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3.3纳米粉体的团聚

3.3纳米粉体的团聚

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

化学共沉淀法 ——制备纳米钛酸钡粉体 目录 (1) 成绩考评表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1前言 (5) 1 .1制备方法介绍 (6) 1.2所制备的材料介绍 (9) 1.3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12) 2.实验实施阶段 2.1方案介绍 (13) 2.2方案具体实施 (15)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7) 参考文献 (22)

综合实验感想 (23) 3Ba TiO 纳米粉体的制备 摘要 以4TiCl 为钛源,2BaCl 为钡源,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制备batio3粉体, 研究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控制在800度以上时,可制的纯度高结晶好的batio3超细粉体。 关键词:钛酸钡,草酸共沉淀,前驱体,温度

English abstract Thought of 4TiCl for titanium source 2BaCl for barium source, using oxalate coprecipitation preparation of batio3 powders, studied the precursor of the influence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on the produ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over 800 degrees, can be made of high purity crystal good batio3 ultrafine powders. Key words: barium titanate, oxalate coprecipitation, precursor , temperature

钛酸钡纳米颗粒聚集球的形成机理

[Article] https://www.docsj.com/doc/797350945.html,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Chim.Sin.2011,27(12),2927-2932 December Received:July 20,2011;Revised:September 21,2011;Published on Web:October 10,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jiangxp64@https://www.docsj.com/doc/797350945.html,,zhq_0425@https://www.docsj.com/doc/797350945.html,;Tel:+86-798-8499237.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91022027,51062005,5086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2027,51062005,50862005)资助项目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钛酸钡纳米颗粒聚集球的形成机理 展红全 江向平 * 李小红罗志云陈超李月明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新颖结构的钛酸钡纳米颗粒聚集球.X 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该聚集球为立 方相,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结晶性增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电子衍射(ED)谱研究了该纳米颗粒聚集球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该聚集球是由5-8nm 的纳米颗粒定向连接生长而成,整个聚集球对外显示类单晶的现象.聚集球的大小约为60nm,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长大的趋势.X 射线能谱(EDX)分析结果和Johnson-Mehl-Avrami (JMA)方程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颗粒球形成初始阶段主要是Ba 2+离子的扩散成核作用占主导地位.这种“扩散成核-定向生长”的形成过程揭示了钛酸钡纳米颗粒聚集球的生长机理.关键词: 钛酸钡;JMA 方程;水热法;扩散机理;定向生长 中图分类号: O643.12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r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s ZHAN Hong-Quan JIANG Xiang-Ping *LI Xiao-Hong LUO Zhi-Yun CHEN Chao LI Yue-Ming (Ji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eramic Materials,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403,Jiangxi Province,P .R.China )Abstract:A novel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structure of barium titanate was obtain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revealed that the aggregates crystallized in the cubic phase.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roducts became more significant with reaction progress.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gregates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and electron diffraction (ED)spectroscopy.The aggregation was composed of many 5-8nm nanoparticles by orientation attachment and we found that the ED patterns indicated a single-crystal property for the aggregates.The size of the aggregates was about 60nm and they grew as the reaction continued.From the results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kinetics modeling using the Johnson-Mehl-Avrami (JMA)equation,the diffusion nucleation of Ba 2+ion was found to be dominant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aggregation formation.The growth process of “diffusion nucleation -orientation attachment ”reveal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r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s.Key Words:Barium titanate; JMA equation; Hydrothermal method; Diffusion mechanism; Orientation attachment doi:10.3866/PKU.WHXB20112927 2927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简介 纳米材料分为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组装体系三类。纳米粉体材料是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一类。纳米固体是由分体材料聚集,组合而成。而纳米组装体系则是纳米粉体材料的变形。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 细微颗粒一般不具有量子效应,而纳米颗粒具有量子效应;一般原子团簇具有量子效应和幻数效应,而纳米颗粒不具有幻数效应。 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 纳米粉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它的性质与以下几个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1).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的量变,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光波、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尺寸特征相当或更小时,周期边界性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等特性均会出现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成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纳米粒径的减小,最终会引起表面原子活性增大,从而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送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以上的这些性质被称为“表面与界面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成离散能级的现象成为量子尺寸效应。 具体从各方面说来有以下特性: (1)热学特性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纳米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许多问题的发展都与纳米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中,它的制备、特性、性能和应用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本文概要的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发现发展过程,并结合当今纳米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简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一、前言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a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粒子异于大块物质的理由是在其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超微粒子的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此结构代表具有高表能的不安定原子。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纳米技术在世界各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美、日、德等少数国家,虽然已经初具基础,但是尚在研究之中,新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仍然方兴未艾。我国已努力赶上先进国家水平,研究队伍也在日渐壮大。 二、纳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 1861年,随着胶体化学的建立,科学家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nm的粒子体系的研究工作。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技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Technology),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

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的方法及粉体改性剂的作用

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的方法及粉体改性剂的作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光、热、电、磁、吸附、气敏等性质,在传统材料中加入纳米粉体将大大改善其性能或带来意想不到的性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活性高,使其易发生团聚而形成尺寸较大的团聚体,严重地阻碍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和相应的纳米材料的制。 纳米粉体团聚现象 目前市场上很多纳米碳酸钙产品表征出来发现既含纳米级颗粒又含微米级颗粒,不能实现真正的纳米标准(1-100nm),主要原因就是粉体团聚现象严重,纳米级颗粒又团聚成了大颗粒。

1、纳米粉体为什么会团聚? 所谓纳米粉体的团聚是指原生的纳米粉体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由多个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的现象,一般分为软团聚和硬团聚两种。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性取决于其形态和表面结构等。而纳米粉体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又与其内部结构、杂质、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制备工艺、环境状态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导致了纳米粉体团聚与分散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如何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 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纳米粉体均匀分散开。纳米粉体的分散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分散、机械力分散和化学法分散。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分散,即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是指通过采用表面添加剂的方法,使粒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从而改变粒子表面状态,如表面原子层结构和官能团、表面疏水性、电性、化学吸附和反应特性等。通过表面改性,可提高粉体的分散性、耐久性、耐候性,提高表面活性,从而使粒子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适用不同的应用要求,拓宽其应用领域,并显著提高材料的附加值。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包覆处理改性、沉淀反应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改性、高能处理改性、胶囊化改性、微乳化改性等。 (1)包覆处理改性 包理处理改性也称涂覆和涂层,是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或油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脂肪酸皂等粉体表面进行包覆以达到改性的方法,如包括利用吸附、附着及简单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进行包膜。 (2)沉淀反应改性 利用化学反应并将其生成物沉淀在被改性粉体的表面,使形成一层或多层“改性层”的方法,以改变纳米粉体材

钛酸钡粉体制备

钛酸钡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摘要:钛酸钡粉体是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将简要介绍钛酸钡纳米粉体的一些制备工业,如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 关键词:钛酸钡;粉体;制备方法; 1.引言 钛酸钡是制备陶瓷电容器和热敏电阻器等许多介电材料和压电材料的主要原料, 近几年来, 随着陶瓷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BaTiO3 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备高纯、超细粉体材料是提高电子陶瓷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所以高纯、均匀、超细乃至纳米化钛酸钡的制备研究一直 是各国科学家的研究重点。钛酸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制备钛酸钡的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溶胶- 凝胶法、固相法、反相微乳液法、水热法。 2.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工艺 2.1固相研磨-低温煅烧法 传统钛酸钡的制备主要采用高温煅烧碳酸钡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或高温煅 烧草酸氧钛钡的方法, 它是我国目前工业制备钛酸钡的主要方法, 但由于煅烧 温度高达1000~ 1200℃, 因而制得的粉体硬团聚严重、颗粒大而粒度分布不均匀, 纯度低, 烧结性能差。 朱启安[1]等采用室温下将氢氧化钡与钛酸丁酯混合研磨, 再在较低温度( < 300 ℃) 下煅烧的方法制得了钡钛物质的量比约为1. 0、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粒径在15~ 20nm 的钛酸钡纳米粉体, 既克服了高温固相煅烧法反应温度高、产品质量低的缺点, 又克服了液相法在水溶液中制备易引入杂质、粒子易团聚等缺点其煅烧温度比传统的固相反应法降低了约700 ~900℃ 2.2水热法合成 水热合成是指在密封体系如高压釜中, 以水为溶剂, 在一定的温度和水的 自生压力下, 原始混合物进行反应的一种合成方法。由于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 能提供一个在常压条件下无法得到的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 使前驱物在反 应系统中得到充分的溶解, 并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 从而形成原子或分子生长 基元, 进行成核结晶生成粉体或纳米晶[2]。 水热法制备的粉体, 晶粒发育完整、粒度分布均匀、颗粒之间少团聚, 可以得到理想化学计量组成的材料, 其颗粒度可控, 原料较便宜, 生成成本低。而且粉体无须煅烧, 可以直接用于加工成型, 这就可以避免在煅烧过程中晶粒的 团聚、长大和容易混入杂质等缺点[2]。 2.3 溶胶凝胶法 钛酸钡( BaTiO3 ) 在当今科技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电子陶瓷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钛酸钡是钛酸盐系电子陶瓷的主要原料, 是一种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热敏电阻器( PTCR)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 、电光器件和DRAM 器件。现代技术要求BaTiO3 粉料具有高纯、

纳米粉体材料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基本情况

报告概要 行业评级:纳米粉体新材料行业推荐 行业内重点公司推荐:广东羚光 行业分析师:袁熠 执业证编号:S123011470019 电话:(021)64318677 Email:YuanYi@https://www.docsj.com/doc/797350945.html, 纳米粉体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公司属于金属制品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各地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 CSMNT)是全国范围纳米行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其主要筹办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组织各种学术会、展览会、战略研讨会、国际交流等等,为我国微米纳米技术的计划与规划、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内外各界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人员和单位的交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交流平台。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是江苏省内的新材料行业自律性组织,协会由全省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是实行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全省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开展新材料产业全面调查,研究发展趋势,参与制定新材料产业规划和产品技术、质量行业标准,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体制和技术创新,促进新材料企业

持续发展,为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行业的管理仅限于宏观管理、政策性引导,行业协会进行指导性管理,公司自主从事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纳米材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和交易方式上,政策壁垒已经完全消除,企业可以自由进入,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家不干预企业产品定价,行业运作已经充分市场化。 2、行业主管法律法规 (1)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相关法规: (2)国家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与纳米材料有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公司处于前沿技术细分行业,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片式元件(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新能源等领域,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有: 2016年6月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实验二 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纳米陶瓷粉体

醋酸钡255.21、钛酸丁酯340.3 实验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钛酸钡陶瓷粉体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胶-凝胶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 2、制备纳米钛酸钡陶瓷粉体 二、实验背景和原理 1. 实验背景 钛酸钡(BaTiO )具有良好的介电性,是电子陶瓷领域应用最广的材料之一。传 3 制备方法是固相合成,这种方法生成的粉末颗粒粗且硬,不能满足高统的BaTiO 3 科技应用的要求。现代科技要求陶瓷粉体具有高纯、超细、粒径分布窄等特性,与粗晶材料相比在物理和机械性能方面有极大的差别:熔点降低,烧结温度降低、荧光谱峰向低波长移动、铁电和铁磁性能消失、电导增强等。溶液化学法是制备超细粉体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以溶胶-凝胶法最为常用。 2. 溶胶-凝胶法合成BaTiO3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 溶胶—凝胶(简称Sol—Gel)法是以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其反应过程通常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1)水解反应: M(OR)4 + χ H2O = M(OR)4- χ OH χ + χ ROH (2)缩合-聚合反应: 失水缩合-M-OH + OH-M-=-M-O-M-+H2O 失醇缩合-M-OR + OH-M-=-M-O-M-+ROH 缩合产物不断发生水解、缩聚反应,溶液的粘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凝胶——含金属—氧—金属键网络结构的无机聚合物。正是由于金属—氧—金属键的形成,使Sol—Gel法能在低温下合成材料。Sol—Gel技术关键就在控制条件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溶胶、凝胶。

本次实验使用的钛酸丁酯(亦称丁醇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醇盐,遇水会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在Sol—Gel工艺中,让溶液系统暴露在空气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水解反应不充分(或不完全),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Ti(OR)4 + χ H2O = Ti(OR)4- χ OH χ + χ ROH (1) 式中,R=C 4H 9 为丁烷基,RO或OR为丁烷氧基。未完全水解反应的生成物 Ti(R) 4-χ (OH)χ中的(OH)-极易与丁烷基(R)或乙羰基(R′=CH3CO)结合,生成丁醇或乙酸,而使金属有机基团通过桥氧聚合成有机大分子。如本实验可能发生典型的聚合反应的结构反应式为 R′-O-Ba-O-R Ti OH+Ti O Ba O R'+ R'OH (2) 或 Ti OR Ti OH +Ti O Ti+ ROH (3)实验中的水解及聚合反应在缓慢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实际 上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经过脱酸脱醇反应,金属Ti4+和Ba2+通过桥氧键聚合成了有机大分子团链,随着这种分子团链聚合度的增大,溶液粘度增加,溶胶特征明显,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成半固体透明的凝胶。凝胶经过烘干,煅烧得到钛酸钡粉末。三、主要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机械搅拌、烘箱; 药品:醋酸钡,乙酸,钛酸丁酯,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1.称取醋酸钡0.02mol (5g),量取36%的乙酸20ml,倒入烧杯中,搅拌使醋 酸钡完全溶解。 2.称取钛酸丁酯0.02mol (6.8g), 量取无水乙醇10ml,倒入锥形瓶中, 摇匀。 3.将上述两种溶液迅速混合,快速搅拌,溶液澄清后减慢搅拌速度,继续搅拌 2小时,停止搅拌,此时已经形成透明溶胶,使透明溶胶在空气中静置3-4小时,得到透明凝胶。 4.将凝胶取出,置于干燥皿中,在120°C下烘干。得到干凝胶,研磨得到淡 黄色粉末。

纳米晶钛酸钡陶瓷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论文题目:纳米晶钛酸钡陶瓷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作者简介:邓湘云,女,1964年11月出生,2003年9月师从于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于2007年1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自从1943年钛酸钡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基础材料。当高于居里温度120o C时,钛酸钡晶体结构为立方顺电相; 低于居里温度时钛酸钡有三个结构相变点; 在大约10o C到130o C之间为四方相结构; 低于10o C为正交相结构, 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大约-80o C表现为三方相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及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微型化和大容量化要求降低陶瓷介质层的厚度,这就要求介质层中的陶瓷晶粒降到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 因此制备小粒径的钛酸钡陶瓷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高致密的陶瓷都要通过高温烧结才能致密化,而致密化过程和晶粒生长过程常常同时产生,特别在烧结后期晶粒生长非常迅速,其结果是材料实现致密化后晶粒也长大了。因此目前最大的研究障碍就是制备出致密的纳米晶陶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晶粒尺寸对钛酸钡陶瓷的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即纳米尺寸效应。 钛酸钡陶瓷尺寸效应研究始于1950年;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晶粒尺寸对于介电性能,相变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 晶粒尺寸从10μm减至1μm时,室温介电常数增大,当钛酸钡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接近1μm 时,介电常数特别大; 当陶瓷的晶粒尺寸小于500nm之后,相对介电常数迅速下降。 Zhao Zhe等研究表明50nm钛酸钡陶瓷1kHz时室温介电常数为1100,四方相→立方相的温度为117o C; Buscaglia等采用拉曼光谱在80-700K温度区间内对50nm钛酸钡陶瓷的相结构研究,证实了在50nm钛酸钡陶瓷中依然存在和大晶粒钛酸钡陶瓷相同的相变行为,即随着温度的降低,经历由立方→四方→正交→三方的相转变,并且存在多相共存的特点; 并且证实30nm钛酸钡陶瓷100Hz时70o C介电常数为1650,四方相→立方相的温度为106o C; 他们还研究了30nm钛酸钡陶瓷中铁电畴的分布,并观察到一畴多粒现象。 尺寸效应研究中有关钛酸钡陶瓷保持铁电性临界尺寸的内容尤其受到关注, 因为当晶粒尺寸减小到临界尺寸时,铁电性将消失。1954年首次报导了铁电性消失的现象;1985年Arl证实钛酸钡陶瓷保持铁电性的临界尺寸为280nm; M. H. Frey等用热压(压力为8GPa)的方法制备出70nm相对密度98%的钛酸钡陶瓷,并认为临界尺寸为70nm; Zhao zhe等采用SPS制备出50nm相对密度97%的钛酸钡陶瓷,并实验证明50nm钛酸钡陶瓷依然保持铁电性;2006年M. T. Buscaglia等报导了SPS方法制备的钛酸钡陶瓷,平均晶粒为30nm,相对密度为97%,并认为钛酸钡陶瓷维持铁

纳米金属粉末制备方法综述

摘要纳米粉末具有特殊性质, 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备纳米粉末的方法, 如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和这些方法的原理、技术特点、研究进展和局限性。最后提出目前仍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纳米金属粉末新的制备方法做出展望。 关键词纳米粉末;制备方法;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 一.绪论 超细粉末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粉末的粒度一般要求小0.1um( 100nm),即在1~ 100nm间,故超细粉末又称作纳米粉末。由于纳米微粒本身的结构与常规材料不同,所以具有许多新奇的特性。比如纳米金属粉末就具有不同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奇异性能, 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已在国防、化工、轻工、航天、冶金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80年代以来, 纳米粉末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极大重视,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将其列入发展高技术的计划中,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例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各国的“尤里卡”计划、日本 1981 年开始实施的“高技术探索研究”计划以及我国的“863”计划,都列入了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一些纳米粉末,如钛酸钡、氮化硅、氧化锆等已经实现了商品化。我国在纳米粉末研究方面起步较晚,80年代后期才开始比较系统的研制开发。近年来取得一些成效,特别是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规模中试水平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的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仍有一定差距。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已研究的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二.方法综述 2.1机械法 机械法就是借助于机械力将大块金属破碎成所需粒径粉末的一种加工方法。按照机械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机械冲击式粉碎法、气流磨粉碎法、球磨法和超声波粉碎法等。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还是球磨法和气流磨粉碎法,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产量大,可以制备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高熔点金属和合金的超细纳米粉末。 2. 1. 1球磨法 球磨法主要分为滚动球法和振动球磨法。该方法利用了金属颗粒在不同的应变速率下因产生变形而破碎细化的机理。其优点是对物料的选择性不强,可连续操作,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干磨、湿磨,可以进行多种金属及合金的粉末制备。缺点是在粉末制备过程中分级比较困难。 2. 1. 2气流磨粉碎法 气流磨粉碎法是目前制备磁性材料粉末应用最广的方法。具体的工艺过程为:压缩气体经过特殊设计的喷嘴后,被加速为超音速气流,喷射到研磨机的中心研磨区,从而带动研磨区内的物料互相碰撞,使粉末粉碎变细;气流膨胀后随物料上升进入分级区,由涡轮式分级器分选出达到粒度的物料,其余粗粉返回研磨区继续研磨, 直至达到要求的粒度被分出为止。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连续自动运行,并通过分级轮转速的调节来控制粉末粒径大小(平均粒度在3~ 8 μ m)。气流磨粉碎法适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工艺成熟。缺点是在金属粉末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连续不断的惰性气体或氮气作为压缩气源,耗气量较大;只适合脆性金属及合金的破碎制粉。

纳米钛酸钡的研究

纳米钛酸钡的研究 摘要: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热敏电阻、光电器件等电子元件,是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陶瓷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钛酸钡结构、性能、用途及制备方法。制备超细,高纯和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成为了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钛酸钡,结构,性能,制备方法,粉体 1. 引言 钛酸钡(BaTiO3)是最早发现的一种具有ABO3型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典型铁电体,它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的介质损耗及铁电、压电和正温度系数效应等优异的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高介陶瓷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动态随机存储器、谐振器、超声探测器、温控传感器等,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 2. 钛酸钡晶体的结构 钛酸钡是一致性熔融化合物,其熔点为1618℃。在此温度以下,1460℃以上结晶出来的钛酸钡属于非铁电的六方晶系6/mmm点群。此时,六方晶系是稳定的。在1460~130℃之间钛酸钡转变为立方钙钛矿型结构。在此结构中Ti4+(钛离子)居于O2-(氧离子)构成的氧八面体中央,Ba2+(钡离子)则处于八个氧八面体围成的空隙中。此时的钛酸钡晶体结构对称性极高,因此无偶极矩产生,晶体无铁电性,也无压电性。 随着温度下降,晶体的对称性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30℃时,钛酸钡发生顺电-铁电相变。在130~5℃的温区内,钛酸钡为四方晶系4mm点群,具有显著地铁电性,其自发极化强度沿c轴方向,即[001]方向。钛酸钡从立方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时,结构变化较小。从晶胞来看,只是晶胞沿原立方晶系的一轴(c轴)拉长,而沿另两轴缩短。

钛酸钡的发展与趋势

钛酸钡的发展与趋势 于长海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钛酸钡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点,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记忆材料等方面,本文就钛酸钡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钛酸钡制备研究进展 1.前言 钛酸钡是钛酸盐系列电子陶瓷的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作为一种铁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点,有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红外辐射探测,晶体陶瓷电容器,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钛酸钡具有钙钛矿晶体结构,最近作为手机电子器件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求钛酸钡微粒在100nm以内,以进~步制备高容量,高性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因此,对纳米BaTi0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的控制一直是纳米科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各项制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超声波合成法等,而水热合成法是指在密封高压釜中,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反应机理也有待近一步探讨。据报道,钛酸钡可以在水溶性大分子修饰下以较低温度条件下合成,得到形貌及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为了更好的了解钛酸钡的合成现状,本文就钛酸钡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钛酸钡的合成法 2.1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钛酸钡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典型的是将等tool的碳酸钡和二氧化钛混合,在1500°C反应24h制得[1]。其反应式: BaCO3+TiO2→BaTi03+CO2↑ 该方法工艺简单,设备可靠,但由于该方法依靠高温固相间扩散传质,故所得粉体BaTi03,粒径大(几个微米),必须再次进行球磨;高温煅烧,能耗较大;化学成分不均匀,影响烧结陶瓷的性能;团聚现象严重;较难得到纯BaTi03晶相,总有少量BaTi03或其它钡钛化合物残留在陶瓷中,粉体纯度低;原料成本较昂贵。由于固相法制取的BaTi03,粉体质量较低.一般只使用于制作技术性能要求低的产品。 2.2化学沉淀法 2.2.1直接沉淀法

ZnO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实 验 2 ZnO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一)实验类型:综合性 (二)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 (三)实验学时数:16 (四)实验目的 (1)掌握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工作原理。 (2)了解X-射线粉末衍射仪鉴定物相的原理。 (五)实验原理 纳米ZnO 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 其粒径介于1~ 100 nm 之间,又称为超微细ZnO 。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使得纳米ZnO 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使得纳米ZnO 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主要用来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紫外线遮蔽材料、变阻器、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沉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是在可溶性锌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将阴离子洗去,经分离、干燥、热处理后,得到纳米氧化锌。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太苛刻,产品纯度高,不易引入杂质,成本低。 X-射线粉末衍射仪是分析材料晶体结构的重要工具。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象实质上是晶体微观结构形象的一种精细复杂的变换。由于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数目及位置等,而晶体物质的这些特定参数,反映在衍射图上机表现出衍射线条的数目、位置及相对强度各不相同。因此,每种晶态物质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立的X射线衍射图,不会因为他种物质混聚在一起而产生变化。这就是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的依据。 根据粉体X-射线衍射图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谢乐公式(如下),可以计算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 0.89cos D λ βθ= (λ为X 射线的波长,β为最强峰的半峰宽,θ 为衍射角) (六)实验内容 1. 制备 以Zn(NO 3)2·6H 2O 与NH 4HCO 3为原料,聚乙二醇(PEG 600)为模板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将制得的沉淀,洗涤后经煅烧制备纳米ZnO 。 2. 称量、计算产率 3. X-射线物相测定:计算晶粒尺寸 (七)实验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不同煅烧温度及时间 (2)设计不同原料比及模板剂 设计实验方案要求:方案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价廉,后处理方便,收率高及环境友好的方案。

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与研究 【前言】著名科学家费曼于1959年所作的《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以“由下而上的方法”(bottom up) 出发,提出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设计要求。他说道,“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并预言,“当我们对细微尺寸的物体加以控制的话,将极大得扩充我们获得物性的范围。”[1] 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1982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使人类首次在大气和常温下看见原子,为我们揭示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摘要】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文章简要地概述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特殊性质以及纳米纳米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1.纳米科学和技术 1.1 纳米科技的定义 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是一门在0.1~ 100 nm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高技术学科。其涵义是人类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最终目标是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而创造特定功能的新物质。纳米科技

是现代物理学与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的新兴科学技术。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纳米科技的内容 纳米科技主要包含:纳米物理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纳米计量学;纳米制造学…… 1.3 纳米科技的内涵 第一:纳米科技不仅仅是纳米材料的问题。目前科技界普遍公认的纳米科技的定义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科学和技术。纳米科技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它是一门体现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前沿领域。现在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划归任何一个传统学科。如果将纳米科技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可产生众多的新的学科领域,并派生出许多新名词。这些新名词所体现的研究内容又有交叉重叠。若以研究对象或工作性质来区分,纳米科技包括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其中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人类是否进入纳米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是纳米科技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理论与实验的重要基础。目前人们对纳米科技的理解,似乎仅仅是讲纳米材料,只局限于纳米材料的制备,这是不全面的。主要原因:国内科研经费的资助以及有影响的成果的获得,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领域,而且我国目前纳米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最先在纳米材料这一领域表现出来。我国现在300余家从事纳米科技研发的公司也主要是从事纳米材

微波水热合成钛酸钡纳米粉体_陈杰

第42卷第11期人工晶体学报 Vol.42No.112013年11月 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November ,2013 微波水热合成钛酸钡纳米粉体 陈 杰,闫 峰,罗昆鹏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摘要:采用微波水热法低温合成了立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通过正交实验法及线性回归,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散剂用量等因素对颗粒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及回归函数, 并通过XRD 、TEM 、XRF 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min 、分散剂与钛的物质的量比为1?20的条件下制得粒径约50 100nm 、呈球状的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钛酸钡纳米粉体。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分散剂用量对粒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反应温度影响最为显著。关键词:微波水热法;钛酸钡纳米粉体;正交实验法;线性回归中图分类号:TM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85X (2013)11-2359-05Synthesis of BaTiO 3Nano-powder by Microwave Hydrothermal Method CHEN Jie ,YAN Feng ,LUO Kun-pe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 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 n 710054,China ) (Received 12May 2013,accepted 13September 2013) Abstract :Cubic phase barium titanate nano-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under low temperature by microwave-hydrothermal method.The influence law of factors such as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dispersant dosage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articles and regression function were studi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and linear regression.The crystalliz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fluorescence (XR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herical and well-dispersed cubic phase barium titanate nano-powders which particle size is about 50-100nm could be prepared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70?,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10min ,and mole ratio of dispersant and titanium is 1?20.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dosage of dispersant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particles.Among these factors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is reaction temperature. Key words :microwave hydrothermal method ;BaTiO 3nano-powder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linear regression 收稿日期:2013-05-12;修订日期:2013-09-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2162)作者简介:陈 杰(1967-),女,陕西省人,教授,博士。E- mail :chenjie363@163.com 1引言 钛酸钡(BaTiO 3)是一种强介电材料、压电材料和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容器、PTC 组件、压电换能器等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电子陶瓷材料。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小型化、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