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能源规划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商业、居住混合建筑热泵型空调机房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2019 年9 月23 日至2019 年10 月1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商业、居住混合建筑,建筑面积18万㎡,其中10万㎡商业用途,主楼高100m,设计能源站满足冬夏制热、供冷需求。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一、主要参数

建筑冷负荷为100W/㎡,热负荷为90W/㎡,则该办公楼建筑总负荷为:冷负荷18MW,热负荷16.2MW,拟采用R22制冷系统,空调系统采用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循环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25℃/18℃;冬季进、出水温度8/16℃。

冷冻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12/7℃;冬季进、出水温度40/45℃。

冻水压头为100m。

二、设计内容、要求

设计一能源站。具体分成一下方面:

(1)能源站系统方案论证;

(2)冷热源方案的选择;

(3)热泵机组的选型;

(4)输送设备的选型;

(5)系统方案设计;

(6)热力及水力计算

(7)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8)绘制能源站施工图

(9)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1.1水源热泵的发展趋势 (4)

1.2水源热泵的特点 (4)

第二章.项目概述 (6)

2.1建筑概况 (6)

2.2设计依据 (6)

2.3郑州市设计计算参数 (6)

2.3.1 室外气象参数 (6)

2.3.2 室内设计参数 (7)

第三章.负荷计算 (7)

3.1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 (7)

第四章.热泵机组选型 (8)

4.1 热泵机组的选择 (8)

第五章.水力计算 (9)

5.1 水源侧水系统确定 (9)

5.2 水源侧水系统水力计算 (9)

5.3水源侧循环水泵的确定 (10)

5.4空调侧冷冻水泵的确定 (10)

第六章.分水器与集水器的选择 (11)

6.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 (11)

6.2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11)

6.3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13)

6.4空调侧分集水器的选型 (13)

第七章.水系统补水设备 (14)

7.1空调侧补水 (14)

7.2补水泵的选型计算 (14)

7.3软化水箱(补水箱)选型计算 (15)

7.4软化器的选择 (15)

第八章.空调系统的减震与消声 (16)

8.1 空调系统的减震 (16)

8.2 空调系统的消声 (16)

第九章.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选择 (17)

第十章.水系统阀门的安装 (17)

总结与体会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前言

1.1水源热泵的发展趋势

水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在冬季,则从相对恒定温度的水源中提取能量,利用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为载冷剂提升温度后送到建筑物中。通常水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者冷量。水源热泵克服了空气源热泵冬季室外换热器结霜的不足,而且运行可靠性和制热效率又高,近年来国内应用广泛。

与锅炉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水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1/2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热泵的热交换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空气源热泵相比,高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些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国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1.2水源热泵的特点

(1)水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2)水源热泵运行效率高、费用低、节能。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比冬季室外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设计良好的水源热泵机组与电采暖相比,可减少70%以上的电耗。

(3)水源热泵运行稳定可靠。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特别是地下水,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是很好的热泵的冷热源。因此,使得热泵机组运行可靠、稳定,也不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

(4)水源热泵环境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没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5)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供冷,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代锅炉和空调两套装置。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暖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

(6)可利用的水源问题。

水源热泵理论上可以利用一切的水资源,其实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的成本差异相当大的。所以在不同地区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成为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关键。能否找到合适的水源就成为使用水源热泵的限制条件,且水源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水量和清洁度。

(7)水层的地理结构问题。

对于从地下取水回灌的使用,必须考虑到所用的地质结构,确保可以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打井找到合适的水源,同时还应保持用水回灌得以实现。

(8)水源热泵投资的经济性。

水源热泵的运行效率较高、费用较低,但与传统的供热供冷方式相比,在不同的需求的条件下,其投资经济性会有所不同。据有关资料介绍通过对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溴化锂直燃机、水冷冷水机组加燃油锅炉四种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初投资最小。

第二章.项目概述

2.1建筑概况

本建筑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东区某办公写字楼,属于商业、居住混合建筑,建筑面积18 万㎡,其中 10 万㎡商业用途,主楼高 100m,设计一个能源站满足冬夏制热、供冷需求。

2.2设计依据

1.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BJ41/T057-201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41/T057-201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暖通空调》陆亚俊马最良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图纸

2.3郑州市设计计算参数

2.3.1 室外气象参数

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更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C;1月最冷,平均0.1°C;年平均降雨量632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适宜的温度条件,充足的

光照和农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构成了良好的农业气象条件。

郑州室外气象参数:

表格1气象参数

2.3.2 室内设计参数

郑州某商业居住混合建筑五层室内设计参数:

表格 2设计参数

第三章.负荷计算

3.1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

建筑物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于民用建筑,包括两项: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建筑冷负荷为100W/㎡,热负荷为90W/㎡,则该商业居住混合建筑总负荷为,冷负荷18MW,热负荷16.2MW,空调系统采用地下水式水源热泵。

循环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29℃/18℃,冬季进/出水温度为7℃/15℃。

冷冻水系统:夏季进、出水温度为12/7℃;冬季进、出水温度40/45℃。

冻水压头为100m。

第四章.热泵机组选型

4.1 热泵机组的选择

初选机型。根据制冷负荷Q=18MW,结合建筑物的构造和用途进行综合考虑富裕度10%,采用R22水冷热泵机组工程制冷量为18000×1.1=19800KW 根据下表螺杆式热泵机组,选用螺杆式热泵机组SL3170型,共7台。

表格3设计参数

第五章.水力计算

5.1 水源侧水系统确定

异程式的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每一环路的管路长不相等,这种系统是管路简单、不需设回程管,节省管材。但由于各并联环路的管路总长度不等。各环路间存在阻力不平衡现象。因此,为了是整个管段不平衡率保证不超过15%,故选择同程式。

5.2 水源侧水系统水力计算

考虑经济和流速两个因素,在满足输送设计流量的前提下,尽量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水力计算方法见附表,采用鸿业水力计算器,通过控制管内的流速和比摩阻来确定管径,最不利环路的比摩阻不宜选的过大,一般在100-300Pa/m的范围。若管道的比摩阻偏大,则将管径取大降低比摩阻;若管道比摩阻偏小,则将管径调小增大比摩阻。

表格4 空调水水力计算表

o=163kpa,机组压降为57kpa,考工程已知空调冷冻水管网系统总阻力为17m H

2

虑空调末端及末端各类阀组的压力损130kpa所以冷冻水系统总阻力为

O。

167+57+16.5+130=370kpa=37.72m H

2

5.3水源侧循环水泵的确定

夏季水源侧总流量G s(m3/h),可按下式计算:(06R155.P6)

G s=0.86(Q L+ N L)/?t s

式中G s————夏季水源侧需水量,m3/h

Q L————水源侧热泵机组总制冷量,kW;

N L————水源侧热泵机组总耗电功率,kW;

0.86———单位换算系数

?t s———夏季水源侧水进出热泵机组温差,℃。

冬季水源侧的需水量的确定

G w=0.86(Q r?N r)/?t s

式中G w---冬季水源侧需水量,m3/h;

Q r---系统最大需热量,kW;

N r---热泵机组侧制热工况电功率;

0.86---单位换算系数;

?t s---水源侧水进出热泵机组的温差,℃;

计算过程取:

Q L= Q r =25MW

N L=Q L/EER=0.19 Q L

N r=Q r/COP=0.23 Q r

计算结果:

G s=2200m3/h

G w=2015 m3/h

水源侧循环水泵选型结果:

5.4空调侧冷冻水泵的确定

水泵的扬程计算

闭式系统的水泵扬程为

H p=K(?f+?d+?m)

其中:K-安全系数,取1.2

?f、?d-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kpa);

h m-设备的阻力损失

根据单个水泵流量500m3/h扬程130m,选择7台水泵。

冷冻水泵选型结果:

第六章.分水器与集水器的选择

6.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

它们都是一段水平安装的大管径钢管。各台冷水机组(或热水器)生产的冷(热)水先都送入分水器,再经与分水器相连的各子系统或分区的供水干管向各子系统或各区供水;各子系统或各区的空调回水,由与集水器相连的各回水干管先回流至集水器,然后再送入各冷水机组(或热水器)。分集水器安装在中央机房内,各子系统或各区的供回水干管及其上的调节截止阀都在机房内与供回水集管连接,便于安装和维修操作。

6.2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以供水侧制冷工况为初始设计依据

简体直径应比汽水连接总管直径大两号以上,一般可按筒体断面流体流速经计算后

确定,蒸汽流速按10m/s计算,水流速按0.1m/s、0.3m/s、0.5m/s、0.7m/s、1.0m/s计算,总干管流量G=2020m3/?,取流速v=0.3m/s,则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分水器直径:

D=595√

G 1000v

式中D——分水器内径,mm;

G——通过分水器的总流量,m3/?;

V——通过分水器的断面流,m/s;

计算结果为1618mm>400mm,适当扩大取公称直径500mm(管内流速0.21m/s)筒体长度L根据筒体接管数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L=130+L1+L2……+Li+120+2?

筒体接管中心距L1、L2、L3、Li。

根据接管直径和保温层厚度确定一般可按下表选用:

表格8 筒体接管中心距L1、L2、L3……Li选用表

图1 分集水器示意图

查封头高度,得h=50mm

表格9 分集水器表

即分水器取筒体直径DN500,筒体长度2550mm,排污管管径DN50

6.3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集水器的筒体直径、筒体长度、管间距、排污管管径等与分水器相同,只是管内流向相反。则集水器取筒体直径DN500,筒体长度2550mm,排污管管径DN50

6.4空调侧分集水器的选型

干管总流量L=119.06m3/?,取流速v=0.3m/s,计算方法同地埋管侧分集水器。

筒体直径为374<400mm,为满足筒体直径要求并配合供热工况,适当扩大取公称直径500mm(管内流速为0.17m/s)

因空调侧循环干管管径与地埋管侧管径相同,取空调侧水路分四路,管径同地埋管侧,取DN110。

则空调侧分集水器取筒体直径DN500,筒体长度2550mm,排污管管径DN50

第七章.水系统补水设备

7.1空调侧补水

本建筑为高层建筑,为便于定压及管理,采用设置气压罐定压但不容纳膨胀水量的补水系统,系统简图如下;

图2 空调侧补水系统示意图

7.2补水泵的选型计算

依据:补水泵宜设置2台,补水泵的总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

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补水点的工作压力高30kPa~50kPa;

空调冷水系统的设计补水量(小时流量)可按系统水容量的5~10%计算;

循环水温度t≤60℃的水系统,可取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5kPa;

已知建筑高度75m,系统定压点最低压力为

P1=75+0.5=75.75.5(m)=740(kPa)

补水泵扬程为

H=P1+50=740+50=790(kPa)=80.55(m)

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100w,可知建筑面积为18万 m2

系统水容量为

Vc=1.3(L/m2)×180000=234000(L)=234(m3)

设计补水量

Q=234×10%=23.4m3/?

配备2台EVP2-9立式多级离心泵,平时使用一台,初期上水或事故补水时2台水泵同时运行。其性能参数如下:

表格10 补水泵性能参数表

7.3软化水箱(补水箱)选型计算

水箱储存一部分调节水量。一般可取30min~60min补水泵流量,系统较小时取大值。则水箱容积为1.8(m3/?)×40/60(?)=1.2m3,其规格取1.5×0.8×1.0。

7.4软化器的选择

根据空调侧补水量为1.8m3/?,选择全自动软水器一台,全自动软水器性能参数如下:

表格11 软水器性能参数表

第八章.空调系统的减震与消声

8.1 空调系统的减震

1.制冷机、水泵和通风机,宜固定在隔振基座上,隔振基座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板或型钢较高而成。中、低压离心通风机的隔振基座,宜采用型钢机构;

2.常用的隔振材料有软木、海绵乳胶、玻璃纤维、防震橡胶、金属弹簧和空气弹簧。

3.风机进出风口与管道之间采用软接,目前普遍采用双层帆布或人造皮革材料制作,其长度按规范设定为 150~300mm。

4.水管风管敷设时在管道支架、吊卡、穿墙处作隔振处理。管道与支吊吊卡间应有弹性。

5.凡是管道穿过空调房间的围护结构其孔洞四周的缝隙必须用弹性材料填充实心密实。

8.2 空调系统的消声

对于设有空调等建筑设备的现代建筑,都可能有室外及室内两个方面受到噪声和振动源的影响。一般而言室外噪声源是经过维护结构穿透进入的,而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振动源主要是由于设置空调、电气设备产生的,其中以空调制冷设备产生的噪声影响最大。包括其中的空调制冷机组、水管、通风机、风机盘管、阀门等产生的噪声。其中主要的噪声源是通风机。风机噪声是由于叶片驱动空气产生的紊流引起的宽频带气流噪声以及相应的旋转噪声所组成,后者由转数和叶片数确定其噪声频率。因此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是空调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减小噪声和振动,提高人们大额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采取以下措施:

1、风机、水泵的进、出口设置软接头,减小振动沿管道的传递。

2、风道和水管穿墙壁和楼板时要在管道与洞壁间用柔性材料填充,以减少振动和

隔声。

3、空调机组静压箱内贴有 5mm 厚的软质海绵吸声材料。

第九章.全程综合水处理器的选择

全程综合水处理器是针对各种循环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腐蚀、结垢、菌藻、水质而研制的综合水处理器,由单台设备代替了需要多台设备才能完成的片处理过程,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处理方式。

根据根据冷冻水侧总水量为119.06m3/h,冷却水侧总水量148.82 m3/h 选择全自动软水器:PT-150A1.0ZH-MC两台,其参数如下:

表格12 水处理器性能参数表

第十章.水系统阀门的安装

水系统的阀门可采用闸阀、止回阀、球阀,对于大管路可采用蝶阀,选用阀门时,应和系统的承压能力相适应,阀门型号应与连接管管径相同。

阀门的作用一为检修时关断用,一为调节用。当需定量调节流量时,可采用平衡阀。平衡阀可以兼作流量测定、流量调节、关断和排污用。一般在下列地点设阀门(1)水泵的进口和出口;

(2)系统的总入口、总出口;各分支环路的入口和出口;

(3)热交换器、表冷器、加热器、过滤器的进出水管;

(4)自动控制阀双通阀的两端、三通阀的三端,以及为手动运行的旁通阀上;

(5)放水及放气管上;

总结与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能源站设计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这次课程设计最终顺利完成,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袁培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再加上课程设计,我对本课程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通过三周的能源站课程设计,让我对区域能源设计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本次设计就是对我们专业综合水平的训练,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满满的收获。在感谢老师的同时,我也要非常感谢同班同学的帮助,在我遇到的困难时,他们也非常耐心的为我讲解,总之,在大家的帮助和我自身的努力下,我很好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次的课程设计。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做课程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河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057-2016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4]《暖通空调》陆亚俊马最良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5]《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

[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8] 焦占拴.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

[9] 张昌主编. 热泵技术与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周邦宁.中央空调设备选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能源发展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9182-10 能源发展工作计划(完整 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能源发展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十五”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内容包括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发展战略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政策措施。

一、能源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本适应了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能源产量迅速增加。XX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预计为10.89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原煤产量1996年曾达到13.97亿吨,国家对小煤窑进行压产后,XX年的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XX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XX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XX年的2400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XX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源产量的迅速增长,使我国能源

农村区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农村区域规划的容和方法 1农村区域规划的任务和容 1.1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的任务 农村区域规划的任务是对农村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以及关键措施等作较长时间的安排。简言之,在于拟订一个合理的农村区域发展远景蓝图,并为计划部门编制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农村区域生产和生活体系。 农村区域规划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1.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 这是编制区域规划的基本依据。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对本地区的资源作全面分析与评价。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按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制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和方向,确定地区各产业发展的合理结构、发展的容。 1.1.2合理布局区各业生产力 农村区域规划要结合农业区划成果,合理配置区域农、林、牧、渔、工、商、运、服务等行业,以促进区域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安排好农、林、牧、渔等各项生产用地;加强城郊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妥善解决工、农业之间以及农业与各项建设之间

在用地、用水、能源等方面的矛盾。 1.1.3拟订区域人口和农村居民点体系的规划 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区域规划正是以处理好人民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口的合理分布,拟订与工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体系,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环境。 1.1.4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和改善乡村人民生活,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给排水、生活服务等公用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构成、布局,必须同农业生产和村镇居民点体系的布局互相协调配合。 1.1.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农村区域规划应力求减轻或免除自然灾害的威胁,进行生态重建,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使大自然的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应搞好园林绿地规划,丰富文化设施,增加休息的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农村生活环境。 1.1.6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统一规划,综合平衡是区域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做多方的技术经济论证与比较,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的容体系 农村区域规划总的来讲包括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部门、行业和领域、在区域综合性系统中,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事业

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指导老师:刘作 姓名:王百顺 学号:1404825014 班级:城规一班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 摘要: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

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研究背景及既往内容: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迫切要求,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等。201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201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形成以沿河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五年来,我国先后批准发布了一系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经济区规划,许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区域层面上落实的重要手段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同时,近年来战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 (章节及主要内容) 1.概述 提出了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的的概念,简要综述了国内最近有关能源政策和能源规划的最新动态,说明了制定武汉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的必要性。 2.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国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外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有关能源规划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国能源规划的特点。 2.1.2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介绍了国外著名的生态工业园的特点和值得我国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时可借 鉴之处。 2.2国内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内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我国国家能源规划、地方能源规划和区域能源规划的现状和发展。 2.1.2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定义:所谓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根据这一定义介绍了国内已建主要生态工业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与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4.能源规划方法 4.1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

20世纪80年代,即在石油危机和中东战争之后,美国学者提出了电力部门的需求侧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用户端的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电力负荷和电力消耗量,从而减少供应端新建电厂的容量,节约投资。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引起对传统的能源规划方法的反思。传统能源规划方法是一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思想,即通过不断扩大供应侧的能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需求侧管理的思想与能源规划结合,就产生了全新的综合资源规划(IRP,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环境署将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RP)作为能源节约的先进技术推广到发展中国家,作为能源规划方法之一。详细介绍了IRP方法的主要内容。 4.2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以IPCC颁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主要方法学和标准,制定出园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规划;同时制定园区建设绿色导则;制定园区能源专门规划;提出园区建设与生产过程的低碳策略。 4.3MESSAGE模型 MESSAGE模型是一个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它采用从下至上(即从需求端逐级向能源资源端的模拟)的方法,以经济‐能源需求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参数,根据可获得的能源资源量、适用的能源技术和能源需求等条件,模拟能源系统的供应和排放方式等。它可以模拟从能源供应端至能源需求端的各个过程,即所谓的能源链及其各个能源层次。通常能源链可分为4个层次———资源层、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 MESSAGE模型主要用于中长期能源规划、能源政策分析以及能源供应方案的优化。它既可用于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能源问题分析,也可用于区域建筑具体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优化分析。 5.能源规划评价方法 5.1ENPEP方法 能源与动力评价程序(ENPEP)是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开发的,后来移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供其向成员国推广。ENPEP载有一套供一体化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和将环境负担量化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一个模块

多能源系统分析规划初探_邵成成

第36卷第14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6 No.14 Jul. 20, 2016 2016年7月20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6 Chin.Soc.for Elec.Eng. 3817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160198 文章编号:0258-8013 (2016) 14-3817-12 中图分类号:TM 73 多能源系统分析规划初探 邵成成,王锡凡,王秀丽,王碧阳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49) Probe into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Multi-energy Systems SHAO Chengcheng, WANG Xifan, WANG Xiuli, WANG Biy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Power Equip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he energy systems such as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natural gas network and heat (cool) system are conventionally analyzed and planned independent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ulti-energy system helps exploit the synergy of different energy form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Firstly, the structure of the energy system wa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subsystems. Secondly, the energy flow equations and analysis method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m, the optimal operation and planning of energy system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key problems for the multi-energy system analysis and planning were summarized, to throw some light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multi-energy system; energy flow calculation optimal operation; energy system planning 摘要:传统的能源系统分析规划研究局限于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形式系统的内部。多能源系统的统筹协调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吸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文中首先介绍了多能源系统的结构,分析了电、气、热(冷)等子系统的特征,探讨了协同效益,进而阐述了能源流分析计算方法。基于此,对多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优化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总结了多能源系统分析与规划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能源系统;能源流计算;优化运行;能源系统规划 0 引言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动力来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速度急剧加快,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146)。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577146). 境问题也日益加剧。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暖也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传统的能源系统运行、规划局限于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形式系统的内部,无法充分发挥它们之间互补优势和协同效益。例如,电力系统缺乏储能装置,面临着风电等大规模间歇性能源并网的困难与挑战;而天然气系统、供热系统较强的储能能力未得到发挥、利用。多种能源协调运行,可发挥不同系统的优势和潜力,丰富可再生能源消纳途径,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空间,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同时,多种能源的统筹考虑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针对此,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能源枢纽(energy- hub)[1]、智能能源系统(smart energy system)[2]、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3]等概念,阐述多种能源形式协调运行的理念,探讨协同效益,为能源综合利用提供框架。也有研究人员就电力–天然气协调运行[4-6]、电力–供热协调运行[7-8]等具体问题开展了研究。结合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里夫金提出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的概念[9],认为未来能源系统应泛在互联、平等共享,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 多能源系统指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系统耦合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物理部分,能为多种能源协调、综合利用提供平台。相关研究、实践工作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国家电网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10],希望通过广域互联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美国在2007年颁布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11]中明确要求对电力和天然气系统必须进行综合规划。欧盟在多个研究框

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指导老师:作 :王百顺 学号:1404825014

班级:城规一班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容 摘要: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研究背景及既往容: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迫切要求,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近年来,

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扩大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等。201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201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形成以沿河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五年来,我国先后批准发布了一系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经济区规划,许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区域层面上落实的重要手段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区域分析规划基本概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区域概念: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其基本属性有四点:(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2、区域的高度相关性:一是区域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称为匀质区域;二是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有两点:一是整体性,使区域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稳定性。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研究对象:区域是一个能动的机体或区域系统。 5、区域科学研究的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地域差异;(3)对存在于区域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6、区域研究的三大新动向:(1)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信息资源和人才观念;(2)扩大区域研究围:从参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和运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区外、国外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建立起外结合的经济运转系统,促进区域的发展;(3)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其基本原则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 7、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主要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2)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8、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常用实际考察法、统计图表法、地图和遥感技术法等;(2)经济学的分析法: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边际分析、实物分析、价值分析、结构分析等;(3)数学的模拟法:数理统计(回归分析、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随机过程分析)、运筹学(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图论)。 9、区域规划:我国规划体系分三级三类,三类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级指国家、省(区、市)级、市(县)级规划。区域规划的一般定义是指对一定地域围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我国的区域规划特指跨行政区的空间发展协调规划。国外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2)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地区规划;(3)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规划。 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0、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人口与劳动力、技术条件。 1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其特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 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

第1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2)经济区3)自然区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2)特殊区 (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区域分析 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 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二)区域空间规划 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 (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课程名称:区域建筑能源系统规划 设计题目: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院系:市政环境学院 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326212班 设计者:耿祥哲 学号:1132620211

上海市某办公建筑空调负荷分析 耿祥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e-mail:383186960@https://www.docsj.com/doc/5a9692098.html,) 摘要:本文使用DeST软件,针对上海地区某办公建筑模型进行了全年逐时模拟,得出了该建筑空调运行参数的逐时值。根据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该建筑的空调系统负荷,总结出了该建筑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的特性,为该建筑空调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气候,围护结构,通风次数,通风时间 0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建筑物节能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种关于节能的措施和研究不断展开,各地关于节能要求的新规范也在纷纷出台。对于建筑空调系统而言,负荷计算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空调系统分析的第一步。准确的负荷计算对机组选型、系统选型、冷热源分析、建筑物能耗分析均极其重要。空调系统的逐时分析软件目前已有很多,比如DeST、e-Quest、Energyplus、华电源(HDY)等等,其侧重及精确度、操作界面各有所长。其中DeST、HDY主要用于空调负荷全年分析,而e-Quest、Energyplus还包含了建筑物全年能耗分析及区域舒适度评价、节能性评价的功能。 本文根据上海市民用建筑的调研结果,从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办公类建筑进行模型建立,并采用DeST软件对这些办公楼模型进行了负荷计算和全年逐时模拟计算,得出了该类建筑物的空调负荷特性。 1住宅基本模型构建 1.1.上海市气候条件 由于本文对上海市的冷热负荷进行分析,选取了对冷热负荷影响较大的室外干球温度、含湿量、太阳辐射量进行统计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1.区域的划分, 依据区域概念划分为均质区和结节区 依据区域特性分为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 基本属性,1.地球空间2.范围界限3.体系结构4.客观存在 结构性分为层次性组织性和稳定性 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 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3.区域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20世纪50年代 标志人物,艾德萨,区域科学之父54年,第一个系,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系 1958年区域科学学报 区域科学的定义,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4.自然资源的分类1利用目的:农业,药物,能源,旅游2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3按照其属性和用途划分:自然资源分为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自然资源,太空自然资源陆地自然资源分为,土地,水,气候,生物,矿产海洋资源分为生物化学气候矿产海底 1.自然资源的特性: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有限,区域,整体,多用途,社会 2.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1,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2.劳动分工规律3.产业布局的指向性4.区域利益 3.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 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4.年龄构成: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将全部人口划分为三组,即零到14岁,少年儿童组14到64最青年或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 5.人口自然增长分析四种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 6.技术进步的类型: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和技术进步型 7.区域分工模式:水平分工垂直分工和混合分工 8.产业按照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源资金劳动技术知识 9.技术进步的测算1.索洛余值法(增长率方程法)2.科布-道格拉斯函数3.肯德里克(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模型) 10.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区域比较优势基准2.产业关联基准3.莜原两基准 11.主导产业的带动影响表现:1.回顾影响2.前瞻影响3.劳侧影响 12.产业机构优化的目标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13.极化方式的三种类型1.向心式极化2.等级式极化3.波状圈层式极化 14.扩散方式四种类型:核心等级波状跳跃式 15.影响加工制造业工业布局因素:原料供应状况,市场需求,专业化协作,技术基础 16.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及影响布局因素 17.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特点: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与服务 18.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19.物流中心主导功能分类与功能模式:配送型物流中心,仓储型物流中心,货物枢纽。。。 名词解释1.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3.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内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5.资环承载力: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治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 案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特征 区域的整体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的动态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新区域背景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 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 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新区域观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2、区域科学概念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的概念、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自然及社会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010.城区能源系统规划的案例应用及现有问题

城区能源系统规划的案例应用及现有问题 郑淑晶,张振国,陈吉升 摘要:首先以青岛市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二期为例,介绍了城区能源系统规划在有效整合区域资源、降低终端用能负荷、能源系统配置共计三方面的具体应用。其次结合该案例,分析城区能源系统规划在具体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四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阐明城区能源系统规划优越性显著,代表了未来城市能源基础设施规划的方向。 关键词:城区能源系统规划,城市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青岛中德生态园 城市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主要包括电力、热力、燃气三个专项规划,以往上述规划以供应侧能源规划为指导,即需求侧单向影响供应侧,通过不断扩大供应侧的能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负荷需求,对需求侧毫无节制约束。而近几十年,能源危机、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能源供给方式的深层思考,并对城市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青岛市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二期为例,介绍如何在城区能源系统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1.城区能源系统简介 能源系统规划分为供应侧能源规划与需求侧能源规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并且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使能源供应技术日益多样化,能源系统规划也由原来的供应侧能源规划向需求侧能源规划转变。 城区能源系统规划即面向绿色能源的能源规划,是需求侧能源规划的一种。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效整合城区内各种资源,降低终端用能负荷,以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配置能源系统,实现城区内能源资源的互联互通、多源供能、多级利用、多技术集成、多策略运行,以及多元化经营[1]。 2.青岛市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二期简介 青岛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二期位于胶州湾西岸,西海岸新区北部,环湾高速西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48.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683.09公顷。扩大研究范围为2118.04公顷(图1)。规划园区居住用地103.25公顷,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为5万人。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著) 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加强区域能源规划促进节能减排(文字版)

加强区域能源规划促进节能减排(文字版)

加强区域能源规划促进节能减排 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文发教授 1、区域能源 1.1、什么是区域能源? 区域供暖、区域供冷、区域供电以及解决区域能源需求的能源系统和它们的综合集成统称为区域能源。这种区域可是:行政划分的城市和城区;也可是一个居住小区或一个建筑群;还可是特指的开发区、园区、等等。能源系统可以是锅炉房供热系统;冷水机组系统;热电厂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热泵供能系统;等等。所用的能源还可以是:燃煤系统;燃油系统;燃气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等。)生物质能系统等等。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有一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在一个特指的区域内得到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集成的应用,完成能源生产、

供应、输配、使用和排放全过程,称之为区域能源。 1.2国际上对区域能源的认识 国际区域能源协会是1908年成立的,它致力于促进它的会员在提供可靠的、经济的、高效率的、对环境有利的、正确的区域能源方案方面,成为行业领先者。通过区域供冷、供热与热电联产的先进技术,促进能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就已经认识到了区域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欧洲很多国家就大力发展区域供热,到70年代开始发展区域供冷,同时推进热电联产。 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在认识到了能源供应和使用的科学合理会带来更好的环境效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综合的集成的使用能源。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和发展区域能源,就使得区域能源在21世纪初进一步得到发展的机遇。美国的学者认为:美国是否能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