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眼屈光学样题2课件.

眼屈光学样题2课件.

眼屈光学样题2课件.
眼屈光学样题2课件.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之为()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静止时,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

A、隐形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现象,此为()

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10、远视力长期形成的调节张力()

A、稍休息后可松弛

B、可主观消失

C、可逐渐加强

D、短时间内不能松弛

11、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2、()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A、模拟眼

B、模仿眼

C、模式眼

D、简化眼

13、()指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

A、调节远点

B、调节近点

C、生理性调节

D、病理性调节

14、集合是指注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使视轴能正对物体

A、向内转动

B、向上转动

C、向下转动

D、向外转动

15、远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可诱使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前

C、视网膜后

D、晶状体上

16、矫正后的近视眼在看近时付出的调节与正视眼()

A、大致相当

B、不同

C、相差20%

D、相差50%

17、假性近视是()

A、晶体变大所致

B、晶体变小所致

C、睫状肌调节障碍

D、瞳孔调节障碍

18、当眼调节静止时,近视眼可使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于()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9、近视眼依屈光成分分为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和()

A、单纯性近视

B、继发性近视

C、指数性近视

D、变性近视

20、()折射率的正常值为1.376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21、()为视网膜成像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A、像的大小=物的大小*17.05/物到结点的距离

B、像的大小=物的大小*17.05/物到主点的距离

C、像的大小=物的大小*17.05/物到前焦点的距离

D、像的大小=物的大小*17.05/物到后焦点的距离

22、与物体距离远近成反比的是()

A、视轴

B、视角

C、光轴

D、固定轴

23、()为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高与最低正镜度差

A、全远视

B、隐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24、视力减退、视疲劳、内斜视和假性视神经炎是()的临床表现

A、近视眼

B、远视眼

C、单纯近视散光

D、复性近视散光

25、远视眼(+2D)注视眼前33cm处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和集合力分别为()

A、4D;4ma

B、3D;3ma

C、5D;3ma

D、1D;1ma

26、80岁的人的调节幅度按公式计算为()

A、-2D

B、-3D

C、-5D

D、0D

27、老视验光的基础状态为()

A、散瞳后B、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后

C、休息后D、不用调节

28、近视眼(-3D)注视眼前33cm处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和集合力分别为()

A、0D;2ma

B、3D;3ma

C、2D;2ma

D、0D;3ma

29、一般人们在40岁左右出现()

A、近视

B、远视

C、老视

D、散光

30、远视患者的眼镜()

A、一定是近视镜

B、一定是远视镜

C、一定是平光镜

D、有可能是近视镜

31、老视的矫正方法有()

A、近视镜B、远视镜

C、平光镜D、手术、老视镜

28、角膜的屈光力为(),占眼球屈光力的()

A、+43.05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2/3

B、+43.05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1/3

C、+19.11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2/3

D、+19.11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1/3

33、晶状体的屈光力为(),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A、+43.05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2/3

B、+43.05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1/3

C、+19.11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2/3

D、+19.11D,近似为眼的总屈光力的1/3

34、轴性远视眼,轴长每缩短1mm,矫正镜的顶焦度约需()

A、加+3.00D

B、减+3.00D

C、加+6.00D

D、减+6.00D

35、轴性近视眼,轴长每缩短1mm,矫正镜的顶焦度约需()

A、加-3.00D

B、减-3.00D

C、加-6.00D

D、减-6.00D

36、正视眼使用2.50D的调节力,其调节近点到眼的距离为()

A、25cm

B、30cm

C、40cm

D、50cm

37、正视眼注视眼前25cm处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和集合力分别为()

A、4D;4ma

B、3D;3ma

C、2D;2ma

D、1D;1ma

38、近视眼(-2D)注视眼前50cm处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和集合力分别为()

A、0D;2ma

B、3D;3ma

C、2D;2ma

D、1D;1ma

三、判断题(17分)

1、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距离之差称作调节幅度()

2、一般轻度散光如无症状可不戴散光眼镜()

3、近视眼依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而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和继发性近视。()

4、当眼的睫状肌静止时,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扁平屈折力减弱,此为眼的静止状态()

5、当眼的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轭的视轴上一点为调节远点。()

6、正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远距离。()

7、远离5米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折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为正视眼。()

8、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前成一焦点,为远视眼()

9、平行光线进入散光眼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 )

10、规则散光可依强主子午线分为顺例散光、反例散光、斜向散

光。()

11、调节需求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

12、假性近视患者不应戴近视镜。()

13、成年人一般两眼屈光度相差在3.00D以下者通常能全部矫正。()

14、视角是由物体大小决定的。()

15、老视的治疗可以戴眼镜。()

16、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生理性的结构改变,眼睫状肌肌力增强,调节功能衰退而出现老视。()

17、视角的大小与物体距离的远近成正比。()

三、绘图题(6分)

请绘制正视眼、近视眼(-3.0D)、远视眼(+3.0D)、散光眼(-2.00DS/-1.00DC*90)的屈光状态图

四、计算题(29)

1、对于40岁的患者,其调节近点分别为10cm、22cm、40cm,求其屈光不正度分别为多少?

2、请计算20岁的正视眼、近视眼(-4.0D)、远视(+3.0D)、的明视范围是多少?在注视40cm处的物体时所动用的调节和集合为多少?

3、患者,主客观验光得R:-2.00DS,L:-2.00DS/-1.00DC*180,测得调节广度为1D,习惯近工作距离为40cm,请问他是否需要配戴花镜,说明理由,如果需要,请给出处方,并说明配两副镜的明视范围。

眼屈光学样题2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和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 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作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完全静止,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A隐性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及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及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及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此为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10.远视眼长期形成的调节张力() A稍休息后可松弛 B可主观消失 C可逐渐加强 D短时间内不能松弛 11.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象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2.()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A模拟眼 B模仿眼 C模式眼 D简化眼 13.()指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 A调节远点 B调节近点

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自主性,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近感性、融合性和调节性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有无斜视,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显斜与隐斜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竖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同侧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内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外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交叉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外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内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等于辐辏;近视

验光学及临床操作-专业配镜顾问教材系列

视光学------视功能检查 第一节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折射。眼屈光学即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研究眼的光学构造;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成像原理以及屈光成像异常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眼屈光学的发展与光学密不可分。调查表明:在我国有超过50%的青少年患有近视,我国已成为近视大国,这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其他类型的屈光和双眼视异常问题也需通过眼屈光学来探究原理,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眼屈光学对人类的视觉质量以及公众视觉保健有重要意义。 1、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认 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曾一度引起世人哗然。是第一位用光学仪器来解释视觉原理的人。 2、谢纳(Schiener),德国人,是眼屈光学最早的启蒙人。 1)1619 年,他用牛眼做实验,观察到在视网膜上出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应证了开普勒的假设,成为静态研究屈光的开始。 2)谢纳的针孔实验,证明了人眼只有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装置,这是动态屈光研究的开始:说明人眼具有既可以看清楚远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物体的眼屈光系统的调节装置。其后林德纳等于 1927 年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针动检影法。这种方法需要被试者主观判断视标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故称为自觉检影法。目前称为电脑验光的自动验光仪,有的仍采用谢纳试验的设计原理,用来放松调节。 3、托马斯?扬( 1773~1829),英 国的物理学家和内科医师。 1)前述谢纳实验只证明了人眼有能 够看远和看近的调节装置,但这种功能产 生在眼的哪—部分还未确定。托马斯?扬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并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性。 2)他曾提出颜色视觉的理论,后经黑姆霍耳茨的努力,创立了现在通称的扬-黑氏色觉学说。即在视网膜上只有 3 种光的感受器。它受红、绿、蓝 3 种色光的刺激而感光。3)他还于 1793 年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检查屈光不正,其结果有-1.68D 的反例近视散光。这是人眼散光的最早记载 4、黑姆霍耳茨,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当时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不但是眼 生理光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医学的知名人物。

眼屈光学样题2课件.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之为()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静止时,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 A、隐形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现象,此为() 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10、远视力长期形成的调节张力() A、稍休息后可松弛 B、可主观消失 C、可逐渐加强 D、短时间内不能松弛 11、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而不能出现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后 C、晶状体上 D、视网膜前 12、()是指把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来代替的模型眼 A、模拟眼 B、模仿眼 C、模式眼 D、简化眼 13、()指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 A、调节远点 B、调节近点 C、生理性调节 D、病理性调节 14、集合是指注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使视轴能正对物体 A、向内转动 B、向上转动 C、向下转动 D、向外转动 15、远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可诱使调节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前 C、视网膜后 D、晶状体上

眼屈光学

---------------------------------------------------------------最新资料推荐------------------------------------------------------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简介唐凯 1/ 28

第一节概述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 28

? 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 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0.5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5/ 28

眼科屈光学和眼镜光学

眼科屈光学和眼镜光学 第一章眼科屈光学 第一节:眼睛的屈光状态 一.屈光系统的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组成。 二.眼屈光参数:1.眼轴长度眼睛静止时总屈光力+ 2.角膜折射率屈光力为+, 3.晶状体屈光力为+17D 三.眼轴定义: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部)的垂直线,与巩膜后面相交点(后极部),前后极的距离即为眼轴的长度。 四.视力检查 1.定义:眼睛分辨外界物体精细结构的能力。数值上等于视角的倒数。 2.视力的记录方法:小数记录法,对数记录法,分数记录 3.视力检查原则:a。先右后左不咪眼。b。自上而下c。注视时间不超过3秒。d。标准, 行不能错,可错一个,以上可错2个。 五.眼的屈光过程: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从而看清远处物体。看近时,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能成像与视网膜上,而看清近处物体,这种机制叫调节。 六.屈光不正 1. 屈光不正的定义: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 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视物不清的状态。 2.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 (一)3.远视眼:调节静止时,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后聚焦,从而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状态。 4.远视眼的分类:a。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每缩短1mm,远视+度。 b.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C.指数性远视,角膜晶体屈光指数偏低。 5.远视眼的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度数越高视力越差2)视疲劳感明显,因为远视 眼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3)容易出现内斜视,调节过多,内直肌过于兴奋。(二)6.近视眼:定义:调节静止时,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聚焦,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7.近视眼分类:依屈光性质分:1)轴性近视。2)曲率性近视。3)指数性近视。 依近视性质分类:1)单纯性近视,可用镜片矫正到正常视力。 2)变性近视,以遗传因素为主,每年会增加度数。 8.近视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配镜情况。 9.近视临床表现:远视力降低,视疲劳,眼位容易外斜,高度近视眼底会退行性改变。(三)散光眼:定义:调节静止时,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两条焦线间的距离代表散光程度。 2.散光的分类:根据散光的原因分为:1)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 最常见的是垂直弯曲度较水平大,(与眼睑长期压迫有关。)垂直曲折力也较水平大。 2)残余散光,由眼内其他屈光介质的弯度异常,位置倾斜,折射率不一致等造成。 散光可以依据强弱子午线是否垂直分类:1)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与最小屈光力子午线互相垂直。可用镜片矫正。2)不规则散光。

眼科屈光学

眼科屈光学 视觉的形成 ● 外界物体本身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 网膜上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 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 ● 组成 ● 简化眼 ● 眼球及眼轴 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 眼球的主要作用是屈光和感光; ● 屈光系统的组成:由四种屈光介质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感光系统:视网膜; ● 可以把眼看成一个共轴的球面系统,其三对基点为:前焦点、后焦点、第一主点、第二主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 眼轴长度:24.387mm ● 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表: 前焦点 后焦点 第一、第二主点 第一、第二结点

屈光介质 折射率 屈光力 曲率半径 厚度 角 膜 1.376 43.05 7.7前6.8后 0.5 房 水 1.336 3.0~3.1 晶状体 1.406 19.11 10前-6后 3.6 玻璃体 1.336 幻灯片6 简化眼(一) ● 定义: ● 模型眼:根据标准眼的基本数据,将人眼简化成由一个单球面和一个折射率均匀的凸透 镜组合系统。 ● 简化眼:指简化后的模型眼 ● 焦点:平行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与主轴交 ● 叉的点 ● 焦距:镜片的光学中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 节点:即薄透镜的光学中心点,经过此点 ● 的入射光线不被屈折。 幻灯片7 简化眼(二) ● 简化眼的模式:把眼球的各个屈光系统假想为一个单一球面,此球面位于角膜后方 1.35mm 处,曲率半径为5.73mm 。 此球面的前面假想为空气,折射率n=1,另一侧介质的折射率为n=1.336 ,节点即为该球面的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表面后方7.08mm 处,前焦距为-17.05mm ,后焦距+24.13mm ,总 的屈光力为58.64D 17.05mm 24.13mm 17.05mm 前焦点 F 顶点(主点) H 结点 N 后焦点 F’ 7.08mm n=1.366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课程名称眼屈光学基础班级课程类型实验 授课课时1h 学期授课教师 教授内容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章节内容实验九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教学要求掌握视功能分析的三个原则,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教学重点Sheard’s准则 教学难点1:1规则、Sheard’s准则、 Percival准则: 教学手段讲授+ 幻灯片+ 视频动画等多媒体 实验目的:能正确利用各种法则对病例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分析 实验相关理论:(视功能分析时应用的法则或规则) 1、Sheard’s准则:此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即正融像辐辏储备为外隐斜的两倍;负融像辐辏储备为内隐斜的两倍,用公式表达为R≥2D。(R代表储备量;D代表需求量)储备表示在需求满足后仍能利用的融像性辐辏的量,对于外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右侧边界的水平距离;对于内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左侧边界的水平距离.不符合R≥2D的需求时,需通过公式P=2/3D-1/3R来计算获得棱镜量 2、1:1规则:要求BI的恢复点应至少同内隐斜一样大。可通过公式:B0棱镜P=(内隐斜-BI恢复值)/2求得所需的棱镜量,P值≤0表示无需棱镜,P>0则需要棱镜。 3、Percival 准则:要求在特定的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应该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内,而不考虑隐斜。 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习惯上被认为是被检者的的用眼舒适区,若患者在某一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外,且有视疲劳的现象存在,则需求棱镜的矫正,所需的棱镜量可通过P=1/3G-2/3L进行计算,G代表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L代表较小的一侧,棱镜的基底方向应朝向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P>0则需棱镜,P≤0则无需棱镜。 三者在算得棱镜量之后,均可通过公式△S=P/A获得球性度数改变量,通过球镜度数的改变来解决患者不适(P代表上述公式中计算所得的所需棱镜量,A代表AC/A)或采用训练的方法矫治。 1:1规则仅用于内隐斜患者,sheard‘s法则和Percival 准则,均可用于内、外隐斜的预测和处理,但实际中Percival 准则并不常用,不仅因为它应用时较为烦琐,而且由于它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隐斜而存在较大的争议实验仪器及材料 1白纸、 2铅笔、 3直尺、

眼科词汇

眼科学词汇英汉对照 ophthalmology, OPH, Ophth 眼科学 visionics 视觉学 visual optics 视觉光学 visual physiology 视觉生理学 physiology of eye 眼生理学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视觉电生理学pathology of eye 眼病理学 dioptrics of eye 眼屈光学 neuro?ophthalmology 神经眼科学ophthalmiatrics 眼科治疗学 ophthalmic surgery 眼科手术学 cryo?ophthalmology 冷冻眼科学 right eye, RE, oculus dexter, OD 右眼 left eye, LE, oculus sinister, OS 左眼 oculus uterque, OU 双眼 eyeball phantom 眼球模型 eye bank 眼库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PB 防盲 primary eye care 初级眼保健 low vision 低视力 blindness 盲 totol blindness 全盲 imcomplete blindness 不全盲 congenital blindness 先天性盲 acquired blindness 后天性盲曾用名“获得性盲”。functional blindness 功能性盲 organic blindness 器质性盲 occupational blindness 职业性盲 legal blindness 法定盲 visual aura 视觉先兆 visual disorder 视觉障碍 visual deterioration 视力减退 transitional blindness 一过性盲 amaurosis 黑朦 amaurosis fugax 一过性黑朦 toxic amaurosis 中毒性黑朦 central amaurosis 中枢性黑朦 uremic amaurosis 尿毒性黑朦 cortical blindness 皮质盲 macropsia 视物显大症曾用名“大视”。micropsia 视物显小症曾用名“小视”。metamorphopsia 视物变形症 polyopsia 视物显多症曾用名“多视”。

眼屈光学样题1

眼屈光学样题1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 2.隐斜 3.远视眼 4.老视 5.近视眼 6.AC/A 7.逆规散光 8.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 、、、。 2、物理性调节是指:;生理性调节是指: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为参考点,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结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 5、AC/A的正常值范围为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和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和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的复视,表明患者有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辐辏;近视眼的调节辐辏,远视眼的调节辐辏。 13、通常在验配中,要保留患者最大调节力的作为储备,才能保证患者用眼的舒适。 14、在进行调节近点的测试时,通常以视标变作为结束标准。而辐辏近点的测定,则以视标变作为结束标准。 15、患者的全远视度包括显性远视和,其中显性远视又包括和。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A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分) 2、简述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的原理(4分) 3、眼的屈光介质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光学性能?(8分) 四、计算题(40分) 1、对于调节力7D的患者,其调节近点分别为10cm、14cm和20cm,求屈光不正度数分别为多少?(10分)

眼屈光学

湖北视佳医眼视光集团视光学校眼视光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眼屈光学 湖北视佳医视光集团视光学校

眼视光基础知识 眼屈光学 学习目标 理解学习眼屈光学的目的意义 理解眼屈光不正的定义、分类、矫正方法 理解老视的形成、矫正方法 一、眼的光学系统 眼球的构造 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 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 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 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 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几乎完全是相似: 眼睑—快门、巩膜—像机壳、角膜—物镜、晶状体—调焦镜组 脉络膜—暗箱、虹膜——光圈、视网膜—胶卷 人眼的视觉过程为: 物体发出\反射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视网膜光刺激转变为电冲动,经视路神经的传导,到达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主觉上又成为正像,而形成视觉。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下面的三个基本条件: 1、眼的屈光系统是完全透明的,外界进入眼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这个径路中没有任何障碍。 2、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清晰且需足够大。 3、整个视觉分析器,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视索、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必须完整并具有正常功能。 二、屈光不正 1、正视眼 在调节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能在视网膜上聚焦的眼,称为正视眼。 目前认为-0.25 D~+0.50 D为人眼正视眼临床标准。 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不能成焦点于视网膜上,这就叫做非正视眼。

天津2012年自考“几何光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几何光学课程代码:126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几何光学为眼视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继课,眼屈光学、眼镜学、角膜接触镜和眼视光仪器学等课程奠定光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掌握球面镜成像原理,掌握透镜成像原理,掌握研究薄透镜组和厚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光阑的作用,掌握像差的产生原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几何光学》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应用光学中的基本成像概念、规律和公式、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实用光学技术,并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正确地进行各种成像计算和作图、简单的光路计算以及相应的光路图绘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侧重几何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将为更好地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如《眼视光器械学》、《眼镜学》、《隐形眼镜学》打下良好的光学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教材第一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原理 (二)熟悉:光与光源 (三)了解: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原理(重点) 应用:几何光学的四个基本定律与光的可逆原理。 (二)光与光源(次重点) 理解:电磁辐射、光与光源 (三)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原理(一般) 识记: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原理 第一部分几何光学成像(教材第二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成像的基本条件,单球面光学系统的近轴成像,透镜的近轴成像。 (二)熟悉:理想光学系统成像。 (三)了解:单平面光学系统和薄三棱镜成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成像的基本条件,单球面光学系统的近轴成像,透镜的近轴成像。(重点)识记:成像的基本条件 理解:单球面光学系统的近轴成像

眼屈光学(验光)

1.看远时,不需要动用调节。 A正视 B 近视 C 远视眼 D 正视和近视 2.标准对数视力表4。9相当于小数记法。 A0。6 B 0。8 C1。0 D 0。9 3.人眼看近距离物体时,瞳孔会_____。 A.放大 B.缩小 C.不变 D.可大可小 4. 标准对数视力表,视标每行相差___倍。 A 0.5 B 1 C 1.259 D 1.5 5.标准对数视力表4.8相当于小数记录法。 A 0.7 B 0.8 C 0.6 D 1.0 6.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瞳孔会。 A放大B缩小C不变D可大可小。7.看远时,眼需要用调节来增加清晰度。 A近视B远视C散光D正视 8.正视眼看眼前25厘米时,所用调节力是()D。 A 1 B 2 C 3 D 4 9.+2.00D远视者注视33厘米,用调节力是()D。 A +3.00D B +4.00D C +5.00 D D +6.00D。10.-3.00D近视者注视33厘米时,用调节力是()D。 A 0 B 1 C 2 D 3 11.5米处标准对数视力表1.0视标大小相当于人眼视角是()。 A 1” B 1' C 2' D 5' 12.在模拟眼中,眼屈光系统中光学常数正确的是()。(高级) A 玻璃体的折射率为1.306 B 房水的折射率为1.376。 C 眼轴长度为24.738毫米 D 角膜的屈光力为+43.05D。13.眼改变晶状体曲率能看清近距离物体的功能称为————。 A.集合B.调节C.缩瞳D.散开 14.眼屈光介质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 A.睫状肌B.视网膜 D.眼外肌 15.眼轴比正常眼长的近视眼称为————。 A.轴性近视B.曲率性近视C.指散性近视D.屈光性近视16.年龄增大,隐性远视转为显性,一般可做————。 A.散瞳验光B。不散瞳验光C。散光表检查D。双色试验19.超过40岁的人,因睫状肌的退化.导致调节力下降,形成______. A.近视 B.远视 C.老视 D.乱视 20.超过_____岁的人,因睫状肌的退化.导致调节力下降,形成老视. A. 20岁 B.30岁 C.40岁 D.50岁 21.超过40岁的人,因______的退化.导致调节力下降,形成老视. A.晶状体 B.睫状肌 C. 玻璃体 D.晶体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 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 (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其与空气的境界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界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其数值如下: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位置)-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 22.78mm 第一主点: 1. 348 mm 第二主点:1.602 mm 第一结点:7.078 mm 第二结点:7.332 mm 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眼轴长度 24. 387mm; 眼总屈光力(静止时)+ 58.64D。 ——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 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但为便于理解和实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代替,(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表面后方7.08mm处;前焦距一 17.05mm,后焦距十 22.78mm,总屈光力为十 58.64D。简化后的模型服即 称简化眼。

眼屈光学样题2总结

眼屈光学样题2总结

————————————————————————————————作者:————————————————————————————————日期:

眼屈光学样题2 一、名词解释:(10分) 1.屈光参差 2.逆规散光 3.AC/A 4.绝对性远视 5.调节滞后 二、选择题(38分) 1、眼屈光系统的三对基点为一对焦点、()、一对结点 A、一对顶点 B、一对主点 C、一对远点 D、一对近点 2、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称之为() A、调节范围 B、调节幅度 C、调节远点 D、调节近点 3、()指当调节静止时,其屈折力与视网膜之相对位置关系所呈现的屈光 A、静态屈光 B、动态屈光 C、正视眼屈光 D、非正视眼屈光 4、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 A、隐形远视 B、显性远视 C、能动性远视 D、绝对性远视

5、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分为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 A、角膜散光 B、残余散光 C、顺例散光 D、混合性散光 6、调节力等于()的倒数 A、调节远点的距离 B、调节近点的距离 C、调节距离 D、调节范围 7、近反射三联征指看近目标时同时发生的()三种现象 A、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B、调节、集合、瞳孔散大 C、调节、集合、眼球内转 D、调节、集合、眼球下移 8、在规则散光依各经线屈光状态进行的分类中不包括()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 C、混合性散光 D、顺例散光 9、当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视远、近物体时,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现象,此为() A、单眼视症 B、双眼视症 C、交替视症状 D、屈光参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