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如: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今予病少愈,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庄子·徐无鬼》)

2.稍。现代汉语中的“稍”是程度副词,含义是“稍微、略微”;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如: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3.颇。“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如前一例;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后一例。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

范围副词

可以分为表总括和表限定两种。总括副词有“皆、尽、举、悉、毕、咸、具、凡、都、共、率”等;限定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其中,“凡”有二义:用在句子前面表规律性的归纳,表“凡是、大凡”;用在数词前面总括事物的数量或动作的数量,表“总共”。

1、但现代汉语中的“但”是转折连词,古代汉语中的“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用来限制范围,是“只”、“仅仅”的意思。如: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徒、特、第(弟)、直、独

这几个词在古代汉语中也常作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使用,是“只”、“仅”的意思。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子第去,勿忧我。(《明史·贺逢圣传》)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独”原义是独自的意思,是情态副词,引申为范围副词“只”;但是在反问句中,“独”主要表达反问语气,是“难道”的意思。例如: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仅现代汉语中“仅”只是个限制范围的副词,“只”的意思;但是在古汉语中,它除

了表达这一含义之外,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仅”的这一含义和用法,主要是出现在唐代的诗文中,而且要读去声。如:

齐王遁而走闾,仅以身免。(《史记·乐毅列传》)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时间副词

表示情况出现或动作进行的时间。按照时态可以分为四类:

表过去的时间“向、既、已、业、尝、曾”等;

表进行“方、正、适、会”等;

表将来“行、将、且、垂”等;

表动作行为时间的久暂“俄、暂、姑、常、雅、素”

1、曾

现代汉语中的“曾”是时间副词,表示过去的时间,“曾经”的意思。古代汉语中的“曾”除了这一用法外,主要是用为表示情态的副词,用来加强否定语气,是“居然”、“竟然”的意思。古代汉语的“曾经”意义多用“尝”。如: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2、再复

现代汉语中的“再”是副词,表示事情又一次发生。古代汉语中的“再”却是数量词,一般是两次的意思,到了唐代,又可以专指“第二次”。如: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史记·孙膑》)(再胜:两次获胜。)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后游修觉寺》)(再渡:第二次渡过。)

古代汉语用“复”表示“再一次”。如:

复投一弟子河中。(《史记·西门豹治邺》)

情态副词

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常用的有“俱、并、间、微、窃、故、固”等;

表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

表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数、亟、累、屡、仍、辄、每、复”。

1、暂

在句中强调时间的短暂时属时间副词,强调动作的突然性时属情态副词。现代汉语中“暂”表示暂时如此,将来不如此;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暂”不含有同将来对比的意思。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江淹《别赋》)(暂:一会儿,时间副词)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暂:迅速,情态副词)

2、仍

现代汉语中的“仍”是副词,表示事情继续发生,“仍然”的意思。古代汉语中的“仍”也是副词,但含义却是“频繁”、“多次”。如:

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晋语》)

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史记·平准书》)

语气副词

按照语气的不同分为五类:

表确认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

表委婉的揣度语气“其、盖、殆”;

表意外语气“曾”;

表祈使语气“其”;

表反诘语气“岂、其、庸、巨、宁”等。

1.且

现代汉语中的“且”是连词。古代汉语中的“且”除了相当于“而且”的这种用法外,还经常作副词用。有时是情态副词,“姑且”、“尚且”的意思。有时是时间副词,表达“将要”的含义。如: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休:姑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且不避:尚且不回避。)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且:将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且:将要)

2、盖

“盖”是表示语气的情态副词,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或推测性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如: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本纪》)

否定副词

1、不、弗

“不”、“弗”都是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词。“不”的古今用法基本相同,既可以否定动词,又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又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而在秦汉之前,“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一般来说,它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这个及物动词还不能带宾语。如:

功成而弗居。(《老子》)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墨子·兼爱上》)

“弗”所否定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的例子,秦汉之前很少见。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汉代之后,“弗”的使用范围放宽,偶尔能见到它否定形容词的用例。如: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史记·吕太后本纪》)

2、毋(无)、勿

“毋(无)”、“勿”经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要”、“别”。“毋(无)”与“勿”用法的差异,与“不”与“弗”相当,“毋(无)”相当于“不”,“勿”相当于“弗”,如: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急击勿失。(史记鸿门宴)

3、未

“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没有”。如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未”与“未尝”不同:“未”表示还没有实现,包含将来实现的可能性,“未闻”即“没有听说”;“未尝”只是简单地否定过去,“未尝闻”即“没有听说过”。如: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史记·孙膑》)

臣未尝闻也。(《战国策·魏策四》)

4、非(匪)

“非(匪)”否定的不只是它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并经常用于对判断的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如: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还可用于假设句中: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5、否

“否”是表示应答的否定副词,与“然”相对,经常独自成句。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许行》)

谦敬副词

用表示对人尊敬的副词。可分为两类,一是表敬的,一是表谦的。

表敬的:请、敬、谨、幸、惠、辱、垂、蒙等。

“请”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请您怎么样”,在古汉语中,除了表达这种含义之外,“请”经常表达的含义是“请允许我怎么样”。如: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表谦的:窃、忝、猥、伏、敢等。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后汉书·史弼传》)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指代性副词“相”“见”

用在及物动词前面做状语,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在出现,宾语被“相”“见”指代了。

“相”原表示互指,双方既是动作的施事又是受事;后来转变为偏指,仅指代动作的受事一方。

今燕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起义》)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孟子·许行》)

“见”原是助动词,用在动词前表示主语是动作的受事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动作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或“自己”。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朱浮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陶潜《归去来兮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形容词和副词讲解和习题练习 含答案

高中英语——形容词和副词 一、考点、热点回顾 形容词 1、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1).作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It’s a cold and windy day. (2.)作表语,放在系动词的后面。(look, feel, smell, sound….) He looks happy today. (3.)形容词修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须放在其后。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hot to drink? (4.)表示长、宽、高、深及年龄的形容词,应放在相应的名词之后。 How long is the river?It’s about two hundred metres long. (5.)只能作表语的形容词:afraid;alone;asleep;awake;alive;well健康的;ill;frightened The man is ill.(正) The ill man is my uncle.(误) (6.)只能作定语的形容词:little小的;only唯一的;wooden木质的;woolen羊毛质的;elder年长的 My elder brother is in Beijing.(正) My brother is elder. (误) (7).貌似副词的形容词:lonely;friendly;lively;lovely 2、形容词常用句型 (1).“It’s +adj.+of+sb.+不定式”表示“某人(做某事)怎么样”。=Sb +be +adj+to do sth 注意:这一句型中常用描述行为者的性格、品质的形容词,如good,kind,nice,polite ,clever ,foolish ,lazy ,careful,careless,right(正确的),wrong等。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You are very kind to help me.) (2).“It’s+adj.+for+sb.+不定式”表示“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怎么样”。=To do sth is adj for sb . 注意:这一句型中常用的形容词有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easy,hard,dangerous,safe,useful,pleasant,interesting,impossible等。 It’s not easy for them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asy for them.)(3).表示感情或情绪的形容词,如glad,pleased,sad,thankful等常接不定式。 I’m very sad to hear the bad news. (4.)表示能力和意志的形容词,如ready(乐意的,有准备的),able(有能力的),sure(一定),certain (一定)等常接不定式。 Lei Feng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He is sure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副词 1、副词的分类 副词按词汇意义可分为: 方式副词:well,fast,slowly,carefully,quickly 程度副词:very,much,enough,almost,rather,quite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形容词、副词(词形转换)讲与练

形容词、副词(词形转换)讲与练 [ 想一想] I. 在下列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单词。 1. The little boy was _____ ill that nothing could be done to save him. 2.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she was ____ excited to say a word. 3. ___ had she got to the staion when the train left. 4. No ____ had Tom got home when it began to rain heavily. 5. It was _____ a hot day that many people went swimming in the river. 6. Though he is not rich himself, he tries his best to help ____ poor. 7. He was late time and again for his work. _____ , he got fired last week. 8. She failed many times in the experiment. ____ , she wouldn 't give up. 9. Lily is one of _____ most hardworking student in our class. 10. Tommy can run much faster ___ all of his classmates. 11. Li Ming can speak English ____ well as a native speaker does. 12. Mary does her experiment _____ carefully than all the other girls do. 13. This building is three times ____ height of the buildin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14. Though this hotel isn 'tthe best one in this city, it is ___ most comfortable hotel. 15. Do you know ____ shorter of the two girls? 1. so 2. too 3. Hardly/Scarcely 4. sooner 5. such 6. the 7. Therefore 8. However 9. the 10. than 11. as 12. more 13. the 14. a 15. the II .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Just then, the sick old lay down ______ (die). 2. As we all know, English is ____ (wide) used in our daily life. 3. The foolish farmer tried to help his crops grow ____(high) by plucking them. 4.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en times the _____ (long) of that one. 5. She was so _____ (excite) that she couldn't say a word. 6.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first _____ (long) river in China. 7.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____ (late) news about the incident? 8. I don't think your demand is quite ________ (reason). 9. She made so many ____ (care) mistakes that she failed the test this time. 10. You must work hard so that you can make more ____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 11. You ' d better fill in the _____ (apply)form first if you want to apply for this job. 12. There is no _____ (argue) as whether to put off the meeting till tomorrow. 13. Mr. Li has been interested in _____ (photo) when he was still a little boy. 14. Each of us is able to enjoy ____ (free) of speech in our country. 15. His theory is of great ____ (significant) to our experiment. Keys: 1. dead 2. widely 3. higher 4. length 5. excited 6. longest 7. latest 8. reasonable 9. careless 10. contributions 11. application 12. argument 13. photography 14. freedom 15. significance [讲一讲] 对于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应侧重于下面几个方面的知识的复习与掌握: 1. 形容词常用作表语或定语;而副词则用作状语,修饰句中的动词,也可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其它的副词。如:The old man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2. 形容词还可用在句中作状语,表示伴随、原因或结果等。女口:He we nt to bed, cold and hungry. / The dog lay down, dead. 3. 大多数以a-开头的形容词一般用在句中作表语,也可作后置定语。这类形容词有: alone、afraid、awake、alive、alike、asleep等。如:She is the only person alive in the accident.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形容词副词练习

形容词与副词练习 1.He did the work very __________.(care) 2.We hope it will be __________(sun) tomorrow for our trip. 3.Some boys were walking and laughing________(noise)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4.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m__________(angry)and couldn’t say a word. 5.The teacher said to the children________(kind), ‘ Let’s go out to play games.” 6.Mr and Mrs Green are _________(happy) to live in this _________(noise) street. 7.Everyone knows that if Tom works ________(hard), he will do much better. 8.Those flowers are ________beautiful (real). 9.Look! How _________ Kitty is laughing!(happy) 10.Today is ________weather.(beautiful) 11.Su Hai dances ____________-(beautiful) 12.That music is too____________(loud). 13.Everyone is trying to get rich______________(quick) 14.Can’t you keep the children __________(quiet)? 15.The sea looks ____________(quiet) now. 16.She died ___________(quiet) in her bed. 17.The car engine runs very_________(quiet). 18.I always drive____________at night. (care) 19.He’s very ___________(care) with his money. 20.The roads are usually __________(quiet) in the afternoon. 二、选择题: 1. Li Ming did his homework _________. So he left school last. A. slowly B.easily C, happily D. quickly 2. Don’t go out. It’s raining________. A. quickly B. heavily C. hardly D. loudly 3. That young policeman often looks after that old woman __________. A. care B. careful C. carefully D. careless 4. _________tall the gorl is! A. What B. How C. How a D. What a 5. The maths problem(问题) is __________ and I can do it_____________. A. easy easily B.easily easily C.easy easy D. easily easy 6. Grandfatehr was ________to see his grandson playing__________. A.happy happy B. happy happily C. happily happily D.happily happy 7. The ________girl sings the song very________. A. beautiful, beautiful B. beautiful beautifully C. beautifully beautiful D. beaytifully beaytifully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通论(九) 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 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因此: 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無”。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8、“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形容词和副词讲解和练习

形容词和副词 知识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和难点! 一、形容词 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词,叫形容词。 形容词的作用,见下表: 注意:有些形容词只能作表语,如:alone, afraid, asleep 等。例如: Don't wake the sleeping baby up. He is asleep. The old man is alone. 形容词用来修饰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everything等不定代词,要放在这些词的后面。例如: You'd better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 police found nothing strange in the room. 多个形容词做定语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1)冠词或人称代词2)数词3)性质4)大小5)形状 6)表示老少,新旧7)颜色8)事务、质地、人的国籍、用途。例如: His grandpa still lives in this small short house. 他爷爷还住在这个矮小的房子里。 The woman bought two beautiful Chinese plates. 那个妇女买了两个漂亮的中国盘子。 形容词名词化:有些形容词前加定冠词后变成名词,表示一类人,谓语常用复数。这类词有:rich / poor;

good / bad ; young / old ; healthy / ill ; living / dead ; black / white (表示人种等)。例如: The young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年轻人应该好好照顾老人。 The rich never help the poor in this country. 在这个国家,富人从来不帮助穷人。 表示数量的词组。如: One day, a young man, twenty-five years old, came to visit the professor. 有一天,一位25岁的年轻人来拜访这位教授。 I live in a building about fifty meters high. 我住在一做大约50米高的大楼里。 形容词短语做定语时要后置。如: They are the students easy to teach. 他们是很容易较的学生。 We live in a house much larger than yours. 我们住的房子比你们的大得多。 else要放在疑问代词或复合不定词之后。如: Did you see anybody else? 你看到别的人了吗? 二、副词 英语中副词的位置和汉语不尽相同,它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下面来介绍一下副词的分类方法: 多数副词都可以放在它所修饰的动词后面。如: We are living happily.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一) 通论(十一) 1、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这种情况,古今是相同的。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词类活用的情况。 2、名词用如动词 鉴别某一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由上下文决定。就一般情况说,代词前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肯定了宾语以后,则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3、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不是由兼语式改造过来的,但它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比兼语式的句法精炼。 A、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如:“亡郑”“归楚公子”“行之”“鸣鼓”“进之”“退之”“则修文德以来之” 2)有时虽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意思来看,仍是使动用法!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是使远人来) b、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比较少见:

要判断是纯粹的及物动词还是使动用法,非从上下文观察不可。因为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只在意义上。 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食”为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胜之(纯及物)=败之(使动) 武丁朝诸侯(使动)-孟子将朝王(纯及物)欲因此时降武(使动)-涉间不降楚(纯及物)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常常用如使动。如:“正其衣冠”“尊长安君之位”“远庖厨”“固国”“劳其筋骨”(注意分清是形容词使动还是动词使动) C、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死”的“生”字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死者复生”;“肉骨”的“肉”是名词用如使动,“使白骨生肉”)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国”是名词用如使动,“使异姓立国”) 4、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意动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以贤勇知。“左右以君贱之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值得注意的两点: a、一般说来,代词前的形容词一定用如使动或意动(“苦其心志”使动,“贱之”意动);肯定了宾语之后,就可知宾语前的形容词用如动词(“危士臣”使动,“贤勇知”意动)。 b、同一个形容词是使动还是意动,要靠上下文来分辨。如:“左右以君贱之也”是意动,而“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是使动。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墨子》的注本中,清代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备 2、古代汉语中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是莫 3、上古韵部中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声韵;[m]、[n]、[g]属于阳声韵 4、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 5、近代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6、三平调是专门针对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而言的 7、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8、《尔雅》属于“十三经” 9、从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四声。 10、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由于《切韵》失传,我们现在考察的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唐韵》(这句话是错的考判断题) 11、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研究方法是系聊法。 二、填空题 1、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提出来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2、《毛诗正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XXXXXXXXXX乐土乐土爱得我所XXX[疏]XXXXXX中“贯”事也是毛亨的注,笺 云之后是郑玄的注,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注。 3、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称之为阴声韵;以鼻音[m]、[n]、[g]作为韵尾的韵称之为阳声韵;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 声韵。 4、朱熹在《诗经集注》一书中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演变,而是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主观的临时的改变某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 称之为叶韵。 5、古书备注中见到“屯,音肫(zhun)”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而“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6、《十三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 子》。 7、在校勘中,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误加上的文字在校勘术语中被称为衍文;专指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脱文。 8、“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e,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时,则改为wu。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 称作破读。 三、解释字义及说明用法题 解释字义题:(太多而杂乱了全是老师讲过的文章得复习课本) 说明用法题:(以下是去年考的5个) 1、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贱 3、射之,豕人立而啼。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人一样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名词用作动词,杀 5、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 通假字,通“早” 四、翻译(前两年考的)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搅乱天下罢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3、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赌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刚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目睹了您的浩瀚远闻,无边无际。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认为他们的饮食很甜美,服装很漂亮,居住很安定,民俗淳朴欢乐。邻国之间可以相互望见,能听到鸡犬声。(两国居民)到老死都不相往来。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6、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单辅形容词和副词讲解与练习

形容词和副词 【考点直击】 1. 形容词的用法; 2. 副词的用法; 3. 形容词和副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 4. 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的区别和位置。 1. 形容词的用法 (1) 形容词在句中作定语, 表语, 宾语补足语。例如: Our country is a beautiful country. (作定语) The fish went bad. (作表语) We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作宾语补足语) (2) 形容词修饰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everything等不定代词时,形容词放 在名词后面。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film. (3) 用and 或or 连接起来的两个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把它们放在被修饰的 名词后面。起进一步解释的作用。 Everybody, man and woman, old and young,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You can take any box away, big or small. (4) the+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或物 The rich should help the poor. 2. 副词的用法 (1) 副词在句中可作状语,表语和定语。 He studies very hard. (作状语) Life here is full of joy. (作定语) When will you be back? (作表语) 副词按其用途和含义可分为下面五类: 1)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通常用来表示动作的时间。常见的时间副词有:now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before, late, early, 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等。例如: He often comes to school late.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morrow? He is never been to Beijing. 2)地点副词 地点副词通常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常见的地点副词有:here, there, inside, outside, home, upstairs, downstairs, anywhere, everywhere, nowhere, somewhere, down, up, off, on, in, out等。例如: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on my way home. He went upstairs. Put down your name here.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古代汉语通论

一、怎样查字典辞典 1、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 2、《康熙字典》:①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在《字彙》和《正字通》的基础上 编成; ②字头按部首排列,是清代以来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反) 后义,还引用古注; ③错误较多,后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3、《中华大字典》:①陆费达、欧阳溥主编,在《康熙字典》基础上整理; ②用部首排列,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字典,,注音采取《集韵》的反切,加注直 音; 4、《辞源》:①陆尔奎、方毅等人; ②用部首排列,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典; ③《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5、《辞海》:更注意吸收现代科学的词语,删除了《辞源》收录的较为偏僻的古代词语,百 科性内容比《辞源》比率达; 6、《汉语大字典》:①湖北、四川两省合力编纂; ②注重字音、字形的历史演变关系,但是字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了词 义的概括性,加之书成众手,释义不确。 7、《汉语大词典》:①五省联编,上海书局出版社出版第一卷; ②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的复音词丰富,单字按部首排列; 8、《说文解字》:①东汉许慎,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②先列小篆形体,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9、清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0、词义的不同表现在: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人,手,日)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找”古义划,“该”古义完备) 词义有异有同;(“劝”古义鼓励,“给”古义供给) 11、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型:词义范围的不同:词义范围扩大;(菜,“皮”古指兽皮) 词义范围缩小;(“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 “臭”古义指各种气味) 词义范围转移;(“墳”由指土堆到墳墓,) 12、掌握古义的方法:从字形上分析;从语境上分析;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从成语上分析; 13、辨析古今词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在异同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 在微殊; ②词义变化的历史性; ③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④词义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⑤词义异同的系列性问题; ⑥社会发展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