁各部分吸引回形针,数各部分吸引的回形针的个数。)(学生做实验并做好记录)学生汇报。(两端个数多,磁性强;中间弱)

师小结: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谁知道这两个磁极分别是什么?(北极N,南极S)

(3)磁铁性质.师:将两块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实验吧。要用的材料条形磁铁,磁铁两端标有N极、S极,同位两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拿一块磁铁,另一位同学用另一块磁铁的N极、S极分别去接近第一块磁铁的N 极、S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师:看看我们的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同极相斥,异极相吸)(4)磁场实验:

师:同学们研究的真不错,我们来放松一下,听广播里传来了……现在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谁知道这是为什么?(磁铁可以产生磁场,干扰了收音机无线信号的接收)

4教师总结鼓励。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

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

三、总结评价,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汇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磁性白板、磁性纽扣、磁性棋盘、磁性玩具、磁性门、耳机、收音机。。。。。。)

3.同学们还想知道磁铁有哪些用途吗?课下去调查了解吧,并且写一份调查报告。

4.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同的收获,小组同学合作的也非常默契。

板书:

有趣的磁铁游戏: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同级相斥、异极相吸:N—N、S—S相推。S—N、N—S相吸。

③两级的磁性强,中间的磁性弱……

6.指南针

【教学目标】

1.认识指南针,知道指南针的原理;了解指南针的用法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3.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需要的材料:1.分组观察材料:指南针。2.分组制作材料:磁铁,钢针,大碗,水,薄泡沫塑料片(长2cm,宽1cm,厚0.5cm),分别写有东、西、南、北的纸片,胶水。

本课有两个活动,一个是观察指南针,比较简单;另一个是制作指南针,比较难一些。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探究实验,要想实验成功,就必须要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要求,交流实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相信你的表现会更出色。从现在开始,我们比一比哪个同学最爱动脑、动手,成为本节课的科学小博士。相信自己,你能行!

一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确定方向呢?(指南针)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了解指南针的历史、构造和用途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一项,从古代到现在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改进。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制造出了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出示图或实物)到北宋时期人们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称为罗盘。后来又改进为今天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2)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大

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回答)(3)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

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指南针。(学生分组观察)指南针的构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你还见过别的样子的指南针吗?(学生回答)

师补充: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磁针中间的下面有一个小穴,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的更精确的方向。

(4)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用法

你知道指南针有什么用途吗?干什么事的时候必须用到指南针?(学生回答)师适当鼓励。

(师补充,学生说过的就不要说了)指南针的用途很广泛。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轮船在大海中航行,要靠指南针判定方向,确定航线;登山运动员、野外考察人员,要靠指南针判定方向,寻找行进的路线;军事指挥员、侦察员,要靠指南针判定方向,决定行军的路线;建筑人员、地面勘测人员,要靠指南针判定方向,绘制地图、确定建筑物的位置……总之,指南针在军事和经济建设上用途很大。

(5)你知道怎样使用指南针吗?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本13页上边的文字,(学生先自读后回答)

(6)学生到讲台演示指南针用法:

a.把指南针平放在地上或平托在手上。

b.待磁针静止下来,转动方向盘,使方向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

c.根据底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

d.练习:学生在指导下运用指南针确认教室方位。

二制作指南针。

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做一个指南针,要什么材料呢?(学生认识:钢针,大碗,水,薄泡沫塑料片(长2cm,宽1cm,厚0.5cm),分别写有东、西、南、北的纸片,胶水)

2、制定方案:你们怎样制作指南针?(小组讨论)(可看课本14页)(学生回答)(①指南针最重要的零件是磁针。要制作一个磁针并不难,找一根大钢针,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钢针摩擦几十次,它就会成为一个小磁针。②怎样让磁针自由旋转呢?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用水浮法。把磨好的小磁针插在一块薄泡沫塑料上,把泡沫塑料放在盛有水的碗中,待插有磁针的泡沫塑料静止下来,磁针两端就会分别指向南、北(根据平时的经验,可以知道哪边是南,哪边是北);根据南、北方向,就可以知道东、西方向。③根据上面的实验,把分别写有东、西、南、北纸片贴在碗边相应的方位上。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用它就可以测定周围的方向。

3学生分组制作。

4汇报制作结果,各组相互检查制作的指南针的效果。

5、展示自已的制作

三、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请同学们课下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确定周围物体的方位。

7.认识太阳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自己适合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科学探究内容标准”中的“收集整理信息”目标,构建了本单元,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太阳与生物方面的信息资料,掌握太阳与生物密切相关的证据,使学生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从中体验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初步掌握整理信息的几种简单方法。本课主要借助学生对太阳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经历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教学准备由于本课重在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资料的过程,课前教师充分发动学生,将有关书籍、录像带到课堂中来,建成资源库。教师为学生准备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丰富学生的事业,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描述:

活动一: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

师:同学们,关于太阳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个别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关于太阳的知识)

师:同学们对太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系统。我们小组之中交流一下,将你们组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集中起来,选取一位代表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巡视,帮助学生总结)

(在这项活动中,应注重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做好纪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实现成果共享)

活动二:我还想知道……

(教师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太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师:关于太阳,你们还想了解什么?板书:认识太阳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板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课可共同组成一个小组。)

师:研究的题目确定了,你们想怎样去寻找答案?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成员根据所选定的题目,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如何探究该问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

师:问题确定了,研究方案也有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每个小组可派一名代表用你喜欢的方式,汇报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各小组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纪录;要求学生对

究成果,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如诗歌、漫画等进行总结,获得新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对太阳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学生再次展开汇报活动)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是用那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

(学生对所选取的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汇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对搜集的方法、途径进行总结,渗透可以多途径、多方法搜集信息资料的理念)

活动三:自由活动

师:如何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呢?

以“动手做一做”为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现成果的方式,可以做剪贴报,手抄报,举办图片展览,也可以进行其他学生喜欢的活动。

活动四:拓展活动

我们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通话。

(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建议学生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科学童话,也可以建议学生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持续下去。)

补充(教学资料)

资料一: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日面许多现象,如米粒、超米粒、黑子等都产生于对流层。而外层大气里的一些剧烈活动(耀斑、冲浪、日珥的变化等)及太阳风等的动力也来自对流层。

资料二:

太阳是一个发光的等离子体球。它的年龄约50亿年,现正处于“中年阶段”。太阳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8108千米。太阳主要的参数是:半径为696105千米,质量为19891030千克;表面有效温度为5770K,中心温度约1.5107K;平均密度1409103千克/米3,中心密度约16105千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8.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认方向。

【教学准备】

1.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2.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实验材料:一只手电筒、一根铅笔。观察: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本课有两活动,第一个活动由一个问题引出,即“做影子游戏,能发现什么?”通过这个活动,提示学生对实验活动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第二个活动“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这个活动分两个环节:一是交流课前观察到的现象,二是做实验。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活动建议: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我们去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目的让学生了解古代人利用影子计时的方法,既增强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

教学过程描述: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生答影子)关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答)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太阳和影子。(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影子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课一开始提出影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其快速进入课堂中来。】

二、通过游戏提示产生影子的条件

1、做影子游戏,发现问题。

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想不想看?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玩耍的狗)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想不想上来玩一玩?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

生表演(2名)(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生答)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哎!怎么还没有影子?(生答)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因为透明)

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生总结)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

三、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生汇报

2.制订实验方案

同学们在课下观察的都很仔细,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实验前,老师再给大家提示几点。

【出示温馨提示:在铅笔的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的位置,就像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位置一样,仔细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简单介绍实验器材,每组的实验装置为:白纸、橡皮泥、铅笔、手电筒;讲解实验方法:用手电筒在铅笔的一侧由低到高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并画出来。然后继续升到垂直方位,观察并画出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再继续由垂直处向侧下方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长短与方向并画出来。或者用手电筒先在铅笔的正上方照射,再向两侧照射,分别观察记录并画出影子。】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交流。

5.获得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温度不同,也与直射、斜射有关,直射温度高,而斜射温度低。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四、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生自由谈论。

2.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一环节也可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比如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温度的变化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会影响农民的生产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目的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太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拓展活动

师:其实呀!我们真的要感谢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和好处。那么我们的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课下同学们查资料了解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

9.用太阳计时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知识目标:知道用日晷记时的道理。

教学准备:古代计时工具的图片、纸板、牙签、手电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 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研究了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并从中悟出古代人用日晷计时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经历的探究过程,是古代人曾经经历过的,从而增加自信心,获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科书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呢?让我们做好研究准备。既点出了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也强调要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科书中提升了两个活动准备的指向:一是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时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二是让学生准备纸板、剪刀、牙签、手电筒等材料,为制作“日晷”模型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本课中,关于古代人的计时方法,需要通过文字、图片资料来展示,所以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资料上的准备,最好也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更好的方便学生学习。

因为本课是在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对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如何变化的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本课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学生对此问题的观察记录表,所以,课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对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整理,以备在课堂探究中使用。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可以没有)

同学们,平时上学早上在家几点起床?

(学生自由汇报)

周末,都喜欢看什么节目,这些节目几点开播啊?看完电视几点上床睡觉啊?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看来,同学们每一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过的很充实啊!那同学们在玩的时候,要留心观察、研究,就会发现许多的科学道理!

【如果有课前谈话的时间,教师应将谈话内容与课上探究活动的主题相吻合。如果没有时间或不必进行课前谈话,此部分则可省略。以此为引子,便于在课堂中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活动过程

(一)从生活小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实验活动

认识古代计时器

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如太阳钟、日晷、沙漏、水钟等。(出示计时器挂图)。

(提出问题)

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3.小组汇报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1.初步认识太阳钟

a.介绍牛顿的故事

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c.学生回答

d.教师小结

2. 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

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c.探究原理

(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

(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

(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

(8)学生讨论

(9)学生汇报.

(三)自由活动

1 以小组为单位,制订用自己制作的日晷进行长期计时的活动计划。

2 到校园中选择摆放日晷的恰当位置,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3 一段时间后,交流发现的问题。

(四)拓展活动

提出圭表计时法,展示圭表的图片,激发学生研究圭表计时的秘密。

【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用太阳计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观察到了变化规律.观察力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促而成的.比如: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是完不成的,一部分活动需要学生课下自觉观察完成.】

10.制造计时工具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案例背景分析:

课本利用指向性文字提出了准备活动的主题:“现在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呢?我们先去查阅资料吧。”用利用卡通的语言:“如果我想做沙漏,该准备什么材料呢?”“我想做…我要准备…”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有目的的进行准备,又为学生自主设计提供了空间。

为了保证学生的制作活动,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材料,如剪刀、胶带等,也可为学生准

备提前做好的沙漏、水钟等,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样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间,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能不能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

导入新课。

活动过程:动手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计时工具。

活动指向1:设想自己的制作方案,与大家交流。

1 教师展示几种精美的沙漏或水钟等计时工具,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呈现的资料卡,来学习沙漏制作步骤。【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2 学生设想各自的方案。

【在资料卡的上方有一卡通说“这是我制作沙漏的方法。”,说明制作沙漏的方法有很多种,制作材料与制作步骤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下,还有哪些方法?】

3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资料卡后面展示了两个学生的交流图:一生说:“我想制作一个水钟。”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自己的准备的材料进行制作,不一定制作沙漏,可以制作水钟或者蜡烛钟。另一生说:“怎样控制水流出的时间呢?”既要想办法控制水流出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又提醒学生们不管用什么物品(沙子、盐等),都要控制物体流出的时间。】

4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活动指向2:我们一起来制作。

开展制作活动

1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2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播。

3 做游戏,也可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4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控制流量),使作品更美观等。

【课本展示学生进行制作的场景图,“我们一定能成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显现,提示学生充满自信,在互帮互助中进行制作活动,而提升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完善,让它变得更美观,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求美的情感态度;在制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自由活动:我们来开个作品展示会吧!

1.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2.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要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3.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提出改进方法。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评价中,既要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又要兼顾做的不太好的学生,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检验,发现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办法,产生新问题,产生改进的欲望,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1.小车的运动 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 2.鞋底花纹的启示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2.把一个小木块放进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向它吹一口气,它便被吹动了。再把这个木块放到桌面上,就很难吹动了。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容易吹动呢? 3.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3.跷跷板 1.天平是人们根据原理制成的。主要结构包括、、、以及和等附属部件。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 A.左右两端平衡 B.先把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 C.偏向一端 3.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 A.镊子 B.手 C.磁铁 4.弹簧里的学问 1.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的力,这就是弹力。 2.撑竿跳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施加了力;撑竿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撑杆弯曲,为了恢复形状,弯曲的撑杆具有,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3.所有物体被压缩时都能产生弹力。() 4.人体的皮肤也能产生弹力。() 5.自行车充足气后骑起来省力,这是因为车胎的弹力变大的缘故。() 6.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用力踩跳板,主要是为了增加协调性。() 7.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5.有趣的磁铁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相同的磁极,不同的磁极。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表示。3.磁力和拉力都是力,都能使物体运动,但是磁力和拉力有很大区别。试说明磁力和拉力的不同。 4.据说秦始皇在皇宫大门两侧各安装了几吨重的磁铁,根据所学的磁铁知识,说一说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5.铁屑和炭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如何能很快地将它们分开? 6.空气在哪里 1.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流动的物体叫做。 2.空气是、、、的气体。空气空间。 3.将干燥的纸团放入杯底,再将杯口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面没过杯底,杯内的纸团。此实验说明:。 7.热空气 1.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 2.抽油烟机安装在炉子上面是因为。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8.风的形成 1.风扇扇出风是因为。 2.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说一说风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9.地球的大气层 1.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2.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和为主。 3.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4.大气层包括、、、、五部分。 5.()的空气最新鲜。 A.居民区 B.森林里 C.教室里 10.土壤里有什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试题附答案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 的。 2. 、、和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两年。 5.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6. 和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7. 妈妈孕育胎儿的地方叫。 8、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的是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 明的是现象。 二、明辨是非. 1.塑料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双胞胎之间的身体差异也是变异现象。() 4.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5.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差异。() 6.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 7.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8.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三、填图: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四、我来告诉你。 1.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你能再搜集一些类似的谚语吗? 五、科学探究 我是从哪里来的?写出你的猜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等方法都能让身体热起来。 2.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摆线越短摆动。 3.人们把、、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4.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 5.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6. 电磁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它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7. 改变方向或改变线圈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8、改变或改变,电磁铁的磁力也会改变。 二.明辨是非 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力气大的荡得快。() 3.人坐着,就不会消耗能量。() 4.电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5、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三.珠海拾贝 1.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①电热壶②电熨斗③电铃④手电筒 2.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的原理。 ①摩擦生热②热胀冷缩③聚热 四.我研究过: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含答案

1.玩具里的科学 1.把有趣的玩具记录下来: 2.读读下边的这些话,你觉得这些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4)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3.做个小游戏:在玻璃杯中放半杯水,在杯口放一块硬纸片,在纸片上放一枚鸡蛋,迅速把硬纸片抽走,结果会怎样呢?快来试一试吧! 我的猜想: 我的发现: 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4.万吨货轮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说说其中的道理。 5.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6.我来猜想: (1)布娃娃会说话,里面有: (2)电动小车里面有:

7.我的创新设想: 设计或改进一件玩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或画出来。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1.选择: (1)下列观察植物的方法中,比较科学的是()。 A.观察图片上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B.到自然界中观察植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这句话是()说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3)我们在研究科学时,要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A.验证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汇报 (4)下列物体中,有生命的是()。 A.火 B.松树 C.石头 (5)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是()。 A.没有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 (2)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 (3)蚂蚁是怎样认路的? 3.科学探究:一棵小草的根。 (1)选择一棵生长旺盛的小草。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 1.推力和拉力: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拉动小车时,要用一个向前的力,提起一桶水要用一个向上的力。 2.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大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二.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推拉物体时感到费力说明摩擦力大,感到省力说明摩擦力小。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是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二是物体的重量(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3.摩擦力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生活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现象有①使用橡皮时用力摩擦;②自行车闸皮上突出的花纹,能快速刹车;③运动员手上涂镁粉;④短跑运动员穿钉子鞋;⑤鞋底和轮胎上的花纹;⑥雪地上撒煤渣等。 生活中属于减小无益摩擦的现象有:①行箱上装轮子;②衣服拉链上涂蜡油;③给自行车打润滑油; ④旱冰鞋鞋底的轮子等。 三.跷跷板——杠杆尺与平衡 1.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条件:一边“所挂的重量”与“挂点距中心距离”的乘积等于另一边“所挂的重量”与“挂点距中心距离”的乘积。 2.天平是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主要结构包括托盘、指针盘、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每台天平都有一盒配套使用的砝码。在使用天平称量物品时,要先调节天平,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 3.高空走钢丝、天平平衡都是利用了平衡原理。根据平衡原理,小朋友在与大人玩跷跷板时,若想让跷跷板平衡,大人坐的位置应该距离跷跷板的中心位置近一些。 四.弹簧里的科学 1.弹力: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生活中,压缩或拉伸时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沙发、弹弓、皮球、橡皮筋、握力计等。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2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 1.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 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我的收获1?罗伯特?虎克2.细胞细胞3?生长繁殖衰老死去4?血细胞肌肉 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5.—个6.略 2.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在子宫里 我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 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 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 ?一个细胞 (2)3 ; 6 ;( 3)9个月(4 )胎儿 3.人的一生 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 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docsj.com/doc/8b5727693.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docsj.com/doc/8b5727693.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docsj.com/doc/8b5727693.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docsj.com/doc/8b5727693.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sj.com/doc/8b5727693.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和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2、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 3、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性质制成的。 4、磁铁指南的一端叫,用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用表示。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品,托盘左边放,右边放,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 二、当好小法官。 1、磁铁在水中就不能吸引铁制物品了。() 2、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3、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弹力,但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相同。() 4、一块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性强弱与磁铁的粗细有关。() 5、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三、猜想方案。 磁铁具有哪些性质请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四、画一画,让杠杆尺平衡。 (在处画出钩码数)。 五、连一连 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课桌自行车车座沙发不是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网球拍方凳地毯

六:科学探秘 有一个条形磁铁,不知道它的磁极。你有什么办法辨别出它的两个磁极吗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推力拉力 2.摩擦力 3.指示南北 4.南极 S 北极 N 两端 5.物体砝码 二、当好小法官 1.× 2.× 3.√ 4.× 5.√ 三、猜想与探究。 我的猜想:磁铁可能具有以下性质:1、磁铁能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2、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3、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4、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弱我的实验方案: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观察现象。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观察现象。 4、再拿起磁铁用磁铁的中间或两端去靠近大头针,观察现象。 四、画一画 略 五、连一连 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自行车车座沙发 不是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器具:课桌网球拍方凳地毯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