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II)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师:(手拿试管)在教室里走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

生1:未加热时,Mg、Al与H2O不反应,没有什么明显现象。

生2:加热到沸腾之后,Mg带表面有小气泡生成,且镁带表面有红色出现。而Al在加热之后,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请据你的观察,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现象浮熔游鸣红反应缓慢,现象平缓

化学

方程

Na+2H2O=NaOH)2+H2↑

与沸水反应现象剧烈

现象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

表面变红

化学

方程

Na+2H2O=Na(OH )2+ H2↑Mg+2H2O= Mg(OH)2↓+ H2↑

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

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书Al不与H2O反应,但是,Al可以和稀盐反应。那么,Mg、Al与稀盐酸的反应,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为了让学生观察更仔细,可以让学生把反应的试管分别从前向后传看)

生1: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很剧烈:镁带上、下翻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生2:铝片也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但是,明显没有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师:好,同学们观察比较仔细,回答的语言组织也较好。根据刚才2位同学的发言,及你自己的观察,请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二)

Mg Al

现象镁带上、下翻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迅速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反应方程式Mg +2HCl= MgCl2+ H2↑2Al +6HCl=2AlCl3+3 H2↑

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做Mg、Al与H2O、稀盐酸反应之前都先用砂纸去掉它们表面的氧化膜,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生1:因为Mg、Al都比较活泼,以空气中存放时,很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MgO、A12O3,而这两种氧化物都难溶于H2O ,所以,与H2O反应前要除去,以免干扰实验。

生2:MgO、Al2O3膜难溶于H2O,但易溶于酸,所以在反应前也应除去,防止影响实验。师(微笑):很好,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比较一下未去氧化膜的镁、铝与酸反应的情况:[知识拓展]

表面有氧化膜的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接取一小段镁带、一小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各滴入2-3ml稀盐酸,观察。

(可以让一学生来完成本实验)

生1:Mg带放入稀盐酸后,一开始无气泡,后来,气泡越来越多,直至Mg带被反应完。

生2:Al片放入稀盐酸,过一会儿,才慢慢产生少量气泡,之后,气泡越来越多,直至Al、H被反应完。

师:为什么刚开始都没有立即产生H2呢?

生(齐声):因为盐酸必须先和MgO、Al2 O3反应之后,Mg、Al才能与酸反应。师:前面我们研究了Na、Mg、Al单质与H2O、酸反应的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研究氢氧化物的性质。[知识拓展]

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三)

加NaOH 加稀盐酸

现象沉淀不溶解沉淀溶解

反应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结论Mg(OH)2能溶于盐酸,不能溶于氢氧化钠

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 Al 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

生1:加入稀盐酸时,Al(OH)3逐渐溶解,最终沉淀完全消失,溶液变为澄清。

生2:加入NaOH溶液时,Al(OH)3絮状沉淀也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溶液变为澄清。师(微笑):很好,请同学们讨论:Al(OH)3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说明了什么?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并不时加入讨论。

生1:Al(OH)3与稀盐酸反应,属酸碱中和反应,Al(OH)3显碱性。师(启发):

NaOH是强碱与Al(OH)3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2:我们知道NaOH属于强碱,而Al(OH)3能溶于NaOH,说明Al(OH)3可能显一定的酸性,Al(OH)3是Al2O3对应的水化物,若Al(OH)3显酸性,则说明Al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师: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l虽是金属元素,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非金属性。请同学样完成下表:

[多媒体播放表格]

表(四)

加NaOH 加稀盐酸

现象沉淀溶解沉淀溶解

反应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

O

结论Al(OH)3既能溶于NaOH,也能溶于稀盐酸

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五)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与冷水反应剧

烈,与酸反应现

象更为剧烈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

沸水反应剧烈,与酸

反应现象剧烈

与水不反应,与酸

反应迅速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

NaOH 强碱Mg(OH)2 中强碱Al(OH)3弱碱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Na>Mg>Al

【例题剖析】

【例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Y的核电荷数比X 大2,Z的核电荷数比Y多4,1 mol X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这时X转为与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试回答:

(1)X、Y、Z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①②

师:请大家分析如何求解?

生:由“ 1 mol X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可以知道,X显+1价又由“X转为与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可以知道,X为钠元素,由此,可以确定Y为铝、Z为氯

【多媒体展示2-3位同学的练习】

【教师精讲】本题确定X是关键,定量关系:2X――――H2不要找错。离子反应方程式写好之后,要注意检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答案:(1)Na A1 C1

(2)①OH-+H+ ==== H2O ②A1(OH)3+ 3H+====== A13+ + 3H2O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生1:非金属元素单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生2: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

生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师(总结):很好

[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15、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

Si P S Cl

气态氧化物化

学式

SiH4PH3

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H2

能反应

加热光照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H2SiO3HCl O4酸性强弱弱酸中强酸最强含氧酸结论

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齐声):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Na、Mg、Al、Si、P、S、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师:如果我们对其它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我们也可以得出与此相同的结论

板书:元素周期律

[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师:根据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学生讨论

生1:原子序数的递增。

生2:电子层数的排列变化。

师(小结):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不是原子序数递增也不是电子层数的变化,而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题剖析】

【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只有④B.只有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师:哪个正确呢?请大家分析

生:分析,讨论。

生:“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能说明甲比乙非金属性强;②说明甲能氧化乙,也能说明甲比乙非金属性强,③能说明,④得电子多少与氧化性无必然的关系,只与得电子得难易有关。⑤也不能说明。所以,应该选C。

【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

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答案:C。【例题剖析】

【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生1:选B。虽然砹(At)的性质教材没有介绍,但是,它属于卤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推出砹应该是有色的,因为,从氟到碘,单质都是有色的,且颜色逐渐加深。

生2:选D。S、Se同主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所以H2S比H2Se稳定。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答案】B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大量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布置作业P18 T6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

从Na C1 左右(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电子排布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优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四季之美》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学情现状分析 1、由于地域的原因,孩子出生在深圳大都市,深圳一年四季变化不是太明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本班孩子朗读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重点难点预设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设定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策略设计 媒体资源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方式方法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基本信息课题课时第2课时授课类型讲授学校名称小学教学班级五(2)时间地点五(2)班教室 授课教师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课文解读: 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每个季节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课文中圈出来。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 春天:天空彩云 夏天:萤火虫明月细雨 秋天: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天:火盆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季节所描写的景物,开拓学生的思维) 2.再读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找出句子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完后同桌交流感悟。 2)师生交流: 师:汇报第一段:春天最美的是黎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生2: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 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元素的概念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 [投影]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推进新课 一、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呢? 1.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分析]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思考]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 [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 [小结]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练习]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2N ②3S ③nFe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3S表示3个硫原子③nFe表示n个铁原子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再来想想元素中文名称有什么特点呢?

四季教案

一年级语文《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快乐中学语文 一、设计理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所以针对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在设计上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满童趣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充分开展探究活动(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自编诗歌,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唤起学生对快乐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课堂中要多“动脑”、“动手”、“动口”,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和口头编诗歌的兴趣。 (三)、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 教学重点:多形式的朗读,对四季特点的认知。 教学难点:在读懂儿童诗的基础上自编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画四季》的歌曲,活跃气氛,教师谈话激趣。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四季美丽的景色,还初步读了课文,你还记得一年是哪四季吗?(春、夏、秋、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四季。哎,别急,还是先来问候一下生字宝宝吧! (2)词语复习,教师指正。 就是不对荷叶圆圆的夏天秋天雪人肚子冬天青蛙谷穗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谈话,儿童化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赏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孩子们,我们都知道,雷公公的声音可响啦,你们听,他叫醒了谁呀?(课件播放雷声,相继出现笋芽、柳梢、草芽……) (1)学生边观察边看图,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时的心情(高兴的、害羞的、激动的……),读出自己的理解,多形式的朗读。 (3)在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欣赏春天美丽的图片,进一步认识春天,并学习两个描写春天的词语,以课件图片帮助记忆。(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生字 组词 笔顺书空:天、四、是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四季》这篇课文,去领略四季的美,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四季的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哪一个季节最美?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分小节朗读,感悟四季的美 走进春天。指名朗读 ①教师:草芽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②学生在插图中找出草芽尖尖的部分 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尖尖的? ④教师:刚出土的小芽,用手去轻轻碰一下,会有什么样感觉? ⑤指导朗读第1节。

走进夏天。指名朗读 ①教师: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圆圆的? ③教师出示插图,师生合作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小青蛙找夏天。 ④指导朗读第2节。 走进秋天。指名朗读 ①教师:谁在向我们报告秋天的到来?它是什么样子?学生读文后汇报。 ②教师:弯弯是什么样子?大家一起学一学把。 ③引导: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谷穗身边,谷穗除了告诉我们秋天到了,它还会说些什么? ④指导朗读第3节。 走进冬天。指名朗读 ①引导学生想象下雪天。 ②学生表演第4节的内容。指导朗读第4节。 .教师:大自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汇报。 齐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创编小诗: 教师: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分别是四季的代表物,

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自然更美的景色? 出示图片“四季美景”,学生边欣赏边观察:每一个季节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教师以“桃花”为例,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桃花,他对说:“我是春天。” 学生根据不同的景物,创编小诗。 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读熟了课文,而且还读懂了课文。尤其是从课文中,我们还了解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课后,请同学们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再把课文美美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吧!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备课人李国超学科化学年级高一时间2015.3.30 课题元素周期律第( 2 )课时课型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了解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的周期性变化。 3.理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4.了解比较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分析p14表格,得出电子核外排布的简单规律 2.通过实验视频,比较钠、镁、铝的金属性 3.通过实验视频和分析资料卡片,比较Si、P、S、Cl的非金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归纳总结、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完 善问题的科学精神。 教 学 重 难 点 元素周期表的涵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方法。 学 具 准 备 PPT、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 所谓元素周期律,顾名思义就是元素周期表中体现的规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 我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史。 ①问题的产生.门捷列夫在编写教材中的碱土金属时,不知Mg应该和Ca,Sr,Ba 为伍,还是应该和Zn,Cu,Hg 为伍,认为化学元素缺少严整体系 ②存在的困难.对已发现的63 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种种基本性质编制卡片、试排.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得不准确,从而遇到了很多困难 ③崭新的论点.1869 年发表了题为《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有关基本论点,并且设计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④理论的完善.改变周期表的形式,将同一周期的元素排在一行,同类元素排在一列,每经过7 种或17 种元素,碱金属或卤素重复出现,周期表趋于完善. 从这段元素周期律发展的历史中,同学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咱们书后这种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主要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在这节课之间大家已经学习这部分内容,现在请大家完成学案。。。。部每一门学科或者某一个知识的 发展都是曲折前进,螺旋式上升 的,通过不断的修正,逐步接近 自然真实。我相信咱们书后面的 元素周期表也一定有可以完善 的地方。 完成相应学案。 引入新课 让学生认识科学发 展历史,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克服困难、 完善问题的科学精 神。 回顾上节课知识。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在什么季节有些什么或者我们能做些什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感受四季的美,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进行“什么季节有.....”的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四季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四个?对,一年中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季节(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简称四季,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2、四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宝宝,还给他们组了词语,老师来考考你们记住了没有。抽读卡片(说话、荷叶、夏天、秋天、冬天、雪人、肚子、就是) 2.看样子,小朋友上节课学得都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6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读完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三、细读课文,了解季节特点(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 (一)了解春天的特点 1.还有喜欢春天的小朋友举举手,这么多呀!那我们一起去春天看一看好吗? 2.找到课本上的图画,哪幅图画的是春天的景色?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春天有些什么呀?(板书:小草、小鸟) 3.除了图上画的,你还知道春天有什么? 4.春天时,天气变暖,小草从地里长出来了,笑嘻嘻地和小鸟打招呼,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草芽”是什么意思啊?草芽就是刚刚从地里长出来的小草,非常地娇嫩,很容易受伤,那我们要怎么读会更好? 6.哪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7.轻轻地、温柔一点,一起来读一读。 8.配上动作咱们边做边背。 (二)了解夏天的特点 1.春天真美呀,有草有花有鸟,但是其他季节姐妹也不差呢!除了春天,你还喜欢什么季节? 2.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很想读一读描写夏天的句子,我能读吗? 3.请你们用小笔尖指到第二小节,认真听老师读一读。 4.仔细观察夏天的图画,说一说夏天有什么?(板书:荷叶、青蛙) 5.一提到夏天,我们就有一个感觉,热死了,那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做些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利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元素以其化合物,如碱金属和卤素两类元素的知识,以及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关系,从而揭示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对比归纳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同 学们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学习这两节内容知道了什 么?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回答]碱金属 都有金属性,而 且金属性强弱 不同。卤素都具 有氧化性,但氧 化性的强弱不 同。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使学生容 易接受 过渡[讲述]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卤素不但性质相似结构 也相似。那么除了碱金属和卤素有规律可寻外其他 元素是否也有规律可寻呢?迄今世界上已经发现了 一般多种元素,那么这一般多种元素是否也同样有 相似之处呢?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关系 吗?今天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关于元素周期 律的知识。 [倾听]为学习元 素周期律 做了更好 的铺垫 环节二: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到规律[提问]首先让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元素周期表, 从周期表里面大家能观察到有什么规律可寻吗?请 大家仔细观察然后给我说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它们的化合价和半径都 有变化,那么它们是有规律的变化还是没有规律的 变化呢? [讲述]对,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我们发现随着原 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我 要告诉同学们我们把元素周期表的数列我们叫做主 族,我们把同一行叫做同一周期。下面大家再看看 这张表格。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就能得到的信息。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知道了,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变化, 它们的半径有 变化。 [回答]它们的 化合价有正负, 而且从左边大 多都是正价,右 边大多都是负 价,最后面的一 竖列都是0价。 通过观察 元素周期 表获得一 些元素周 期变化的 规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⑴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 ⑵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 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 周期律的实质。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4)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5)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6)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元素周期律的实质⑵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 化规律 2、难点: ⑴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⑵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⑶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 【复习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随原子 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怎样变化的?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 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将随元素原子序数的 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呢? 【知识回忆】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实验方案讨论】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研究对象,如何通过实验来比较元素(钠、镁、 铝)的金属性强弱呢?(提示:从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入手来 设计实验。可选用提供的药品与仪器。实验药品:镁条、铝条、 酚酞溶液、蒸馏水、稀盐酸(2mol/L)。实验仪器:试管、试管 夹、酒精灯、砂纸、火柴、滴管) 设计实验比较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方案1 方案2 【板书】3、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兀素 第四师78团中学范晓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用品】 1.自制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 .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3.元素周期表 【课时建议】 2课时。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应用时间:20分钟实用时间:分钟 一、选择题 ( ) 1.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A、NaOH B、Al(OH)3 C、Ca(OH)2 D、RbOH ( )2.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 )3.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A、 Na、Mg、Al B、 Li、Na、K C、 I-、Br-、Cl- D、 P3-、S2-、Cl- (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 )5.砷(As)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可以存在-3、+3、+5等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 )6.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Br溶液置换出Br2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还原出Cl2 ( )7.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C、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 )8.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CH4<H2O<HF<SiH4 B、SiH4<HF<CH4<H2O C、SiH4<CH4<H2O<HF D、H2O<CH4<HF<SiH4 二、填空简答题 9.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的递增,而呈性变化的规律,这里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0 .短周期中置换H能力最强的是元素(符号),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分子式为,碱性最强的分子式为,显两性的分子式为,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离子半径最小的金属离子结构示意图。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ⅣA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四、学情分析 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 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精选 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

一年级上册《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一)读正确字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四季》这首小诗歌,现在老师出示这个的生字宝宝,看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叫上 来?(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二)读通课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四季》,读题,还记得是哪几个季节吗?(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我们边看图边来听听课文朗读,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4.读得美吗?你能学着读读吗?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心听,如果谁把字音读错了,请提出来,帮他改正。 5.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展示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春天部分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文章的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节写了春天的什么。 2.学生汇报。 (1) 生:这一节写了春天的草芽。 (2)师:小朋友,草芽是什么?(出示草芽图)看,这是春姑娘

给我们送来的草芽,它是刚从地下钻出来的。你能说说它是页 1 第 什么样的吗?师边教读边做动作。老师带读“草芽尖尖”。 (3)草芽尖尖,我们还可以说成草芽( 嫩嫩 )。 (4)沉睡了一冬的草芽终于从土里钻出来了,他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兴奋) (5)指导感情朗读 请你高兴地跟小鸟说“我是春天。” 请你激动地跟小鸟说“我是春天。”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 师: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 生:“我是春天。” (6)拓展说话 草芽、小鸟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看春天的图片) (7)看了图片,你能不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呢?(出示句子) 桃花----------,它对---------说:“春天来了。” 柳叶----------,它对---------说:“春天来了。” ( )----------,它对---------说:“春天来了。” (8)欣赏了春天,我们觉得春天真是( )!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2、两个关系式: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例 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运动特点:①较小空间;②高速;③无确定轨道。 2、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的多少。 3、电子层:根据电子能量高低及其运动区域不同,将核外空间分成个电子层。 表示: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n值越大,电子运动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实际上并不存在。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排布在能量稍 高的电子层,即电子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5、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表示方法: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三、电子式的书写 【例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得到的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1、编排依据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得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得到。 2、结构 短周期:1、2、3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4、5、6 不完全周期:7 7个主族:ⅠA~ⅦA 族(18个纵行)7个副族:ⅠB~ⅦB 16个族第Ⅷ族 零族(稀有气体) 【例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 C.x+8 D.x+18 【例 4】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和ⅢA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于m 和n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n=m+1 B.n=m+18 C.n=m+25 D.n=m+11 【例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第二 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一册语文书中第六单元第二课,重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并试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本课是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我重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且在朗读上分层次去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将书本上的知识扩展到实际生活当中,让无生命的文字充分“活”起来。 学生分析:学生是刚入学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课文刚刚接触,而且对于如何去朗读和理解更是难以一时掌握。因此,在本节授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将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初步感知大自然中四季变化多端及其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11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思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四季的美丽。 创新支点:巧用、活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煽情入境: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由书面文字的抽象过度到直观形象的画面) 师:亲爱的同学们,时间爷爷总是匆匆地带走分分秒秒,日子在流逝中翻开新一页,而四个季节也总是在更替和变换之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座时间机器飞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四季的风景.(板书课题:4.四季)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选择,“我能读” (设计意图:选择多角度去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品味) 师: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生:指名或者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读课文的方式,谁来说一说是哪几种? 生:有个人高声有感情读﹑有合作读、有默读、有大声朗读. 师:好,同学们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准字音并且流利. 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读(全班评议)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要用你的读让大家感觉到季节的美丽,同时说说自己通过读收获了哪些信息?. 生:指名选择季节读,并回答.(师相机引导分析)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II)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精选文档)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