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商誉的估价方法和会计处理(DOC 9页)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商誉的估价方法和会计处理(DOC 9页)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商誉的估价方法和会计处理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周玉明*

摘要:本文从商誉属性入手,将其区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分别阐述各自的确认、估价模型和会计处理方法。笔者主要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告为主要依托,以期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初始确认后续处理减值评估

一、商誉的定义及分类

商誉是指一家企业由于它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它信誉卓著、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其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较高,或由于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从事本行业的经验,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使营业特别兴旺发达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表现为一家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的获利水平1。会计界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一次性支付任何款项的能使企业获得未来的超额盈利的无形资产资源。外购商誉是企业实行控股联合时,预期被并企业存在的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在未来能使控股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而由并购企业确认的。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模型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由于自创商誉的可靠性无法保证,它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经常波动,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加上难以计量,所以目前各国现行会计惯例不予确认自创商誉。但是,这样做又违背相关性、重要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在21世纪,可以预见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包括商誉在内的无形资产,赢得优势。会计报表如果不能全面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便不能尽可能地真实反映企业的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失去会计报表存在乃至会计存在的必要。事实上,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会计必然要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有所变革,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思想为商誉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楷模。对于衍生金融工具FASB No.119提出了初始确认。由于自创商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很难分辨从何时起这项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资产开始产生,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最近FASB对外购商誉的处理,每年末进行评估,再根据增减进行调账。

(二)自创商誉的计量模型

1.以预计年超额收益为依据

⑴假设超额收益将持续一定的期限

I. 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G= ( PAI - r*c ) *N

G —自创商誉的价值 PAI —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 r—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C —企业的总资本额 N ——预计的超额收益的维持年限

II.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G= ( PAI - r*c ) * (P/A ,i , n)

G —自创商誉的价值 PAI —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 r—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C —企业的总资本额 n ——预计的超额收益的维持年限 (P/A,i,n)—年金的现值*周玉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研究生。

1《資本主義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婁爾行等編著。

338 系数

⑵ 假设超额收益将永久地持续 G= ( PAI - r*c ) / j

G — 自创商誉的价值 PAI — 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 r —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C — 企业的总资本额 j —自创商誉的资本化率(商誉项目上可获得的年所得率) ⑶ 不足之处。第一,前提难以判断。这种超额收益可以持续多久,跟企业的内外环境有关,是个很难判断的问题,同时也有可能每年都不同。第二,许多数据需要主观估计。每年的预期平均超额收益、贴现率、资本化率都要人为主观估计。

2.单独计算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各项优势的价值,然后加总。从理论上讲,良好的信誉、客户的信任、得当的组织、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优秀的员工、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各项组成商誉的项目可以单独计量价值,商誉价值便可迎刃而解。1969年,美国学者E ·Guthrie 用这种思路计算出纽约州酒品销售商店因垄断而产生的自创商誉价值。假设:因垄断而产生的超额收益是销售量的一个不变份额,销售量以稳定的增长率逐年增加

∑∑∞=∞=-+*=++*=1010)1()1()1(i i i i g

r g S X r g S X G (r >g ) G — 自创商誉的价值 r —贴现率 g — 销售量的稳定增长率 S 0—基础销售量

不足之处:第一,构成商誉的各种因素无法单独辨认,或和有形资产产生协同作用,况且它们随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各种组成因素也不断变化,因此缺乏可行性。第二,如何计量这些因素的取得成本是个相对更难解决的问题。

3.企业整体重估价值与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和外购商誉思路相同) ⑴草药用企业未来收益的贴现价值作为企业整体价值。企业资产的经济价值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贴现后的现值即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和),减掉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剩下的便是自创商誉的价值。所遇到的困难与“用未来超额收益的资本化”是完全相同的,未来收益、贴现率、贴现期的选择都需要人为估计。

⑵ 用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作为企业的整体价值。用“未来收益”指针是从权责发生制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经营成果,而用“现金净流量”指针是从现金收付制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跨期费用的摊配、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有主观估计成分,而现金流量较为客观,加之,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企业职工等企业内外相关者,都更关心现金的流动,因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实现都最终依赖现金才能实现。这一模型是当今学术界(会计界和财务界)较为流行的一种。关键问题是对贴现率的确定,要考虑通货膨胀、风险补偿溢价等各种因素。但这种方法仍更具可操作性。

⑶ 用股票市价总额作为企业整体价值。前面两种方法可以针对非上市公司,这种方法适用上市公司。投资者根据企业现状来估计未来前景,以决策股票的投资行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的预期及内在价值的判断,近似地反映了公司的总体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可以以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市价作为重新估价基础,但同时要考虑是否存有泡沫。但是在不完善的证券市场,股价可能会偏离企业价值,例如我国,市盈率的偏高以及一定比例的非流通国家股的存在,使得这种估价模型的应用值得商榷。

用剩余收益模型计算企业的总体价值(residual income model )

P=B+E ∑

∞=+1)1(t t t a i X

B —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X a —年平均超额收益 i —贴现率 E —期望值

三、外购商誉的确认、计量模型和会计处理

(一)外购商誉的确认

外购商誉的存在一般伴随着控股合并而产生的。FASB在1999年9月7日的《企业合并和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它包括:A.被并企业存续业务中的“持续经营”部分的公允价值,即被并企业的业务按净资产的有机结合所获得的收益率高于这些净资产被单独购置所获得的收益率。它产生于净资产的协同效应和市场的不完善,例如,垄断,或通过合法渠道或高昂的交易成本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B.被并企业和兼并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的协同作用的公允价值,每次兼并带来的协同效应是唯一的,所以不同的兼并带来不同的协同效应。FASB第6号概念公告,指出,“资产是由一个特定的主体获得或控制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带来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有三个必要特征:1.单独或与其它资产相结合带来的未来可能经济利益有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净现金流入;2.特定主体可以获得这种经济利益或控制其它人获得;3.使该主体获得这种控制或获取能力的交易事项已经发生。征求意见稿中以以上概念和三个必要特征为依据,分析“核心商誉”,结论是它完全符合“资产”概念,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确认。目前国际惯例和各国事务界都一致确认外购商誉。

(二)合并日外购商誉的计量(初始计量)

只有企业对控股合并采用购买法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商誉问题,即购买成本与被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如果前者低于后者,会产生“负商誉”。

1.外购商誉的具体计价方法。购买方要对商誉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将用未来预期的超额收益进行补偿。过去的收益往往是计算未来收益的参考指针。以下介绍的几种外购商誉计价方法仅作为并购双方的参考数据,外购商誉的确切计价,实际上是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几种方法中的“并购前的收益”均是指被并企业的。

①按并购前若干年的超额收益计价。假设,正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5%,约定商誉按购买前3年的超额收益计算

并购前的年份被并企业的净收

每年的正常收益超额收益

第3年57,000 37,500 19,500

第2年64,500 37,500 27,000

第1年63,000 37,500 25,500

外购商誉72,000

②按并购前若干年的平均收益计价。假设,根据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按并购前3年的超额收益确定,计算如下:

超额收益22,500=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 60,000 –每年的正常收益37,500

商誉=平均每年的超额收益22,500 * 3(年)=67,500

③按收益的现值金额减去净资产额计价(假设前提是平均收益将无限期获得)。例如,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的本金化金额=60,000/12.5%=480,000

商誉=480,000-净资产额300,000=180,000

④按超额收益的现值金额计价(假设前提是平均每年的超额收益将无限期延续)。假设,双方约定正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5%,超额收益按25%确定本金化金额

平均每年的超额收益=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60,000-正常收益(300,000*12.5%)=

339

22,506

商誉=超额收益的本金化=22,506/25%=90,00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考虑到超额收益难以全数持续下去,可以将超额收益分级采用累进收益率计算现值。对于较有把握的超额收益部分,采用较低的收益率,从而得到较高的现值。

⑤按贴现价额计价(假设前提是超额收益将会有限持续)。假设,年超额收益为22,500 ,估计将会持续5年,投资收益率为12.5%,商誉=每年超额收益22,500* (P/A ,12.5% ,5)=22,500*3.560569=80,112.79

2.外购商誉的初始会计处理

合并报表上对外购商誉的报告

外购商誉的入账价值

报告方法的

名称

购买法母公司法购买成本-被并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属于购买企业

的比例

实体法评估价-被并公司可辨认资产的账面值

新实体法新实体法购买成本-被并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属于购买企业

的比例(同母公司法)

注:实体法和新实体法的区别是“少数股东权益”的计价,前者是按被并公司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后者是按被并公司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FASB和美国事务界倾向于“新实体法”。

FASB同时强调,收购方应准确计量收购成本,采用公允价值对被并公司的净资产进行计量,确保记录被并公司所有的无形资产以免把这些项目作为商誉计量。

3.外购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对于外购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方法和依据的理论:

①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一项资产,在以后一定期间内摊销。这种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之一是“超额收益论”,即认为外购商誉是被并企业未来产生的超额收益的现值,换言之,外购商誉是现在为换取未来超额收益的代价――资本性支出。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资产的价值会逐渐转化为现实收益,所以需要摊销,遵循配比原则。理论依据二是旧商誉不断消耗,被新商誉取代。问题的关键是,外购商誉的经济使用寿命到底有没有?如果有,是多少年?目前,除美国外,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处理都是运用这种方式并规定了最长摊销期。

②将外购商誉资本化为一项永久资产,不摊销但进行减值评估。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好感价值论”,即认为外购商誉产生的原因是有利的商业地理位置、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等等,只要企业的经营不发生大的波动,这些因素将会无限期持续下去,所以无需摊销。

美国的Ross Jennings等人在2000年8月发表的名为“商誉摊销和收益的有用性”的实证文章,通过将商誉摊销前的收益和摊销后的收益对比进行与股价的关联研究,发现商誉摊销仅仅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评价的噪音,商誉摊销前会计收益数字和股价更具有相关性,即更有信息含量。加上,外购商誉的经济寿命确实难以估计,这样如果仍按逐年摊销,将丧失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和真实性。于是,FASB在2001年发表了第141号公告,强制所有2001年6月30日以后的合并都必须只能采用够受法,这样必然会在合并会计中产生外购商誉的处理问题。同时FASB发表第142号公告,指出2002年2月1日商誉不再摊销,而是每年进行减值评估,希望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关于商誉经济价值和它对收益影响的更透明的信息。

340

③购买商誉不资本化为一项资产,在合并日立即注销。这种方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的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由于企业合并时另立新账,原有的账户关系被割断,所以商誉直接冲减所有者权益,如“资本公积”。

国家或地区记为资产,系统摊

销永久资产,定期减

值评估

立即注销,冲减所有者权

美国√

英国√√

瑞士√√√

荷兰√(最长为10年)√

日本√(最长为5年)√

香港√√

意大利√√(仅限于合并商誉)

德国√√(仅限于合并商誉)

法国√√(仅限于合并商誉)

加拿大√(最长为40年)

中国√(最长为10年)

欧盟√√

委员会

4.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同正商誉一样,负商誉(购买成本低于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也有三种:

第一.将负商誉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一定比例冲销除可转让证券的长期投资外的非流通资产原有非配数量,如有余额,列作递延收益,在有效期内摊销。理由是负商誉的存在可能是对非货币性资产的高估。第二.在合并日的财务报表中直接作为股东权益的增加。因为并购是一项资本交易行为,应避开利润表项目直接作为权益的调整。第三.全额作为递延收益,在规定的期限内等额摊销。理由是,负商誉相当于一笔“收益”,和其它收益一样,与各期费用配比。

FASB推荐第一种方法。1998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22号,规定负商誉的处理方法是:如果负商誉的价值没有超过购入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在购入的可辨认应折旧(或应摊销)资产的剩余加权平均使用年限内,以系统方法确认收益;如果存在负商誉价值超过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将其确认为收益。

参考文献:

1.阎红玉:《商誉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赵宁龙:《商誉的经济性质及其会计处理》,《会计研究》,1997.5

3.葛家澍:《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会计研究》,1996.1

4.周振华、王庆茹:《试论商誉的性质与定量估价方法》,《决策借鉴》,1998.3

5.邓小洋:《美国商誉会计的最新发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6

6.L.Todd Johnson and Kimberley R. Petrone , Is goodwill an asset? FASB commentary, 1999

7.https://www.docsj.com/doc/7819317974.html,

341

8.https://www.docsj.com/doc/7819317974.html,.

(责任编辑:吴少元罗炜阳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詹才利*

摘要:商誉会计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乃是商誉价值的评估问题。本文论述了商誉的意义,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无形资产商誉评估公允价值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与其它所有的货币资产、实物资产一样都具有价值。探析商誉的性质及其价值的评估方法问题,无论是对商誉会计理论研究,还是对现行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都十分必要。

一、商誉的意义

在无形资产中,商誉(Goodwill)的涵义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会计角度而言,对商誉涵义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见解之一:对企业具有好感的价值。认为商誉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业主同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产生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组织管理有方等因素使得企业总的价值大于其可辨认的独立存在的资产总价值之和,这超过部分就是通常指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

见解之二:超额盈利的现值。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如果仅从计量角度而言,商誉可视为预期未来收益超过按正常投资报酬率计算的收益部分的贴现值。

见解之三:作为总计价账户的商誉。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也就是说,被单位列入财产目录的各种有形财产总值低于企业起初资产的数额应表述为商誉。因此,商誉是企业一个总的计价账目,其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产生收益的资产。

从上述各种见解可知,企业要存在商誉,必须具有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要具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又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产品、卓越的信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声望、企业地点优越、高效率的产品制造方法、良好的内外部关系、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等其它企业不

*詹才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教授.

342

具有的因素或条件。据此,笔者认为:商誉是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凭借主客观因素创造的卓越信誉,从而使其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商誉价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企业总价值-(有形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负债总额)= 商誉

所谓企业总价值,系指将整个企业出售所能获得的价格。

如为购买其它企业,则购入商誉的计算公式为:

支付总成本-(取得的有形及可辨认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承受的负债总额)=购买商誉一般说来,企业的价值与其资产净值(账面上资产与负债之差额)往往不等。其原因主要在于:

(1)以历史成本反映的企业资产与公允价值有别;(2)常有一些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自己发明的专利权等未能入账;(3)有商誉存在,即企业购入其它公司时,其购置成本超过按公允价值计算的净资产的部分(商誉成本)。

二、商誉的确认

商誉的确认是要解决商誉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入账。从形成的来源看,商誉一般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两个部分。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我国相关会计准则,仅外购商誉可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众所周知,产生商誉的原因,多半由于经营管理良好、服务态度亲切、产品质量优良、经营地点优越等。这些条件均与企业本身不可分,故要购买商誉必须购买该企业,亦即两企业合并,而且只有在采用“购买法”合并时,才能确认商誉,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仍不能确认商誉。

现行会计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主要原因是,自创商誉未经客观的交易认定,很难判断其是否存在、价值多少?若入账,不仅主观,而且容易引起操纵。其二,商誉是由各种因素交互影响而产生,没有任何一笔支出能够认定是专为发展商誉而支出的,因此也很难决定哪一笔支出应包括在商誉成本之中。再则,即使能确定哪一笔支出是为了发展商誉,也极难确定该笔支出是否会产生商誉。商誉的未来效益可能与发展它的成本无关,有时不花成本,也能产生商誉。同时自创商誉的价值还会随着企业在市场的形象、信誉程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给资产核算实务的处理带来困难。因此,从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现行会计对于自创商誉的支出列作费用处理,只有在产权转让时,自创商誉转变为外购商誉,才在实施兼并的企业账上予以反映。

三、商誉的评估

如上所述,商誉既然只有在企业以购买法合并时才予以确认,其实际价值必然取决于合并双方之间的讨价还价。购买法视企业合并为企业的购买行为,注重合并完成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认为下述评估方法,乃是进行讨价还价公平交易的基础。

现将商誉的评估方法与步骤分述如下:

1.估计全部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商誉既然是企业总价值与其各项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和之差额,要估计商誉,就应先评估所有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于现行会计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往往有重大差异,因此应就每一项可辨认的资产与负债重新估价。存货所采用的方法,其账面价值可能与市价相去甚远。应收账款的备

343

抵坏账应重加评估,有价证券应调整至市价,厂房及机器设备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可能相差许多,应加以调整,考虑耐用年限与残值估计是否有变动,折旧方法是否与同行业一致,重置成本有无增加。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应评估其公允价值,不宜用账上未摊销之成本。长期负债可能因利率之变动而有变化,亦应重加评估。未入账的负债也应加以考虑。

现将远东公司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调整释例如下:

远东公司净资产之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

2002年12月31日(单

位:元)

2.选择适当的投资报酬率以计算净资产的正常收益。各个行业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决定于其投资风险与投资机会的大小。投资风险愈大,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就越高,否则无法吸引资金投入该行业。同样,投资机会愈多,所要求的投资报酬也愈多。因此,在选择计算之用的投资报酬率时,必须确保在投资风险和成长性方面的可比性,实务中通常以该行业的正常报酬率为标准。如所选投资报酬率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则应加以调整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若被评估公司所运用的会计方法与同行业不相一致,亦应加以调整。本例假设远东公司的正常投资报酬率为10%。

3.预测未来收益。现在资产的价值来源于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但过去的收益经验,则为估计未来收益的基础。因此,估计未来收益时,可选择过去几年具有代表性的收益,调整未来情况的可能变动而加以估计。就价值本身而言,资产的价值与该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密切相关。其期间以3至5年为宜。太短看不出变动的趋势,太长则企业的内部与外部情况可能均已改变,不适合据以预测未来。

要对收益及费用进行个别分析,因为收益与费用未来变动的方向及幅度可能不同,应剔除非常项目和其它不合理的因素。要注意会计政策变动对损益的影响。要采用与同行业一致的会计方法,以便于与同行业的投资报酬率相比较。收益与费用未来可能的增减变化,应注意其原因并加以估计,例如某项收益三年后即将停止,或某项费用两年后会剧增。此外,由于资产系按公允价值估价,其相关的费用,如折旧与摊销等,也应加以调整,等等。

远东公司以过去五年的平均收益估计的未来收益额如下表:

远东公司估计未来各年平均收益数

(单位:元)

344

4.计算每年的超额收益。每年的超额收益,即是预期未来每年的收益与正常投资报酬率乘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得的正常报酬之差额。以远东公司为例(单位:元):预期未来每年收益 170,625

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正常投资报酬(1,320,000×10%) 132,000

预期每年超额收益 38,625

该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含已入账及未入账)的公允价值为1,320,000元,按前述同行业的正常报酬率(10%)计算,每年的正常收益应为132,000元,而该公司预期未来每年收益为170,625元,其超过的38,625元则是由不可辨认的商誉所产生的超额收益。

5.估计超额收益的年限。从会计的角度看,企业之所以愿意以超额代价获取被并企业的净资产,就是因为这种超额代价意味着在未来有超额收益流入。有超额收益才表明有商誉的存在。超额收益年限的长短,必然会直接影响商誉价值的大小,甚至可以说,企业一旦商誉建立起来,超额收益可以永远存在。当然,由于科技的进步、同行的竞争,或者某些方面的变化,都将可能使优越的竞争地位丧失。如果商誉在以后的经营中得以维持,主要靠其以后所投注的支出,如对员工的培训、研究发展以改良品质、广告等所发生的效果。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将有可能不会永远存在。因此,可以说以后的商誉,并非是原来购买时的商誉,而是以后再发展建立起来的。如不继续投注必要的支出,则超额收益能持续多久,乃是购买商誉时所应充分估计的。本例设远东公司的超额收益,经参考同行竞争情况后,审慎估计能持续8年。

6.将估计的超额收益按适当的折现率资本化。超额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一旦拥有超额收益,必会引起更多的企业投入竞争,使超额收益的维持愈加困难。因此,将超额收益资本化的折现率,应选择较正常投资报酬率为高的,因为有更大的风险存在。以远东公司为例,设15%的折现率足以补偿此种超额收益的风险,则将每年38,625元的超额收益,估计存续8年,以15%折现之年金现值为171,708元(即38,625×4.487322,其中4.487322为1年金,8期,按15%计算之现值)。此即为估计的商誉价值。

四、商誉的摊销;

关于商誉购入后的处理方法问题,现在会计实务中有三种意见。

1.不摊销,直至证明已无超额收益时,一次直接冲抵留存收益或资本公积,或作非常损失;也可在发现超额收益已开始减少时,再进行摊销。

2.购入时马上冲抵留存收益或资本公积,商誉不留在账上。此种意见认为,商誉无法与

345

企业分开,既然自创商誉不入账,外购商誉亦应同样处理,何况商誉的受益年限或存续期间极难预计,无论分几年摊销均属武断。

3.按当初购入时的估计超额收益年限摊销,将商誉成本与超额收益相配合。

笔者极为主张第三种意见。由于科技的进步、同行的竞争,商誉不可能永远存在。当初购买商誉的金额,仅是购买有限年度的超额收益。投资以后各年度超额收益的实现,其实为当初投资成本的收回,因此,应将商誉成本在估计效益年限内,依有系统的方法(原则上为直线法,除非能证明其它方法更适当)加以摊销。商誉的摊销年限,不能人为地规定,应当在充分地考虑其经济年限和技术年限的基础上,严格实行法律规定期和企业章程规定期。国际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建议性准则中要求商誉在最长不超过20年的期限内摊销,美国则规定最长不得超过40年摊销,我国规定通常在10年内摊销,但不得在购入年度即转销。此外,在财务报表上,应充分披露商誉摊销的金额、方法及年限。这样处理不仅符合审慎原则,而且也符合商誉会计处理的国际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善平:《商誉理论面面观》,《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

2.白云霞:《商誉会计理论的重构》,《财会月刊》,1999.12.

(责任编辑:徐振杰罗炜阳)

346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购买其他公司所支付的超过净资产的部分。它代表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被收购公司的品牌、技术、客户基础等无形资产的估值。商誉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商誉需要正确核算和准确评估。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这两种方法在会计处理上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计算原则。 首先,摊销法是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适用于商誉的有效期有限的情况。商誉是有限期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消耗,因此需要进行摊销。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的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摊销法的核算原则是将商誉的价值按照摊销期限进行平均分摊,将商誉的价值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比例计入损益表,相应地减少企业的净利润。在摊销期限内,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商誉的摊销核算,将商誉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其次,减值测试法是商誉的另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减值测试法适用于商誉的有效期无限或无法明确的情况。商誉是无效期无形资产,其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如果商誉的价值发生了重大减少,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至少每年对商誉进行一次减值测试,检查商誉的公允价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如果低于,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减值测试法的核算原则是根据商誉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定商誉减值准

备的金额。一旦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企业需要在损益表上计入商誉减值的相关损失。 总结起来,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两种。摊销法适用于商誉的有效期有限的情况,需按摊销期限进行平均分摊;减值测试法适用于商誉的有效期无限或无法明确的情况,需根据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异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企业在选择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根据商誉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准确核算。商誉的正确会计处理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变化

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变化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合并、收购等交易过程中,超出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通常用于衡量企业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软性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早期的会计准则中,商誉通常视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可以进行摊销的资产,其金额按照管理层预期未来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来计算。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意识到商誉虽然无法定量地进行计量,但它具有持有价值,而非消耗价值。因此,过去的摊销方式不再适应现实情况,需要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调整。 二、商誉的减值测试 为了更好地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商誉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减值测试是一种评估商誉价值是否存在永久性损失的手段,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商誉价值和相关风险。 减值测试通常分为定时测试和触发测试两种方式。定时测试是指企业定期对商誉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是否存在减值风险。而触发测试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触发对商誉的减值测试,比如企业业绩下滑、市场环境变化等。

三、商誉减值调整的会计处理 当减值测试结果显示商誉存在减值风险时,企业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调整,并记录在财务报表中。减值调整通常采用将商誉减记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方式,以反映商誉价值的下降。减值调整金额的计算通常基于商誉的公允价值和减值风险的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减值调整不同于商誉的摊销,减值调整是一次性的,而摊销则是按照一定的期间进行分摊。 四、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也对商誉的处理进行了规定。根据IFRS 3《企业合并》,商誉在合并交易中被视为无法分离的非货币性资产。根据IFRS 3的规定,商誉应该通过购买价格减去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来计量。 此外,IFRS 3还规定了商誉的减值测试和调整方式,以及相关披露要求,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五、会计准则对商誉处理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方式变化,不仅使企业能更准确地反映商誉的价值和减值风险,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同时,减值测试和减值调整的引入也使企业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和应对商誉价值下降的风险,减少了可能的财务风险。 然而,也需注意到会计准则对商誉处理的变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会计准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

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与价值计量方法

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与价值计量方法商誉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而获得的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它是企业无形资产中重要的部分。在会计处理中,商誉的评估和价值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与价值计量方法。 一、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 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商誉的确认、商誉的计提与摊销以及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 1. 商誉的确认 商誉的确认是指企业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将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异视为商誉。在确认商誉时,企业需要根据规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进行商誉的量化评估,并将其确认为企业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 2. 商誉的计提与摊销 商誉的计提与摊销是指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在确认商誉后,按照一定的摊销期限进行核销。通常情况下,商誉的摊销期限为5-20年,企业按照摊销期限将商誉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的费用中。 3. 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

商誉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根据商誉的实际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计提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当商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准备,以反映其真实价值。 二、商誉评估的价值计量方法 商誉评估的价值计量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这些方法可以独立或综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最为适合的方法。 1. 市场法 市场法是根据市场上具有类似风险特征和收益特征的交易进行商誉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市场上类似企业的收购交易价格和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确定商誉的价值。 2. 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商誉评估方法。通过预测被收购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并结合适当的贴现率,计算出商誉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作为商誉的价值。 3. 成本法 成本法是根据计算企业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并将其作为商誉的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收购或合并交易的具体成本,如支付的现金、发行的股票以及承担的债务。 综上所述,商誉评估的会计处理与价值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相关的会计准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在经营自身的同时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渐渐的形成的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资产,那就是商誉。在我国来说商誉会计的平台在逐渐变大,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与国际上趋于平行。对商誉而言,他和其他大多数的资产不同,它不会随着使用而消亡,它的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它会给自身的企业增添一笔辉煌,使之达到超额利润。 标签: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正商誉;负商誉;减值测试 一、商誉的简述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商誉按其来源分,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合并商誉又叫外购商誉。其中合并商誉又可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及其建议 (一)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 要判断商誉是不是资产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定义和认定标准,虽然自创商誉已经得到的会计界学者的支持与认可,要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把企业价值放在客观的真实的反应出来。 (二)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必要性 从原则方面分析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具有必要性。不确认自创商誉违背以下原则: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商誉是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进而形成的,而并不是因为企业合并或者其他诸多的一些因素而形成的。再此过程中不去理会那些消耗的事物,只是一味的在商誉中所带来的收益,那对企业来说将是个灾难,那样就很难公正的客观的去保证我们的企业会计信息。 1、相关性原则 提供关于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决策信息进而帮助决策者,使之不会违背相关性原则。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的案例比较及借鉴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的案例比较及借 鉴 摘要: 商誉是一项独特的会计概念,其主要指企业以超过其净资产的价值收购其他企业后产生的溢价部分。在中美两国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会计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多家中美企业的商誉会计处理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优缺点,以期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中美企业、比较分析、借鉴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 商誉是指超过净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资产或利润,通常是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时产生的溢价,其在会计上具有独特性。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商誉应当在被确认之日起计量,各个时期的计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通常,会计师应在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时提前预留商誉,以确保其在准确和合理的基础下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在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中,中美两国存在一些差异。在中国,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采用摊销法,即采用固定的摊销期限将商誉分摊到净利润中,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相应的负债部分。而在美国,商誉会计处理主要采用各种公允价值法,包括持续

评估法、不定期评估法和净现值法等。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商誉应该至少在一年以及每个财务报告期末进行测试。 二、中美企业的商誉会计处理 1.比亚迪(中国) 比亚迪是一家以电池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企业,其商誉主要来自于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会计处理方法采用摊销法,商誉将在3至5年内等额分摊到收益中。 2.苹果(美国) 苹果是一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其商誉主要来自于多次收购其他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采用持续评估法,每年根据市场环境进行公允价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商誉数值。 3.万豪国际(美国) 万豪国际是一家全球性的酒店管理公司,其商誉主要来自于收购、兼并等方式。会计处理方法采用持续评估法,根据市场环境对商誉作出公允价值测试,以反映实际价值变化。 三、中美商誉会计处理的案例比较及借鉴 通过上述对中美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案例比较,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企业主要采用摊销法,以反映商誉对收益的影响,而美国企业则主要采用公允价值法,通过持续评估和不定期评估来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商誉的估价方法和会计处理(DOC 9页)

商誉及其评估问题研究--商誉的估价方法和会计处理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周玉明* 摘要:本文从商誉属性入手,将其区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分别阐述各自的确认、估价模型和会计处理方法。笔者主要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公告为主要依托,以期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初始确认后续处理减值评估 一、商誉的定义及分类 商誉是指一家企业由于它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它信誉卓著、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其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较高,或由于其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从事本行业的经验,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使营业特别兴旺发达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表现为一家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的获利水平1。会计界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一次性支付任何款项的能使企业获得未来的超额盈利的无形资产资源。外购商誉是企业实行控股联合时,预期被并企业存在的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在未来能使控股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而由并购企业确认的。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模型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 由于自创商誉的可靠性无法保证,它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经常波动,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加上难以计量,所以目前各国现行会计惯例不予确认自创商誉。但是,这样做又违背相关性、重要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在21世纪,可以预见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包括商誉在内的无形资产,赢得优势。会计报表如果不能全面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便不能尽可能地真实反映企业的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失去会计报表存在乃至会计存在的必要。事实上,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会计必然要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有所变革,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思想为商誉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楷模。对于衍生金融工具FASB No.119提出了初始确认。由于自创商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很难分辨从何时起这项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资产开始产生,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最近FASB对外购商誉的处理,每年末进行评估,再根据增减进行调账。 (二)自创商誉的计量模型 1.以预计年超额收益为依据 ⑴假设超额收益将持续一定的期限 I. 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G= ( PAI - r*c ) *N G —自创商誉的价值 PAI —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 r—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C —企业的总资本额 N ——预计的超额收益的维持年限 II.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G= ( PAI - r*c ) * (P/A ,i , n) G —自创商誉的价值 PAI —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 r—行业的平均收益率 C —企业的总资本额 n ——预计的超额收益的维持年限 (P/A,i,n)—年金的现值*周玉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研究生。 1《資本主義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婁爾行等編著。

商誉会计处理的实证研究

商誉会计处理的实证研究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后超过购买价格的资产价值,通常包括企业品牌、声誉以及客户群体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被认为对企业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探讨商誉会计处理的相关研究。 1. 商誉会计处理的定义 商誉会计处理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将超过购买价格的资产价值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目前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 GAAP)是两种常见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IAS要求按照购买价格确定商誉的初始计量,并在后续的会计年度内按照净资产价值进行摊销。而US GAAP则要求按照购买价格确定商誉的初始计量,并在后续的会计年度内进行年度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有减值风险。 2. 商誉会计处理的影响因素 商誉会计处理的方法和原则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特点、法律和监管要求等。研究发现,大型企业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摊销方法来处理商誉,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提高企业财务表现的稳定性。而小型企业则倾向于使用US GAAP的年度测试方法,因为其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商誉价值变动的风险。 3. 商誉会计处理的问题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商誉摊销的会计准则与商誉的经济本质之间的差距。由于商誉具有无形价值的特点,其价值往往难以确定。因此,商誉的摊销周期和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价值的变动,导致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4. 商誉会计处理的实证研究

在商誉会计处理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财 务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使用摊销方法处理商誉的企业中,财务指标通常比使用年度测试方法的企业更为稳定。而使用年度测试方法的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5. 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针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现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加强商誉的 价值评估方法,以提高商誉计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商誉的经济本质,探索更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此外,加强跨国合作和统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誉会计处理的异议。 综上所述,商誉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其方法和原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商誉的会计处理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表现,还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和信息透明度。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商誉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商誉的会计处理与计提

商誉的会计处理与计提 商誉是一种公司的无形资产,通常来自公司的收购或兼并活动。它 代表了超过公司净资产的部分,是企业品牌、知名度、客户关系和员 工技能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会计处理方面,商誉需要按照特定的规 定进行计提和处理。 一、商誉的计提 商誉的计提是指将商誉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并按照一定的方法 进行摊销或减值处理。商誉计提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在经济活动中正确 反映其商誉价值,并合理分摊其价值。 商誉的计提基本原则是通过准确评估商誉的价值来决定计提的金额。评估商誉价值的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方法、盈利能力方法和收益现值方 法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商誉的价值,将其计提入资产负债表。 二、商誉的摊销 商誉的摊销是指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将商誉的价值按照一定的期限 进行逐年摊销。摊销期限根据评估商誉时的预期经济效益期限而定。 商誉的摊销方法通常有直线法和减值测试法。直线法是将商誉价值 平均分摊到摊销期限内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减值测试法是根据商誉的 预期经济效益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价值低于减值测试的结果,需 对商誉进行减值处理。 三、商誉的减值处理

商誉的减值处理是当商誉的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对商誉进 行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即计提减值准备和商 誉减记。 计提减值准备是指根据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一定的减值准备,以反映商誉价值的下降。商誉减记是指将商誉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不再计入公司的资产。 商誉的减值处理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且需定期进行减值 测试。通过减值处理,可以确保商誉的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符,减少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 结语 商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其会计处理与计提需要按照特定 的规定进行。通过准确的商誉计提、摊销和减值处理,可以更好地体 现公司的商誉价值,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商誉会计处理

商誉会计处理 商誉是一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非物质资产,它代表了企业因为品牌声誉、客户关系、创新能力等因素而引起购买者的额外支付能力。在财务会计中,商誉是一项重要的资产,需依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和披露。本文将探讨商誉的定义、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企业在商业交易中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它通常在企业收购或合并时产生,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值。商誉是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存在,但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商誉并不能单独被买卖或转让。 二、商誉会计处理方法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 1. 摊销法 摊销法是指按照确定的期限将商誉的价值逐年摊销至企业财务报表中。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最长摊销期限为20年,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摊销期限。 应用摊销法处理商誉时,企业需将商誉价值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的利润和损益中。具体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商誉摊销金额 = 商誉价值 / 摊销期限

2. 减值测试法 减值测试法是指将商誉与相关资产进行比较,验证商誉的价值是否 仍然与购买时一致。如果商誉的价值发生了减值,企业需要根据实际 减值情况进行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测试法通常包括已购公司整体减值测试和现金生成单位减值测试。已购公司整体减值测试是对商誉整体价值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 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现金生成单位减值测试是对商誉以及相关 现金生成单位(例如分部、子公司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和 相关单位的减值准备计提金额。 三、商誉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商誉的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商誉的计入企 业资产负债表可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总资产规模,从而提升企 业的信用评级和借款能力。 其次,在企业合并或收购之后,商誉的计入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因为摊销商誉需要计入损益表中,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每股盈余。这也意味着企业需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商誉对净利润的影响,以确 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了解。 最后,商誉的减值测试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如果 商誉发生减值,企业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净利润减少,从 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可。

商誉会计处理

自创商誉的计量 自创商誉价值的计量与外购商誉不同,外购商誉为购买价与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自创商誉是以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作为其计量标准的,人们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有所不同,目前理论上探讨比较多的主要是以下两种方法: 1.直接计量法:直接计量法又分为两种。 (1)超额收益现值法。此方法符合商誉的定义。在会计学上,对商誉的通常理解就是商誉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通过一定的折现期和折现率就可将商誉的未来超额收益折现为现在的价值。用公式可表示为:自创商誉价值V=Pi (P/A,i,n);式中Pi———每年的超额收益;i———折现率;折现率i和折现期n的选择直接影响自创商誉价值V的大小。折现率i可选平均资本成本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种方法虽然能直接反映商誉的本质,但由于该公式的几个指标都存在人为的估计,如每年的超额收益Pi,折现期n,因此,按该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具有不准确性,可验证性差。 (2)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该方法是先计算出企业的超额利润,再用适当的收益还原率(一般为同行业企业平均利润率)除超额利润,把还原后的金额作为自创商誉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超额利润=企业平均利润额-按同行业企业平均利润率×企业当年年末净资产总额;自创商誉价值=超额利润/收益还原率。为保证计算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平均获利水平,平均利润率计算时期的确定,应选用靠近计算期的若干时期(如5年)。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超额收益应采用扣除企业年末损益表中营业外收支净额后的差额。 2.间接计量法。该方法是通过计算整体资本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计算自创商誉的价值,采用下列公式:自创商誉价值=整体资产价值-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但是由于企业并没有发生被并购交易,则整体资产价值不能用购买价来表示,而应通过下式计算:整体资产价值=企业市场价值=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每股市价或整体资产价值=年收益额/行业平均收益率。这种方法只有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证券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才能用股票的市价作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考虑到商誉的经济性质、各方法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会计所面临的新经济环境,我认为自创对商誉的计量应以直接计量法为主,间接计量法为辅。另外,考虑到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各自的优缺点,出于客观性原则考虑,在直接计量法中又应当首选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它可以摒弃其他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数据来源较为客观,计算结果相对准确。 商誉是一种不能被单独识别与确认的资产,数值上等于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全球企业并购案盛行的今天,商誉成为会计界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在2007年实施的新

(完整版)商誉的价值评估

(完整版)商誉的价值评估 1.1商誉的内涵 商誉既是一项资产,也是一种信誉,是人们对某个企业的信任程度。商誉一旦形成,就会在顾客头脑中形成一种观念和消费习惯。商誉的形成至少来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1)基于公司产品层面的竞争优势。包括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和依赖等。 (2)基于公司价值链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而反复进行的对人、财、物,产、供、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形成了良性的价值链循环,使产品生产市场对路,成本降低,社会信誉随之上升。 (3)基于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平台是当今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然也是商誉价值构成的重要内容。企业劳动者素质提高了,企业良好商誉形象的树立才有基础。 (4)企业地缘即企业的地理位置优势。如果企业所处位置和所处的投资环境较优越,那么必然比其他企业有更大的收益。例如在改革初期,身处经济特区的公司就比内地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 (5)企业历史传统优势。企业良好的信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代企业领导层和雇员层经过多年积累经验才形成了技术秘诀、经营之道和社会影响及其知名度的。企业历史越悠久,知名度越高。 (6)基于战略的竞争优势。所谓企业,企划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公司决策者的战略头脑才是这个公司最核心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1.2商誉的价值评估方便 随着商誉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关于商誉的价值,萨缪尔森的观点至今影响着大多数学者,他在《经济学》一书中形象地说:“如果你为了收买一家企业而支付了一定数量的钱,那在你看来该企业就值那么多钱。如果该企业的股本的帐面价值不值那么多钱,那我们就认为这是由于商誉。”所以萨缪尔森关于商誉价值的计算就是:商誉价值=公司整

会计事务所中的商誉评估方法

会计事务所中的商誉评估方法商誉评估是会计事务所在执行财务审计和评估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重 要任务之一。商誉代表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客户关系以 及员工的技术能力等。正确的商誉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反映出其真实的 价值状况,从而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将介绍商誉评估的几 种常用方法。 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商誉评估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基于市场上类似企 业的交易数据,通过比较企业之间的销售额、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等 因素,来评估商誉的价值。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便于操作和理解,但 需要具备足够的市场数据支持。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商誉评估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结合企业的风险和折现率等因素,来评估商誉的价值。这种方法适用 于那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盈利能力的企业,但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财 务分析和预测。 三、成本法 成本法是商誉评估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基于企业获取商誉所付 出的成本,结合商誉的使用寿命和价值衰减等因素,来评估商誉的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企业,但需要 考虑商誉的耗损和更新等问题。

四、市场交易法 市场交易法是商誉评估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依据是通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交易市场上已发生的交易进行商誉的评估。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但需要对市场交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除了上述常用的商誉评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现金流折现法、随机现金流法等。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适用性,会计事务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准确评估商誉对于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商誉评估方法,会计事务所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会计事务所在进行商誉评估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确保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总之,商誉评估方法是会计事务所在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进行操作,会计事务所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商誉评估结果,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摘要】 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超出合理价值支付的部分, 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在会计处理上,商誉被列为无形 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企业商誉的价值变动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价值符合市场实际。企业在面对商誉会计问题时,需要制定相 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可以得出启示,指导企业正确处理商誉会计,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经营 效益。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商誉会计问题仍将是一个重 要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 升企业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减值 测试,应对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 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 了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商誉在并购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处理,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师和

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商誉的减值测试和会计确认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 挑战性的问题。 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 处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 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企业商誉会 计问题探讨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商誉的定义和特点、会 计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及会计确认、减值测试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整 体提升企业商誉管理水平和会计质量。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企业商 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企业商誉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探讨企业商誉的会计确认和减值测试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商誉会计 问题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誉会计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商誉会计问题,提升商誉管理水平和 企业价值,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本研究,可 以增进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企业提供绝佳的时机来 提高商誉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长期发展与 可持续增长。 1.3 研究意义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商誉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商誉价值评估方法探析 一、商誉的内涵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辩认的资源。从本质上讲,商誉是企业拥有却无法具体辨认的、能够对企业获得社会必要收益能力产生影响的诸要素综合的资本化价值,反映了一个企业包括管理水平、经营业绩、销售网络、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地理环境、历史声誉等诸多因素在内的整体素质,同时它也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商誉的形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竞争优势。决策层的企业战略是公司最核心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2.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偏好和依赖等是其竞争优势的一个体现。 3.公司价值链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有效地对人、财、物,产、供、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企业形成良性的价值链循环,使其产品适销对路,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产品及企业信誉。 4.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优势。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企业劳动者素质提高了,企业良好商誉形象的树立才有基础。 5.企业的地理位置优势。如果企业所处位置和所处的投资环境较优越,那么必然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加的竞争优势。 6.企业文化优势。企业良好的信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多年积累才能形成企业的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影响力。企业历史越悠久,知名度也就可能会越高。 其他因素,如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短期现金流量的增加、产品的专营权、企业的商标、品牌的知名度等也同样影响企业商誉。 因此商誉可以是企业通过过去建立的关系,对未来价值的期望,也是顾客由于受到优良的服务、广告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对企业重新惠顾并推荐给别人的一种趋向。 二、商誉的特点: 1、非实体性。商誉没有实物形态,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可确指的资产分开出售。 2、独立性。商誉是多项因素作用形成的结果。在对商誉进行评估时,需区别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

商誉会计处理的实际问题解析

商誉会计处理的实际问题解析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或收购其他公司时,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 允价值的差额。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 但其会计处理方式却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将对商誉会计处理过程 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需要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规定进行。根据IFRS 3《企业合并》,只有在合并或收购交易中出现商誉时,才 可以确认商誉。商誉的计量方法通常是采用购买法进行,即以收购交 易对价减去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量商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1. 商誉的计算方法:合并或收购交易中,商誉的计算方法直接影响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可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商誉,如盈余多种方法、市 场倍数法等。在确认商誉时,应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和合并后的综合 经济利益,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 2. 商誉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商誉的计量需要确定被收购公司的净资 产公允价值。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测定涉及估计和假设,可能存在主观 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和分析,采取合理的估计方法。 解决方案:

针对商誉计算和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与专业评估机构合作:通过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结果。 2. 使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和合并后的综合经济利益,选择适合的商誉计算方法。 二、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 商誉确认后,需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摊销和减值测试。在实际操作中,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1. 商誉摊销期限:商誉的摊销期限影响着企业的财务表现和企业价值。根据IFRS,商誉摊销期限为最长10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商誉的经济寿命和商业环境进行评估,灵活确定商誉的摊销期限。 2. 商誉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是确定商誉减值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商誉的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减值测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前景、商誉的经济利益等。因此,为准确评估商誉的减值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解决方案: 为解决商誉摊销和减值测试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根据商誉的经济寿命和商业环境,灵活确定商誉的摊销期限。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它代表了企业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价值。商誉的会计处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商誉这一无形资产,涉及到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以及摊销等问题。本文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商誉的确认 商誉的确认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根据购买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所形成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在一次购买中计量为被购公司的公允价值与收购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在可观察到的市场活动中,这种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被称为商誉。 商誉的确认主要依据购买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商誉的确认并不是所有的商业合并都会形成商誉,只有当被购并不包含净资产时才会形成商誉。商誉的形成还需要符合实体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要求。 二、商誉的计量 商誉确认后,需要进行计量。商誉的计量是指企业对商誉所进行的价值确认,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以购买公司的成本减去被购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后的余额计量。这种计量方式能够确保商誉的真实价值得以确认,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商誉的价值。 商誉的计量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调整其价值,只有当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时,或者是商誉需要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定期减值测试时才需要调整其价值。因此在进行商誉的计量时需要慎重考虑,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准确地得以确认。 三、商誉的减值测试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对商誉的真实价值进行确认,当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时,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对商誉进行调整其价值,以及确认商誉可能存在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其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商誉所属的单元进行减值测试,将商誉按照所属单元进行确认其价值;二是根据商誉所属的现金流量产生单元进行减值测试,将商誉按照所属的现金流量产生单元进行确认其价值。这两种方法能够确保对商誉进行有效的减值测试,从而避免因商誉价值过高而导致企业出现减值损失的情况。 四、商誉的摊销

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下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一、商誉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部分为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合并成本少于所确认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如果是吸收合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为控股合并,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为独立的集团公司,无关联关系,2007年6月31日甲公司以1000万元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全部股权,合并后乙公司不存在。购买日乙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数据如下:银行存款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300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8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账面价值500万元,公允价值580万元:短期借款账面价与公允价值均为8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80万元。购买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3000000 应收账款2800000 固定资产5800000 贷:短期借款800000 银行存款10000000

营业外收入800000 [例2]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独立的集团公司,以前无关联关系,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以1000万元货币资金购买乙公司90%的股份,合并后乙公司继续存在。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10万元。甲公司购买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100万元×90%)9900000 商誉(1010万元-1000万元)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在每年年度终了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企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难以分摊至资产组的,应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在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应按照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对包含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应按照以下步骤处理: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

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过程。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商 誉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问题。本文将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研究。 商誉的概念。商誉是企业在合并或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它代表了企业收购其他企业的溢价部分,反映了被收购企业的非物质资产和特殊能力。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能直接用货币方式交易。 商誉的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准则,商誉在企业合并完成后要进行会计处理。根据《企 业会计准则》第42号文件的规定,商誉应当以成本进行初始确认,并在合并过程完成后,按照合并后所形成的控股子公司的公允价值减去控股子公司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初 始确认时商誉的金额。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 初始确认阶段,商誉按照成本计量。成本包括购买其他企业的净资产支付的现金、发 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公允值、发行的权益证券的市场价格,以及支付的其他能直接 归属于被收购方的现金和非现金付款等。商誉的初始金额应当在合并完成之日确认,并作 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后续计量阶段,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商誉应当按照每年为单位进行减 值测试。如果商誉减值的迹象明显,企业应当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商誉的可收回金额,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商誉的账面价值要相应减少。商誉减值损失的计算方法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但必须满足积极计提、合理计量、及 时披露的原则。 商誉在企业合并中的价值作用。商誉的出现是由于企业合并或收购活动产生的,它反 映了企业增值的能力。商誉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具有潜在价值。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的存在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商誉还可以作为企 业的一种重要资源,用于获得竞争优势、开展创新和拓展市场。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对商 誉的正确会计核算和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企业合并过程中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 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正确处理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合 理利用商誉的价值,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分析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

分析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 商誉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是一项重要的资产,其以企业对他人取得的净资产超过实际支付的价格的部分而计算。商誉主要是指企业对其他企业在资产、品牌、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潜力的一种简单形式的体现。对于企业而言,商誉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溢价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生产效益。但是,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商誉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点问题。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商誉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行业比较法和收益估价法。 首先是行业比较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参考同类企业的市场价值等因素,分析出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具体的说,该方法会通过市场品牌溢价分析、上市公司评估方法、标准预期收益率法等进行商誉的核算。通过行业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估价,并使企业的商誉核算比较准确。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行业比较法可能并不完全适用,有时很难找到与之相似的企业,从而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这种方法也不能考虑到企业不同的业务范畴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是收益估价法。收益估价法是一种以未来可预期的收益为依据的核算方法。该方法会分析企业未来所能带来的产值、

影响力,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盈利能力,综合分析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的商誉价值。这种方法更加重视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价值。 但是,收益估价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未来预测的收益、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很难避免。其次,该方法要求的数据量较大,所需的分析工具和技能要求较高,对财务分析师的能力要求也较高。 综上所述,商誉的核算方法需要在多方面综合考虑。行业比较法和收益估价法都有其相应的优缺点。在选择核算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所在行业、业务范畴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在进行商誉核算时,需要考虑到未来预测收益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将不确定因素考虑在内,将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到最大。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并进行合理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目下以净额列示,笔者就新准则中商誉的具体处理作一分析,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进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随着当今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合并商誉是一种越来越重大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研究的热点。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可辨认的资产一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重大变化。 一、商誉的确认。 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据此,商誉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 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立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账。然而这种确定商誉存在的方法及对它作出的会计计量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商誉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任何一笔支出能够确认是专为创造商誉而支出的。因此,也难决定该笔支出创造了多少商誉,这些支出的受益期是多少,因而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加以确认入账,自行创造的商誉不予入账。按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采用权益集合法,相关资产和负债按照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在新准则体系下,只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才涉及商誉的会计处理,确认商誉,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时确认商誉又稍有不同。控股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体现在购买日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吸收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则作为购买方账簿和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列示。 二、商誉的初始计量和账务处理 (一)商誉的初始计量根据第20号准则,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 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