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财务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2020年(财务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2020年(财务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2020年(财务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财务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政策

成小洲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贸易结构和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特点,指出中国所采取的“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出现双盈余,而并非人民币贬值的结果。因此,本文明确指出,在目前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中国国际收支双盈余的状况。减轻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支付负担,刺激农村的消费需求,应当是中国政府减少中国国际收支双盈余的主要政策取向。

引言

考察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发现在1982年和1994年之间,中国的国际收支大多数年份都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只有个别年份出现或者经常项目赤字,或者资本项目赤字。此后,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只有1998年资本项目赤字63.21亿美元。总体来看,从1982年到2004年底二十三年中,中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赤字只有五年,资本项目赤字只有四年。而且,近几年来,双顺差的数值越来越高,2003年底中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盈余458.74亿美元,资本项目盈余527.25亿美元。2004年前半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盈余746.52亿美元,资本项目盈余668.02亿美元。这个数字远高于2003年整年的数额(具体见图表1,2)。与此情形相一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是连年大幅度增长,截止200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99亿美元。对此情形,中国政府曾为之高兴,因为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七十年代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中国在九十年代又面临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为了保持香港在后过度期和回归后的金融稳定,中国需要充实的外汇储备,以应各种不测事件的发生。接着,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天,亚洲金融危机以泰国为起点拉开序幕。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更坚信拥有高额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与中国政府的态度不同,中国大陆一些学者指出,中国没有必要拥有高额外汇储备。因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要满足三个月的进口就可以了,即一个国家拥有的外汇储备值只要

相当于其三个月的进口值即可。大于这个数额,说明这个国家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换言之,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当然,外汇储备的数额小于这个数,说明这个国家存在国际支付危险。以此标准衡量,中国外汇储备显然过高。因为从1997年开始连续七年,中国每年的外汇储备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当年全年的货物进口值。如2004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值为6099亿美元,而当年的进口值只有5613亿美元。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对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中的双顺差也感到不安。首先西方个别学者把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归结为中国在1994年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即把人民币的比值从1美元=5.8人民币元调为1美元=8.6人民币元。其次,跨入新世纪后,这些西方国家政府不断指摘中国的人民币币值高估,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希望中国政府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改善目前的国际经济严重不平衡的状况。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政府,特别是美国布什政府给中国政府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希望中国政府要么改变目前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要么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改善目前中美贸易的严重不平衡状况。为配合美国政府的行动,美国的一些国际经济问题和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也通过“科学”的经济分析,指出人民币必须升值25%,才能彻底改善目前严重的国际经济不平衡状况。

尽管中国政府顶住西方政府的压力,一再重申中国政府目前不会调整人民币汇率,只会在时机成熟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是,美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过分关心,使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和中国国内民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热钱不断流向中国,以赌人民币升值。美国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驻中国分公司的经济分析师也不断放出其“科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人民币要升值7%。各种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谣言经常出现于各种媒体。基于此种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回答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的问题。其次分析中国政府目前如何通过中央银行来调整资金流向,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试图通

过这种分析回答中国政府这种政策限度的程度如何,并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

一般地,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储备资产和净误差和遗漏四部分组成。其中经常项目又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经常转移三部分;资本项目又包括资本项目、金融项目、各种贷款等。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和服务项目占经常项目的主要部分;资本和金融项目占经常项目的主要部分。因此,表面地看中国国际收支双盈余无非是由于货物的出口大于进口和资金净流入中国增加所造成。

为什么会造成中国经济这种长期的国际收支双盈余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得出答案。

1,中国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制造品的加工生产基地导致中国货物贸易盈余和资金净流入不可避免

中国自1978年末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吸引外资和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成为经济改革和开放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中国经济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步伐。用西方工业国家的话来讲,就是把共产主义的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尽管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中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中国人的梦在一步一步走向现实,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4年末已经达6000亿美元,我们中国人确实为自己的经济成就感到自豪;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正在日益成为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制造品加工基地。考察我们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会发现加工贸易的成份从90年代末以来一直占到整个贸易的一半以上。2004年末加工贸易占整个贸易的比例为55%。这就是说,产品的设计和品牌都是外国的,生产加工厂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在中国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到国外市场。在80年代,我们中国人把这种经济形式称做“两头在外”经济发展模式。如果单单从这种加工贸易的经济发展形

式来看,中国的贸易盈余已经不可避免。试想一想,中国进口1美元的原料在中国加工成产品,在该产品中要附加工人的工资、土地成本和资本家的利润等成份。假定这些附加成份为10美分,即这一美元的原料加工成产品后,出口值至少为1.10美元。这10美分的附加值就成为贸易盈余。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这种地位除了表现在贸易方式中以外,也体现在我们中国进出口的产品结构中。近二十年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绝大多数(80%以上的出口为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的比例正在缩小。有人把此称为中国的贸易结构获得改善。但是考察我们的进口产品结构,不能不承认我们中国进口的工业用原料在增加。这就是“两头在外”经济发展模式的另一个体现。所以,中国的长期贸易盈余并不简单是中国支持出口,而是由中国目前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由中国选择的“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的。

此外,无需任何多余的解释,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优势,以及政府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决心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资本首选的投资基地。我们可以做一点具体分析,如,中国简单劳动力工资每月400元人民币,而像在加拿大这种工业化国家中,简单劳动力工资最低每小时为7.5加元(安大略省的标准),每月160小时,月工资约为1200加元。1加元相当于6元人民币。这就是说,加拿大简单劳动力的工资成本是中国简单劳动力工资的18倍。我们再看看美国的简单劳动力工资成本。在美国各个州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成本也不同,虽然联邦政府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5.15美元,有些州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要高于联邦的标准,如佛罗里达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6.15美元。如果我们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美国简单劳动力的月工资为824美元,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8.27的汇率换算,美国的简单劳动力工资成本是中国简单劳动力工资成本的17倍。如果考察技术工人的工资成本,这种差别更大。例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像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丰田公司所开办的修车

行,一般工人的工资成本是每小时50加元,机械技工的工资成本是每小时80加元。在中国任何技术工人的工资成本也不会达到每小时50人民币元,更不用说用加元的标准来衡量了。而且,这些国家拥有社会保障体系,资本家雇佣一名工人,除了支付最低工资外,还必须向社会保障机构支付一部分资金。所以,无需任何复杂的经济模型计算,任何人都会明白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是暂时无法消除的,这依然成为中国吸引外国投资的主要因素。

2,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需求不足,致使实质进口增长不足,这成为中国长期贸易盈余的一个因素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是我们中国商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国内需求膨胀,带动中国出口的增长。与美国的国内需求坚挺,储蓄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相反,我们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需求不足,国内储蓄处于高水平(8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虽然2004年1到11月份,中国的社会消费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2%,这种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中国政府在2004年10月份为了降低过热的经济做出9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的决定。这一切似乎中国经济表象为需求过旺,不可能存在需求不足的状况。但是,不要忘记中国经济目前突出地表现为城乡差别较大的二元经济。中国的所谓需求过旺仅仅表现为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投资需求过旺,城市消费需求过旺,而农村地区存在严重消费不足。再看看2004年1到11月份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指标,虽然总体增长指标为13.2%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但从行业来看,餐饮业消费增长速度一项最高,达21%,其他行业消费增长不到8%,如果看农村的消费增长速度,就更低了。再从乡村的收入水平来看,2001年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66.4元。我手头没有2003年或更近的数据,不过我可以估算,即使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GDP的增长速度9%进行增长,2004年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000元。也就是说农村一个三口小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不到1万元。面对现在教育和医疗的高收费,拥有这样收入的小家庭已经

难于对付,还有什么可能增加其他消费呢?我们人人心里都明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农村人口占较大比例的国家。我们再看看具体数字。2001年我国乡村人口为79563万人(大概念接近8亿人口),占总人口的62.34%。这就是说,我们国家62%的人口处于需求不足的状况。这能说我们的整体经济需求旺盛吗?我们不能只看到经济中,运输紧张、电力紧张、进出口猛增,这是由于投资需求旺盛,是中国经济中的部分旺盛。中国的货币政策仅仅影响的是中国的部分经济,对中国广大的农村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值得思考。

由于广大中国农村的需求不足,中国旺盛的进口贸易并没有涉及到中国农村的经济中,而只是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服务。其结果,当然是中国的实质进口不可能增长过快,中国的贸易盈余也在所难免。因此,归结为一点,中国所采取的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城乡差别较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的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盈余已经在所难免了。二,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双盈余

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中国国际收支长期维持双盈余确实对人民币产生了升值的压力,但是,从上边分析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原因,我们已经能够知道,既然中国国际收支盈余不是人民币贬值所致,只要中国不改变目前这种加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构和方式,以及中国二元经济状况继续维持,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改变这种国际收支盈余的状况。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做一点分析。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撰文认为,人民币兑美元需升值25%,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国内也有个别经济学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需升值7%,才能使中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在此,我以最大的升值幅度25%来进行分析。假定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即从现在1美元等于8.27人民币元,升值为1美元等于6.6人民币元。我们看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首先,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25%而消除。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

道,在1美元等于8.27人民币元汇率的基础上,美国简单劳动力的工资成本是中国简单劳动力工资成本的17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以后,美国简单劳动力的工资成本仍然是中国简单劳动力工资成本的13倍。加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后,中国进口的原料价格会降低,特别是进口石油的价格会降低。因此中国作为西方工业国家的商品的加工基地的状况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25%而改变。也就是说,中国所采取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变。外国仍然资金会流向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办工业。

再考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从理论上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会阻碍中国的出口。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状况是由其出口目的地国家的需求状况决定的。即其出口目的地国家对出口国家产品的需求弹性决定的。美国是我们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200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占中国整个出口的21%,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一般的加工产品,如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和电子产品。我们以服装为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影响。如普通的男式夹克衫,在中国标价为50元人民币(成本加要低于该价格),在美国市场标价要为45美元。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8.27元人民币,即1人民币元=0.12美元。50元人民币的夹克衫仅为6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25%,汇率变为1美元=6.6人民币元,即1人民币元=0.15美元。50人民币元的夹克衫的美元价为7.5美元,每件夹克衫增加1.5美元。这种增长幅度确实不小。但是,相对于膨胀的美国国内需求来说,即使其他因素不变,每件夹克衫增长1.5美元对美国消费者算不了什么。中国加工的服装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仍然是廉价的商品。因此,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出口。这就是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而是美国需求旺盛。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改变中国的国际收支双盈余的状况。

三,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如何应对国际收支双盈余对人民造成的升值压

一般地,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当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时,其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我们可以借用中央银行的T型资产负债表来说明)。首先,当外汇大量流入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发行,以维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维持汇率稳定。其结果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完全受外汇储备的影响,中央银行失去行使货币政策的功能,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时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这就是著名的“蒙代尔三角”效应。第二种办法是货币当局调节其资产的结构,而不改变其负债一方。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除了国外资产以外,还包括对政府的债权、对银行机构的债权。当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时,货币当局可以减少其对政府的债权和对银行机构的债权。这样货币当局可以维持其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同时,也可以行使独立的货币政策功能。第三种办法是,当外汇资金流入增加时,货币当局可以扩大其债券的发行,以实现其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或者采取增加政府存款项目的办法,也可以实现其维护汇率稳定的目标。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简易表)

资产:负债:

国外资产储备货币

对政府债权发行债券

对货币存款机构债权国外负债

其他资产政府存款

其他负债

近两年,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我们中国。根据美国方面公布的数据,说明我们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购买美国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券来缓冲外汇资金流入对中国货币经济产生的压力。而且,当美元最近一年来,不断贬值时,也有一些经济学者建议中国人

民银行减少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以对付美国的美元贬值政策。但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购买外国债券这一项目。因此,首先考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变化结构,找出中国人民银行是如何应对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入的。

考察其《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使用以上三种办法来应对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对中国货币经济所产生的压力,以实现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目标。就2004年而言,国外资产从1月底的32188.6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2月底的46960.13亿元人民币,净增加14000亿元资金。面对这种外汇资金增加,中国人民银行首先调整其资产结构,即减少其对政府债权和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前者减少100亿元,对后者减少1000亿元。其次,增加储备货币量,即从1月底的53304亿元增加为12月底的58856亿元,净增加5000多亿元资金。考虑到增加货币储备将会给国内带来通过膨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增加的货币储备量并不大。第三,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发行债券。这一项增加量最大,即从1月底的3250.07亿元增加到12月底的11079.2亿元,净增加7000多亿元。第四,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政府存款项,从1月底到12月底,该项的净增加量达近4000亿元。应对外汇资金大量流入的第一种办法,即减少对政府的债权和对货币存款机构的债权,用通俗的话讲,即货币当局出售在这两个方面的资金。这种办法受到资金量的制约,即当货币当局减少了这两方面的债权,仍然有大量的外汇资金流入时,这个办法就失去了效应。第二种办法,增加储备货币。其缺陷是受到通货膨胀压力的制约,不能长期使用和大量增加储备货币。第三种和第四种办法,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并没有什么约束条件。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时,货币当局可以无约束地增加债券发行和增加政府存款项目。

第三种和第四种办法就是许多经济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购买美国政府国债和国有企业债券的办法。当外汇资金大量流入时,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用美元资

金购买美国债券,另一方面,增加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项和增加债券发行。增加的外汇资金也就表现为国库资金。

如果从短期和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这种办法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从目前美国和中国所处的特殊国际经济环境来看,这种办法的最大危害就是使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出现膨胀、出现泡沫。我们知道,在现在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美国自己并不需要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和美国对中国的大量直接投资,使得大量的美元资金流入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应对美元资金对中国国内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转而用这些美元资金去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和美国国有的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的债券。美国政府因此也就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增加各种开支,当然包括各种国际战争行动。美国民众也因此获得贷款资金购买房屋,增加消费。在美国就出现了消费膨胀。在回过头来看中国,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入,直接效果是外商争相在中国办工业,中国的各级政府也以吸引外资的量来衡量经济建设成就。为了吸引外资,地方政府又得扩大城市建设,各种房地产开发遍地开花。最后的结果就是投资膨胀。同样的美元资金在美国和中国转了一圈,使信贷得到扩张,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功能得以发挥,直接恶果是美国出现消费膨胀和中国出现投资膨胀。其实,目前,美国的消费膨胀和中国2004年的投资膨胀,就是这种资金运转的后果。当经济膨胀再也不能维持时,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必须进入经济调整时期。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就是当时亚洲投资膨胀泡沫和美国消费泡沫破灭后的调整。因为在90年代初期,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也是采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的办法来维护其货币汇率稳定,当时已有个别学者指出这种办法的危害。因此,对于目前美国的消费膨胀和中国的投资膨胀应该引起注意。一旦这种经济膨胀泡沫不能为继时,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样的经济调整就不可避免了。无论对于美国政府还是中国

政府来说,不要再玩这样的信贷扩张游戏了,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收入分配的调整上。否则,经济法则将迫使世界经济金融调整期,当然经济调整的起点不是美国经济,就是中国经济。

四,政策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采用的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也非长久之计。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国内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以刺激进口的增加,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做好以下几项事情。

1,明确收入分配机制,使各种灰色收入分配机制明朗化。通过转移支付机制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和沿海地区经济融为一体;使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融为一体。

2,确实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九年制免费基础教育,减轻公民的教育支付负担,增加其他消费。

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复兴的根本。这个简单道理,任何人都明白。但是,这十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目前,我们中国农村穷人的孩子不得不离开他们所喜欢的学校。我们国家的经济这十多年来平均保持8-9%的增长速度,外汇储备也不断高速增长,难道我们国家真的拿不出钱办基础教育吗?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让穷人的孩子也能够上学、读书。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不会忘记高玉宝的呼唤“我-要-读-书!”。今天,教育高收费已经成为抑制农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3,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公民的就医医疗负担和消除老年医疗的后顾之忧,刺激其他消费的增加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统计

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统计中国商务部统计进出口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资料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10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项目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项目是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在经常项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项目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本项目、金融项目。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项目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项目并重的大项目,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深,资本项目金额越来越大,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2—2011年资本项目差额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本项目是逆差以外其它年份都保持了一定量的顺差。整个资本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以政府和银行间借贷款形式为主的其他投资,其次是直接投资,其一直都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所占的比重最小的是证券投资。 2002--2004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波动幅度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比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以后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有较大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金融项目,自2002年到2003年,直接投资余额全部都表现为大额顺差,余额在370_-470亿美元之间平稳波动。其他投资和证券投资余额的均值都表现为平稳逆差,分别为-159.83亿美元和-43.54亿美元,在2002--2007年期间,只有少数年份是顺差,证券投资只有在2003、2004年是顺差,这两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可以说起伏不定。2002--2007年之间资本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收支,这期间由于直接投资每年连续保持大量顺差,并且顺差规模持续不断的扩大,所以就保持了资本项目在大多数年份出现了顺差。证券投资收支所占比重一直比较小,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投资收支,在许多年份中其绝对值甚至超过直接投资收支,成为资本项目收支中的主要逆差因素。短期资本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投资项目内,按照长、短期分类来看,其他投资收支逆差主要是由贸易信贷等短期资本项目的巨额逆差造成,其中包括了资本外逃等因素的影响。 2002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2003年之后,经常项目差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 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 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 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当然也会影响进出口,使其失衡,因而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国际经济关系。 二.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如果该国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即抛售外币,买进本币,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但是并不是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就一定不好。比方说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就没影响到其强国的地位。其原因之一是出口减少,但进口却增加了。细讲就是许多国外公司纷纷投资美国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其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生产设备进口的上升。随着大笔资金流入美国,美国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进口资本货物以及投资高科技领域,从而提高了生产力。 综上所述,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都没有绝对的利与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稳定最重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国际金融论文课程 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

的状态。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国际原因 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 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原因 1.我国的业结构,加工贸易仍将占主导地位,而顺差主要就是来自于我国密集的加工贸易企业。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 — 前言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 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 (一)政策性建议10 (二)贸易性建议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 (一)形势展望12 (二)政策取向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小组分工13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

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 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 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 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 年和2008 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 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 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第一讲国际收支习题

第一讲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是一个( )。 A 存量 B 流量 C 不一定 D 都不是 2、(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贸易收支 D 平衡项目 3、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 A 收益 B 贸易收支 C 转移收支 D 资本项目 4、根据国际收入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属于贷方项目的是( )。 A 进口劳务 B 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 C 官方储备增加 D 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 5、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调整( )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A 货币性 B 收入性 C 临时性 D 结构性 6、一般来说,由(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且持久的。 A 经济周期更迭 B 货币价值变动 C 国民收入增减 D 经济结构变化 7、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使其( )。 A 货币坚挺 B 物价下跌 C 通货紧缩 D 货币疲软 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性交易包括( )。 A、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 B、职工报酬收支; C、国际直接投资; D、官方储备资产变动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是指(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错误与遗漏 10、国际收支记帐方法是( )。 A、收付法; B、增减法; C、借贷法; D、总计法 11、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2、投资收益的收支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3、政府提供或接受的国际经济和军事援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4、一国商业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参与他国金融体系运作,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资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15、一国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16、一国政府通过国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国际金融习题1-10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填空 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2、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的原理编制的。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我们称之为。 5、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6、国际收支平衡表按交易性质分为、、和三大类。 7、经常项目可细分为、和三个项目 8、资本项目可分为和两大类。 9、平衡或结算项目包括和两个项目。 10一国的官方储备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和。 11、将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划分成和,可作为判断国际 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 12、考察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 和。 1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和。 1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 和。 15、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从作用途径来看,可分为和 两大类。 二、选择 一)单选 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 B、国际借贷 C、贸易收支 D、资本收支 2、国际收支是一个。 A、存量 B、流量 C、不一定 D、都不是 3、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平衡项目 4、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A、劳务收支 B、贸易收支 C、转移收支 D、资本项目 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应计入项目。 A、资本项目 B、贸易收支 C、转移收支 D、劳务收支 6、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 A、顺差 B、逆差 C、平衡 D、不确定 7、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官方结算 8、通过减少国民收入,使用于进口的支出下降,这一对策是。 A、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B、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C、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 D、支出减少政策 9、支出减少政策的核心是。 A、减少政府支出 B、减少货币供应量 C、提高利率 D、国民收入 10、游资(Hot Money)应计入项目。 A、长期资本 B、短期资本 C、经常项目 D、资本项目 11、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利息,应计入项目。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短期资本 D、经常项目 12、西方国家最经常使用的调节国际收支政策是。 A、调整存款准备金 B、外汇管制 C、贴现政策 D、财政政策 13按IMF统计口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进出口贸易额是按进行统计的。 A、CIF B、C&F C、FOB D、进口额按CIF,出口额按FOB 14、造成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是因素。 A、经济结构 B、货币价值 C、国民收入 D、经济周期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原因之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对冲”过多流动性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第二,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国际金融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判断题 ()1.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美国政府驻华机构是我国的非居民,不属于外汇管制对象范畴。()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只有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才能记录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收支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依据是 ( A、国籍 B、法律 C、交易者的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 D、地理位置 2.下面自然人属本国非居民的是( A、本国驻外外交使节 B、本国在他国的留学生 C、本国在他国长期工作者 D、本国出国就医者 3.属于居民的机构是()。 A、在我国建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的国有企业 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驻华机构 4.以下关于国际收支概念的解释,正确的包括(。 A、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B、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C、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前概念 D、国际收支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判断题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是经常账户。 ()2.在国内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的交易会涉及国际收支。 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的简称。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不涉及国际收支,但若境外投资者购买则在国际收支中反映) 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人为项目是( A、经常项目 B、资本与金融账户 C、综合项目 D、错误与遗漏项目 2.下面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是( A、出口 B、进口 C、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 D、本国对外援助 3.资本转移应包括在( A、经常项目 B、经常转移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4.经常项目包括() A、货物 B、服务 C、资本转移 D、收益 E、经常转移 5.一国的利息和股利收支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A、经常账户 B、投资收益 C、单方面转移收支 D、资本收支 E、金融账户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及成因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论文 班级:统计08 姓名:韩杰 学号:20080105080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主要对双顺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一、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过万亿,持有如此巨额的储备固然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由此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62.3%下降到2006年的49.9%,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46.6%下降到2006年的36.3%。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同时全社会总存款,居民消费存款的比重持续降低,从2000年的53.6%下降到2006年的50.7%。因此,全社会储蓄率的过高不是由于居民储蓄过高,而是由于初次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企业存款和政府储蓄的巨幅增长与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假如消费率长期偏低,消费率和投资率之间就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就会导致社会产品价值不能及时得到实现,大量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带来高失业率,并且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偿还贷款能力。因此,只有减少企业留利和政府税收在GDP中的比重,才能从根本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浅谈国际收支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联系 摘要: 中国,随着实现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大历史转变。在这30多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近十年内,我国要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国际收支也呈现出新特点: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货物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顺差,但总体上确实在不断增长。也因为如此,面对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外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提出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将该如何处理国际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贸易顺差 正文: 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的供求变化,而影响外汇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请看表1和图1: 表1 2004-2010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图1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及其与GDP之比 由图1和表1可知,自200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在不断扩大,从2004年到2008年5年间,收支顺差翻了一翻,虽然,总体上,2007至2009年国际收支总顺差持续超过4000亿美元,处于历史上的较高水平。而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所减少,但是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复苏,我国涉外经济活动在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下滑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由此可得,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总体上还保持增长的趋势,国际收支状况仍然继续改善。. 而理论上,对国外的支付形成对外汇的需求,从国外去的的收入形成对外汇的供给。如果一国出现收支逆差,意味着该国的外汇需求将大于外汇供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反之,

国际金融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国际收支得概念 判断题 ( )1.国际收支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进行得全部经济交易得系统得货币记录。 ( )2.美国政府驻华机构就是我国得非居民,不属于外汇管制对象范畴。 (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规定,只有国与国之间得交易才就是国际经济交易,才能记录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答案: 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得国际收支概念中,居民与非居民得划分依据就是( ) A、国籍 B、法律 C、交易者得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 D、地理位置 2、下面自然人属本国非居民得就是( ) A、本国驻外外交使节 B、本国在她国得留学生 C、本国在她国长期工作者 D、本国出国就医者 3.属于居民得机构就是( )。 A、在我国建立得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得国有企业 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得外交人员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驻华机构 4.以下关于国际收支概念得解释,正确得包括。 A、国际收支就是一个流量概念 B、国际收支反映得内容就是经济交易 C、国际收支就是一个事前概念 D、国际收支就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得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内容 判断题 (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得账户就是经常账户。 ( )2.在国内上市得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得交易会涉及国际收支。 B股就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得简称。它就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与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得外资股。B股公司得注册地与上市地都在境内,2001年前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2001年之后,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境内投资者购买B股不涉及国际收支,但若境外投资者购买则在国际收支中反映) 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人为项目就是( ) A、经常项目 B、资本与金融账户 C、综合项目 D、错误与遗漏项目 2、下面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得就是( ) A、出口 B、进口 C、本国对外国得直接投资 D、本国对外援助 3、资本转移应包括在( ) A、经常项目 B、经常转移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4、经常项目包括( ) A、货物 B、服务 C、资本转移 D、收益 E、经常转移 5、一国得利息与股利收支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 A、经常账户 B、投资收益 C、单方面转移收支 D、资本收支 E、金融账户 6、私人捐赠属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 A、经常账户 B、经常转移 C、资本账户 D、投资捐赠 7、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得主要项目反映在( )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十几年"双顺差"原因?背景?分析利弊?影响?建议?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 原因和背景:对于经常账户的顺差成因包括:①出口导向型政策,②过高储蓄率(而这又是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不健全引起的) 对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成因包括:①我国吸引外资的鼓励政策,②长期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③相对固定的汇率制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热钱流入。 利弊与影响:那么"双顺差"对我国的影响可以看到确实是非常大的,从利方面来说,巨额顺差加大了我国在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09年底,我国出口额占全世界大概10%,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毕竟从老外那赚到了钱嘛)。 当然巨额顺差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问题,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通过贸易收支,资本收支来影响国内经济。在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增加本币的投放,产生国内的通胀压力(这一点,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表现),加上我国对于巨额外汇的投资利用率不高,这也造成了巨大的外汇的机会成本。 措施建议:措施自然是针对原因提出,①逐步减少对出口的导向政策,改变经济结构,加大国内消费,扩大农村市场。②完善并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住房等问题(使老百姓不必未将来的生病上学而把钱存起来)。③放松汇率管制,放宽资本金融项目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我国还不允许个人对外投资)。④加强对热钱的监管。 可能有些罗嗦,但这毕竟是个大问题,我尽可能详尽的说明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到楼主。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摘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认为双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重点分析双顺差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原因;影响;政策性建议 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报告 ——基于2000-2011年数据分析 国贸09-2 男生275寝室组 成员:牛通通朱济强赵若鹏 曹存猛霍文豪朱龙飞

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经常账户大贷方,从2000年到2008年总体保持稳定,08-09年下降,10年有回升,借方与贷方大体相同,虽然08-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但是由于进口也相对减少,所以总体并为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使得从2000年以来,保持顺差。 二资本金融账户分析(负责人:朱龙飞曹存猛) 证券投资净流入有升有降。2006年处于低谷,2008年证券投资净流入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2011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196亿美元,较2000年的负增长现象有较大改观。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62亿美元,较2000年回升幅度较大;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34亿美元,较2000年有所减少。 其他投资净流入总趋势为升-降-升-降。其中,2004年其他投资净流入一度达到19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2008年达到最低。从2010年到2011年净流入资产大幅下降。2011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255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65%。其中,我国企业和银行对外赊账或存 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1668亿美元,增长43%;境外对我国企业和银行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净增加1923亿美元,增长2%。

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

)、国际收支顺差的利益 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三)但是国际收支也有弊端。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居民储蓄相结合,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大量外汇储备高达4000多亿美元,同时,国内居民储蓄高达11万亿人民币,两者相加约有14多万亿人民币。这14多万亿人民币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闲置资金,与这些闲置资金相对应的是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闲置,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3.国际收支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操作总是有风险的,最明显的是汇率风险。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每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都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国际收支顺差越大,需要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外汇越多,国家外汇储备的成本越高。 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资金流出。在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国际收支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越多,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这两方面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国际收支顺差引导外资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国直接投资越多,资金流入越多;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越多,资金流出越多。 4.国际收支顺差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出口和引进外资都是有代价的:一是出口使国内资源被国外利用,而且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出口的数量和结构随国际市场需求而变化;二是外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是有代价的。间接融资,如外国贷款到期要用外汇来还,需要国内有更多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直接融资,如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设立生产和销售企业,那更是直接地利用我国的各种资源,不但其利润要汇回母公司所在地,而且,其产品占领了我国的市场。三是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挫,本国经济萧条,外国资本会乘虚而入,控制我国市场和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经济发展受制于外国资本,导致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国际收支顺差挤压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其产品可以迅即进入中国市场,既可以绕开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有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之利。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我国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国际收支顺差增大,特别是资本项目顺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