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全卷)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全卷)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全卷)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全卷)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说明

1. 实验课的目的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

2. 实验课的要求

(1)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2)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查点清楚,并原样放回。

(3)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4)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5)实验结束,在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

(6)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教师报告,并由教师处理。

3. 学生如何进行实验

(1)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及教科书的有关章节,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和操作步骤。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准备好,并带到实验室。

(2)实验开始和实验过程中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3)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用具(如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具等)。

(4)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工作:除明确目的,注意实验提示外,需认真按实验操作要求一步步进行观察、解剖,包括示范标本的观察及小实验等。总的实验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位学生在实验中着重锻炼自己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尽量不依赖别人,只有在经过努力仍不明白时,才请教师帮助。

(5)生物绘图是实验观察,解剖结果的记录。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不可能精确。绘图是生物实验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基本技术之一,每位学生应认真对待。一般绘图时间应占实验时间一小半左右,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6)每次实验最后的10-20分钟应留作写笔记或总结之用。

4. 绘图注意事项

(1)生物绘图以科学性为主,首先从理论上对所绘标本有一定了解,认真观察标本,掌握其各种特征,再严谨绘图。

(2)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制面力求整洁。

(3)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楚。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制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上绘制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字体的空间。

(4)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展现出图中要求表示的各个部分。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宽比例,确定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在开始绘图。

(5)先用软铅笔(HB)把标本形态结构的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的画出(线条要细要轻),如标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易将两部分画得对称。

(6)根据草图添绘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最后用硬铅笔(2H或3H)以清晰的笔画绘出全图。线条要均匀一致,不要有接痕。以点点表示标本上的凹凸、深浅、层次、结构的立体感等,要将笔垂直于图纸绘成圆点。点的多少,疏密视图的不同而异,但是点点不要重叠。

实验一

学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内容

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并进行染色观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染色,验证细胞的形态、基本结构和细胞分裂。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示范)、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牙签、二甲苯、香柏油、甲基蓝染色剂、生理盐水、人血涂片、马蛔虫子宫切片等。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

利用显微镜对生物体的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标志着对生命的研究从宏观领域进入到微观领域。随着个类对生物体结构和生命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动力也越来越高。伴随这一进程,作为生命科学研究重要工具之一的显微镜也不断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也从当初单筒式、外光源的简单结构形式发展成具有双目镜、内置光源和有许多功能的较高级的光学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了解和熟练使用,是作为一个生命科学研究者应具各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实验提示

必须按实验指导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切不可脱离实验指导,擅自扭动各部件,以免损坏仪器。

使用显微镜做一般观察主要是学会调光线、调焦点。做显微照相时,还必须调中心(即调聚光器中心)。

使用高倍镜时,一定要从低倍镜开始。用油镜时要从40×的物镜开始。将要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正中央。在高倍镜下只能用细调焦点,不能用粗调焦器。要开大光阑。

1. 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及光源系统3部分组成。此处以介绍双目显微镜为主。

1.1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主要对光学系纺和光源系统起支持和调节作用。它包括:

a. 镜座与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承重部分,可降低显微镜重心,使之不易倾倒。其后方有一直立的短柱称为镜柱,起支撑镜台的作用。

b. 镜臂与镜筒

镜臂是镜柱以上的1个斜柄,便于使用者把握。镜臂的顶端安装有镜筒和镜头转换器。镜筒是安装在镜臂顶端的2个圆筒,其内安装有目镜镜头。由物镜到目镜的光线由此通过。调节左右镜筒之间的水平距离(左右镜筒之间距离的调节一般采用拉板式会铰链式两种形

式),以适应观察者两眼的瞳距,使左右目镜的视野完全重合。

c.镜台与标本移动器

镜台亦称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镜台中央有1个圆孔,称镜台孔,来自下方聚光器的光线可由此通过进入物镜,观察玻片标本之前,应将欲观察的目标移至镜台孔处聚光器透镜的中央。镜台上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标本移动器上的压片夹用以固定载玻片,镜台右下方有标本移动器调节螺旋,转动螺旋可前后左右移动玻片标本。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和记录所观察标本的位置。

图1-1 标准光学显微镜构造图

d.镜头转换器

镜头转换器是镜筒下端1个可旋转的圆盘,其上装有数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镜头,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

e.焦距调节器

位于镜柱的左右两侧,有粗、细两个螺旋调节器,旋转它们能使镜台升降,以调节物镜和镜台上所观察标本之间的距离,获得清晰的图像。粗、细调节器组合在一起,外周直径大的螺旋为粗调节器,旋转它时镜台升降距离较大,主要用于寻找目的物。用低倍镜观察标本时,用粗调节器调焦距。粗调节器螺旋中央直径较小的螺旋是细调节器,旋转它时镜台升降距离较小,能精确地对焦,获得更清晰的物像,主要在高倍镜观察时调节焦距。

1.2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即成像系统,由目镜和物镜构成。

a.物镜

物镜是显微镜取得物像的主要部件,其作用为聚集来自光源的光线和利用入射光对被观察的物体做第1次放大。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透镜的直径越小,放大的倍数越高。每台昱显微镜均备有几个倍数不同的物镜,放大40×以下的为低倍镜,一般有4×、10×;放大40×及以上的为高倍镜,放大100×的一般为油镜。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

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

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

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

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

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

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

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

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

位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 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nm。

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

b.目镜

安装在镜筒上端,为一圆筒状结构,其圆筒上端装有1块较小的透镜、下端内侧装有1块较大的透镜。目镜的作用是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行再放大。一般有几种倍数不同的目镜可供选配,分别标有5×、10×、12.5×等放大倍数(请思考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3 光源系统

光源系统由光源、聚光器和虹彩光圈构成。

a.内置光源或反光镜

在镜台孔正下方的镜座上有1个内置式电光源,镜座的后测(或镜座其他部位)有电源开关,左侧(或其他部位)有光量调节器,用以调节内光源光线的强弱,以获得适宜的光亮度。旧式显微镜采用外光源,在镜台孔正方方的镜座上有1个反光镜,它为一圆形的平、凹双面镜,接受外来光线并将光线反射到聚光器。平面镜反光较弱,用于光线较强的情况;凹面镜反光较强,用于光线较弱的情况。反光镜的方向可以任意转动调节,以选择适合的角度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

b.聚光器

聚光器在镜台孔下方,由2至3块凸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下方内置光源的光线,使光线集合成束,通过镜台孔射至标本上,并使整个物镜的视野均匀受光,以提高物镜的分

辨力。上下移动聚光器侧面的调节杆(或旋转旋钮),可升高或降低聚光器的高度,调节聚光效果。

c.虹彩光圈

虹彩光圈也称可变光阑。位于聚光器下面,由许多金属片组成。移动虹彩光圈的调节杆,可调节光圈的大小,使上行的光线强弱适宜,便于观察。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1 安放显微镜

打开镜箱(或镜柜),右手紧握镜臂,左手平托镜座,将显微镜轻放桌上距离桌子边缘几厘米处,让目镜对着观察者。

2.2. 检查

检查显微镜各部件状况,擦拭镜身、镜头后方可开始操作。

2.3 调光

旋转镜头转换器,使低倍镜头对准镜台孔。升高聚光器,再打开光圈。配置内置式电光源的显微镜可直接打开电源开关,并调节光量,使视野内的亮度达到明暗适宜。使用旧式显微镜应首先将虹彩光圈的孔径调至最大,将聚光器升至最高点,再将低倍镜对准镜台孔,镜头离载物台约1cm。这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苴到视野中的光线既明亮又均匀时为止。在镜检全过程中,注意随时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以及旋转光量调节器旋钮,调节所需光线的强弱。

2.4 调焦

光线调好后,将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卡槽内,并用标本移动器上的压片夹卡紧,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旋转标本移动器调节螺旋将被检材料移至镜台孔下的聚光器透镜中央,然后调焦。转动粗调节器调节镜台与物镜间的距离,从侧面注视,以二者间距离约5mm为度。然后从目镜观察,慢慢转动粗调节器,同时移动标本移动器,直到基本看清标本物像。

2.5 低倍镜观察

用粗调节器调焦后,再轻轻转动细调节器,以便得到清晰的物像。如果观察的目标不在视野中央,可调节标本移动器,使之恰好位于视野中央(请思考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如何?若光线不适,可拨动虹彩光圈的调节杆,调节光线至适宜)。

2.6 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将欲仔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外中央后,再转动镜头转换器,顺次将高倍物镜转至工作位置。适当增强亮度后,只需微微转动细调节器,就可看到更清晰的物像(请思考此时能使用粗调节器吗?为什么?)。由于显微镜下观察的被检物有一定厚度,故在观察过程中必须随时转动细调节器,以了解被检物不同聚焦平面的情况。

在高倍镜下,将玻片中的被检物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移动、观察,再由低倍镜转高倍镜反复观察几次,以熟练高倍镜的使用。

用高倍镜观察后,若有必要,可再换用油镜观察。

2.7 油镜观察

转动粗调节器,降低镜台,使物镜与镜台保持一定距离。滴1滴香柏油于玻片标本待观察的区域上,将油镜头转至工作位置,眼睛从侧面注视,转动粗调节器,升高镜台,直至油镜头浸没于香柏油内,几乎与载玻片相接触,但不能相碰(注意使用非油镜头切勿进行此操作)。然后从目镜中观察,用粗调节器极其缓慢地向下调节至出现物像为止(注意切勿反向转动粗调节器,以免油镜头与载玻片相碰而损坏了镜头及玻片),再用细调节器调至物像清晰,此时还应适当增加光亮度。如果镜头己提出香柏油而尚未见到物像时,应按上述过程重复操作。使用完毕,将油镜头从香柏油中脱出,取下玻片,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和玻片上的香柏油,

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镜头上的油迹,然后用干净擦镜纸擦去镜头上残留的二甲苯。二甲苯用量不宜过多,擦拭时间应短(切忌用手或其他纸擦拭镜头,以免损坏透镜)。

2.8 复原显微镜

显微镜使用完毕,降下镜台至原处,转动镜头转换器,使物镜镜头转离镜台孔,取下已观察的玻片标本。关闭光圈,降下聚光器至原位,关闭电源。用擦镜纸或绸布擦净镜头透镜和内置光源滤光片,用棉纱布擦净镜身各处。将显微镜放回原处(注意转换镜头转换器使4×的物镜镜头正对镜合孔)。

(二)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用吸管滴一小滴生理食盐水在载玻片中央;取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颊部内壁,刮取少许粘膜(自色碎片),涂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并使其均匀分布;加上盖玻片(一侧接触标本倾斜盖上)。在低倍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排列方式,细胞的形状和结构,口腔上皮无色透明,因此光线不宜强,如仍看不清,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甲基兰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将染料吸入盖片中,标本着色后可选较完整而且不重迭的细胞,转用高倍镜观察。

1. 细胞形状:口腔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的鳞片状。

2. 细胞膜:细胞最外面的薄膜。

3. 细胞核:在细胞的中央,呈圆形。结构较周围的细胞质稠厚,反光较强,染色后颜色较深更容易识别。核内有核仁。

4. 细胞质:细胞膜内和细胞核外的全部物质,色浅,其中能看到细颗粒分布,多是细胞器。(三)细胞分裂

取马蛔虫子宫切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期(请注意马蛔虫卵呈圆形,外周无色透明很厚的部分是卵壳,中央颜色很深的部分才是卵细胞)。

1. 初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先形成细长的迂曲纽线(染色丝)然后缩短变粗为染色体。中心体一分为二,各个中心体的周围均出现许多星线,四面放射,呈星芒状,称星状体。二星状体逐渐相分离,移到细胞核相对的两极,二星状体之间有细线相连,形成纺锤体,中间的细线称纺锤丝,染色体逐渐向赤道部位集中,这时核膜核仁消失。

2. 中期:染色体聚集在纺锤体的中央,排成一平面与纺锤丝的纵轴垂直,称赤道板。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借纺锤丝与纺锤体相连接,着丝点开始分裂。

3. 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每个染色单体都有了自己的着丝点,两个了染色体就完全独立了。它们的着丝点分别和本侧的纺锤丝相连,由于纺锤丝缩短,子染色体被拉到了两极。

4.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先形成螺旋状的染色质丝,然后变为颗粒状,最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两新细胞核渐次形成,核仁核膜出现。细胞膜在细胞中央“赤道板”处产生一个横缢,最后把细胞分割为两个细胞。

五、作业

1. 绘三个以上口腔上皮细胞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实验二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一)

一、实验内容

观察、验证各种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今后学习动物形态学、组织学和动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显微镜、蛙皮肤铺片、蛔虫横切片、气管横切片、膀胱切片、平滑肌分离装片和切片,横纹肌纵横切片,心脏肌纵切片,小肠横切片等多种器官的上皮与肌肉组织的装片,擦镜纸、二甲苯。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上皮组织的观察

上皮组织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很少;被覆在动物体及器官的内外表面,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以及感觉作用。分为:

1. 单层上皮

1.1 单层扁平上皮:取蛙皮肤铺片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蛙皮肤的表皮,最外层是扁平细胞层;细胞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核大,明显,在细胞中央。

扁平细胞

结缔组织

图2-1 单层扁平上皮剖面图

1.2 单层立方上皮:取肾脏切片进行观察,注意切片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空泡――分泌泡是由一层整齐而呈方砖形的细胞围成的。核的颜色较深,在细胞中央。这一圈细胞就是单层立方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在哪?)。

立方细胞

结缔组织

图2-2 单层立方上皮剖面图

1.3 单层柱状上皮:用小肠横切片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小肠肠腔的位置,认出从肠壁伸向肠腔的许多指状突起――肠绒毛,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肠绒毛的表层。选择一处换高倍镜放大观察。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呈长柱形,细胞核呈椭圆形,色较深,位于近细胞基部。注意观察该层上皮内的杯状细胞(呈大的空泡状)。蛔虫横切片观察蛔虫肠管,它的肠壁是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界限非常清楚,核在细胞外端基部(单层柱状上皮在哪?)。

纹状缘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基膜

结缔组织

图2-3 单层柱状上皮剖面图

1.4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取气管横切片观察。假复层柱状纤毛上以很像复层上皮,但仔细观察可见细胞镶嵌作高低不同的排列,细胞核亦相应成为几层,但所有细胞基部直接与基膜相连。细胞的游离面具有纤毛,在细胞间还看到单细胞腺的分布。

基膜

图2-4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剖面图

2.复层上皮

2.1 复层扁平上皮:用食道横切片观察。复层扁平上皮位于食道的内表面,由很多层细胞组成,注意表层的细胞呈扁平形,中间数层的细胞呈多角形,基层一层细胞呈方形或短柱状。基层细胞排列很紧密,核较大,外观颜色较深,直接与基膜相连,具有分生能力,不断把中间的细胞层向外挤,表层的不断脱落,以此更新。

多角形细胞

矮柱状细胞

图2-5复层扁平上皮剖面图

2.2 变移上皮:取膀胱切片观察。该上皮位于膀胱腔的内表面,注意细胞的层数常随膀胱生理状态变化而不同;当膀胱收缩时,细胞层次增多,一般有5至6层,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中层细胞呈倒梨形;基层细胞最小呈短柱状。当膀胱舒张时细胞层数大为减少,只有2

至3层,表层细胞呈扁平形,深层细胞呈梨形等。

上皮细胞

结缔组织

血管

图2-6 变移上皮剖面图(收缩状态)

结缔组织

微血管

图2-7 变移上皮剖面图(扩张状态)

(二)肌肉组织的观察

肌肉细胞细长呈纤维状,按形态结构分为三种:

1. 横纹肌:取横纹肌切片观察纵切面,肌细胞呈长柱状,原生质内含有许多细胞核,多靠近质膜分布(观察横切片可进一步得到证实)。每条横纹肌纤维是一个共质体,注意观察肌

纤维上由明带和暗带相间排列所形成的横纹(视野内光线暗些的效果较好)。

图 2-8 横纹肌纵A 、横B 切面图

2. 心脏肌:取心脏肌切片观察,可以看到心肌纤维呈柱状,并有分枝互相连接,横纹不太明显;细胞核呈圆形,在细胞中央,注意观察在心肌细胞相连处有横列色深的间板(闰盘)。

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心肌细胞核

闰盘

图 2-9 心肌纵切面图(示闰盘)

3. 平滑肌:观察平滑肌切片和分离装片,肌细胞呈长梭形,端尖细,中央较粗,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部,没有横纹。

纵切面

横切面

图 2-10 平滑肌纵切面和横切面图

五、作业

1. 绘单层上皮组织和心肌组织,标注各部位名称。

实验三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二)

一、实验内容

观察、验证各种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今后学习动物形态学、组织学和动物生理学打下基础。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显微镜、人血涂片、蛙血涂片、疏松结缔组织涂片、肌腱切片、透明软骨切片、弹性软骨切片,硬骨磨片、淋巴结切片、神经细胞、有髓鞘和无髓鞘神经切片、神经末梢装置——环层小体和运动终板等玻片标本。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结缔组织

具有大量胞间质。由液体到固体,形态多样。胞间质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结缔组织具有保护、联络、营养、运输以及支持等作用。

1. 血液组织

胞间质为液体。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有许多呈双凹圆饼形,没有核的细胞为红细胞。在红细胞群中,分散有少数体积较大,成蓝颜色的白细胞,白细胞具有明显的核。注意观察核的形态,若核呈球形,细胞又较小的是淋巴细胞,若核为多瓣状,细胞又较大的是变形细胞。观察蛙血涂片,蛙的红细胞较大,呈椭圆形,具有细胞核。2.固有结缔组织

2.1 网状组织:观察淋巴结切片,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间质组成。网状纤维很细,有很多分枝交织成网。网状细胞是一种多突起细胞,细胞间以突起相连成网,并附在网状纤维支架上,网眼间充满组织液,其中分布有若干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2.2 疏松结缔组织:观察疏松结缔组织涂片,注意视野中呈错杂疏散排列的两种纤维。一种颜色浅,比较粗大,弯曲呈波浪状的是胶原纤维。一种颜色较深,纤维有分枝的是弹性纤维。纤维中间分布有许多种细胞,包括纺锤形的成纤维细胞和形状不规则的组织细胞。

2.3 致密结缔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纤维和少数细胞组成。观察肌腱切片,可以看到大量胶原纤维束作平行排列,在胶原纤维束之间,成串分布着受压变形的成纤维细胞(又称腱细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较深。

2.4 脂肪组织的胞间质很少,细胞内充满脂肪,使细胞呈圆形。

细胞质和细胞核常被脂肪挤到靠近质膜的边缘。所观察的玻片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内的脂肪常被酒精溶解因此成为空腔。

3. 软骨组织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

3.1 透明软骨:观察气管切片,基质内均匀分布着胶原纤维。结构致密,因基质与纤维的折光一致,故透明。胞间质内分布有许多软骨腔,内有一个、二个或四个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越到软骨内面越大,软骨外表面有软骨膜。

3.2 弹性软骨:观察弹性切片。软骨基质中分布着大量错杂排列,交织成向的弹性纤维,软骨腔(内有软骨细胞)分散在弹性纤维网眼内。

4. 硬骨组织

观察硬质磨片时,注意其中分布着有许多圆孔,就是哈氏管。每个哈氏管的外围有呈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环绕,便形成了哈氏系统。在骨板之间有许多骨小腔均匀分布。骨小腔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骨小管联络(骨小腔和骨小管成深颜色容易观察)。在生活时骨细胞即位于骨小腔中,以细胞的突起经过骨小管与邻近的骨细胞发生联系。

(二)神经组织

1. 神经纲胞:细胞体多为椭圆形或多角形,具有多个分枝的树突和单一的轴突(轴突在片子上不易看到)。细胞体中有圆形大核,核仁明显,是神经细胞的特点。观察小脑培金基细胞,细胞体积大,呈梨形,有1至3个鹿角状树突,为多极神经原。

2. 神经纤维:外面包有管状神经膜,它有保护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

2.1 有髓鞘神经纤维:在神经膜内有一层很厚的髓鞘(片子上髓鞘颜色较深),髓鞘内的神经称轴索。有髓鞘神经外表呈白色,周围神经属此类。

2.2 无髓鞘神经纤维:没有髓鞘。外面呈灰色,植物性神经纤维属此类。

3. 神经末梢:神经纤维分枝到组织内的末端部分叫神经末梢。

3.1 环层小体:观察人感觉神经末梢,手指皮肤切片,可见真皮内的环层小体。其中央有胶状物质组成的中轴(内棍),沿着中轴有多层同心排列的板层包着。

3.2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末梢观察蛇横纹切片中的运动终板,神经纤维终板接近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和神经膜,轴突与肌膜接触,形成齿状凹凸。

五、作业

1. 绘制疏松结缔组织、一个哈氏系统。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四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一、实验内容

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各期玻片、石膏模型观察。

二、实验目的

了解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和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多细胞动物打下必要的胚胎学基础知识。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显微镜、睾丸和卵巢切片、蛙胚胎发育各期的切片,浸制标本和标本模型,文昌鱼胚胎发育模型。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胚前发育——精子和卵子的形成

1. 精子生成的各个阶段先用低倍镜观察睾丸的切片,片子内呈现许多小管子,它们就是曲精小管,再用高倍镜放大其中一个进行观察。

1.1 精原细胞:紧靠在曲精小管上皮的内侧,细胞呈圆形,细胞核比较大,具有明显的核仁。精原细胞是由曲精小管上皮内的原始生殖上皮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产生的。

1.2 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在精原细胞的内侧,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大,核染色较深,并形成粗线状,聚集成团,由精原细胞长大形成。

1.3 次级精母细胞比初级精母细胞小,并在它的内方,是由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成熟分裂而来的,因此染色体为单倍。

1.4 精细胞:是由次级精母细胞经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也是在次级精母细胞内侧,细胞体积更小,染色体仍为单倍。精细胞经过变态形成有鞭毛的精子,在曲精小管的中央。

2. 卵子生成的各阶段:取卵巢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2.1 卵原细胞:很小,位置在卵巢周边,它的外面只有一层卵泡细胞包围。卵原细胞和卵泡细胞合称为初级卵泡,卵原细胞是由卵巢生殖上皮和原始生殖细胞分裂产生。

2.2 初级卵母细胞:由卵原细胞长大而成。细胞体和细胞核均较卵原细胞增大数倍,初级卵母细胞外围的卵泡细胞也由单层变成多层,由于初级卵母细胞的增大和卵泡的增殖,这时它们被称为生长卵泡,卵泡中开始出现卵泡腔。

2.3 次级卵母细胞: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成熟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增大和卵泡细胞增殖,卵泡腔增大,把次级卵母细胞推到卵泡腔一侧,称为成熟卵泡(有些动物如牛、羊,第二次成熟分裂在排卵后进行,另一些动物如马、狗两次成熟分裂都在排卵后进行)。

(二)蛙的胚胎发育

观察蛙的胚胎发育各期玻片标本和模型。

1. 单细胞时期:是已经受精又没有开始分裂的蛙卵,卵的上部颜色较深,细胞质较多,容易分裂,这部分称为动物性极,下部表面光滑颜色较浅,卵黄物质较多,不容易分裂,这部分称植物性极。

2. 卵裂:第一次卵裂沿经线一分为二,第二次卵裂也是沿经线进行二分为四,但与第一次成直角。第三次卵裂是偏向动物极的纬线分裂,形成八个分裂球。以后继续纵横交替进行卵裂,到外形似桑椹时,称桑椹期。注意动物极和植物极的细胞大小是否相同。

3. 囊胚:受精卵经过6至7次卵裂后,分裂球开始移动,逐渐排列在腔隙的周围,形成密集的细胞层,这时的胚称囊胚,中心的腔隙称囊胚腔。蛙胚囊胚腔的位置,偏向于动物极。

4. 原肠胚:动物极细胞分裂快,向下移动包围植物极细胞,同时,背唇处的细胞开始内褶不断深入,原肠腔逐渐扩大,囊胚腔不断缩小,消失,内褶的裂缝由新月形扩展为马蹄形,最后形成一个环形胚孔(原口)。胚孔外的植物极细胞(卵黄细胞),称为卵黄栓。此时原肠胚形成。此后卵黄栓全部内移,胚孔成一缝隙。注意原肠从初期到晚期的形成过程,囊胚腔被原肠腔排挤的情况。

5. 三胚层形成:原肠胚外面的细胞层为外胚层,陷入内部围绕原肠腔的细胞层为内胚层,在内褶还没有完成时,靠近胚孔内的外胚层之间(背唇处)产生中胚层细胞,与植物极的细胞一起内褶,形成原肠背壁内胚层,原肠背壁除分出一层内胚层细胞外,其余的细胞形成脊索和中胚层原基,伸入内外胚层之间分化成脊索和中胚层。

6. 神经沟期:在胚胎前面正中两边高耸成为髓褶,中部称为髓沟,以后髓沟下陷,两边髓褶会合,形成中央神经管。

7. 分节:胚胎因细胞增多而变长,神经管两边中胚层增厚分成肌节,再变成各种器官、前端外胚层内陷成口道,并有“V”形吸盘。后端胚孔闭塞,形成尾部,肛门由腹侧外胚层内陷形成,观察模型注意内部结构。

8. 蝌蚪孵化期:观察模型和浸制标本,了解如何从小蝌蚪变成蛙的。

(三)文昌鱼的胚胎发育模型观察

注意文昌鱼胚胎发育的特点与蛙胚胎发育的不同。

五、作业

1. 绘制蛙卵裂8分体,原肠胚。标注各个部位的名称。

实验五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

一、实验内容

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态观察。

二、实验目的

观察原生动物各代表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了解单细胞动物的主要生活机能和多种胞器。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绿眼虫、变形虫装片,草履虫横分裂和接合生殖装片、有孔虫壳装片,团藻装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绿眼虫的观察

先用培养的绿眼虫活体制片(注意培养液是什么颜色,这种颜色是否均匀分布。这与光线有何关系),用吸管吸一滴绿色较深的培养液在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在视野内可见到有许多绿色游动的眼虫,注意它们的体形,观察它们如何运动,眼虫除借鞭毛能在水中作螺旋前进运动外,还能使身体各部依次收缩和伸展,称眼虫式运动,绿眼虫呈纺锤形,前端钝园,后端尖削,用高倍镜观察绿眼虫的构造。

1. 表膜:即质膜。覆盖整个体表,使身体具有一定形态。表膜上具有细而规则的斜纹。

2. 胞口:身体前端顶部呈漏斗形的凹陷部。

3. 胞咽:连接胞口直伸入体内的管状体。

4. 储蓄泡:胞咽末端膨大形成,呈囊状,无色透明,能将伸缩泡收集来的代谢废物等经胞咽排出体外。

5. 伸缩泡:位于储蓄泡附近,能收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注入储蓄泡。因此,它有调节水分和排泄作用。

6. 鞭毛:一根,由储蓄泡后壁向前伸出,经胞口到体外,能不断的摆动(包括划动和波动),若活体材料不易看到,可在其它部分看完后,在盖片一边加一滴碘液,把虫体杀死染色后观察。

7. 眼点:在胞咽近旁,呈橙红色,显而易见。

8. 叶绿体:是细胞质内的绿色椭圆形细胞器。

9. 副淀粉体:在体内呈透明的颗粒状,副淀粉体与淀粉相似,但与碘作用不呈兰紫色。

10. 细胞核:在虫体后端,呈泡状,比较大,一般用甲基兰染色后才明显,核质较稀疏,有核膜和核内体。有时在视野内可看到园形不动的个体,多是眼虫形成的包囊。

(二)变形虫的观察

用吸管从变形虫培养液底部的泥沙表面或杂物中取1至2滴放在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一般变形虫体形较小,且几乎透明,在低倍镜下呈浅色,当变形虫缓慢移动时,身体不断地改变形状,根据这两个特点,在镜下仔细寻找(将光线调暗些较好)。找到一个变形虫后,换成高倍镜观察其构造。

1. 质膜:虫体外表一层由细胞质形成的极薄的膜。

2. 细胞质:明显地分为两层,外层较透明,含颗粒很少,叫外质;内层较暗,含有很多颗粒,叫内质。内质又分为外面的凝胶质和内面的溶胶质。

3. 伪足:数目不定,呈指状或叶状。当变形虫移动时,细胞质向移动方向流动,体表随之产生突起,形成所谓伪足,仔细观察伪足形成过程。

4. 食物泡:分布在内质中,是捕食后临时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小泡。

5. 细胞核:呈扁平椭园形,较内质略为稠密。

6. 伸缩泡:是清晰透明的园形小泡,时隐时现,主要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也有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三)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制片时先用玻璃棒沾一滴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或鸡卵白溶液)在载玻片中央,用大头针摊开,再用吸管在草履虫培养液的浮面取一滴加于甲基纤维素溶液正中,用大头针搅动,使二者充分均匀,动作轻勿使产生气泡,最后剪自己的头发两段,放在标本液滴两旁(头发长度应短于载片宽度),然后放上盖玻片,草履虫在当中活动缓慢,便于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其外形,草履虫的体形婉如一只倒转的草鞋,前端较细圆,后端较粗尖,借体表的纤毛摆动旋转前进。

用高倍镜观察其构造:

1. 表膜:是体表一层具有弹性的簿膜。

2. 纤毛:密生在体表的短毛,纤毛是纤毛纲动物的运动细胞器,草履虫除身体前后端的纤毛较长外,其它部分的纤毛差不多等长,若纤毛不易看到,可把光线调暗些观察。

3. 细胞质:细胞质能区分外质和内质,外质在表膜内方,比较透明的一层,内质在外质以内,颜色比较暗,富有颗粒,稍能流动。

4. 口沟:自虫体前端侧面斜向后行的纵沟。口沟内具有较长较密的纤毛。

5. 胞口:在口沟底部,形成一个椭园形的小孔,是食物进入体内的孔道。

6. 胞咽:紧接在胞口后面,略为弯曲的管道,向后斜入内质。在胞咽背侧有纤毛粘合而成的波动膜,经常不停地波动着。

7. 食物泡:是虫体内大小不一,位置不定的泡伏体。在盖玻片侧边加一滴中国墨汁。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和消化过程。由于口沟纤毛和胞咽波动膜的波动,使水中的墨汁和有机物经过胞口入胞咽,在胞咽底部内质中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虫体内由后端到前端循环移动,在移动中食物泡由大到小,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由于食物内有墨汁作标记,上述过程比较容易观察得到。

8. 伸缩泡:在虫体前后端各有一个伸缩泡,它周围有6至11条作辐射排列的收集管,收集管又与内质网相通,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收集起来,注入伸缩泡,再借伸缩泡的收缩,通过固定的孔道排出体外,请注意观察前后两个伸缩泡是否交替进行伸缩运动。

9. 大核和小核:大核肾形,约位于身体中部,小核圆球形,靠近大核的凹陷处,用甲基兰染色观察。

10. 刺丝泡:分布在外质中呈栅栏状排列,当动物受刺激时将会放出长的刺丝,因此可滴以碘液观察射出的刺丝。

(四)草履虫的生殖观察玻片标本

1. 草履虫的横裂生殖,在虫体中部用简单的横缢方法分开。

2. 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两个草履虫以口沟相对,表膜互相粘合、溶解,细胞质相互沟通,互相交换核物质后分开,各自进行横裂繁殖。

(五)示范

1. 团藻:注意群体的形状和细胞的排列,群体内可以看到子群体。

2. 有孔虫:是孔虫的壳,生活时虫体在具有多室的壳内,壳为石灰质,在海中形成礁石和岩石。

3. 棘尾虫:尾部覆面由纤毛合并成的粗棘毛,能在物体上爬行,口缘小膜带可助旋转。

4. 喇叭虫:下端有柄固着,越到上端越粗大,形似喇叭,大核呈念珠状。

5. 钟虫:用能伸缩的长柄固着。群体生活,体形如钟,纤毛组成口条缘小膜带,其余部分无纤毛,大核呈腊肠形。

6. 吸管虫:用柄固着生活,游离端伸出许多吸管,其上有吸盘,吸管是捕食器官。

五、作业

1. 绘制眼虫形态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六

腔肠动物

一、实验内容

水螅形态结构特征观察,腔肠动物各纲重要代表动物及多孔动物示范。

二、实验目的

观察水螅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了解腔肠动物的一般特征。几种普通的腔肠动物和多孔动物标本示范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水螅的整体装片、水螅的纵切片、桃花水母、海蜇浸制标本、薮枝螅装片、海葵浸制标本、红珊瑚模型、石珊瑚骨骼、海绵浸制标本、毛壶骨针片以及球栉水母浸制标本,显微镜、放大镜或双筒解剖镜。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水螅的观察

水螅生活在淡水池沼中,常固着在水草或水面落叶上。用吸管在培养缸中把水螅吸到表面皿内,加水少许,在放大镜或双筒解剖镜下进行观察。

1. 体形:为圆筒状,长200mm,当受到刺激时身体立即缩成一团,刺激终止后,经过一定时间后会重新伸展恢复原状。

2. 口:位于身体的前端,口周围的隆起部分,称为垂唇。

3. 触手:其围在口的周围,约有5至10条,能自由收缩。用吸管将数只水蚤小心放在靠近水螅的水中,可以看到水螅捕获水蚤的过程。

4. 刺细胞:注意观察水螅身体上特别是触手上(又多又明显)的小突起,这就是刺细胞,能放出刺丝用以捕获食物或御敌。活体上看不清,可用整体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5. 基盘:水螅身体下端膨大的部分,富含腺细胞用以附着在水草及其它物体上。

6. 芽体:为无性生殖方式,由体壁突出形成,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

7. 雌雄生殖器官:到秋天水螅开始进行有性生殖,性细胞是由外胚层的间细胞产生,在该处的体壁形成突起,一般精巢在身体上部呈锥形,卵巢在身体下部略呈卵圆形。

(二)水螅纵切面的观察

取水螅纵切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水螅体内外胚层的位置和结构,然后换高倍镜观察。

1. 外胚层:体壁外面的一层细胞,细胞排列整齐,比较薄,主要是外皮肌细胞,呈立方形。其次是细胞有刺丝囊的刺细胞,以及在外皮肌细胞基部成群排列原间细胞等。

2. 内胚层:体壁内的一层细胞,比较厚,细胆呈柱状。其中主要是内皮肌细胞,前端有鞭毛,能激动水流,有的前端变成伪足摄取食物颗粒,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其次是脲腺细胞,较短小,细胞染色深,顶端常聚集许多细小分泌颗粒。

3. 中胚层: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是一层极端薄的胶状物质。

4. 腔肠:是内胚层围绕着的腔肠,这个腔只有口通出,兼有消化和循环的作用,故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三)示范

1. 薮枝螅:用双筒解剖镜观察薮枝螅,它是水螅型,营固着生活的群体,群体中有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两种个体,一是营养体,呈杯状,结构与水螅相似;另是司生殖的生殖体,呈

圆筒状,无口和触手,中央有⊥榛状子茎,能以出芽法产生水母芽。两种个体外面都有透明的鞘包围。

2. 桃花水母:属水螅纲,为淡水水母(水螅型世代退化)体积小、呈伞形、体壁簿、颜色浅。伞缘有多肌纤缘的缘膜,触手很多。其中四条很长,触手依其长度可分为三级,有感觉作用。

3. 海蜇:属钵水母纲,伞呈半球形,中胶质很厚,口腕发达,下部纵裂成数个小腕,并多皱褶和附属物,均可食用;加工后伞部叫蜇皮。口腕称蜇头,营养价值极高。

4. 海葵:体形似水螅,但较粗短,口的周围有很多触手。

5. 红珊瑚:树状群体,在红色群体共肉中央形成坚硬的石灰质中轴骨骼。个体的触手和腔肠内隔膜各为八个。

6. 石珊瑚:为珊瑚虫外胚层分泌的石灰质骨骼,上面每一个骨杯,是一个珊瑚虫生活时所在。珊瑚骨骼可供烧石灰。

7. 指海绵:单体外形如指状,外体的小孔是入水孔,上端的孔道是出水孔,水沟系是双沟系,属钙质海绵纲动物。

8. 穿贝海绵:属寻常海绵纲,具有分解碳酸钙的能力,寄生在软体动物的贝壳上,当贝壳被穿蚀后,里面的动物即被杀死。

9. 淡水海绵:属寻常海绵纲,群体,外形不规则,复沟系,鞭毛室小,生活于水质清洁流动的小河或溪沟中。

10. 毛壶骨针:取毛壶骨针玻片用低倍镜观察。毛壶骨针属钙质骨针,一端露出体表呈毛状,一部分藏在中胶质内部。骨针有两种,一种是直杆状称单轴骨针,另一种有三个末端称三轴骨针。

五、作业

1. 绘制水螅外形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 绘制水螅纵切面部分体壁放大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普通动物学课后复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 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答: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10个纲。简述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体呈袋形或桶状。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本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 二、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本亚门包括: (一)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又名无颌类。 (二)鱼纲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三)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运动。 (四)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五)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六)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4.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 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普通动物学试题(库)~选择题~答案解析已修正且部分有解析

1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2组织(tissue)是指:( B )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B.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 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 D.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3 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 A:致密结缔组织B:硬骨组织C:网状结缔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 4 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5 黄色组织的来源是(A ) A:脏体腔膜B:肠上皮细胞C:表皮细胞D:外胚层 6 人们可以利用何种激素来增加蚕丝的产量?(A ) A、保幼激素 B、脑激素 C、蜕皮激素 D、利尿激素 7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 8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 9 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 A:消化作用B:调节水分平衡C:呼吸作用D:运动作用 10 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 A 钉螺(日本血吸虫) B 沼螺(华支睾吸虫) C 按蚊 D 伊蚊(乙型脑炎) 11.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开始是形成: A.孢子和孢子体; B.大配子和小配子; C.大配子母细胞和小配子母细胞; D.配子孢囊和合子孢囊。( C ) 12 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13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下列哪一特点()不属于海绵动物。( D ) A:具领细胞B:具水沟系C:有胚胎逆转现象D:具两个胚层 14 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中。( D )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15毛壶具有何种类型的水沟系及由何种物质构成的骨针;( B ) A.单沟型、钙质; B.双沟型、钙质; C.双沟型、硅(矽)质; D.复沟型、硅(矽)质。 16 海月水母的消化循环腔的下列辐管中哪一种不分枝?( C ) A.正辐管; B.间辐管; C.从辐管; D.环管。 17 桃花水母是属何种类型?( C ) A.水螅型发达; B.水母型不发达; C.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 D.水母型和水螅型均发达。 18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普通动物学问题答案

1.试论脊椎动物形态和机能、行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脊椎动物任 何类群都行)。 1、如何呼吸? 2、介质的改变了,声波如何传导? 3、比重变了,如何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 4、机体如何保持水分? 5、生殖方式如何适应? ?肺呼吸,但还要皮肤呼吸予以辅助; ?有了肺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 ?五趾型附肢,更加灵活; ?脊柱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只有一个,体现了其原始性的一面。 ?脑进一步发达。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顶部出现了神经细胞(皮层)。 ?繁殖还需回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孵化、发育。幼体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幼体鳃呼吸。 两栖纲 形态:分蝾螈型(水栖生活)、蛙型(陆栖生活)和蠕虫型(穴居生活) 机能:1.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皮肤具呼吸功能,对某些水生种类以及冬眠期间的两栖类有重要意义。 2.粘液腺发达,保持皮肤湿润和空气及水的可渗透性,皮肤角质层仅有轻微角质化,皮肤疏松,能防止水分蒸发,但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只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3.为适应跳跃生活方式,肢骨延长、愈合和变形。荐椎和腰带相连,使后肢承重能力增强;出现了五趾型附肢,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结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四足动物的四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运动机能大为增强。 4.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导到内耳;出现了眼睑和泪腺,能防止干燥,保护眼球。 5.膀胱可存储尿量大,是两栖类对陆生极端条件的特殊适应。 行为:休眠(代谢水平低,缺乏调温与保温机制),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未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卵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为适应水中生活,幼体用鳃呼吸 2.脊椎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不同的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具有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鳃裂终生存在,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4.如果具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中具有红细胞。 相同特征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201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201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 二、考试方式:闭卷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名词解释题15分,选择题25分,简答题40分,综合应用题20分。 五、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六、考试的基本要求 普通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和相关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中的考试科目,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普通动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本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七、考试范围 考核知识及要求 第1章绪论 1.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物种的概念;双命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 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重点: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原生动物的主要特点;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 2.原肠胚的结构; 3.中胚层及体腔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 4.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及生物发生律; 重点: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特点。 第5章多孔动物门 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点; 2.多孔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3、水沟系的类型及对多孔动物生活的意义 重点:多孔动物的身体构造;孔细胞、芽球、两囊幼虫及胚层逆转等基本概念。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普通动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 B.呼吸 C.排泄 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 B.自养 C.寄生 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种,分别为、和。 2、细胞分裂方式有3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 9、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 2、物种; 3、生殖隔离; 4、亚种; 5、器官; 6、系统; 7、接合生殖; 8、胚层逆转; 9、芽球;10、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假体腔;15、辐射对称;16、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3页

普通动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列举3个分属不同的门,再生能力很强的无脊椎动物:、和 写出下列动物的分类地位(所属的门和纲) 涡虫对虾 钉螺锥虫 金龟子海葵 目前危害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最严重的寄生虫是,与同纲其他寄生虫感染方式不同,它是以的方式感染人的。 浮游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成为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请你写出分别写出6个分别属于不同纲的动物类 群:、、、、、、 二、选择(30分)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培养草履虫时,常常提供给其一定的条件以使其进行快速的分裂繁殖,现欲促使其进行大量的结合生殖,以下的简便办法中最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升高培养温度到25℃,增加食物供给 B.降低培养温度到8℃,增加食物供给 C.升高培养温度25℃,减少食物供给 D.降低培养温度到8℃,减少食物供给 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 E.昆虫的血腔被肌肉质的隔膜被分为3个腔 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结构中,属于中胚层来源的是:() A.红珊瑚的骨骼 B.涡虫的肠壁 C.乌贼的骨骼 D.海参的骨针 不同类群的动物均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下列结构中,属于棘皮动物特有的是(): A.后口 B.水管系 C.水沟系 D.中胚层来源的骨骼 E.管足 多数海产无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幼虫阶段,请将下列幼虫与有关动物类群用线连起来: 1 牟勒氏幼虫 A 腔肠动物门 2 担轮幼虫 B 扁形动物门 3 面盘幼虫 C 环节动物门 4 浮浪幼虫 D 软体动物门 人蛔虫是人体的一种重要寄生虫,其不同的阶段寄生在人体不同的部位,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症状可能是由蛔虫引起的是():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XXXX年人来说,一次抽取10%左右的血(XXXX年人一次献血XXXX年轻的血细胞,降低血液的稠度,减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据《国际癌症》期刊报道,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男子通过献血排出过多的铁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4、微循环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答案: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为循环中的毛细血管进行的,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微循环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微循环障碍如发生在神经系统,就会使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不好,甚至中风;发生在呼吸系统,就会气短、憋闷、咳嗽、哮喘,严重者呼吸骤

停;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功能则减弱、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他脏器、肌肉和骨骼、关节等出现微循环障碍,都会发生病症。微循环障碍还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 9 呼吸:气体交换 1、为什么吸烟危害健康? 答案:吸烟损坏呼吸系统的结构。吸烟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引起终末细支气管堵塞和肺泡破裂,引起慢性肺气肿。 吸烟产生的烟气危害人体健康。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尼古丁、CO和烟碱。(3)苯并芘、苯并蒽等致癌物质。吸烟使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烟碱能使吸烟者神经冲动发生紊乱,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导致肺癌。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以及能够降低机体排除异物能力的纤毛毒物质。这些毒物负载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彼此强化,大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题1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B(呼吸C(排泄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B(自养C(寄生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 种,分别为、和。2 、细胞分裂方式有3 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 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5 、水沟系是 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9 、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 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2 、物种;3 、生殖隔离;4 、亚种;5 、器官;6 、系统;7 、接合生殖;8 、胚层

逆转;9 、芽球;10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 、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 、假体 腔;15 、辐射对称;16 、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 、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 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 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题2 一、选择题: 1、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什么? A(毛蚴B(胞蚴C(囊尾蚴D(六钩蚴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B(涡虫C(蚯蚓D(河蚌 二、填空 1、绦虫身体呈,一般由头节和许多构成,头节附着器有、吸钩和 2、涡虫雌雄体,但需要进行受精。

动物学试题1(含答案-7页)-Microsoft-Word-文档(1)

动物学试题1(含答案-7页)-Microsoft-Word-文档(1)

普通动物学试题,共7页,包括3份试题(含答案),秋雨禾整理 动物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 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 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 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 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 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 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 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 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 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 和复沟型。 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18、某些原生动物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时期。

最新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 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 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23、无性生殖方式有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24、昆虫和鸟类均以尿酸为主要排泄物,这是趋同现象。 25、病人缺乏淋巴细胞,叫做免疫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的英文缩写为HIV,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毒攻击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传播途径为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染。 26、中国关于古鸟化石的研究表明,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化石,鸟类很可能起源于小型恐龙,“有羽毛即是鸟”的观点是错误的,鸟羽起源的原始动力不是保温,而是飞翔。 27、线虫的体细胞数目恒定,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实验材料。 28、细胞发育全能性指任何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更确切说是任何一个细胞核,都具有全部的发育潜能。多莉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入无核受体卵后克隆产生的。 29、具三个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只有在解决了支持体重、陆上呼吸、保水、陆上繁殖等问题后,才能由水生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 30、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微气管,而不是肺泡。 31、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 32、环节动物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即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有微血管相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普通动物学考研复习题教程文件

2011普通动物学考研 复习题

2011动物学复习题 一、简答(26分) 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7分) (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 (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 (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 (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 (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 (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 体内受精。(1分) 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 (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8分) (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 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2分) (2)气囊:鸟类特有。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1分) 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 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 (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 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 (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2分)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除第6、 7 题每空 2 分外,每空 1 分,共50 分) 1、同位素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Avery 分别利用32P 标记DNA 和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卡尔文用 __14C__标记追踪,阐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初始过程; Meselson 用同位素 __15N_证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 如果要特异标记细胞内正在复制的DNA,应该用 _3H-T_______。 2、DNA 聚合酶是 DNA 复制最关键的酶,它的高保真性主要依赖于它的另一种活性,即 __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还靠__5’-3’外切__酶活性来清除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的酶是___DNA连接酶 __。根据你对 DNA 复制的认识, DNA 复制还需要解链酶和引物酶。 3、原肠胚期是胚胎的三个胚层开始形成的时期,三个胚层形成动物的各种组织结构:脑 由 _外胚层 _发育而成,心脏由 _中胚层 _形成,肝脏由 ___内胚层 _形成,肾脏由 __中胚层 _形成,颅面骨由 __神经嵴 __形成。 4、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十分精细,导致_细胞分化_,从而形成多细胞个体,多细胞 动物又称为__后生_动物。不同细胞和组织表达不同的基因,主要因为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的_转录因子_,或者不同基因的__调控序列__被选择性修饰。现在把基于染色体的修饰而不是 DNA 序列的变化而引起的基因表达的差异称为 _表观遗传。 5、动物的几乎所有的“门”都是在___寒武纪 __时期开始的几百万年里产生的,这叫做 __寒武纪爆发 __。然而,各种动物的演化程度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海 绵动物__,几乎没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只有两个胚层_,身体辐射对称;___扁形_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但中胚层间没有形成体腔;以__线虫___动物为代表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体壁中胚层和消化管内胚层之间存在空腔,称为假 体腔 _;以 __蚯蚓 __为代表的环节动物开始有了体腔,并且身体出现_分节; _软体 _ 动物种类繁多,仅次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__昆虫 __纲是本门最大的纲,其他的类群还包括__甲壳_纲,如 __虾蟹 __、 __多足 _纲,如 __蜈蚣、 __ 蛛形 __纲,如 __蜘蛛 _。 6、某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发生突变,以至于在有乳糖而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也无 法表达代谢乳糖的酶,这种突变可能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的突变,还可能是抑制蛋白乳糖结合位点突变。另外一种乳糖操纵子的突变恰好相反,在甚至没有乳糖的时候,它也会表达代谢乳糖的酶,这可能是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doc资料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