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概况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民族都摆脱了民族压迫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充分发展的阶段,在发展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都融入整个社会,共同性大大增多,成为一种自然历史趋势。但各民族的特点将长期保持与存在,只有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逐步实现自然的民族融合。

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一)关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西方的说法大多受宗教影响,认为是上帝制造和安排的。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长期深入美洲印第安人中,对其历史、社会、部落组织、婚姻、习俗等进行科学的考察,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古代社会》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马克思非常重视这部著作,认真阅读并写了详细摘要。恩格斯在马克思研究基础上,根据摩尔根书中提供的详实材料,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古代氏族社会与民族和私有制、阶级、国家起源的规律。这部著作贯穿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实力,亲属部落或邻近部落结成地域联盟,对立的阶级与国家逐步形成。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步发展成以地缘关系结合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产生了,这就是“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由人的体肢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为标志,属于生物学范畴。一个种族可以包括很多不同的民族。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国家的是统治机构。

民族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变革,也从古代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民族压迫造成的强制同化,或者多种因素形成的自然同化,使得一些民族消失了,或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中分化出来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而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全面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与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属于各民族共同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是各民族的特点与文化、观念等会长期保持和发展下去。这是一个符合民族发展规律的自然发展过程。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步消失,形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体现民族与民族问题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必然趋势的自然过程。在存在民族压迫的阶级社会里,虽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各民族共同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但是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使民族之间隔阂、对立、仇视也逐步加深,强大的统治民族并吞、强制同化弱小民族,使得民族之间斗争也不断加剧,这一时期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民族融合。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实现了一律平等,各民族的共同性日益增多,这种共同性的增多是在各民族充分发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手段。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发展繁荣阶段,而不是实现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阶段,这也是由民族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曾指出的:“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所以说民族在摆脱压迫剥削以后,再经过发展繁荣阶段,在充分发展过程中逐步自然增加共同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演进,在全世界范围,阶级与国家消亡之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社会和谐并趋于一致,一种世界范围自然形成的语言代替了各民族的语言,各民族的特征与文化已经全部融入共同的整体之中的时候,各民族才能融为一体。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概念和中国的民族识别

对民族概念给以科学界定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分别论述了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和语言等要素。列宁在很多著作中都论述过语言、文化、地域等特征对民族形成的作用。斯大林在对欧洲民族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基础上,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要素的分析,对现代民族的特征给予了明确界定:“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运用这个民族概念,必须同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历史发展与欧洲的民族国家差别较大的国家,在界定民族成分时必须依据本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的实际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民族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众多族体,而支系又很繁多,族称相当复杂。在民族称谓上,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汇总上报的民族名称就有400多个,其中仅云南一省就有260多个。有些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族称;有些族称与其他民族族源有密切关系;也有的是以生产生活条件和习惯而取名的。在民族分布上,虽然是大杂居小聚居,但一个民族往往分布多处,分布在不同地域。在语言上,一般同一民族有一种共同语言,包括不同的方言;但也有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或几种语言的情况。关于共同经济生活,我国少数民族一般都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一个民族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和经济中心,相反,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毗邻或杂居,倒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共同市场和经济中心。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也要注意其哪些成分是本民族固有的,哪些是受别的民族影响的。因此对一些人们共同体特征进行识别,确定其民族成分,是当时民族工作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族识别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而又关系到落实民族政策的基础工作。我国的民族识别,是根据各民族的实际

情况,参照列宁、斯大林论述的民族的几个特征或要素进行的,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分布地域大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社会发展阶段先进与后进,都实行一律平等政策。对众多待识别的族称,我们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查清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其次确定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一部分。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把形成民族的科学依据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被识别的人们共同体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包括爱国民主上层人士的意见,既“名从主人”,充分协商,又实事求是地确认民族属性、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使这项工作有利于民族团结与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各民族间凝聚力的增长。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经过识别和归并,确认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等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经过调查研究和识别,又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重申与落实民族政策工作,又确定了2个民族,至此我国已确定了55个少数民族,民族识别的工作基本完成。民族识别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很有特色的一项工作,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项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民族问题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把民族问题看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的、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必须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和当代国际上民族问题的势态看,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特点。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应该淡化民族特点、淡化民族问题。尽管这种认识的出发点主观上可能是为了促进各民族早日融合,早日解决民族问题,实际上是忽视民族特点、忽视民族问题,违反民族发展规律的。我们应该看到人为地强制民族特点的消失,目前是不可能的,只会适得其反。民族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民族问题存在的历史长期性,按照民族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我国的民族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

证。”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方面,它与政治、经济、宗教及其他各种社会问题互相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我国各民族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且又大杂居小聚居,信仰不同的宗教,诱发民族之间的矛盾与问题的因素很多,加之民族分裂主义的影响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的挑拨与煽动,更增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江泽民指出:“纵观全球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或外国势力插手民族纠纷有关。凡是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或乱子。”党和国家一直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民族关系中出现的人民内部问题,采取慎重、缓和的说服教育方法,对于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依法惩办。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在世界范围已有30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上亿的民族共有7个,近20亿人;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有60多个,百万以上的280多个,10万以上的560多个,还有2000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200多个主权国家里。现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单一民族居住的国家,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单一民族国家的日本、朝鲜与韩国,也都有其他民族加入该国籍。一个国家内有几个民族或几十个民族,甚至数百个民族共同生活交往,民族之间和各个民族的自身发展、政府的政策、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各地的热点,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现在我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县都居住着2个以上民族。不同的民族共居,就存在民族问题。古今中外,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民族问题在各个时期、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广泛地存在着。

——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一旦形成,在其成员中就具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状态及与其他民族成员不同的思想情感。这种民族意识遇到刺激,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往往通过民族情绪表现出来。世界历史过程中,发生在民族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民族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热点地区,如中东、非洲、南亚等大小事件都与民族问题有着重要关系。前几年我国一些地区与单位,由于民族政策观念不强,在个别出版物中出现过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甚至有的带有歧视与污辱现象,引起了有关少数民族的强烈不满,有的形成事件。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告诫我们的“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要求,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按有关法律办事,谨慎地处理有关民族事务。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中国民族工作两大历史任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概括。各民族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完成民族工作的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民族工作的

主要任务,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换言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全党同志必须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民族工作的第一项历史任务胜利完成,第二项历史任务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旧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有的民族仍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或奴隶制阶段,还有10多个民族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少数民族广大群众的愿望,从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式,先后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了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许多原来发展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跨越几个社会发展阶段,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各民族人民实现了根本利益的一致,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民族工作的第一大历史任务胜利完成。这使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扫清了民族剥削和压迫制度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制约,为完成民族工作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把诚心诚意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方针,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使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落后生产方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党和国家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使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合法权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民族工作的第二项历史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入,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是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完成民族工作第二大历史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5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全国一样,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与全国相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更明显、更突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更加落后,农业牧业人口占的比重更大,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束缚更深,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更高,科技教育文化的水平更低,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更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更艰巨。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完成民族工作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必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各族人民的长期共同奋斗。

我国56个民族中有55个是少数民族,人口一个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1%。154个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那里有丰富的各种资源矿藏。我国2.l万公里陆地边境线有1.9万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固,民族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着发展上的差距。这既是地区发展上的差距,也是民族发展上的差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正如江泽民指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旅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就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始终摆在民族工作的突出位置,就要把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根据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时期,完成民族工作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各民族走上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市场的强大纽带,将使各民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关系大大增强;民族地区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资源优势置换成经济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继续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各民族之间、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日益频繁密切,形成共依共存,相得益彰的“共赢”局面,使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各项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激化,纠纷和冲突不断,甚至导致国家解体,而我国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正确性。同时,我们还要警惕、防范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战略,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破坏。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大局的良好风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民族都卷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民族之间联系愈加密切,民族地区封闭状态和壁垒被打破,旧观念受到冲击,思想更新,紧迫感与竞争性增强,全方位的新知识大量涌来,科教兴国、科教兴族战略的实施使每个民族的知识、科学水平普遍提高,也就是

民族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掘、发展与繁荣,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成为各民族共同享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各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联系和交流,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更加发展,共同性因素不断增加。各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相互交往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阶段,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前苏联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错误地宣布“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企图掩盖民族问题的存在,忽视解决民族问题,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导致民族问题激化,造成国家动荡,并最终使民族问题成为导致国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挠和破坏,我们党在民族问题的处理上。也有过失误,走过弯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违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使民族工作遭到极大破坏,民族关系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在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上,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忽视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企图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人为地简化和缩短民族发展过程,消灭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淡化民族问题,这是违背民族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地强调民族特点和民族利益,人为地扩大民族差别,阻碍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团结与合作,这同样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也是违背民族发展客观规律的。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义

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这制约着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在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较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并且长期不改变,就不利于民族团结,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不仅帮助以前受压迫剥削的民族达到政治上的平等,而且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的现代化。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如果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 根本前提。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主要原因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造成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是都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着全国的发展,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族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就没有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没有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实现复兴,就谈不上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 因此,要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民族地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各民族人民物质和文化需求。同时,在民族地区的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动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创造出保证各民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必将在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目标。 4、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

各个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用和光荣职责。 一、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判断和理论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两便,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会议主席团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历史过程。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成熟后,才能走向消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相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鸸需要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二)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的总的一般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循序渐进过程相适应的。因此,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民族的发展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废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社会主义会议作为一簬崭新的人类文明,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向。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时期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从相对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程,外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不会性

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内容摘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整个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民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 然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进程 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确保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关键词共同繁荣民族复兴小康社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 正文 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整个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民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世纪头2

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代化。因此,没有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格局也决定了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所在。如果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落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制约而缺乏后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经济,促进其共同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生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建立在丰厚牢固的物质基础之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概况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民族都摆脱了民族压迫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充分发展的阶段,在发展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都融入整个社会,共同性大大增多,成为一种自然历史趋势。但各民族的特点将长期保持与存在,只有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逐步实现自然的民族融合。 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一)关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西方的说法大多受宗教影响,认为是上帝制造和安排的。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长期深入美洲印第安人中,对其历史、社会、部落组织、婚姻、习俗等进行科学的考察,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古代社会》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马克思非常重视这部著作,认真阅读并写了详细摘要。恩格斯在马克思研究基础上,根据摩尔根书中提供的详实材料,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古代氏族社会与民族和私有制、阶级、国家起源的规律。这部著作贯穿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日益增多,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实力,亲属部落或邻近部落结成地域联盟,对立的阶级与国家逐步形成。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步发展成以地缘关系结合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产生了,这就是“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 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由人的体肢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为标志,属于生物学范畴。一个种族可以包括很多不同的民族。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国家的是统治机构。 民族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变革,也从古代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民族压迫造成的强制同化,或者多种因素形成的自然同化,使得一些民族消失了,或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中分化出来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而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全面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与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属于各民族共同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是各民族的特点与文化、观念等会长期保持和发展下去。这是一个符合民族发展规律的自然发展过程。

“两个共同” 对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

“两个共同”对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民族问题依然是制约、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所在,民族因素在国际政治中依然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这“三股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相当活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勾连呼应不断加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从国内来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个主题,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民族政策,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民族问题实际,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精辟而深刻地指出了民族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是民族工作的指路明灯。这个主题,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个主题,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使我们判断形势、研究问题有了明确的指向,规划工作、部署任务有了科学的依据。在当代中国,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在民族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由它最长的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板。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共同进步才能带动整体进步,这和民族繁荣是一个道理,各民族只有共同繁荣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起来,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谈起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曾经那个在人生囧途时吃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满足得似神仙的乞丐,开创了明朝,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的领导者,朱元璋,他是怎样做到让本已因战乱而颓废的国度再度苏醒?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朱元璋收复疆土的最后一战是与陈友谅交锋,陈友谅何其精明,但还是输了,是朱元璋比他精明?是朱元璋比他实力强?要知道,当时的陈友谅大军最擅长的就是水战,而恰恰就是那场水战让陈友谅元气大伤!这还要说是朱元璋的军事头脑救了他,也帮了他,到他后来统治国家,这种高瞻远瞩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朱元璋赶走蒙古人以后,废除了四等人的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恢复了中国人当家作主的地位,而对待那些没有逃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朱元璋也一视同仁,不歧视他们。那些留在中国的“色目人”,也就是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人,称为现在回族的祖先,中国得以和谐。就是他的这种思想让当时的明朝渐渐发展起来并到后来繁荣一时。这说明了什么?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国家兴旺起来。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发展与停滞,王朝的兴衰与消亡,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无论是苏联解体、前南地区冲突和中东问题,都是因为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才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凋弊,人民遭殃,教训极为深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历史早就决定了的,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缘关系,所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应该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

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中,有着56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都有着 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个国家都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首先,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建立在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牺牲之上,只有坚定的 团结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各个民族不能相互理解、尊重和 包容,就会落入“势不两立”的险境,这样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也会给国家带来浩劫。而加强民族团结,能使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得 到缓解,减少冲突和问题的产生,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团结、强大。 其次,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 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各民族更是国家发 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相互支持和促进,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祖国才会走向更加繁 荣昌盛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全力维护和促进各民族的 和谐相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实现共同发展和共 同繁荣。 加强民族团结,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各民族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呢?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倡导各个民族 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其次,加强民族教育,让每一个中华 儿女都懂得自己的根源,并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再次, 组织各级各类的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和沟通,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 积极行动,尊重、理解和关注其他民族,我们才能维护和加强我们的 民族团结。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团结、和谐、进步的祖国!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一、引言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二、政治意义 1.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最基本的政治任务。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通过吸收借鉴其他地区或者其他民族的优秀经验,可以推动全面深化

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3. 促进人才流动和知识交流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知识交流,推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这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实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经济意义 1. 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2. 扩大内需市场和拓展对外市场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扩大内需市场和拓展对外市场。在国际竞争中,中国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来支撑自己的发展。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可以扩大内需市场;同时,在对外开放中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特色来拓展对外市场。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色,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文化意义 1.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通过加强交流互鉴,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2. 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力。通过加强内部合作,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同时,在对外交流中也可以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采。 3.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

对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对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关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 要基石。民族团结不仅关乎国家的民族关系,也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 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从社会稳定、多元文化传承以及国家发展 等方面,探讨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因民族问 题引起的社会动荡和冲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反思历史教训,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各民族 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建 立互信机制、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我们能够减少误解和分歧,增进 民族间的友谊和团结,确保社会的安定发展。 二、多元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只有通过民 族团结,各民族之间才能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 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也能 够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发展。 三、国家发展

民族团结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而民族团结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一个团结统一的国家中,不同民族的力量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合力。各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只有加强民族团结,形成各民族同心协力的局面,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四、国际形象 民族团结也对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大国,民族团结的实现既是国内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形象的需要。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和睦的民族政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注入了和平与发展的力量。通过展示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能够打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和谐共存的美好社会。这不仅是对中国的肯定,也是为整个人类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体现在社会稳定、多元文化传承、国家发展和国际形象等多个方面。我们要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深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共同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只有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意义 摘要: 一、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涵 二、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三、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对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要求。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政治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政治制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政治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经济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经济生活中的共同富裕。经济共同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文化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上的共识。文化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四、社会共同:全体中华民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正义。社会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国家富强: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二、保障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是维护国家统一、增进各民族间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社会公平:共同繁荣发展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减少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和谐度。 四、提升国际地位:共同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共同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总之,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对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共同要求和期望。

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 中国自古以来即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域的行政管理向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生长的不屈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黎民族地域多元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光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而且也成为新型行政管理制度转换的出发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与民族地域行政管理的相互讨论与有机团结,不光有助于承袭生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民族地域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和民主法制的配置。 从而得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是何等艰巨与重要的。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

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才有希望和前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连合,是XXX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必然请求;是增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请求;是在新的时期条件下继续把束缚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请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熟悉增进民族连合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任务感,不断把民族连合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连合无论是过去、目前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人心思稳,人心思定,民族团结面临的形势很好,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不少,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

论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会进步的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不仅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离不开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牞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牞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牞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些差异和差距的存在,必然影响各民族的利益关系和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我们必须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同时,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我国的强大,总是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并策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从事分裂活动,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大力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如下: 1、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2、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4、“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什么时候团结一致,什么时候就众志成城、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不团结,什么时候就一盘散沙、任人欺凌。 5、维护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6、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7、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8、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同心同德。 9、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10、各民族人民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在友好相处中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11、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2、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13、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14、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名词解释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名词解释 引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意味着所有民族能 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享受公正和尊重。本文将对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推动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概念解释 1.1 定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多个民族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中共同繁荣、共享发展 成果的状态。它是一种旨在建立和谐多元文化社会的理念,要求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并通过协商、对话和多元政策来实现。 1.2 核心价值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核心价值在于坚持平等、公正和多元文化,旨在实现全人类 共同的利益。它强调各民族共享社会资源、平等参与社会事务,以及各民族共同贡献于国家稳定、繁荣和和谐。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维护社会稳定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社会稳定至关 重要。只有满足各民族的发展需求和公平诉求,才能减少社会分裂和不稳定的因素,建立起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 2.2 发挥差异优势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优势。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可以 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机遇。各民族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创造出更多有益于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2.3 建设和谐社会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之一。当各个民族享受公正、平等 的待遇,他们将更加勤劳、有动力地参与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消除民族间的偏见、歧视和冲突,建立起真正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和途径 3.1 制定合理政策 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制定和落实公正、平等的政策来保障各民族的基 本权益。这包括推动宪法和法律的完善,确立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和福利保障机制,培养和选拔更多少数民族的优秀干部,以及完善教育体系,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3.2 加强文化交流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政府和社会应当 倡导和推动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赛事、文化展览等,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 3.3 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领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支撑。政府应当鼓励和推动跨地区、跨民族 的经济合作,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建立互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互惠共赢。 结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它代表着社会进步和发 展的方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以平等、公正和多元文化为基础,通过政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等途径来推动。只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政策结课作业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观点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它地区的繁荣发展(但当前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的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个民族应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总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的最高目标,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用和光荣职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平等团结为各民族共同繁荣确立了前提。中华民族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合则兴,分则衰。如果各个民族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就会使有的民族较快的发展,长期处于先进的地位,有的民族发展较慢或停滞不前,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如果民族之间不团结,不能够和睦相处,相互帮助,那么各个民族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只有实行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 民族政策结课作业 团结后,才能使各个民族都得到发展繁荣。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联系。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可能,而且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制定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存在多样笥和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