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植物土壤

目录:

1土壤中有什么

2各种各样的土壤

3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

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5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

6保护土壤

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由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3、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可以风化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土壤中的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4、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形成1厘米的表土,一般情况下需要100-400年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1、土壤的结构(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就形成了土壤的结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空隙越大,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土壤颗粒分类依据:直径单位/mm(砂粒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差,保水性好。粉砂粒介于二者之间。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类

土壤黏性差,表示空隙较大,因而比较疏松,水易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肥性能差。土壤黏性很强,表示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因为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 & 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植物的不定根: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

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尖;

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毛区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吸水;反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低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失水。无机盐的作用

植物需要的主要元素有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锰(Mn)、锌(Zn)、钼(Mo)、硼(B)等,其中N、P、K、Ca、Mg、S是大量需要的,其他只需要微量。这些元素主要是以离子态被植物吸收,所以说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里。例如,

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

吸收的磷,主要是磷酸根离子(PO43-);

吸收的钾是钾离子(K+);

吸收的钙是钙离子(Ca2+)等。

植物吸收这些离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根冠和分生区是根吸收这些离子的另两个部位)。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含氮和磷过高。

茎的生长方式:○1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2匍匐茎平卧于地,长不定根○3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或他物上升○4攀援茎用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是自下而上进行运输的。

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形成年轮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形成层,外在条件是气候的定期变化,主要是冷热的定期交替。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植物体根吸收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中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气孔运动的机理

气孔运动表现于气孔开闭,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近孔口一边的细胞壁较厚,而近表皮一边的细胞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体积增大时,靠近表皮细胞一边的细胞壁膨胀程度大于靠近已孔口较厚的一边,使保卫细胞向外弯曲,气孔便张开;相反,在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保卫细胞伸直,气孔便关闭。

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白天光照,保卫细胞光合作用吸收CO2 ,使细胞内 CO2浓度降低,细胞溶液pH值升高(>7),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溶于细胞液中,细胞液浓度增大,水势降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夜间黑暗,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呼吸作用释放 CO2使细胞内CO2 浓度升高,细胞液pH 值降低(<5),淀粉磷酸化酶催化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析出细胞液,细胞液浓度减小,水势升高,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蒸腾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

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

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第4册第3章知识点提要 1、土壤的成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矿物质(无机物)、腐殖质(有机物)、空气、水分等非生物成分。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死亡的生物提(遗体)和生物的排泄物(遗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2、土壤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 3、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种。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最强的是黏土类土壤,最弱的是砂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1 ,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小于水分。黏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粉粒、黏粒多,黏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能力弱。 4、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直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须根系。植物的根系往往比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要略大,这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 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植物的根尖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其作用分别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伸长、细胞分裂和保护根尖。 6、根毛是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其作用是扩大了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因为根尖根毛区细胞液泡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移栽时要带土是为了保护根尖根毛。 7、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盐碱地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一次性施过量的化肥导致作物“烧苗”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在探究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中,加浓盐水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N 、P 和K ,其中主要针对叶起作用的是N ,对茎和根起作用的是K ,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的是P 。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N 肥(青菜、包心菜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 四章植物与土 壤知识 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 土壤中的 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 )测定土壤中^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 o ;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 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i ;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 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o 。 (3)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 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I 土壤非生物 彳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 腐殖质(有机物) 4、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 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 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1、 三、 植物 的根 与物 质吸 收 1、根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 粒较细 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第3章+植物与土壤基础知识答案

第3章植物与土壤基础知识 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 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 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 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空气;②水;③有机物(腐殖质);④无机盐(矿物质)。 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 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做V1. (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 V1大于 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 15%~35% 。 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 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 (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 (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 (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 (4)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V水= (M-M1)/ρ水; (5)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 (M-M1)/(ρ水V)。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检测试卷有答案

质量评估卷植物与土壤第4章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 分,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小王取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发现完全浸没两者时,土壤中加入水的体积要大1 )于铁块中的体积,则说明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大于铁块 D.土壤容易形变 )2、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土壤质地土壤样品土壤名称砂土类土壤甲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类、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乙黏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均匀壤土类土壤丙A.甲甲 B.乙丙C.乙乙 D.甲乙 3.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 ①无机盐②空气③水分④二氧化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④区细胞排列不整齐 B. ③区细胞排列紧密 C. ①区细胞体积较大 D. ②区细胞内有叶绿体 5.如图,甲乙两根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红色溶液是由筛管运输的

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的结6. )(构没有 D C.木质部.髓A.韧皮部 B.形成层“科技兴农”是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的问题。下列生产措施中,其目的是降低农作物的蒸腾作用效率的是7. )( A.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泥土 B.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C.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D. 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苹果树施加了适小明根据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8.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量的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现落蕾现象,并且不久开花了。请问小明施加的化肥是(.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和钾肥A 9.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B .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C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水既是植物的重要成分,也是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下列各项中,与植物体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无直10. )(接关系的结构是 A.根、茎、叶内的导管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B. C.根、茎、叶内的筛管 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 1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CO通入少量水中,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后,可观察到呈红色2 B.将硫粉放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有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并生成大量白烟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C.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摘取一张新鲜叶片,滴加碘液,可观察到出现蓝色D. 天15如图所示,将生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不浇水.12. 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乙盆植物因缺水桔死 B.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 C.若给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 D.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成刺状的植物 )( 13.在如图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主要在根尖的是

八年级下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此块土壤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为V 1 。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1-V2)/ V0。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固体 土壤非生物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

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提要 班级姓名 1.土壤生物有哪些? 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四个实验请看书) 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无机物怎样形成? 4.土壤如何形成?土壤的组成成分? 5.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 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 8.土壤性状? 9.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何有关? 10.植物的根系; 1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何因素有关? (P105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12.根吸水主要部位; 13.根尖结构; 14.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条件; (看P108植物细胞失水实验) 15.植物缺少氮、磷、钾各表现出的症状; 16.水华与赤潮;(P111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7.茎的分类与举例; 18.茎横切面各结构名称及功能; 19.哪类植物茎不能加粗?为什么?举例 20.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两个实验P116,P117) 22.蒸腾作用的意义; 23.叶的结构两个实验(P119,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水从叶片上下表面散发;现象、结

论等) 24.保卫细胞的特点及作用; 25.植物体内水的运输路径; 2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哪儿? 27.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28.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根尖结构中许多小而排列整齐且多呈方形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的这部()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3.植物吸收水分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D.根毛区 4.把新鲜萝卜放在浓盐水里,萝卜的质量变化是……………………………………()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5.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基本路径是…………………………………………() A、叶的筛管→茎的筛管→根的筛管 B、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的筛管 C、叶的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 D、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6.温带地区的松树年轮第一年秋材与下列哪项之间界限最明显:…………………() A、第一年春材 B、第一年秋材 C、第二年春材 D、第二年秋材7.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A.不再获得营养 B.没有形成层 C.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形成层受到破坏8.夏秋季节,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向内分裂出的细胞可形成:……………………() A 、髓B、韧皮部C、木质部D、树皮 9.无土栽培就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培育植物的方法。配制植物营养液是………()A.根据光合作用需要水的道理 B.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道理 C.根据植物根系呼吸需要水中的溶解氧的道理 D.根据植物蒸腾作用的需要的道理 10.关于叶脉的输导功能正确的是……………………………………………………() A、只输导叶制造的有机物 B、只输导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C、有机物、水、无机盐都能输送 D、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11.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A.上、下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气孔D.叶脉12.氯化钴蓝色滤纸遇水变……………………………………………………………()A.不变色B.白色C.绿色D.红色 13.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第1、2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A.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B.从岩石到土壤 1.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 2)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3)生物因素 2.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 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 C.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结构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 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 粒

2.土壤的类型 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D.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2.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A.植物的根系 1.植物根的分类 1)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 3)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2.植物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B. 跟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 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吸水 2)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3. 土壤中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植物体各部分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A. 茎的结构 1. 木质茎的结构 1)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隙小,起保护作用 2) 韧皮部:在茎横切面上呈筒状 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

浙教版八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修正版

八年级下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 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 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3)土壤中的有机物:称取一定量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土壤非生物 腐殖质(有机物) 液体:水 气体:空气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 多少和排列方式 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 7、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8、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 黏土类土壤 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1)图 (3)图 (2)图 (4)图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0 。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土壤与园艺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园艺园艺作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园艺园艺作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园艺作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园艺园艺作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园艺园艺作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园艺园艺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园艺园艺作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园艺园艺作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园艺园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 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园艺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园艺园艺作物根系扎根和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1 土壤水分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 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 1-V 2)/ V 0 。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1、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系:一 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 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土壤分类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 ;保水保肥性 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 ; 通气透水性差 ;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它们时时刻刻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与每个学生都密不可分。本课恰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3.理解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4.能利用根吸水,失水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方式来接受科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 难点:吸水、失水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四、课前准备 课堂探究活动所需的植物、清水、食盐水,根尖模型[来源:Z,xx,https://www.docsj.com/doc/7b6010477.html,]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活动】品尝凉拌黄瓜。一份用蔗糖拌,一份不用。感受两份黄瓜哪一份水分更充足。 生:没有用蔗糖拌的这一份 【思考】为什么用蔗糖拌过的黄瓜水分水分减少了。 讲述: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需要先来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引出课题 (二)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到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那是否根的每个部位都有吸水的本领呢? 生:不是的。 师:那么根吸水部位在哪里呢? 讲述:大家还记得这两株植物吗?这是几天前它们的照片,那经过大家几天的培育,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呢?[来源:学科网][来 源:https://www.docsj.com/doc/7b6010477.html,] 展示植物 【观察】那一株发生了萎蔫现象?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大家在培育的这几天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两株植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看不出来。[来源:Z,xx,https://www.docsj.com/doc/7b6010477.html,]

土壤复习资料总结讲解

老师列的复习题归纳如下: 1、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如何正确理解土壤肥力的概念? 答: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概况如何? 答: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5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3、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 1)成土的母岩及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特点都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等有直接关系。 2)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上发育而来的,土壤的许多性质与成土岩石、矿物和母质 类型有关。 3)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 4)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 区别:母质有别于岩石,其颗粒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较大,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通气性及吸附性能。 4、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答:土壤质地改良方法: 1)掺沙掺粘,客土调剂 2)翻淤压沙或翻沙压淤 3)引洪漫淤或引洪漫沙 4)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土壤质地的利用: 1)砂质土:通透性强;保蓄性弱;养分含量低;气多水少;温度高,土温变化快。砂质土 疏松,结持力小,易耕作,但耕作质量差。根据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宜选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2)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 不良,不耐涝。“发老不发小”,此类土壤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在苗期注意施用速效肥促早发。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3)壤质土:由于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沙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的 优点。即通气透水性好;养分丰富;耕性表现良好。壤质土壤中水、肥、气、热以及植物扎根条件协调,适种范围较广,是农林业生产较为理想的质地类型。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第一节:土壤的成分 1.土壤的组成 ①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 ②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与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与作用 ①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②液体:水分:就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③气体:空气:就是植物的根与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与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与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与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就是瞬间的) 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 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与蕨类分泌的物质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与比例 2.土壤的类型与性状: 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植物的根系 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 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

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与水分状况 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 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与作用 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 ①构建植物体:N、Mg就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就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 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与开花 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 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茎的分类 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 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7讲 植被与土壤

★第17讲植被与土壤 一、植被 1.植被与环境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3)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森林 (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5)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3.草原与荒漠 (1)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

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3)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4)从热带到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荒漠植物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二、土壤 1.观察土壤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3)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质、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壤。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2)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3)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4)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5)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6)时间:在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

园林绿化施工土壤改良

园林绿化施工土壤改良 园林植物有着多样性,土壤是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必要物质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土壤条件与之相适应。在园林施工工程中,通过土壤改良来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的关键工序。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通过土壤改良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条件,是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成活率、提高施工质量,达到创造预期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一、土壤偏碱的改良措施 (1)、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是一种用于大面积土壤改良的措施,主要方法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石膏对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石膏中的硫酸根离子对碱性土壤中的碳酸钠进行置换,形成石灰和中性盐,同时钙离子可以代换土壤胶体土的钠离子,使土壤碱性得到降低,从而改良土壤,对碱化土壤的改良很有成效。 (2)、穴土置换 穴土置换是一种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在需要种植喜酸性植物的位置,开挖树穴时适量放大树穴,种植前,在树穴中填入酸性的优良营养土、山泥或腐熟的有机肥、珍珠岩等,利用这些土壤本身的酸性进行土壤改良,达到改善树穴土壤的酸碱度、透气性和土壤肥力。 (3)、生物改良 利用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的特点,达到降低土壤pH值的改良措施,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酸性绿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脉根、田菁、扁蓿豆、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等。 (4)、物理改良 利用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的特点,通过地面水溶解地表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再通过挖排水沟和灌水浸土,把土壤深层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溶解,随排水时排出,达到有效降低土壤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 (5)、施用有机肥改良 有机肥料都有较强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可以吸收更多的钾、铵、镁、锌等元素,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训练试题

福建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草地总生物量包,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M、N 代表该草地退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A.低温 B.干旱 C.强风 D.盐碱 2.从M阶段草地发展成为N阶段草地,表明该草地( ) A.趋于退化 B.趋于良好 C.趋于稳定 D.无法判断 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对应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座山峰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的是( ) A.友谊峰 B.博格达峰 C.木孜塔格峰 D.珠穆朗玛峰

4.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 控制 B.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 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 大 D.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 6.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 ) A.亚欧大陆内部 B.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 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如图示意)。长白山杜鹃花开每年5月从山麓开始,以每天15米的速度向高处滚动蔓延,经月余后“登上”山顶。据此完成7-8题。

7. 图中长白山垂直植被景观保存较完整的原因是( ) ①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 ②开发早,人类培育大量树种 ③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④纬度跨度大,自然带类型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影响长白山杜鸦花开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山麓的荒漠属于( ) A.热带荒漠 B.温带荒漠 C.高原荒漠 D.极地荒漠 10.该地可能位于( ) A.利比亚南部 B.智利北部 C.哈萨克斯坦东部 D.澳大利亚西部 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