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棘轮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

对地被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另外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

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

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货币幻觉: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法定准备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

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

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

政府收支、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通货膨胀: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即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率水平,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

菲利普斯曲线:表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奥肯定律:表达失业与产出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摩擦性失业: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经济周期:一般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使稳态时的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化的资本量。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或总产量(GDP 总量)水平的持续增加。

总需求函数: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指一个在一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

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为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

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的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

论述题。

试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

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1.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1、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

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量的因素。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

下,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可以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则主要取

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不会下降,从而也导致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2. 试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2.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用来解释失业和经济危机。那么,什么是有效需求呢?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

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因为本国的进口表示国外厂商的供给。总需求就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支出,因为支出代表对一定产品的购买。总需求=消费+投资+政

府支出+本国出口。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经济中,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

凯恩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

的分析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抑制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消费随着收入一起增加,但消费总比收入增加得慢。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出于交易、谨慎和投机的需要,普遍具有"流动偏好"的心理。费需求不足使得储蓄增加,投资需求不足又不能吸收储蓄将其转化为投资,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有

效需求不足。。

1.试述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即斜率越小,实行一项货币政策变动货币供给

量,LM曲线发生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即斜率越大,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当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就越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效果

越大;反之,LM曲线斜率越小即LM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就越

小,即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松紧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相互搭配使用(相机抉择).在本题中,是松的财

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1.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宏观经济?

1.一国的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再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9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 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 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 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12章-马工程教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 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1/ 2

5.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要点: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2/ 2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教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 教案 2017年11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一、二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明确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①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二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做出各种理性选择,以谋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国民经济总量包括总产量(或总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等。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或既定前提,该研究对象的确定经过了长期发展过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具体分为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二节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借用来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有用工具。这些方法包括演绎法、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三节阐述了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二要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三要精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的实践;四要正确看待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1. 课程目标任务 ^ 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 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 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 ! 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 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 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 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 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 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 2. 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 3.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 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5. 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 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长期成本概念,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7.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围绕垄断的争论; 8. 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9.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棘轮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 对地被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另外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 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 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货币幻觉: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法定准备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 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 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 政府收支、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 名词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国内生产总值和。: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价格粘性 :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棘轮效应: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地被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即使手中又另外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即人们不管有多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IS曲线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LM曲线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挤出效应 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货币幻觉: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自动稳定器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法定准备率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货币政策: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财政政策:政府收支、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再贴现率: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 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指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地上升。通货膨胀: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升。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即原材料价具体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源于总供给的变化,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和企业要保持一定利率水平,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失业率:表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10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国生产总值:一个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棘轮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另外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货币幻觉: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法定准备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支、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作业资料》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彩电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中不会使其需求曲线移动的是():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 C.相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 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当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在未来会出现价格上涨时,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三项均有可能3.苹果汁和橙汁是替代品,如果橙汁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 A.苹果汁的需求量增加B.苹果汁的需求量减少 C.苹果汁的需求增加D.苹果汁的需求减少 4.鞋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鞋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5.彩电行业工人工资的提高,将会导致() A.彩电供给曲线左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上升; B.彩电供给曲线右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下降; C.彩电需求曲线左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下降; D.彩电需求曲线右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上升;

6.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的( )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D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7.根据图1.1,如果市场的价格是5美元( ) A .市场达到均衡,因为生产者能够销售完他们生产的数量; B .价格会上升,因为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超过生产者愿意销售的数量 C .价格会下降,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和生产者预期的销售数量不一样 D .生产者不能销售完他们预期的销售数量 8.根据图1.1,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 ) A .18美元和15单位; B .5美元和15单位; C .10美元和30单位; D .5美元和35单位; 9.如果人们发现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会导致人的精神状况变差,那么会导致计算机市场( ) A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 P Q 图1.1 10 10 5 18 15 30 35 55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章节题库(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时间不一致性 答:时间不一致性又称“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府的一项未来政策,假设没有任何新的有关信息的出现,对于政府来说,在初始的制定阶段是最优选择,而在后来的执行阶段(新的信息出现)就不再是最优选择了,政府改为选择其他的最优政策的情况。例如,政府认识到,过高的税率会打击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缩小,实际征收到的税收并

不多;而较低的税率会刺激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会较多。因此,政府在今年宣布,明年将实行低税率政策。如果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这一承诺,扩大了明年的生产活动,使其创造的财富(含税基)增加,这时,对于政府来说,再提高税率已不会影响税基的大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际税收。因此,政府放弃了曾做出的实行低税率的承诺,转而实行高税率政策,这成为政府的最优选择。 3.泰勒法则 答:泰勒法则为考虑货币政策提供了一种很有用的方法:选择目标通胀率,然后,既重视目前的通胀情况,又重视当前的失业情况,并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表述如下: 其中,πt 表示通胀率,π*表示目标通胀率,i t 表示名义利率,i *表示目标名义利率——从中期来看与目标通胀率π*相一致的名义利率,u t 表示失业率,u n 表示自然失业率。a 和b 表示正的系数,都反映出与重视通胀相比,中央银行更重视失业的程度。a 越高,中央银行应该针对通胀越多地增加利率,经济下降的幅度越大,失业率增加得越多,通胀回落到目标的速度越快;b 越大,中央银行愿意偏离目标通胀的程度越大,以使失业保持在接近自然率的水平。泰勒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a 都应该大于1。 但是,泰勒同时指出不应该盲目地依照规则行事:许多其他的事件没有包括在这一规则中,如汇率危机,或者需要改变支出构成因而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这些都会引起名义利率的改变。 4.货币幻觉 ()()t t t n i i a b u u ππ**=+---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②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 ③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 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 ④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 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 ⑤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 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 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 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 ⑦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效应; ⑧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 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①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 ②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 ③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 ④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西方经济学第10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L .... ................ 端為"0珂 ....... ..................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一、十二章 习题答案参考要点 (2011、7、19)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 0 ? 答案要点:当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一致,计划需求与实际需求也恰好相等时,计划存货投资可以为0,计划存货投资必定为0。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会将其计划存货投资安排为0,因此,宏观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会为0。至于非 计划存货投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往往不为0,所以,宏观上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往往不为0。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答案要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因此,它至多等于1,而无论如何不能大于1;如果不消费也只能等于0,而不会小于0。平均消费倾向则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1,因为可以借贷消费(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或自己住居住的住宅);但也不会小于0,因为人们至少需要基本的生活花费。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 ................. 端爲"0珂-......................... JI

答案要点: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其次是增加的消费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最直观的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以及社会消费与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的情况。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概念强调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道理,但太笼统,局限性不小,忽视了它在不同层次中的作用。有关消费的内容可以参看教材P75-77的内容。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大于成本,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情况下,至少要使投资的收益等于成本。影响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除投资所直接使用的实际成本规模和风险成本外,从融资成本角度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在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既定情况下,利率高低直接牵涉投资的成本,最终影响投资的利润。所以,利率始终是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影响投资的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前者涉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既要求大于投资同期利率,又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确定。因此,在 L ..................... 端為"0珂 ......................... ]凯恩斯理论中,它是影响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起着远大于利率的关键性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章节题库(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14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汇率中间价 答:汇率中间价又称“中心汇率”,是欧洲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汇率中间价以及带状范围都是以欧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为前提的,欧洲货币单位的建立为各成员国货币汇率确定了一个中心标准。 具体地说,为保证成员国汇率的稳定,欧洲货币体系提出要建立双重的中心汇率制。根据规定,成员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同时成员国的货币之间也存在一个双边中心汇率。但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双边中心汇率必须根据欧洲货币单位与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进行换算。当一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的中心汇率进行了调整,那么它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中心汇率也会相应作出调整。所以,欧共体规定,各成员国不能擅自调整本国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的中心汇率,任何调整都必须经过欧共体财政部长理事会和各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同意。 成员国货币可以围绕两国的双边中心汇率在上下2.25%的幅度内波动,此即欧洲货币体系下各国双边汇率波动的“带状范围”(Bands)。如果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已接近其波动的极限,则两国货币当局都应该进行干预。欧共体成员国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制。 2.钉住汇率制度

答:钉住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按照固定的兑换比率与某一种外币或一组外币相联系的汇率制度。 钉住汇率制有四种形式:①将固定汇率制作为钉住汇率制的一种形式;②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③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的钉住汇率制;④介于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混合的汇率制度,如爬行钉住汇率制。 3.货币局制度 答:货币局制度是一种汇率机制,它有两项基本原则:①本国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货币联系,此货币成为锚货币;②本国通货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国货币与外币随时可按固定汇率兑汇。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通常要求在货币发行时必须以一定的(通常是100%)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的要求。这一制度中的货币当局被称为货币局。 4.升值 答:升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上升,通常指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一国货币价值的上升,又称货币增值、通货升值,是货币贬值的对称。币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单位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含有的金属量。在现代货币制度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取决于流通中的纸币数量是否符合货币需要量。因此,币值一般表示为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能力。货币升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国内角度看,货币升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提高其对金属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升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低于所需要的货币需要量,即通货紧缩时,纸币价值上升。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 记完整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