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ion beam machining,IBM)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离子源(离子枪)产生的离子经加速聚焦形成高能的离子束流投射到工件表面,使材料变形、破坏、分离以达到加工目的。

因为离子带正电荷且质量是电子的千万倍,且加速到较高速度时,具有比电子束大得多的撞击动能,因此,离子束撞击工件将引起变形、分离、破坏等机械作用,而不像电子束是通过热效应进行加工。

2.离子束加工特点

加工精度高。因离子束流密度和能量可得到精确控制。

在较高真空度下进行加工,环境污染少。特别适合加工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及易氧化的金属材料。

加工应力小,变形极微小,加工表面质量高,适合于各种材料和低刚度零件的加工。

3.离子束加工的应用范围

离子束加工方式包括离子蚀刻、离子镀膜及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注入等。

1)离子刻蚀

3.离子束加工的应用范围

离子束加工方式包括离子蚀刻、离子镀膜及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注入等。

1)离子刻蚀

当所带能量为0.1~5keV、直径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的氩离子轰击工件表面时,此高能离子所传递的能量超过工件表面原子或分子间键合力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被逐个溅射出来,以达到加工目的

这种加工本质上属于一种原子尺度的切削加工,通常又称为离子铣削。

离子束刻蚀可用于加工空气轴承的沟槽、打孔、加工极薄材料及超高精度非球面透镜,还可用于刻蚀集成电路等高精度图形。

2)离子溅射沉积

采用能量为0.1~5keV的氩离子轰击某种材料制成的靶材,将靶材原子击出并令其沉积到工件表面上并形成一层薄膜。

实际上此法为一种镀膜工艺。

3)离子镀膜

离子镀膜一方面是把靶材射出的原子向工件表面沉积,另一方面还有高速中性粒子打击工件表面以增强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可达10~20MPa),

此法适应性强、膜层均匀致密、韧性好、沉积速度快,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4)离子注入

用5~500keV能量的离子束,直接轰击工件表面,由于离子能量相当大,可使离子钻进被加工工件材料表面层,改变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性能。

此法不受温度及注入何种元素及粒量限制,可根据不同需求注入不同离子(如

磷、氮、碳等)。

注入表面元素的均匀性好,纯度高,其注入的粒量及深度可控制,但设备费用大、成本高、生产率较低。

3 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

3.1 现状

表面功能涂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蚀功能,可显著提高零件的寿命,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

美国及欧洲国家目前多数用微波ECR等离子体源来制备各种功能涂层。等离子体热喷涂技术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的产品关键零部件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层等方面。

等离子焊接已成功应用于18mm铝合金的储箱焊接。配有机器人和焊缝跟踪系统的等离子体焊在空间复杂焊缝的焊接也已实用化。微束等离子体焊在精密零部件的焊接中应用广泛。我国等离子体喷涂已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主要用于耐磨涂层、封严涂层、热障涂层和高温防护涂层等。

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和全方位离子注入技术已开始研究,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等离子体焊接在生产中虽有应用,但焊接质量不稳定。

3.2 发展趋势

离子束及等离子体加工技术今后应结合已取得的成果,针对需求,重点开展热障涂层及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新技术研究,同时,在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等离子体焊接技术研究。

1)复杂零件“保形”离子注入与混合沉积技术研究,获得高密度等离子体方法研究;

2)空间结构焊接工艺参数自适应控制及焊缝自动跟踪系统研究,以及等离子弧焊过程中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3)等离子喷涂陶瓷热障涂层结构、工艺及工程化研究;

4)层流湍流自动转换技术及轴向送粉、三维喷涂技术研究;

5)层流等离子体喷涂系统的研制及其喷涂技术的研究。

电子束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束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经过汇集成束。具有高能量密度。它是利用电子枪中阴极所产生的电子在阴阳极间的高压(25-300kV)加速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至很高的速度(0.3-0.7倍光速),经透镜会聚作用后,形成密集的高速电子流。.电子束焊是用会聚的高速电子流轰击工件,将电子束动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实现焊接。电子束焊正因为它的高能量密度,焊接速度快,加热范围窄, 热影响区小,加热冷却速度极快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子束加热过程贯穿整个焊接过程的始终,一切焊接物理化学过程都是在热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焊接温度场决定了焊接应力场和应变场,还与冶金、结晶、相变过程密不可分,使之成为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电子束焊温度场进行研究,这也是进行焊接冶金分析、应力应变分析与对焊接过程进行控制的基础。 电子束焊接作为一种高能束加工方法,在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电子束焊温度场决定了焊接应力场和应变场,是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电子束焊温度场模型,在分析了点热源、线热源模型的基础上,指出点热源模型仍是研宄焊接温度场的基础,同时介绍了其它几种考虑电子束小孔效应的温度场模型。讨论了计算温度场的热源模式,给出以高斯函数分布和双椭圆体能量密度分布的两种热源模式。列举了热物理参数、相变潜热、熔池流动等影响温度场的因素。认为基于解析解法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值解法将在温度场研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电子束焊温度场模型对于焊接热过程的研究早在40年代就已经开始。Rosenthal分析了移动热源在固体中的热传导。之后,苏联的雷卡林又进行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如下的数学物理模型: (1)热源集中于一点、一线或一面; (2)材料无论在何温度下都是固体,无相变; (3材料热物性参数不随温度变化; (4焊接物体的几何尺寸是无限的。 然而这些都是系统性的论述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论述此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及其原理方法首先电子束焊热源模式焊接热过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合理的热输入模式。在高能束焊中用于预测温度场的最广泛的模型是点热源和线源模型,尤其是点源模型是迄今为止焊接温度场分析的基础。但是电子束焊作为一种高能束焊与普通电弧焊有明显的不同。电子束焊中束孔的形成,使得焊接加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的的公式原理来源: 高斯分布热源模型 高斯函数的热流分布是一种比点热源更切实际的热源分部函数,应用广泛,它将热源按高斯函数在一定范围内分布,以往建立的许多温度场模型中都采用了高斯分布这种热源分布模式,其函数为[8]:q(r) = 3Q exp (—3r2/a2)Kaa)式中,(r)为半径r处的表面热流;为热流分布函数;Q为能量功率;r为距热源中心的距离。电子束功率并非总是满足高斯模式,有些研究者在高斯模式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增加电子束斑点加热中心区的比热流,相应改变加热边缘的比热流,同时保持热源输入的总能量与高斯模式相同。 随着世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焊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在飞机制造领域,作为下一代飞机制造的主要连接方法,先进焊接技术替代铆接技术已经成为了趋势电子束焊接主要用于变速箱齿轮、行星齿轮框架、

离子束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本科课程论文 题目离子束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研 究 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201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2014年12 月10 日 目录 1 前言 (1) 2 离子束加工的原理 (2) 3 离子束加工的优缺点 (3) 3.1离子束加工的优点 (3) 3.1.1加工精度高 (3) 3.1.2污染少、无氧化 (3) 3.1.3对材料影响小 (3) 3.2离子束加工的缺点 (3) 4 离子束加工的分类 (3) 4.1离子蚀刻 (3) 4.2离子溅射沉积 (3) 4.3离子镀 (4) 4.4离子注入 (4) 5离子束加工的主要应用 (4) 5.1刻蚀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领域 (4) 5.1.1刻蚀加工的定义 (4) 5.1.2刻蚀加工的应用领域 (4) 5.2离子镀膜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 (4) 5.2.1离子镀膜加工的定义 (4) 5.2.2离子镀膜加工的具体应用 (5) 5.3离子注入加工的定义及具体应用 (5) 6离子束加工应用现状 (5)

7结语 (5) 参考文献 (6)

离子束加工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离子束加工的原理特点,阐述了离子束加工作为加工精度最高的特种加工方法在微电子学领域中特别是纳米加工的重要性。离子束加工按照其所利用的物理效应和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即离子蚀刻、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镀,离子注入。离子束加工作为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特种加工方法,极大的拓宽了人类对微细材料领域的探索;但是离子束加工的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目前因为加工设备费用贵,成本搞,加工效率低,一些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等问题,离子束加工还未能普及。但我们相信未来离子束加工必将被广泛应用,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离子束加工原理分类现状 1 前言 特种加工是现代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较为重要和实用的新技术之一,而且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过渡到制造强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经过最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电加工机床年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均打打高于金属切削机床的增长率。作为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的新兴特种加工方式,离子加工极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在精密微细加工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比如亚微米加工和纳米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广东白云学院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题目: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方向) 班级: 07数控本科 姓名:林华英 学号: 0701012229

摘要 (1) 引言 (1) 一.电子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 多轴控制的基本概念: (2) 二.多轴控制特点 (2) 1、 5轴控制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 (2) 2、 6轴控制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 (3) 3、 6轴控制特点如下: (3) 三.发展趋向。 (3) 1、用5轴控制加工的NURBS插补 (3) 2、利用二次曲面头立铣刀作5轴控制加工 (4) 四.结论 (4) 五.参考文献 (4)

摘要 电子束加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其在材料表面改性、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电子束在表面工程、打孔和焊接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束;加工原理;工业应用 引言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电子束加工原理及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工业上得到一定的实际应用,使得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电子束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 发展、 一.电子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948 年 ,德国物理学家Steigerwald K. H 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束加工设备 (主要用于焊接) 。1949年 ,德国首次利用电子束在厚度为0. 5mm 的不锈钢板上加工出直径为<0. 2mm 的小孔。从而开辟了电子束在材料加工领域的新天地。1957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核子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生产的电子束焊接机,其优良的焊接质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 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成功地将电子束打孔、铣切、焊接、镀膜和熔炼等工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部门中,促进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学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元件的集成度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光刻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扫描电子束曝光机研制成功,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市场 ,使得制造掩膜或器件所能达到的最小线宽已小于 0. 5 μm。 近年来,国外对电子束焊接及其他电子束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超高能密度电热源装置;2)掌握电子束品质及与材料的交换行为特性,改进加工工艺技术;3)通过计算机CNC控制提高设备柔性以扩大应用领域。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电子束加工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照射,研究其对材料表面的改性。郝胜志等以纯铝材为基础研究材料,深入研究不同参数的脉冲电子束轰击处理对试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的一些微观物理机制,通过载能电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较为合理的实际加工中的物理模型,利用二维模型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计算试样

电子束加工技术

一、简介 电子束加工技术原理[1]:电子束加工利用电子束的热效应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热处理、焊接、刻蚀、钻孔、熔炼,或直接使材料升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工艺。电子束曝光则是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效应的加工方法。 作为加热工具,电子束的特点是功率高和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把能量传给工件,电子束的参数和位置可以精确和迅速地调节,能用计算机控制并在无污染的真空中进行加工。根据电子束功率密度和电子束与材料作用时间的不同,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加工。 电子束加工包括焊接、打孔、热处理、表面加工、熔炼、镀膜、物理气相沉积、雕刻以及电子束曝光等,其中电子束焊接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束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将能量传给工件,而且电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电磁场精确和迅速地调节,实现计算机控制。因此,电子束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加工的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汽车、核工业等,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 近年来,随着电磁场控制技术的发展,并结合电子束在磁场中易控的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束加工方法——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这种通过电磁场的控制实现电子束的快速偏转扫描的方法越来越显出其技术的优势,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原理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在真空中从灼热的灯丝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在高电压(30~200千伏)作用下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通过电磁透镜会聚成一束高功率密度(105~109w/cm2)的电子束。当冲击到工件时,电子束的动能立即转变成为热能,产生出极高的温度,足以使任何材料瞬时熔化、气化,从而可进行焊接、穿孔、刻槽和切割等加工。由于电子束和气体分子碰撞时会产生能量损失和散射,因此,加工一般在真空中进行。 电子束加工机由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枪、控制电子束的聚束线圈、使电子束扫描的偏转线圈、电源系统和放置工件的真空室,以及观察装置等部分组成。先进的电子束加工机采用计算机数控装置,对加工条件和加工操作进行控制,以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化加工。电子束加工机的功率根据用途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 按照电子束加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电子束热效应和电子束化学效应[2]。电子束热效应是将电子束的动能在材料表面转化成热能,以实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原理 离子束加工(ion beam machining,IBM)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离子源(离子枪)产生的离子经加速聚焦形成高能的离子束流投射到工件表面,使材料变形、破坏、分离以达到加工目的。 因为离子带正电荷且质量是电子的千万倍,且加速到较高速度时,具有比电子束大得多的撞击动能,因此,离子束撞击工件将引起变形、分离、破坏等机械作用,而不像电子束是通过热效应进行加工。 2.离子束加工特点 加工精度高。因离子束流密度和能量可得到精确控制。 在较高真空度下进行加工,环境污染少。特别适合加工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及易氧化的金属材料。 加工应力小,变形极微小,加工表面质量高,适合于各种材料和低刚度零件的加工。 3.离子束加工的应用范围 离子束加工方式包括离子蚀刻、离子镀膜及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注入等。 1)离子刻蚀 3.离子束加工的应用范围 离子束加工方式包括离子蚀刻、离子镀膜及离子溅射沉积和离子注入等。 1)离子刻蚀 当所带能量为0.1~5keV、直径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的氩离子轰击工件表面时,此高能离子所传递的能量超过工件表面原子或分子间键合力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被逐个溅射出来,以达到加工目的 这种加工本质上属于一种原子尺度的切削加工,通常又称为离子铣削。 离子束刻蚀可用于加工空气轴承的沟槽、打孔、加工极薄材料及超高精度非球面透镜,还可用于刻蚀集成电路等高精度图形。 2)离子溅射沉积 采用能量为0.1~5keV的氩离子轰击某种材料制成的靶材,将靶材原子击出并令其沉积到工件表面上并形成一层薄膜。 实际上此法为一种镀膜工艺。 3)离子镀膜 离子镀膜一方面是把靶材射出的原子向工件表面沉积,另一方面还有高速中性粒子打击工件表面以增强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可达10~20MPa), 此法适应性强、膜层均匀致密、韧性好、沉积速度快,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4)离子注入 用5~500keV能量的离子束,直接轰击工件表面,由于离子能量相当大,可使离子钻进被加工工件材料表面层,改变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性能。 此法不受温度及注入何种元素及粒量限制,可根据不同需求注入不同离子(如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及其应用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及其应用 摘要:电子束加工简称EBM,是以高能电子束流作为热源,对工件或材料实施特殊的加工,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工艺。它们在精密微细加工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较多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束加工技术必将有一片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子束原理;应用;发展前景 引言 电子束加工(EBM)是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的新兴特种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主要用于打孔、割缝、焊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德光刻化学技工等,在精密微细加工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近几年兴起的亚微米加工和纳米加工中,电子束加工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电子束加工的原理和分类 1.1加工原理 电子束加工.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密度极高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的面积上,在很短的时间(几分之一微秒)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熔化和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的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机由产生电子束的电子枪、控制电子束的聚束线圈、使电子束扫描的偏转线圈、电源系统和放置工件的真空室,以及观察装置等部分组成。先进的电子束加工机采用计算机数控装置,对加工条件和加工操作进行控制,以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化加工。. 1.2 电子束加工分类 按照电子束加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电子束热加工和电子束非热加工。

1.2.1电子束热加工电子束热加工是将电子束的动能在材料表面转化成热能,以实现对材料的加工,其中包括: 1)电子束精微加工。可完成打孔、切缝和刻槽等工艺, 这种设备一般都采用微机控制,并且常为一机多用; 2)电子束焊接。与其他电子束加工设备不同之处在于,除高真空电子束焊机之外,还有低真空、非真空和局部真空等类型; 3)电子束镀膜。可蒸镀金属膜和介质膜; 4)电子束熔炼。包括难熔金属的精炼,合金材料的制造以及超纯单晶体的拉制等; 5)电子束热处理。包括金属材料的局部热处理以及对离子注入后半导体材料的退火等。 上述各种电子束加工总称为高能量密度电子束加工。 1.2.2电子束化学加工电子束化学加工是利用功率密度比较低的电子束和 电子胶.相互作用产生的辐射化学效应对材料进行加工。 该加工方法的应用的领域主要 1)扫描电子束曝光,其特点是图形变换的灵活性好,分辨率高; 2)投影电子束曝光,其特点是效率高,但分辨率较差; 3)软X射线曝光,软X射线由电子束产生,是一种间接利用电子束的投影曝光法。. 2. 电子束加工的主要应用 2.1 电子束焊接 电子束焊接是利用电子束作为热源的一种焊接工艺。电子束焊接的焊缝位置精确可控、焊接质量高、速度快,在核、航空、火箭、电子、汽车等工业中可用作精密焊接。在重工业中,电子束焊机的功率已达100千瓦,可平焊厚度为200毫米的不锈钢板。对大工件焊接时须采用大体积真空室,或在焊接处形成可移动的局部真空。 2.2 电子束蚀刻和电子束钻孔 用聚焦方法得到很细的、功率密度为 106~108W/cm2的电子束周期地轰击材

电子束加工

论文题目:飞行器先进制造技术之电子束加工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班级: 08010342班_ 姓名:郭艳兵 学号:21

电子束加工技术 摘要 电子束的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早在1879年Sir William Crookes发现在阴极射线管中的铂阳极因被阴极射线轰击而熔化的现象。接着到上世纪初的1907年,Marcello Von Pirani进一步发现了电子束作为高能量密度热然的可能性,第一次用电子束做了熔化金属的实验,成功地熔炼了钽。直到近代1960年夏,由日本电子公司为日本科学技术厅所属的金属材料所研制了第一台电子束焊机。电子束加工(Electron Beam Machining,简称EBM)。它在精密微细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较多的应用。电子束加工主要用于打孔、焊接等的精加工和电子束光刻化学加工。 Summary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ctron beam has been 100 years, as early as 1879 Sir William Crookes found that the platinum cathode ray tube anode due to bombardment by cathode rays melting phenomenon. Then the last century in 1907, Marcello Von Pirani further found that the electron beam of high energy density as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heat, the first time made a molten metal electron beam experiments, successfully melting of tantalum. Until modern times the summer of 1960, the Japanese electronics company in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belongs to the metal material developed the first electron beam welder.Electron beam processing (Electron Beam Machining, referred to as EBM). It is fine precision,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s to get more applications. Electron beam processing is mainly used for drilling, welding and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of finishing chemical processing. 关键词电子束;原理;特点;组成;应用

离子束加工技术

离子束加工技术 1 离子束溅射技术的发展 离子束溅射沉积干涉反射膜的进展可总结为[2]: * 1976 年之前,一般干涉反射膜反射率R>99%; * 1976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淀积技术突破),反射率R=99.9%; * 1979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测量技术突破),反射率R=99.99%; * 1983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损耗降到60ppm, 反射率R=99.994%; * 1988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损耗降到10ppm 以下, 反射率R=99.999%; * 1992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损耗降到1.6ppm, 反射率R=99.99984%; * 1997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用于ICF 三倍频激光反射镜实验,351nm 波长激光(脉冲)损伤阈值达20J/cm2; * 1998 年离子束溅射干涉膜用于ICF 基频激光反射镜实验,得到了1060nm 波长激光(脉冲)损伤阈值 达50J/cm2,吸收损耗小于6ppm 的实验结果。 在国内,对离子束溅射技术的研究非常少,在很多领域几乎接近于空白,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这项技 术的研究在国内变得尤为迫切。 2 离子束溅射技术的原理和特征 2.1 离子束溅射技术 在比较低的气压下,从离子源取出的氩离子以一定角度对靶材进行轰击,由于轰击离子的能量大约为 1keV,对靶材的穿透深度可忽略不计,级联碰撞只发生在靶材几个原子厚度的表面层中,大量的原子逃离 靶材表面,成为溅射粒子,其具有的能量大约为10eV 的数量级。由于真空室内具有比较少的背景气体分子, 溅射粒子的自由程很大,这些粒子以直线轨迹到达基板并沉积在上面形成薄膜。由于大多数溅射粒子具有 的能量只能渗入并使薄膜致密,而没有足够的能量使其他粒子移位,造成薄膜的破坏;并且由于低的背景 气压,薄膜的污染也很低;而且,冷的基板也阻止了由热激发导致晶粒的生长在薄膜内的扩散。因此,在 基板上可以获得致密的无定形膜层。在成膜的过程中,特别是那些能量高于10eV 的溅射粒子,能够渗入 几个原子量级的膜层从而提高了薄膜的附着力,并且在高低折射率层之间形成了很小梯度的过度层。有的 轰击离子从靶材获得了电子而成为中性粒子或多或少的被弹性反射,然后,它们以几百电子伏的能量撞击 薄膜,高能中性粒子的微量喷射可以进一步使薄膜致密而且也增强了薄膜的内应力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及其应用

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1. 电子束加工的主要应用 1.1 电子束焊接 电子束焊接是利用电子束作为热源的一种焊接工艺。电子束焊接的焊缝位置精确可控、焊接质量高、速度快,在核、航空、火箭、电子、汽车等工业中可用作精密焊接。在重工业中,电子束焊机的功率已达100千瓦,可平焊厚度为200毫米的不锈钢板。对大工件焊接时须采用大体积真空室,或在焊接处形成可移动的局部真空。 1. 电子束焊接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应用[2] 作为一种现代先进的焊接技术,电子束焊接首先进入的就是航空航天领域。小到微型压力传感器,大到航天器外壳,航空航天零部件所用材料的独特性及焊接要求的特殊性, 使得电子束焊接迅速成为这些重要零部件加工所必须采用的工艺,大量应用于飞机重要承力件和发动机转子部件的焊接上。 美国的F-22战斗机机身段上,由电子束焊接的钛合金焊缝长度达87.6mm,厚度为6.4-25mm。另外,电子束焊接技术还用来焊接汽轮机喷管隔板、高温蒸汽机转轴、汽轮机定子、燃气涡轮叶片、航空发动机转子、摇臂组件、机匣、功率轴、飞机梁、起落架, 导弹壳体、航弹尾翼等。 2.电子束焊接在汽车工业的应用[3] 20世纪60年代,日本富士重工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采用电子束焊接变速箱齿轮和飞轮,此后电子束焊接便吹响了进军汽车工业的号角。目前,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制造公司都引入了电子束焊接设备。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仅一个齿轮加工车间内, 就装有20余台电子束焊机。 汽车生产中,电子束焊接多用来加工发动机、变速器、行走系等处的零件,这些零件的机械加工量相对较少,符合电子束焊接的经济性要求。比如[],汽车发动机中的配电盘凸轮必须是渗氮后焊接,因其对接材料不同(低碳渗氮钢-SAE1144),采用其它接合方法比较困难,故采用电子束焊接较为合适;柴油机的预燃室过去采用钎焊(对接材料不锈钢-耐热钢),改用电子束焊后提高了质

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第六章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电子束加工(Electron Beam Machining简称EBM)和离子束加工(Ion Beam Machining简称IBM)是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的新兴特种加工。它们在精密微细加工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较多的应用。电子束加工主要用于打孔、焊接等热加工和电子束光刻化学加工。离子束加工则主要用于离子刻蚀、离子镀膜和离子注入等加工。近期发展起来的亚微米加工和毫微米(纳米)加工技术,主要是用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 第一节电子束加工 一、电子束加工的原理和特点 (一)电子束加工的原理 如图6-1所示,电子束加工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密度极高(106~109W/cm2)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几分之一微秒)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熔化和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 控制电子束能量密度的大小和能量注入时间,就可以达到不同的加工目的。如只使材料局部加热就可进行电子束热处理;使材料局部熔化就可进行电子束焊接;提高电子束能量密度,使材料熔化和气化,就可进行打孔、切割等加工;利用较低能量密度的电子束轰击高分子材料时产生化学变化的原理,即可进行电子束光刻加工。 (二)电子束加工的特点 1)由于电子束能够极其微细地聚焦,甚至能聚焦到0.1μm。所以加工面积可以很小,是一种精密微细的加工方法。 2)电子束能量密度很高,使照射部分的温度超过材料的熔化和气化温度,去除材料主要靠瞬时蒸发,是一种非接触式加工。工件不受机械力作用,不产生宏观应力和变形,加工材料范围很广,对脆性、韧性、导体、非导体及半导体材料都可加工。 3)电子束的能量密度高,因而加工生产率很高,例如,每秒 钟可以在2。5mm厚的钢板上钻50个直径为0.4mm的孔。 4)可以通过磁场或电场对电子束的强度、位置、聚焦等进行 直接控制,所以整个加工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特别是在电子束 曝光中,从加工位置找准到加工图形的扫描,都可实现自动化。 在电子束打孔和切割时,可以通过电气控制加工异形孔,实现曲 面弧形切割等。 5)由于电子束加工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污染少,加工表面 不会氧化,特别适用于加工易氧化的金属及合金材料,以及纯度 要求极高的半导体材料。 6)电子束加工需要一整套专用设备和真空系统,价格较贵, 生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二、电子束加工装置 电子束加工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6—2所示,它主要由电子 枪、真空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一)电子枪 电子枪是获得电子束的装置。它包括电子发射阴极、控制栅 极和加速阳极等,如图6-2所示。阴极经电流加热发射电子,带 负电荷的电子高速飞向带高电位的阳极,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 经过加速极加速,又通过电磁透镜把电子束聚焦成很小的束斑。

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聚焦离子束(FIB)技术是把离子束斑聚焦到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尺寸,通过偏转系统实现微细束 加工的新技术。文章简述了聚焦离子束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聚焦离子束、刻蚀 1.聚焦离子束简介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与聚焦电子束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带电粒子经过电磁场聚焦形成细束。但聚焦电子束不同于聚焦离子束。区别在于它们的质量,最轻的离子为氢离子也是电子质量的1 840倍。离子束不但可以像电子束那样用来曝光,而且重质量的离子也可以直接将固体表面的原子溅射剥离,因此聚焦离子束更广泛地作为一种直接微纳米加工工具。 离子束的应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1910年Thomson建立了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后,离子束技术 主要应用于物质分析、同位素分离与材料改性。由于早期的等离子体放电式离子源均属于大面积离子源,很难获得微细离子束。真正的聚焦离子束始于液态金属离子源的出现。1975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出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1978年美国加州休斯研究所的R.L.Seliger等人建立了第一台装有Ga LMIS的FIB系统,其束斑直径仅为100nm(目前已可获得只有5nm的束斑直径)。电流密度为1.5A/cm ,亮度达3.3×10。A/(cm2.sr)。这给进行亚微米JJnq-器件的研究极大的鼓舞。 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就是在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下,将离子束聚焦列亚微米甚至纳米量级,通过偏转系统和加速系统控制离子束,实现微细图形的检测分析和纳米结构的无掩模加工。FIB技术经过不断发展,离子束已可以在几个平方微米到近lmm 的区域内进行数字光栅扫描,可以实现:①通过微通道极或通道电子倍增器收集二次带电粒子来采集图像。②通过高能或化学增强溅射来去除不想要的材料。③淀积金属、碳或类电介质薄膜的亚微米图形。 FIB技术已在掩膜修复、电路修正、失效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试样制作及三维结构直写等多方面获得应用。 2.聚焦离子束的工作原理 离子束系统的“心脏”是离子源。目前技术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离子源是LMIS,其源尺寸小、亮度高、发射稳定,可以进行微纳米加工。同时其要求工作条件低(气压小于10 Pa,可在常温下工作),能提供A1、As、Au、B、Be、Bi、Cu、Ga、Fe、In、P、Pb、Pd、Si、Sn及Zn等多种离子。由于Ga(镓)具有低熔点、低蒸气压及良好的抗氧化力,成为目前商用系统采用的离子源。 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结构有多种形式,但大多数由发射尖钨丝、液态金属贮存池组成,典型的LMIS 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FIB系统由离子束柱、工作腔体、真空系统、气体注入系统及用户界面等组成,图2是聚焦离子束工作原理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为:在离子柱顶端的液态离子源上加上较强的电场,来抽取出带正电荷的离子,通过同样位于柱中的静电透镜,一套可控的上、下偏转装置,将离子束聚焦在样品上扫描,离子束轰击样品后产生的二次电子和二次离子被收集并成像。 典型的聚焦离子束系统的工作电流在lpA到30nA之间。在最小工作电流时,分辨率均可达5nm。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可以提供商品聚焦离子束系统,其中以美国FEI公司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该公司可提供一系列通用或专用聚焦离子束机,包括结构分析系列与掩模缺陷修补系列的电子离子双束系统与集成电路片修正系统。 双束系统的优点是兼有扫描镜高分辨率成像的功能及聚焦离子束加工的功能。用扫描电镜可以对样品精确定位并能实时观察聚焦离子束的加工过程。聚焦离子束切割后的样品可以立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工业用机的自动化程度高,可装载硅片的尺寸为(6~8)in。 3.聚焦离子束加工的特点

电子束与离子束的区别

电子束与离子束的原理及其异同 模具三班 一、1.电子束与离子束的加工原理比较 电子束加工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密度极高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几分之一微秒)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熔化和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控制电子束能量密度的大小和能量注入时间,就可以达到不同的加工目的。如只使材料局部加热就可进行电子束热处理;使材料局部熔化就可以进行电子束焊接;提高电子束能量密度,使材料熔化和气化,就可以进行打孔、切割等加工;利用较低能量密度的电子束轰击高分子光敏材料时产生化学变化的原理,即可以进行电子束光刻加工。 离子束加工的原理和电子束加工基本类似,也是在真空条件下,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经过加速聚焦,使之撞击到工件表面。不同的是离子带正电荷,其质量比电子大数千、数万倍,如氩离子的质量是电子的7.2万倍,所以一旦离子加速到较高速度时,离子束比电子束具有更大的撞击动能,它是靠微观的机械撞击能量,而不是靠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加工的。离子束加工的物理基础是离子束射到材料表面时所发生的撞击效应、溅射效应和注入效应。具有一定动能的离子斜射到工件材料表面时,可以将表面的原子撞击出来,这就是离子的撞击效应和溅射效应

二、聚焦离子束 聚焦式离子束技术是利用静电透镜将离子束聚焦成非常小尺寸的显微切割技术。由于镓元素具有低熔点、低蒸汽压以及良好的抗氧化力,因而液态金属离子源中的金属材料多为镓。 在离子柱顶端外加电场于液态金属离子源,可使液态金属或合金形成细小尖端,再加上负电场牵引尖端的金属或合金,从而导出离子束,然后通过静电透镜聚焦,经过一连串可变化孔径可决定离子束的大小,而后用E ×B质量分析器筛选出所需要的离子种类,最后通过八极偏转装置及物镜将离子束聚焦在样品上并扫描,离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二次电子和离子被收集并成像或利用物理碰撞来实现切割或研磨。 三、如何控制其方向 磁偏转与电偏转分别是利用磁场和电场对运动电荷施加作用,控制其运动方向。这两种偏转有如下差别: 在磁偏转中,变化的使粒子做匀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分别从时(周期)、空(半径)两个方面给出在电偏转中,恒定的使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其运动规律分别从垂直于电场方向和平行于电场方向给出 磁偏转中,粒子的运动方向所能偏转的角度不受限制,且在相等时间内偏转的角度总是相等。在电偏转中,在相等的时间内偏转的角度是不相等的。

电子束加工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束加工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电子束加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利用高能量的会聚电子束的热效应或电离效应对材料进行的加工。电子束加工它在精密微细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较多的应用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电子束的原理,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电子束电离效应材料加工 0 引言 电子束加工利用电子束的热效应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热处理、焊接、刻蚀、钻孔、熔炼,或直接使材料升华。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将能量传给工件,而且电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电磁场精确和迅速地调节,实现计算机控制。所以电子束加工应用方面非常广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 1 电子束加工的原理 1.1电子束原理 电子束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极高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在真空中从灼热的灯丝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通过电磁透镜会聚成一束高功率密度的电子束。当冲击到工件时,电子束的动能立即转变成为热能,产生出极高的温度,足以使任何材料瞬时熔化、气化,从而可进行焊接、穿孔、刻槽和切割等加工。由于电子束和气体分子碰撞时会产生能量损失和散射,因此,加工一般在真空中进行。电子束加工是以高能电子束流作为热源,对工件或材料实施特殊的加工,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工艺。 2 电子束加工的发展 2.1电子束世界发展 电子束加工技术起源于德国。德国物理学家1948年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束加工设备(主要用于焊、接).1949年,德国首次利用电子束在厚度为0.5mm的不锈钢板上加工出直径为小于0.2mm的小孔。从而开辟了电子束在材料加工领域的新天地。1957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核子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生产的电子束焊接机,其优良的焊接质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成功地将电子束打孔、铣切、焊接、镀膜和熔炼等工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部门中,促进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学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元件的集成度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光刻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扫描电子束曝光机研制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几千台设备在核工、业,航空宇航工业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应用。世界上电子束加工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是德国、日母、美国、独联体以及法国等。 2.2 电子束我国发展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电子束加工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照射,研究其对材料表面的改性。郝胜志等以纯铝材为基础研究材料,深入研究不同参数的脉冲电子束轰击处理对试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的一些微观物理机制,通过载能电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

电子束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技术 摘要 电子束的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早在1879年Sir William Crookes发现在阴极射线管中的铂阳极因被阴极射线轰击而熔化的现象。接着到上世纪初的1907年,Marcello Von Pirani进一步发现了电子束作为高能量密度热然的可能性,第一次用电子束做了熔化金属的实验,成功地熔炼了钽。电子束加工它在精密微细方面,尤其是在微电子学领域中得到较多的应用。电子束加工主要用于打孔、焊接等的精加工和电子束光刻化学加工。 关键词:电子束;原理;特点;组成;应用 1引言 电子束加工利用电子束的热效应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热处理、焊接、刻蚀、钻孔、熔炼,或直接使材料升华。电子束曝光则是一种利用电子束辐射效应的加工方法。 电子束加工包括焊接、打孔、热处理、表面加工、熔炼、镀膜、物理气相沉积、雕刻以及电子束曝光等,其中电子束焊接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束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将能量传给工件,而且电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电磁场精确和迅速地调节,实现计算机控制。因此,电子束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加工的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汽车、核工业等,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 2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原理 电子束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极高(106~109w/cm2)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几分之一微妙)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 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在真空中从灼热的灯丝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在高电压(30~200千伏)作用下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通过电磁透镜会聚成一束高功率密度(105~109w/cm2)的电子束。当冲击到工件时,电子束的动能立即转变成为热能,产生出极高的温度,足以使任何材料瞬时熔化、气化,从而可进行焊接、穿孔、刻槽和切割等加工。由于电子束和气体分子碰撞时会产生能量损失和散射,

电子束加工

机械工程概论题目:电子束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利用电子束的热效应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热处理、焊接、刻蚀、钻孔、熔炼,或直接使材料升华。电子束曝光则是一种利 用电子束辐射效应的加工方法。 作为加热工具,电子束的特点是功率高和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 把能量传给工件,电子束的参数和位置可以精确和迅速地调节,能用 计算机控制并在无污染的真空中进行加工。根据电子束功率密度和电 子束与材料作用时间的不同,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加工。 电子束加工包括焊接、打孔、热处理、表面加工、熔炼、镀膜、物理气相沉积、雕刻以及电子束曝光等,其中电子束焊接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束加工技术。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将能量传给工件,而且电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电磁场精 确和迅速地调节,实现计算机控制。因此,电子束加工技术广泛应用 于制造加工的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汽车、核工业等,是 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 一、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原理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电视机很平凡,很 常见了。而且它的成像原理就如同我今天 要说的电子束加工原理。电子束是在真空 条件下,利用聚焦后能量极高 (106~109w/cm2)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 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面积上,在极短的时 间(几分之一微妙)内,其能量的大部分 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 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 的局部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 下面特殊介绍一下快速扫描电子束加 工技术原理,如图 1 所示,就是通过对电子枪偏转线圈和聚焦线圈 的控制,使电子束在工件上按特定的轨迹、速率和能量快速偏转而实 现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由于电子束几乎没有质量和惯性,可以实现 非接触的偏转,而且通过电压控制,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切换时控制束 流通断,这样, 束流就可以 在构件的不 同位置以极 高的频率切 换。由于材料 的热惯性,通 过束流与材 料的相互作 用,在这些位 置上就会同 时产生冶金 效果,实现电

电子束离子束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束/离子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束工作原理 利用聚集后能量密度较高(106~109(W/cm)2)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到工件表面极小的面积上,在短时间内(几分之一微秒)内,其能量的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使被冲击部分的工件材料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引起材料的局部溶化和气化,被真空系统抽走。 二、电子束加工特点 1)由于电子束能够极其微细地聚焦,甚至能聚焦到0.1μm,所以加工面积可以很小,是一种精密微细的加工方法。 2)电子束能量密度很高,在极微小束斑上能达到106~109W/cm2,使照射部分的温度超过材料的熔化和气化温度,去除材料主要靠瞬时蒸发,是一种非接触式加工。 3)由于电子束的能量密度高,而且能量利用率可达90%以上,因而加工生产率很高。 4)可以通过磁场或电场对电子束的强度、位置、聚焦等进行直接控制,所以整个加工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 5)由于电子束加工在真空中进行,因而污染少,加工表面不氧化,特别适用于加工易氧化的金属及合金材料,以及纯度要求极高的半导体材料。 6)电子束加工需要一套专用设备和真空系统,价格较贵,因而生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三、电子束加工的应用 1.打孔:提高电子束能量密度,使材料熔化和汽化。 2.焊接:使材料局部熔化就可以进行电子束焊接。 3.热处理:电子束热处理是把电子束作为热源,并适当控制电子束的功率密度,使金属表面加热而不熔化,达到热处理的目的。 4.电子束刻蚀加工:利用较低能量密度的电子束轰击高分子材料时产生化学变化的原理,即可进行电子束光刻加工。 5.电子束表面改性:表面淬火、表面熔凝、表面合金化、表面熔覆和制造表面非晶态层。经表面改性的表层一般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以及优良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 四、离子束加工原理: 与电子束加工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也存在不同。比如:离子带正电荷,其质量比电子大数千倍乃至数万倍,故在电场中加速较慢,但一旦加

电子束与激光加工

1、电子束与激光特征比较 电子束与激光同属高能量密度热源,其能量密度在同一段数量级,远高于其他热源。与一般加工方法相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加工无机械变形,加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束斑直径小,加工精度高,加工参数能精确控制等。但电子束与激光的工作原理不同,电子束的加热方式是高能电子穿过靶材的表面进人到距表面一定深度后再传给靶材原子能量,从而使靶材原子的振动加剧,把电子的动能转换为热能;激光则为靶材表面吸收光子能量,激光并未穿过靶材表面。正是由于电子束和激光的这一区别,使得各自的加工过程有所不同:激光加工时表面温度最高,电子束加工时则在距表面一定深度处温度最高。此外,电子束与激光相比还存在一些优点, (1)能量利用率高; (2)功率高; (3)可加工材料广泛 电子束不受加工材料反射的影响,对于各类金属都有很好的、稳定的吸收率。因而可应用于范围广泛的材料加工,并有利于梯度材料的成形加工。而在激光加工中,某些材料(如:金、银、铜、铝等)对激光的反射率高,吸收率低,并且熔化潜热很高,不易熔化,需要足够高的能量密度才能产生熔池。而且熔池一旦形成,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率迅速升高,从而使熔池温度急剧升高,导致材料汽化。 (4)电热转换率高; (5)加工速度更快; (6)运行成本低 根据国外统计,电子束运行成本仅是激光器运行成本的一半或更低。激光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保护气体,如He,N2,CO2等,尤其是He的价格较高;电子束一般不消耗气体,仅消耗价格不算很高的阴极灯丝,而且消耗量不大。 (7)设备可维护性好 电子束加工设备零部件少的特点使得其维护非常方便,通常只需更换灯丝;激光器拥有的光学系统则需经常进行人工调整和擦拭,以便其最大功率的发挥。 然而电子束应用也有其不方便的地方,限制它的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电子束加工必须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从而使得工件尺寸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真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束加工设备的复杂性和实现难度。 但从另一方面考虑,真空环境对于材料加工也有有利的方面。在真空环境下材料不会发生氧化反应,这对于避免组织缺陷,保证材料性能,提高成形质量大有好处。而激光虽然可在非真空的条件下使用,但也常需要He N2:等辅助气体保护,且这些气体一般不可重复使用。在某些要求较高的场合.激光加工也要求置于真空环境中进行。 2、电子束与激光的应用领域比较 电子束与激光的共同应用领域有焊接和热处理,电子束加工还能进行打孔、蒸镀与熔炼。激光加工还能进行切割、雕刻、打标、钻孔、切削等工作。 (1)技术层面比较 焊接和热处理均是电子束和激光应用的主要对象。电子束焊接和激光焊接都具有焊缝窄、穿透深、热影响区小及变形小等特点,但电子束焊接在真空中进行,工件的大小受真空室尺寸的限制,每次装卸都需要重新抽真空,焊缝定位不方便;激光焊接在大气中进行,工件尺寸不受限制。此外,电子束焊接的熔透能力比激光焊接差。 电子束热处理质量比激光高。因为用激光对工件进行热处理需要在工件表面进行涂黑处理,要涂敷均匀很不容易,继而很难得到均匀的硬化层;电子束热处理则不存在黑化问题,而且是在真空中进行处理,工件表面不易氧化,并且还伴有脱气,处理完后表面光亮,故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