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逻辑学答案2

逻辑学答案2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

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不过,人口普查时,统计数字表明,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少,大概是分布不合理吧?”

答:这段议论先偷换了概念,后偷换了论题。一开始,“男子汉”是指具有大丈夫气概的男子,后偷换成指一切男人。议论的题目本来是“什么是男子汉”,最后却转移到男女的比例上了,违反了同一律。

2.甲问:我做菜的手艺不错吧?

乙答:很实惠,很实惠。

答:乙的回答表面上转移了话题,不正面回答问题,违反同一律,实际上隐含着对问话人做菜手艺的批评,不正面批评,巧妙地避免主人的难堪,是一种变格修辞手法,不违反同一律。

3.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答:服务员的回答转移了论题,违反同一律。服务员用这种幽默方式化解矛盾。

4.《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

答:宪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雨果说“以笔杆子谋生”是指“当作家”,而宪后却理解成“贩卖笔杆子”。

5.有个小朋友到邮局寄信,柜台里的阿姨告诉他;“这封信超过了重量,要加贴八角邮票才能寄,”小朋友着急地说:“什么?你已经嫌它太重,加贴邮票不是更重了吗?”

答:这个小朋友将“这封信超重”理解成“这封信太重”,无意中偷换了概念,也转移了话题,违反了同一律。

6.孔乙己到了酒店,人们嘲笑他偷了书挨了打。他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答:孔乙已把不同语词“偷”和“窃”表达一个概念故意说成两个概念,故意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三、指出下列各段话中违反不矛盾律或排中律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既断定“所有S是P”真,又断定“有的S不是非P”真;

答:不违反逻辑规律。因为“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非P”(它等值于“有的S是P”)是从属关系,可以同真。

2.既断定“所有S是非P”真,又断定“某S是P”真;

答:违反不矛盾律,“自相矛盾”。因为“所有S是非P”等值于“所有S不是P”,它与单称命题“某S是P”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3.既断定“如果p则q”真,又断定“如果p则非q”真;

答:不违反。因为二者是可同真、不同假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证明)。

4.既断定“所有S是P”假,又断定“有的S不是P”假;

答:违反排中律,犯“模棱两不可”错误。因为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5.既断定“必然非p”假,又断定“不可能非p”假;

答:不违反。因为“必然非P”与“不可能非P”(它等值于“必然P”)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都加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6.既断定“p或者q”假,又断定“非p并且非q”假;

答:违反排中律。因为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真值表可证),都加否定,犯“两不可”的错误。

7.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规律。

答:违反不矛盾律。这句话隐含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价值规律是历史规律;价值规律是永恒规律,二者不能同真,同时加以肯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8.或者采纳他的建议,或者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

答:违反排中律。“采纳他的建议”与“不采纳他的建议”是两个矛盾命题,都加否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9.戴着老花镜的父亲久久凝视着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小伙子,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答:违反不矛盾律。这句话既断定“父亲久久凝视着小伙子”,又断定父亲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看着小伙子(即不是凝视着小伙子),自相矛盾。

10.我的最大优点就是从来不谈自己的优点。

答:这句话违反不矛盾律:“我从来不谈自己的优点”本身是谈自己的优点,二者矛盾。

四、试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会回答的同学举手,结果好多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又让不会回答的同学举手,有些同学也举了手。只有一个学生前后两次都没有举手。对这个学生,老师批评说:“会回答与不会回答是互相矛盾的。你怎么前后两次都不举手?这不是在存心捣乱吗?”这个学生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辩解道:“老师,你叫会回答的学生举手时,我当时不会回答,没有举手;你叫不会回答的学生举手时,我刚想好了,又会回答了,也就没举手。我都是按照你说的意思去做的呀,这能算存心捣乱吗?”

请问:他们师生二人,谁说的话合乎逻辑?谁说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

答:学生的话合乎逻辑,老师的话不合逻辑。因为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互相矛盾的认识不能都否定(或不作回答),必须肯定其中一个。但学生对前后两个互相矛盾的问题都拒绝回答是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不能算违反排中律,更不是故意捣乱。

2.有一块空地准备用来搞建设,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这块空地建什么好。

(A)甲一会儿说应该建个幼儿园,一会儿又说这里不应该建幼儿园,试分析甲这样讲有无逻辑错误,为什么?

(B)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乙的话有无逻辑错误,为什么?

(C)丙说:“我看还是建幼儿园好。”丁说:“我看还是在这里建食堂好。”针对丙和丁的发言,乙又说:“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乙这样讲有无逻辑错误,为什么?

答:甲提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乙对甲提的两个矛盾命题都加否定,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的错误。丙、丁的意见是两个反对命题,可以同假,乙都加否定不违反逻辑规律,可以有第三种意见。

3.1933年鲁迅先生在《“有名无实”的反驳》一文中谈到:当时国民党军队中一排长“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不抵抗’(主义)就一定跟着下台了。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这位排长“不懂逻辑”?

答:国民党的这位排长混淆“不抵抗主义”和“不抵抗将军”两个概念,同时也将“不抵抗将军下台”偷换成了“不抵抗主义下台”,既混淆了概念,又偷换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所以鲁迅说他不懂逻辑。

4.据传,有一年元宵节,司马光夫人想上街去逛灯会,就跟司马光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司马光夫人又说:“我不但要看灯,还想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请问,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使用了什么样的诡辩方法?

答: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故意混淆“花灯”和“灯”,“游人”和“人”的概念,同时偷换了“看花灯”和“看灯”、“看游人”和“看人”两对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五、分析下面两段话中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地方。

1.在一次干部会上,甲说:“我们部门的工作不受重视,什么事老是低人一头!”乙听了反驳说:“你不想低人一头,难道想高人一头吗?”甲马上辩解说:“我们既不想低人一头,也不想高人一头,能对我们一视同仁就满足了。”

答:干部乙的话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由“不想低人一头”推不出“想高人一头”,因为“不想低人一头”与“想高人一头”是反对关系的命题,否定其中一个,“推不出”另一命题真。干部甲的话是符合逻辑的。

2.契诃夫的名著《套中人》写到别里科夫有一次看到他学校的同事柯瓦连科同他的妹妹在街上骑自行车,吓得脸色由青到白,第二天他到柯瓦连科家里,说:“你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于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当柯瓦连科问他为什么时,他说:“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可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答:别里科夫反对青年教育者骑自行车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么学生就不会做出好事来”,二是“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这两个理由,前者是虚假的,犯“虚假理由”错误;后者虽真实,但与“青年教育者不能骑自行车”的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总之,别里科夫的话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六、用排中律或不矛盾律的知识解答下述问题。

世界杯足球赛经过紧张角逐,有B、F、H、K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这天,球迷甲、乙、丙、丁在打赌猜测哪支球队最后捧杯,四人猜测如下:

甲:如果B队半决赛中战胜H队,那么B队就会夺得冠军。

乙:我认为H队和K队都不会打进决赛。

丙:除非K队在半决赛中淘汰F队,B队才会取得冠军。

丁:B队战胜H队是没有问题的,但B队不会再次夺冠。

最后的比赛结果证明,四个球迷只有一个人的猜测是错误的。你能根据上述条件推断哪个队取得了冠军吗?猜错的又是哪一位呢?

答:F队取得冠军,猜错的是甲,其余三人都猜对了。据已知条件,甲的话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的命题,按照不矛盾律,两个矛盾命题必有一假,这样,唯一的假话必在甲或丁的话中,而乙的话和丙的话必是真话。由于B、F、H、K四支球队进行半决赛,而H、K都没进入决赛(乙的话),所以,B、F进入了决赛(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由于K队没进入决赛(即在半决赛中被淘汰),所以,“K队在半决赛中淘汰F队”这个命题是假的,结合丙的话可推知“B队不会取得冠军”(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B队、F队进入了决赛,而B队不会取得冠军,故冠军队是F队(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甲的话是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件“B队在半决赛中战胜H队”真(据乙的话),后件“B队会夺得冠军”假,所以,甲的话是假话,即猜错了。

第八章归纳推理

一、指出下列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外国有一则寓言故事:一个户籍官员到一个村庄去登记户口,询问的第一个户主叫威廉·威廉斯;第二个户主,第三个甚至第四个户主也叫这个名字;最后他自己说:“这可腻了!他们显然都叫威廉·威廉斯。我把他们照这名字都登上,今天好休息。”图省事的结果是他错了。村子里还有一个叫约翰·琼斯的。

答:这个户籍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他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根据部分户主的姓名一样,没有注意发现反例,就得出所有户主都姓名一样的确定结论,其推理是不正确的。

2.红牵牛花、红大理花、一品红等红花都不香;所以,一切红花都不香。

答:不正确。因为前提概括的事例过少,也没有注意搜集反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3.古代著名诗人都爱种柳,不但写下许多咏柳佳作,而且本人都从事植柳。陶渊明以“五柳”为号说明了他对柳的喜爱。欧阳修也是植柳能手,在扬州蜀冈大明寺平山堂前,“欧阳文忠植柳一株,谓之欧公柳”。白居易外放时也曾不止一次种过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柳宗元用诗记载了他在柳州任刺使时种柳的事:“柳州柳刺使,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夕年。”

答:不正确。这个推理仅根据部分著名诗人爱种柳的事实,而没注意文学史上大量相反的事例,得出全称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应用的是什么归纳推理?

1.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在计算中发现:7=3+2+2,9=3+3+3,11=5+3+3,13=5+5+3,15=5+7+3,……

7、9、11、13、15等都是大于5的奇数,它们都能写成三个素数之和。所以,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分解为3个素数之和。

答:这是个正确的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2.孔子的弟子曾参,曾经说过儒家的孝道是:“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后人曾将这句话归纳成今天常用的成语:“放诸四海而皆准”。

答:完全归纳推理。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以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4.在毛里求斯,有13棵高大挺拔的大颅榄树。这是这种名贵树木仅有的后裔。它们的“年龄”都是300岁,已进入垂暮之年。奇怪的是,这些树木尽管果实累累,种子却从不萌芽。园艺家无论怎样精心培

育,也没有一粒种子破土而出。

世界上决没有不能繁衍的树木,大颅榄树为什么不能繁衍呢?科学家经过长久探索,终于发现,渡渡鸟的灭绝使这种树遭到厄运。渡渡鸟以颅榄树的果实为食,强有力的消化系统把硬壳磨薄,加上胃中酶的作用,使之容易发芽。可以说,渡渡鸟是颅榄树的催生婆,渡渡鸟一死,果实的硬壳扼杀了种子的生机。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缺一不可,它们一兴俱兴,一衰俱衰。

答:该段文字前部分是完全归纳推理,后部分是科学归纳推理。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各包含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把新鲜的植物叶子浸在有水的容器里,并使叶子照到阳光,就会有气泡从叶子表面逸出并升出水面(水在这里只是帮助人们看见气泡)。若日光逐渐减少,气泡也逐渐减少。若不使叶子照到阳光,则气泡完全停止产生。若继续使之照到阳光,则又有气泡逸出。日照强度逐渐增强,气泡也逐渐增强。由此可见,植物的叶子放出气泡与日光的照射有关。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求异法和共变法。新鲜的植物照到阳光,就有气泡从叶了表面逸出,否则,气泡就完全停止产生,这是求异法。对叶子的日照强度增强,气泡逸出也增多,否则,气泡就随之减少,这是共变法。

2.澳大利亚原来没有牛羊,最高等的动物只有袋鼠,后来引进了牛羊,牛羊多了,蚊蝇、牛虻竟也跟着多了起来。

原来,牛羊多了,畜粪也就多了起来。单牛粪而言,500万头牛一天可拉上亿堆牛粪。畜粪越积越多,牧草压在底下,无法生长;畜粪又滋生大量蚊蝇、牛虻,侵害人畜,传播疾病,搞得举国不宁。

牛羊成群粪成灾,这是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中遇到的特殊问题。世界上别的牧场也牛羊成群,都没有畜粪问题,因为那里有无数的推粪虫在推着粪球,把一堆堆粪化整为零,推入土中……。后来,澳大利亚成立了推粪虫研究所,培养推粪能手,几年时间,牛羊粪被清除得干干净净,牧场上牧草丰茂,一片青翠。蚊蝇大量减少,牛羊的发展又有了保证。牛羊与推粪虫,是自然索链上紧紧相扣的环节。这真是蜣螂虽小,缺之不可,一缺则乱,一补则安。

答:这段话前半分析牛羊的发展与畜粪造成的灾害之间存在共变关系,用了共变法。后面分析畜粪造成的原因时运用了求异法,有推粪虫的地方,畜粪就不会造成灾害,没有推粪虫的地方,牛羊成群粪成灾。

3.从前有两位化学家观察到,大气中的氮比从各种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在相同条件下,多出0.5%的重量。于是他们想,空气中的氮的多余重量,必定是一个与氮相结合的未知元素的重量。后来,化学家们根据多次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氩。

答:运用了剩余法:大气中的氮的重量是个复合现象,除去已知的99.5%的重量是氮的重量,剩余的0.5%的重量是一种未知元素——氩的重量。

4.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2004年4月23日公布的非典疫情:安徽确诊一非典病例和一疑似病例。患者宋某,女,26岁,安徽医大硕士研究生,3月7日至3月22日曾在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病毒和预防控制所形态实验室学习,23日回合肥,发病后回北京治病。安徽疑似患者魏某系宋某之母,一直陪护宋某。北京确诊病例李某曾在北京健宫医院护理过宋某,与宋某有流行病学关系。北京一疑似病例杨某,男,31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4月17日发病。

由于宋某和杨某曾在同一实验室工作,专家初步判定,此次疫情可能源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

答:运用了求同法:北京和安徽两个非典病例虽然发病时间、病情、发病地点各有不同,但此前都曾在北京某实验室作过研究工作,实验室的病毒感染可能是他们发病的共同原因。后来专家组的调查也证实了上述推测。

5.岱庙院内有两棵生长300多年的大银杏树,多年来一直郁郁葱葱,树叶碧绿,果实丰收。1988年至1989年大旱,其中西侧的216号树发生大面积树叶枯黄现象,大水漫灌也不见效。管理人员通过考察分析发现:与216号树仅隔一条甬路的215号树却照样枝青叶翠,一如往常。更奇怪的是:在岱庙后寝宫之北有两株30余年的银杏幼树,其位置与215、216号树南北相对,西侧一株树叶枯黄,而东侧一株碧绿如常。四株树的生活环境:土质、雨水、日照、管理基本相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呢?原来,

216号树之南有一水井,名为“醴泉”,由于天旱,近年大量抽水使用,水位严重下降;而215号树之南虽然也有一水井,久已填死不再使用,地下水位降低不多。是否“醴泉”的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是银杏树叶枯黄的原因呢?后管理部门命令停用“醴泉”,银杏树已枯黄的叶子果然逐渐返青,树冠又碧绿如初了。

答:运用了求同异并用法,216号银杏树与它北面的30年树龄的小银杏树南面有水井,并经常使用,两树树叶变黄,这是求同,215树与它北面的小银杏树南面没有水井树叶没有变黄,这又是求同;将这两种情况对比,说明水井的使用是树叶变黄的原因,这是求异。

四、请指出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没有水分,麦种发芽。

答:不可能事件。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答:必然事件。

3.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抽一张,这张牌是红桃。

答:随机事件。

4.给一批产品标上a、b、c、d、e的编号,然后从中任取一件,正好是e号。

答:随机事件。

五、简答下列问题:

1.一瓷罐内装有2个鸡蛋和3个鸭蛋,从中任意取出一个,得到鸡蛋的概率是多少?

答:得到鸡蛋的概率是40%。

2.将一枚硬币掷50次,出现正面次数为10次,这种情况是否正常?为什么?

答:不正常。因为一个厚度均匀,边棱无损的硬币掷若干次,其出现正面次数的概率应为50%。按这个概率计算,将硬币掷50次,出现正面的次数应为25次左右。

3.假定你抛掷一枚硬币,那么你认为仅这一次的抛掷来看,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如果连续抛掷100次并记录硬币向上的次数,那么你还能认为你本题的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答:出现正面向上的理论概率应是50%,如果连续抛掷100交,并记录硬币向上的数即使不是50%,只能说这次试验硬币向上的频率不是50%,并不影响其理论概率仍为50%。

第九章类比推理与回溯推理

一、下列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儿童受师长的管束监督,因此,小国应受大国的指导,弱国要受强国的摆布。

答:不正确。该推理犯了“机械类推”的错误。因为儿童与师长的关系与小国和大国、弱国和强国的关系本质不同,不宜类比。

2.在台湾发现了全身长白毛的猴子后,有人推断说:与台湾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相类似的西双版纳地区也会有这种白色的猴子。

答:正确。根据台湾与西双版纳自然条件(a)、生活条件(b)相似,台湾发现了长白毛的猴子(c),推知西双版纳也会有长白毛的猴子(c)。

3.《庄子·至乐》篇里有一段鲁侯养鸟的故事。大意是:鲁侯是个侯,喜欢别人奉承、听宫廷音乐、饮酒吃肉。有一天,有一只海鸟飞到鲁京城的郊外,鲁侯把这只鸟抓来,很尊敬地用车子把它送到供祭祀的大殿里去,给它演奏庄严肃穆的《九韶》乐曲,向它敬酒,给它吃最好的伙食,弄得海鸟头昏眼花,恐惧悲伤,不敢吃一块肉,当然更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去了。

答:不正确。鲁侯犯了“机械类推”的错误。鲁侯自己是个贵族:喜欢别人奉承、听宫廷音乐、饮酒吃肉,他认为海鸟也和他一样,给海鸟以贵族生活待遇,结果海鸟死亡。鲁侯与海鸟二者本质相差太远,这种类比是错误的。

二、指出下列类比推理中相同的属性和推出属性,并说明是否正确。

1.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叶、枝、干相似,嫁接容易成活;桃树和柳树的叶、枝、干也很相似;所以,桃树和柳树嫁接也容易成活。

答:不正确。相同属性:嫁接的父本和母本都叶、枝、干相似,推出属性:嫁接容易成活。因为相同属性只是表面的,而本质不同(大小白杨为同类植物,而桃柳树则非同类植物),二者不可类比。

2.昨天天气闷热,无风,乌云满天,蜻蜓飞得很低,下了雨;今天天气也很闷热,无风,天空乌云密布,蜻蜓飞得很低;所以,今天可能下雨。

答:正确。相同属性:天气闷热、无风、乌云满天、蜻蜓飞得低,推出属性:下了雨。相同属性是本质的,结论可靠性高。

3.神学家比西安·亚雷在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时是这样论证的:太阳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照亮地球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移动火把照亮房子,而不是移动房子被火把照亮。因而只能是太阳绕地球,而不是地球绕太阳。

答:不正确。神学家比西安·亚雷犯了“机械类推”的逻辑错误。因为太阳照亮地球与火把照亮房子是表面相同而本质完全不同的事物,仅根据某些表面相似而推出太阳绕地球转的结论是错误的。

4.伯乐是相马专家,著有《相马经》,其子却不会相马。一天,伯乐的儿子看到一只蛤蟆,对伯乐说:“爸爸,好马,你看,额、眼、腿跟你在《相马经》中说的一模一样,就是蹄子不大一样。”伯乐听了简直哭笑不得。其子“按图索骥”,推出了荒唐的结论。

答:不正确。伯乐的儿子犯了“机械类推”的错误。他根据蛤蟆与好马某些表面相似而推出了荒唐的结论。

三、分析下列回溯推理,指出其具体类型并写出其逻辑模式

1.公安人员在勘察某盗窃现场时发现:门窗完好,没有撬砸痕迹。根据一般经验,便可分析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几个条件:如果是内部人员作案,可以用正当方式进入现场,可以不破坏门窗;如果内外人员勾结作案,那么也不会破坏门窗;如果犯罪人事先潜入现场,那么也不会破坏门窗。由此推知:此案可能是内部人员所为,或者是内外人员勾结作案,或者是罪犯事先潜入作案现场。

答:此推理属于复杂式回溯推理。用q代“门窗完好”,用p1代“内部人员作案”,用p2代“内外人员勾结作案”,用p3代“犯罪人员事先潜入现场”,该推理的逻辑模式为:

已知q,如果p1则q;推测p1;

已知q,如果p2则q;推测p2;

已知q,如果p3则q;推测p3;

所以,q的原因可能是p1或p2或p3。

2.如果某甲犯了谋杀罪,那么,他就曾在受害者房间里;据群众反映,有人看到某甲昨晚曾到过受害者房间;由此推测:某甲犯了谋杀罪。

答:该推理为简单式回溯推理。用q代“某甲曾在受害者房间里”,用p代“某甲犯了谋杀罪”,其逻辑模式为:

已知q(结果)

如果p,那么q;

所以,可能p(原因);

3.长期居住在嘈杂环境、身体素质差、情绪易激动等,会导致非病理性神经衰弱症。某人患非病理性神经衰弱症;所以,此人可能由于长期居住在嘈杂环境里。

答:此推理是简单式回溯推理。用q代“某人患非病理性神经衰弱症”,用p1、、p2、p3分别代“长期居住在嘈杂环境、身体素质差、情绪易激动”,其推理的逻辑模式为:

已知:q

如果(p1∧p2∧p3),那么q

所以,可能p1。

4.我国古代有一件因借债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子,检验官命令该地居民将全部镰刀交出,排列在地上。正值盛夏炎热之时,苍蝇飞集在其中一把镰刀上。检验官指着这把镰刀,问其主。当即将该人捕获审问,但此人不服。检验官指着镰刀厉声说:其它镰刀都没有苍蝇,你用镰刀杀人,血腥气还在,苍蝇才聚集其上,你还能抵赖吗?此人乃叩头服罪。

答:此为简单式回溯推理。用q代“苍蝇飞集镰刀上”,用p代“用镰刀杀人”,其逻辑模式为:已知:q

如果p,那么q

所以,可能p。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逻辑学基础教程》习题和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根据语言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下列对话中B的话语中的预设: A:你怎么迟到了? B:因为我的自行车给偷走了。 2.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战争就是战争”和“孩子就是孩子”这类同义反复的语句是否违反了交际的合作准则?如果违反了,那么,它们的语用含义是什么? 3.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对话是否违反了交际的合作准则?如果违反了,那么,它们的语用隐涵是什么? (1)“妈妈,我出去和同学玩一会儿,好吗?”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2)甲:“五一节我们去北京旅游,好吗?” 乙:“我们初中的老同学要一起聚会呢。” 二、运用语义上行和加下标的方法,分析下列划横线的语词表达的概念是否相同? 1.甲:“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事物。” 乙:“认识的源泉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2.在电影院里,几个年轻人旁若无人地议论着影片的内容,声音越来越大,旁边一位老年人小声提醒他们“你们别再说话了,好吗?”有个年轻人却反问道“你不是也在说话吗?” 3.在一次文化界人士的聚会上,著名画家张大千举杯向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你一杯!”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张大千笑道:“因为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嘛!”此言一出,笑声哄堂。 4.奴隶到底有没有哲学?甲、乙两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展开了讨论。 甲说:奴隶有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奴隶也不例外。如果奴隶没有哲学,就等于说劳动人民没有世界观,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乙说:奴隶不可能有哲学。因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尽管有世界观,但是由于被剥夺了从事精神创作活动的权利,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他们又不识字,不能把有关世界观的哲学体系记录下来,流传下去。 三、下列各段文字中,哪些语词表达的是标有横线的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2.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3.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集体。可以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首属群体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群等。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首属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军队、政党等。 4.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古迹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或其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 6.知识产权是个人或者集体对其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知识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理论著作等专有权。 7.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 四、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词项是集体词项还是非集体词项?

中国人民大学第二版《逻辑学》练习题-逻辑试题及答案二

批判性思维逻辑试题及答案二 逻辑推理题:从下面每题所列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多选为错。 1、小张承诺:如果天不下雨,我一定去听音乐会。 以下哪项为真,说明小张没有兑现承诺? I天没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II天下雨,小张去听了音乐会。 III天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A、仅I。 B、仅II。 C、仅III。 D、仅I和II。 E、I、II和III。 2、我想说的都是真话,但真话我未必都说。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各都可能为真,除了 A、我有时也说假话。 B、我不是想啥说啥。 C、有时说某些善意的假话并不背我的意愿。 D、我说的都是我想说的话。 E、我说的都是真话。 3、有些人若有一次厌食,会对这次膳食中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持续产生强烈厌恶,不管这种食物是否会对身体有利。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小孩更易于对某些食物产生强烈的厌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解释? A、小孩的膳食搭配中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比成年人多。 B、对未尝过的食物,成年人比小孩更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C、小孩的嗅觉和味觉比成年人敏锐。 D、和成年人相比,小孩较为缺乏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E、如果讨厌某种食物,小孩厌食的持续时间比成年人更长。 4、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有许多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这些石笋是由水滴长年滴落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聚的矿物质形成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B、只有漓江的岩洞中才有地下河流。 C、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D、上述岩洞中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 E、上述岩洞中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5-6基于以下题干:

(完整word版)2019逻辑学导论课后答案(2)

1.2019逻辑学导论答案(后无“错”字表示这句话正确) 2.【单选题】不完全性定理不属于逻辑系统四大定理。 3.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哥德尔 4.【判断题】直觉主义属于数学四大流派。 5.4.【判断题】数学哲学是逻辑学的研究范畴。 5.根据维基百科定义,古代逻辑的发源地包括中国印度希腊 6.推论是一个从已确定断言产生出新断言的过程 7.“法庭悖论”属于逻辑学中经典的二难推理的应用。 8.亚里士多德所谓日常论证评价的“三重奏”包含分析推理修辞方法 9.马克思认为苏格拉底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10.亚里士多德是逍遥学派的创始人 11.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是宗克巴 12.小乘佛教始于印度 13.白马寺建于唐朝,不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14.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逻辑开始形成并发展昌盛的时期。 15.论证评价的基本标准不包括谬误标准 16.证成,说服,反驳属于论证的三重功能。 17.前提与结论的识别是论证识别的核心内容。 18.相比论证,推理不可以离开语句、陈述或命题。 19.命题是指必定有真假的语法正确的字符串。 20.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真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包含现实意义上的真 21.所有的语句都包含语义要素和逻辑要素

22.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认为陈述与命题是没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错 23.属于必然真命题的是中国人是中国人 24.经验命题是指需要根据直接的观察经验来判定真假的命题。错 25.必然命题是指或者总是为真或者总是为假的命题 26.似真推理是罗素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种推理类型 27.演绎推理是指用一些特殊命题来证明一般性道理的命题。 28.反证法与选言证法均属于直接证明的范畴。 29.因此不属于前提标识词的是()。 30.“总而言之”不是一个前提标识词。 31.前提与结论,论证目的,论证形式都属于论证三要素 32.只有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结构是简单结构 33.并行结构又称为收敛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34.发散结构也是论证结构的类型之一。 35.分析标准不属于共同的论证评价标准 3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论证评价三标准包含分析,修辞,论辩 37.一个语篇如果包含不只一个结论,那就包含了不只一个论证。 38.前提在先,结论在后是论证结构的唯一形式。错 39.“《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个非事实命题,并且为真。错 40.“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个非事实命题。 41.一个逻辑要是可靠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前提为真,推理形式有效 42.西塞罗是古罗马的修辞学家

逻辑学导论2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解答 一、请将下述命题符号化,如果是复合命题,请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联结词,指出是何种复合命题: 1.阳光和红霞是好朋友。 【解】:p。这是一个简单命题,应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2.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 【解】:设p表示“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q表示“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3.说西红柿是蔬菜是假的。 【解】:设p表示“西红柿是蔬菜”,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这是一个负命题。 4.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否则,冠军就是国安队。 【解】:设p表示“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q表示“国安队将获得今年的甲 A冠军”,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这是一个选言命题。 5.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但仍然有不少人很自私。 【解】:设p表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q表示“有不少人很自私”,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6.如果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那我们就会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 【解】:设p表示“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q表示“我们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7.即使我们提高税收,财政赤字仍不会减少,除非我们削减政府开支。 【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财政赤字会减少”,r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r→⌝(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8.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解】:设p表示“钱不是万能的”,q表示“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9.如果你是草,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啃食你,不管你是它的亲人还是朋友;如果你是参天大树,羊会仰望你,赞美你,无论你是残疾还是孩子。 【解】:设p1表示“你是草”,q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r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啃食你”,s1表示“你是它的亲人”,t1表示“你是它的朋友”,则上述命题的前半部分可表示为:p1→⌝(s1∨t1→⌝q1∨⌝r1)。 设p2表示“你是参天大树”,q2表示“羊会仰望你”,r2表示“羊会赞美你”,s2表示“你是残疾”,t2表示“你是孩子”,则上述命题的后半部分可表示为:p2→⌝(s2∨t2→⌝q2∨⌝r2)。 整个命题可表示为:(p1→⌝(s1∨t1→⌝q1∨⌝r1))∧(p2→⌝(s2∨t2→⌝q2∨⌝r2))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10.某液体是酸类,当且仅当,它让石蕊试纸变红。 【解】:设p表示“某液体是酸类”,q表示“该液体让石蕊试纸变红”,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q↔p。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1.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我就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 【解】:设p表示“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q表示“我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学答案2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 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不过,人口普查时,统计数字表明,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少,大概是分布不合理吧?” 答:这段议论先偷换了概念,后偷换了论题。一开始,“男子汉”是指具有大丈夫气概的男子,后偷换成指一切男人。议论的题目本来是“什么是男子汉”,最后却转移到男女的比例上了,违反了同一律。 2.甲问:我做菜的手艺不错吧? 乙答:很实惠,很实惠。 答:乙的回答表面上转移了话题,不正面回答问题,违反同一律,实际上隐含着对问话人做菜手艺的批评,不正面批评,巧妙地避免主人的难堪,是一种变格修辞手法,不违反同一律。 3.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答:服务员的回答转移了论题,违反同一律。服务员用这种幽默方式化解矛盾。 4.《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 答:宪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雨果说“以笔杆子谋生”是指“当作家”,而宪后却理解成“贩卖笔杆子”。

逻辑学第三版(编者姜全吉 迟维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后答案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 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是“诗歌”的外延。 5.“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指的“十三经”,即《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答:“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是“经”的内涵;“十三经”是“经”的部分外延,确切地说是儒家“经”的外延。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这就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C )

《逻辑学》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2.解 (1) 此三段论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形式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此,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此三段论正确。 (2) 此三段论省略了结论。其完整形式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要坚持真理。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此三段论正确。 (3) 此三段论省略了小前提。其完整形式是:“马季不是京剧演员,马季是相声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不是京剧演员。”此三段论不正确,它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 此三段论省略了结论。其完整形式是:“任何真理都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此三段论正确。 六、证明题 1.证明:如果结论是全称肯定命题,那么大、小前提必然都是A命题。这是因为:“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那么,结论必特称”(三段论的规则);“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三段论的规则)。由于A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所以,大、小前提中只有两个周延的项(两前提的主项)。由于结论是全称肯定命题,小项在结论中周延。所以,小项必须在小前提中也周延。这是因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又因“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段论的规则)。故大前提的主项是中项,小前提的主项是小项。这样形成的正确三段论就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 2.证明:假设结论为全称。在第四格中,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由于结论为全称,小项在结论中周延,根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可知,小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小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因为只有否定命题的谓项、全称命题的主项才周延。所以,小前提只能是否定命题。由于“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三段论的规则),所以,由小前提否定可知,结论必否定。而这与题干中的条件“结论肯定”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如果是肯定,那么,结论不能是全称。 3.证明:假设结论是全称命题的有效三段论,其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两次。由假设可知,小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根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可知,小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因为中项、小项在小前提中均周延,又因只有否定命题的谓项、全称命题的主项才周延。所以,小前提必是全称否定命题。根据“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三段论的规则)可知,结论是全称否定命题,这样大项在结论中也周延。根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由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可知,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应周延。中项、大项在大前提中均周延,这样,大前提也必是全称否定命题。当假设为真时,大、小前提均为全称否定命题,而这与“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三段论的规则)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结论是全称命题的有效三段论,其中项不得两次周延。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逻辑学第2章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第2章概念 一、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的外延关系 1.A.苹果 B.苹果树 C. 果树 D.果园 2.A.中国 B.亚洲 C.亚洲的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3.A.高等学校 B.湖南商学院 C.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D.北京大学 4. A.小说家 B.戏剧家 D.诗人 C.文学家 5.A.公里 B.米 C.厘米 D. 毫米 6.A.桃花 B.水仙花 C.水稻 D.植物 7.A.大学生 B.北京大学学生 C. 女共产党员 D.共产党员 二、说出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的概念的种类 1.中国北京市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 3.西沙群岛的海域内有丰富的资源 4.谦虚是人的美德 5.不管部长正在紧张地商量对策 6.反对派陷入困境 7.人贵有自知之明 8.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9.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10.杭州人是爱美的,谁不讲卫生,就不配做个杭州人。 三、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文学作品与抒情诗2、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 3. 革命者与反动派 4.工业与重工业 5.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 6. 概念与命题 7.西藏高原与世界屋脊8 教师与文艺理论家 9. 研究生与留学生10.京杭大运河与我国最长的运河 四、对下列概念做一次概括和限制: 散文鲸历史科学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数学 悲剧经典著作坦克车外交部机电产品 五、下列句子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1.所谓“警句”就是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纯金。 2.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4.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 5.合同就是契约。 6.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六、下列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一.2.4.5.6.10表达命题,其它不表达。 二.1.相容、2.相容、3.不相容、4.不相容、5.相容、6.不相容。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中,A 是B 的什么条件。 1.充分条件、 2.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必要条件、6必要条件、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9充要条件、10.充分条件。 四,用p ,q ,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 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 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2。用p 表示"Q 上场",用q 表示"T 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不相容析取)。 3。用p 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 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4。用p 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 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 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r"。 5。用p 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 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 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r q p ∧∧"。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 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 表示"小明去",用q 表示"小红去",用r 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8。用p 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 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 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9。用p 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 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 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10。 答:用p 表达"A 得一等奖",用q 表达"B 得一等奖",用r 表达"C 得一等奖",用s 表达"D 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 ∧q ∧r ∧s"。 五,下列推理是什么式? 1. 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相容则无效;不相容则有效。 2. 不能,该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肯定一支,不能否定其他支。 3. A ,不能。该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肯定一支,不能否定其他支。B ,不能,因为该 选言肢不穷尽。 4. 甲:白;乙:黄;丙:孙。 5. 不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必须肯定剩下的一肢。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我们以p 表示"甲队体力强",以q 表示"甲队技术高",以r 表示"甲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教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亚里士多德 2、弗兰西斯·培根、基本规律 4、愈窄;愈宽、没有任何重合;等于6、内涵;外延 7、一门学问、单独9、矛盾关系10、属种关系 二、是非题: 1、×、√3、×、×、×、× 三、单项选择题: 1、A 、B3、C4、A5、D 6、D 、A8、B9、A 10、D 四、双项选择题: 1、D、E 2、A、E 、D、E、B、C5、A、D 六、欧拉图题: 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假;真假不定、关系者项;量项、真;真、等值5、全称;否定 6、假;真、同一;真包含于8、真;假;肯定;否定、必要 10、如果不通过外语考试,就不能录取;并非不通过

外语考试,也能录取;或者通过外语考试,或者不录取 11、p∧q12、交叉;真包含13、他或是美院学生但不会画国画,或者他不是美院学生但会画国画 14、真15、SEP、SIP 二、是非题 1.×.√3.√.×.√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A4、B、B 6、B 7、B、A9、C 10、B 11、D 12、B13、D 14、D15、C 四、欧拉图题 1、 P S 2、、 M S 五、真值表题: 1、A :P→q B :∧q A不蕴涵B。 2、A:p→B:某大学没有录取小李。 3、A:p ∧ q B:p ∨ q A、B两组判断不等值。 4、甲: p→q

乙: p←q 丙: p∨q 让小赵和小李都去浙江大学进修,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5、 A:B:C : 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项在前提中、假4、P 5、MAP;SAM 二、是非题: 1、×、×、×、×5、√ 6、×、√、×、×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B3、E 、C 、A 6、A 、A8、D 、C 10、C 四、双向选择题: 1、B、C、B、C 、C、E、A、D 、C、E 6、C、E、C、E 、A、B、B、E 10.A、B 五、多项选择: 1、A、B、C、E 、D、F、A、E4、B、E 5、A、B、C、D、E 、A、C、D、E、B、C、D、E8、A、 B、C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 图文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 王震14年11月8日整理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1和5:所有S是P 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和8:只有p,才q。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选择题 1.C 2.C 3.ABCD 4.BE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错误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宽。 3.错误。“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错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 1.C 2.ABC 3.A 4.A 5.B 6.BC 7.B 8.B 9.BC10.A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2.从内涵 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4.分别从内涵和 外延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集合 2.非集合 3.非集合 4.集合 5.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 6.集合 7.集合 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真包含 2.全异(反对) 3.交叉 4.真包含于 5.全异 6.全异(矛盾) 7.全同8.全异(反对) 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第二版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及逻辑学导论综合练习100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一章习题解答 1.古希腊有一位智者叫普罗泰哥拉……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普罗泰哥拉的推理形式为: (p→q)∧(r→q)∧(p∨r)⇒q 选项Ⅰ和Ⅱ中的推理形式也都是如此,而选项Ⅲ中的推理形式则是: (p→q)∧(⌝p→⌝q)∧⌝q ⇒⌝ p 选项Ⅳ中的推理形式是: (⌝p→⌝q)∧q ⇒ p 2. 只要呆在学术界……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学院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差别在于“只有沉浸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靠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这是导出论题“小说家呆在学术界不能变伟大”的直接依据。而这则意味着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乃是小说家成就其伟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前者一定没有后者。故选C。 其余各选项均非原论证所依赖的假设。例如,A项所支持的论题实际上是呆在学术界有助于小说家变得伟大,与原论题刚好相反。 3.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 【答案】:C 【解析】:假设C项的断定不成立,即假设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并且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可能不断上升,更难以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之最。这说明,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则C项为真,即从题干可以推出C项。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A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因为尽管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之最,但心血管病仍完全可能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4.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论证过程即:因为其他星球不可能同时具备地球上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上一样的生命。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其余选项均非原论证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例如,A项中“惟一条件”的说法显然与题干中“至少……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的说法相悖,而B项的含义则与原论证的结论相同。 5.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 【答案】:E 【解析】:题干中谈到读大学是浪费钱,并举出一年挣10万元的人中多数没有大学文凭,进而劝人们最好不要去读大学,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物质方面的成就要比学识更重要,即有信念Ⅰ。另外,题干中还谈到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切在工作中皆不实用,想多挣钱的人上大学是找错了门,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衡量读大学有无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教会人们多挣钱,即有信念Ⅲ。 此外,信念Ⅱ和Ⅳ在题干中皆找不到依据,显然皆不为说话者所具备。故选E。 6-1.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 【答案】:A

「2逻辑学试题解答二」

逻辑学试题解答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 A、都对B、a对、b错C、都错D、a错、b对 2、如果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命题具有(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3、“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4、关系推理(一)“甲命题与乙命题不等值;乙命题与丙命题不等值;所以,甲命题与丙命题不等值”与(二)“甲命题蕴涵乙命题,乙命题蕴涵丙命题;所以,甲命题蕴函丙命题”( ) A、都是有效的B、都是无效的C、(一)有效(二)无效D、(一)无效(二)有效 5、已知p←q为假,则P与q的取值情况必为( ) A、p与q都真B、p与q 都假C、p真且q假 D、p假且q真 6、“p→q”的负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A、p→┒q B、┒p→┒q C、┒p∧┒q D、p∧┒q 7、如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命题( ),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A、同时肯定B、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C、同时否定 D、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 8、与“如果小李不来,那么小王来”等值的命题有( ) A、或者小李来,或者小王来B、小李不来,小王也不来 C、并非(小李来,小王也来) D、如果小李来,那么小王不来 9、通过综合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SIP可推出( ) A、PES B、PO S C、P OS D、POS 10、以下断定中,()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 A、SEP真且SOP真 B、SAP真且SEP真 C、SAP假且SIP假D、SOP真且SIP假 11. 与“世界上的国家不都是内陆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 ( )。 A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内陆国家B .世界上有的国家不是内陆国家 C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内陆国家 D .世界上有的国家是内陆国家 12. 已知SIP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为( )。

20秋东北大学《逻辑学》在线平时作业2答案

1.“并非全班所有的同学都会打排球”与“并非全班所有同学都不会打排球”这两个判断()。 A.可同真同假 B.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假,可同真 D.不可同真,可同假 答案:C 2.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称为()。 A.普遍概念 B.集合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单独概念 答案:B 3.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是()。 A.结论的可靠性不同 B•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 C.前提是否蕴涵结论不同 D.推理的思维进程不同 答案:D 4.在“有的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管理学家”这一判断中,主项概念与谓项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A.交义关系 B.全异关系 C.同一关系

D.真包含关系答案:A 5.如果“所有S不是P”这一判断形式为真,则“S与P”在外延上是()关系。 A.同一 B.交叉 C.真包含 D.全异 答案:D 6.“塑料不是金属,所以,塑料不是导电体”这个。理论推理是()。 A.内容真实,形式有效 B.内容真实,形式无效 C.内容不真实,形式有效 D.内容不真实,形式无效 答案:B 7.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自相矛盾 B.理山虚假 C.模棱两可 D.混淆概念 答案:D 8.全称否定判断负判断的矛盾判断是()。 A.SEP B.SAP C.SIP D.SOP

答案:A

9.“如果SAP是真的,那么,SEP就是假的,已知SEP是真的,所以,SAP是假的”。这个推理是()。 A.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B•错误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C.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D.错误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答案:A 10•根据对当关系,由SEP假,可推出()真。 A.SAP B.SIP C.SOP D.SDP 答案:B 1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 A.肯定否定式 B.否定肯定式 C.肯定前件式 D.否定前件式 答案:B 12.由规则"在询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可以推知()。 A.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必周延 B.在结论中不周延的项,在前提中必不周延 C.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必周延 D.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周延答案: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