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诊断评估问卷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诊断评估问卷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诊断评估问卷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诊断评估问卷

2017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大批量)

基础建设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均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建立了二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14.建立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15.数字化预装配建模水平:

A.未实现

B.可建立部件级预装配模型

C.可建立产品级预装配模型

16.是否能构建数字样机:

A.是

B.否

17.产品性能与功能的数字化验证情况:

A.无法实现产品性能与功能数字化验证

B.仅能实现零件级性能与功能仿真

C.能够在零件级性能仿真基础上实现部件级性能仿真

D.能够在部件级性能仿真基础上实现产品级性能仿真

E.能够在产品级性能仿真基础上实现可制造性分析

18.是否开展了三维的工艺设计:

A.是

B.否

19.计算机辅助产品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情况:

A.信息化工艺流程规划

B.工艺文件自动生成

C.计算机辅助材料定额制定

D.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制定

E.信息化工装设计

F.以上均未实现

20.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动态仿真与优化情况:

A.加工工艺动态仿真与优化

B.装配过程动态仿真与优化

C.产品维护过程动态仿真与优化

D.以上均未实现

21.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生产计划排产的产品品种数占产品品种总数的比例__%:

22.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供应的物料占全部物料供应总量的比例__%:

23.自动生成配送计划的物料占全部配送物料总量的比例__%:

24.物料信息动态跟踪能力:

A.实现对在制品库存物料信息动态跟踪

B.实现对物料配送信息动态跟踪

C.实现对生产物料全过程信息动态跟踪

D.以上均未实现

25.是否能够通过信息化对外协全过程进行监管:

A.是

B.否

26.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外协计划采购的物料占全部外协物料采购总量的比例__%:

27.自动化生产线数量占生产线总数的比例__%:

28.应用了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

29.计算机辅助编程(CAM)的数控工序数量占数控工序总数量的比例__%:

30.利用信息系统编制准时制车间作业计划(JIT)的车间数量占车间总数的比例__%:

31.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占全部作业指令的比例:

A.无

B.50%以下

C.50%以上

D.80%以上

32.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的层级:

A.没有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

B.仅能监控到单个车间

C.能够监控到整条生产线或工序

D.能够直接监控到设备

33.生产制造过程信息跟踪与管控情况:

A.实现产品加工全过程的信息跟踪与管控

B.实现产品装配全过程的信息跟踪与管控

C.实现在制品物流信息跟踪与管控

D.以上均未实现

34.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生产制造现场物料管理精度:

A.无

B.精确到车间物料

C.精确到车间工位物料

D.精确到单一物料

35.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采购管理业务覆盖范围:

A.尚未实现采购信息化管理

B.采购寻源

C.采购成本管理

D.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

E.采购合同管理

F.采购报表分析

G.采购索赔

36.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管理实现的功能:

A.尚未实现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

B.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出入库管理

C.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配送管理

D.实现原料自动分拣

37.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供应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

A.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

B.供应商准入管理

C.供应商评价管理

D.以上均未实现

38.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

A.采购需求计划

B.网上询报价

C.网上招标

D.订单交互

E.物流交互

F.网上结算

G.以上均未实现

39.网上采购率__%:

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40.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销售管理业务覆盖范围:

A.尚未实现销售信息化管理

B.市场信息管理

C.销售计划管理

D.售前活动管理

E.销售合同管理

F.销售价格管理

G.销售订单处理和跟踪

H.销售(分销)渠道管理

I.销售分析

41.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产成品库存管理情况:

A.尚未实现产成品库存信息化管理

B.利用信息化实现产成品出入库管理

C.利用信息化实现产成品配送管理

D.实现产成品自动分拣

42.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物流配送管理覆盖环节:

A.成品发运

B.配送过程

C.产品交付

D.以上均无

43.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售后服务管理实现的功能:

A.呼叫中心

B.维修服务

C.售后质量(质量异议管理、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索赔管理、召回管理)

D.配件管理(售后配件需求计划和采购、售后配件仓库优化调配、售后配件交付管理)

E.以上均未实现

44.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客户(分销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

A.客户(分销商)基本信息管理

B.客户(分销商)分析

C.客户(分销商)评估

D.以上均未实现

45.销售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

A.销售意向沟通

B.网上订单交互

C.网上报价

D.网上投标

E.电子单据

F.网上结算

G.物流配送

H.客户个性化服务

I.以上均未实现

46.网上销售率__%:

网上销售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47.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实现的层级:

A.会计账务由手工管理

B.仅能够利用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

C.能够利用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

D.能够利用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并进行成本管理

E.能够利用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进行成本管理、并实现成本管理基础上的财务预算管理

48.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报表功能:

A.财务报表自动生成

B.财务报表报送

C.合并报表

D.以上均未实现

49.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分析功能:

A.资金运作分析

B.财务政策分析

C.经营管理分析

D.投融资管理分析

E.财务分析报告生成

F.以上均未实现

50.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成本管理功能: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计划

D.成本核算

E.成本控制

F.成本分析

G.成本考核

H.以上均未实现

51.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预算管理功能:

A.投资预算管理

B.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C.预算编制

D.预算执行与控制

E.预算考核

F.以上均未实现

52.上传到信息系统的计量数据占全部计量数据的比例__%:

53.上传到信息系统的检化验数据占全部检化验数据的比例__%:

54.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质量管理的覆盖范围:

A.尚未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B.仅能覆盖到产成品

C.能够覆盖到产成品及产成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生产车间/工艺过程/生产线)

D.能够覆盖到产成品、产成品制造过程和原材料入场

E.不仅能够覆盖到产成品及生产制造过程和原材料入场,还能够覆盖到产品设计

55.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质量管理实现的功能:

A.尚未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B.产品规范管理

C.工艺规范管理

D.合同质量设计

E.检化验信息管理

F.质量判定管理

G.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

56.上传到信息系统的质量检测数据占全部质量检测数据的比例__%:

57.实现自动采集的质量检测数据占全部质量检测数据的比例__%:

58.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能源管理实现的功能:

A.尚未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

B.能够形成自动能源计划

C.实现能源平衡和能源调度

D.实现能源绩效与考核

E.能源设备运转状况在线实时监控

F.能源生产/消耗实绩采集

G.能源在线实时监控管理

59.能源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比例__%:

60.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环保管理实现的功能:

A.环保数据在线实时监测

B.监测数据自动报警

C.环保监测考核

D.以上均未实现

61.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比例__%:

62.安全生产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比例__%:

63.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设备集中监控覆盖程度:

A.无

B.50%以下

C.50%以上

D.80%以上

64.信息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及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情况:

A.重大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

B.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

C.重大危险源预测分析、及时预警

D.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及快速响应

E.以上均未实现

65.应用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

A.尚未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B.项目规划与立项管理

C.项目设计、计划与预算管理

D.项目执行管理

E.项目后评估管理

66.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

A.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合同、设备图档等基本资料的管理

B.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点检检修、资材备件、故障诊断与及时处理等过程管理

C.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成本控制等固定资产管理

D.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

E.以上均未实现

67.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

A.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统一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人员招聘和进行人事管理

B.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现全企业集中管理和执行

C.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薪酬与福利管理面向个体员工的全企业集中统一

D.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关键绩效管理事务的记录、跟踪和考核全过程管理

E.以上均未实现

68.办公自动化实现的功能与层级:

A.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信息发布等信息交流与发布信息化管理

B.收发文和公文流转管理等公文信息化管理

C.日程管理、会议管理、个人事务等日常活动信息化管理

D.实现移动办公

E.以上均未实现

综合集成

69.产品模型数据定义情况:

A.有二维图纸定义规范,且可自动批量导入PDM

B.有三维模型定义规范,且可成套自动导入PDM

C.有工艺规划定义规范,且可成套自动导入PDM

D.以上均无

70.产品数据管理覆盖范围:

A.无产品数据管理

B.产品设计环节

C.工艺设计环节

D.生产制造环节

E.现场安装调试环节

71.产品数据管理覆盖的功能:

A.电子文档管理

B.产品结构管理

C.技术状态管理

D.以上均未实现

72.产品模型传递和关联维护实现程度:

A.实现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之间产品模型信息自动传递

B.实现工艺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产品信息自动传递

C.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之间产品信息关联维护

D.实现工艺设计与生产管理之间产品信息关联维护

E.实现产品信息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关联维护和一致性管理

F.以上均未实现

73.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向经营管理系统自动上传信息范围:

A.无车间级生产制造执行信息系统(调度系统)或经营管理系统

B.车间级制造执行信息能够通过手工转录方式上传至经营管理系统

C.自动上传生产能力信息

D.自动上传排产计划信息

E.自动上传订单状态信息

F.自动上传资源分配与消耗(人力、设备、物料、环境等)信息

74.经营管理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自动下达指令包含内容:

A.无法自动下达指令

B.自动下达生产任务

C.自动下达产品BOM

75.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自动上传信息覆盖范围:

A.无过程控制系统或车间级生产制造执行信息系统(或调度系统)

B.自动上传工序进展信息

C.自动上传设备状态信息

D.自动上传物料使用状态

76.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向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自动下达指令包含的内容:

A.无法自动下达指令

B.自动下达排产计划

C.自动下达生产指令

D.自动下达物料清单

E.自动下达生产优化运行参数

77.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和动态调度能力:

A.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

B.根据用户订单制定排产计划的同时自动形成物料供应计划

C.在用户订单与产能不匹配时实现在有限产能约束下优化排产

D.在发生改判、降级、判废以及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动态调度

E.以上均未实现

78.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内部供应链集成管理所覆盖的环节:

A.物料采购环节

B.原料库环节

C.生产制造环节

D.产成品库环节

E.产品销售环节

F.产品配送环节

G.以上均未实现集成运作

79.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供应链集成运作水平:

A.能够实现供应商在指定时间直接供货到生产现场

B.能够按照客户要求实现精准配送

C.运用信息系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分销网络

D.以上均未实现

80.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户订单全过程跟踪情况:

A.无法进行订单过程跟踪

B.跟踪到产品配送阶段

C.跟踪到生产制造阶段

D.跟踪到物料采购阶段

E.跟踪到研发设计阶段

81.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情况:

A.质量不可追溯

B.追溯到产品交付

C.追溯到生产制造

D.追溯到物料供应

E.追溯到研发设计

82.实现与财务系统集成的业务系统范围:

与财务系统集成是指财务系统可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不落地(不经过人工录入环节);尚未利用信息化实现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制造、物流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不要勾选相应选项。

A.采购管理系统

B.销售管理系统

C.生产制造系统

D.物流管理系统

E.设备管理系统

F.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G.研发系统

H.以上均未实现集成

83.财务系统对采购适时监控的情况:

A.合同价格监控

B.到货监控

C.付款监控

D.发票监控

E.以上均未实现监控

84.财务系统对销售实时监控的情况:

A.合同价格监控

B.发货监控

C.收款监控

D.开票监控

E.以上均未实现监控

85.成本信息自动获取范围:

这里所指的成本信息指的是实际成本。自动获取是指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从产生的源头抓取,数据不落地、不可更改

A.产品设计

B.产成品、半成品收发存

C.主原料消耗

D.资材备件消耗

E.人工成本

F.维修费用

G.能源成本

H.运输成本

I.以上均未实现

86.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实际成本核算的精度:

A.无法应用系统自动进行产品实际成本核算

B.精确到车间

C.精确到产品品种

D.精确到不同产品品种的不同批次

E.精确到单个产品

87.通过信息化全面落实企业战略规划,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

A.投资预算与执行管理

B.生产采购预算与执行管理

C.技措技改预算与执行管理

D.费用预算与执行管理

E.成本预算与执行管理

F.以上均未实现

88.基于智能知识模型自动采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业务范围:

A.采购及供应商信息

B.销售及客户信息

C.库存信息

D.生产信息

E.财务信息

F.质量信息

G.物流信息

H.设备信息

I.能源环境信息

J.成本信息

K.绩效信息

L.竞争情报

M.市场趋势和环境

N.以上均未实现

89.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可实现的决策支持内容:

A.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

B.客户价值和信用决策

C.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决策

D.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决策

E.企业预测预警

F.企业风险管控

G.信誉建设

H.以上均未实现

协同与创新

90.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情况:

A.能够实现统一数字化产品定义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和关联维护

B.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C.以上均未实现

91.跨企业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能力:

A.实现跨区域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

B.实现国内企业间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

C.实现全球多国多企业间的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

D.以上均未实现

92.在线实现产品服务延伸或远程管控的情况:

A.产品安装

B.产品使用培训

C.远程监控

D.备品备件

E.故障维修

F.维护保养

G.咨询改进

H.二手交易

I.以上均未实现

93.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情况:

A.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条件下的绿色设计

B.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条件下的绿色工艺创新

C.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条件下的产品集约生产

D.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条件下的产品再制造

E.以上均未实现

94.产业链企业之间信息交互和共享情况:

A.建立了产业链企业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接口

B.产业链企业建设或采用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

C.产业链企业之间关联信息实现共享和实时交互

D.以上均未实现

95.通过信息化实现与产业链企业间业务协同情况:

如为客户企业提供替客户采购、按需加工配送、客户厂前库管理、工程总包等一体化集成业务服务的情

A.实现生产计划协同

B.实现物料协同

C.实现订货业务协同

D.实现物流仓储协同

E.实现加工配送协同

F.实现财务结算协同

G.实现研发设计协同

H.实现产业链企业间订单全程可追溯

I.实现产业链企业间质量全程可控

J.以上均未实现

竞争力

96.产品质量合格率__%:

合格产品产量占全部产量的比例。

97.按期交货率__%:

按期交货的产品产量占全部产量的比例。

98.设备综合利用效率__%:

设备综合效率 = 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时间开动率=实际开动时间/规定开动时间×100%;性能开动率=实际小时产量/理论小时产量×100%;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加工总数量×100%

99.产能利用率__%:

产能利用率 = 实际产能/设计产能×100%

100.全员劳动生产率__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全年累计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不含辅助人员的平均人数)

101.企业月度合并财务决算最终结果报出所需天数__天:

此处的“财务决算”指“月决算”;对不进行“月决算”的企业,指“季度决算”;②从企业关账(或者接受结算指令)开始计时;③有关部门根据决算的要求,收集和汇总决算所需要的数据;④完成③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此处所指的财务决算速度;该时间必须是可重复实现的。

102.库存资金周转率__次/年:

库存资金周转率 = 年产品销售成本总额/存货资金平均余额

103.库存资金周转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情况:

A.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B.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C.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D.达到初级水平

104.新产品产值率__%:

新产品产值率 = 新产品产值/总产值×100%

105.新产品研发周期__天:

106.新产品研发周期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情况:

A.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B.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C.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D.达到初级水平

107.百人专利拥有量__个:

百人专利拥有量 = 专利申请数量*100/企业年末员工总数

经济和社会效益

108.成本费用利润率__%:

成本费用利润率 =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营业、管理、费用等三项期间费用

109.销售利润率__%:

销售利润率 =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11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__吨标准煤/万元:

11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情况:

A.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B.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C.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D.达到初级水平

112.社会贡献率__%:

社会贡献率 =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注: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

特殊采集项

113.当年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__万元: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114.当年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__万元: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115.近五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116.近五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__万元: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117.年度网上采购额__万元:

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118.年度采购总额__万元:

119.年度网上销售收入__万元:

网上销售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120.年度销售总收入__万元:

121.企业组织模式:

A.科层制组织模式

B.矩阵式组织模式

C.流程化组织模式

D.网络化组织模式

122.绩效管理方式:

A.无

B.基于经验的绩效管理

C.基于全面内部业务数据的精准绩效管理

D.基于价值网络的价值绩效管理

123.信息化规划执行情况:

A.无明确的执行要求

B.有明确的年度执行计划

C.对规划执行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和优化

D.有明确的规划执行考核制度和考核要求

124.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决策支持的水平和层次:

A.不能自动开展决策优化

B.能够利用信息系统自动开展决策优化

C.通过在线收集企业内部信息,进行综合决策优化

D.通过在线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决策优化、预警和预测

125.在线实现用户服务的情况:

A.个性化定制

B.网络化精准营销

C.远程监控

D.在线运维

E.基于可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的智能产品终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创新服务

I.以上均未实现

126.基于统一信息平台的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同共享情况:

A.未实现资源集中管控

B.能够实现内部资源全面集中管控

C.能够实现内部资源全局动态优化配置

D.能够实现内外部资源的全面协同和共享应用

127.基于统一信息平台的业务集中管控情况:

A.未实现业务集中管控

B.能够实现业务全面集中管控

C.能够实现业务全局动态协同优化

D.能够实现企业及其与相关方的业务全面在线协同

128.基于统一信息平台的战略闭环管控情况:

A.未实现战略闭环管控

B.能够实现从战略到管理、执行和操作的精准分解和有效落地

C.能够实现战略、管理、执行、操作的闭环管控和持续优化

129.通过建立互联网开放社区实现价值网络协同情况:

A.建立了开放式研发创新社区

B.搭建了协同制造平台

C.建立了协同营销社区

D.搭建了开放物流平台

E.开展了产业链金融服务

F.以上均无

130.企业增加值率______%: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值×100%

131.工业软件创新能力:

A.不能实现工业软件的创新研发

B.仅能基于外购工业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C.能够实现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设计

132.工业软件使用情况:

A.决策支持软件DSS

B.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

C.供应链管理软件SCM

D.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

E.产品数据管理PDM

F.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

G.计算机辅助软件CAD、CAE、CAPP

H.辅助制造软件CAM

I.制造执行系统MES

J.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SCADA

K.以上均无

133.云平台使用情况:

A.无

B.公有云平台

C.私有云平台

134.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A.已设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B.已建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C.已使用专业的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

D.能够对企业信息安全定期进行跟踪评估

E.以上均无

135.企业拥有的机器人的数量为___台:

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够完成多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136.应用国内供应商提供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全部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的比例为_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带数据接口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等。

137.应用国内供应商提供的工业软件数量占全部工业软件数量的比例为___%:

138.企业使用工业云服务的类型:

A.设计服务(DaaS)

B.生产加工服务(FaaS)

C.实验服务(EaaS)

D.仿真服务(SimaaS)

E.经营管理服务(MaaS)

F.集成服务(InaaS)

G.以上均无

139.企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的业务领域:

A.产品设计与开发

B.故障诊断与预测

C.生产流程优化

D.供应链分析和优化

E.销售预测与需求管理

F.生产计划与排程

G.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

H.工业污染与环保检测、预警

I.尚未应用

140.企业通过通信技术实现互联互通的层级:

设备层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控制层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车间层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企业层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协同层主要指产业链企业间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A.底层生产设备层互联互通

B.过程控制系统层互联互通

C.工厂/车间生产管理层互联互通

D.企业经营管理层互联互通

E.产业链协同层互联互通

F.以上均无

141.跨企业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的产品数量占主营产品总数的比例为___%:

142.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情况:

A.能够在线实施一对一营销,准确获取顾客需求

B.能够提供面向用户的协同设计平台

C.能够通过模块化设计、并行工程和产品配置设计等能力的有效整合实现产品的敏捷开发

D.能够适应制造任务和产品品种变化,并能够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迅速进行自动调整和生产

E.以上均无

143.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数量占主营产品总数的比例为___%:

144.与客户在线互动的情况:

A.企业能够多渠道投放在线广告(包括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电商平台、门户网站等)

B.企业与客户能够在线实时/双向通信

C.企业能够基于客户在线信息实施定制化的营销策略

D.以上均无

145.客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情况:

A.企业有关于客户数据安全保护和使用的相关制度

B.企业有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软硬件策略

C.企业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D.以上均无

146.员工赋权方式包括:

A.向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设计与提升规划

B.向员工提供岗位能力培训

C.为内部员工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技术、资源等支持

D.设立内部创业孵化器、自主创新体、小微经营体等

E.跟踪赋权管理效果,设立纠偏机制

F.以上均无

147.企业数字化产品数量占主营产品数量的比例为___%:

数字化产品是指具备记忆、定位、识别、传感、数据传输等功能或装有数控系统的产品,包括智能产品。

148.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近三年企业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平均减少的比例为___%(如未减少则填0):

采用近三年企业每年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减少比例的算术平均值来测算。某年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减少比例=(上年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当年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上年的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单位产品生产综合用工人数是指主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主要流程中的用工人数与主营产品数量的比值。

149.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近三年新增岗位平均用工人数占全部平均用工人数的比例为___%(如未增加则填0):

采用近三年企业每年新增岗位用工人数占全部用工人数比例的算术平均值来测算。某年新增岗位用工人数占全部用工人数比例=某年新增岗位用工人数/某年全部用工人数。新增岗位主要针对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新增工作岗位,包括数控设备编程、维护和信息系统规划制定、设计、开发、安装、操作、维护、管理及评估等岗位。

150.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上年的减少的比例为___%(如未减少则填0):

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上年的减少的比例=(上年单位增加值耗能-今年单位增加值耗能)/上年单位增加值耗能

151.企业平均订单交货周期(从生效到交付)为___天:

152.企业平均订单交货周期(从生效到交付)较上年缩短率为___%(如未缩短则填0):

企业平均订单交货周期较上年缩短率=(上年平均订单交货周期-今年平均订单交货周期)/上年平均订单交货周期

153.企业数据资源总量___(TB):

企业数据资源总量是指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源总量,以TB为单位。

154.企业员工总人数为___人:

155.企业获得相关认证的情况:

A.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C.质量管理体系

D.环境管理体系

E.能源管理体系

F.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H.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I.其他

J.无

附加题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1 项目目标 1.1辅导企业在合同约定的周期内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或验收); 1.2辅导企业策划2020-2025年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和中长期规划; 1.3辅导企业规范两化融合项目的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监督和控制等过程; 1.4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5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活动融合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 2 建设内容 2.1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启动阶段:营造氛围、凝聚共识; 2.2两化融合现状调研诊断、评估阶段:认识自我两化融合水平,清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2.3两化融合策划阶段:以企业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为出发点,辅导企业根据国家政策、企业现状、内外部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态势等方面,采用SWOT 分析、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行分析和新型能力策划;识别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识别新型能力需求、确定两化融合方针、确定两化融合目标、识别/确定两化融合过程、提供所需的资源等; 2.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阶段:辅导企业建立两化融合体系文件并发布; 2.5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辅导企业建立公司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2.6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辅导企业针对公司现状和需求,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 2.7两化融合体系试运行; 2.8根据体系试运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匹配、优化、修订;

2.9内审员培训、考核; 2.10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 2.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 2.12第三方的评定审核; 2.1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策划 两化融合难点在两化融合的前期调研、策划,重点在体系文件编制和实施、优化、改进。人天分布如下:

两化融合试题1

一、单选题: 以下为管理咨询知识+IT咨询知识 1,找出客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阶段叫做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工作流程不包括() A、诊断准备 B、诊断过程 C、结果确认 D、监督整改 答案D 2,在信息安全管理中,以下哪一个选项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地篡改() A、完整性 B、保密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答案A 3,以下哪个文档对IT服务组织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内容进行了概要说明() A、服务目录 B、服务改进方案 C、服务说明书 D、服务级别协议 答案A 4,以下关于问题分析流程的基本步骤,最正确的选项是() A、确定真正的原因→评估可能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 B、确定真正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评估可能的原因 C、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评估可能的原因→确定真正的原因 D、评估可能的原因→找出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确定真正的原因 答案C 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应具备的个人素质中有责任感是指:() A、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B、坚持不懈,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的实现上 C、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主动了解组织的文化、自然环境和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答案C 6,以下不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咨询师的价值:() A、为企业量身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B、推动企业深层次的管理变革。

C、帮客户培养出一批企业内部的“咨询师”,使企业具备“造血”的能力 D、制定出一套管理体系模版 答案D 7,推动贯标工作的原则,除了() A、造势加借势推动 B、激励推动 C、推动的累加效应 D、市场推动 答案D 8,以下那个不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的形式有() A、信息化培训 B、咨询工作程序与作业技巧培训 C、专项作业技能培训 D、实际应用的操作技巧培训。 答案A 9,以下贯标咨询的主要工作内容中,最先应该开展的是() A、组织开展培训、大力宣传推动 B、开展深入调研,充分收集信息 C、识别体系过程,策划体系框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0,组织内部往往存在既有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咨询师应() A、迎难而上,尽量帮助组织化解矛盾 B、帮助于自己有利的一方 C、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介入 D、避免陷入其中 答案D 11,以下属于审核的路线和方法的是() A、自上而下的审核方法 B、正向和逆向的审核方法 C、按部门审核的方法 D、以上全是 答案D 12,对于体系认定认识正确的是() A、贯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认定通过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教学内容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 管理单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0版文件管理员分管领导文件签发人 制/修订情况 制/修订次数制/修订主要内容制/修日期实施日期A/00 首次建立 1 目的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 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 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

主责部门 流 程 图 形成文件/记录 信息化管理中心 《两化融合评估指 标体系》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中心 各部门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两化融合现状评 估报告》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a)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建立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采集数据 审查、汇总、分析数据 评估两化融合现状发展阶段 编写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审核、批准两化融合现状评估 发放至有关部门和领导 Y N 评审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基础建设 1 .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 _ (% ):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 .近5 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 _ (% ):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 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 .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 .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6 .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 _ (台): 计算机总数量* 1 0 0 /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皆无 11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 .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 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 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 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 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 14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 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计划管理 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 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 15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 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 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

20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 一目的 规范本公司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工作。 二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三职责 3.1管理者代表 负责审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3.2XXX部 3.2.1负责制定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计划; 3.2.2负责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3.3公司各部门 配合完成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四内容 4.1术语和定义 评估与诊断:企业按照GB/T 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制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系,并按照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分析、诊断的过程。 4.2总体要求 4.2.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与诊断,旨在评价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用于识别问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4.2.2相关要求 评估与诊断原则如下: 4.2.2.1确保评估与诊断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2.2评估与诊断工作由公司内部人员或公司聘请外部人员来进行。 4.3业务描述 4.3.1完善自评估体系 结合各部门意见和建议,XXX部组织人员完善两化融合实施前制定的自评估体系,在保持评估框架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级指标及采集项进行细化完善,每年确定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年度工作计划。 4.3.2 问卷填报 XXX部组织指导各部门进行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问卷填报,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疑问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确保填报数据全面、准确、真实。 4.3.3诊断分析 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实施自评结果,对照实施前的自评结果,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匹配等方面,对两化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未来改进的重点和方向,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估与诊断报告。 4.4检查与考核 对本控制程序规定的管理活动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对象考核部门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 核管理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XY XY/XG 2014-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为评估和诊断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水平,监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有效性和体系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评价两化融合的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的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两化融合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4.1.1 负责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组织和总体策划; 4.1.2 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 4.1.3 负责分析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结果。 4.2 管理者代表 4.2.1 负责批准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实施活动; 4.2.2 负责确定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范围。

4.3 内审组 4.3.1 负责制订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实施计划; 4.3.2 负责组织实施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 4.3.3 负责对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情况给出评价意见。 5 管理程序 5.1 评测策划 为了评价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进行总体策划。 评测包括对公司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估与诊断、对影响两化融合绩效的关键指标的监视与测量、对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的两化融合绩效进行考核。 公司每年年初策划两化融合的评测工作,编制《年度两化融合评测工作计划》。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策划结果进行审批。 5.1.1 评测的时机和频次: a)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策划前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前,开展两化融合整 体性评估与诊断。 b)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开展实时或定期的监视与测 量。

2019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大批量)

2019年上半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大批量) 基础建设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均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建立了二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14.建立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企业两化融合问卷

黑龙江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 基础建设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0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0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17 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0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0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组织 D.资产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皆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 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 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企业名称 行业类型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XX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填表说明 一、调查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二、调查时间 2014年9月 三、联系单位 XX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四、填报须知 1.本表由企业人员填写。 2.除非特别说明,请不要缺项。 3.除非特别说明,所有数据均填写2013年全年数据。

一、企业基本情况 1.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2.法人单位名称(盖章)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4.注册资金万元 5.单位所在地 省(市)县(区) (门牌号等详细地址) 6.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分机号 传真号码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网址 7.登记注册类型(GB/T12402-2000) 内资 110国有 120集体 130股份合作 141国有联营 142集体联营 143国有与集体联营149其他联营 151国有独资公司 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160股份有限公司 171私营独资 172私营合伙 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190其他 港澳台商投资 210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 2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 230港澳台商独资 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 310中外合资经营 320中外合作经营 330外资企业 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 8.行业类型 (GB/T4754-2011) B.采矿业 0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C.制造业 其中: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 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 棕、草制品业 21.家具制造业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 其他采矿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 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 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业 30.塑料制品业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4.金属制品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

亚星客车MES系统调研问卷

MES 项 目 调 研 问 卷 易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17-11-24

1.基础信息 1.工厂车间包含哪些工厂? 2.工厂车间图纸,工艺布局? 3.工厂规划产能多少?目前实际年产能多少? 4.焊装、总装、底盘车间有几条生产线? 5.工厂有多少仓库?仓库规划? 6.周边有哪些零部件配套供应商?配送周期多久? 7.MES系统主导部门? 2.IT情况 1.目前上了哪些IT系统,各系统之间的链接和功能模块职责划分如何? 2.各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何? 3.各系统间接口流程图如何? 4.各系统间数据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如何? 5.整体IT规划,潍柴对于IT系统要求? 6.IT部门人员及分工? 7.IT是否有规划机房及网络安全? 8.工厂,仓库是否布置交换机,无线网络? 9.对于两化融合申报需求? 10.对于智能制造规划需求? 3.生产方式 1.订单如何获取? 2.计划稳定性如何? 3.订单BOM准确性? 4.采购与制造是同一套BOM吗?

5.订单计划拆分原则,车间计划排程及拆分流程? 6.插单情况如何处理? 7.车间如何下发给车间进行生产?物流如何进行协同? 8.车辆是否能够按订单交付日期交货? 9.各车间如何进行生产跟踪? 10.每个车间生产控制点是多少,是否将来控制点有变化? 11.车间统计哪些内容? 12.车间生产过程需要查看哪些文件,现有方式是怎样的? 13.除整车生产之外,是否有备用件,零件生产? 14.订单完工如何反馈?订单如何关闭? 15.车辆生产过程时间是否需要监控?如果时间超过计划时间如何处理? 16.是否对所有上线生产车辆都要进行管理,是否需要对车辆类型分类标识? 17.每个车间生产控制点是多少,是否将来控制点有变化? 18.是否需要根据不同的车设置不同的工艺路径?关键工艺点要求? 19.工废与料废物料处理流程如何? 4.设备,工艺 1.自动化控制设备清单,是否支持设备联网? 2.每个车间自动化线和设备是否有监控系统?设备状态是否需要实时显示? 是否计算设备停线,设备开动率? 3.设备监控范围?设备联网情况? 4.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5.是否需要对能源进行管控(水、电、天然气、蒸气等)? 6.能源管控范围范围(工厂,车间,工段,设备)? 7.车间中控室规划? 8.不同车型对应工艺路径规划是否有? 9.工艺需要采集参数有哪些? 10.工艺对于设备监控需求? 11.如果生产过程发现问题(物料、质量、工艺、设备等),操作工用何种方式

福建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组织 D.资产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皆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 管理程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XY XY/XG2014-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为评估和诊断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水平,监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有效性和体系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评价两化融合的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的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两化融合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4.1.1 负责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组织和总体策划; 4.1.2 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 4.1.3 负责分析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结果。 4.2 管理者代表 4.2.1 负责批准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实施活动; 4.2.2 负责确定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范围。 4.3 内审组 4.3.1 负责制订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实施计划; 4.3.2 负责组织实施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 4.3.3 负责对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情况给出评价意见。 5 管理程序 5.1 评测策划 为了评价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进行总体策划。 评测包括对公司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估与诊断、对影响两化融合绩效的关键指标的监视与测量、对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的两化融合绩效进行考核。 公司每年年初策划两化融合的评测工作,编制《年度两化融合评测工作计划》。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策划结果进行审批。 5.1.1 评测的时机和频次:

湖北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范文五:湖北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湖北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基础建设 1 .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 _ _ ( % ) :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 .近 5 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 _ _ ( % ) :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 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 .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 .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 :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6 .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_ _ (台) : 计算机总数量 * 1 0 0 /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 _ _ ( % ) :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 _ _ ( % ) :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皆无 11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 .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子项数据采集项备注 基础建设 资金投入 自动化投入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信息化 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值) 2009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均值) ①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研究开发 (R&D)投入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①2009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R&D投入______万元。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 统计口径标准 组织和规划 人员队伍建 设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职工总数______人 ②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____人 ②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占企业 年末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 员数量___人 ②2011年末管理人员总数____人

2016江苏年省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多品种小批量)

(最新)2016年江苏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多品种中小批 量) 基础建设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均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建立了二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内审检查表 07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绩效的评测与改进过程

XXXXXX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受审部门: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绩效的评测与改进过程审核员:受审部门:时间:序检查方法内审提问符合性条款号11、查阅规定新型能力目标的文件,了解目标制定与新型能力的关联性?6.2新型能力查阅目标统计分析及完成情况目标的确定查阅文件、记录:2、目标的分解与定期监视测量情况?29.2评估与诊访谈对象:信息化或两化融合相关部门负责人断公司两化融合水平自评估报告1、公司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后,有哪些薄弱项是公司重点关注的?访谈内容:两化融合自评估的周期、方法以及评估与诊断过程。2、查阅两化融合评估报告和诊断分析报告,抽查3-5个指标的数据采集处理情况,查阅文件:1.宜规定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职责、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程、周期、内容和方法等的制度文件。2.两化融合自评估体系。3、与自身同行对比分析,找出未达成预期效果的原因?抽查记录:《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两化融合管理差距分析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39.3监视与测访谈对象:信息化或两化融合相关部门相关监视与测量计划1、公司的监视与测量计划主要涉及哪些方面,请简单说明下最近监测过程中有哪些量负责人访谈内容:监视与测量的方法,监视与测量方面不符合预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改进。的

结果,对结果的分析过程,对未达成情况的改进措施和执行情况等。2、查看项目进度监视测量记录与分析情况?查阅文件:1.规定监视与测量的对象、职责、方法、3、查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执行过程,频次、改进等的制度文件。2.监视与测量的指标(应包括两化融合执行的有效性?实施框架执行情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绩效指标、两化融合绩效指标等)。抽查记录:监视和测量计划及实施记录,分析的结果,改进措施。访谈对象:考核责任部门负责人49.5(考核)制定的考核机制?包括哪些考核项?考核依据又是来源1、公司对于两化融合建设,访谈内容:考核的策划以及实施情况;考核是否覆盖了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于哪里。位等;考核依据是否包括评估与诊断结2、查看考核执行记录?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内外部的评估审核结果等。查阅文件:规定了考核的职责、对象、指标、频次、激励措施等的两化融合考核制度。 XXXXXX有限公司抽查记录:考核指标、考核结果。510.1不符合、1、抽查评估与诊断及监视与测量等渠道发现的相关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记录,是否访谈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内容:对不符合及潜在不符合项的原纠正措施与预对原因进行了合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整改,并对整改有效性进行了追踪?因分析及处理过程、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诊断评估问卷

2017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离散大批量) 基础建设 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 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 A.无信息化部门 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 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 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A.无规划 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 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 B.建有企业主干网 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 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 B.物料 C.资产 D.组织 E.人员 F.供应商 G.客户代码 H.财务科目代码 I.以上均无 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A.数据分散管理 B.分区域集中管理 C.统一集中管理 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 A.无备份 B.以离线备份为主 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 单项应用 13.建立了二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14.建立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__%: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字体: 大中小】 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 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 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 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 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 “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 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 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 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 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 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 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 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三)修改完善(7月-10月)。7月19日和9月21日,评估工作组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9月18日,信息化推进司组织召开司 局讨论会,再次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10月底,按照杨学山副部长关于评估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