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标准气象站要素

标准气象站要素

标准气象站要素

包括:

1. 温度:测量空气温度,通常使用水银或电子温度计。

2. 湿度: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使用湿度计。

3. 大气压:测量空气的压力,通常使用水银柱式或气压计。

4. 风速和风向:测量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向,通常使用风速仪和风向标。

5. 降水量:测量降水的量和时机,通常使用雨量计。

6. 辐射:测量太阳辐射和地面反射的能量,通常使用辐射计。

7. 土壤温度和水分:测量土壤的温度和水分含量,通常使用土壤温度计和土壤水分计。

以上这些要素是用来研究气象和气候的基础数据,可以用来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监测环境污染等。

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一、气象观测设备 气象观测设备是气象观测站的核心设备,用于观测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根据观测站的不同需求,可以配置各种类型的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雨量计等。 在选择气象观测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精度和稳定性: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适应性:根据观测站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观测设备,以保 证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可靠性:观测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维护方便性:观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较为方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 题。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 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用于采集和处理气象观测数据。它们包括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在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处理能力: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需要具备高速、高效率的处理能力,以应 对大量的观测数据。 ●数据存储能力:设备需要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以存储大量的观测数据。 ●接口兼容性:设备应具备与其它设备兼容的接口,以便实现数据共享和传 输。 ●可扩展性:考虑到未来的需求,设备应具备可扩展的能力,以便适应不断 变化的需求。 三、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用于将气象观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或其它站点。它们包括无线电收发机、卫星通信设备等。 在选择通信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传输速率: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传输速率,以快速传输大量的观测数 据。 ●传输距离:根据观测站所处的位置和需要传输的数据量,选择适合的通信 方式,以保证数据能够传输到目标位置。 ●稳定性:通信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连 续性。 ●安全性: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通信设备需要具备加密等功能,以防止数 据泄露和篡改。 四、供电设备 供电设备用于为气象观测站提供电力支持。它们包括发电机、UPS等。 在选择供电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可靠性:供电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气象观测站的稳定运行。 ●持续性:考虑到长时间运行的需求,供电设备应具备较长的续航能力。 ●维护方便性:供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较为方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 题。 ●节能性: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供电设备应具备较高的能效比。 五、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用于保护气象观测站免受自然灾害或其他潜在危险的影响。它们包括避雷针、防护栏等。 在选择防护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安全性:防护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适应性:根据观测站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防护设备,以保 证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锦州)PC-4型便携式气象站(标准)解读

PC-4型六要素便携式气象站 【系统概述】 PC-4便携式气象站是一款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集成 多项气象要素的可移动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新型一体化结构设计,做 工精良,可采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雨量、气压、土 壤温度、土壤湿度、露点等多项信息并做公告和趋势分析,该系统分有 线站和无线站两种形式,配合软件更可以实现网络远程数据传输和网络 实时气象状况监测,是一款性价突出的小型自动气象站。 【功能特点】 1、便携式结构设计,采集器与传感器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与观测 支架连接采用插拔式安装模式,不需要任何安装工具,安装时间小于1 分钟便可进入正常观测状态,是目前为止安装最为便捷的气象观测站, 方便携带,同时可搭配车载托盘放在车顶进行移动观测,便于现场应急 性气象服务,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2、体积小,重量轻,核心部分整体重量不超过5KG,方便用户将仪 器携带到恶劣的环境中使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可靠,产品技术指标 符合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手持方式观测。 3、低功耗,绿色节能设计,内部采用节能模式设计,若用太阳能电 池板供电方式,可保证在无电地区长期使用;也可采用市电或汽车电源 等方式供电。外部采用抗恶劣环境结构设计,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影 响仪器的使用效率,可以在雷雨、风雪环境中持续不间断工作。防尘、 防潮等级达到国家标准。 4、数据采集密度1~60分钟可根据观测需要进行设置; 5、内置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整点数据4万条以上; 6、多种通讯方式,可通过RS232/RS485/USB等标准通讯接口与PDA、 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现场读取数据,也可实现本地远距离(≤1000米) 数据通讯。 7、数据采集器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内置存储器, 便携式防震结构,工业控制标准设计,适合在恶劣工业或野外环境中使 用,且具有停电保护功能,断电后已存储数据不会丢失,当交流电停电 后,由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供电,可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8、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管理软件在WindowsXP以上系统环境即可运 行,实时监测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小时整点数据自动 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存储数据,数据存 储格式为EXCEL或PDF标准文件格式,可生成数据图表,供其它软件调 用。 9、先进的网络化基站布点模式,可以实现多点气象站布网监测,即可满足局域网内数据共享查看,也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以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为标题,我们将介绍气象观测站的分类和命名规则。气象观测站是用于观测大气条件和气候变化的设施,是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报的基础。根据观测站的用途、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将气象观测站分为不同的分类,并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 一、按用途分类 1. 气象站:主要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学研究。 2. 气候站:用于长期观测和记录气候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向风速等,用于气候学研究和气候变化监测。 二、按位置分类 1. 地面站:位于地面上的气象观测站,用于观测地面的气象要素,如地面温度、地面风速等。 2. 海洋站:位于海洋中的气象观测站,用于观测海洋的气象要素,如海面温度、海洋风速等。 3. 高空站:位于大气中的气象观测站,用于观测大气层的气象要素,如高空温度、风向风速等。 三、按功能分类 1. 主站:设立在重要城市或地区的气象观测站,具有较完备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人员,用于提供重要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

2. 辅助站:设立在主站周边或其他城市的气象观测站,用于补充主站的观测数据和提供更广泛的气象服务。 3. 特殊站:设立在特殊地区或特定用途的气象观测站,如高山观测站、沙漠观测站等,用于观测特殊气象现象或提供特殊气象服务。 四、命名规则 1. 地名命名:观测站可以根据其所在地的地名进行命名,如北京气象站、上海气象站等。 2. 功能命名:观测站可以根据其功能进行命名,如主站、辅助站、高空站等。 3. 个性命名:观测站也可以根据其独特的特点或用途进行命名,如珠穆朗玛峰观测站、南极气象站等。 为了方便气象观测站的管理和使用,通常会在观测站的周边设置标识牌或标志,以便识别和辨认观测站的名称和分类。观测站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标准有助于建立统一的观测网格,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结起来,气象观测站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主要包括按用途分类(气象站、气候站)、按位置分类(地面站、海洋站、高空站)、按功能分类(主站、辅助站、特殊站)以及命名规则(地名命名、功能命名、个性命名)。这些分类和命名规则有助于统一管理和使用气象观测站,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

光伏电站气象站标准

光伏电站气象站标准 一、设备要求 1. 气象站应配备能满足光伏电站运行需求的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测量设备。 2. 气象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测量准确、可靠、稳定。 3. 气象观测设备的安装和布局应合理,避免相互干扰,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安装规范 1. 气象观测设备的安装应牢固、稳定,避免因风吹等原因导致设备移动或损坏。 2. 观测设备的感应部分应避开遮挡物,确保能正确感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3.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观测设备,避免人为损坏或污染。 三、观测方法 1. 气象观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2. 观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3. 观测时应使用准确的观测设备和方法,避免主观误差和错误。 四、数据处理 1. 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以便为光伏电站的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2. 数据处理时应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结果应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气象观测资料保管和使用 1. 气象观测资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观测资料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或提供给无关人员。 3. 观测资料应仅用于光伏电站的运行和管理,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六、观测设备和环境维护 1. 气象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应按照制造商的推荐进行,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3. 观测场地的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杂草、垃圾等影响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6.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7. 应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新,以适应新的气象观测需求和技术发展。 8. 应保持与设备制造商的联系,以便及时获取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气象站设计标准

气象站设计标准 气象站设计标准 气象站是用来观测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设施,它对于气象学研究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气象站能够准确地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设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气象站设计标准。 1. 选址标准 气象站的选址应该远离人口密集区、工业区、交通干道等可能对观测结果产生干扰的地方。同时,应该尽量避免靠近高建筑物、树木等会阻挡风向和日照的地方。选址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势、水系、土壤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观测设备标准 气象站应配备一系列的观测设备,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降水量计等。这些设备应该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同时,设备的安装位置和高度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数据记录标准

气象站应配备数据记录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数据记录系统应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长的保存时间,以便进行长期气象数据分析和研究。同时,数据记录系统应能够自动校正和修正观测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标准 气象站的设计应考虑到安全因素。例如,设备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区域,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环境保护标准 气象站的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例如,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废水、废气等产生物的处理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以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6. 网络通信标准 现代气象站通常配备网络通信功能,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网络通信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同时,网络通信系统还应具备较高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标准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标准 一、设施设备 1.气象观测场:应设置在开阔、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周围无高大建筑物、 树木等遮挡物,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和强振动源。观测场应配备完善的观测仪器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2.气象预报室:应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同时应 安装有气象预报软件和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3.气象服务大厅:应设置在便于群众咨询的位置,配备电话、计算机、打印 机等设备,同时应安装有气象服务软件和数据库。 4.设备维护:应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观测能力 1.观测项目:应具备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的 观测能力,并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 2.观测频次:应根据观测项目的特点确定观测频次,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3.观测质量:应建立观测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确 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员素质 1.专业素质:气象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气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 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2.服务意识:应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 服务质量。 3.学习能力:应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气象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不 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场地环境 1.场地安全:应确保场地安全,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止意 外事故的发生。

2.环境卫生:应保持场地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确保场地的整洁 和卫生。 3.场地绿化:应根据需要绿化场地,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提高场地的绿化 覆盖率。 五、信息化水平 1.信息传输:应建立信息传输网络,实现观测数据和预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和 处理。 2.信息处理: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备份等 功能。 3.信息共享:应实现信息共享,与其他气象台站和相关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和 共享。 六、应急能力 1.应急预案: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应 急处置措施。 2.应急装备:应配备应急装备,如应急发电机、应急照明灯等,确保应急处 置的顺利进行。 3.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七、服务水平 1.服务质量: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服务方式:应提供多种服务方式,包括电话咨询、网络查询、手机短信等 服务方式。 3.服务时间:应提供全天候服务,确保用户随时能够获得所需的气象服务。

标准气象观测场

标准气象观测场 气象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气象观测已成为全球气象学家和关心气候变化的人们追踪气候变化的重 要工具。标准气象观测站(STWS)是一种气象观测站,它们的设计重点是实现气象观测精度,以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全球可比性,并有助于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持续精度。 标准气象观测站是由各种重要的表面要素和气象要素互相作用 组成的。为了获得正确的气象数据,这些表面要素和气象要素必须在合理的位置上安装。这些要素可以根据气象观测本身的需要而变化,但是它们的位置必须建立在一个特定的基准点之上,以确保观测精度。 标准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总辐射等,还有其他要素,如叶腐素含量和土壤湿度。这些要素必须以特定位置和高度安装,以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标准气象观测站的标准位置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以确保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了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标准气象观测站的位置必须在一个表面上的简单或无坡的区域。标准位置应足够开阔,以避免被建筑物或植被挡住视线,并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在高水池和海面上获得充分的观测数据。 标准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有助于科学家和气象工程师确定全 球气候变化的模式和趋势,并帮助决策制定者制定正确的政策。此外,标准气象观测站也可以用于其他气象研究,如空气污染检测、农业气象等。

在安装标准气象观测站之前,应对潜在的气象观测影响和可能的安装位置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仔细考虑标准位置的空间,高度,表面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有效地安装和维护标准气象观测站可以确保准确的气象数据,并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从而确保人类的未来。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总 6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依据需求调整适宜字体及大小--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需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开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需空旷平坦,避开建在陡坡、凹地或邻近有铁路、大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峻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四周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四周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标准性文件的要求。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需依法进展保护。 (5)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展具体记录。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挡图。 (6)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依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把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 25m×25m 的平坦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 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 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 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准确到分〕和海拔高度〔准确到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承受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坦,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 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去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依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需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留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 较好 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 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 的受 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 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 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 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 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 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 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 25m K 25m 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 (东西 向)x 20m (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 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 10m 。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米), 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16m 气象观测场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 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 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 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4)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 (5) 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辐射观测仪器,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以及风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 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⑹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可参考图。 ⑺仪器设备安装和维护、检查按表的要求进行。 ⑻北回归线以南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内设施的布置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减少对观测记录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仪器安装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