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二)混合岩化~重熔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山东招~掖地区。与矿床有关的混合花岗岩仅出露于滨太平洋成矿带,并受中生代板块俯冲带的控制。

招~掖金矿带分布于胶东台隆西部沂水大断裂以东。基底为太古代~下元古代胶东群,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相当于太古代绿岩系中火山岩组合的一部分,18亿年前曾发生过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在燕山期,地台活化,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是在含金建造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原地和半原地的混合~交代重熔形成,并且有明显的突变和不连续现象。区内有大小百余处的矿床(点),而大部分产于混合花岗岩的岩体内。

本类型中的矿石铅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10亿年,多数集中在1~4亿年,等时线年龄为1.28亿年。因此,主成矿期在中生代,而

古老矿石铅是从老地层继承下来的。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可分为“玲珑式”和“焦家式”两种类型。两者的成矿机制相同,但成矿环境和赋存的构造部位有所差异。前者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后者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

焦家金矿床:

焦家金矿位于山东省掖县,它是该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被称为“焦家式”金矿。

金矿床受北北东向的焦家主干断裂控制。焦家断裂带长12km,最宽200m,平均走向北40o东,倾向北西,倾角30o~45o,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为一宽大的混合花岗质均粒糜梭岩,沿走向和倾斜均呈开阔舒缓的波状(图2~5)。

该矿床已发现5个矿体,以I号矿体的规模最大,约占总储量的85%。矿体长1220m,厚0.31~15.44m,平均厚3.52m,沿倾斜一般深度

500~670m,最深达850,走向北东10o~30o。倾向北西,倾角40o~600,由浅至深渐变缓,矿体呈宽大的脉状,沿走向和倾向膨胀、狭缩、分枝复合现象显著。Ⅱ号矿体长850m,厚0.30m~7.28m,平均厚1.56m,沿倾斜延深850m;走向北东7o~30o,倾向北西,倾角410~63o。沿走向及倾斜有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图1~6);矿化连续性较1号矿体差。Ⅲ号矿体为隐伏矿体,沿走向长240m,厚度0.30~3.25m平均厚1.48m,控深150~300m。走向北东38o ,倾向北西倾角42o,矿体赋存于单一的黄铁矿化,硅化花岗岩中,黄铁矿呈网脉状分布。

矿石主要组分为金、银、硫。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黄铁矿,而铜、铅、铅硫化物少量。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金品位3.07~52.59g/t。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三)接触交代~热液金床矿

国内矽卡岩型金矿床少见,多以伴生金的形式出现。近年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接触交代的矽卡岩体中找到了单一的金矿体(尽管矿体的规模不大)。

此类型实际上是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在成因和时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矿化是发生在矽卡岩形成之后的晚期中低温热液阶段,并迭加于矽卡岩体之上,中酸性侵入体可以是中深的,也可以是浅成的。

本类型有两种矿石建造;①金~铜建造,如山东沂南、辽宁华铜;

②铅~锌~金建造,如河南水口山。

山东沂南冶官墓矽卡岩金矿床:

冶官墓金矿是山东沂南金矿金厂矿区的一个矿床,位子沂沐断裂的西侧,鲁西构造和沂沐断裂交汇部。

矿区的次火山岩体,基本上属钙碱性系列,由花岗斑岩、闪长纷岩和霏细班岩等组成,侵入于寒武系地层中,均为燕山期产物.花岗斑岩岩枝(同位素年龄159.2百万年)侵入于寒武系下统灰岩中,接触交代的含矿矽卡岩多呈透镜状、串珠状、似层状等。金和金属硫化物呈脉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钙质矽卡岩中。

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方铅矿、硫锑铅矿和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碳酸盐。

可见自然金呈片状集合体出现,并与黄铜矿和斑铜矿密切共生。自然金呈片状、浑圆状细脉状产出,有些银金矿沿裂隙定向排列成丝状。金的成色为943。

在矽卡岩中普遍存在晚期的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它们交代了矽卡岩矿物,迭加在矽卡岩之上。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愈强,金矿化愈富,反映了金和晚期中低温热液蚀变的密切关系。

二、火山~次火山岩热液金矿床

此类型金矿床与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有关。分布在滨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边缘区,包括东北、华北东部和东南沿海的陆源区。在分布区内,火山岩带和火山岩盆地往往位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的背景之上,因此金矿化可能与潜在触层存在着内在联系。

根据火山岩相可分为两类:火山岩型和次火山岩型(包括火山颈和火山作用相关的超浅成浸入体)。

(一)火山热液金矿床

本类型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有关,属中~新生代的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安山质碎屑岩和安山质凝灰岩。成矿时间晚于火山岩喷发之后,赋存于火山喷发中心、火山管道、火山口相的喷发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中。矿石建造可分两类。

1、铜~金建造:此类组合与中生代陆相钙碱性火山岩和破火山口关系密切。江苏铜井金矿的含铜金石英脉,主要产于火山颈相的火山角砾岩中。矿脉大小不一,围岩蚀变明显,以钾化,硅化和绢云母化为主,矿物共生组合有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2、银~金建造:矿化与晚第三纪,中新统~上新统的安石岩、流纹岩及凝灰岩有关,也与中生代侏罗系的中性火山岩系有关。如台湾金瓜石,吉林刺猥沟,矿床以近地表为特征。在距地表100~300m 范围内,向下迅速变贫,具典型的低温矿物组合,含银量高。

吉林刺猥沟金矿床:

矿床位于刺猥沟~金仓构造~火山地堑之西部。该地堑是由褶皱基底断块下沉和随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负向构造。地堑周围被线状断裂限定。其内的火山岩层向中心倾斜,倾角一般为200~30o,外陡内缓,中心部位倾角<10o,并且在地堑内部和外围都有次火山岩分布。破火山口周围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见图2~8。

矿区内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屯田营组下段的安山质角砾岩、安山岩等。其下伏为上二迭统的浅变质岩系。在安山岩中次火山岩的脉岩发育,在空间上与金矿体密切伴生。

含金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受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矿脉长数百米至千米,沿走向断续分布,平均厚2~3m,呈陡倾斜产出,其两侧见强烈硅化叠加在青盘岩化之上。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针碲金矿、碲银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硬锰矿和辰砂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冰长石和明矾石等。自然金呈粒状、树枝状。粒径0.05~0.lmm,金的成色为712,金的平均品位为10~16g/t,金银比值平均为1.249。

围岩蚀变:早期青盘岩化、中期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晚期为碳酸盐化。

成矿温度180~240℃(均一法);压力14.8~20MIPa;深度0.49~0.67km(超浅成)。

图2-8刺猾沟破火山口构造及含金脉体分布

1、破火山界限门;2、含金脉体;3、破碎蚀变带;图2—9吉林省汪清刺猾沟金矿地质图;4、第一旋回火山喷发岩;5、第二旋回火山喷发岩;6、第三旋回山火喷发岩;7、二迭纪钱变质岩系;8、石英闪长岩;9、次安山岩;l0、断裂带;11、安山质熔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1

2、流纹岩岛组凝灰质板岩、砾岩等;1~第四系冲积层;2~侏萝系中统屯田营组安山3~二叠系统上柯; 4~次安山岩;5~次安山玄武岩;6~石英方解石脉;7~金矿体;8~二州变带界线;9~断层及编号;

(二)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本类金矿床主要产于酸性、中酸性和少数为偏碱性的浅成、超浅成的次火山小侵入体或火山通道中。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岩体顶部或接触带中,一般受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有钾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

团结沟金矿床:

矿床产于元古界黑龙江群变质岩系的复背斜西北翼和中生界火山岩系组成的乌拉嘎断陷盆地边缘部(见图2~10)。

北北东向乌拉嘎深断裂控制了本区的岩浆活动。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南部接触带为北西向角砾岩带,它控制了主矿体的分布。

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侏罗纪末~早白堊纪前。早期以中、酸性熔岩为主,包括玄武岩和英安岩的一套火山岩系。中期为次火山岩相的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各种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00~112.6百万年,属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经岩石化学计算,应属岛弧区弱造山带火山活动的产物。该斑岩体呈不规则的岩床状,出露长度大约4000m,最大宽度750m,产状大致近东西向,向北倾斜、向西隐伏于地下。

控矿构造为花岗闪长斑岩与结晶片岩的接触构造破碎带~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和结晶片岩中的层间裂隙。矿体由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石英脉和黄铁矿脉等沿构造裂隙和破碎角砾岩带充填。矿体形态呈扁豆状、脉状和不规则状;主矿体位于岩体和片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角砾岩带中,长近千米,倾斜延深数百米,另外5条较大的矿体长数百米,延深约200~300米,其余89条矿脉规模较小。

金属矿物除自然金外,以胶状黄铁矿、白铁矿为主,辉锑矿、黄铜矿和方铅矿少见。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铁白云石、冰长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自然金呈粒状、片状和树枝状。粒度一般小于0.037mm,金的成色948。

成矿温度150~250℃。

围岩蚀变有青盘岩化、高岭石化、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含矿热液在早期是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则混有天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属于正常铅,有两个祥品接近现代普通铅,模式年龄很小。另

外两个祥品为古老正常铅,模式年龄为18亿年,说明成矿时代很新,但成矿物质源于老地层。

三、沉积~变质金矿床

此类金矿床是在太古代地块周围的元古代或古生代沉降带,或于地台凹陷区内沉积形成的含金沉积岩,经过低级区域变质和变质热液改造作用而富集形成的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矿床的特征。金矿床所在层位在元古代的含铁硅质岩或富铁的沉积岩中。

东风山金矿床:

矿区位于吉黑地槽褶皱带佳木斯隆起的边缘,伊兰~伊通大断裂与鹤岗~佳木斯断裂交汇处的西侧。区内前寒武系东风群地层呈孤岛状残留于大面积分布的海西黑云母花岗岩中。东风群在区内呈北倾伏、向东倒转的陡倾斜背斜,由三个岩组构成,自下而上为:①下部硅铁质板岩组;②中部结晶灰岩组;③上部粉砂质板岩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与围岩整合,随层褶皱(图2~11,2~12)多数矿体分布于背斜脊部,已查明大小9个矿体,其中除1个矿体外,余为盲矿体。矿体顶板是条带状磁铁矿,底板为石榴硅质板岩或硅质板岩。矿体一般长50~100m,厚1.29m~4m,倾斜延140m~200m。在空间分布上金矿体与钴矿体基本吻合,但钴矿体分布范围大于金矿体。在水平和垂向上两者呈渐变过渡。在条带状磁黄铁角闪长英角岩中常出现局部富集,最高金品位达160g/t。矿体中见有含磁黄矿石英细脉,含金辉钴磁黄铁矿细脉沿裂隙充填,显示有热液矿床的特点。

矿石矿物组合为磁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辉钴矿、红砷镍矿、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等。非金属矿物有石榴石,石英,镁铁闪石,黑云母和绿帘石等。

自然金呈粒状。或不规则片状分布于石榴石、辉钴矿、磁黄铁矿等晶系中。自然金与磁黄铁矿连晶或呈包体存在于毒砂中。金的粒度在0.01~0.08mm。金品位在5.09~33.42g/t。最高品位160g/t。金的成色平均为933;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矿石铅为古老正常铅,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6~10亿年。

四、变质热液金矿床

本类金矿的产量居首位,储量居第二位。为国内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金矿床分布在区域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含金建造变质岩中,具有较明显的层控性。矿床受同褶皱期的构造断裂控制,围岩蚀变明显和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都表明矿床的形成具有热液成因的特征。含金建造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中朝准地台控制了此类大部分的金矿床。太古代绿岩带是最重要的含金建造变质岩系,原岩为镁铁质建造的中基性火山岩,如鞍山群、太华群、迁西群和胶东群。

主要含金建造是由沉积~变质岩组成。分为含炭质细碎屑岩建造、含炭泥质变质岩建造和含炭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分布于下列地区:

中朝准地台:形成于元古代晚期,原岩为细碎屑岩含金建造,如辽何群(辽宁四道沟)五台群(繁峙义兴寨)和五家河群(毛山金矿)。

扬子江准地台:以陆源含炭质细碎屑岩含金建造为主,有变质砂岩、板岩和千枚岩等,变质程度低,如湘西元古界冷家溪群,(桃江西冲)和板溪群(漠滨、沃溪)。

华南褶皱系(滨太平洋地槽褶皱区):亦为含炭质细碎屑岩含金建造,如浙江的前泥盆系陈蔡群(遂昌冶岭头)和建瓯群(东游),桂东的寒武系水口群和粤西八村群(桃花、古袍)。

本类型分二个亚类。

(一)古老绿岩系中金矿床

吉林夹皮沟金矿:

矿区位于辉发河深断裂南侧地台的边缘。金矿带受夹皮沟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带50km,宽5km,其中分布有大、中、小型金矿床14处。区内地层以太古代鞍山群为主,自下而上分为四道石立子河组,杨家店组和三道沟组(见图2~13)。

三道沟组原岩为含镁铁质建造的火山~沉积岩,其中似层状角闪岩,原岩为拉斑玄武岩,赋矿岩层为三道沟组下段含铁层的斜长角闪岩。

含金石英脉分布在低序次的容矿构造中,具有工业意义的含金石英脉共70余条,矿体呈板状、透镜状和脉状等;以单脉为主,矿脉长100m~700m,幅宽0.5m~17m,延深200m~600m。呈雁行排列,分枝、复合和膨缩现象明显。

矿石属少硫化物型,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铅铋矿、辉铋矿、黑钨矿、白钨矿、磁铁矿、菱铁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少量碳酸盐;自然金成色为750~900,平均为820,粒度0.01~2mm,一般为0.02mm。金品位5~10g/t,最高达500g/t。

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为主。

成矿温度250~370℃,一般为250~300℃(均一法),成矿压力为93.3MPa,推测成矿深度为3.7km。成矿溶液属重碳酸型,CO2/H20比值高,CO2具有液相包裹体的特点。矿石铅属古老正常铅,模式年式年龄10~15亿年,等时线年龄为17亿年。Pb和Au来源于25亿年前绿岩,并在17亿年沉积下来。相当于变质热水。

(二)含炭质(火山)碎屑岩系中金矿床

辽宁四道沟金矿床:

四道沟金矿位于辽东台背斜营口~宽甸隆起南缘的铜矿岭复向斜的北翼。金矿体产于向斜北翼的次一级背斜轴部、近轴部的两翼和层间破碎带中。

上元古界辽河盖县组中的含炭凝灰质千枚岩段为主要含矿层位,该岩段以含炭凝灰质千枚岩为主,夹薄层变质砂岩及矽线石云母片岩。

区内已查明主要有矿体21条,规模较小的矿体近百余条,可分5个脉带,其中以8、78、77号脉为主。单个矿体长数十米,最长可近百余米,宽几米,最宽45米。矿体形态极不规则,呈囊状、巢状、扁豆状、脉状等;矿体多呈斜列式排列。据统计,受层间褶曲构造控制的矿体占工业矿体90%以上(图2~14)。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磁黄铁矿、黄铜矿以及少量的毒砂和白钨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自然金呈粒状,粒度在0.002~0.00lmm,金的平均成色为830。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和缉云母化。蚀变宽度1~10米,在强硅化的地段往往出现石英细脉带,根据黄铁矿化的强度划分以下几个带(图2~15):

1、中心带:为致密块状黄铁矿,金品位最高可达1100克/吨,一般在100~300g/t。

2、石英~黄铁矿化带:黄铁矿呈稠密浸染状,其次为硅化和绢云母化,金品位为20g/t。

3、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带:其中石英黄铁矿的含量大致相等。金品位8~15g/t。

4、稀硫浸染带:黄铁矿呈稀疏浸染状,从内向外金品位降低,从5g/t递变到1g/t。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S34平均值为+11.3‰,变化范围+10.1~+12.6‰,矿石铅同位素为古老的正常铅,模式年令为7亿年。金和铅来源于壳源。

五、地下热(卤)水溶滤金矿床

本类型金矿床分布于黔西南、桂西、鄂西北、湘东、陕南、晋冀北部等地区。常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缘~衔接带、地台一侧的沉积盖层中。矿化与一定的构造作用有关,主要受区域性高角度的断层、褶皱及弯窿构造的控制。

赋矿岩系多形成于大地构造发展的稳定时期,即地台盖层的发育阶段和地槽褶皱后的阶段,沉积时间为晚元古代和古生代,即从寒武纪到三叠纪。多数含矿岩石为碳酸盐岩类和细碎屑岩类。

含矿岩石富含炭质和粘土质矿物,并具有微细薄层状、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碳酸盐岩类主要有两种岩石类型,一类是介于灰岩和白云岩之间的过度类型;另一类是含有陆源碎屑岩和粘土矿物的不纯碳酸盐岩,如泥质、粉砂质或泥砂质的灰岩或白云岩。碎屑岩类以细碎屑岩为主,多数为粉砂级和细砂级的粉砂岩、泥质砂岩、钙质粉砂岩和细砂岩等。一般情况下,中、粗级的岩石含矿性要低于粉砂级的岩石。

矿石矿物主要为一套低温的矿物组合,成分简单或极为复杂。常见矿物有黄铁矿、雄黄、雌黄、辉锑矿、辰砂和毒砂。此外,在不同地区还见有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银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岩、重晶石、萤石及粘土矿物等。

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金的颗粒极细,为显微状和次显微状。黔西南的金粒一般在1μm以下,陕西二台子一般在0.5到几微米。

伴生的微量元素为As、S b,Hg、Mo、Cu、Pb、Zn、W,Be, Te等,主要为砷、锑、汞的组合。

本类型共分二个亚类:

1、碳酸盐岩系中金矿床:此类见于晋、翼、鄂、川和滇地区的震旦系、蓟县系、长城系;湖南和陕西地区的泥盆系;桂西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等某些岩系。

陕西二台子金矿床:

原为铜矿床,后发现可供工业利用的独立金矿体。矿区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其北部有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裂。矿床处于两组构造断裂的文汇部位,并控制了含金角砾岩分布范围(见图2~16)。

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古道岭组,共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该段岩性特征是:底部为薄层含石墨灰岩与紫红色页岩互层,向上为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目录 前言............................................. III 摘要.............................................. IV 第一章绪言.. (1) 1.1勘查区位置、交通及矿权信息 (1) 1.2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 1.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3) 1.3.1 本勘查区涉及的地质工作 (3) 1.3.2 勘查区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3) 1.4取得主要成果 (5)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5) 2.1地层 (5) 2.1.1 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 (5) 2.1.2 下奥陶统分乡组(O1f) (6) 2.1.3 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n) (6) 2.1.4 下泥盆统翠峰山组(D1c) (6) 2.1.5第四系(Qh) (7) 2.2构造 (7) 2.3岩浆岩 (9) 2.4围岩蚀变(变质作用) (9) 2.5地球物理特征 (10) 2.6地球化学特征 (11)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3) 3.1矿体特征 (13) 3.2矿石质量 (13) 3.3矿石类型和品质 (14)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4)

3.5矿床成因 (14) 第四章成矿远景分析 (15) 4.1矿床地质特征 (15) 4.1.1 曼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5) 4.1.2鸡街南问金矿化带 (16) 4.1.3 龙歪、下海子金矿点 (17) 4.2控矿因素分析 (18) 4.3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18) 4.3.1、找矿标志 (18) 4.3.2、找矿模型 (19) 4.4找潜力结论 (19)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明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脉的早阶段、石英硫化物脉阶段、石英-辉锑矿脉阶段以及石英-碳酸盐脉的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得到其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的碳水体系,成矿早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60℃,捕获压力为154MPa,成矿深度为5.8km。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微细浸染状)与典型的卡林型矿床一致,而成矿流体特征则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最后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浸染状金矿床。 标签: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矿床成因 1成矿背景 该矿床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勉略构造缝合带西段。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宇碧口群、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碧口群为一套中浅成变质碎屑岩系夹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三叠系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白马-临江断裂、松柏-何家坝-黎坪断裂等断裂。 本区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仅有一些中酸性岩脉沿构造线方向出露,其岩性有细粒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 通过野外调研,根据野外脉体的穿切关系和显微镜下矿物的交代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Ⅰ)早阶段主要形成贫矿化乳白色石英脉,大多为顺层石英脉。石英颗粒较大,具有波状消光等特点。 (Ⅱ)石英-硫化物阶段,以浸染状和细脉状毒砂化、黄铁矿化广泛发育为特征。 (Ⅲ)石英-辉锑矿阶段,以发育石英-辉锑矿脉为特征,以微细浸染状网脉充填于裂隙中。 (Ⅳ)晚阶段主要形成石英-碳酸盐脉,石英-碳酸岩脉透明度较高,方解石多呈网脉状,充填于张性裂隙者具有梳状或晶簇构造,方解石脉切穿先期形成的脉体,基本无矿化显示。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论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笔者主要结合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因素,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金矿体品位和厚度的变化系数,研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互为消长关系,探讨了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最后总结了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th a gold deposit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d the deposit is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mineralization of factors, in the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old ore body grad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efficient of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gold ore body; applica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thod, found that the au and pt, pb symbiosis, and with the pendulum between each other,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gold deposi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regularity.

加拿大霍普布鲁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第34卷第6期2015年6月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Vol.34,No.6Jun.,2015 加拿大霍普布鲁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吴科锐1,2,聂凤军1,徐九华2,张晓康1,2 WU Kerui 1,2,NIE Fengjun 1,XU Jiuhua 2,ZHANG Xiaokang 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2.Civi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摘要: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 )金矿床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阿瓦隆区岩体中,地表出露面积为3000×400m 2,向深部逐渐变小。该矿具有复杂的岩脉构造,与浅水体为主的火山碎屑序列的长英质、镁铁质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矿床赋存于大范围的热液蚀变区中,蚀变区内普遍有酸浸现象,并具有大量的泥质蚀变特点。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成矿时代为早—中寒武世(576±10Ma ),是多期次热液作用,同时伴有侵入岩浆以及火山作用产生的凝灰岩共同影响的产物,属于典型的高硫化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关键词:霍普布鲁克;加拿大;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5)06-1036-09 Wu K R,Nie F J,Xu J H,Zhang X K.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Canada.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5,34(6):1036-1044 Abstract:Located in the Chetwynd area along southwest coast of the Newfoundland island,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 is the sixth largest gold deposit in Canada.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 occurs in Avalon Zone intrusive body of Neoproterozoic Appala?chian Mountain.Its has an area of 3000×400m 2at surface but i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depth.The deposit has complex veined structure,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elsic and mafic pyroclastic rocks of the pyroclastic sequence.The deposit occurs in a larg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rea charecterized by argillic alteration.Isotope chronolog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metallogenic epoch is Ear?ly Cambrian-Middle Cambrian (576±10Ma).The deposit experienced several time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ies,accompanied by joint effect of magmatic intrusion and tuff produced by volcanism,and hence should belong to a typical high sulfidation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Key words:Hope Brook;Canada;gold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re genesis 收稿日期:2014-04-15;修订日期:2015-05-20 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5065901、12120115068701、1212011120326)作者简介:吴科锐(1991-),男,在读硕士生,地质工程专业。E-mail :347312609@https://www.docsj.com/doc/719364475.html, 通讯作者:聂凤军(195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mail:nfjj@https://www.docsj.com/doc/719364475.html, 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 )矿床位于加拿大纽芬兰岛西南海岸的切特温德地区,地处偏远,地理坐标为N47°41′、W57°52′。在切特温德地区已开采的霍普布鲁克金矿床中赋存着大量的金,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该矿床的矿石储量达1.12×108t ,Au 品位为4.54g/t ;铜的总含量估计为1.35×104t ,按回收金91%和日采矿石3000t 计算,年 产金126000盎司,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1]。 该矿床于1987年7月投产,初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用堆浸法回收黄金。后转为地下开采,80年代末达到产量高峰。在初期建厂过程中,该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援助,投资修建了通往矿山的一条主要动力线路,经过早期的初步开采,现在霍普布鲁克金矿是作为一个商品化矿山开发的。1983

内蒙古某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结砂岩,构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本矿床构造层位位于二连组底板的上白垩统构造层,具从矿床周边向中部倾斜的特点,倾角1~2°。该构造层中断裂构造不发育。

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金矿床是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金银矿、碲金矿及针碲金矿等次之形成的大型金矿产区,金矿的形成条件复杂,不同的金矿种类生成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除要有矿源层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该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上,是该成矿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比较重要的金矿床。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该金矿床区域的概况以及该矿区地质特征,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标签: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矿床的开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科学技术。对于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及找矿标志的探索,是金矿床开采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需要提起重视。找矿标志即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是找矿的重要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找到矿体和矿床需要研究和探索找矿标志。 1该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概况 该区域主要分布于上元古界芙蓉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的岩性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其构成含有浅变质的含火山凝灰质,属于陆间裂陷复理事活动型建造,由于该区域的地层特点,该区域具备金矿床的地层形成条件,成为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1.2构造概况 该区域构造错综复杂,大致结构分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体系,该区域的主要构造骨架为北西向,主要组成包括韧性断裂和张扭性剪切带、复杂的冲断裂层及复杂的重叠褶皱,这种组成特点对于金矿的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并起到了导向作用。北东向构造主要分布伸展于北西向断裂带,其组成包括片化带、断裂带、融化,这种组成特点确定其重要地位,构成了该区域主要的容矿构造。 1.3岩浆岩概况 该地区内部岩浆活动频繁,活动时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至印支期,并在南西方向及北东方向发育。北东部主要以复式黄茅花岗岩体组成,南西部主要构成成分为东华山花岗岩。根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北东部和南西部之间存在一种对地层形成存在促进作用的物质,为隐伏岩体。成矿的原因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围岩构造的改变是岩浆热运动作用的结果,同时岩浆的热液会导致矿物内部元素化学性质的改变,对成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区域内的热力梯度和水源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19364475.html,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作者:胡少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4期 摘要:在我国金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因此合理开采金矿,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矿开采也越来越重视,只有通过不断的研发新的科技技术,才能有效地提升金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生产质量。本文主要对金矿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探讨,为后期的调研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 引言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较为广阔,所以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金矿作为一种比较重要且特殊的矿产资源,需要对其加大开采的效率,这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金矿的分布情况与矿藏量以及形式等均不一致,则会出现不同的金矿类型。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一)金矿矿体特征。对于大多数的情况下,金矿石磷光体分布区域几乎呈弧形,切割表面轨迹更清晰,并且银矿体边界轨迹通过重叠辐射重复发射。中心区域的一小部分类似于明亮的荧光铜镜,其中切割表面的相同轨迹被辐射并且与重叠的山辐射图案重叠。通常,金矿体看起来像一个明亮的青铜镜子,切割表面的轨迹被辐射并重叠山脉的辐射图案。横截面轨迹是“蛇形”轨迹,矿体中心节点具有宽范围的荧光波和大面积,矿体厚。 (二)金矿矿石特征。合成矿石材料分为两类。一种是天然合成矿石,另一种是氧化矿石。前矿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高温液体,主要成分主要是白色黄铁矿和白色闪锌矿,形状小而白色细颗粒,能准确捕捉显微镜很难。它可以在没有肉眼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并且只能通过直接依赖于电子探针的检测来进行矿物质检测。原黄铁矿主要由黄铁矿,锑矿和金铁矿组成,黄铁矿内合金矿的数量主要受金黄铁矿晶体大小的限制。通常,铜的铜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立方黄铁矿晶体的含量,在这种情况下,黄铁矿中的铋和砷含量通常较高,因此晶体含量超过一定量也可以包括在内。由海水氧化的原褐铁矿矿石缓慢转变为金矿石,在快速流体渗透压力下不易氧化,主要是热液渗透和矿化最后阶段的凝析油。主要成分由原褐铁矿和土壤粘土组成,主要原因是原褐铁矿粘土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逐渐直接附着在一氧化氮矿石中它是为了氧化更浓缩的金矿石。如果客观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弱的酸性并且是自然风化和雨水替代因素,则矿物将逐渐变成具有高粘土附着力的大型个性化网状粘土矿。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第26卷 第1期2011年3月:46-50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Contr ibutio ns to Geo log y and M ineral Reso urces R esear ch Vol.26 No.1 M ar.2011:46-50 收稿日期: 2010-01-31 作者简介: 程书乐(1959-),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号,河南省地质矿产 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邮政编码:461000;E -mail:chyp222@sin https://www.docsj.com/doc/719364475.html,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 程书乐,王怀智,胡 静,傅志国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 河南省砂金矿床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支流中,具代表性的有淅川寺湾及嵩县高都川两矿床,其成因类型分属于河床-河漫滩型与阶地型两大类。矿体展布形态与全新统地层分布状态一致,为近水平沿现代河流边部赋存的长条带状。在地质找矿方面,在两大水系交汇处、河流地形的缓坡以及河流的内湾一侧均为寻找砂金矿床的有利区段。关键词: 砂金矿床;矿床地质;找矿有利区段;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P613;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11)01-0046-05 0 引言 河南省砂金探明资源量在全省金矿资源总量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分布范围很广(图1),在豫西的 嵩县、栾川、卢氏、灵宝及豫西南的淅川、西峡等地均有分布。黄河水系的伊河、洛河、颍河、朱阳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为砂金的两大集中产区,矿点很多,探明资源量的有嵩县高都川、淅川寺湾、下集、荆紫关)下湾、西簧等砂金矿床。 河南省的砂金矿均产于第四纪河流冲积层中,分为阶地砂金、河床-河漫滩砂金两种类型。阶地砂金在豫西、豫西南地区的黄河、长江水系二、三级支流中均有分布。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即以阶地砂金为主,在淅川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阶地砂金分布虽广,但多未形成规模,成为民采的主要对象。阶地砂金矿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中,部分则为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河漫滩砂金矿在豫西的伊河、洛河和豫西南的丹江、淇河、老鹳河广泛分布,但探明的矿床多集中在淅川县境内。河床-河漫滩砂金矿的赋矿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属现代河床冲洪积层。 1 砂金矿床总体特征 河南省砂金矿的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已探明 图1 河南省砂金矿分布示意图F ig.1 Distributio n o f placer g old depo sits 1.中型矿床 2.小型矿床 3.矿点 矿床(点)名称: 1.灵宝朱阳2.卢氏范里3.栾川东庄4.嵩县德亭 5.嵩县高都川 6.临汝金沟 7.淅川荆紫关 8.淅川寺湾 9.淅川西簧10.西峡拱坊河11.淅川下集 资源量且具代表性的矿床有淅川寺湾、嵩县高都川2处,均为中型规模,其余均为小型或矿点。这一情 况与岩金的大部分探明资源量为大型矿床形成鲜明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中,胶东地区金矿产量可以占据到1/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总体金矿产量。其中焦家金矿处于胶东金矿体系中区西北部,地质结构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比较大,围岩蚀变情况严重,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 引言 焦家金矿床产出环境与成矿动力学均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其开采量,需要做金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存在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野外实地开考察,从区域构造出发,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焦家金矿控矿模式。 一、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难点 焦家金矿作为我国金矿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多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全解决,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因以及构造控矿机制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专业与技术上的统一。同时,目前对胶西北整体控矿特征以及成矿演化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研究成果来看,其矿体比较密集,并且可以确定寺庄、焦家、马塘以及望儿山等为一个成矿体,在地质结构深度通过低品位矿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具体分析资料成果比较少,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22 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本文根据地质矿产勘查行业标准汇编而成,涵盖22 种矿床勘查类型:岩金矿床铜、铅、锌、银、镍、钼矿床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硫铁矿——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硫铁矿——煤系沉积型矿床钨、锡、汞、锑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深藏卤水矿床磷矿床砂矿床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床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床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煤矿床泥炭矿床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稀有金属矿床稀土内生矿床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铀矿床01 岩金矿床确定因素: 第I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体、大透镜体、大矿柱第口勘查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产状变化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中等,破坏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的脉体、透镜体、矿柱、矿囊第川勘查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 具体类型特征: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确定因素:

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2.5- 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 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第H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 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第川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 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具体类型特征:03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确定因素: I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大型,形态规则,厚度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简单 □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大型,形态较规则,厚 度较稳定,内部结构、地质特征简单至较简单 川勘查类型:矿体(层)延展规模中一小型,形态较规则至不 规则,厚度较稳定至不稳定,内部结构、地质构造较简单至复杂具体类型特征:04 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确定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