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具体编排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 (用数对确定教室里的座位的位置)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数对,使学生体会用数对可以准确、简洁地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时,有两个问题:(1)通过让学生找出哪个是张亮,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2)给出了用数对表示张亮同学位置的方法,并通过表示王艳、赵强的位置,比较有什么不同,强调有序数对中两个数顺序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使学生明确:

(1)“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先说列,再说行;再从左往右数列,从下往上数行。这样就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示一个点的位置是一致的。

(2)用数对如何表示位置。

(3)两个数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做一做

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例子,如电影院座位、队列、书架、楼房房间号等等。本单元最后“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围棋棋盘用19条纵线19条横线确定围棋棋子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位置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

例2 (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与例1的区别:

把具体环境中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也就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物体的平面示意图,这时物体用一个点代替。

具体化编排:

(1)把动物园的各场馆的位置画在方格纸上。

(2)两个学生对话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下面两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提升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经验。

2.注意知识的综合性。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只要求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可以是具体情境中的位置,也可以是方格纸上点的位置。不用区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具体编排

1.分数乘法(安排了6个例题)

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在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

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与运算顺序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计算。

例1 (教学分数乘整数)

从分数乘整数引入分数乘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人的步距与袋鼠步距的比较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四个步骤安排教学内容。

(1)给出信息,提出问题。

(2)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实际

上是求3个,为探究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3)探究计算方法。

先出示加法计算,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属已学过的内容。

再出示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将乘式转化为加法算式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同分子连加的形式转化为乘式,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4)讨论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说明分数乘整数,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把积化为最简分数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乘得的积的分子与分母约分,另一种方法是在乘的过程中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教材突出第二种方法,说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3 (教学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较难理解,所以本例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分两个层次教学,先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问题,再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具体说明)

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可分两步操作。第一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看作一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直观得出的是。在此基础上,根据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第二个问题:小时粉刷多少?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与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4 (说明分数乘分数应先约分再乘)

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这里还提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了像例2那样写成后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

与整数直接约分。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对比与联系。

例5: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观察计算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例6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结合具体计算,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应用。

“做一做”安排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解决问题

教材共安排3个例题,分2个层次教学。

例1教学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2、例3 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1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这两个量的比较引入。

用线段图表示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要求的问题,用“想”这种形式来提示学生根据线段图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由于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最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最后针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国情教育。

“做一做”安排一道与例题相同类型的题目,以巩固这类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例2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是一个数量与它的部分量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

教材选取了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这一环保题材,出示一幅情景图:公路上汽车的噪音有80分贝,在绿化隔离带后面,噪音降低了。提出问题: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解答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已知是总量几分之几的部分量,再用总量减去这个部分量,求出另一个部分量。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及解题的两个步骤,并以学生叙述解决思路的方式提示出先求什么。然后列出算式,让学生求出结果。

另一种是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个部分量是多少。教材仅出示线段图,提示要找出先求什么,没有给出解答算式,意图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对两种思路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比较,加深对两种思考方法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例3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这是两个数量的比较关系,即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

教材以人心脏跳动次数为素材引入例题。

其中“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是解题的关键。教材由小精灵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

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其含义。这句话可以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

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理解了这句话,就应该知道把什么看作单位“1”,就容易

理解数量关系了,接着教材还是利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这题也有两种解答方法,教材只出现一种,另一种方法教材没有出示,只是用“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提示让学生结合例2的学习自己想出。

3.倒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安排了2个例题,分别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例1 (教学倒数的含义)

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

要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即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倒

数不能单独存在。如“不能说是倒数”。

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说出几组倒数,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2 (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要分三种情况:

一般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

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1和0的倒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四、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的已有知识的复习。

本单元各部分知识都与前面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不仅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关键,而且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重视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由乘法意义的扩展产生的,数量关系比较特殊,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分数除法的应用;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具体编排

1. 分数除法

例1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材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首先由整数乘法的实际例子“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引入整数乘法,同时改编成用除

法计算的问题,得出两个相应的除法算式。然后将其中的100g改成kg,引出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和两

个分数除法算式。使学生看到这些问题无论涉及整数还是分数,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做一做”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分数乘法算式,直接写出两个相应除法算式的商,旨在通过练习,巩固对分数除法意义的认识。

例2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通过折纸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分两个层次教学,先解决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即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一般情况: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看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由此体会到用整数去

除分数的分子的方法不是总能计算出得数,通常可以转化成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例3(教学分数除以分数)

例题以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引出两种情况。

首先列式的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与以前不同的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解决“谁走得快些”这类问题比较熟悉,所以由原来学习的整数除法算式,类推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其中计算小明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是探索的重点。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展现推算的思路:

已知小时走了2km,可以先求出小时走了1km,算式是;再求1小时即3个小时走了多

少千米,算式是×3 。

由于数据简单,便于口算,整个推算过程处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加上线段图的直观效果,因此降低了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的难度。

找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依次类推,再来解决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即通过,

求出小红平均每小时走的路程。

最后教材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示。

例4 (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以小红剪彩带做花送同学为题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2. 解决问题

例1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条线段上表示;另一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画出两条线段加以表示。它们是同一种数量关系,教材把它们放在同一题里,用同一个问题情境串联起来,比较自然,便于展开教学,也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以人体中水分与体重的关系为素材,引出问题。教材以插图的形式给出条件,图中医生介绍人体中水分与体重的关系。小明讲出两个已知条件。进而分别提出求小明、爸爸体重的两个问题。这里“成

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是一个多余条件,需要学生通过审题、分析加以识别。由于在现实生活

中,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往往需要我们从各种信息里筛选出来,所以像例1这样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情境,比较接近真实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教材分别画出了线段图。可分步出示条件和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用方程解的优势。

例2 (教学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由学校兴趣小组为题材,引出“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对话方式给出条件,再给出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画线段图看看”,并给出了完整的图示,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然后由图得出等量关系,并据此列方程解答。

解决这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成形如的方程,

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几分之几”到“是几分之几”的转化,实际上是方程的形式,算术的思路。后者只要根据一个数加上增加部分等于增加后的数,就能列出方程。这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教材选择最简捷的思路,给出解题的全过程。

3. 比和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过去是安排在小学最后阶段进行教学。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基础知识提前安排在分数除法单元中教学,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为以后学习比例、圆周率、百分数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材分成三段。

比的意义

传统的算术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如路程和时间的比(速度),质量和体积的比(密度)等。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当然,不同类的量相比,有关联的才行。这样,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便于理解物理等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通过这一富有时代性的情节内容,引出同类量的比(介绍飞船里的两面长方形小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非同类量的比(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在此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

接着以这几个比为例,说明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计算出其中一个比的比值,说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思考比的后项可不可以为0。

做一做

第1题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的练习,用以巩固比的概念

第2题是求未知的前项或后项的练习,旨在通过求比的未知项,从另一侧面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

在比较两个量的关系时,可以把除法、比、分数看作是形式的不同,它们可以互相转化。比的基本性质可由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出。

教材先让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启发学生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思考:“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教材先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让学生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也可先猜测后验证。

作为比的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例1教学化简比。例1有两道题。第(1)题,化简整数比。仍采用“神舟五号”有关旗的题材,但讨论的是两面一大一小的联合国旗。题目已知两面旗的长和宽,要求这两面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这里的两个答案相同,渗透了两面旗按比例缩小的相似变换思想,同时也便于学生感悟化简的必要性,即能使数量关系更加简单明了。选取这一素材,既有思想性、趣味性,且数据真实,又有数学内涵。

第(2)题化简分数、小数比。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总结:当一个比不是整数比时,如何化简比。

比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由于比例尺与比例的联系更多一些,且《标准》把比例尺归入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因此留在后面教学,这里只教学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2,以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

例2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稀释清洁剂浓缩液的问题情境。教材首先通过一段文字说明稀释瓶上用不同颜色条形标明的比的含义,使学生了解按比配制的实际意义。然后由阿姨说明稀释的配制要求,并提出问题,再由两个同学讨论算法,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介绍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先求出每

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即转化为整数的除法、乘法来解决。另一种是把比转化成每种成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变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黄金比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即

黄金分割具有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例如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国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因为在五角星中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符合黄金分割比。又如舞台上的报幕员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黄金比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

本单元很多内容都与前面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新内容。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六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圆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三、具体编排

主题图

主题图呈现了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如喷水池、花坛、车轮等等,从而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时,可以把主题图作为认识圆的起点来讲授,如可把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然后点击凸现其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利用圆的基本特性(如易滚动、外形美观等)来理解这些物体设计成圆形的道理;也可结合后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穿插进行教学,如车轮、花坛的周长,喷水池的面积等,都可以作为后面相关教学内容的素材。

1.认识圆

主要教学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以及圆的轴对称性等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

例1 (用一般物体画圆)

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并且画出的圆可以作为认识圆的学具。

教学时,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例2 (认识圆、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主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的。

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然后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关系。通过画和测量等活动,学生发现: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

直径的。

用圆规画圆:呈现了三个学生画圆的情境,以对话的形式给出了画圆的三个步骤,每个学生说出一个步骤。

做一做

第3题,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由于这两个圆都是画在纸上的无法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较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正方形的对称性来找圆心,只要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可。

第4题,主要说明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故车轮常做成圆形的,而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则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故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例3(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说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通过例3,让学生在给出的两个圆内画对称轴,看能发现什么。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

引出圆的周长。

教材呈现了一个学生绕圆形花坛骑车的情境,提出问题:“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让学生思考求的是什么?引出圆的周长概念。使学生明确:围成圆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周长的概念,知道怎么测量一个一般图形的周长,可以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如用一根绳子或纸条绕圆一周,再来测量这段绳子或纸条的长度,也可以在圆形硬纸板上做个记号,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

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上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圆很大的时候,就不具有操作性了。因此,需要寻找一个一般化的方法来求圆的周长。

在此基础上,教材为学生直接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即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发现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你知道吗

教材通过介绍了圆周率的一些历史材料,特别指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这方面的伟大成就。

例1 (圆的周长的计算)

圆的周长计算情况。

关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多种情况: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或者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或直径。教材安排例1教学知道直径求周长的情况,其他一些情况,如已知半径求周长或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则安排在练习中让学生计算。

例1具体编排。

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二是计算小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二个问题要先计算出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再用圆形花坛的周长÷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都是知道直径求周长。

3.圆的面积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

引出圆面积。

呈现工人在圆形草坪上铺草皮的情境,提出问题“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方面引出圆的面积,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圆面积的必要性。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直接提出问题“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直接提示学生思考能否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偶数份,如16等份、32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引导学生把长方形的长与宽跟原来的圆的周长、半径进行比较,并通过填空独立完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例1(圆的面积计算)

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这里是给出直径求面积,其他情况安排在练习中。

例2(圆环面积的计算)

以求光盘环形部分的面积为例,教学如何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圆环的面积。使学生理解求圆环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教材给出了两种算法。两种算法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沟通,学生能够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

四、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

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3.注意让学生感悟“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本单元除了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外,更重要的是在推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圆周率的计算、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

六年级数学上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

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确定起跑线”活动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提出研究的问题。

教材呈现了400m椭圆形跑道的一部分,跑道上有一些同学站在起跑线上正准备起跑,教材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

经过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在此认知基础上,教材紧接着引申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即如何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2.收集数据。

教材第75页第二幅图中呈现了小组同学测量有关数据的场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由于不同田径场的规格可能有所不同,而且进行实地测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测量还可能会产生误差,因而实际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实际测量。只要通过该图让学生明确相关的数据是通过测量获

得的即可,具体的数据则可以配合图片、投影片等相应形式给出。老师还可就半圆形跑道的直径在此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线的宽在这里忽略不计等问题向学生作一具体说明。

3.整理数据,确定思路。

学生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适宜的方式呈现数据,使学生明确:(1)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2)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3)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要确定跑道的起跑线,只要算出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就可以了。

4.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教材在第四幅图中给出了一张表格,通过让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在此,可以向学生说明:理论上相邻跑道之间的长度差是相同的2.5π,由于π的取值造成了有的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7.85m,有的是7.86m,。在确定起跑线时,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

最后,为了巩固对该类问题的认识,请学生进一步确定200m赛跑中跑道起跑线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百分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三、具体编排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首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几个百分数。接着通过聪聪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在此基础上直接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

然后进一步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用定义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最后说明百分数的写法。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两个层次,各安排2个例题。

(1)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主要是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的。如小数化成百分数,由于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最后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

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这些知识,教材结合具体的数,让学生进行探究。

例1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教材给出3个小数让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呈现出探究的过程。即先把小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例2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教材给出2个百分数让学生进行探究,明确可以先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

做一做

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后,教材安排“做一做”将百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百分数对照编排,让学生做一做,再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找出简便快捷的互化方法,即

(2)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例3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分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再化简。

教材提供了2个百分数,让学生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2个百分数是有具体含义的,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同时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的教育。

例4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材提供一组科学小资料,给出3个分数,让学生把它们用百分数表示出来,由此探究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教材呈现了两种化法: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二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适用范围广;第二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第一种方法中,除不尽的情况,教材以为例,说明除的结果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时,应根据分数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方法。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从数量关系来看,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前面介绍得比较多,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例1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1)设计了六年级学生体育达标率的素材。明确达标率的含义。直接给出求达标率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2)让学生独立求发芽率。

例2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造林的情境,引出问题。用线段图直观表示数量关系。呈现两种解答方法。说明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3(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为素材,引出问题。由于有了相应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没有画线段图。教学时注意提示学生思考时把谁看作单位“1”。教材呈现了两种解答方法。

例4 (折扣)

教材通过设置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引入“折扣”,说明打折的含义。

通过两个小题教学计算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这种问题的解答方法,因此教材在这里没做过多的分析和说明,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折扣”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例5 (纳税)

说明依法纳税的意义。介绍纳税的有关概念。计算营业税。教学时要进行依法纳税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教育。

例6 (利率)

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理财(有经济头脑)的教育。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为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了解百分数的作用。

2.注意对互化的方法进行总结。

3.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百分数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分数基本相同。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全当新知识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但有些内容应说明其意义,如纳税、利息等。

六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三、具体编排

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使学生看到: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

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本题的扇形统计图各扇形代表的项目是用图例的方式标明,这和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略有不同,例题各扇形代表的项目名称标在扇形上,这里是用图标注明。

你知道吗

介绍圆柱形扇形统计图,说明有时为了清楚和美观,统计图在形状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可课前搜集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一下。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对比三种统计图,加深对扇形图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上综合应用2:合理存款

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目的: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明确问题。

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

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3)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六上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题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假设法”,古代民间一般是这种方法,另一类是方程解法。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具体编排

情景图和例1

(1)引入

教材先说明“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再由生动有趣的古代课堂情境引出“鸡兔同笼”原题,并对原题给予解释,由小精灵提出“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冥思苦想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

(2)化繁为简,探究解法

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

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最“朴素”的想法——猜测。先猜测鸡、兔各有几只,然后验证脚的只数是否符合条件,如果不对,再猜,这样有时也能找到答案,但有一定的盲目性。下面的表格用来帮助学生按顺序寻找答案,但当数据太大时,不是很合适。这时小精灵提出:还有其他方法吗?让学生去探究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

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两种解法:一种是“假设法”,一种是列方程的解法。

(3)解决原题。

在掌握上述两种基本解法的基础上,教材呼应《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4)阅读资料

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去掉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且此时的鸡变成了“一个头和一只脚”,兔子则是“一个头和两只脚”。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鸡的数量就是:35-12=23(只)。

(5)习题安排

在日常生活中,“鸡兔同笼”问题有很多的变式,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的日本民间流传的“龟鹤问题”以及租船、植树等实际问题均与“鸡兔同笼”本质相同,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主持人主讲人科目语文时间地点办公室课型新授课题第一单元感受自然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 2、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3、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教法:组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活动。 教材分析 及 学生分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 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展示了 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反 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 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重点 与 难点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读体会文中的意境,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学生重点措施难点措施重点措施: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讲解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带来的好处。3、让学生画并找出这些句子,并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难点措施: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拉进作者的描绘的境界中,从而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多接触大自然,从中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 其它教具:小黑板 课时分配 山中访友 2课时山雨 1课时草虫的村落 2课时 索溪峪的野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时间从第周至第周从年月日至月日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备课

六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备课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PEP改版的新教材,该教材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充分体现了交际教学的思想,但是Let’s talk部分难度加大,课文中的每一个对话都可以视为一篇完整的阅读理解。更加考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本册课本共6个单元,其中有2个复习单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经过三年时间的英语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已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对英语的学习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的积极性高,语言模仿的能力强,并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底子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有时甚至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所以本年度的教学任务将面临巨大挑战。本学期我将继续抓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尽量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英语,加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城市、城镇或乡村内公共设施的大致位置,如:Where is the museum? It’s near the hospital. 能够询问路线并简单回答如:How can we get there? 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 2、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询问并回答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某地,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often go by bus.能够描述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3、要求学生能够用“be going to do”句型交流行事计划,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 a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能够用where , when 替换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中的疑问词what来提问并给予回答,如: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 When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at 2 o”clock .等;能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并完成购书、当小导游、采访等任务,熟练运用“be going to do”结构句型。 4、要求学生能够询问和简单描述业余爱好,如:What are Peter’s hobbies ?He likes reading stories . 能够用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他人的住处、爱好等情况并作答,如:Does he live in Sydney? Yes, he does . 5、要求学生能够简单介绍人物的职业,:如:He’s a businessman . 能够应用句型“What does he do ?Where does he work ? How does he go to work ?”等询问他人的工作情况,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 6、要求学生能够简单询问别人的心情和身体状况。 7、要掌握Let’s learn , Let’s talk 中的四会短语、四会单词和句子 2.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 六年级试教:XXX [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

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 (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采取措施 1.导学生在解决具体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和计算方法 2课时 2.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和计算方法 2课时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4.“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课时 5.相关链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2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2011-11-09 12:51: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语文 集体备课 杂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

(生自由勾画、练读后)你勾的是哪些句子?来,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评:“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听你这么一读,桑娜一家实在太穷了!”)当有人读到下面这段时(课件:“桑娜沉思……菜只有鱼。”另加可控制的凄婉音乐。)问:“这一段的确很感人,催人泪下!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这样吧,想读的都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配乐。) 二、体悟“穷人”的美好心灵 ○“桑娜”—— 1、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桑娜”在丈夫冒着危险出海打鱼,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却还是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 2、(课件:“西蒙”惨死图。)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来,和善良的孩子握握手。) 同学们,那“桑娜”又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孩子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3、生准备、交流。 4、汇报并采取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课件:“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刚才我看同学们勾的都是这些句子,那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师串评:是的,面对“西蒙”的悲惨病死,面对邻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婴儿,“桑娜”——如此善良的渔民,怎能不这样做呢!?她本能地决定:非这样做不可!(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她忐忑不安地想。” 你知道什么叫“忐忑不安”吗?(形容心神不定。)谢谢你告诉大家“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啊,“桑娜”抱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生答后师串:是啊,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丈夫会同意吗?自己的生活已经贫困到了极点,再加两个孩子,养得活吗?但是不抱养两个孩子,他们也活不成啦!想到这些,桑娜矛盾极了,怎么安得下心来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说自己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 师串评:不错,作为“桑娜”和“渔夫”——生活极度贫苦的劳动人民,置身于沙皇的黑暗统治,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来,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六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主备人李述旺参与人陈莹莹 一、单元主题: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负数的认识,负数、0、正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重点难点: 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六、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第二课时:负数的比较大小 第三课时:负数的练习课

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集体备课全册)

电子备课教案 (2014 年---- 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 科目: 年级: 教师:QKDS

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张延春 一、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四个年级、八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 1、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采用的是单元组合的编写体例,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具综合性。 1、整本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块。第一是“写在前面”。优秀的编者的话语可以使知识具有召唤力,与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本教材的“写在前面”采用书信的格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主题。第二是教材的主体:五个单元的范文系统,每一单元主题鲜明,分别是“人生”、“家庭、亲情、友情”、“自然、多采四季”、“科学探索”、“奇思妙想”。单元主题主要体现在选文上,如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依次是《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皆展示了四季景色的美丽画卷。选文难度适中,古今中外,均有涉及。本教材的三十篇选文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科学作品占16%,(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另一块是三份附录:课外古诗词背诵、名家书法赏析及语法知识表。将课标提出的和一些重要的古诗词提供给学生背诵,而不提理解、不要求讲析,既加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求,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名家书法赏析体现了编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注重,也提示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语法知识只是提供给学生随便读读,不做知识上的要求。 2、“名著导读”的意义在于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样式,还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扩大了学习资源,丰富了语文积累,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集体备课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材 英语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英语教案 / 小学英语 /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集体备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英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加一项语言能力,有利于国际化的日常交流、生活、工作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英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学六年级英语集体备课记录 教材简析:教者讲的是4b unit 2 at a party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根据特征认人”。“认人”是在第一单元所学句型who’s that…? he’s/she’s…基础上进行的拓展练习。教师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在复习b部分单词的基础上学习a部分对话。整堂课采用照片、玩具、图片展开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对话,说儿歌、唱英文歌曲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四会掌握句型who’s the…with (in)…? he’s/ she’s…. which one? the one in/ with…. 研讨记录:杨敏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很合理,思路清晰明了,值得我们学习。每个步骤之间,串联的很自然,给人感觉比较流畅,符合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六年级信息上册备课

学信息技术(泰山版)第三册(上)教案2008-09-05 13:35小学信息技术(泰山版)第三册(上)教案 第一单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对已掌握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加以规范和提升,为在多媒体作品中的应用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判断、采集、处理、提取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多种采集方法与处理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在需要时能够独立运用熟悉的软件进行采集处理相关素材的操作。 3、情感目标:在布局、搭配素材效果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2、难点:灵活运用多媒体素材为自己的设计服务。 四、教学方法 建议以“任务驱动”与“学科整合”为主,结合讲解、演示、练习、作品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课图片的采集与处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图片素材的多种采集途径和处理加工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搜集图片素材;能够在需要时利用“画图”等熟悉的工具软件,对采集的图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在布局、搭配素材效果,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图片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根据主题信息采集相关的素材。 (二)难点:根据主题把已有的素材和采集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搭配。 三、知识点 1、图片素材的采集途径。

2、利用网络搜集图片的方法。 3、利用常见的图片处理工具,即用“画图”工具处理图片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2课声音、视频的采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视频素材的采集途径和处理加工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利用“录音机”、“超级解霸”等熟悉的工具软件,自己制作或截取需要的声音、视频素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资源共享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难点:学生在采集、处理素材中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知识点 1、用“录音机”录制配音制作成音频文件。 2、用“超级解霸”处理视频文件,截取需要的视频片断,制成视频文件。 3、将制作的声音、视频文件作品中插入到作品中。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有声有色话家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作品(演示文稿)的制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制作演示文稿,学会利用多媒体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形成对多媒体作品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方法,能够独立规划设计演示文稿、修饰幻灯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地运用“插入”菜单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对象,并能对其进行修饰编辑;掌握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和背景的操作;能熟练地建立超级链接;能进行演示文稿的打包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中的主题和素材的搜集、整理、制作,渗透品德及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介绍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的思想、事迹,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 —8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学情分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 (二)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3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 2 块。让学生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 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 蛋糕的32 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 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 ?表 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计算, 教师板书: 92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3 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 2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备课全册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备课全册 阅读备课(六年级) 单位: 班级: 姓名: 平度区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年级班第一学期 读书计划 一、本班读书情况分析: 二、本学期读书目标: 1.在学生已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2.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展。 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探索世界、未来的勇气和决心。 5.培养学生读、思、写,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本学期读书活动开展措施:(1)读书时间及方式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阅读课,教师阅读指导与学生交流相结合。课外布置学生阅读书籍的作业。 (2)检查方式: ① 组内、班内开展读书交流会。②班内开展演讲比赛③班级举行作文比赛 ④摘记展评 四、学生读书书目: 9-10月《鲁滨逊漂流记》 11-12月《汤姆·索娅历险记》 主题一《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课时阅读指导课 一、阅读内容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中主要写了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历经艰险,自力更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逃离荒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历时28年2月零19天。 二、阅读目标: 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走上求知求索的道路。 3.摘抄、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三、阅读时间: 一个月: 4 周阅读 1周汇报四、阅读过程: 1.精彩推介,激发兴趣。

师讲解《手不释卷》或者毛泽东闹市读书等名人读书的故事。 2.片断指导 精选出一个片断,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例如: 我外出打猎的时候,心里就非常痛若。看到那陌生的树林,山谷和沙漠,想到我一个人像囚犯似的被困在这个孤岛上,四面是汪洋大海,自己永没有出头之日,我就会忧心如焚,即使心情比较安宁的时候,我也常被这种思想袭扰。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哭起来。 ①粗读大体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②细读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③熟读积累并运用 3.提出要求,制定计划。(1)师提出阅读要求①合理安排读书时间②认真阅读,勾画、摘记 ③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内容(2)学生根据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4.依据计划,个人阅读 第二课时阅读交流课 一、交流内容: 1.师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生准备交流重点内容二、交流目标 1.吐字清晰,语句连贯通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