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 的和是多少。 生2:还可以说成求12 L 的3倍是多少。

生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1

2桶是多少升?”,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师: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 的一半,就是求12 L 的1

2是多少。

(2)出示“1

4

桶是多少升?”让学生自练。

引导学生说出:12×14表示求12 L 的1

4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 看作单位“1”。

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 3.教材第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a ×c =bc

a

,其中a ,b ,c 均为整数且a ≠0。

教学时教师应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师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教师应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材第3~5页例3、例4。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利用约分,使分数乘法计算简便。

课件、学生准备尺子。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

师: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1

2)

师:如果取这12的12,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1

4

)

师:如果再取这14的1

2,现在得到的又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1.教学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情境图)

(1)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师: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师:12×1

5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进行交流反馈,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反馈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师: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12公顷,再把1

2公顷平均分成

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

10

公顷。

师:根据大家的想法,12×15=1

10。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情境导入图),是不

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呢?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去吗? (2)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师: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12公顷的3

5是多少公顷,用乘法算式表示就

是12×35。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3

10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教材第4页看一看。

学生自主探究,并反馈。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生1:画图(图形或线段);

生2: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 生3: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总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4。(出示课件教材第5页例4情景图)

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学生反馈,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 生1:先计算,再约分;生2:先约分,再计算。

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总结:在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列式并说明式子表示的意义。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学生读题,理清题意,并独立完成。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第4题:先指名让学生口头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然后独立计算答案,请两位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要求写出具体计算步骤。

第5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题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几位学生说一说讨论结果。全班集体讨论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5.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请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最后师生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师: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在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和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第3课时练习课(分数乘分数或整数)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或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乘整数吗?为什么?

师:请同学计算下面三道题。

5

7×46×11

123

2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此题呈现了学生平时做题容易犯的错误,提醒学生学会正确约分。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指名学生板演)

如果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理解,指出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3

125,可以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分成125份,取其中的53份,列式为2500÷125×53。

3.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3题。

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数据信息做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质疑问难:你有哪些疑问吗?

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法则计算。本节课的练习讲解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结合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性。充分发挥了练习课的巩固作用。

第4课时 分数乘小数

教材第8页例5。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归纳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课件。

计算下面各题。

712×58 750×2 59×325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或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

1.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5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

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生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生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探究解答。

)( )(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5(1)。

师: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呢?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2.1×3

4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生1:可以把2.1化成分数2110,再跟34相乘,结果是6340,化成带分数123

40。

2.1×34=2110×34=63

40

(dm)

生2:可以把3

4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3

4

=2.1×0.75=1.575(dm)

小结:同学们做得都很不错,这道题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2)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5(2)。

师: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都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交流反馈。

生1:可以把2.4化成分数125,再跟34相乘,结果是9

5。

2.4×34=125×34=9

5

(dm)

生2:可以把3

4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3

4

=2.4×0.75=1.8(dm)

师: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4×34

0.6,2.4)×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K (错误!+K)×K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知识的迁移和同化,使学生通过猜测、举例验证得出“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能既有条理又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理,利用这样的数学思想,得出其他两个运算定律的应用。本课习题的设计,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巩固了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能力,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第7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材第13~14页例8。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难点:抓住关键知识,正确、灵活地辨别出单位“1”,归纳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课件出示)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5

7;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4

5相等。

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5

7

,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4

5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8情境图。

这个大棚共480 m 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

4。红萝卜

地有多少平方米?

师: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1)整个大棚的面积是多少?

(2)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3)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4)要求的是什么的面积? 2.分析与解答。 师: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直观图)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

2=240(m 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1

4

=60(m 2)。

引导学生思考: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的面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的面积)

生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12×14=1

8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

8=60(m 2)。

师: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在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解题方法上,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 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1: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 2,60÷240=14,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1

4。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 2,240÷480=1

2

,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2: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1.下面各题中每组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16,丙是乙的2

3。

(2)甲是乙的78,丙是甲的11

8倍。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指正。

2.教材第14页“做一做”。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3.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题。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25×140=1

2

(cm)。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25×140)=1

2(cm)。

4.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34×2

3

=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34×2

3

)=20(年)。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结: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分数乘法中最基本的问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以它为基础,而且很多复合型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的,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安排了“巩固应用”的

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第8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材第14~15页例9。

1.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并会正确解答此类型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熟练地画出线段图,并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课件。

课件出示: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

5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生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生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师: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提问: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师:那么第3个问题又该怎么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9。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图理解。) 师: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师: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生1:75+75×45 生2:75×(1+4

5)

=75+60 =75×9

5

=135(次) =135(次)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验这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理解题意的?(反复阅读,画线段图,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等,特别强调画线段图在理解题意中的作用。)

1.教材第15页“做一做”。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分析。独立完成后,同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2.理解“分率”的专项训练: (1)六(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

3

把____看作单位“1”,____是____的2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____。

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 (2)电视机的数量比洗衣机多4

9

电视机=洗衣机×( )。 3.独立作业。

(1)昆虫飞行时经常振动翅膀。蜜蜂每秒能振动翅膀236次,蝗虫每秒振动次数比蜜蜂少109

118

。蝗虫每秒能振动多少次? 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有几种解题方法?

(2)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

3

。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师:你能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分析题目的意思吗?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它与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归纳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这个数去乘几分之几。这里的几分之几有时候可以直接从题目中获取,有时候要根据题意自己计算出来。

解法一:

(1)确定单位“1”的量。

(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中间问题。 (3)再计算题中所求的问题。 解法二:

(1)确定单位“1”的量。

(2)求出所求问题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3)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答案。

本节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例题、画线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过讨论、小结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回顾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回顾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课件出示:

815×14×910

=815×910×1

4(应用乘法交换律) =325

23×57×225

=23×(57×125

) =23×12

7(应用乘法结合律) =87=117 (315+223)×58

=165×58+83×5

8(应用乘法分配律) =2+53

=323

乐乐是我校的一名学生,今天就让我们围绕他身上发生的事来进行本单元的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

1.乐乐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行全程的1

10,照这样计算,8分钟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怎么列式呢?你会算吗?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可以提醒其他同学的吗?

2.乐乐的班级有男生28人,其中3

4的同学参加了环保志愿者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

男生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不难看出:这道题就是求28的34是多少?列式是28×3

4,计算结果是21。

你是怎样想的?(把28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它的3份是多少?)那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3.乐乐班级有男生30人,其中1

2参加了环保志愿者活动,关注日常垃圾分类的男生占

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的男生的2

3

,关注日常垃圾分类的男生有多少人?

相信同学很快就能列出算式来,(30×12×2

3)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列式吗?这是一个

分数连乘的题目,你会计算吗?

(板书: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连乘与以前的整数连乘、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有所不同,就是在计

算时可以一次计算。)

这样的题目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下面我们继续走近乐乐的生活,看一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的帮忙!

1.乐乐放学时平均每分钟行60m ,悦悦的速度比乐乐快2

3,悦悦每分钟比乐乐多行多少

米?悦悦每分钟行多少米?

我们要找出条件中的单位“1”,确定数量关系,列式。

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2.乐乐放学时平均每分钟行60m ,冬冬的速度比乐乐慢1

3,冬冬每分钟比乐乐少行多少

米?冬冬每分钟行多少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质疑问难:你有哪些疑问吗?

在上课初,首先采取计算和问答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地整理,层层递进而不单纯为了整理。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补充习题的灵活多变性,将重难点进行分散处理。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利用回忆与再现、观察与描述、分析与推理等多种途径,在思考、想象中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 描述物体的位置

)(

教材第19页的内容。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角器、直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场所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自由汇报) 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那些场所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1。

师:同学们,这是昨晚的天气预报,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那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的时间)。

师:要测算台风到达的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

1.确定方向。

(1)加方向标。

师:方向标加在哪里?(A市)

师:加方向标的好处是什么?(容易说方向)

)(

)(

师:说说台风中心在什么位置?(在A市的东南方向)

(2)测量角度。

师:知道台风中心在A市的东南方向就可以确定了吗?

生:不能,因为A市的东南方向范围很大,台风运动的路线不够明确。

师:那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呢?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生: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

师:你是怎么量出这个角的度数的?说说你的方法。

2.确定距离。

师:我们确定了台风中心的方向,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生:不能,因为在A市的东偏南30°方向是一条射线,这条射线上的任何点都可以说是在A市的东偏南30°方向。

师:那么怎么样才能确定的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在小组内交流。

生:我们需要知道台风中心与A市的距离。

(课件出示比例尺)

师:如果图中的1cm表示实际的100km,你能知道台风中心在距离A市多远的地方吗?现在你能准确说出台风中心在什么位置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台风中心在A市东偏南30°的方向上,距离是600km。

总结:我们刚才是怎样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的呢?

学生通过回顾梳理,明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需要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条件。

师:现在你能测算出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吗?

学生根据“时间=路程÷速度”计算。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先自己在教材上填一填,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学校、书店、邮局、游泳馆的具体位置,相互订正。

2.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问题──如何确定具体位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在不断地质疑中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更全面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方向与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

(

)(

第2课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根据描述在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量角器、直尺、课件。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师:昨天天气预报报道了台风要来A市的消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台风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

生2:C市位于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

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师生共同梳理,共同总结。

第一: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板书:定中心)

第二:确定方向和距离。(板书:定方向、距离)

师:我们一起来确定一下B市的位置。(课件出示坐标图)

师:如果把B市在这张图上标出来,你估计会在哪里?你为什么会觉得在这里?教师指,学生完善。

师:如果要知道它的精确位置在哪里,怎么办?借助量角器和直尺来测量角度和距离。请大家在作业本上把B市在图上标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师:你确定的B市的位置在哪里?

师:是怎么确定的?

师:你是怎么量出北偏西30°的方向?量给大家看看?怎么想到量角器要这样摆?有没有量角器不这样摆也能画出北偏西30°的方向?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距A市200 km又是怎么确定的?你为什么量出2cm?其他的同学是不是量2cm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绘图过程。

师:看来画图的过程有些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板书:先确定起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试卷

一、填空。(20分) 1、75毫升=( )升 2.65立方米=( )立方分米 9.0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2、( )∶20= 50 ( ) =0.4=( )%=( )成 3、1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54.8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从( )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6、若8a=3b(a、b均不为0)那么b:a=( ):( )。 7、把一张边长是31.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卷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它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 8、找规律:1,3,2,6,4,( ),( ),12,16,…… 9、分数单位是 7 1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又是(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在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A 、5.00 B 、500 C 、0.05 2、把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盐水重量的比是( )。 A 、20:21 B 、1:20 C 、1:21 3、下列各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123 B 、21 1 C 、65 4、在一块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厚纸板里,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80 B 、16 C 、64 5、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在任意的37个人中,至少有( )人的属相相同。 A 、2 B 、4 C 、6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2、不 相 交 的 两 条 直 线 叫 平 行 线。 ( ) 3、从8时45分到9时9分,分针旋转的角度是144。 ( ) 4、27是27的倍数,27是27的约数。 ( ) 四、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8.1÷0.03= 53+3= 165×15 8= 97-31 = 98×24 9 = 134-18= 1.5×4= 7.45+8.55= 2、解方程、解比例。(6分) χ+4 1 χ=20 4χ-6=38 2:7=16:χ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分) (1)3.07×99+3.07 (2)43+61-8 3 (3)7.93+0.64+0.07+0.36 (4)(7.9-3.06÷0.68)×1.5 (5)5.37-1.47-3.53 (6)105×(31+5 1 )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第一课时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设计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 3103 计算 10 310 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 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 了 9 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 9 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 9 2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 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9 2+ 9 2+ 9 2= 9 2 22++= 9 6= 3 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3 2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9 2?。再启发学生说出 39 2?表示求3个 9 2相加的和。 (3)比较 39 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39 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9 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3 29 69 32==?(块)教师说明:计 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 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39 2?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 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9 2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39 2?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9 2?是用分数 9 2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 不变。 根据 39 2?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014 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4年—2015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目标及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2017—2018年度上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增加不多,学困生减少的也不多,整体提升不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4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分析: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课时安排: 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 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 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

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长沙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高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长沙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长沙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分数乘法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 1.通过教学活动,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这两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一个数乘分数不能再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需要扩展乘法的意义。然后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最后着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时,也要紧密结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突出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做好准备。 2.教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老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计算问题还原到需要通过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3.抓住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老师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展示操作方法—老师演示—学生联想操作过程,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归纳算法—概括计算方法”的过程来完成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探索。 4.练习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有深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思考性,学生不仅要算,而且还要想,使学生在思考中计算。 (2)富于趣味性。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 (二)1.出示复习题。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3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9 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 2 块。让学生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 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 蛋糕的32 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 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 ?表 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计算, 教师板书: 92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3 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 2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

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