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

水准观测手簿

测自至年月日时间始时分。末时分

温度云量风向风速

天气土质太阳方向

测站编号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基+k

减辅

(一

减二)

备注上丝上丝

后距前距基本

分化

辅助

分划

视距差d d

1 5 后 3 8 14

2 6 前 4 7 13

9 10 后-前15 16 17

11 12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测站技术要求

(1)视线长度(9)、(10)≤l00m。

(2)前后视距差(11)≤2.0 m。

(3)前后视距累积差(12)≤5.0 m。

(4)基辅分划读数之差(13)、(14)≤1 mm。

(5)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17)≤1.5 mm。

2.路线技术要求

高差容许闭合差f h容= ±12 mm,L为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 (一)观测方法 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 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

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 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四)间歇与检测 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2、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 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 1〕 下下 测 丝丝 标尺读数后 尺 前 尺 站上上 方向及K+ 高差中 数备丝丝 编尺号 黑减 红(mm)注 后视距前视距 号 黑 面红面视距差 (d)Σd (1)(4)后(3 )(8) (14 ) K为 水准尺 常 数,即 尺 (2)(5) (6 )(7) (13 ) 前 底 红面分 (9)(10)后—前 (15 )(16) (17 )(18) 划 读数 (11)(12)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 2〕 水 准 视线长 前后 视 前后视 距 视线离 地根本分划、辅助分划 〔黑 根本分划、辅助 分划 等级 仪 型累积差 面最低 高 〔黑红面〕所测 高差度〔m〕 距差 〔m〕红面〕读数差〔mm〕 号〔m〕度〔m)之差〔mm〕 三 D S3 7536 23 D S11 四DS38051035 2、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X100 前视距离:(10)=[(4)-(5)]X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前尺:〔13〕=〔6〕+K前-〔7〕 后尺:〔14〕=〔3〕+K后-(8) 其中:K前、K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13〕、 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15〕=〔3〕-〔6〕 红面:(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假设后尺为 4.687m,前尺为,应取 “+“号,反之,后尺为 ,前尺为,那么应取〞-“号。 校核:(17)=(15)-(16) ±0.100=(14)-(13) 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③计算平均高差 平均高差:(18)=1 [(15) +(16) ±0.100]=(1 5)- 1(17)=(16)±0.100+(1 7) 22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局 部 ∑[(3)+( 8)]-∑[(6)+(7 )]= ∑(15)+(16 )]=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局部 (9)-∑(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10)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普通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采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和计算方法如下: 1、观测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红面,读中丝(4); (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 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 (16)=(4)-(8)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1、观测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红面,读中丝(4); (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 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 (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和计算检核说明

三、四等水准测量 级水准仪和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城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DS 3 双面水准尺进行,各项技术要求见表1-1,观测计算方法如下: 表1-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一、观测方法 (一)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5)、(6)、(7);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时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见表1-2,表中括号内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顺序,同时也说明有关数字在表格内应填写的位置。 (二)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 m。观测顺序应为后-前-前-后。即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4、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 二、计算和检核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视距(9)=(1)-(2) 前视视距(10)=(5)-(6)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m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 (11) =(9) -(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 (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 mm。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 2 )项]×100 ,记入第(9)项; 前距=[(5)项—( 6 )项]×100 ,记入第(10 )项; 后、前距差d=( 9 )项—( 10 )项,记人第(11 )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 11 ) + 前站( 12 ),记入第(12 )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 、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 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 3)项 +K —( 4 )项=( 13 )项; 前视尺( 7)项 +K —( 8 )项=( 14 )项; 其中 K 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 号尺的K= 4.787 米; 46 号尺的 K = 4.687 米。由于测量有误差,( 13 )项和( 14 )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 ±3 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 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 7)项=( 15 )项(黑面尺高差); (4)项—( 8)项=( 16 )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 4.787 米和 4.687 米,两者相差 0.1 米,所以理论上在(16 )项上加或减去 0.1 米之后与( 15 )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 得超过±5 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 毫米),并记入第( 17 )项。 ( 17 )项=( 15 )项—[( 16 )项±0.1 米] 表中第( 17 )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 有误,这是因为: (17 )项=( 15 )项—[( 16 )项±0.1 米]=( 13 )项—( 14 ) 项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 )项=((15)项+(16)项±0.1米)

三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等水准测量是测量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其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中小型工程的高程控制。下面是三等水准测量的一些规范和要求。 1. 三等水准测量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测量标准进行操作,测量过程应有详细的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过程。 2.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前,应对测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测点的选择、视线条件的评估和辅助设备的准备等。测点的选择应尽量选取地势开阔、视线良好的位置,并避免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存在。 3.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应当使用精确可靠的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保养和校准,保证仪器的工作正常。 4. 在布设测点时,应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基准点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避免基准高程的改变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按照规定的要求对基准点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基准高程的准确性。 5. 在进行测量时,应保证测点之间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测量过程中的每个测点都应与前后相邻测点进行校正和检查,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注意环境的稳定性和对测量结果的干

扰。避免测量仪器放置在容易受到风、震动等因素影响的位置,以及避免测量过程中的人员活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7.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模型进行处理。对于测点之间的高程差,应采用平均法、比较法等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计算。 8. 在测量记录中,应详细记录每个测点的测量时间、测量人员、仪器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保留测量原始数据和处理结果。 9. 在测量结果的检查和评定中,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和评定。对于测量结果存在的异常情况,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10. 在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报告中,应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 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方法,其操作需要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在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三等水准测量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是相对于一等、二等水准测量而言的,其精度和 测区范围相对较低。然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它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平线的不变性以及重力竖直线的平行性来确定高差。具体步骤如下: 1.基础准备工作:确定测区范围,选择控制点和测量线等。同时,还 需要准备好水平仪、水准尺、测量杆等仪器和工具。 2.建立基准点:在测区边缘或者主测线两端等稳定的地面上,建立基 准点。基准点一般由石桩、水泥柱等固定在地面上的标志物组成。 3.设置水平仪:将水平仪稳固地放置在基准点上,并进行调整,使其 气泡位于中心位置。同时,还需要校正仪器的刻度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 4.进行望标观测:在测量线上选取距离水平仪适中的位置,设置目标 仪(望标),并确保其稳定。用水准仪读取水平仪的刻度,记录下相应的 读数。 5.读取测旗:在观测点的旁边,有人持测旗,用于指示高度。测量操 作员通过水准仪读取测旗的高度,并将其记录下来。 6.计算高差:根据水准仪读数和测旗高度,进行高差的计算。同时, 还需要考虑气压、温度等因素对高差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7.数据处理和绘图:将测量得到的高差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 测点之间的高差差值。然后,根据需要,将结果绘制成等高线图或高程图。

需要注意的是,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相对较低,在实际测量中,可能会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测量时,应当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并在测量过程中多次观测,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观 测水准线上的高差,确定地形起伏、控制基准面高程等。在测量过程中, 需要注意仪器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是测量大地高程的仪器,它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介 于一等水准和二等水准之间。在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中,常常使用三 等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测高方法和相对方法两种。 一、测高方法 1.正射法:利用水平线和天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即观察方向所在的 垂直平面相交于一条水平线,通过测算观察点的高程差,从而确定目 标点的高程。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区和近似平面的地形,观察点和 目标点的高程差较小。 2.双面视线测量法:在目标点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观察点,通 过在两个方向上观测与目标点相对高差,再经过后续计算可确定目标 点的高程。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复杂、陡坡地区和近似垂直面的地形。 3.高差闭合测量法:将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相接合,形成闭合 回路,通过测算回路的高差闭合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闭合差,

从而确定每个控制点的高程。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高程测量, 更适合处理复杂地形的控制点高程测量。 二、相对方法 1.单面视线法:在水准线上的固定基点上设立测站,通过观测水 准仪视线和目标点的交点的高差来确定目标点的高程。这种方法适用 于地势起伏不大的平整地区,适合测量局部高程控制点。 2.利用已知控制点法:在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设置测站,通过测 算测站与目标点的高差,然后与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差比较,从而求得 目标点的高程。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测量大范围高程的场合,要求控 制精度高。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要计算一些重要的参数,如高程差、尺度差、闭合差等。 1.高程差计算: 高程差是指测量线路中相邻两个控制点的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时,首先需要记录水平线的观测读数和天线的观测读数,然后根据高程仪 的常数和观测读数进行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1.配置测量仪器:选取合适的水准仪、三脚架和测量杆。水准仪的精 度应满足实际要求,三脚架应稳固可靠,测量杆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2.设置基准点:选择目标区域内的基准点,通常选择地面上稳固的建 筑物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基准点。在基准点上设置一块固定的水平基准面,可以使用水泥、磁砖等材料制成。 3.定位和测量基准点:使用测量杆定位并记录基准点的坐标,确保基 准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4.设置测量线:在目标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测量线路,一般使用直线或 直角线路。测量线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要求确定,确保测 量结果的精度。 5.建立起测点:在测量线上依据设定的测量间距建立一系列测点。每 个测点应在地表上标注,并使用固定的标识牌或其他可识别性的方式标记 起来。 6.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水准测量。操作员站 在基准点上,测量仪器放置在附近的测点上,进行观测和记录。观测时, 操作员应控制测量仪器的准确水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7.处理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包括观测点的坐标和观测结果。根据测 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求得各个测点的高程差异。 8.修正和纠正: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和纠正。包括环 境条件的考虑、仪器误差的校正和观测点的异常处理等。

9.分析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并生成测量报告。 10.验证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可以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比对,评估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和精度。 以上是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通过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得到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测量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水准测量工作可能由于测量条件、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和偏差。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该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三等水准附合线路测量操作步骤

三等水准附合线路测量操作步骤 抽签后,熟悉场地布置,5点,4站,步测5点之间的距离,找准中间仪器位,记好位置的参考对象。 第一站 1.预置脚架:使整个脚架齐肩高,将三脚架置于二个水准尺中间,右手握有皮带的第三脚, 没有皮带的其它二个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面向后尺(1号尺)进行整平,并记住该后尺的立尺人,以后各站就先对牢他的方向进行整平仪器。 2.预置仪器:把仪器从箱内取出,放到三脚架上,拧紧中心螺旋,调整三个脚螺旋使其适 中,留有可调节范围。 3.粗略整平:根据圆泡指示,移动有皮带的第三脚,使圆泡基本居中,将望远镜水平制动 螺丝对准一个脚螺旋,然后以相反方向同时旋转另外两个脚螺旋使圆水泡在这二个脚的方向上居中,再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圆泡居中。 4.瞄准: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方的缺口和准星,对准后视水 准尺,拧紧制动螺旋。旋转望远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看得十分清晰。转动目镜调节螺旋使十字丝看得十分清晰、稳定。用水平微动螺旋精确对准水准尺。 5.精平:调节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半像吻合,则气泡严格居中,其最后旋转方 向应为旋进。(自动安平仪器,进行倾斜按钮检查)。此时尺号为:后1,前2。 6.读数:①读后尺黑面的下、上、中丝读数;②对准前尺,不得调焦,但要调节微倾螺旋, 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半像吻合,先读取黑面的中、下、上丝读数,再读红面中丝读数; ③转过来再次对准后尺,不得调焦,直接调节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半像吻 合,读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即后黑、前黑、前红、后红 7.计算:(9)=(4)+k-(7),(10)=(3)+k-(8); (11)=(3)-(4),(12)=(8)-(7),(13)=(10)-(9);(14)=(11)+(12)±0.1; (15)=[(1)-(2)]×100,(16)=[(5)-(6)]×100; (17)=(15)-(16),(18)=(17)+上站的(18)。 第二站 1.迁移仪器,右手握有皮带的第三脚,没有皮带的其它二个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面 向前尺(1号尺)进行整平。此时尺号为:后2,前1。 2.整平后,旋转望远镜瞄准后尺(2号尺),调节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半像吻 合,再三步读数,后黑、前黑、前红、后红,计算。 第三站 1.第二站测量完毕时,横跨几步,快速移至第三站仪器位。注意还是对牢前尺1号尺整平。 2.因前进方向已经改变,后尺是1号尺,其位置在原第二站的前尺位置。整平仪器后,不 调转仪器,直接读后1,再读前2。 第四站 1.对牢后尺1号尺整平仪器。整平后转向瞄准后尺开始读数。 2.本站读数完后,先计算本站各项。再作后距、前距、后黑中丝读数、前黑中丝读数、后 红中丝读数、前红中丝读数、后-前、K+黑-红各项的总和及平均高差的总和等。 3.使三个脚螺旋上下位置适中,松开中心螺旋,仪器按原样放回箱内,关箱,收拢脚架, 报告完毕。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 一、引言 三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本文将介绍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 二、前方测量 1. 设置测站:首先,在测量区域内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测站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平坦、视线开阔等因素。 2. 建立测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前方测量的测网。测网的建立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或者多边形测量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 视线观测:在测网内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4. 数据处理:将前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目标测站的高程值。处理方法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三、后方测量 1. 建立后方测量路线:在目标测站附近,选择适当的路线进行后方

测量。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变化、视线开阔等因素。 2. 视线观测:在后方测量路线上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3. 数据处理:将后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测站的高程值。处理方法和前方测量相似,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四、闭合差的处理 1. 计算闭合差:根据前方测量和后方测量所得的测站高程值,计算闭合差。闭合差是测量误差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查闭合差:对计算得到的闭合差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如果闭合差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重新检查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等,找出可能的误差来源。 3. 闭合差的处理:如果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采取平差等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五、总结 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可以获得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在实际

三等水准测量总结

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用三丝法测量时,除上中下丝要读出、限差要求不一样外,其余方法与四等水准测量方法相同。本文将详细论述在地势陡峭、视距近、土质松软的情况下三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 测区介绍:测区位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长白山地区,海拔在一千米左右,植被繁密,大树遮天,土质为腐质土。 人员配置: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水准组,一位师傅带两个民工在前面开道,配手持GPS 机一台,砍刀两把,另一名师傅带两个立尺的人与两个负责把打桩的人,配俫卡电子水准仪一台,两把水准尺,钢钉若干,斧头一把,砍刀一把。 作业过程:在进入测区后,由以前对这个测区熟悉的负责人带领本次参加作业的人寻找已知的控制点,并应甲方的要求明确需要新增控制点的地点。在所有准备工作准备完毕后,我们就开始干活了。 作业要求立尺人需要知道: 记住谁是第一个立尺:在一个已知的水准点上起尺,因为要求偶数站观测一定要记住谁是第一个立尺的人,然后起尺者就是最后落尺者,不必去记观测了多少个测回。 选择适当的立尺地点:合适的立尺地点应该是对于前视下丝要能落在尺底端的刻划上,对于后视则要上丝落在尺的顶端刻划上,而且要保证后视与前视的在测站间视场畅通 尺要立正:将尺底中心立在桩的顶点,然后试着将双手放开,检验一下尺是否立正。 测站不动不得移尺:在测站没有移动前不能移动水准尺,不然又得重测。 踩尺垫的方法:将尺垫放在土质相对较软的地方,然后用脚斜着用力一踩就OK! 集中精神:在立尺的时候特别是在观测本尺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密切注视观测者,以便根据师傅的手势做出相应的更正。 行走速度:行走速度一定要快,因为仪器的进步,工作进度的快慢,取决于作业者的速度,测量工作者一定要有马一样的腿! 不能动:不能动的时候是观测者在观测本尺时,一定要稳住尺。不能因为有什么东西不把不住尺,或许蚊子很多,或者被刺蛰到,或许全身奇痒异常,但都请忍住! 作业要求观测者具备的条件: 熟练操作仪器:对于仪器的操作观测者必须熟练掌握。 安置仪器的要求:在土质松软的地区,先将仪器放置在自己认为理想的地方,然后观察一下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用于确定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根据精度的要求,水准测量可以分为一、二、三和四等水准。在此, 我们将重点介绍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等水准是一种中等精度要求的水准测量,适用于城市规划、工程建 设及土地调查等方面。它通常采用变换水准法进行测量。变换水准是通过 仪器测量控制点的高程,然后沿着测量线进行测量,将高程值通过计算和 调整传递到目标点。 变换水准测量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其高程已知。 这些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测量线路应具备避开障碍物、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使之与基准点连成闭合回路。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 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5.数据处理与计算:将观测到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值。 6.调整水准回路: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水准回路进行调整, 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常用的调整方法有平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7.高程传递:将调整后的高程值通过计算沿着测量线路传递到目标点。

四等水准是一种相对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适用于一般土地调查和农 田的高程测量。相对于三等水准,四等水准需要更少的控制点和观测次数,因此成本更低。四等水准采用的是闭合水准测量法。 闭合水准测量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其高程已知。这 个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测量线路应具备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 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5.数据处理与计算:将观测到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值。 6.调整水准回路: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水准回路进行调整, 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 7.高程传递:将调整后的高程值通过计算沿着测量线路传递到目标点。 综上所述,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分别是变换水准法和闭合水准测 量法。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充分考虑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线路的选 择和控制点的布设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