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

变得越来越可测量。杂志市场逐渐形成自己的产业链结构。(见图三)

图三:杂志市场产业链结构图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在杂志市场产业链中,每一部分都独立运作,并与其它部分紧密合作,在稽查机构日渐形成,广告代理制日趋完善的时候,杂志市场的发展则步入成熟;受众、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三方的利益得到统一,读者将看到更精彩的内容,广告主的目标触达率更高,媒介购买公司的购买价格更加合理。

3、中国杂志市场的宏观状况呈现以下趋势:

a.传媒投资热潮依旧不减,但投资日趋理性化

最近几年各种资金进入传媒领域(见图四)。前些年,典型的如,IDG集团,它投资的媒体将近20家。但有些至今盈利前景不乐观。目前的投资开始趋向于寻找市场空白点或者对市场上优秀的刊物进行买刊合作。

图四:部分媒体与投资方一览表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b.国家大力整顿杂志市场,扶持重点期刊,迎接国际挑战

2001年底,国家为了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销售业绩和社会影响都不错的期刊,组成所谓"中国期刊方阵"。专门从目前的8725种期刊中选出17.4%即1518种杂志进行重点推广扶持。这种标定方式与教育行业中的"211工程"相类似。图五为得奖期刊从2001年末开始在杂志封面上使用的LOGO,分别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68种)、双奖(首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08种)、双百(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196种)、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130种)期刊(见图五)。

图五:

中国期刊方阵使用的LOGO,依次为双高、双奖、双效、双百期刊

c.杂志社开始进行品牌经营,创造"品牌杂志"

从《财经》"银广夏"事件的一举成名,到《新周刊》的新锐时事周刊定位,从时尚系列的伊人、先生、旅游、时装、健康、家居到瑞丽系列的伊人风尚、服饰美容、可爱先锋、瑞丽家居的产品线,国内杂志社开始对杂志进行品牌经营,电视、报纸、户外和杂志媒体本身都可以看到杂志对自身品牌的广告推广和宣传,杂志媒体开始用传统媒体推广品牌。

d.杂志媒体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始全面发展

在杂志广告代理制比较完善的时候,发行渠道成为扩大杂志营收的瓶颈,于是一些杂志主动建立了自己的发行网络;并在如何说服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如何对广告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方面下起功夫,目前一些走在前面的杂志开始进行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BPA(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s)的认证审核,如《财富》、《商业周刊》、《汽车之友》、《汽车杂志》、《世界经理人文摘》等20多家中国媒体开始申请发行量稽核服务。

4、主要杂志分类别微观分析

a.杂志发行量分析

杂志的发行量和同类杂志的市场占有率是决定杂志优劣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杂志(见图六)。

图六

2000年初发行量1,000,000以上的期刊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1

发行量过百万的期刊,39%为教育类杂志,综合类杂志和政经类杂志分别占35%和26%,这些杂志多数为国家机关创办,且多为月刊和半月刊,基本都以发行而不是广告收入作为其主要

收入。

对比而言,在美国德国等期刊发达国家,发行量过百万的杂志多数为一些财经、时尚类杂志,而且相当部分为周刊,由私人创办,并以广告收入为其主要收入。

b.杂志阅读率分析(图七、八)

图七

图八

??目前中国阅读率最高的依然是综合类杂志

??兴趣爱好类也是阅读率较好的杂志类别。

??这些杂志普遍以发行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入占很少比例或没有。??这些杂志普遍为黑白新闻纸内页,部分杂志有彩色插页。

??零售价格较为便宜,约在3-9元之间。

??这些杂志多为大众读物,触达读者层次广而不集中。

数据来源: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1

b. 杂志广告分析(图九、十、十一、十二)

图九

2001年TOP 100 杂志媒体广告收入排行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图十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

图十

一图十二

数据来源:尼尔森(根据广告刊例价)

由图九、十、十一、十二,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收入最好的是时尚女性健康类杂志,由于化妆品、奢侈品、消费品、服装等产品几乎都是针对时尚女性的产品,因此这类杂志也最受此

类广告主的青睐。其次是一些分众明显的兴趣爱好类杂志,由于该类杂志的读者细分明显,定位相对准确,因此同类型的广告主也较多。

在杂志广告投放品牌中,化妆品和奢侈品的广告占前20名的大多数,这类广告主多选择时尚类、综合类、财经新闻类刊物刊登广告。

d.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杂志的广告比例分析(图十三)

图十三:不同类杂志的广告页数比例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时尚类和财经类杂志的广告比例较大,航机类、兴趣爱好类、以及综合新闻类杂志的广告页数也较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

在期刊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一般来讲广告页数占到杂志页数比例的50%,即保持编辑页数与广告页数的1:1。随着广告主对杂志媒体的重视,以及杂志本身阅读率的提高,中国杂志的广告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两年《Hearst 时尚系列》、《Elle世界时装之苑》、《Fortune 财富》等杂志在广

告页数上已经突飞猛进,广告页数可以占杂志页数的1/3、1/2甚至更多。

e.不同类别杂志的编辑内容来源及背景比较:(见图十四)

图十四

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从内容资源方面,很多类别的杂志已经开始寻求各种途径与国际知名的期刊进行合作,方式包括版权合作、购买文章或图片、广告销售推广合作等。

f.杂志发行渠道分析:

大多数杂志主要以传统的邮发、自办发行(批发商,报刊亭零售)为主,除此之外还有:

以特定对象为主的直邮类杂志: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采用合作或交换的方式赠刊,以触及到独特的消费群。如:《生活速递》、《目标》等;消费场所定点直投类杂志:例如: 《That's Shanghai》, 《City Weekend》;免费会员刊物:以邮寄为主,利用自身强大的渠道资源网来吸引广告客户,如《宝马杂志》(宝马汽车主可获得)、《上海移动》(上海移动的高端用户可获得)、《长城卡会员专刊》(长城卡金卡持有者可获得)等。

总之,目前绝大多数杂志是以零售、订阅、赠阅这三种方式触达读者的。其中前两种为

读者主动购买,杂志中广告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

g.杂志印刷环境与广告接受环境比较(图十五)

图十五

在广告印刷质量方面,时尚女性类杂志与部分兴趣爱好类杂志印刷质量较好,纸张一般使用进口的铜版纸;从创意接受度来看,时尚女性类与兴趣爱好类杂志的创意接受度较好,说明这两类杂志的市场化及编辑力量配合方面较好。

h.杂志的出版周期:

中国杂志的出版周期以月刊居多,半月刊、双月刊其次,周刊最少。2001年末,部分杂志纷纷改版并缩短刊期,如《财经》从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从半月刊改为周刊,如借世界杯之势的《足球周刊》也由半月刊改为周刊,增强刊物的时效性。2001年由双月刊缩至月刊的在10种左右,由月刊缩至半月刊的也有10余种。

i.杂志的收入与支出

一般成熟杂志的收入与支出关系:(见图十六)

图十六:杂志的收入及支出比例图

走向市场化的成熟杂志,以广告收入为其主要利润来源,即杂志出售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杂志在消费群中的触达曝光度。

杂志的主要支出以印刷及采编生产费用最多,这决定了一本杂志的印刷是否精美,内容是否精彩,从而更好的抓住消费者,增加阅读人数,与增加广告、发行收入相辅相成。根据广告、发行收入与印刷、采编支出的边际效益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种最合理的成本支出额度。

j.中国杂志市场的机会点和问题点(见图十七)

图十七

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点在特定的时刻可以转换为机会点。如有效的构建目前尚不完善的发行网络、建立服务于杂志市场的调研机构、建立媒体销售平台等等,都是将来进入传媒市场的切入点。

二、中国杂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2001年底电视广告量出现第一次负增长的情况下,杂志媒体的广告量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说明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小于50%,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生活品质和资讯来源的时候,纸媒中的杂志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广告客户的认可,使中国杂志市场的广告量高速增长。(见图十八)

图十八:各国杂志广告量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实力媒体全球广告预测

中国杂志的发展速度很快,实力媒体预计2002年的广告量增长将达到28.4%,在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中国的杂志市场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及特点:

a.杂志分众化趋向明显:

综合杂志的创刊已经明显少于市场细分的杂志。很多杂志也开始改版以图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杂志的绝对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5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5000人,虽然这个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本细分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

b.创刊的杂志多为补充市场盲点的杂志:

杂志普遍瞄准市场空白点改刊创刊。从一涌而上到有策略的投资,杂志开始有独特的定位。如《父母》、《孩子》定位于抚育和幼教,《理财周刊》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各种理财问题等

等。

c.市场规范化数据及监测逐步完善:

ABC、BPA等稽核机构开始为国内一些优秀的杂志服务。稽核数据越来越得到业内重视。目前中国区的杂志约有26家左右通过国际期刊稽核机构的认证,并且增加迅速,如《汽车之友》等,曾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杂志,目前正在申请通过BPA的发行量审核。

d.多刊办系列刊物:

有实力和资金的刊物,开始发展系列刊物,如现在比较成熟的时尚系列、瑞丽系列、IDG 系列等。

e.增加出版密度:

广告量充足且时效性较强的杂志开始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甚至周刊。如《财经》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f.广告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杂志开始走向市场,一些曾经以发行为主的杂志开始借助其发行优势进行广告开发。部分杂志开始放弃发行赢利,甚至为了扩大规模开始亏损发行,试图用强有力的攻势占领市场和相应的广告客户。

g.DM(Direct Mail)直邮赠阅杂志发展迅速: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类直邮杂志竞争激烈。这类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其它城市如

深圳、沈阳、重庆的DM杂志发展也相当迅速。

h.跳脱纸媒局限:

杂志由单一纸媒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阅读的单一概念,到声音和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涉入。杂志只能"看"吗?杂志只能"印刷"吗?杂志只诉诸视觉吗?杂志只能是平面的吗?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产生突破。杂志开始变得数字化,0和1的介入让杂志无所不包。未来的杂志不一定要看,听杂志,闻杂志,未尝不能实现。

i.杂志地方化:

最近出现很多只在一个城市发行的当地化杂志,一些全国性的杂志也开始做自己的地方版,有的杂志同期在某些版面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杂志越来越注重地域细分。一些杂志开始更关注地方化的发展,杂志在全国版的期刊基础上,不同市场加入不同的地方版,如《周末画报》、《City Weekend》北京版、上海版等。这样的媒体设置可以有效的抓住一些本地化发展的广告客户,如餐饮娱乐类客户、房产类客户。

j.读者自助化:

国外一些杂志开始由你选择购买不同部分内容然后装订,达到受众最大程度上的可选择性。

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中国杂志市场开始由初步发展走向成熟,传媒资本的活跃、杂志社的努力、读者需求的形成、广告主关注度的提高都使得中国杂志市场拥有前所未有的活跃。从整体市场角度观察,有几个目类的杂志发展迅速,如财经新闻类、专业技术类、文化旅游类、教育教学类等。此点实力媒体将有专业投资分析报告。此处不再赘述。

三、综合论述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

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

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经管机制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强力引擎,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备受关注。 工信部有关人士指出,国家之所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了产业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业内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热点主要呈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云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专门从事管理咨询的埃森哲公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等的发展只是开端,未来5年信息技术将呈现出六大

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企业应大力提升将新技术趋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份名为《埃森哲2012年技术展望》的年度报告,旨在揭示最为重要的新兴技术趋势,分析这些技术将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报告认为,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基于情境的服务。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与数据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随着情境信息来源的日益集中并且更加易于获取,企业可以把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整合,促使企业发现新的营收增长点。 趋势之二是融合型数据架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宝贵的资产,数据架构需要实现新老数据库以及不同数据系统之间的转化和衔接,有效处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从而使其创造最大价值。今后的趋势将是企业重新平衡调整数据库架构,实行新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方式。 趋势之三是产业化数据服务。与数据架构趋势相关,数据的真正价值(包括企业内外部数据)将通过自由共享得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 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

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 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 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 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 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 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五住宅为代表。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中国杂志产业的经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为数不多的人放弃了储蓄,转向投资理财。因此公众对于财经类报道需求量突增,社会也需要财经主流思想导向,正是这个契机使得财经媒体和财经报道开始受到广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财经新闻真正进入新闻主流领域。财经报道和财经媒体之所以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的全球经济转型;其主观原因是新闻媒体突增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竞争,为了提高关注度,媒体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等资源来做经济新闻,或者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金融领域的报道。 为了追赶国际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步伐,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此时也出现了第一批财经媒体。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随即于1983年,在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中国财贸报》的基础上,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以“经济”命名的报纸——《经济日报》。同时,在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其下属分管经济工作的各部委相继创办了一批经济类行业报刊。此后,财经媒体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来以来,经济、金融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顺应时代潮流,产生了为数不少的财经类报刊。而到了世纪之交,以《财经》、《第一财经周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财经报刊迅速崛起,成为了媒体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时期正是世界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也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制造业发展日趋成熟,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阶段。由此可见,金融媒体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就试图以财经类杂志为例,分析中国消费类杂志产业的相关一系列经济问题。 1 大传媒产业概述 传媒产业是指传播各种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它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像、艺术、语言、音响、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的特殊产业。在中国,传媒业主要包括新闻业(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通讯),出版业,广告业(设计、制作、发布)。此外,会展、演艺、通讯、信息传输等,也是传媒业的组成部分。传媒产业的社会职能是传播信息、传播知识、传播文化观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物质载体。传媒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既具有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产业属性和市场属性。长期以来,我们过分注重它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经济属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的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 本文的关注视角无疑是以中国传媒产业,尤其是其子产业财经类杂志的经济属性为出发点,本文的分析中也将涉及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政治、文化属性的历史背景和生态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内传媒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传媒机构也面临着国外传媒机构越来越大的竞争,同时,新技术的变化使得国内传媒市场上不同传媒之间以及传媒与非传媒之间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中国杂志市场分析(1)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

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变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分析-共24页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 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 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 五住宅为代表。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