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一、实验原理

纳米颗粒材料(粒径<100nm )是纳米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可广泛用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填料、光催化颗粒、电池电极材料、功能性分散液等。粒径(或粒度)是纳米颗粒材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测试颗粒粒径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电子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均可用纳米材料粒度的测试,电子显微镜法表征纳米材料比较直观,可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态,但需要通过统计计数(一般需统计1000个以上颗粒的粒径)方法来得到颗粒粒径,比较烦琐费时,尤其是在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宽时,统计得到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误差将增大。激光光散射法得到的纳米颗粒粒径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但激光光散射法无法观察到颗粒形态,在测试非球形颗粒时测试误差也较大。因此,上述两种纳米材料的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本实验选用激光光散射法测试纳米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所用仪器为Beckman-coulter 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

图1为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单元组成图,主要由HeNe 激光光源、聚焦透镜、样品池、步进马达、光电倍增管(PMT)、脉冲放大器和鉴别器(PAD)、数字自相关器、6802微处理器和计算机组成。

图1 N4 Plus 型激光粒度测试仪的测量单元组成图

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原理主要基于颗粒的布朗(Brownian)运动和光子相关光谱(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现象。在溶液中,粒子由热导致与溶剂分子发生随机碰撞所产生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由于布朗运动,粒子在溶液中可发生扩散移动。在恒定温度及某一浓度下,粒子的平移扩散系数与颗粒的粒径成反比,即符合Stokes-Einstein 方程:

d

3T

k D B πη=

(1)

式中k B 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16

erg/?K),T 为温度(?K),η为分散介质(或稀释剂)粘度(poise),

d 为颗粒粒径(cm)。当激光束照射到溶液中的悬浮颗粒上时,由于颗粒的随机布朗运动,颗粒产生的散射光强也将不断起伏波动,这种现象称作光子相光光谱现象,如图2所示。布朗运动越强烈,散射光强随机涨落的速率也就越快,反之亦然。利用光子相光光谱法测量的粒径是下限大约是3~5nm 。

图2 散射光强随时间的起伏涨落

当入射光场为稳定的高斯光场时,散射光强的时间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CF )可以表示为

))(g 1(A )(G

2

)

1()

2(τβ+=τ

(2)

式中,A 为光强自相关函数G (2)

(τ)的基线,β为约束信噪比的实验常数,A 和β是依赖于样品、装置结构和光电子技术效率的常数,g (1)

(τ)为散射光场的电场强度自相关函数。通过数字相关仪测得的时间自相关函数G (2)

(τ),即可得到被测颗粒的粒径信息。

对于最简单的单分散颗粒系,其光强自相关函数服从洛仑兹分布,是一指数衰减函数,可表示为

)]2ex p(1[A )(G )2(τΓ-β+=τ

(3)

式中Γ为Rayleigh 线宽。光强自相关函数G (2)

(τ)如图3所示。

图3 自相关函数(ACF )

Γ与表征颗粒布朗运动的平移扩散系数D 存在如下关系:

2Dq =Γ

(4)

式中q 是散射矢量,由下式决定

)2

sin(n 4q 0θ

λπ=

(5)

式中λ0是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θ是散射角,n 为分散介质折射率。根据Γ值,可从式(4)求得颗粒平移扩散系数D ,最后由式(1)求得被测颗粒试样的粒径。需要注意的是,Stokes-Einstein 公式是在不存在其他作用里的条件下得到的。为此,在应用PCS 法测量时溶液中的颗粒浓度应充分稀释,颗粒表面也不应有静电荷,以避免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多分散颗粒系,电场自相关函数为单指数加权之和或者分布积分

?∞

ΓτΓ-Γ=τ0

)

1(d )ex p()(G )(g

(6)

式中,G(Γ)为依赖于光强的归一化线宽分布函数。

由式(6)求得G(Γ)后,光强随颗粒粒径的分布函数G(D)可由Stokes-Einstein 关系式从G(Γ)中换算获得。通常G 2

(τ)由数字相关仪测得,继而根据式(1)换算得到电场自相关系数g (1)

(τ),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优化求解式(6)中的G(Γ),以使目标函数极小,最后求得颗粒分布。

方程(6)称为第I 类Fredholm 积分方程,它的求解是一个病态问题,对同一个g (1)

(τ)存在无限多个的符合G(Γ)的方程。目前,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近似求解方法,如累积分析法、双指数法、直方图法、非负约束最小二乘法和CONTIN 法等。

N4 Plus 粒径分析仪数据处理方法[4]

N4 Plus 粒径分析仪提供了两种粒径分析模式,即unimodal 和SDP(Size Distribution Processor)。Unimodal 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粒径分布较窄的颗粒,可得出强均粒径(mean intensity-weighted particle size)和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其中标准偏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粒径分布,但对于粒径分布较宽或存在多峰分布的颗粒误差较大。SDP 模式分析可得到粒径及粒径分布,但这种方法与unimodal 相比,需要更精确的ACF 数据,因而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

Unimodal 分析模式

在N4 Plus 中有80个ACF 时间通道,这些通道中得到的ACF 减去基线(baseline)后,其值与时间存在幂律关系,见下:

2/c b a )baseline )(G ln(2i i i τ+τ+=-τ

(7)

系数b 和c 分别是ACF G 的第一和第二累积量,τi 表示迟滞时间(i=1,2,3…..80)。b 等于2Γ,b 的倒数与粒径平均值的倒数成比例关系,即:

><=>

<≈d const d /11

const b 1 (8) T

k 3.K 21const B 2

πη

=

(9)

式中角括号表示括号中的值为平均值,

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与粒径分布变量系数(CV)的关系如下:

4.

I .P 21

1CV +?=

(10)

则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可按下式计算:

SD=d ×CV (11)

SDP 分析模式

Unimodal 分析模式对粒径分布较为复杂的颗粒精度不高,而SDP 分析可在无须任何假定条件下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N4 Plus 不能对单独的颗粒进行记数,仪器必须在数学上分离由不同粒径产生的衰减时间。这些衰减时间在不同时间的ACF 中是复合在一起的,数学分离比较困难。在SDP 分析中的运算法则是一个称作CONTIN 的FORTRAN 程序,这个程序在分析PCS 数据中已得到大量应用。

SDP 分析结果得到的是一样品粒径分布的柱形图,可以用强均分布(intensity distribution)或重均分布(weight distribution)表示。强均向重均转换需要用到精确的Mie 方程,需要输入颗粒的折光指数,如果颗粒折光指数未知,则只能近似转换。强均粒径分布柱形图中的每个粒径下所显示的含量值与该粒径的颗粒光散射强度占整个光散射强度的百分数成正比。重均粒径分布反映的是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所占的相对重量分率,通常比强均还有用。另外强均粒径与散射角度有关,而重均粒径与散射角度无关。对于球形粒子,强均粒径转换成重均粒径需要用到颗粒和分散介质的折光指数及Mie 理论。对于长径比小于3:1和粒径小于500nm 且长径比小于5:1的非球形粒子,Mie 理论仍可进行较好地近似转换。对于长柱形或高度不对称型的长形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来进行强均和重均之间的转换。对于电解质或透明粒子,假定颗粒的折光指数为零,不需要输入折光指数。如果折光指数未知,N4 Plus 仪器会依据Mie 理论提供一种近似的强均与重均粒径之间的转换,这种转换在很宽的折光指数围都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在柱形粒径分布图中,每个峰的粒径是相应粒径围的颗粒粒径的平均值,即:

∑∑=

i

i

i

i a

a d d (12)

式中d 是峰的平均粒径,a i 是第i 级粒径柱的相对强度,d i 是相应i 级柱的粒径。

SD 定义为

2

1i i

2i i a )d d (a )d (SD ???

?

??????-=∑∑ (13)

对于重均粒径分布图,与强均粒径分布计算类似。除了每个峰的平均粒径、SD 和相对强度以外,还给出了整个颗粒样品的平均粒径和变量系数。变量系数定义为:

d

)

d (SD CV =

(14)

二、实验方法

(1) 测试仪器及材料

美国Beckman-coulter 公司生产的N4 Plus 粒径分析仪,见下图。石英比色皿若干,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500ml ,滴管3~4支,清洁纸若干,超声波清洗器一台。

图4 N4 Plus 粒径分析仪

(2) 测试步骤

① 制样:配制浓度为5%的气相白炭黑分散液,将其超声分散特定时间,制得预分散液,

再将少量分散液放入比色皿中,用大量去离子水稀释,将比色皿放入样品池中,用软件检测其光学浓度,如浓度过高,继续稀释,直至在仪器的测试浓度围之(即5×104

~1×106

);

② 启动:打开电脑及粒径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平衡仪器10~20min ,启动粒径测试软

件(PCS Soft),检查电脑与粒径分析仪之间是否已经连接;

③ 参数设置:按SOM 快捷钮,输入测试温度、分散介质的粘度和折光指数,建立测

试方法文件;

④测试:在Run菜单中打开Set up run,设置数据输出文件名,操作者姓名,选取测

试方法文件,按Start Run钮开始测试;

⑤计算:分别用Unimodal distribution和SDP analysis or distribution分析模式对数据

进行处理。

⑥记录:记录测试得到的不同粒径实验结果。

(3)清理工作

将使用过的比色皿用无水乙醇清洗3次,再在清洁的无水乙醇中超声洗涤1分钟,将使用过的滴管也用无水乙醇洗涤干净,废液倒入废液瓶中,清理桌面,关闭粒径分析仪及计算机。

三、实验容

测试气相白碳黑在水中的分散粒径,考察超声波(超声时间分别为5min和15min,分散液浓度5%)对粉体分散粒径的影响,每样测试2~3次,计算实验误差。

四、结果与讨论

⒈四种粒径分析方式得到的测试结果:

(1)Sample 1:浓度5%白炭黑,水介质,超声分散5min。

由表1.1可以看出,Unimodal模式用于分析气相白炭黑的粒径分布,可得出样品强均粒径为276.8±9.99,对应多分散指数PI=0.338±0.117,PI比较小,表示颗粒的粒径分布似乎较窄,但由于粒径存在多峰分布(表1.2可知)而且各峰的强度相当,单方测试误差其实是比较大的。从表1.2多方分析得到的强均粒径是422.0nm,更接近微粒群粒径分布的实际情况。

表 1.2-1.4分别是SDP模式下分析得到粒径及粒径分布,样品粒子的数均粒径为122.6nm,明显小于其体积粒径(457.1nm),体积平均粒径是数均粒径的3.7倍。这是因为通常对于以数均粒径为特征的PCS数据,少数粒径偏小的粒子会较灵敏地影响到平均粒径值。与此相反,对于以质均(包括体积平均)粒径为特征的分析数据,少数粒径偏大的粒子,或粒子间的少量粘结会更灵敏地影响平均粒径值,往往个别的大颗粒甚至会改变整个分析结果。

(2) Sample 2:浓度5%白炭黑,水介质,超声分散15min。

由表2.1与2.2比较看出,单方分析所得的平均强均粒径为224.1±5.71nm,与经SDP 多方分析得的强均粒径268.6nm接近;由表2.1与1.1,粒径分布指数变小,由5min样的0.338±0.117变为15min样的0.205±0.,可见此15min分散样的粒径分布比5min分散条件下的粒径分布变窄,原来一些团聚的大粒子经过继续超声分散打碎,粒径更加均匀化。

此外,由表1.3与2.3,表1.4与2.4比较也可以看出,分散时间为5min的试样延长超声分散10min后,其多方分析的平均体积粒径由457.1nm变为259.7nm,数均粒径由122.6nm变成109.8nm,也都说明延长分散时间可使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存在形式的粒径减小。

表2.3与2.4数据比较规律与表1.3与1.4的对比类似,是对数均粒径和体积粒径大小关系的又一印证。

2. 分析不同超声时间下纳米粉体分散粒径的变化规律。

本实验对比了在水中超声分散5min和15min的纳米白炭黑分散粒径,根据前面实验数据分析结果,15min的平均分散粒径明显小于5min条件下的粒径,可见在一定围分散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减小分散粒径。

一般较长的超声分散时间、较大的超声强度有利于试样分散,分散初期,分散微粒的粒径不断减小,一段时间后,粒径变化会趋于平缓,再延长超声时间粒径也不会减小很多,因此超声波分散存在最佳分散时间。

这是因为声波振荡的主要作用机理是超声波空化作用。当超声波作用于液体时,液体中的微气泡在声场作用下振动、生长扩大、收缩和崩溃。微气泡崩溃时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强冲击波和微射流等可较大幅度地弱化纳米粒子间的纳米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团聚而使之充分分散。随着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产生的热能和机械能增加,颗粒碰撞的几率增加,纳米粒子可能会进一步团聚形成团聚体。

五、思考题

(1) 气相白碳黑是较早出现的一种初级粒径约为10~20nm的纳米粉体,为什么用动态激光

光散射测得的粒径不是纳米尺寸?

答:激光光散射测得的其水分散液粒径不是纳米粉体的初级粒径,而是白炭黑分散在水介质中的团聚体的粒径大小。白炭黑在水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且团聚体的粒径大小受分散介质,超声分散时间等因素影响。

(2) 分析不同粒径表示方式的物理含义,并相应指出其表示哪种粒径分布的颗粒较为合适?

强均粒径:由动态激光光散射根据颗粒的布朗运动和光子相关光谱直接测试得出的,反映的是样品中不同颗粒粒径所贡献的相对光散射强度百分比,与颗粒折光

指数,散射角度等有关,分布图中每个粒径下显示的含量值与该粒径的光散

射强度占整个光散射强度的百分数成正比;

体积粒径:按照相同粒径颗粒的体积占样品颗粒总体积的分数统计计算出来的粒径,大颗粒的体积大,对体积粒径影响较大;

数均粒径:按照相同粒径颗粒的个数占样品颗粒总个数的分数统计计算出来的粒径,小粒径颗粒相对对其影响较大。

(3) 分析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纳米材料粒径时产生误差的原因。纳米材料不是球形时

会导致怎样的测试误差?

答:动态激光光散射是基于PCS原理的测试,所利用的数学公式是在不存在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得到的。而实际分散介质中只能无限近似,颗粒间不可能没有任何作用。分散溶液稀释程度以及颗粒表面所带电荷情况都是产生误差的明显因素。

由于PCS激光粒度分析的理论模型是建立在颗粒为球形、单分散条件上的,若样品为不规则粒状,其对激光的散射基本无规律可循,而这些散射光被激光粒度仪捕获后,按照球形模型处理数据,就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产生误差。

强均向重均转换需要精确的Mie方程,Mie方程是在球形颗粒的假设上作出的,对于长径比小于3:1和粒径小于500nm且长径比小于5:1的非球型粒子,只能用Mie 理论近似转换,其它的非球形颗粒,目前则无法进行强均和重均之间的转换。强制转换的话,就会产生误差。

(4) 在激光光散射测定颗粒粒径方法中,除了PCS原理测定颗粒粒径以外,还有哪些原理可

以用于测试粒径?PCS测量粒径的缺点是什么?(请查阅相关文献答题)

PCS原理属于动态光散射法,激光光散射测定颗粒粒径原理还有静态光散射法,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散射角θ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颗粒越大,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小;颗粒越小,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大。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这样,在不同的角度上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得到样品的粒度分布。

Mie理论是描述散射光场的严密的理论,理论上适用于任意大小颗粒的分析,但对于大颗粒而言(如粒径大于光波长的10倍的颗粒),Mie散射理论模型的计算量非常巨大且极易带来计算误差,此时可用基于Fraunhoff衍射理论的衍射测量法:此法适于颗粒粒径远大于光波长时的散射现象,一般认为粒径大于2微米时,散射现象可Fraunhoff 衍射公式近似描述。具有测量围宽、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适用对象广、不受被测颗粒折射率的影响的优点。

基于Fraunhoff衍射理论的衍射法原理如下:

当平行的单色光被圆形开口或圆板遮住时,就会产生与圆板直径成出例的衍射象,如在无穷处观察该象时,称之为普兰霍贝尔衍射象。如果在光路的圆板后安置一个修正透镜,则普氏衍射实象便呈现在焦点面上。未衍射的光聚光于焦点,并在以圆锥状衍射光为r1 心的周围成象。同一衍射角的光,集光于有相同半径距离的焦点面上,即圆板在平行光路移动,衍射象的位置不变,偏离光轴的程度与粒子的大小有关,游动在激光束中的大小不等的粒子,将形成直径大小不等的衍射象。

除了上述原理之外,将激光衍射和动态散射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分析宽分布的粒径,例如Fraunhofer衍射理论和基于Mie光散射理论相结合的激光粒度仪,可测量的粒径围

0.06`-8000μm;单颗粒光传感器(SPOS)与DLS技术相结合,可测量围0.1-300μm。

PCS法的缺点:①粒径测试结果与颗粒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非球形颗粒群的粒度分布测量不准确。由于PCS激光粒度分析的理论模型是建立在颗粒为球形、单分散条件上的,若样品为不规则粒状,其对激光的散射基本无规律可循,而这些散射光被激光粒度仪捕获后,按照球形模型处理数据,就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产生误差。

②此法只能分析乳液,分散液等多相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和分布,对于一些干粉状

试样的初级粒径则无法测出,适用性受到限制。

③此法测试时,所用粉末在溶剂介质中的溶解性,超声强度、分散时间、静止时间

等都会影响试样的分散性,从而得到不同的粒径分布结果,分散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实验名称: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水热法属于液相反应的范畴,是指在特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水热条件下可以使反应得以实现。在水热反应中,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反应并参与反应,又可以是溶剂和膨化促进剂,同时又是一种压力传递介质,通过加速渗透反应和控制其过程的物理化学因素,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进。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反应温度(100-240℃);能够以单一步骤完成产物的形成与晶化,流程简单;能够控制产物配比;制备单一相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得到取向好、完美的晶体;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均匀地掺杂;可调节晶体生成的环境气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掌握高温高压下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熟悉XRD操作及纳米材料表征。 4.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水热法的原理是:水热法制备粉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流体参与的高压容器中进行,高温时,密封容器中有一定填充度的溶媒膨胀,充满整个容器,从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为使反应较快和较充分的进行,通常还需要在高压釜中加入各种矿化物。 水热法一般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新配置的凝胶)作为前驱物,他们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溶液过饱和并逐步形成更稳定的氧化物新相。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是最后可溶的的前驱物或中间产物与稳定氧化物之间的溶解度差。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高压反应釜;烘箱;恒温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无水TiCl4;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实验过程 1.取10mL量筒, 50mL的烧杯洗净并彻底干燥。 2.取适量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的蒸馏水形成20mL的冰水混合物,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适中。

(完整版)纳米抗菌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尺度杂化纳米抗菌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Ag+、Zn2+和Cu2+等金属离子具有抗菌活性,且毒性小、安全性高而被广泛用作抗菌剂使用。但是,由于其存在易变色、抗菌谱窄、长效性差、耐热性和稳定性不好等缺点而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相比而言,纳米银、纳米金、纳米铜、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例如纳米银,在抗菌长效性和变色性方面均比银离子(多孔纳米材料负载银离子)抗菌剂有显著改善,而且其毒性也更低(Adv. Mater. 2010);关于其抗菌机理,被认为是纳米银释放出银离子而产生抗菌效果(Chem. Mater 2010,ACS Nano 2010)。纳米金也有类似的效果(Adv. Mater. Res.2012),尽管活性比纳米银稍差,但其对耐药菌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Biomaterials 2012)。铜系抗菌材料可阻止“超级细菌”(NDM-1)的传播(Lancet Infec.Dis. 2010)。活性氧化物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面最广泛的一类长效抗菌剂,其中氧化锌是典型代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低维结构氧化锌的出现,为氧化锌系抗菌材料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氧化锌甚至可用于牙科等口腔材料(Wiley Znter Sci.,2010)。本项目相关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发现,ZnO的形貌差异、结构缺陷和极化率等都会影响其抗菌活性(Phys. Chem. Chem. Phys. 2008);锌离子还可以与多种成分杂化,产生协同抗菌活性而提高其抗菌性能(Chin. J. Chem. 2008, J. Rare Earths 2011)。 利用杂化纳米材料结构耦合所带来的协同作用提高纳米材料的抗菌活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例如:纳米铜与石墨烯杂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ACS Nano2010)。用络氨酸辅助制备的Ag-ZnO杂化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菌和光催化性能(Nanotechnology 2008);但是Ag的沉积量过大,催化活性反而有所降低(J. Hazard. Mater. 2011)。以壳聚糖为媒质,通过静电作用合成得到均匀的ZnO/Ag纳米杂化结构,结果显示,ZnO/Ag纳米杂化结构比单独的ZnO 和单独纳米Ag的抗菌活性都高,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RSC Adv. 2012)。Akhavan等用直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技术把锐钛

不同形貌纳米镍粉的制备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4, 4, 218-22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journal/ms 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10.12677/ms.2014.45031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of Metallic Nickel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y Longhui Liu1,2, Shaobo Shen1,2*, Tianjiao Zhao1,2, Yao Cheng1,2, Xiaoyu Chen1,2 1Beijing Key Lab of Green Recycling and Extraction of Metals, Beijing 2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Email: d_fishier@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 *shaoboshen@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 Received: Jul. 20th, 2014; revised: Aug. 18th, 2014; accepted: Aug. 2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Some anhydrous eutectics composed of nickel chloride and sodium chloride were obtained by chlorinating the mixtures of sodium chloride and row nickel (average particle size 24.6 μm) with different molar ratios at 700°C. The eutectics were smelt and vaporized at 900°C and the vapo-rized eutectics were reduced by H2 into nickel powders of high purity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NaCl/Ni was 4.0, some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of nickel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97.42 nm were synthesiz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NaCl/Ni was 2.0, some cubic superfine particles of nickel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 101.92 nm were synthe- sized. Without addition of NaCl, some sintered nickel particles of irregular shape were synthesized. The plausible reasons were given to explain above phenomena. Keywords Nanoparticle of Ni, Spherical, Cubic, Eutectic of NiCl2-xNaCl, Gas Phase Synthesis 不同形貌纳米镍粉的制备 刘龙辉1,2,沈少波1,2*,赵天骄1,2,成瑶1,2,陈小雨1,2 1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Email: d_fishier@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 *shaoboshen@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 *通讯作者。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王前聪 学号:201602044

纳米材料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以纳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分析方法表征 1前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科技是未来高科技的基础, 而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因此, 纳米材料的分析和表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分析科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是研究的对象, 而且又是观察和探索世界特别是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求改进和发展新分析方法、新分析技术和新概念, 提高其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 从中提取更多信息, 提高测试质量、效率和经济性。 纳米材料主要性质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目前表征纳米材料的技术很多,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信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X射线粉末衍射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束单色X射线碰击到研成细粉的样品上,在理想情况下,样品中晶体按各个可能的取向随机排列。在这样的粉末样品中,各种点阵面也以每个可能的取向存在。因此,对每套点阵面,至少有一些晶体的取向与入射束成Bragg角e,于是对这些晶体和晶面发生衍射。衍射束采用与图象记录仪相连的可移动检测仪Geiger,如计数器(衍射仪)检测,在记录纸上画出一系列峰。峰度位置和强度很容易从谱图上得到,从而使它成为物相分析的极为有用和快速的方法。 3光谱分析方法 3.1激光拉曼光谱分析(LR) 拉曼散射的过程涉及光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当一束频率为n。的单色光照射到样品上时,都会发生散射现象,产生散射光,将产生弹性散射(Ray leighscattering)和非弹性散射(Raman scattering)。散射光的大部分具有与入射光(激发光)相同的频率,即散射光的光子能量与入射光的相同,这就是弹性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当散射光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与入射光不同时,其频率高于和低于入射光即非弹性散射,称为拉曼散射。频率低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斯托克斯散射,频率高于激发光的拉曼散射叫反斯托克散射。其中Stokes线(v0一△v)与Anti-stokes线(v0+△v)对称分布在激发线(n0)。由于拉曼位移△、只取决于散射分子的结构而与v0无关,所以拉曼光谱可以作为分子振动能级的指纹光谱。拉曼位移△v(散射光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纳米材料比表面积的特征结构,及由其结构而导致的独特的化学性能, 并讲述了纳米材料化学性能在催化剂方面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纳米材料纳米纳米化学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催化剂 Summary:This text mainly elaborated the Na rice's material accumulates than the surface of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and from its structure but cause of special chemistry function, and related the Na rice material chemistry function's actual application in catalyst. Key word:The applied Na rice of the Na rice material Na rice Na rice chemistry Na rice material catalyst 纳米微粒独特的比表面积 人们通常把粒径分布在1~100nm 的细微粒子称为纳米粒子,纳米粒子 的集合体称为纳米粉末。纳米粒子的 尺寸与化学中胶体粒子大致相当,介 于原子、分子与块状物体之间,用肉 眼或性能最优良的光学显微镜均无法 辩认,但可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纳 米粒子的比表面积是纳米微粒一个非 常重要的参数。 球体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 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 其表面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 百分数将会显著增加。对直径大于0.1um的颗粒的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um 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急剧增加,甚至1g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 ③ 纳米微粒的团聚 由于纳米微粒的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升高。如铜粉,粒度为100um时,每克的比表面 积为4.2×10∧3平方厘米,当它的粒度为1um时,4.2×10∧5平方厘米,大了100倍,表 面的原子数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了,因而其表面活性增强,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加④。 团聚颗粒结构图⑤ 纳米微粒在团聚前后表面自由能的变化<0,可 见,团聚使系统自由能减少,根据热力学定律,纳 米微粒从分散向团聚变化是不可逆的、自发的过程。 在纳米微粒形成过程中,表面往往带有静电,这种 粒子极不稳定,在微粒的相互碰撞过程中,它们很 容易团聚在一起形成表面能较低的、带有弱连接界 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纳米微粒制备时,颗粒 间的范德华力远大于微粒本身的重力,他们的化学 键造成的粘附,对纳米微粒的制备造成了困难。

纳米粉体材料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基本情况

报告概要 行业评级:纳米粉体新材料行业推荐 行业内重点公司推荐:广东羚光 行业分析师:袁熠 执业证编号:S123011470019 电话:(021)64318677 Email:YuanYi@https://www.docsj.com/doc/7516772267.html, 纳米粉体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公司属于金属制品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各地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MICRO-NANO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 CSMNT)是全国范围纳米行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其主要筹办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组织各种学术会、展览会、战略研讨会、国际交流等等,为我国微米纳米技术的计划与规划、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内外各界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人员和单位的交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交流平台。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是江苏省内的新材料行业自律性组织,协会由全省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经济组织自愿组成,是实行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的全省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开展新材料产业全面调查,研究发展趋势,参与制定新材料产业规划和产品技术、质量行业标准,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体制和技术创新,促进新材料企业

持续发展,为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行业的管理仅限于宏观管理、政策性引导,行业协会进行指导性管理,公司自主从事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纳米材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和交易方式上,政策壁垒已经完全消除,企业可以自由进入,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家不干预企业产品定价,行业运作已经充分市场化。 2、行业主管法律法规 (1)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相关法规: (2)国家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与纳米材料有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公司处于前沿技术细分行业,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片式元件(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新能源等领域,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有: 2016年6月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纳米材料粒度分析 一、实验原理 纳米颗粒材料(粒径<100nm)是纳米材料中最重要的一种,可广泛用于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中的填料、光催化颗粒、电池电极材料、功能性分散液等。粒径(或粒度)是纳米颗粒材 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测试颗粒粒径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电子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 法均可用纳米材料粒度的测试,电子显微镜法表征纳米材料比较直观,可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态,但需要通过统计计数(一般需统计1000 个以上颗粒的粒径)方法来得到颗粒粒径,比较烦 琐费时,尤其是在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宽时,统计得到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误差将增大。激光 光散射法得到的纳米颗粒粒径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但激光光散射法 无法观察到颗粒形态,在测试非球形颗粒时测试误差也较大。因此,上述两种纳米材料的测试方 法各有优缺点。本实验选用激光光散射法测试纳米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所用仪器为Beckman-coulter 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 图1 为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单元组成图,主要由HeNe 激光光源、聚焦透镜、 样品池、步进马达、光电倍增管(PMT)、脉冲放大器和鉴别器(PAD)、数字自相关器、6802 微处理器和计算机组成。 图1 N4 Plus 型激光粒度测试仪的测量单元组成图 N4 Plus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原理主要基于颗粒的布朗(Brownian)运动和光子相关光 谱(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PCS)现象。在溶液中,粒子由热导致与溶剂分子发生随机碰 撞所产生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由于布朗运动,粒子在溶液中可发生扩散移动。在恒定温度及某 一浓度下,粒子的平移扩散系数与颗粒的粒径成反比,即符合Stokes-Einstein 方程: D =k B T 3πηd (1) 式中k B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16erg/?K),T 为温度(?K),η为分散介质(或稀释剂)粘度(poise),d 为颗粒粒径(cm)。当激光束照射到溶液中的悬浮颗粒上时,由于颗粒的随机布朗运动,颗

金属镍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金属镍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 葛洪良, 钟敏, ZHANG Lei, GE Hongliang, ZHONG Min 作者单位:浙江省磁性材料实验基地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室,杭州,310018 刊名: 材料导报 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 年,卷(期):2008,22(z1) 参考文献(32条) 1.Zeng H;Li J;Liu J P Exchange-coupled nanocomposite magnets via nanoparticle self-assembly 2002 2.Xiao Y;Patolsky F;Katz E Plugging into enzymes:Nanowiring of redox enzymes by a gold nanoparticle 2003 3.Xia Y;Yang P;Sun Y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 applications 2003 4.Gudiksen M S;Lauhon L J;Wang J F Growth of nanowire superlattice structure for mnoscale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2002 5.Chu S Z;Wada K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dered Ni nanostructures on glass by anodization and direct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外文期刊] 2002(11) 6.谈玲华;李勤华;杨毅纳米镍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固体火箭技术 2004(03) 7.葛秀涛;焦健;肖建平常温常压下吡咯及其衍生物的镍催化加氢反应考察[期刊论文]-化学物理学报 2001(02) 8.Glerter H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1989(04) 9.魏智强;温贤伦;王君工艺参数对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制备镍纳米粉的影响[期刊论文]-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03) 10.左东华;张志琨;崔作林纳米镍在硝基苯加氢中催化性能的研究 1995(04) 11.屈子梅羰基法生产纳米镍粉[期刊论文]-粉末冶金工业 2003(05) 12.Eckert J;Holzer J C;Krill C E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anocrystalline fcc metals prepared by mechenical attrition 1992 13.韦钦;刘雄飞;曹建纳米Ni的制备与微观结构的研究 1994(01) 14.Baburaj E G;Hubert K T;Fores F H S Preparation of Ni powder by mechanoehemical process 1997 15.Tepper F Nanosize powders produced by electro-explosion of wire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外文期刊] 2000(04) 16.Chatterjee A Chakravorty n Preparation of nickel nanoparticles by metalorganic route 1992(01) 17.高宝娇;高建峰;周加其超微镍粉的微乳液法制备研究[期刊论文]-无机化学学报 2001(04) 18.Ni Xiaomin;Su Xiaobo;Yang Zhiping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nanorods in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外文期刊] 2003(4) 19.Liu Z P;Li S;Yang Y Complex-surfactant-assisted hydrothermal route to ferromagnetic nickel nanobelts[外文期刊] 2003(22) 20.Niu H L;Chan Q W;Ning M Synthesis and one-dimensional self-assembly of acicular nickel nanocrystallites under magnetic fields 2004 21.Liu Qi;Liu Hongiiang;Han Min Nanometer-sized nickel hollow spheres[外文期刊] 2005(16) 22.Wang Xuewei Size-dependent orientation growth of large area ordered Ni nanowire arrays 2005 23.Mock J J;Oldenburg S J;Smith D R Composite pias mon resonant nanowires 2002

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纳米材料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目前,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汽车、医药、机械、环保、纺织、航空航天等行业。随着中国对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的支持及化工、汽车、医药、机械、环保、纺织、航空航天等行业对纳米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前景看好。 伴随纳米材料行业规模的扩大,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优秀的纳米材料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纳米材料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纳米材料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纳米材料行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分析了纳米材料行业背景;全球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状况;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状况;纳米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情况;纳米材料细分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纳米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分析;纳米材料行业领先企业分析;纳米材料行业投融资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纳米材料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纳米材料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并根据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纳米材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纳米材料生产企业、研发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纳米材料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实验2-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粒度分析

实验2 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粒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 2.学习纳米氧化铝的制备。 3. 了解粒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 掌握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纳米氧化铝因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烧结温度低,比普通氧化铝粉有着更优异的物化特性,在人工晶体、精细陶瓷、催化剂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纳米氧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气相法、固相法和液相化学反应法等,其中液相法制备Al2O3具有平均粒径小,分布范围窄、纯度高、活性高、设备简单、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可控等优点。 许多学者就纳米氧化铝的合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采用各种方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铝粉体,但困扰纳米超细制备和应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由于表面能造成的粉体的团聚,转相温度高而使颗粒明显长大,人们一般通过添加分散剂来克服团聚,因此对分散剂的合理选择,制备条件的有效控制及分散机理、分散效果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实验以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经800~1100℃高温煅烧2 h得到纳米氧化铝粉体,其在煅烧过程中经历Al(OH)3→AlOOH(勃姆石)→γ-Al2O3→δ-Al2O3→θ-Al2O3→α-Al2O3的相变过程,此方法能得到的最小平均粒径约为25 nm。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硫酸铝铵、浓氨水(25-28%)、聚乙二醇(PEG,聚合度n=200、600、2000、4000)、无水乙醇等,纯度均为AR级。 仪器: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40ml陶瓷坩埚、陶瓷研钵、500ml烧杯、真空水泵、布氏漏斗、抽滤瓶、马弗炉、50ml量筒、分析天平、空气塞、干燥箱、磁铁、容量瓶250ml、称量纸、滤纸、玻璃棒、钥匙、表面皿、分液漏斗。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 四.实验步骤 1.查文献 《分散剂聚合度对纳米氧化铝粉体特性的影响》 2.样品的制备 将十二水合硫酸铝铵(M=453.33)配成0.2 mol/L的溶液(需加热溶解),分别取出100 ml加入3 g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PEG),恒温磁力搅拌(45±5 ℃)使PEG迅速溶解,保持水浴温度,用分液漏斗将25 ml氨水逐滴加入匀速搅拌的溶液中(10 min),形成白色胶状沉淀,氨水加完后,继续搅拌5 min,然后抽滤(抽滤时要防止滤纸穿破),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1次,得到胶体样品。胶体经70~80℃烘干,再800~1100 ℃煅烧2h,得到α型氧化铝纳米粉体,研磨后保存。 查阅文献《粒度分析基本原理》。 五.结果与讨论 采用不同聚合度的PEG作分散剂,测氧化铝粉体的粒径分布曲线,曲线的峰宽反映体系中所含颗粒尺寸的均匀程度,峰宽越窄则粒子的粒度越均匀。 1.完成表1内容。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概述

学年论文 ` 题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学院: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材料化学2011级 学生姓名:龚佩斯学号:20110513457 指导教师:周晴职称:助教

2015年3月26日 成绩 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概述 --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制备一维纳米材料 材料化学专业2011级龚佩斯 指导教师周晴 摘要: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棒、碳纳米线等因其独特的用途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然而关于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正是各国科学家所探究的问题。本文概述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等。 关键词: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 Abstract: the nanoscale 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rods and carbon nanowir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nsive research owing to their unique applications. but the question that how to make up highqulity one-dimentional nanostructure is discussing by Scientist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rper has reviewed the preparation of one dimention nanomaterials ,such as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 -state method ,template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 one-dimention nanomaterials ; preparatinal method ; vapor-state method liqulid-state method ; template method 纳米材料是基本结构单元在1nm ~100nm之间的材料,按其尺度分类包括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自80年代以来,零维纳米材料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二维纳米材料在微型传感器中也早有应用。[1]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效应在介观物理、纳米级结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研究为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材料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文献关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近几年来,文献报导了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多种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溶液-固相法、声波降解法、溶剂热法、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然而不同制备方法的纳米晶体生长机制各异。本文按不同生长机制分类概述,主要介绍气相法、液相法、模板法三大类制备方法。 1.1 气相法 在合成一维纳米结构时,气相合成可能是用得最多的方法。气相法中的主要机

微纳米粉体制备中形貌与粒度控制的重要意义(一)

微纳米粉体制备中形貌与粒度控制的重要意义(一) 1、前言 功能粉体材料是有色金属重要的应用形式之一,如金、银、铂族、铜、镍粉末用于电子浆料、导电胶的制备;锌粉用于防腐涂料、碱性锌锰电池电极材料;镍、钴氧化物用于镍氢、锂离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SnO2用于Ag-SnO2电接触材等,不胜枚举。有色金属功能粉体材料制备,已成为产业链延伸、产品深加工增值的重要方向,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功能粉体材料有很重要的意义。 材料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其组成与结构;而对粉体材料而言,还有其特殊性,颗粒形貌与粒度,亦是决定粉体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微纳粉末制备的形貌与粒度控制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形貌与粒度控制的意义及复杂性 2.1纳米粉末形貌要求举例 对微纳粉末的粒度和形貌的要求因用途而异。三氧化铁α、β、γ三种晶型。其中水煤气转化反应、丁烷脱氢反应催化剂用三氧化铁要求为α晶型,而磁记录介质用超细三氧化铁磁粉要求为γ晶型,粒度小于0.3pm、形状是长径比大于8的针状。另外颜料用α-Fe2O3 最好是棒状、盘状、薄板状。 A12O3有α、γ、θ、η等八种晶型,催化剂及载体用的氧化铝应为η-A12O3或γ-A12O3,而α-A12O3是重要的陶瓷材料。氧化铝的水合物主要有三种三水合物和两种一水合物,阻燃材料用要求是三水合物,并且粒度细,有合理级配、透明性好、粒子形状为片状、细棱状。 用作镍氢电池材料的球形氢氧化亚镍粉末则要求其粒度有一定的分布宽度,以便小粒子可以填充在大粒子的空隙之间,提高电极的能量密度;而作为制备电子工业用的氧化镍粉末的煅烧前驱体,则要求粒度在亚微米且分布尽可能狭窄。 2.2 形貌与粒度控制的复杂性 在超细粉末制备过程中,对粒度和形貌加以控制是相当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制备过程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液相沉淀是最普遍采用的湿法制粉方法之一,它以其制粉质量优良、方法简便、成本低、容易扩大生产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法的沉淀反应是湿法制粉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之一,对最终粉末粒子的粒度和形貌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沉淀粒子粒度和形貌控制的物理模型也是非常复杂的。产品与过程之间存在着耦合互动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体系的边界条件、限制条件或者某些特殊条件对其中的某些项进行简化,才能比较方便、合理地计算求解和讨论,而这个求解过程本身就是十分烦琐的。 因此,粉末颗粒的形貌与粒度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3 形貌与粒度控制的意义 粉末的粒度及其分布是最基本的形态特征,它基本上决定了粉末的整体和表面特性。除此而外,粉末的结构形貌特征还包括粉末的形状、化学组成、内外表面积、体积和表面缺陷等,它们一起决定粉末的综合性能。因此,最近几年,粉末结构形貌与粒度控制正逐渐成为粉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多数粉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都有粒度和形貌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不同应用领域对功能粉体材料形貌与粒度的多样性要求,为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其制备与加工中颗粒形貌与粒度的控制。因此,在微纳粉末制备过程中,根据其应用需要进行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 纳米材料自问世以来,受到科学界追捧,成为材料科学现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纳米材料根据不同尺寸和性质,在电子行业、生物医药、环保、光学等领域都有着开发的巨大潜能。在将纳米材料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同时,对纳米材料本身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研究也是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和争相探索的方向。 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基本上与国际发展同步。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纳米科技的研究条件,国家重点研究机构及相关高科技技术企业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步伐不断加快;在纳米科技领域,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在节省能源和资源方面,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资源和水处理产业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良好的开端。纳米净化剂、纳米助燃剂、纳米固硫剂、用于水处理的纳米絮凝剂等新型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在这些产品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型纳米产业,前景看好。 纳米材料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市场成长迅速、国家对高科技新材料产业的重视、中国的纳米材料技术水平的进一步突破、纳米材料与日常起居结合紧密、纳米材料应用领域不断开拓等等这些因素必将使中国的纳米产业未来更加光明。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性等,接着全面分析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然后对国际国内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做出了细致透析,并具体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塑料、纳米涂料、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等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纳米材料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还详细剖析了纳米材料科研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以及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纳米材料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纳米材料行业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纳米材料论文: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和推动力正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净化生存环境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纳米技术在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它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中的几种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化工领域;应用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1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力学性质。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 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 磁学性质。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 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 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下才能烧结的材料如Si C,BC等在纳米尺度下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另一方面,纳米材料作为烧结过程中的活性添加剂使用也可降低 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得纳米复相材料的熔点和相转变温度下降,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得到烧结性能良好的复相材料。由纳米颗粒构成的纳米陶瓷在低温下出现良好的延展性。纳米Ti O2陶瓷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在180°C下经受弯曲而不产生裂纹。纳米复合陶瓷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许多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它材料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陶瓷多层结构在微电子器件的包封、电容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来制作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也成为一大热点。有人预计纳米陶瓷很可能发展成为跨世纪新材料,使陶瓷材料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飞跃。纳米颗粒添加到玻璃中,可以明显改善玻璃的脆性。无机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用来制备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固体润滑剂。 3 纳米材料在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我认为其本质不亚于当年的电子与半导体科技,有着我们未所发掘到潜能与实用价值,在这个世代,各种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主要是指在纳米(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等于1/1000,000,000米)尺度附近的物质,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能用于不同领域而称之为“纳米技术”,其具体定义见词条“纳米科技”。 纳米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检测、制造业、光学以及国防等等。本词条为纳米技术应用的总纲,包括如下领域: 1、纳米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 2、纳米技术在微电子、电力等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5、纳米技术在化学、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6、纳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尽管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但纳米技术已经证明,可以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工具移动原子个体,使它们形成在自然界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排列方式,如IBM 公司的标志图案、比例为百亿分之一的世界地图、或一把琴弦只有50纳米粗的亚显微吉他。纳米材料的应用有着诱人的技术潜力,它的应用范围包括从制造工业、航天工业到医学领域等。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曾发表声明说:“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纳米技术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财富和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至少如同20世纪的抗生素、集成电路和人造聚合物那样。”科学家们预计,纳米技术在新世纪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涵盖了材料、测量、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从纳米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早在1861年建立所谓肢体化学时即开始了对纳米肢体的研究。但真正对纳米进行独立的研究,则是1959年,这一年,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一次报告。他在报告中认为,能够用宏观的机器来制造比其体积小的机器,而这较小的机器又可制作更小的机器,这样一步步达到分子程度。费曼还幻想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操纵和控制物质。 在70年代末,美国MIT(麻省理工大学)的W.R.Cannon等人发明了激光气相法合成数十纳米尺寸的硅基陶瓷粉末。80年代初,德国物理学家H.Gleiter等人用气体冷凝发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颗粒,并在超真空条件下原位压制了多晶纳米固体。现在看来,这些研究都属于纳米材料的初步探索。 科学家预言,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几百万分之一的纳米机械装置将在今后数年内投入使用。学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分子马达、自组装材料等纳米机械部件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纳米机器具有可以操纵分子的微型“手指”和指挥这些手指如何工作、如何寻找所需原材料的微型电脑。这种手指完全可以由碳纳米管制成,碳纳米管是1991年发现的一种类似头发的碳分子,其强度是钢的100倍,直径只有头发的五万分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件开发出一个分子大小的马达,一些人称之为纳米技术领域的“T型发动机”。 纳米科技中具有主导或牵头作用的是纳米电子学,因为它是微电子学发展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学是来自电子工业,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