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适用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适用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五)

【60】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CD)

A.甲陪同乙到某商店购物,乙购买了大量商品,但不知凭发票可以参加摸奖。甲便哄乙说:“发票没用,扔掉吧”。乙扔掉发票后,甲持该发票摸奖,获得价值3万元的奖品。

B.刘某,以招工为诱饵,将被害人董某骗至某美发厅,让董理发后又以手机没电为由,向董借打手机,并以信号不好不由走出美发厅,然后逃走

C.甲在某银行实习。某日,甲在柜面办理客户储蓄业务时,从客户乙填好的取款单上记录下乙的借记卡卡号及余额,再从该银行电脑中查得该卡的客户号,并于次日上午至该银行在本市的另一分理处,冒用乙的身份在该银行存款单上填写客户号,办理了活期存折,考试大收集然后通过电话银行将乙借记卡内的人民币1.9万元划入活期存折内,再到银行柜台提款占为己有。

D.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生,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

【61】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明知被害人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次日交付财物。次日,被害人按时交付甲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抢劫而实施的暴力行为虽然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但实际上没有抑制对方的反抗,对方基于怜悯心而交付财物。乙的行为只成立抢劫未遂。

C.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乘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进而取得了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的。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D.丁在抢劫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以前的仇人而将其杀害的,属于抢劫致人死亡,适用加重法定刑。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以强奸故意使用暴力,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了财物进而取得该财物的,不管强奸行为是否既遂,均应认定为强奸罪与盗窃罪。

B.乙在张某家盗窃了财物,刚出门时遇到王某,乙以为王某是失主,担心其会抓捕自己,于是对王某实施暴力。由于王某不是失主,没有认识到甲的盗窃行为,也没有抓捕甲的想法与行为,故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丙为了取得B的戒指而杀害B,在摘取戒指后发现了钱包,一并将钱包取走。丙的行为只构成抢劫罪

D.丁为了取得李四的戒指而杀害李四,在取得戒指一周后,为了湮灭尸体来到杀人现场,发现钱包而将钱包取走的,对取得钱包的行为,因为属于暴力行为彻底压制被害人反抗后取得的,所以对丁的行为统一评价为一个抢劫罪。

【63】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为了抢劫普通财物,而对X实施暴力,在强取财物时,发现X的提包内不仅有财物而且有枪支,便使用强力仅夺取了枪支。甲的行为成立抢劫中止与抢劫枪支既遂(并罚)。

B.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因为乙没有犯盗窃罪,所以乙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而对抓捕者实施暴力。但甲对此并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

则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与窝藏罪的想象竟合犯。

D.甲基于报复心理杀害了被害人张某,张某死亡后,甲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进而取走张某身上钱包以及其他财物。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侵占罪(并罚)。

【64】关于敲诈勒索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得知张某犯了抢劫罪后,为了不法取得张某所抢劫的财物,以向警察告发相胁迫,乙产生恐惧心理,将所抢劫的财物一部或者全部交付给甲的,对甲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B.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李某行贿10万元,但乙事先就想好以后再“弄回”这10万元。在获取了不正当利益之后,乙威胁李某:“把钱退给我,否则我要到检察院举报你受贿。”李某害怕乙告发自己,于是将10万元退给乙。乙的行为构成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考试大收集属于牵连犯。

C.丙胁迫被害人汪某交付10万元,汪某产生恐惧心理后报案。警察为了逮捕行为人而让汪某前往约定地点交付财物,警察埋伏在周围。但后来丙拿走了财物,警察却没能抓住丙。丙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未遂)。

D.丁、戊合谋后,由与张某相识的丁将张某骗往外地游玩,戊给张某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张某,借以要求“赎金”。丁、戊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某旅游景点,许多游人出于娱乐,向该公园内的一个水池投掷了大量硬币。每天下午,该公园售票人员甲在下班后都要捞取水池中的硬币,累计捞走1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B.旅客张某将手机(价值3000元)遗忘在旅馆房间。乙随后住入该旅馆,在床下发现该手机,并据为己有。乙的行为构成侵占(遗忘物)罪。

C.被害人A不慎从阳台上将钱包掉在公共人行道路上后,一直在4楼阳台上看着该钱包。丙发现A不敢下来捡拾,知道只有A一个人在家。于是上前捡起钱包扬长而去。丙的行为属于公然取走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D.丁准备了盗窃工具前往银行盗窃金库,将保险柜撬开后,发现其中只有200元人民币,没有其他财物;张某取走200元现金后逃走。丁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实施抢劫行为,发现被害人身上只有5元钱,于是把钱递还给被害人,说:“也许你比我更需要这5元钱。”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中止)。

B.乙在公共汽车上明知其他乘客(包括被害人)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公然”实施扒窃行为。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C.丙跑上三楼对被害人说:“有人拿着铁棍在砸你的车。”被害人来不及锁门,慌忙跑下楼去,同时对丙说:“非常感谢你,你帮我看一下家,我下去看看。”丙乘机进人室内取走大量财物。丙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D.丁伪装成顾客,到商店试穿高档西服,趁服务员接待其他顾客之际,穿着衣服然后逃走。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67】下列案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的是(A)

A.甲用绳子套住被害人自行车后轮,趁被害人下车查看时,迅速拿走其放在自行车车筐中的提包。

B.被害人手拿钱包去银行取款的途中,考试大收集因为不小心被路边的铁链绊倒,钱包也随之落在离其身边3米多远的地上。此时,尽管被害人眼看着自己的钱包,但由于其脚摔伤不能行走,不能捡回钱包。看到这一情形的乙拾起钱包后逃走。

C.26岁的男青年刘某深夜偷偷进人76岁的孤寡老太太王某房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翻找

财物时,声响惊醒了王某,王某不敢阻拦,只是苦苦哀求不要拿走她的财物。刘某见状对王某置之不理,继续翻找钱物,最后找出现金2000元拿走。

D.丁假装走路不稳,撞向迎面走来的张某,在身体接触的瞬间,迅速掏走张某裤兜里面的钱包。

【68】王某将盗窃的摩托车推到刘某的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时,刘某发现该车上有被撬动的痕迹,怀疑该车为王某盗窃所得,便产生了将摩托车占为己有的念头。次日,王某去刘某的修理店取车时,刘某谎称该摩托车已被失主认出,王某未吭声,也未将车取走。刘某后将摩托车出卖,获利6000元。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构成敲诈勒索罪

【69】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

A.张某将堆在院子里的煤炭卖给李某,约定次日早上8点李某开货车前来拉走煤炭。甲知道此事后,装成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次日8点开车前来搬运煤炭(李某有事耽搁),张某看到甲搬运煤炭,以为是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是默认甲搬走煤炭。

B.乙入室盗窃张某家价值4000元的彩电一台。刚出门就被张妻发现,张妻认识乙,问乙为何搬走她家的彩电,乙谎称张某欠他4000元未还。张妻说,如果张某欠了钱,等张某回来说,为什么搬走彩电呢?乙不理睬,当着张妻的面将彩电拿走。

C.丙与张某一起乘车旅行。在A车站,丙欺骗张某说“停车时间很长”,使得张某临时下车,其间火车发车了。丙在下一站将张某的财物拿下车后逃走。

D.卖主丁超过合同履行期限仍未履行合同,买方敦促卖主丁时,丁欺骗买主,让买主看到已经装上货车的标的物,从而使买主安心回家,但事实上丁并没有履行义务。

【70】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C)

A.广告经营者甲明知不存在真实的商品,仍然进行虚假宣传,获取财物2万余元。

B.乙伪造张某向自己借款5万元的借条,以签名纪念为名,使对方在借条上签字。

C.A与B事先潜入物资公司就行勘查,考试大收集并在地磅上拴上绳子或者支上支架。次日再到勘查好的物资公司购买钢材,通过事先在地磅上做好的“机关”控制计量,多装钢材,少计数量。AB二人通过该方法从不同单位非法获得价值50多万元的钢材。

D.AB谎称让CD外出拍摄广告片,CD携带手提袋坐上AB的面包车前往海边。到达地点后,AB让CD将手提袋放在面包车内,并往海边方向走。待CD往海边方向行走离开面包车大约200米的时候,AB开着面把车离开,非法占有了CD的手提袋及其包内财物。

【71】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甲在超市内撕下低档次数码相机的条形码,贴到高档数码相机的包装盒上,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低档相机的货款。

B.乙将超市内的两个照相机盒打开,将其中的一个照相机盒中的塑料泡沫取出,将两个照相机装入一个盒内,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个照相机的货款。

C.丙在超市内的方便面箱子打开后,拿出两袋方便面,装入一台照面机,拿到收款台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箱方便面的货款。

D.丁在B家作客时,发现B书架上名为《诈骗罪研究》的一书中夹有一张清代邮票,丁便声称将该书借给自己看几天。B忘记了该书中夹有清代邮票,便将该书借给丁。丁把该书拿回家后,将清代邮票取走,第三大将书还给B。

【72】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CD)

A.乙无偿将名画借给甲观赏,后来,当乙要求甲返还名画时,甲使用欺骗手段使乙免除名画

的返还。

B.行为人在高档酒店吃完后,产生了不支付费用的意思,于是声称送走朋友后回来付款,但在将朋友送出酒店后乘机逃走。

C.甲用电1万度,为了少缴电费,在电表上动了手脚,使其仅仅显示3000度,从而少缴电费3000余元。

D.A将房屋出售给B并登记在B的名下,随后A又将该房屋出卖给C,C将房价交付给A。【73】何某经营小商店。刘某以无偿帮助何某卖电话卡为名,从何某处拿走面值100元的17908IP卡100张。刘某将卡拿回家后,用刀片将卡上的密码条割开,记下密码后将封条恢复原状。刘某将其中80张17908IP卡内的话费8000元转入其正在使用的IP卡内,考试大收集然后将该80张17908IP卡退回给何某,声称只卖了20张卡(将20张卡的销售款交给何某,该20张卡的密码封条刮割痕迹明显,未拿去退还)。何某将刘某退回的卡陆续售出,买卡人发现所购IP卡为空额后赵何某退货。何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刘某抓获。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并罚

【74】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C作为B的代理人,就B的货物买卖与A进行洽谈,A欺骗C,使C处分了B的货物,从而导致B遭受财产损失。

B.乙上班后,其保姆丙在家做家务;甲敲门后欺骗保姆说:“乙让我上门取他的西服去干洗。”丙信以为真,将乙的西服交给甲。乙回家后才知保姆被骗。

C.行为人将被害人约在某餐厅吃饭时.声称需要借打被害人的手机。被害人将手机递给行为人后.行为人假装拨打电话,并谎称信号不好,一边与“电话中的对方”通话,一边往餐厅外走,然后乘机逃走。

D.洗衣店店主A上班时发现C家的一楼阳台上晾着三套西服。到了洗衣店后,A对员工B说:“C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特意晾在阳台上,让我们自己取,你去取来吧。”B信以为真,将C的西服取来后交给A,A将西服据为己有。

【75】宋某因欠外债,经常被债主催要,遂想利用其岳父、岳母疼爱外孙的心理,假称自己的儿子被人绑架,从他们手中骗取“赎金”。2003年1月3日,宋某的姐姐按照宋某的要求.将宋某的儿子带到保定,宋某随后告诉自己的岳父、岳母说:“儿子被人绑架了,绑匪索要8万元现金赎人。但我只筹得4万元,无法筹集余款,你们能不能筹集4万元?”其岳父、岳母听后非常着急,便四处筹钱。这时,有人提出报警,宋某的岳母怕外孙出事而不同意。宋某怕出意外,忙掏出事先已定好闹铃的手机,假装与绑匪通话,并对岳母说绑匪又在催钱。宋某的岳母救外孙心切,马上筹集4万元钱交给宋某。宋某得款后,将儿子接回并将4万元据为己有。对于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B)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敲诈勒索罪

D.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76】下列行为构成侵占罪的是(BD)

A.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甲代为销售,甲知道真相却将该财物据为己有。B.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乙代为销售,乙不知道是赃物而据为己有。C.张某将现金2万元委托给丙保管,丙将该现金用于自己炒股。

D.丁以毁坏的意思取得他人彩电后,并不毁坏而是积极加以利用该财物的。

【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知道邻居肖某的8岁小孩被他人绑架,肖某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交付赎金,即终日悄悄跟随在肖某身后。某日,见肖某将一塑料口袋塞入某桥洞下,即在肖某离开10分钟后,将口袋挖出,取得现金20万元。甲构成侵占罪。

B.张某到某装饰城购买价值2万元的装修材料,委托三轮车夫乙代为运输。乙骑三轮车在前面走,张某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在经过一路口时,乙见张某被警察拦住检查自行车证,即将装修材料拉走倒卖,获款4000元。乙构成盗窃罪。

C.丙将粪便投入他人餐具,使他人不再使用餐具。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丁从长途公共汽车上下车时,顺手将钱某的一个新铝锅(价值12元)拿走;回家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铝锅中有6万元现金。丁吓得浑身发抖,于是带着铝锅与6万元现金到乡政府找到公安局特派员孙某,请孙某通过公安局寻找被害人。孙某却说:“你怎么这么傻呢?这样吧,你我各分3万,咱们谁也不将此事说出去就行了。”丁同意了,并按孙某所说处理。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与侵占罪(并罚)。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在被监守期间,认识了看管的干警乙,并声称家里有人是某某大官,能帮助调动工作,甲出去后,声称帮助乙能调动工作需要活动经费,先后多次从乙手中拿走10000多元,又自买警服警号等标志,声称自己是某某治安大队的副队长,与某一电游室女老板在一起生活,后乙没有调动工作事发。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并罚)

B.乙在火车上盗窃了声称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张某身上携带的公文多份,但事后鉴定全是伪造的公文。乙的行为构成盗窃公文罪未遂。

C.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罪,但毁灭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D.盗窃、抢夺、毁灭民事案件当事人持有的民事判决书的,不构成犯罪。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伪造某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大量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B.乙在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之后,又非法提供给境外机构、组织或人员。乙的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为了到某工厂工作,提供自己的照片给制假者并花500元购买了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丙的行为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

D.丁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引起社会严重恐慌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六)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六) 【80】下列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是(ACD) A.甲伪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事务部”的印章并使用。 B.乙是民事案件胜诉一方,由于法院执行不力,乙到法院门口公开叫卖其胜诉的民事判决书。C.丙将某公文的复印件进行篡改之后大量复印。 D.国家机关保管印章的丙出具“张某系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虚假证明(事实上不是)。【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在刑事诉讼作证过程中,将耳闻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事实陈述为目睹的事实,且所陈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甲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B.乙主观上主要为了共同犯罪的同案犯张某而毁灭、伪造证据,由于乙也是本案当事人之一,其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C.丙与案件当事人丁共同毁灭、伪造证据。丙与丁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D.戊为案件当事人张某毁灭、伪造证据提供齐种便利条件或者唆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戊是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张某是正犯。由于张某的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负刑事责任。【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经当事人同意,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毁灭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伪造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的,不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B.当事人教唆第三者为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第三者接受教唆实施了毁灭、伪造证据行为的,第三者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当事人不成立犯罪。 C.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指使他人帮助当事人毁灭、考试大收集伪造证据的,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应认定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他人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二者在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D.行为人帮助犯罪人伪造无罪、罪轻的证据的,同时触犯了包庇罪与帮助伪造证据罪的,应按想象竟合犯处理。 【83】下列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的是(ACD) A.甲明知张某已被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的对象,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包庇,但事后张某被法院认定无罪。 B.乙明知朋友的儿子王某(12周岁)杀害了张三,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包庇,但该案事实清楚,公安机关也清楚王某只有12周岁。 C.犯罪人张某犯罪之后本没有打算逃匿,也没有逃匿行为,但丙把张某打昏后将其送至外地。D.在司法机关追捕犯罪人张某的过程中,丁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张某逃匿,而自己冒充张某向司法机关投案。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B.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人既为了本人也为了共犯人逃避法律责任而窝藏、包庇共犯人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C.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D.知道犯罪事实,在公安、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时,单纯不提供证言的,不构成窝藏、包庇罪;如果拒不提供间谍犯罪证据,则成立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85】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教唆王某实施盗窃行为,王某盗窃财物后,甲又窝藏王某所盗窃的财物的,甲只成立盗

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题以及答案简析

2016年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268题以及答案、简析 刘凤科编著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与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 C.为贯彻民主主义,司法人员处理案件过程中应以民意弥补法律规定的滞后性 D.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 答案:CD。 C选项,民意审判不可行:司法人员不能变相立法,这是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的基本要求。D选项,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不能随意突破,“有法必依”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体现。 2.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罚正义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B.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是立法上配置法定刑的指导原则,还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刑罚轻重与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刑罚裁量时应当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在法定刑幅度内或者以法定刑为基础确定适当的刑罚 答案:ABCD。 C选项,刑罚轻重应与法益侵害程度即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D选项,刑罚裁量要考虑犯罪人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即累犯、自首、立功等情节会影响刑罚的适用。 3.关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立法上分别为不同犯罪规定不同的法定刑,并不违反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B.平等定罪不排斥法官根据刑法分则关于身份犯的规定处理案件,也不排斥法官根据共犯的规定区别情况定罪 C.平等量刑不排斥法官根据被告人是否具有累犯、自首、立功、未遂等法定量刑情节和其他酌定情节适用刑罚 D.行刑平等意味着只要犯罪客观危害相同,无论教育改造效果好坏、悔罪表现是否明显,都不得进行减刑、假释 答案:ABC。 D选项,减刑、假释需要考虑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即改造效果、悔罪表现等会影响减刑、假释的适用。 4.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行为时有法律禁止但未以刑罚禁止即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而增加成立犯罪可能性的做法被禁止,因其滥用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无论新法轻重,都适用新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BD。 A选项,“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不是刑罚禁止的犯罪行为。B选项,“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意味着行为成立犯罪的可能性上升,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C选项,刑法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若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则意味着扩大了行为构成犯罪的可能性,不利于行为人。D选项,继续犯行为持续到新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适用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五) 【60】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CD) A.甲陪同乙到某商店购物,乙购买了大量商品,但不知凭发票可以参加摸奖。甲便哄乙说:“发票没用,扔掉吧”。乙扔掉发票后,甲持该发票摸奖,获得价值3万元的奖品。 B.刘某,以招工为诱饵,将被害人董某骗至某美发厅,让董理发后又以手机没电为由,向董借打手机,并以信号不好不由走出美发厅,然后逃走 C.甲在某银行实习。某日,甲在柜面办理客户储蓄业务时,从客户乙填好的取款单上记录下乙的借记卡卡号及余额,再从该银行电脑中查得该卡的客户号,并于次日上午至该银行在本市的另一分理处,冒用乙的身份在该银行存款单上填写客户号,办理了活期存折,考试大收集然后通过电话银行将乙借记卡内的人民币1.9万元划入活期存折内,再到银行柜台提款占为己有。 D.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生,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 【61】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明知被害人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次日交付财物。次日,被害人按时交付甲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抢劫而实施的暴力行为虽然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但实际上没有抑制对方的反抗,对方基于怜悯心而交付财物。乙的行为只成立抢劫未遂。 C.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乘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进而取得了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的。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D.丁在抢劫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以前的仇人而将其杀害的,属于抢劫致人死亡,适用加重法定刑。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以强奸故意使用暴力,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了财物进而取得该财物的,不管强奸行为是否既遂,均应认定为强奸罪与盗窃罪。 B.乙在张某家盗窃了财物,刚出门时遇到王某,乙以为王某是失主,担心其会抓捕自己,于是对王某实施暴力。由于王某不是失主,没有认识到甲的盗窃行为,也没有抓捕甲的想法与行为,故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丙为了取得B的戒指而杀害B,在摘取戒指后发现了钱包,一并将钱包取走。丙的行为只构成抢劫罪 D.丁为了取得李四的戒指而杀害李四,在取得戒指一周后,为了湮灭尸体来到杀人现场,发现钱包而将钱包取走的,对取得钱包的行为,因为属于暴力行为彻底压制被害人反抗后取得的,所以对丁的行为统一评价为一个抢劫罪。 【63】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为了抢劫普通财物,而对X实施暴力,在强取财物时,发现X的提包内不仅有财物而且有枪支,便使用强力仅夺取了枪支。甲的行为成立抢劫中止与抢劫枪支既遂(并罚)。 B.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因为乙没有犯盗窃罪,所以乙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而对抓捕者实施暴力。但甲对此并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

2013刘凤科168题(打印版)

2013 年综合提高阶段刑法168 练习题 1.我国刑法第133 条之一第一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尽管对于危险驾驶的行为通过行政法律规范也能调整,但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更能实现保护人民利益的目的 B.通过将危险驾驶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可以直接指引国民行为,避免犯罪,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功能 C.虽然本罪法定刑为“拘役,并处罚金”,但如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则以危险驾驶罪定罪,但以其他犯罪的法定刑进行处罚 D.对司法实践中符合危险驾驶罪的犯罪行为,根据刑事政策和社会舆论的需要,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以实现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由于行政法律法规属于体现国民意志的规范性法律性文件,因此可以创设刑罚法则 B.事前的罪刑法定仅限于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C.严格的罪刑法定要求对刑法的适用应严格适用,而不能类推适用;对刑法的解释也应当严格解释,而不能类推解释;但合理的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不属于禁止之列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或者刑法其它条文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3.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立法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解释,其效力等同于法律,属于刑法的渊源;司法解释是由最高司法机关作出的解释,其效力低于立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 B.刑法第九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里的“本法”包括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C.任何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都必须符合刑法的目的,都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所以,尽管扩大解释方法被允许,但按照扩大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错误 D.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但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方法;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不合理或者产生多种结论,则必须进行论理解释 4.①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语言文字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二者之间可能出现相互转换的情形 ②对同一词语的某种解释结论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但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③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④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因此,扩大解释符合人权自由保障的需要。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③④句正确 5.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刑法第241 条第2 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 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中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属于缩小解释 B.刑法第289 条规定,在实行聚众“打砸抢”过程中,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对首要分子应

刘凤科——刑法分则

第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间谍罪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又实施“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如果没有认识到,泄露国家秘密的,只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或者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注意: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渎职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三、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单纯的资助(提供经费、场所、物资)行为,如果又参加具体犯罪的,数罪并罚。 四、叛逃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叛逃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数罪并罚。 第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成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三)以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实施杀人,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放火等犯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如果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直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四)以放火等方式实施伤害或者毁坏财物,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认定为放火等犯罪。因为放火等犯罪的行为内容完全包含伤害和毁坏财物的内容。如果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毁坏财物罪。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凡是能评价为其他犯罪的,按照其他犯罪处理。如,劫持火车、电车,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盗窃公路井盖等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二)常见情形: 1.破坏矿井通风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 2.私拉电网,危害公共安全的。 3.在火灾现场破坏消防设施或者器材,危害公共安全的。 4.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5.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 6.酒后或者醉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 7.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的。——成立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

刘凤科——刑法总则

刘凤科——刑法总则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刑法中的集中体现。 (一)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基本精神:限制国家的刑罚权,更好的保障国民的自由和人权。 (三)思想基础: 1.民主主义:诸如犯罪与刑罚这些关系到国民基本和重大事项的内容,必须由国民或者国民选举的代表以立法方式加以决定,即要求体现国民的意志。 2.尊重人权主义:为了不限制国民的行为与创造欲望,必须事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内容,使国民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从而更好的保护人权和自由。 (三)基本内容 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刑法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刑法的渊源。在我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包括八个刑法修正案)和单行刑法(1998年制定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溯及力问题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表达了这一思想。 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4.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 (1)明确性:刑法的规定必须清楚、明了,不得有歧义,不得含

糊不清。 (2)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残酷的不均衡的刑法。对于没有侵犯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不允许将其作为犯罪行为加以处罚。 (3)禁止绝对不定刑。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实现了一般正义,但难以实现个别正义。现在各国的刑法都采取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命题: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 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 二、刑法的解释 (一)解释的分类 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 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的效力等同于法律,但立法解释不是法律本身;立法解释不是刑法的渊源;立法解释不能把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解释为犯罪。 2.司法解释:最高法、最高检。 3.学理解释 (二)解释的目标和态度 1.目标:刑法解释应该采取客观解释,只有当客观解释的结论全部荒谬时,才能探求立法者的立法原意。 2.态度:严格解释和灵活解释的统一。 解释法律不能一味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只有不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才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判断。 (三)解释的理由(不相互排斥) 1.文理、体系(含当然解释)、历史、比较、目的。 2.当然解释:当一个刑法条文把一个轻的行为认定为犯罪,比这个轻的行为性质相同的更重的行为,更应认定为犯罪;当一个刑法条文把一个重的行为不认定为犯罪,比这个重的行为性质相同的更轻的行为,更不应认定为犯罪。 如,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如为组织卖淫的人充

刘凤科刑法分则(个人整理版)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2)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49) 侵犯财产罪罪 (99) 贪污贿赂犯罪 (124)

第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故意杀人罪★★★★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故意伤害罪★★★ 四、强奸罪★★★★ 五、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六、非法拘禁罪★★★★★ 七、绑架罪★★★★★ 八、拐卖妇女、儿童罪★★★★★ 九、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十、诬告陷害罪★★ 十一、侮辱罪★ 十二、诽谤罪★ 十三、刑讯逼供罪★★★ 十四、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十五、重婚罪★★ 十七、遗弃罪★★ 。 十八、拐骗儿童罪★★★ 【相关法条】 第二百六十二条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五章侵犯财产罪

一、抢劫罪★★★★★ 二、抢夺罪★★★ 三、盗窃罪★★★★★ 四、诈骗罪★★★★★ 五、敲诈勒索罪★★★★ 六、侵占罪★★★★★ 七、职务侵占罪★★★ 八、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十五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十六章贪污贿赂犯罪 一、贪污罪★★★★★ 二、挪用公款罪★★★★ 三、受贿罪★★★★★ 四、行贿罪★★★ 第十七章渎职罪 第十八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十九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重点罪名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相关法条】 第一百一十三条本章上述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中,除第103条第2款(煽动分裂国家罪)、第105条(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107条(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第109条(叛逃罪)外,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知识要点】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应当附加剥夺政权权利。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二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二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二) 【例16】关于违法阻却事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乙、丙三人在洞穴探险中,地基崩溃,洞口堵塞,但能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联系结果表现,挖开洞口需要20天,但三人所带粮食只够生活5天。于是,甲提出,三人抽签决定输赢,二位赢者杀死输者以其肉维持生命。乙、丙表示同意。对应否付诸实行,他们征求了救助人员的意见,但没有得到答复。其后通讯中断,待第20天挖掘成功时,甲由于抽签失败而被杀,乙、丙以其肉维持了生命。乙、丙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B.王某与本村的刘某因承包村办企业发生矛盾,2002年4月l日晚王某在刘某屋后用汽油点燃一堆禾草企图烧毁刘的房屋(该房还连着其他房屋),不料当时刮起强劲的北风,将着火物刮向有十米之距的王某自己的住宅及其价值数百万元的粮食加工厂和他人住宅。在众人用水扑救无效的情况下,王某为保全自己的财产,遂从附近建筑工地开来一辆他人的工程车,王开车接连推倒自己的四间房屋才阻止火势,保住了自己住宅的大部分及其加工厂,但将该工程车砸毁,损失五十余万元。王某的行为不成立紧急避险。 C.酒楼老板长期经营不善,拖欠员工三个月的工资,还欠供货商与物业数十万元。某日老板突然跑了,员工意识到老板为了逃债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且听说物业管理部门将封锁酒楼。于是,十余名员工将酒楼所剩烟酒等哄抢一空,以抵作自己的工资。事后查明,他们所抢物资的价值与其应得工资大体相当。员工行为属于自救行为。 D.甲与其兄丙有仇,便与乙共谋伤害丙。甲与乙前往丙的住处,共同对丙实施暴行。在实施暴行的过程中,甲发现乙有杀害丙的举止和意图,便令乙住手,但乙仍然猛击丙,甲便持刀将乙刺死。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例17】关于被害人的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欺骗乙说:“如果你让我向你的头打一拳,我给你5万元,但如果打伤了我不负责。”乙表示同意。于是甲向乙的头部猛击一拳,导致乙轻伤。但事后,甲并没有向乙交付5万元。乙的承诺无效,所以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B.乙养了一条狼狗(价值20万元)。某日乙外出后,甲给乙打电话,欺骗乙说:“你饲养的狼狗冲破栅栏逃出来了,可能会咬死他人,情况紧急,可以将其杀死吗?”乙想“人的生命重于狗的生命”,于是说:“那你就将狗杀了吧!”甲杀死了狗。乙的承诺无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C.甲、乙、丙住在宾馆时,打电话叫来卖淫女A,A进房间后发现人多便退出,被甲等人拦住。甲等人不顾A的反抗,对A实施了强奸行为。事后,A向甲索要2000元,并声称:“如果不给就报警。”遭拒绝后,A向警方报案。甲等人的行为因为A索要现金而阻却强奸罪的成立。 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帮助其毁灭有关的无罪证据,并伪造不利于乙的证据。乙的承诺有效,甲的行为不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实用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一) 【例1】下述案件说法正确的是(B) A.甲与乙没有共谋地同时向被害人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查不清楚是谁射出的子弹。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丙与丁共谋杀害被害人,同时向被害人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查不清楚是谁射出的子弹。丙丁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张三与李四没有共谋的伤害被害人,导致被害人轻伤。事后证明只有一人的行为导致其轻伤,但查不清楚谁的行为导致其轻伤。张三与李四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 D.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向被害人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极力抓捕甲,经过现场的乙接受甲的援助请求并知道真相后,也向被害人的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因脾脏破裂流血过多而死亡,但不能查明谁的行为导致其脾脏破裂。甲乙两人构成抢劫罪共犯,按照抢劫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量刑。 【例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缩小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缩小解释方法得出的解释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所以,刑法第238条组织他人卖淫罪中的“他人”可以缩小解释为女性。B.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和补充法,因此刑法的适用具有谦抑性,即应当遵循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换言之,在解释刑法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从而得出有力于行为人的解释结论。罪刑法定原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等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C.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D.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不允许在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从而增加犯罪可能性,也不允许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从而事后能够以较少或较简单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 【例3】对下列案件,我国不具有刑事管辖权的是(A) A.美国人甲乘坐中国国际列车前往俄罗斯,列车进入俄罗斯国境后,该美国人在车上杀死了一个日本人。 B.一架开往日本的法国航空器飞经中国领空时,机上乘客菲律宾人乙劫持该航空器飞往中东某国。 C.老挝人丙要杀害越南人,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越南人。 D.A、B、C、D等十人谋划到中国杀人,只有一人入中国境实施犯罪被抓。 E.美国人丁欲杀死中国人,从美国寄有毒的信件,在美国海关信件被扣。 F.中国人戊,在美国犯罪,法定刑两年。 G.意大利人汤姆,杀害在该国的中国人。 H.中国人张三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例4】甲意图杀死将要来访的乙,事先准备毒饮料至于书架,不料在乙来访之前甲女丙误当饮料喝下而死亡。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D)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本案存在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对象错误) C.甲的故意杀人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的行为触犯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定罪量刑 【例5】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抗税罪要求行为人实施特定的抗税行为,而且不履行纳税义务。所以抗税罪既是作为犯,

刘凤科老师的刑法讲义(word版珍藏版,仅限学习使用)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 1.刑法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立法史:1979.7.1通过,1980.1.1施行;1997年3月修订刑法典。修订的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保持刑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原来笼统的规定尽量做出具体的规定。 2.广义的刑法与狭义的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包括8个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又叫行政刑法,当前我国不存在附属刑法)。狭义刑法就是指的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 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只规范罪-刑关系。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保护法益涉及个人法益、国家法益和社会法益。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不同,其严厉性决定了刑法对其他法律实施的保障性。 三、刑法的任务 【相关法条】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知识要点】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四、刑法的机能 刑法的任务是刑法实际承担的职责,刑法的机能是刑法显示以及可能发挥的作用。 1.规制机能。对于犯罪,刑法通过规定惩罚措施以明确国家对该犯罪的规范性评价,所以,刑法既是行为规范(具有评价机能与意思决定机能),也是裁判规范。 2.法益保护机能。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就是侵犯法益。 3.权利保障机能。刑法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李斯特语)。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法条】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七)

名师刘凤科--刑法经典试题(七) 【90】下列案件构成贪污罪的是(AB) A.国有公司的出纳甲,没有使用自己所保管的保险柜钥匙与密码,而是在半夜利用铁丝、螺丝刀等作案工具打开保险柜后取走现金3万元。 B.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万元归自己所有。 C.国家工作人员丙出差后报销差旅费时,利用出差时购买的有关单据,多报出差费骗取了公款12000元。 D.国家工作人员丁将自己使用的办公电脑(价值1万元)搬出办公室后加以毁坏。 【91】关于贪污贿赂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在甲单位征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乙与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丙相勾结,由丙多报土地上的庄稼数,乙加盖土地管理局的印章予以证实,进而从甲单位多领补偿款2万元。乙、丙成立贪污罪的共犯。 B.国有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后,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贪污罪的牵连犯。C.赵、顾是某建委正副主任,1998年单位建设办公楼,某工程队为了承包该工程,送给赵2万元、顾5万元。第二年完工之后,赵知道顾得的钱比自己多,就找到顾,顾只好答应再向工程队要3万元。但是工程队不答应。后来顾以追加工程款为名,由工程队签字以表考试大收集明收取了5万元。顾将其中的3万元交给了赵。顾构成受贿罪、贪污罪、行贿罪,赵构成受贿罪。 D.甲是国家工作人员,收到了乙单位行贿的一支转帐支票(20万元),该转帐支票只能按事先签订的假合同,到丙单位提取现金。甲收到转帐支票后交给A,并将真相告诉A,由A从丙单位提取现金。A将10万元据为己有,剩下10万交给甲,甲也没有向A索回10万元(甲与A妻存在不正当关系)。A与甲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92】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划入自己的私人存折,准备日后购买个人住房,4个月后案发。由于甲尚未使用该公款购买住房,所以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未遂)。 B.没有经过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只是由其中的少数领导违反决策程序决定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由于不属于“个人决定”,所以少数领导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国家工作人员乙原本打算挪出公款炒股,但一直没有利用公款(5万元)进行炒股这一营利活动,2个月后案发,乙退还了挪用的公款5万元。乙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D.明知他人使用公款用于贩卖毒品,而将公款挪用给他人的,成立挪用公款罪的正犯与贩卖毒品罪的帮助犯,实行数罪并罚。 【93】根据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以5000元为定罪标准,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以l万元为定罪标准。按照这一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BD) A.甲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挪用公款5000元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6000元进行其他活动,而且均超过3个月未还。 B.乙挪用公款4000元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8000元进行营利活动。 C.丙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5000元进行营利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6000元进行其他活动,超过3个月未还。 C.丁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7000元进行营利活动,3个

17刘凤科司法考试刑法系统强化狭义的共犯2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17刘凤科司法考试刑法系统强化狭义的共犯2共同犯罪的特殊 问题 三、帮助犯 帮助犯,是指帮助正犯实行犯罪的人。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与帮助的故意,共犯从属性说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 1.帮助行为包括物理性帮助(如提供凶器、排除障碍等)和心理性帮助(如改进作案方针、撑腰打气、呐喊助威、强化犯意等),帮助行为包括作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 2.帮助行为包括预备的帮助犯、与实行行为同时的帮助犯(伴随的帮助犯)以及承继的帮助犯。但事后帮助行为不成立共犯,即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以及事前无通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帮助犯;如果事前有通谋的,则成立帮助犯。 3.如果帮助行为与正犯的行为结果之间不具有物理的与心理的因果性,即使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帮助的故意,也不能认定为帮助犯。当然,帮助降低危险的行为,不成立帮助犯。 4.对中立的帮助行为,可能认定为犯罪:明知他人正在或者马上要实行犯罪,为其顺利进行提供帮助的,成立帮助犯。 5.只要正犯的行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即使正犯没有故意,以帮助故意实施帮助行为者,成立帮助犯(共犯的从属性理论)。 6.刑法如果将特定帮助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则按独立罪名论处。 (1)如果刑法将其他犯罪的帮助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则帮助者与被帮助者虽然成立不同罪名,但仍然成立共同犯罪,但不能认定为对方罪名的共犯。 (2)如果被帮助者的行为本身不成立犯罪,但刑法规定帮助行为成立犯罪,则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不成立共犯,仅帮助者成立犯罪,属于实行犯。 四、教唆犯、帮助犯与间接正犯的关系 教唆犯、帮助犯与间接正犯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容关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抢劫罪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侵犯财产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伤害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合同诈骗罪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益: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 (一)行为结构 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强取公私财物。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是手段行为;强取公私财物,是目的行为。 1.手段行为: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1)暴力方法。 暴力内容:对被害人不法行使有形力,使其不能反抗的行为,包括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还包括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情形(彻底压制对方反抗)。 暴力对象:必须针对人实施(不包括对物暴力),具体包括财物的直接持有者、保管者、有权处分财物的人以及其他妨碍行为人劫取财物的人(包括财物的辅助占有者或者协助占有、管理财物的人、财物占有者的家人、有一定看管能力的儿童)。 暴力程度:要求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但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 (2)胁迫方法。 胁迫方式:语言或者动作、手势。 胁迫内容:一般要求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以将来实施暴力相威胁的,以及以当场立即实现损毁名誉、毁坏财物等非暴力内容进行威胁的,不成立抢劫罪,可以成立敲诈勒索罪。 (3)其他方法。 其他方法:暴力、胁迫之外的其他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行为。 第一,采用药物、酒精使被害人暂时丧失自由意志,然后劫走财物,成立抢劫罪。 第二,将具有反抗能力和意思的人反锁在房间,将其他房间的财物拿走的,成立抢劫罪。 特别提示: 没有实施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行为,绝对不成立抢劫罪。单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财物的,仅成立盗窃罪。

【北斗星司考】系统加强班—刑法—刘凤科—测试题(一)_3_27

2010年司考系统强化班堂前自测题—刑法(一) 一、单选题 1.《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 B. 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D. 罪刑相适应原则 2.关于解释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解释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这种解释是扩大解释 B.第241条第2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中的“性关系”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这种解释是缩小解释C.刑法第67条第2款:“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其中的“强制措施”解释为“包括治安拘留、司法拘留”,因为有利于被告人,尽管是类推解释,但是被允许 D.第315条破坏监管秩序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的,构成破坏监管秩序罪:……。”其中的“罪犯”类推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被允许的 3.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 失火罪 B. 交通肇事罪 C. 故意杀人罪 D. 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 4.关于刑法上的特殊身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无身份者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犯 B.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实行犯而言,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则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 C.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身份犯 D.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身份犯 5.王某,15周岁,绑架他人后将人质残忍杀害。王某的行为() A. 构成绑架罪 B. 构成故意杀人罪 C. 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刘凤科刑法考前聚焦有答案解析版

刘凤科刑法考前聚焦有答案解析版 考前聚焦 40 题 [考点1:罪刑法定原则]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D) A.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与人权罪刑法定不仅直接限制国家刑法权,还会限制到所有国家刑法权上,包括制刑权、量刑权、求刑权等,司法人员不能超出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办案 B.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但行政法规与规章、习惯、判例、国际条约都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成文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当然要求 C.事前的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和类推适用刑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从旧兼从轻,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D.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解释结论则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 方法被允许并不意味着结论被允许 [考点2:刑法的解释] 2.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 A.刑事被告人不能作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正犯而成立犯罪,那么,当其教唆他人为自己毁灭证据时更不成立犯罪,这属于当然解释只能是帮助其他人毁灭、伪造证据 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成立行贿罪,那么,因被勒索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也不成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 一个严重的行为都不认定为行贿,那么一个更轻微的行为也不会

被认定为行贿,是一种当然解释,同时是比较类似的条文进行解释的,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或有利益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D.将寻衅滋事罪中的“公共场所”解释为包含“信息网络”、将“公共场所秩序”解释为“公共秩序”,属于扩大解释 这是司法解释的结论,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规定的公共场所都包括信息网络,比如强制威胁一个妇女直播给大家看,就不属于在公共场所猥亵 D.将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解释为仅限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属于限制解释 任何以暴力控制他人的行为都可以称为绑架,但此处的绑架仅仅只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当然还包括绑架以后被他人收买的妇女儿童 [考点3: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 3.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哪些说法错误?(ABD) A.《刑法》第201 条第四款中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消极构成要件要素是指没有这个要素就构成犯罪,没有这个就不构成犯罪比如:389第3款(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这里是处罚的阻却事由,是规 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这是正确的 B.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与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都属于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受贿罪在理论界的通说认为受贿罪中的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且只需要承诺就可以了;行贿罪中的通说认为是主观目的,但也有一种认为是客观的 C.盗窃罪要求行为人“完全违背他人意志”取得他人占有的财物属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盗窃罪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占有的目的,对象他人占有的财物,完全违背他人意志 D.诬告陷害罪中“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属于主观构成要件要

2011刘凤科刑法最后80题

2011刘凤科刑法冲刺80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 40题)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尽管行政法规属于体现国民意志的规范性法律性文件,但是不允许创设刑罚法则 B.事前的罪刑法定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是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C.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但是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2.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做出的解释,其效力等同于法律,因此立法解释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敲诈勒索的,以抢劫罪论处” B.把破坏监管秩序罪中“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属于被允许的扩大解释 C.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如为组织卖淫的人充当打手)认定为“其它”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D.将走私武器、弹药罪中的“武器”解释为不包括假枪和仿真枪等,属于缩小解释;把“弹药”解释为包括可以组装并使用的弹头、弹壳,属于扩大解释 3.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泰国人甲乘坐中国国际列车前往俄罗斯。列车进入俄罗斯国境后,甲在车上杀死一个日本人。我国对此案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B.美国人甲在美国杀死一个日本人乙后加入了中国国籍,由于杀人行为发生在加入我国国籍之前,所以我国对该案没有管辖权 C.某国跨国集团公司派驻中国区总裁甲非法获取我国国家秘密,并提供给该国情报部门。对于此案,我国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越南公民甲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日本在中国的留学生乙从东北某市绑架到缅甸,中国刑法可以依据属地管辖原则对甲追究刑事责任4.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由()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批准施行;死刑除依法由()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判决或者核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核准,执行死刑;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符合假释条件的犯罪人,即使实际执行刑期没有达到最低要求,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核准,可以不受最低执行刑期的限制;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核准;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特赦由()决定,由()发布特赦令。在上述表述的空格中: A.有 5处填“最高人民法院”,1处填“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有 6处填“最高人民法院”,1处填“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有 5处填“最高人民法院”,1处填“高级人民法院 D.有 2处填“全国人大常委会”,2处填“高级人民法院” 5.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骗取出境证件罪中“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属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 B.猥亵儿童罪中“儿童”属于记述构成要件要素,“猥亵”属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