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然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科学概论作业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及其哲学论争

摘要:古典物理学在19世纪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一般物理现象似乎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于是人们乐观地认为物理学已经具备了十分完备的原理和方法,足以去理解整个自然界。但是,19世纪后几年至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完全打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同时也使得物理学基本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并对一系列物理学哲学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此时的物理学处在一个充满了怀疑、困惑和争论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物理学领域中真正出现的“危机”,并不在于物理学本身,而在物理学的哲学层面。

关键词:相对论,量子力学,测不准关系,形而上学,唯心主义,马赫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1、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电子、X射线、放射性现象,预示着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方向,即向微观领域方向发展。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从阴极射线管中还能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他在不断改换方式方法作了一系列检验性实验之后,证实了他的看法。他的结论是,一些物质在受到阴极射线的冲击时发出另一种射线,它同阴极射线有本质的区别,能或多或少的透过许多物质。伦琴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伦琴在研究X射线时曾观察到X射线照射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幕上能使其发光,X射线与荧光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物理学家的兴趣。法国物理学家贝克贝克雷尔发现了铀盐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没有发出荧光的情况下,却使底片强烈地感光了,针对这个发现,他对铀进行了多次实验,肯定了铀能放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这种射线就是现在人们时常说的X射线。通过居里和玛丽的研究发现,能放出这种射线的不止铀。1881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提出了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速度极高并沿直线运行。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证实了阴极射线

粒子带负电荷。1895年,汤姆逊重新设计了真空管,使它发出的阴极射线能同样受到电场和磁场的作用。由此,他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荷质比”,即所带电荷与电量之比。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汤姆逊断定,阴极射线是由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的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带负电荷。后来通过英国物理学家斯通尼的说法可以确定,这种微粒就是“电子”。

2、物理学危机

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时,它本身却出现了危机和革命。当人们正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乎意料的发生一系列震惊物理学界的事件。首先是麦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运动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物理学上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危机。

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与以前的研究者不同,爱因斯坦不是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光速不变的事实,以弥合实验与经典理论之间的裂痕,他所关心的是力学与电磁学形式上的不一致。这样的出发点,是与爱因斯坦所受的教育和一贯的追求分不开的。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验,得到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在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速都是相同的。这一原理表明,在这些惯性系中,光速与光源和光的接受者的运动状态无关,这就意味着必须对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进行修改。他认为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统一的,作为自然规律正确反映的科学理论就要显示出应有的简单性来。经典力学从本质上来讲,又需要一个与任何具体事物无关的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因为任何一个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参考系如地面参考系甚至太阳参考系等,都会由于该事物自身的运动而不具备严格的惯性系的要求。因此爱因斯坦根据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思想,爱因斯坦摒弃了“绝对静止”的概念,而将相对性的原理保留,推广为狭义相对论的另一条基本原理,即狭义相对论原理,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于描述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它表明,绝对静止的参考系是不存在的,没有一种在一个系统中所做的实验能够确定这一系统的“绝对”运动,这些实验对于运动的描写只有相对意义。狭义相对论不仅改变了经典物理学

中有关质量和能量的传统看法,并且为人们今天利用原子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认为,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必须进一步推广,即自然定律对于任何参考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一思想被爱因斯坦提升为广义相对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广义协变原理。然而完成从惯性系向非惯性系的过渡,还需要另一条基本原理即等效原理的保证。以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为基础,借助于新的数学工具黎曼几何,爱因斯坦于1916年又建立起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大厦,进一步揭示出时间、空间的根本属性及其与物质分布、物质运动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空间也可以发生弯曲,这就从新的高度彻底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9世纪中叶,物理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热辐射与光辐射一样,也是一种电磁波,并开始研究物体对热的辐射和吸收等问题。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根据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理论,推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公式。该理论的长波部分与实验比较符合,但在短波部分却出现了无穷值,而实验结果是趋于零。这部分严重的背离,被称之为“紫外灾难”。后来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经研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像粒子一样一个一个的被发射或吸收的。这种能量变化的最小单元称为“能量子”、或“量子”。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思想中得到启发,并发展了能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即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连续地分布于空间,它由独立的能量子组成。光量子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光的粒子性,对光本性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爱因斯坦用它来解释当时用经典型理论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1927年海森堡在研究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测不准关系,为量子力学做出了又一贡献。测不准关系表明,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精确,那么对它的动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即动量和位置是不可能同时地被测量的。波尔以测不准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互补原理”。认为在量子领域里总是存在互相排斥的两套经典特征,正是它们的互补构成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波尔的互补原理被称为正统的哥本哈根解释,但爱因斯坦不同意。他始终认为统计性的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而互补原理是一种“绥靖哲学”。起因斯坦与波尔之间的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直到他们去世也没有完结。量子力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与宏观世界迥

然不同的微观世界的图画,是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量子力学的发展,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丰盛且有实效的成果,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哲学上,量子力学不但揭示了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的基本矛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决定论与因果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宣告了机械论自然观的破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量子力学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物理学三大发现引起的哲学论争

1、三大发现对形而上学观点的冲击

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这三大发现,开始冲破了物理学中当时占绝对优势的乐观主义的僵化局面,使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形而上学的原子论观点陷入了危机。三大发现猛烈地冲击着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观点。X 射线的发现严重地冲击了“原子是坚硬的、不可人的最小实体”的机械唯物论的观念。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观点,电子就是比原子更小的实物粒子,它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放射性的发现,展示出由一种元素的原子衰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事实,对“原子永恒不变”的绝对观念直接发难,使原子失去了形而上学的“不变性”和“固定性”。

这一切都动摇了原子不可分的基本观念。在原子不可分到原子可分、可变的转变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经受住了这场革命风暴的考验,他们坚持以实验为突破口,走上了认识真理的光明大道,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但是,在物理学的新发现与旧理论的矛盾面前,有些物理学家则陷入了思想混乱,不能抵挡唯心主义思潮的侵袭,最后滑进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2、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观点

在物理学革命的风暴中,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有意识地将物理学的新发现加以歪曲利用,使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思潮在这一时期膨胀和流行起来。

首先,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歪曲利用了一些物理学家对于物理学一系列重大发现的不确切的,否认物质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他们把电子的发现和原子的可分性看作是物质论的破产,认为既然原子电子组成的,而电子是电、是一种运动,那末电子的发现就是“电代替了物质”、“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其次,物理学

唯心主义完全否定已获得的物理学规律的客观真理性。法国物理学家彭加勒(1854—1912) 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断言:镭的永恒发热和强放射性的发现推翻了能量守恒定律,电子电磁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发现推翻了质量守恒定律,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推翻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等。在彭加勒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物理学旧原理的“废墟”,是“原理的普遍毁灭”,他把物理学的革命性称作“现代物理学的危机”,说什么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物理学也跟着毁灭了。最后,物理学唯心主义者得出结论说:各个基本原理的“崩溃”,证明了自然科学不是自然界的复写、映像,不是对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摹写,而只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是人为了“方便”和“思维的经济”而创造的符号和记号。英国唯心主义数学家、哲学家毕尔生在《科学入门》一书中说,科学规律与其说是外部世界的因子,不如说是人心的产物。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哈特曼进一步宣称:原子、电子、以太是简单的符号和“作业假说”;必须以心理的东西普遍代替整个物质自然界。

3、列宁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在列宁的哲学笔记中,解决了许多对自然科学发展有直接意义的哲学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中,列宁研究和摘录了许多有关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列宁对所摘录的著作作了极其准确的评价,并对其中经过透彻研究的问题给予了深刻的评论。一、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赫主义者在自然科学中掀起了反对唯物主义的斗争。他们企图在哲学中创立一条“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第三条路线。马赫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硬说物是“感觉的复合”,而这些则又是彻底中性的东西,也就是既不是唯物主义的义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列宁在其《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马赫主义者用新术语简单地掩盖了陈旧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同时,列宁尖锐地揭露了马赫主义者回避哲学根本问题的企图,他把这种企图称做为“愚蠢的奢望”,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根据具体事实指出,马赫主义者企图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是枉费心机的。列宁指出,黑格尔把那些用“我的感觉”作为一切基础的哲学称作为“坏的唯心主义”。马赫主义实际上是复活了黑格尔已批判过的唯心主义观点。列宁说,形而上学把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一定阶段相混淆了。

列宁批判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出了科学的物质定义和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列宁指出:“承认某些不变的要素。‘物的不变的实质’等等,并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为捍卫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客观性原则,列宁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物质”概念下了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克服了把“物质统一于原子”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进而,列宁强调指出:“原子的可破坏性和不可穷尽性、物质及其运动的一切形式的可变性,一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支柱。”以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为前提,根据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等一系列新的发现,列宁作出了一个预言:“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这个预言很快被物理学的发展所证实。

列宁批判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揭露了物理学危机的实质,提出了“科学革命”的思想。列宁深刻地指出: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物质消失”,是这些人把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歪曲为“物质消失了”;“现代物理学危机的实质就是:旧定律和基本原理被推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被抛弃,这就是说,唯物主义被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代替了”他们认为科学规律是人为的一些符号和记号,或者为人心的产物,或者为人心的产物,或者是作业假说,是因为那些人由绝对主义滑到了相对主义,并“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进而,列宁卓有远见地指出:物理学中的新发现是“最近自然科学革命”的标志;

列宁分析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指明了摆脱“物理学危机”的道路。列宁在分析认识根源时指出:“新物理学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因为科学家不懂得辩证法。”科学家由绝对主义滑到相对主义并导致主观主义,这是从所谓的“物理学危机”中应该汲取的主要教训。最后列宁指出,物理学唯心主义只是科学发展中的暂时现象,科学发展必然使得辩证唯物主义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因此,列宁号召自然科学家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从而为人们摆脱“物理学的危机”指明了道路。

三、相对论引起的哲学论争

相对论的创立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使人们的时空观念经历了一次伟大变革。相

对论建立后,它的物理意义已越来越为众多的们所认识,但对于它的哲学意义却一直存在着争论。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探讨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爱因斯坦面对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解决危机的关键所在有着清楚的认识。他发现,两个在空间上分隔开的事件的所谓同时,取决于它们相隔的空间距离和光信号的传播速度,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是同时的两个事件,在运动的观察者看来就不可能是同时的。即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因此,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宣布:牛顿所说的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以及以太的存在都是多余的。这样几十年来最令人烦恼的以太漂移等问题,在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中得到了满意的解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及其发展,使物理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观念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提供了新的科学根据。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空都变成了相对的量,它们都随物质的运动而变化,时间和空间也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根本不存在绝对变的时间和空间。广义相对论所提示的物质同时空的关系更为深刻,因为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空观。相对论以严密的数学公式提示了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内在统一性,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义时空观的内容。因为“同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并且由于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令人信服的物理过程即以光信号作为标准时钟的基础上,从而使相对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实证精神,因此才有撼动绝对时空观和经典力学的伟力。相对论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认识论是有影响的,它把科学的探照灯指向了微观粒子,也指向了广漠的宇宙太空。相对论的创立只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至今它仍在孕育着人类认识的硕果,丰收的时日还在今后。相对论的发展,必将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带来无限美好的前景。

四、量子力学引起的哲学论争,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

量子力学的创立,使物理学的研究从宏观领域进入到微观领域。它不仅把粒子和波作为物理学所研究的物质实在统一起来,而且改变了对微观客体运动的描述,同时也就抛弃了经典力学的机械决定论。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数值,它们的运动并不服从经典力学的轨道运动的

规律,而是服从量子力学的几率性的规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重性,构成了微观粒子所特有的矛盾性。量子力学的出现,深刻地提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客观规律。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具有波动性,以波粒二象性为根本特征的新的物理观念的产生,实现了物理学基本观念的又一次根本转变。随着科学实验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证实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在高能量或小距离的领域内,对于具有无限多自由的运动体系而言,量子力学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1、关于测不准关系

1927年海森堡在研究了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测不准关系,为量子力学做出了又一贡献。测不准关系表明,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精确,那么对它的动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即动量和位置是不可能同时准确的被测量的。海森伯提出测不准关系后,爱因斯坦精心设计了许多理想实验,企图否定测不准关系。结果他不但没有说服玻尔等人,有力地驳斥了他自己。在1930年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又绞尽脑汁提出了一个“光子箱”的理想实验,向量子力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玻尔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紧张思考,第二天他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驳倒了爱因斯坦,迫使他不得不承认测不准关系本身不存在内在矛盾。但是爱因斯坦仍然希望用决定论去解释量子力学。1935年5月,爱因斯坦等人一起发表了题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又详细地阐明了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观点,使这场论战再次出现了一个高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论战平息了一个时期。1949年,为了纪念爱因斯坦70大寿,玻尔在《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的论文集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结了他同爱因斯坦的论战。爱因斯坦在《对批评的回答》一文中,对玻尔的论文做了答复,指出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实证主义倾向。在玻尔看来,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理论是不可调和的,虽然它们通过对应原理以渐近的方式联系着。而爱因斯坦则是一切物理现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因果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从他在1919年6月写给玻恩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目中对玻尔的二分法是颇为反感的:“量子论给我的感觉同你的感觉非常相像。人们实在应当对它的成功感到羞愧,因为它是根据教会的信条‘不可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事’而获得的。”

1923年,康普顿效应被发现后,玻尔同爱因斯坦的争论达到了头一次高潮。看来康普顿效应是绝对支持光的粒子说的,因此就要求玻尔一方相应采取断然的步骤。

为了回答这个挑战,玻尔在1924年同克拉默斯和斯莱脱一起写了著名的论文《辐射的量子理论》。这篇文章完全摈弃了爱因斯坦关于辐射的量子结构的观念,而是假设用抽象的几率波来说明实在的电磁波,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不连续性与统计性的根本性质。在玻尔提出对应原理和哥本哈根学派提出波函数的几率解释的基础上,1927年海森伯提出“测不准关系”。同年9月,玻尔在意大利科摩市召开的纪念伏打逝世100周年的国际物理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最近发展》的讲演,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震动。

2、关于互补原理

测不准关系提出后,玻尔非常赞赏,1927年9月他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对测不准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加以哲学概括。互补原理为哥本哈根学派所拥护,并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精神支柱。玻尔提出互补原理的事实根据是:首先,微观粒子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波动性;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不能同时在一种实验中出现。其次,根据测不准关系,要精确测量微观粒子的速度,就弄不清它的位置;要精确测量它的位置,就弄不清它的速度。此外,时空描述与因果描述也不可能同时确立,因为要对客体进行精确的时空描述,就要发生仪器对客体的干扰,这就要在因果链上造成缺口,无法确定严格的因果性;要想确定因果性,就要排除任何仪器对客体的干扰,这就要在因果链上造成缺口,无法确定严格的因果性;要想确定因果性,就要排除任何仪器对客体的干扰,而这样一切观察就不可能了,也就无法实现对时空的描述了。因此,玻尔主张在量子物理中应当抛弃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念,而代之以互补原理。玻尔认为,上述两种图像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存在,但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把它们综合起来,才能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因此这两种掩护的图像又是补充的。正如玻尔所说:“一些经典概念的任何确定应用,将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是阐明现象所同样不可缺少的互补原理提出后,海森伯也写了一些重要著作来宣传玻尔的互补哲学,并提出了主体与客体不可分的论点。玻尔等人还把补原

理推广到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历史领域,认为它应该作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爱因斯坦等人极力反对哥本哈根学派抛弃决定论和因果性的概念,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普朗克说,只要有选择的余地,决定论在一切情况下都比非决定论更可取。薛定谔认为,自然界的终极规律不是统计规律而是动力学规律,他相信他的波动理论最后有可能回到决定论的经典物理学。在狄拉克看来,在量子力学中找不到因果联系,并不能说量子现象本身有什么非决定性因素,而是由观察对客体的干扰造成的,量子理论将来可能回到决定论,但不是回到经典决定论。德布罗意说:现代原子物理学对波粒二重性的真正性质一点也不了解,它只是用“互补性”这个含糊不清的术语来掩饰自己的无知。爱因斯坦提出,应当把场作为物理学更基本的概念,而把粒子归结为场的奇异点,将量子理论纳入一个基于因果性原理和连接性原理的统一场论中去。

对于这场持续了近40年的争论,特别是EPR悖论的争论,从基本观点来说,谁也没有说服谁。后来,有人想将上述EPR理想实验推进到真实实验,以此来证明孰是孰非。5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玻姆在EPR悖论启发下提出了隐参量的量子理论。60年代,又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约翰?贝尔根据隐参量的量子理论从数学上推导出了一个关于远隔粒子量子关联的定量不等式——贝尔不等式。由于贝尔的工作,人们才有可能设计真实实验来检验EPR悖论的争论的谁是谁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给自然哲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此期间,有很多的哲学家因为物理学革命就想从中歪曲哲学的唯物性,想推从形而上学,但是这样的投机却被列宁义正言辞的、一语见的的指出了其中的错误。虽然物理学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但是我们还是得运用其中的真理来为世界创造出更美好的蓝图,端正哲学方法和观念。近代自然哲学的发展,对世界各地的哲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哲学不再是处于机械论,唯心论,而是不断的向唯物论,辩证法迈进,这样的的进步对后来哲学的探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把哲学研究也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有人想从中歪曲事实,那是绝对不会得到世界的支持的,马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近代物理学中,有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争论,

我们近代物理学才会蓬勃的发展,因为有了对手,有了竞争,也就有了不懈坚持研究下去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主编:胡显章曾国屏,高等教育出版社

2、《科学发展史》,主编:孙方民陈凌霞孙绣华,郑州大学出版社

3、林德宏.《科学思想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H1版,l985.

4、《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6、塞耶编.牛顿《自然哲学著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许良英等编译.《爱闪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8玻尔.《原子论和自然的描述》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1

精心整理 2014—2015(下)高一春季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 础》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姓 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 甲、乙二人坐在行驶的轮船船舱里,甲说;“相对于船舱里的物体,我的位置没有变化,我是静止的”。乙从船舱的窗口看到岸边的建筑物说:“相对于岸边的建筑物,我的位置在变化,我是运动的。”你认为谁说的对?() A.甲正确,乙错 B.乙正确,甲错 C.甲、乙都错 D.甲、乙都正确 2.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结果仍落在车厢的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地板给他向上的力,推他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向前的推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更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 在滑雪之前,往往在滑雪板上涂蜡。涂蜡的原因是() A.防止滑雪板侵湿 B.防止滑雪板磨损 C.增大摩擦力 D.减小摩擦力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A.F=a/m B.a=F/m C.F=m/a D.以上都不正确 5. 一个作均匀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所受的外力消失时,则可能 () A.慢慢的停下来 B.仍做均匀圆周运动 C.做均匀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6. 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的某段时间内,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一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B.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C.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 7. 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风力 B.速度 C.质量 D.位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一位同学沿半径为20m的圆形跑道跑了半圈,在这一过程中,它通过的位移是(),他通过的路程是()。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开了现代自然科学概论一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自然科学各基本科目的来源以及当下的状况,并对它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利弊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这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很高兴可以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由于本课程内容庞杂,为了可以全面地反映自然科学发展的面。说白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历史,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它就要发展一天,不会终结。现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巍峨的科学大厦,是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以及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之作。我们除了深深地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相信这座大厦会在后人的努力下更加熠熠生辉,它的光芒将可与日月争光。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以及基本条件,它在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可以很系统的说明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虽然各个国家“各自为政”,发展自己的自然科学,有点缺乏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的成绩却都是不朽的、骄人的,这就说明人类的发现和探索是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 我们的祖先也是由于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创造了伟大的成就。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取长补短、兼容并收的国家往往可以长盛不衰,而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国家则最终落后并遭受欺侮。古希腊文明得益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者甚多,到了古罗马时期停步不前。善于学习的阿拉伯人在短短的三四百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的境地追赶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得以延续和把古代最先进的中国技术传到西方的主要也是阿拉伯人的功劳。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重新发展古希腊文化,又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东方先进的技术,这才有近代科学的兴起。 应当认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包容了古代世界各地区人民的贡献,只是所献各有不同,程度也相异罢了。近代自然科学伴随资本主义的诞生逐渐传遍整个世界,由于各国经济历史政治背景各不相同,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历史是无情的,它不会偏爱于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只有某些国家某个时期走在前面,没有哪一个国家永远领先。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价值现在已广为人识,科学竞争已成为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他方面竞争的基础。竞争与交流并存。竞争对于科学来说是件好事,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比起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有很多地方都是落后的。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和吸收一切先进和有用的东西,就不但有可能在竞争中跟上世界潮流,也完全有可能走到前列。过去如此,今后也必定如此,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自然科学期末考试题

09-学前教育班自然科学期末考试题 出题人:姜玉华份数:130 一、填空:(30分) 1、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是力的作用;箭从拉弯的弓弦上射出去,是弓对它的 力的作用;皮带运输机运送货物,是靠皮带对货物的力来完成的。2、在平稳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右摆动说明列车在。 3、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物体,物体没有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静摩擦力;如果力的大小恰好使物体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 4、在电梯的顶棚通过弹簧秤悬挂一重物,当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一瞬间,弹簧秤的示数将,电梯由静止开始下降的一瞬间,弹簧称示数将。 5、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如通风、严禁烟火等,以防止跟空气混合后遇火爆炸。 二、选择:(20分) 1、地球自西向东转,这对跳远运动员来说{ } A 运动员面向东跳最有利。 B 运动员面向西跳最有利。 C运动员面向南或北跳最有利。 D 地球自转不影响运动员成绩。 2、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某一刻,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乙。 B 甲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 C甲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3、下列说法中,一般有机物所不具有的是{ } A难溶于水B易燃烧 C不易导电D反应速度快 4、下列操作中,不能达到消毒作用的是{ } A用食盐水洗涤B用75%的酒精洗涤 C开水煮沸D紫外线照射 5、下列物质中:(1)天然气(2)液化石油气(3)沼气(4)水煤气其中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有{ } A(1)和(2)B(1)和(3)C(2)D(2)和(3) 三、判断:(20分) 1、一位同学沿着200米跑道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处,他跑的路程是200米,位移是0米。 () 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很大。() 3、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只受滚动摩擦力,不受重力作用。() 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小球,靠在一起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只有弹力作用()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 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A、金 B、银 C、铜 D、铁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5、我国的种茶养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6、我国的天文学不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 ()8、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叫核的聚变。 ()9、南北大运河以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闻名于世。 ()10、“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空间”,时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塞尔维特血液小循环的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基础考前模拟试卷1

自然科学基础考前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 加速度是指()。 A. 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B. 速度的变化 C.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D. 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2.物体的内能是指()。 A.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 B. 分子之间的势能 C.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D.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水的硬度是指()。 A. 变成了冰的水很硬 B. 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C. 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D. 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 4.生物多样性是指( ) A.生物的多种色彩 B.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C. 生物分布年代的久远性 D.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5.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A.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C.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断 D.基因是决定人遗传特征的基本物质 6.关于土壤的正确说法是() A.地球表层的总称 B.在农林牧业生产中作为天然植物或栽培植物的立地条件 C.居民的活动场所 D.养育国民的基础 (二)判断题 1. 观测与实验是对于个体事物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 )

2. 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 ( ) 3.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要吸热。() 4.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3亿米/秒。( ) 5.交流是电流在交叉导线中的流动。( ) 6.K金是一类合金。( ) 7.有机物是一类以碳元素为主组成的化合物。 ( ) 8. 太阳能的基础是核能。( ) 9.生物的离体保存的主要工具是基因库。 10.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体液和神经进行调节。( ) 11. 亲子鉴定主要是进行DNA分析。( ) 1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二氧化碳。 ( ) (三)填空题 1.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调查与统计 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含三点:、重点、力点。 4.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14.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硫酸、硝酸。 18.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0.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和神经进行调节。23.生物生殖方式的主要类型有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26.清洁能源主要有、地热能、流水能、风能等。 (四)计算题 弹簧振子的振幅是4 cm,完成一次全振动,小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频率是5 Hz,小球每秒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五)简答题(四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可以任选其 中的2个题目完成。) 1.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什么? 2.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它们所占空气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3.核酸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什么是矿物的特征? (六)论述题 试述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如果身处自然保护区可结合自己的感受谈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式的必要性)

科学概论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 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自然科学基础》试卷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基础》试卷 年级县姓名得分 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 1、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倍。外部太阳大气的底层称为。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 。 3、两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 以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是静止的;若以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 动的。 4、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 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应 该分别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 分) 1、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 (A)沿海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 2、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 (A)光反应阶段(B)暗反应阶段(C)CO2固定时(D) CO2还原时 3、下表为电磁波谱序列: 以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增;(B)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减; (C)波长由左至右渐减,频率则渐增; (D)波长由左至右渐增,频率则渐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

(A)扦插繁殖(B)分根繁殖(C)嫁接繁殖(D)种子繁殖 三、简答题(每题4 分) 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 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4 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照相机(1)倒立放大实像 B.幻灯机(2)放大倒立虚像 C.显微镜(3)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4)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计算题 1、(5 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1×10-3 mol/l,求溶液的PH 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 2、(5 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 欧姆,当接上220 伏电压时,通电10 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

12 级 小学教育 专业《 自然科学 》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 2 )卷 注意事项: 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开(闭)卷 4、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复查人 得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 评卷人 1、下列哪位是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 A.牛顿 B. 伽利略 C.恩格斯 D.达尔文 2、下列不属于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的是( ) A.比较—分类法B. 分析—综合法C. 归纳—演绎法D. 数学方法 3、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是 ( ) A. 恒星 B.宇宙 C.银河系 D.星云 4 、细胞内遗传信息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5、关于加速度的正确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火车刚开启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 C.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 6、关于四季的产生,正确说法是( ) A.有一定的气候意义 B.完全是由于气候的分类需要 班级 姓名 学 号 密 封 装 订 线

C.东、西方四季分明 D.不是一种天文现象 7、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A.捕获光能,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 B.本身分解放出氧气 C.本身吸收二氧化碳 D.是植物的营养素 8、下列属于小学生的营养和膳食应该做到的是() A.保证吃好早餐 B.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C.重视户外活动 D.以上都是 9、土地作为资源有如下主要特征,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生产能力 B. 数量是无限的 C. 具有固定的空间的地域 D. 土地利用具有时间性 10、目前,已知的金属元素有()种 A.79 B.84 C.89 D.104 11、水作为一种煤质,他的临界角为() A.40.5度 B.47度 C.48度 D.48.5度 12、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点小于()的物体 A.5米 B.8米 C.10米 D.15米 13、我们通常离墙()才可以听到回声 A.12米 B.15米 C.17米 D.20米 14、以下不属于生物成分的一项是() A.生产者 B.组织者 C. 消费者D。分解者 15、根据地表环境中的水分状况,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类型可分为三类, 以下说法不属于该基本类型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完整版)《自然科学基础》试卷及答案.doc

高等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基础》试卷 年姓名得分 一、填充(每空格1分) 1、太阳的体是地球的__________ 倍。外部太阳大气的底称_________。 2、成蛋白的基本位是-------------- ,它的通式是------------------------。 3、两在公路上行的汽,若在某段内,它的距离保持不,在段内, 以___________ 参照物,两汽是静止的;若以 ____________参照物,它都是运的。 4、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性基因 (B)控制,黑色由性基因 (b) 控制。有一白色的公羊与一黑色的母羊交配,生出一黑色的小羊。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分是 ________和 _______。 二、(每 2 分) 1、沿海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 (A) 沿海平原(B) 大架(C)大坡(D) 大洋盆地 2、光合作用程中,氧气放是生在???????????()。 (A) 光反段(B) 暗反段(C)CO 2固定(D) CO 2原 3、下表磁波序列: 紫外 无波外可光X 射射 以下各中正确的是????????????????()。 (A) 波及率由右至左增;(B) 波及率由右至左减; (C)波由左至右减,率增; (D)波由左至右增,率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色的花,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

(A) 扦插繁殖(B) 分根繁殖(C) 嫁接繁殖(D) 种子繁殖 三、简答题(每题 4 分) 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 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 4 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 .照相机(1) 倒立放大实像 B.幻灯机(2) 放大倒立虚像 C.显微镜(3)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4) 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计算题 1、( 5 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 +]=1 × 10-3 mol/l, 求溶液的 PH 值 ,说明溶液的酸碱性 . 2、( 5 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 欧姆,当接上220 伏电压时,通电10 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考核试卷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地震波速的变化意味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发生了变化。 2、2011年4月11日,日本大地震伴随着海啸和核爆炸的接踵而至,一般称这种现象为(复合)式地震和(??)式地震。(学)万奶奶题目一点都不科 3、黑洞的形成是因为(恒星)衰老了。(太口语化了) 4、为未来宇宙航行奠定伟大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和(霍金)。 5、当宇宙中的尘埃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与大气摩擦而燃烧,称为(流)星。 6、水体污染源自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7、保护环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A、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情感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 B、自然科学不仅研究自然物质也研究人造物质。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自然科学是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其研究的方法也只能是观察、实验等直观研究的方法。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科学与技术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B、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客观事物,技术的任务是利用和改造自然世界。 C、科学研究专指由专门的科学者从事未知领域的奥秘的工作。 D、要给“科学”下一个固定的、不变的概念是不现实的。 3、电子的发现意义在于:B A、提示了原子核的存在。 B、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观念。 C、打开了研究分子的窗口。 D、证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4、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是A A、X射线、电子、放射性 B、阴极射线、X射线、放射性 C、光子、电子、放射性 D、X射线、阴极射线、放射性 5、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参与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B、光子是无静止质量的 C、具有波粒二象性 D、均能稳定存在 6、被称为物质第四态的是:D A、气态 B、液晶态 C、超导态 D、等离子态 7、超导态是物质处于(B)下的一种特殊状态。 A、超高温 B、超低温 C、超高压 D、常态 8、当超导材料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而进入超导态以后,该超导材料便呈现完全抗磁性,这种现象称为:B A、超导效应 B、迈斯纳效应 C、光电效应 D、量子效应 9、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自然科学基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维生素C属于。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和。 6.新陈代谢包括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人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 )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 C.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D.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 B.垂直于地面 C.垂直于水平面D.与海拔高度有关 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 )元素的化合物。 A.氢 B·氧 C.氮D·碳 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内胎“放炮” B.铜器上长铜绿 C.蜡受热熔化 D.气球爆炸 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牛奶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1、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银 C 、铜 2、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维勒 4、 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C 、泛函分析 、数理逻辑 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 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6、 数理统计 B 、运筹学 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球形 、椭球体 、泛函分析 D 、数理逻辑 、梨状体 D 、苹果形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填空 1、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 和 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_ 。 3、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 、 ____ 、 _____ 三大阶段。 4、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 科学、_科学、 ____________ 科学所构成。 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7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核酸可分为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二、选择

自然科学基础试卷B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试卷(练习卷B ) 2013– 2014 学年度第 1 期 考试班级 2012学前教育 完 卷 时 间 90分钟 考试科目 自然科学基础 命 题 人 孙洪超 使用教材 自然科学基础(张民生主编) 一、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1.北方的寒冬季节,教室常常紧闭,时间一长,学生常常发困,头晕,听课不专心,这是由于室内空气污秽,——浓度上升,负离子浓度降低,危害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的。 2.拿一个玩具气球,吹鼓后用手捏紧球嘴,然后突然松手。这时气球会向——方向飞去。这是由于吹胀了的气球收缩,对球内空气产生压力,使它们形成一股气流从球嘴喷出。同时空气就会给气球——,推着气球运动。 3.生米煮成熟饭是——变化。 4.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可吸人颗粒物、氮氧化合物及——等。 5.近年报道了“吊白块”问题,吊白块的化学名称是甲醛次(亚)硫酸氢钠,有强还还原性,同常在工业上用作漂白剂。违法分子将其用于——漂白,它在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的甲醛,是细胞原浆毒,能使蛋白质凝固,对人体肝肾有严重损害,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6.公交车上的青年乘客都把座位让给老、幼、孕、残、病的乘客,从物 理学上看,这是由于————使这些体弱者易受伤害。 7.许多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常感浑身酸痛,是由于————————导致体内代谢产生乳酸等物质的积聚。 8.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缺乏它,人体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将发生缺铁性贫血,智力和体力均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克服这种世界性缺铁现象,许多国家都提出了补铁措施。如欧、美各国因面包供应较多,故采用面粉为供铁载体。我国政府于2002年论证左——中加铁,是因为它是一种遍及城乡及全国普遍受欢迎的调料,便于质量监控,便于大 规模生产,易于实现渐进式营养补充。 9.地球上的化学能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及——· 10.核酸是生命的遗传物质,主要有二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11.物质在火炉旁被烤热主要是由于热的—— 。 12.卫星是环绕行星公转的天体。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 13.回声是由于——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只有最后两题是多选,多选题的正确选项不 超过两项。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生物学家群体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实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 分子中,并成功表达,该项生物技术属于( )。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答………………题………………不………………要………………过………………此………………………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 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 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 三、元素周期律 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 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 次大综合 三、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和热力学 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 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 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 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 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 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思考题 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 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 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 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 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 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目录 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答: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确立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在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随着恩格斯这部着作中译本于 1929 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以后, 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的哲学着作和,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和辩证法、开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答:重大意义:第一,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6.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 程? 答: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所谓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过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①所谓对称,是指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最高的对称性就是在一切变换下都不变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实际上对应着无序,最对称的世界时没有任何秩序和结构的,没有任何特殊方向的特殊点,这是平衡态的特征】。②与对称相反,破缺是指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它实际上是对应着系统的有序状态。【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③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2016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答案总结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 内容: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5)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特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其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辩证的论述了人、自然与社会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要达到“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由此使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及冲突得到解决,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的统一。随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自然理论的内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我带来的当代启示如下:(1)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须以马克思自然理论为支撑,企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构建一个企业、社会与政府的多方协作平台。(2)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循环持续的生产方式,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时转变“官本位”思想,向现代新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国家应坚持环境保护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并增强其贯彻力度。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特点:1.生态自然观倡导人人平等;2. 生态自然观坚持整体性的思想,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3.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4.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启示同上1) 3、马克思主义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理解是怎样的?试由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体化 的特征。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活动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 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