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练习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练习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20]

一、课内双基

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项是(B)

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

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

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个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

【解析】“造成了”“的现象”赘余,应删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

.....在阳光下,它们活动筋骨,悠闲踱步,一旦感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

②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

....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③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

但有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

....,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④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

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

....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⑤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

....,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心中的活雷锋。

⑥前几日的“极寒天气"给我国南北地区都带来了五风十雨

....,对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让旅客归家的路充满艰辛。

A.①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⑥D.④⑤⑥

【解析】①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②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③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④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⑤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⑥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野蛮摇晃樱花树、硬闯高校大门的行为,应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记录,并加强处罚力度,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

C.修改宪法是时势之举。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这次修宪,正是对此的贯彻落实.

D.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

【解析】A项,逻辑错误,“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的递进关系反了。C项,成分残缺,应为“顺应时势之举”。D项,搭配错误,“提高”改为“增强"。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A.本公司正在用人之际,你能力很强,这一职位非你莫属,如蒙屈就,不胜荣幸。

B.王总就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

句,希望能有所启发.

C.梁实秋是优秀的散文大师,文风朴实隽永,20世纪散文百家,他必能忝列其中.

D.你的这篇文章选材精当、感情真挚,只要在词藻方面再雅正一下,就更优秀了。

【解析】A.屈就:客套话,降低身份任职。后用为请人担任职务的客套话;B。不揣冒昧:谦辞,谓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C。忝列其中: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D.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二、课外延伸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B)

①十九大报告金句迭出,许多朴实而新鲜的话语堪称不刊之

...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②保姆李桂芬刚领到手的工资一不小心撒落一地,路人不仅

分文不取

....,而且一起帮她收捡钱币.

③除了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之外,在中国

当代文学出版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在国内独占鳌头

....。

④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一和第二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专家们对即将进入的全球定位时代

踌躇满志

.....

⑤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业界叫好一片,如今吉利收购英国路

特斯更是汽车行业的神.来之笔

...。

⑥美国南加州大火肆虐,许多居民已成釜底游鱼

....,警方督促他们撤离险境。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②⑤⑥D.①③⑥

【解析】①不刊之论,不可磨灭的言论,正确。②分文不取,意思是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句子指路人一分钱也不占有,望文生义。③独占鳌头,居首位或第一名,正确。④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合语境。

⑤神来之笔,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对象误用.⑥釜底游鱼,正确,用于人,比喻身处绝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适当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均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外,还能获得脱离喧嚣,获得心灵的安宁平和。

B.金子山风景区划出这片面积20多亩、拥有几千株毛竹的

竹海已成为游客可随意“涂鸦”的地方,这是景区特意为游客开设的“刻字林”。

C.传统的日历在互联网消费的大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促成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D.“剁手节”刚过,国家邮政局预计,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需要处理的快件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解析】A.“获得……”成分残缺.B.“划出……已成为……"结构混乱。C.搭配不当.“促成……风尚"应为“掀起……热潮"。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D)

A.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记者洗耳恭听.

B.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政府部门回复管辖单位:你校《关于增拨招生指标的请示》已经收到,内容完全晓得了。

D.他对王编辑说:“感谢您对拙著不吝指正。我将遵照您的意见认真修改,再请您审阅。”

【解析】A洗耳恭听,专心地听。指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B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C“内容完全晓得了”口语化表

达不符合政府公函用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D项,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

9.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__①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②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__

三、高考热点

10.下面是某校编印的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__示例:整本书阅读购书平台依托学校图书订购系统,师生、审核人、采购员均借此交互联系:师生发出购书清单,系统通知审核人,经审核,采购员收到缺书单,返回进书通

知后,系统向师生反馈领书单。__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夏天运动对人体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功能有良好的改进作用,但是喜欢夏天运动的朋友要注意两点。一是__①__。天气炎热,长时间、大量的户外运动有中暑和晒伤的风险,而且大量流汗能造成电解质流失,很容易让人疲劳。不只是普通的健身爱好者这样,__②__。比如在巴西举行的2014年男足世界杯上,为了应对炎热天气,比赛就专门安排了暂停补水环节,让球员休息一会.二是__③__。比如,锻炼时长、强度如何控制?练后补水、拉伸有何讲究?常备药物、运动护具如何选用?诸多事项,大家都不能盲目为之.

【答案】__①运动要适度(或“要劳逸结合”)__②职业运动员也是如此__③要讲究科学方法__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这四种气质类型有着好坏之分。孩子刚一落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

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气质一旦形成,就终生不会发生变化.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人,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就情绪激动,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气质类型。

①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②__人的一生气质不一定不发生变化。__

③__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不一定取决于他的气质类型。__

四、读写创新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审题第一步,是要抓材料关键点,把握材料围绕的核心问题:“面对C 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是本作文的任务驱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引发,并始终聚焦材料的焦点问题展开思路:怎样正确看待“C”位.考生要围绕“C位"这一中心话题即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挖掘出“C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位”,给不理智的“C 位"开出一剂良方。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C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C 位”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C位”,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甚至一个民族特别喜欢“C位”的心态,指出这种“C位”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C位”的人们.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C位"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C位”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C位”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C位”或在“C位”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

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佳作赏读】

无需C位,亦绽光华

央视春晚小品中“抢C位”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无处不在拼“C位”、搏出位,广告牌的正中央、舞台的首席、追光灯的焦点……仿佛身处“核心位置”,便能将世人灼灼瞩目的目光披在身上。然而C位虽为社会分工的各类中心位置,却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位置.做最好的自己、不懈追求进步,便无需借他人之光辉,人生何处不能绽放自己的光华?

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舞台处处皆是“C位"。

纪德说:“如果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更有价值,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热些."所处的位置是否是“C位”,并不能决定你的价值,若是“报春”而“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也可以丛中傲然。小提琴家盛中国一曲《梁祝》将中国的民族之声传向世界,他曾在多少音乐厅中演奏,但当他在街头接过残障艺人的提琴,卸去了“C位”的光辉,一曲清越琴音亦能引无数行人驻足,翩然离去时只留下“中国"二字。

“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三十年坚守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偏远小岛,远离社会生活的“C位”,却在荒岛上种下千百棵果树。多

少风浪中的日夜,他们站成灯塔,为国守岛,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书写灿烂岁月,这璀璨丝毫不输聚光灯下“C位"的耀眼光环。人生、社会、国家的舞台上不仅仅有“C位”,也有属于每一个劳动者、奉献者、追梦者的位置,即使不处“C位”,尽善值守,燃烧生命,便也是一种至高的价值.

不处于“C位”也可以是精彩,是高贵。“C位”,不是人生价值的勋章;“C位”,可以是一个闪耀璀璨的远方,鼓舞着每一个还未站上“C位”的人,勇敢逐梦.

不懈追求进取,逐梦“C位"的过程足以令人绽放光芒。

巴里摩尔说:“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便没有死。"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一个众星捧月的位置,而是在追逐“C位"过程中的汗与泪、光与热,是一个勇敢追梦的自己。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走出乡村时仍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可她在每天八小时辛苦工作后,还自己跑到工厂学习技术,不断进步的她最终走上人民代表大会的议席,她曾是万千工人中的平凡一员,没有身处“C位",她努力奔跑,在逐梦的过程中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绽放光芒。科研工作者追求的“C位”是探索世界的先发位置,但成功的科研者们能沉淀于逐梦途中,潜心钻研,不为名利纷扰:如潜心研究石墨烯超导的曹原,如百分百精度

焊接的技工宁显海,如身怀六甲仍在高压电下提“铯”的赵杏文……他们心有担当、抱负远大,亦能摒除杂念,终会逐梦成功。是对事业“C位"的理想追求,支撑他们走得更久,行得更远。站在“C位”上的身影固然耀眼夺目,逐梦途中的背影亦是令人肃然起敬!

“C位”可以是远方,是追求,但不是终点和勋章.

“C位"其实是你所站立的地方,因你平凡的位置上不凡的努力与价值,光芒万丈!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叫炼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系列《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目的 (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 1 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2 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 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

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这两句包括了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前后相承,又形成了当句对,之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形成流水对,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篇,往往需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尝到满口的余香。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所言:“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 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六课第一节 一、课内双基 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1)写出本段中用得精彩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动词刻画出了“黑的人”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嚷、抢、扯、裹、塞、抓、捏、哼。 (2)这一段中用的动词既简洁又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那人”的神情、动作、语言,表现了他蛮横、凶残、贪婪、奸诈的性格。 2.蒋捷词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认为哪个词是词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和“绿”是词眼,因为形容词用作动词,除了富有色彩感外,还富有动态感。 3.(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 (2)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两段中用了模仿摇橹的拟声词,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选词造句别具匠心。前一句用拟声词形象描写出妇女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这是一幅和平时期优美的生活画面。第二句较前一句水声急了,但仍是有规律地划,因为青年妇女并未发慌。写出了青年妇女的勇敢机智。 4.有一次,苏东坡宴请好友黄庭坚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要他们在“清风()细柳,淡月()梅花”的括号里各填一个动词,变成两句五言诗,黄庭坚用了“舞”和“隐”,苏东坡用了“摇”和“映”,最后,苏小妹摇了摇头,于是随口说出了两个动词,使苏、黄两人连声称赞,妙!妙!妙!请问是哪两个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扶”和“失”。 5.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有些地方表达不简明,去掉哪一组最合适?() 我们学校今年全校①有90%的学生自己②自行订阅了各种报刊③和各种杂志④,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情⑤。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⑥的出版物良莠不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 Word版含解析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引导学生鉴赏) (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

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鉴赏过程,师生互动。突出修饰语的作用. (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参考示例: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四)总结方法对于“选词”:一要准确,即“唯一的一个词”;二是生动,即“最妙的一个词”。(4)列举炼字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如:(1)臧克家曾将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成“蜡”字。 (2)张逸生曾将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中婵娟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五、探讨小结: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练习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20] 一、课内双基 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项是(B) 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 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 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个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 【解析】“造成了”“的现象”赘余,应删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 .....在阳光下,它们活动筋骨,悠闲踱步,一旦感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 ②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 ....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③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

但有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 ....,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④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 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 ....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 ⑤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 ....,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心中的活雷锋。 ⑥前几日的“极寒天气"给我国南北地区都带来了五风十雨 ....,对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让旅客归家的路充满艰辛。 A.①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⑥D.④⑤⑥ 【解析】①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②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③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④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⑤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⑥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文掌故 话说“大人” “大人”这个词,既指成年人,又是封建社会对上级长官的称呼。清朝嘉庆年间,闽浙总督汪志伊去军工厂验收战船。这位汪大人十分严厉,下属见了都很害怕,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于是地方上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达泰陪着总督大人。 验了船,总督很满意,达泰总插嘴说话,敲敲边鼓。又去查看辅助设施,到了一口淡水井旁边。这里靠海,要提取淡水,那井要打得很深。总督也知道这一点,笑着说:“这么深的井,小孩子掉下去准得淹死。”这位达泰立刻接上话茬说:“不光小孩子,就是大人掉下去也活不成啊!” 本来,他是想用成年人和小孩子对比着说,忘了这“大人”也是对总督的尊称,他的话刚说完,别人就在一边偷偷地笑,而总督大人却一脸的不高兴了。 ?名句有约 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素材积累 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的贝克汉姆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踢”球,但父亲一直苦心栽培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选自“励志网”)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教学参考 0715 073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堂练习 一、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动听”是指词语声音产生的效果。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美感,对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语言的声音效果也是词语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声音的配合,主要涉及到声、韵、调、音节构造等方面的问题。读下面这首诗,看看词语的声音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诗人元帅外交家,迎来战友遍天涯。 英雄本色原无畏,志士忠诚岂有他。 二、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四、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文章的标题讲求准确简洁且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我看人看我”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看上去不但简洁工整,而且颇有韵味。原来,美国有个学者为费老写了篇传记,寄稿征求他的意见。费老就此写了这篇文章,说明对“人看我”的感想。两个“我”、两个“看”,十分独到和精妙。新闻标题的要求更是如此。大家不妨翻阅一下手边的报纸,找出其中你认为不符合要求的新闻标题,并另拟一个标题。 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像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像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像作文。”圆是可以想像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像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像作文。(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像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像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像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准确、连贯,条理清楚。) 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句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能力。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声音美表现在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平仄协调。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就出自下面的典故。《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同步练习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同步练习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什么是炼句 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 如何选词 选词:寻找唯一 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如\'接济\'和\'救济\'这两个词语,都可以带宾语,但是\'接济\'的宾语常指个人,而\'救济\'的宾语常指群体。 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的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正如福楼拜所说,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们用到最恰当的位置。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用\'颤抖\'而不用\'闪动\',是因为\'闪动\'只是客观描写,\'颤抖\'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人哭了自然要用帕子拭泪,但表达效果比直言

哭哭啼啼要好多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破\'一\'弄\',令人叫绝。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生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 如何炼句 炼句:千锤百炼 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 注意句子的连贯。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苦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 巧妙选择句式。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短句等要熟练掌握。 要想掌握如选词和炼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能力训练 一、戏剧主要靠对话来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双方面对面说话,尤其要求语言简 洁、紧凑。仔细阅读下面的原文和改稿,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选词和炼句精学精练新人教版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2015·邢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解析】这两句写的是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回答时应从字面意和表达出的情态和效果的角度分析。 【答案】“惊”“怯”二字最为传神。“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2. (2015·宝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 “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

图。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两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答案】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3. (2015·柳州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要求炼的是动词,可以从这个动词涉及的对象是什么,即写出了这个对象什么特点,这个词是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要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可以从由这两个字构成的画面考察。 【答案】“眠”指睡觉,写出了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情形;“戏”指嬉戏,写出了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陶醉云山,恬然自得的隐居后的生活情趣。 4.(2015·太原摸底)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牌学案】2022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夯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闲适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殊。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收”“出”的赏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状况下动词的使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赐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爽明丽的春景图。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导学号50720024)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伴侣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 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沉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 一个“没”字,表明时间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的时刻最终到来了。 ,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沉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间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诗中的“蘸”字运用奇妙,请简要赏析。 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 ,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蘸”是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盛开;写出桃花明丽饱满的形态,烘托诞生气盎然的春天的奇特景象。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 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 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渐渐扩大之态,“晚 ”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 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乐有儿童。 ) :喻雪花。 ,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个闲适拘束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拘束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之情。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力量,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安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如“ 振”“但”。 箬笠”“蓑衣”勾画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安静、钓翁的安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 国, ,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平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加消费平安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消灭漏洞都会给食品平安带来严峻威逼

【创新设计】年高中语文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同步训练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积累与运用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 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湿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相衔接。 答案 A 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 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 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①叙述角度前后不同,前句是“山顶上”,后句是“宝塔”,文意不够贯通。③句法单调、板滞,不如④用“这些活”与上句宾语(即“这些活”指代的内容)相接,自然、紧凑。 答案 D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0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达到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语言的“生命” 这个课堂活动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讨论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启发学生认识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交流体会。先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前一个文段中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要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2)修饰语和动词的分析。挑出前一个文段中所有的修饰语,区分它们是状语还是定语,说出它们的意义,并参照课文中给出的指导,体会这些修饰语在表达中的作用。试着把后一个文段各个句子中的动词换成其他的动词,比较分析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差异,领会“生命在于‘动’”的含义。 (3)创作短文,实际体验。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相关知识补充 (1)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2)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劣。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2.2补充课堂活动 ●“环肥燕瘦”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赏析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体会选词炼句,一方面不能过分“堆砌词语”,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删繁就简”。语言表达的详略、繁简各有妙用,关键在于恰到好处。 (1)说长道短,各有短长 《唐宋八大家丛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

高中语文六课语言的艺术1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语言,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艺术性。有生命力的文章,往往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为了使语言更准确、生动、有趣、鲜明,离不开修辞和语体色彩。语言还是一种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是紧紧相连的。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选词炼句的基本要求,即词语的使用要符合准确、生动的原则,要言简意赅,语意连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以及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主要探讨了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第四节主要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骆宾王替高适改诗 唐代杰出的边塞派诗人高适早年驻留边疆,熟悉军事生活。一天,高 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 两句是:“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 了。途经钱塘江时,高适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当他归来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商榷,径直把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经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就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骆宾王。 一字之师―→炼字出精彩⎩ ⎪⎨⎪⎧可以化平庸为神奇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语言的 “生命”→遗词造句⎩⎪⎨⎪⎧要注重选用和锤炼修饰语要注重选择锤炼句式及动词性词语 1.什么是选词、炼句? [明确] (1)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2)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显出比较丰富的情感。 2.选择和锤炼词语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3.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 (1)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顿时使人感到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2)恰当使用修饰词语。 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仅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使语句更富于感情色彩。如“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地回来了”,修饰语“笑眯眯”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为能参加南极科考活动而自豪和兴奋的心情。

课时作业2: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南的蟹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更给阳澄湖带来骄傲。 ①其蛋白质含量远在老鳖之上②阳澄湖因大闸蟹而格外秀色可餐③大闸蟹因阳澄湖而身价倍增④得之于阳澄湖优越环境的恩泽⑤大闸蟹的三大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竖爪⑥大闸蟹味道鲜美 A.②③⑥④①⑤B.③④②⑤①⑥ C.②⑤⑥④①③D.③②⑤④⑥① 答案D 解析③②承接上文话题,总说大闸蟹与阳澄湖相互依存的关系;⑤④介绍大闸蟹的特点及其成因;⑥①介绍大闸蟹的鲜美味道,与下文“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相呼应。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 3.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A.②①⑤③④B.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D.⑤③④②① 答案D 解析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②为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博用户众多,用户的兴趣差异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不平等”在微博上的反应,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平衡”在微博上的延续。 ①但一个很负责任的学者讲的很多很透彻的道理,可能也没有几个人读过 ②名人容易获得粉丝,自然也就比一般的人有更强大的传播能力 ③但在微博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名人,更容易受到围观,更容易赢得观众 ④这也是有人出钱或通过其他非正规的方式,不择手段地增加自己的粉丝的原因 ⑤有些娱乐明星随便“唉”一声,可能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嘘寒问暖 ⑥而观众数量是衡量博主魅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⑤②④①③⑥B.⑤①②③⑥④ C.③⑥④②⑤①D.③②⑤①⑥④ 答案C 解析注意通过句中关联词,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