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研究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研究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研究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研究

108

中国矿业

第19卷

图1六个模型对筛选18砂样拟合结果图

图2六个模型对筛选2。砂样拟合结果图

表3不同模型对筛选1。砂样拟合参数结果

模型

筛选1;砂样参数——面虱i———1五毒}兰兰查言页F———丁

Brook—Corey模型

VanGenuchten模型

Gardne-Rus.∞模型

Frdlund和Xing(1994)

Mckee和Bumb(1987)

Broadbridge-White模型

0r

88

hb

7—

2.50E一”6.50E一。‘O.0029

0.0686

0.3014

0.1039

1.0458

08。

5.51E一05

7.21E-04I.38E-049.3058e一4

0.0251

0.3267

8.3227

3.0991

e。

884

“1.17E-047.33E—041.70E-04

O.0010

0.0485

0.3381

6.Z917

—1.8013

85

b。

5.46E一05

6.27E-04

1.61E一048.8779e一4

0.3267

0.1197

2.9253

1.5159

es

3.65E-05

2.44E一。‘2.56E一052.7641e一?

0.0597

0.3509

0.1308

0.0474

0r

0s

3.11E一“7.52E1044.06E-04

O.0016

表4不同模型对筛选2。砂样拟合参数结果

模型

筛选2*砂样参数——丙酮耍———百i主墅兰兰享塞滩F———矿

Brook—Corey模型VanGenuchten模型

Gardne-Russo模型

Frdlund和Xing(1994)

Mckee和Bumb(1987)

Or

0.0325

Or0.0243

Or

一0.0568

es

0.3785

0.0628

8s

0.3275

850.3733

8s0.4060

0.1989

hb

0.1475

5.3363

5.655b

3.416

0s

0.3891

0.1931

1.561l

4.1608

一1.5729

2.1292

0.0473

0.0068

6.77E一“0.0092

9.31E一05

0.00112.56E一050.0012

0.0013

0.0026Z.54E一“0.0046

1.01E一04

9.01E一“5.03E一”0.0011

1.09E一04

8.29E—o‘8.40E一”

9.0904e一4

Broadbrid

e‘

08

。0.00150.00276.61E-OS0

.00329e-WhiteB‘。8dbri8模型o.0211

o.3751

一o_232

1.0004

。??‘

从图l筛选1*拟合盐线和表3不同模型对筛选1*砂样拟合参数结果上看,Mckee和Bumh(1987)模型、VanGenuchen模型、Frdlund和Xing(199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A—B段Me—kee和Bumb(1987)模型拟合效果最好,Gard—ner—Russo模型、Frdlund和Xing(1994)模型次

之,同样在B—C和C—D段,Mckee和Bumb(1987)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而其他模型误差平方和较大。Mckee和Bumb(1987)模型在整个拟合曲线偏离度最小。误差平方和为2.764le~。

从图2筛选2*拟合曲线和表4不同模型对筛

选1*砂样拟合参数结果可以看出,Mckee和

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经验公式研究

作者:李云龙, 郭春颖, 徐敏, LI Yun-long, GUO Chun-ying, XU Min

作者单位:李云龙,LI Yun-long(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北京

,100083), 郭春颖,徐敏,GUO Chun-ying,XU Min(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北京,100083)

刊名:

中国矿业

英文刊名: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卷(期):2010,19(8)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5条)

1.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土壤水动力学 1988

2.张蔚榛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 1996

3.杨金忠多孔介质中水分及溶质运移的随机理论 2000

4.胡波.肖元清.王钊水-土特征曲线方程参数和拟合效果研究 2005(01)

5.韩锦萍包气带水分运移的数值分析[学位论文] 2005

6.王红闪.黄明斌四种方法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差别与准确性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02)

7.朱学愚.谢春红地下水运移模型 1990

8.陈洪松.邵明安推求非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间接方法[期刊论文]-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2(2)

9.张蔚榛.张瑜芳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法 1981(02)

10.薛强.刘勇.刘建军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参数反演辨别研究[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 2006(06)

11.来剑斌.王全九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 2003(01)

12.张俊.徐绍辉.刘建立土壤水力性质参数估计的影响界面和敏感度分析[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2005(04)

13.魏义长土壤持水曲线Van Genuchten 模型求参的Matlab实现[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4(03)

14.钱天伟.陈繁荣.杜晓丽一种推求van Genuchten方程参数的高性能优化方法[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4(06)

15.Van Genuchten MTh 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 198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徐敏非饱和带水分特征曲线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8

2.徐永福.董平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期刊论文]-岩土力学2002,23(4)

3.彭建平.邵爱军.PENG Jian-ping.SHAO Ai-jun基于Matlab方法确定VG模型参数[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6)

4.于经川.刘兆晔.姜鸿明.刘维正.马淑丽小麦株高整齐度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9(1)

5.陈晓远.罗远培.Chen Xiaoyuan.Luo Yuanpei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1)

6.关正君.霍艳林干旱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

7.李海艳非饱和土壤高温储热过程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8

8.李军.张和喜.蒋毛席.方小宇基于ARIMA模型的贵州省黄壤墒情预测研究[期刊论文]-人民黄河2010,32(8)

9.李志清.李涛.胡瑞林.LI Zhi-qing.LI Tao.HU Rui-lin非饱和土水分特征曲线特性[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2007,20(3)

10.包气带水分特征曲线参数模型及算法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

1.董倩.侯龙.赵宝云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4913239285.html,/Periodical_zgky201008030.aspx

(完整word版)缓和曲线计算原理

1.2道路线形的基本介绍 道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的新建和改建,测量工作必须先行,所以公路施工测量所承担的任务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施工工作,下面就道路线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地铁隧道和轻轨,由于受到地形、地物、地质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经常要改变线路前进的方向。当线路方向改变时,在转向处需用曲线将两直线连接起来。因此,线路工程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线形可分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和竖曲线等。 公路中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线形连续平滑;线形曲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线形曲率变化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考虑上述几何条件,顾及计算与敷设方便,现代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其中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是从∞逐渐变到圆曲线半径R 的变量。在与直线连接处半径为∞,与圆曲线连接处半径为R ,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成反比。 目前公路线形设计已开始使用非对称线形(成为非对称平曲线)设计,特别是在互通立交匝道和山区高速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这种线形设计使用得较多。非对称线形分为完全非对称线形和非对称非完整线形两种,所谓“完全非对称曲线”的含义就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处(ZH 或HZ )的半径为∞,圆半径为R ,第一缓和曲线长1s l ,第二缓和曲线长为2s l ,12s s l l ≠。所谓“非完整”的含义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半径不是∞,而是1 R 、2 R 。而坐标法成为高速公路放样的主要方法,坐标法放样 线路中线的这个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计算线路放样点的坐标。 2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原理 在实际工程中,线路的设计由专门的设计方完成,在线路完成设计得到审批后设计方便把所设计线路的线路要素(或者称为曲线要素)提供给施工方。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一般包括:线路中各曲线段的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半径、终点坐标、终点里程、终点半径、交点坐标、曲线参数、转角(包括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左右转)、两条切线长(起点与终点各所对应的两条切线)、曲线长。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也不一样,以上所述的要素是大多数设计方会提供的,有的设计方在提供上述要素的前提下,还提供曲线段的外距、中点坐标、弦长或者走向方位角等要素,供施工方在计算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线路(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 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 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 1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 2 l ——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 ——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1 ——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R 2 P ——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1 P ——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2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上坡为“+”,下坡为“-”)已知:①第一坡度:i 1 (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压力膜(板)法] 土壤水特征曲线是土壤水管理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是非饱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完整的土壤水特征曲线应由脱湿曲线和吸湿曲线组成,即土壤由饱逐步脱水,测定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基质势,由此获得脱湿曲线;另外,土壤可以由气干逐步加湿,测定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基质势,由此获得吸湿曲线。这两条曲线是不重合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滞后作用。通常情况下,由于吸湿曲线较难测定,且在生产与研究中常用脱湿曲线,所以只讨论脱湿曲线的测定。 土壤水特征曲线反映了非饱和状态下土壤水的数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滞后作用,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可建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做,有时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场降雨或灌溉后,总是有很长时间的干旱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由脱湿曲线建立的两参数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一定可靠性。 如果将土壤孔隙概化为一束粗细不同的毛细管。在土壤饱和时,所有的孔隙都充满水,而在非饱和情况下,只有一部分孔隙充满水。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可建立土壤基质势与保持水分的最大土壤孔隙的孔径的函数关系,由此可推算土壤孔径的分布。必须指出,由于我们将土壤孔隙概化为一束粗细不同的毛细管,与实际土壤孔隙不完全相同,因此称为实效孔径分布。 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土壤的供水能力,即基质势减少一定量时土壤能施放多少水量,这在研究土壤与作物关系时有很大作用。 测定原理 如图所示,将土样置于多孔压力板上,多孔压力板根据其孔径大小分为不同规格,压力板孔径大的承受较小的气压,孔径小的能承受较大的气压。将压力板和土样加水共同饱和,将压力板置于压力容器内,加压,这时有水从土样中排出,并保持气压不变,等不再有水从土样中排出,打开容器,测定土样水分含量。如所加气压值为P(Mpa),土壤基质势为ψm,则 ψm =-P ,调整气压,继续实验,由此获得土壤基质势为ψm和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θ V 由此获得若干对(ψm,θ ),将这些测定值点绘到直角坐标系中,根据这些散 V 点可求得土壤水特征曲线。 3.5.1仪器及设备 压力膜(板)水分提取器,如图所示;压力板由压力膜(板)水分提取器厂家提供,压力板直径约30㎝左右,根据压力板承受压力的大小,分为0.1Mpa,0.3Mpa,0.5Mpa,1.0Mpa,1.5MPa(1bar,3bar,5bar,10bar,15bar,bar为非标准量纲,厂家印在压力板上);土环,几十个,高1㎝,直径5㎝左右(土环直径不严格限制)。土环一般用铜制成,也有铝制的或橡胶制的;压力泵或高压气源;铝盒,用于土壤含水量测定;瓷盘;多孔板饱和时用;粗的定性滤纸;皮筋。 3.5.2测定步骤 制备土样。按土壤实际容重将以剔除杂物(碎石、根须等)的土壤填入土环中,注意土环下部垫一层粗滤纸,用皮筋固定,也可在田间现场取样,方法类似土壤容重取样,只是土环底部要垫一层滤纸,用皮筋固定。如果要测定一条完整的土壤水特征曲线,样品数量应在60个以上。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参数: 0=A L R ? 缓和曲线长度R A L ÷=20 缓和曲线半径÷=2A R 0L 所谓完整缓和曲线就是某段缓和曲线的一端与直线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必须是无穷大(可用10的45次方代替,有时也可用“0”表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缓和曲线两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与圆曲线相接时,其两端的曲率半径必须与对应连接圆曲线的半径相等。现在我们来谈谈非完整缓和曲线,从上面的话知道,如果某段缓和曲线的一端与直线连接点曲率半径不是无穷大,而是一个实数,那么这段缓和曲线就是非完整缓和曲线。 设计图中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告诉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我们把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记作L2,缺少的一段缓和曲线长度记作L1,L1+L2=完整缓和曲线长度L),如果没告诉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也可以通过两端的桩号计算出来、设计参数A 及缓和曲线另一端的曲率半径R2(应该是与一个圆曲线相接,也就是说R2等于这个圆曲线的半径)。我们在输入匝道程序时必须要知道R1(起点曲率半径),怎么办呢?那就通过计算把R1计算出来不就行了,下面就是计算过程: 由公式:R=A2÷L 推出R1= A2÷L1 => A2=R1*L1 ……………………………………………………① R2= A2÷(L1+L2) => A2=R2*(L1+L2) ……………………………………………………② R2= A2÷(L1+L2) => R2= A2÷L => L=A2÷R2 …………………………………………③ 由公式①②推出 R1*L1=R2*(L1+L2) => R1=R2*(L1+L2)÷L1 …………………………………………④ L=L1+L2 => L1=L-L2 ……………………………………………⑤ 由公式③④⑤推出 R1=R2*L÷(L-L2) => R1= A2÷(A2÷R2-L2) …………………………………………⑥ 公式⑥就是我们要找的曲率半径公式,计算得到结果计算完毕。现在我们在编制非完整缓和曲线程序时就清楚的知道起点和终点的曲率半径了。还要说明一点就是,计算出来的曲率半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关键是看线路前进方向了,只要大家细心,分清起点终点输入程序,计算出来的准没错。

缓和曲线圆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公路缓和曲线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 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 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 ρ=C/s C=A2 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 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

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a1=0,a2=v2/ρ,a s=Δa/t≤0.6 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李秋生浏览次数:149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动力学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学号: 姓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与运用 摘要: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前人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中的各种模型,其中对Van Genuchten模型的研究较为广泛。但为之在DPS中求解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结构较为简单,省时省力,可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运用 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 1.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概念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表示土壤基本水力特性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是土壤基质势(或基质吸力)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2]。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 1.3.1直接法 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称为直接法。直接法中有众多的实验室和田间方法,如力计法、压力膜法、离心机法、砂芯漏斗法、平汽压法等,而前3种应用最为普遍。①力计法:是土壤通过土杯从力计中吸收水分造成一定的真空度或吸力,当土壤与外界达到平衡时,测出土壤基质势,再测出土杯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断变更土壤含水量并测相应的吸力,就可完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力计法可用于脱水和吸水2个过程,可测定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是用于田间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重要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力计仅能测定低吸力围0~0.08Mpa的特征曲线。②压力膜法:是加压使土壤水分流出,导致土壤基质势降低直到基质势与所加压力平衡为止,测定此时的土壤含水量.通过改变压力逐步获取不同压力下的含水量即可得到水分特征曲线。压力膜法可应用于扰动土和原状土,测定特征曲线的形状与土壤固有的特征曲线相符,可应用于土壤水分动态模拟,但测定周期长,存在着土壤容重变化的问题。③离心机法:测定某吸力下所对应的含水量,原理和实验过程同压力膜法相似,但其压力来源于离心机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离心机法可应用于扰动土和原状土,测定周期短。特征曲线的相对形状与土壤固有的特征曲线相符,可用于土壤水分动态模拟。但是离心机仅可测定脱水过程,且在测定过程中土壤容重变化很大,若能对容重的影响进行校正,可望有较高的测定准确度。邵明安(1985)从土壤蒸发试验的预测与实测的含水量的偏离程度初步研究了以上3种方法测定土壤基质势的差别及准确性,结果表明考虑容重变化的离心机法有较高的准确度。④砂芯漏斗法:就是用一个砂芯漏斗和连接悬挂水柱的土板形成

土壤离心机测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及应用意义

土壤离心机测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及应用意义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一般也叫做土壤特征曲线或土壤pF曲线,它表述了土壤水势(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土壤含水量Q以体积百分数表示,土壤吸力S以大气压表示。由于在土壤吸水和释水过程中土壤空气的作用和固、液而接触角不同的影响,实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不是一个单值函数曲线。 用非线性函数表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变化的理论模型有Van Genuchten模型 (V-G模型)、Brooks-Corey模型等。这些理论模型的参数需要通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 观测加以确定。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重要的土壤水力性质参数之一: 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比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对研究土壤水运动及其溶质运移有重要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负压计法、砂性漏斗法、压力仪法、离心机法等。土壤的渗透系数也随含水率变化,表现为曲线关系。 以土壤吸力表示土壤水分的状态,干燥的土壤对土壤水分的吸力强,湿润的土壤对水分的吸力弱,所以用土壤对水分吸力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表示土壤水分状态和土壤水势。土壤吸力一般用大气压表示,干燥土壤的吸水极强,可达几千甚至上万个大气压,为了书写方便起见,一般用与大气压相当的水柱高度的厘米数(负值)对数来表示,称pF。 检测土壤水分特征pF曲线高速冷冻离心机HR21M

怎样用离心机法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用土壤离心机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法:去取原状土或者扰动土,在不同转速和时间下测量含水量做水分特征曲线即可。根据离心机实测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变化趋势。相同离心力下,随着黏粒含量增加,最佳离心时间变长。 用离心机法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意义: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壤水分土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反映不同土壤的持水和释水特性,也可从中了解给定土类的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和特征指标。曲线的斜率倒数称为比水容量,是用扩散理论求解水分运动时的重要参数。曲线的拐点可反映相应含水量下的土壤水分状态,如当吸力趋于0时,土壤接近饱和,水分状态以毛管重力水为主;吸力稍有增加,含水量急剧减少时,用负压水头表示的吸力值约相当于支持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吸力增加而含水量减少微弱时,以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为主,含水量接近于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间的差值,可反映土壤给水度等。故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调节利用土壤水、进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工具。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进行基质势和含水量的相互换算。 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将土壤湿度换算成土壤基质势,依据基质势可判断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度。也可将基质势换算成含水量,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查得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和相应的有效水范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斜率的倒数,即单位基质势变化所引起含水量的变化,称之为比水容重,是衡量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和反映土壤持水性能的一个重要重要指标。 2.表示比水容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斜率的倒数,即单位基质势变化所引起含水量的变化,称之为比水容重,是衡量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和反映土壤持水性能的一个重要重要指标。 3.可以间接反映土壤孔隙的分布。 若将土壤中的孔隙设想为各种孔径的圆形毛细管,那么S和毛细管直径d的关系可简单的表示为S=4σd。式中σ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室温条件下一般为75×105N/cm。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 4.可以判断土壤质地状况和土壤水分在吸力段的分布状况。 曲线的拐点可反映相应含水量下的土壤水分状态,如当吸力趋于0 时,土壤接近饱和,水分状态以毛管重力水为主;吸力稍有增加,含水量急剧减少时,用负压水头表示的吸力值约相当于支持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吸力增加而含水量减少微弱时,以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为主,含水量接近于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间的差值,可反映土壤给水度等。故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调节利用土壤水、进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工具。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主要曲线元素 缓和曲线主要有ZH 、HY 、QZ 、YH 、HZ 5个主点。 由此可得: q P R q T T h ++=+=2 tan )(α R P R E h -+=2 sec )(α s h L R L 2180)2(0+-=πβα 180 )2(0R L y πβα-= 式中:h T -缓和曲线切线长 h E -缓和曲线外矢距 h L -缓和曲线中曲线总长 y L -缓和曲线中圆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区别: 1. 因为缓和曲线起始端分别和直线与圆曲线顺滑的相接,因此必须将原来的圆曲线向内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够接顺,故曲线发生了内移(即设置缓和曲线后有内移值P 产生) 2. 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在直线段,另一部分插入了圆曲线,因此有切线增长值q; 3. 由于有缓和曲线的存在,因此有缓和曲线角0β。 缓和曲线角 0β的计算: R L S 2/0=β(弧度)= R L S π90 (度) 内移值P 的计算: ()m R L P S 242 = 切线增长值q 的计算: )(240223 m R L L q S S -= P -缓和曲线内移值 q -缓和曲线切线增长值 0β-缓和曲线首或尾所采用的缓和曲线段分别的总缓和曲线角。 S L -缓和曲线两端各自的缓和曲线长。 R -缓和曲线中的主圆曲线半径 α-偏转角

缓和曲线主点桩号: ZH 桩号=JD 桩号-h T HY 桩号=ZH 桩号+S L QZ 桩号=HY 桩号+2y L YH 桩号=QZ 桩号+ 2 y L HZ 桩号=ZH 桩号+h L 另外、QZ 桩号、YH 桩号、HZ 桩号还可以用以下方式推导: QZ 桩号=ZH 桩号+ 2 h L YH 桩号=HZ 桩号-S L HZ 桩号=YH 桩号+S L 切线支距法计算坐标: 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2 2540S P p L R L L -=X s P RL L Y 63 = 进入净圆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 ??????- ?? ???+=R L L R q X s p π1802 sin ? ??????????- ?? ? ?? -???+=R L L R P Y s p π1802cos 1

土壤水特征曲线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土壤水动力学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日期: 2012 年1月7 日

评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成绩: 总成绩: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实验报告 1 实验的目的要求 理解水分特征曲线的含义,掌握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以及比较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特点。 2 实验的原理 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soil water retention function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各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均需由实验测定。 水分特征曲线仪主要由陶土头、集气管、压力传导管、水银测压计(由玻璃管和水银槽组成)、观测板以及样品容器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水分特征曲线仪结构图 1.样品容器; 2.陶土头; 3.集气管; 4.压力传导管; 5.水银测压计; 6.观测板; 7.水银槽 陶土头是仪器的传感部件,由具有均匀微细孔隙的陶土材料制成,当仪器内充满水使陶土头被水饱和时,陶土头管壁就形成张力相当大的一层水膜,陶土头与土壤充分接触后,土壤水与其内部的水体通过陶土头建立了水力联系,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水分和溶质可以通过陶土头管壁,而气体则不能通过,即所谓透水不透气。因此,如果陶土头内外之间存在压力差,水分就会发生运动,直至内外压力达到平衡为止。这时,通过水银压力表测定的负压值就是陶土头所在位置土壤水的基质势。 陶土头所在位置的压力水头(基质势或负压)的计算公式为: w m w m m h h h h h h --=-+-=6.12)(6.13 式中h 为压力水头,h m 为压力表中水银柱高度(以水银槽水银液面为基准面),h m 是水银槽液面到陶土头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

缓和曲线常用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常数 1、 内移距P : 3420268824R l R l P n -= 2、 切垂距m : 2 302402R l l m -= 3、缓和曲线基本角: R l R l πβ000902== 3、 缓和曲线偏角: R l R l πδ000306== 5、缓和曲线反偏角: R l R l b π000603== 缓和曲线常数既有线元素,又有角元 素,且均 为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 长0l 的函数。线元素要计算到mm ,角元素要计算到秒。 二、缓和曲线综合要素 切线长:()m P R T +?? ? ??+=2tan α 曲线长:()0022l R L +-=βα 外视距:R P R E -?? ? ??+=2cos 0α 切曲差:L T q -=2 曲线综合要素均为线元素,且均为转向角 α、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0 l 的函数。曲线综合要素计算到cm 。 三、缓和曲线任意点偏角计算

2020202902306Rl l Rl l Rl l Rl l t t t t t t πβπδ==== 0202603Rl l Rl l b t t t π== 实际应用中,缓和曲线长0l 均选用10m 的倍数。 四、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遇障碍 ()()T B B T l l l l Rl 2610 +-=βδ ()()()()T F T F T F T F F l l l l Rl l l l l Rl 23026100 +-=+-= πδ —B l 为靠近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T l 为置镜点的缓和曲线长; —F l 为远离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五、直角坐标法 1、缓和曲线参数方程: 520 2401a a a l l R l x -= 30 373033661l R l l Rl y a a a -= 2、圆曲线 m R x b b +=αsin ()P R y b b +-=αcos 1 式中,b α为圆心O 到切线的垂线方向和到B 的半径方向所形成的圆心角,按 下式计算:

分析水驱导数曲线评价方法

分析水驱导数曲线评价方法 摘要对水驱特征去曲线进行分析,用来对油藏水驱开发动态进行开发和评价,得到地质储量的计算结果。在水驱特征的曲线的累计过程中,将部分信息进行了掩盖,得到了水驱开发动态的及时的评价,导致评判的结论和计算的结果不准确。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导数的敏感性特征加以引入,得到相应的水驱特征的导数的计算方法。经过实例结果表明,水驱特征导数的曲线能够准确方便地评价油藏水效果。 关键词导数曲线;水驱特征;油藏工程 引言 油藏工程中,需要对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函数的特征变化曲线来对油藏开发进行效果的分析,得到了一些累计的特征函数的指标,水驱特征曲线法进行了油藏开采的过程,具有实用的优点[1]。在实际应用中,利用甲型水驱特征进行油藏水驱开发动态的评价和分析,得到了油藏水驱开发指标和地质的储量的分析。根据水驱的深入开发的原理,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呈现了直线的特征,在坐标系上由于水驱特征的函数的变动在小范围数据中不敏感,将中后期的开发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开发,得到了中后期的措施效果,不能将水驱开发动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寻求到更加具有敏感性的水驱评价的方法。 1 导数曲线的引入和分析 在石油行业中,压力导数曲线用于解释现代试井的广泛应用,对与导数的函数的敏感性具有很好的解释结果。将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效果的分析和评价。甲型水驱特征的曲线以累计的油产量为横坐标,累计的产水量形成了纵坐标,对数坐标在开发的中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直线段,并且形成了常用的直线斜率,其特征函数方程为: Wv为累计产水量,Np 为累计产油量,a,b为常数。 利用直线段的斜率将水驱地质的储量进行计算,得到了多种的常用的关系式为: 其中,N为当前的水驱地质储量。 在较高的含水阶段,油田单位累计的摻水的水油比为常数,导数的曲线能够反映出当前的生产状况,与整体生产状况对比得到了当前以及中后期的措施效果的独特作用[2]。 在对产水的导数进行计算的时候,采用的数据是月度的产量以及数据,油田的生产不是连续的,计算出来的导数的曲线的波动范围较大,不利于进行评价,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实验 一、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称持水曲线,见图1)是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该曲线能够间接反映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等,在水文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负压计法是测量土壤水吸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是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图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一)负压计 负压计由陶土头、腔体、集气管和真空(负压)表等部件组成(见图2)。陶土头是仪器的感应部件,具有许多微小而均匀的孔隙,被水浸润后会在孔隙中形成一层水膜。当陶土头中的孔隙全部充水后,孔隙中水就具有张力,这种张力能保证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陶土头,但阻止空气通过。将充满水且密封的负压计插入不饱和土样时,水膜就与土壤水连接起来,产生水力上的联系。土壤系统的水势不相等时,水便由水势高处通过陶土头向水势低处流动,直至两个的系统的水势平衡为止。总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由于陶土头为多孔透水材料,溶质也能通过,因此内外溶质势相等,陶土头内外重力势也相等。非饱和土壤水的压力势为零,仪器中无基质,基质势为零。因此,土壤水的基质势便可由仪器所示的压力(差)来量度。非饱和土壤水的基质势抵于仪器里的压力势,土壤就透过陶土头向仪器吸水,直到平衡为止。因为仪器是密封的,仪器中就产生真空,这样仪器内负压表的读数这就是土壤的吸力。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水基质势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只是符号相反,在非饱和土壤中,基质势为负值,吸力为正值。

图2 负压计结构图 (二)TDR 土壤水分对土壤介电特性的影响很大。自然水的介电常数为80.36,空气介电常数为1,干燥土壤为3~7之间。这种巨大差异表明,可以通过测量土壤介电性质来推测土壤含水量。时域反射仪以一对平行棒(也叫探针)作为导体,土壤作为电介质,输出的高频电磁波信号从探针的始端传播到终端,由于终端处于开路状态,脉冲信号被反射回来。通过电磁波沿探针来回传播的时间可以计算土壤表观介电常数,介电常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得到土壤含水量。 对相同的土壤在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测量一系列(土壤含水量θ,土壤水吸力S)的值,便可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然后用S(θ)经验公式拟合观测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土样(室外取土) 2.蒸馏水(实验室通过冷凝装置制备) 3.装土容器(底部有孔) 4.负压计 5.便携式TDR(TDR300,见图3) 图 3 TDR300土壤水分仪

SDSWCC 土水特征曲线压力板仪实验教程

SDSWCC 土水特征曲线压力板仪实验教程 实验理论: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中的吸力与含水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吸力可以是基质吸力也可以是总吸力。含水量可以是体积含水量、重力含水量,也可以是饱和度。它包含两条曲线分别是脱湿曲线和吸湿曲线。 通过Geo--‐expert的压力板仪,可以得到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之间关系的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Matric suction (u a--‐u w)孔隙气压与孔隙水压的差值。目前模拟基质吸力的方式有三种,按照可获得的吸力的范围可分为轴平移技术(0.1kPa--‐1.5Mpa),渗透技术(0.1--‐10Mpa),蒸汽平衡技术(10--‐200Mpa)。Geo--‐expert 的一维SDSWCC压力板仪采用轴平移技术,将孔隙水压平移到0值,直接通过孔隙气压的变化来控制基质吸力值。 脱湿,土体在不同吸力作用下(通常吸力从小到大变化),水从土体中排出来的过程;吸湿,土体在不同吸力作用(通常吸力从大到小变化),慢慢吸进水分的过程。 SDSWCC可直接测得土壤中的出水值,再通过实验之前测得饱和样的质量,换算出不同吸力平衡后的体积含水量,最后根据脱湿、吸湿下吸力值和对应的体积含水量可作出土水特征曲线。 SDSWCC与传统土水特征曲线获得装置的最大不同点是采用了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的最新成果,加入轴向力的独立控制, 实现了stress dependant功能。 以下是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有以下特点 1. 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土--‐水特征曲线形状都很相似,基质吸力增加,非饱和土的含水量降低。 2. 含水量较低时,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变化较大;含水量较高时,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较缓和的减小。 3. 脱湿曲线和吸湿曲线之间有一定的滞回特性,有很多种解释,最为大家接受的是由于土体内的孔隙特殊 性,如下图所示(左边为脱湿过程,右边为脱湿过程),土体孔隙空间内部有较大的孔隙,连接较小的通道孔径,形成“瓶颈”效应。脱湿、吸湿时由于运动方向不同使含水量变化出现滞后。 4. 土水特征曲线的特殊点 进气值, 土体随着吸力的增加,水分开始从土体中排出来时对应的吸力值。

缓和曲线要素及公式介绍

11.2.1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为了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逐渐变化到R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目前常用的缓和曲线多为螺旋线,它有一个特性,曲率半径ρ与曲线长度l成反比。数学表达为: ρ∝1/l 或ρ·l = k ( k为常数)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l0,与它相连的圆曲线半径为R,则有: ρ·l = R·l0 = k 目前我国公路采用k = 0.035V3(V为车速,单位为km/h),铁路采用k = 0.09808V3,则公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35V3/R , 铁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9808V3/R 。 11.2.2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及主元素的计算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直缓点ZH、缓圆点HY、曲中点QZ、圆缓点YH、缓直点HZ 。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 T h = q+(R+p)·tan(α/2) 曲线长 L h = 2l0+R·(α-2β0)·π/180° 外矢距 E h = (R+p)·sec(α/2)-R 切线加长 q = l0/2-l03/(240R2) 圆曲线相对切线内移量 p = l02/(24R) 切曲差 D h = 2T h -L h 式中:α为线路转向角;β0为缓和曲线角;其中q、p、β0缓和曲线参数。 11.2.3 缓和曲线参数推导 dβ = dl/ρ = l/k·dl 两边分别积分,得: β= l2/(2k) = l/(2ρ)

当ρ = R时,则β =β0 β0 = l0/(2R) 若选用点为ZH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切线的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dx = dl·cosβ = cos[l2/(2k)]·dl dy = dl·sinβ = sin[l2/(2k)]·dl 考虑β很小,sinβ和cosβ即sin(l2/(2k))和cos(l2/(2k))可以用级数展开,等式两边分别积分,并把k = R·l0代入,得以曲线 长度l为参数的缓和曲线方程式: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通常应用上式时,只取前一、二项,即: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另外,由图可知, q = X HY-R·sinβ0 p = Y HY-R(1-cosβ0) 以β0= l0/(2R)代入,并对sin[l0/(2R)]、cos[l0/(2R)]进行级数展开,取前一、二项整理可得:q = l0/2-l03/(240R2) p = l02/(24R) 若仍用上述坐标系,对于圆曲线上任意一点i,则i点的坐标X i、Y i可以表示为: Xi = R·sinψi+q Yi = R·(1-cosψi)+p 11.2.4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桩号计算及检核

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ZH~HY)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ZH点坐标。备用偏角公式:{30*L/(π*RLS)缓和曲线} 计算待求点偏角=((L/10)2 *(57296/(RLS ))/60。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至ZH点弦长=L—L5 /(90*R2 *LS 2),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 待求点坐标: X=ZH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 ZH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缓和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ZH~HY)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圆曲线计算方法(HY~YH)中线 注:(ZY-YZ)同理,方位角=用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HY点坐标。 求出缓圆点(HY)偏角=(LS*90)/(π* R)。 求待求点偏角=(L*90)/(π* R)。 其中: L=待求点至HY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至HY点弦长=2* R*SIN(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HY点偏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坐标: X=HY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HY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圆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YH~HZ)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YH点坐标。备用偏角公式:{30*L/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当前的位置】:工程测量→第十一章→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11—4 圆 曲线加缓 和曲线及 其主点测 设 一、缓和曲 线的概念 二、缓和曲线方程 三、缓和曲线常数 四、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综合要素及主点测设 一、缓和曲线的概念 1、为什麽要加入缓和曲线? (1)在曲线上高速运行的列车会产生离心力,为克服离心力的影响,铁路在曲线部分采用外轨超高的办法,即把外轨抬高一定数值.使车辆向曲线内倾斜,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图11-10(a).(b)为采用外轨超高前、后的情况。 外轨超高和内轨加宽都是逐渐完成,这就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设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 其曲率半径ρ 从∞逐渐变化到圆曲线的半径R 。 2、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性质): 在此曲线上任一点P 的曲率半径ρ与曲线的长度l成反比,如图11-12所示,以公式表示为: ρ ∝1l 或ρ. l = C (11-4) 式中: C 为常数,称曲线半径变更率。 当l= l o时,ρ= R ,按(11-4)式,应有 C = ρ.l= R .l o (11-5) 符合这一前提条件的曲线为缓和曲线,常用的有辐射螺旋线及三次抛物线,我国采用辐射螺旋线。 3、加入缓和曲线后的铁路曲线示意图(见图11-J)

二、缓和曲线方程 1、加入缓和曲线后的切线坐标系 坐标原点:以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为原点; X坐标轴: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到交点(JD)的切线方向; Y坐标轴:过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与切线垂直的方向。 其中:x、y 为P点的坐标;x o、y o为HY点的坐标; ρ 为P 点上曲线的曲率半径;R 为圆曲线的曲率半径 l 为从ZH点到P 点的缓和曲线长;l o为从ZH点到HY点的缓和曲线总长; 2、缓和曲线方程式: 根据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推导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 实际应用时, 舍去高次项, 代入C=R*l o,采用下列公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实验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原理 张力计插入土样后,张力计中的纯自由水经过陶土壁与土壤水建立了水力联 系。在非饱和土壤中,仪器中的自由水的势值总是高于土壤水的势值,因 此,仪器中的自由水就会透过陶土管进入土壤,但因陶土材料孔隙细小,孔 隙中形成的水膜不能使空气通过,而只能让水或溶质液通过(但如果压力过 高水膜破裂,空气就会透过,这时的压力称为透气值),因而在仪器内形成 一定的真空度,由仪器上的负压表读出。最后当仪器内外的势值趋于平衡 时,仪器中水的总水势Φwd与土壤中土水势Φws应该相等,即: Φwd=Φws 土水势的完整表述为: Φ=Φm+Φp+Φs+Φg+ΦT 因为陶土管为多孔透水材料,并非半透膜,故溶质也能通过,最后达到内外 溶液浓度相等,内外溶质势Φs相等。仪器内外温度相等,温度势ΦT相 等。坐标0点选在陶土头中心,则陶土头中心的内外重力势Φg相等。这样 仪器中和土壤中的总势平衡可表述为: Φmd+Φpd=Φms+Φps 式中,Φps为土壤水的压力势,Φms为土壤水的基质势,Φpd为仪器内自 由水的压力势,Φmd为仪器内自由水的基质势。 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水所受的压力为大气压(基准状态),故Φps应为 零,又仪器中自由水无基质势存在,故Φmd亦为零,所以: Φms=Φpd=ΔP D+z 式中,ΔP D为负压表显示的负压值(小于0),z为埋藏在土中的陶土管中 心与土面以上负压表之间的静水压力即水柱高,(向上为正,大于0)。即 可得到土壤水的基质势。按定义土壤水吸力为基质势的负值,因而即可测得 吸力值。 S=-Φms=-ΔP D-z 如果负压表读数记为P(大于0,即P=-ΔP D),则S=P-z 另外,在计算土样中水分的变化时,还应考虑集气管中水分的变化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