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

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

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 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 (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

初中地理微型课教学案例

微课堂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一一自转》陈建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指导】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会 看到什么呢?请小组合作,组长利用地球仪 演示地球自转,其他同学分别从北极上空和 南极上空进行观察,注意绕转中心和绕转方 向。 【绘图指导】把你从南极和北极观察到的地 球自转中心和方向绘制出来。 【总结点拔】在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观察到 的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都是一个点,但方 向是截然不同的,北极上空是逆时针,南极 上空是顺时针,简单说就是“北逆南顺”。 二、昼夜更替 【视频播放】透明球体和不透明球体在 光照情况下的区别。 【问题设置】地球和实验中的哪个球体 比较相似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时,会产生什么现 象? 【总结点拔】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 的的球体,朝向太阳 的一面是白天,背向 太阳的是黑夜。 学生活动评价 【小组合作】小组长操通过小组成员的 作地球仪,其他成员进互帮互助,保证 行观察并且在纸上将自每一个成员观的 己观察到的绕转中心和观察机会,初步 绕转方向绘制出来。探讨将形象的地 球仪演示变以成 【黑板展示】个别学生示意的简图绘 在黑板上绘制观北极点制。 为中心和以南极点为中通过老师的“精 心,地球的自转方向。 讲点拔”和黑板绘制 展示,使80% 以上的 学生掌握北极上空及 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 方向。 【观察思考】认真观看视 频播放,并且思考问题。 【问题解答】多人回答 组成标准答案。 通过比对观察, 使全体学生明确地 球不发光、不透明 的性质。 通过4 —5的回 答,让90%^上的学 生明确昼夜的形 成。

三、板书设计 中心 方向 地球自转- 周期>昼夜更替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打印)

教学设计 刘颖萍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已经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_以_中东_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一些思想渗透在教学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一项教学技术于80年代渗透到我国,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6月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由此掀起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高潮,由传统“经验型”写教案向现代“研究型”的教学设计转变。2004年高中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成为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转型的“分水岭”,传统教案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下面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八章 东半球 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为例(以下简称中东),说说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中心”取向不同 传统“教案”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具体有哪些活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是基本确定的,这种方案是静态的、机械的。而现代“教学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需求,按照“以学定教”思路编写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素材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这种设计是动态的,是生成的。 二、“备课”方式不同 有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十年,仍然停留在第一 王利华1 罗丽丽2 胡春波3 (1.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 吉林 松原 131100; 3.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第三步:根据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活动配置恰当的学习资料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为每个国家设计了合适的技能与过程方法目标之后,教师必须仔细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择能落实知识点、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学习资料来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的效果。 案例:“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寻找地理分布规律”技能目标的实施 新授课:“日本” 教学目标:阅读日本“2013年日本樱花前线”等值线图和“日本等温线分布图”,学习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日本气温南高北低的特点(知识目标),体会日本的樱花文化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1:“印度” 教学目标:阅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印度降水东多 西少的特点,学会分析其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知识目标),感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2:“埃及” 教学目标:阅读“埃及人口分布图”和尼罗河景观图片,学会从等值线图中发现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技能目标),知道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学会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影响(知识目标),感悟保护尼罗河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关注课时教学设计的精彩转变到关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其本质是教师教学观和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的工具,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课堂的学习内容应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合理规划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统筹分配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 本文胡春波为通讯作者。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

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 入新课。

最新初中地理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游戏设计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天气符号图,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 2.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模拟天气预报,读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3.通过“打官司”和绘制保护大气环境的宣传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气的认识,学会关心身边的天气状况。 2.通过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

2.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的天气状况。 3.观察一周的天气状况并做好记录。 4.《卫星云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5.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大气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天气节目主持人,“打官司”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地理素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你见到过哪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1.师:请同学们看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 来。(学生纷纷描述) 2.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从电视、网络中知道其它地方的天 气状况。请一位同学说出头一天记录的北京、上海、广州、济 南的天气状况。思考:他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生 回答从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样? (积极回答) 3.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 的天气?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 教学课时:36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原理的讲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具备初步的地理教学能力; 3、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块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1、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正确的教学观 2)正确的教师观 3)正确的学生观 2、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1)有效教学的主要观点 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3)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模块二: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2)地理教学过程技能 (1)导入技巧 (2)讲解技巧 (3)提问技巧 (4)承转技巧 (5)结课技巧 2、地理教学说课技能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的内容与评价 模块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1、评课的理论与方法 2、观摩课的观察与评价技能 3、地理教学说课的评价 模块一:地理教学的思想理论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 1、教学观 (话题:如何看待教学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问题1:你们最希望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 A.由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你们从事教学设计;

B.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让你们仿照进行教学设计;C.印发一套完整(从初中到高中各章节)的优秀地理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作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资料可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D.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实践(上课或说课)----评课-----修改---再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E.多买些参考资料和教学录像,自己研究实践,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问题2:教师最大作用是什么? A.传授知识、疑难解答 B.领导、组织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节骤; C.通过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智力; D.育人教育(包括公民素质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 结论: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标志 Ⅰ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的,它需要教师不断阐明,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去体会。 Ⅱ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善于利用好奇心,引导启发求知欲;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教具或声像来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形象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通则不痛”。 热心帮助、诙谐幽默、善于表扬、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是优秀老师必备条件 Ⅲ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案例:探究“降水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降水(雨)类型有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等;各种气候类型下的降水数量和形成原理也多样,如何找出其本质联系呢? 结论: 学会容易会学难,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教师观 教师分四类:第一类是大师----才(专业知识加知识阅历)德兼备,有极强的感召力;听大师的课如同久旱逢甘露,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且对自己后期的人生认识和人生规划影响很大。 第二类为良师-----勤勤恳恳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但是听课的学生感觉平淡乏味沉闷,对其评价总是用“还行”。 第三类为巫师-----此师有很强的渲染,会吹牛会推销,上他的课听其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但事后回味感觉没学到什么,热闹之后是空虚,乍听还行,细品无味。此师绝对的误人子弟。 第四类为庸师-----无才无德,在知识上误导,在身心上戕害。 1)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过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关;语言关;课堂管控能力关; 2)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

初中地理_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制作简易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制作简易地球仪》这节课,将地理学科知识建构在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更加丰富,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更加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本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实践活动为例,探析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理解、运用知识,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了两个周的地理,地理知识不是很丰富,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强,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能够做好,如何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的地理知识落实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2.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进一步理解地球仪蕴含的相关地理知识。

3.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增强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太大,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师展示地球仪,并出示活动目标。学生观看地球仪,并思考地球仪的构造。【设计意图】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落实的动手实践中,体现综合实践与地理学科整合。通过观察地球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第二环节:问题探究,设计步骤。 1.同桌讨论: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及工具。 (课堂预设:材料主要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球,作为支撑部分的铁丝,用作底座的材料等,并提示学生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工具主要有钳子、用于打孔的锥子及用于画线的笔,并提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2.小组合作,探究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 (课堂预设:学生设计的步骤无非包括打孔—画线—做支架—组装,只是学生的设计顺序可能不同,提示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都能完成,只是完成效果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符合动手实践的思路,首先是观察地球仪的构造,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 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 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 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 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 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 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 实比较接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

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又分成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科技、政治等方面。本节课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应当承担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应当明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本节课就是在常态教学中,通过一个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元素,教师恰当修正学生的思维轨迹,完善、落实学习内容。 二、主题 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创作一幅画,以表现他们对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贯穿以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提升等方法,修正认知中的误区、填补思维中的盲区,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操作过程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 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 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 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 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 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 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 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房前屋后还要有树、有花园。” 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 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者:周玲华发布日期:2010-11-14 21:05:20.0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读图探究、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宜丰县第二中学蒋卫烈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定义、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确定依据: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充分应用课件及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案例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事件: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 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 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 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 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3篇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3篇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翔实,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

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怯学到愿学再到想学,觉得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样的知识是一种乐趣,不再抽象、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三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学生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根据气压梯度力,让学生画出任一点的风向。并让学生明确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地理清知识点。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气压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老师们的教案不仅是老师们上课的依据,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提升学习水平。好的教案更是好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初中阶段,各个科目都要编写教案。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 教学启示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 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明白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 称、走向分布,区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分布与特点。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 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 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 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 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分布与特点。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 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 【设疑】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 动植物等)【导入】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学 欣 赏图片学 生回忆、

入习,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我国的地势和地形。回答 合作探究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我国地势特点 【读图】1、多媒体播放《沿36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回答我国地势 高低情况。 2、多媒体播放示意图,看看哪幅图表示我国地势最形象? 【总结】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多媒体播放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图,说说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 种类和海拔高度。 【总结】多媒体播放。 【活动】完成教材活动题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过渡】多媒体播放几幅我国高山图片。 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脉,纵横交错在祖国的大地上,下面我们来了 解我国主要的山脉。 【板书】二、山脉纵横交错 【活动】1、多媒体播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活动安排:三分钟强记,看谁记得多、准。抢答:上讲台分别先说出山 脉名称,再用鼠标在大屏幕上点击山脉。 2、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3、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4、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东列:台湾山脉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弧形山脉有哪些?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 6、主要的山峰 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黄山、峨眉山、 喜马拉雅山。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 2.南北走向的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6.主要的山峰 (1)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 山。 (2)黄山、峨眉山、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 7、读图说说我国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板书】7.我国阶梯分界线上 读 图、回答。 看图回 答。 读图,回 答。 小组讨 论,代表 回答。 读图记 忆。 上讲台演 示,其他 学生观看 并找出回 答是否正 确。准备, 上讲台演 示,其他 学生观看 并找出回 答是否正 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