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八节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节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节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节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例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不同,因此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s, PGs)的生物合成有关。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是一类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致热作用最强。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疼痛加重。另外,前列腺素也是一类炎症介质。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有COX1和COX2两种亚型,COX2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酶,因此寻找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得到更安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等。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已在临床应用了100多年,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

A2(TXA2)的合成,阿司匹林现已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这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胃粘膜失去了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作用,造成胃部血流减少,缺血而引起溃疡。另外阿司匹林及水解产物水杨酸酸性较强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因此,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结构修饰,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基羧基将其制成盐、酰胺、酯类以降低羧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在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um acetyl salicylate),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赖氨匹林

(Aspirin-Lysine ),阿司匹林精氨酸盐(Aspirin-Arginine),双水杨酯(Salsalate),贝诺酯(Benorilate)等。

(一)阿司匹林(Aspirin)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合成:以水杨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用醋酐乙酰化制得。

性质:

1.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

2.稳定性:阿司匹林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湿气时分子中的酯键易被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因此阿司匹林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于干燥处保存。

3.阿司匹林分子中有羧基,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并同时被水解生成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热时水解更快,酸化后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味。

4.阿司匹林分子中无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无颜色反应;当将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后即被水解,生成的水杨酸与三氯化铁反应,呈紫堇色。

5.由于合成阿司匹林时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在阿司匹林贮存时保管不当,成品中含有过多的水杨酸杂质,不仅对人体有毒性,且易被氧化生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游离水杨酸,采用与硫酸铁反应产生紫色进行检查。

6.阿司匹林结构中含羧基,为弱酸型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解离,口服后易被吸收。吸收后很快被酯酶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为主要活性成分。

用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风湿热、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还用于心机梗死、动脉血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二)贝诺酯(Benorilate)

化学名:4-羟基乙酰苯胺乙酰水杨酸酯,又名苯乐来。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为酸性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为减小其副作用,使其与对乙酰氨基酚成酯,制成苯乐来。苯乐来为前体药物,在体内被水解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发挥药效,减小了副作用。

二、乙酰苯胺类

苯胺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其毒性太大。将其乙酰化得到乙酰苯胺,毒性仍很大,均不能供药用。因发现他们在体内均被代谢为毒性较小的对氨基酚,将酚羟基醚化得到非那西丁(Phenacetin)曾广泛用作解热镇痛药,后因发现其致癌作用而被淘汰。将对氨基酚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较低,临床用作解热镇痛药,但无抗炎活性。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名扑热息痛。

性质:

1.对乙酰氨基酚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稳定,水溶液在pH6

时最稳定,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被水解为对氨基酚,因分子结构中有酚羟基和芳氨基,可被进一步氧化变色,制备其制剂时应予注意。

2.对乙酰氨基酚成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的合成中间体对氨基酚,如果贮存不当也会被水解生成对氨基酚。因此中国药典规定要进行检查,可利用对氨基酚与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反应显色进行限量检查,对氨基酚含量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五。

3.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有酚羟基,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

用途: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无抗炎活性。用于发热、头痛等。常用于复方感冒药中。

三、吡唑酮类

5-吡唑酮类药物具有较明显的解热,镇痛和一定的抗炎作用,曾是临床上用于高热、镇痛的较常用药物。由于该类药物有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等毒副作用,例如安替比林(Antipyrine)、氨基比林(Aminopyrine)已被淘汰。临床上仍在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安乃近(Metamizole Sodium, Analgin),它解热镇痛作用迅速而强大,因其易溶于水,可制成注射液,对顽固性发热有效,但仍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需慎用。

四、3,5-吡唑烷二酮类

3,5-吡唑烷二酮类首先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是保泰松(Phenylbutazone),它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但对胃肠道的毒性大,长期服用可损伤肾功能,对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也有影响,还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等。其体内代谢产物羟布宗(Oxyphenbutazone)也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且毒性较低,副作用较小。

五、芳基烷酸类

包括芳基乙酸类和芳基丙酸类。

(一) 芳基乙酸类:

5-羟色胺(3-(β-羟基乙基)-5-羟基吲哚)是一种炎症介质。对吲哚乙酸衍生物进行研究,发现了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具有

良好的抗炎活性,但常有胃肠道等副反应。对吲哚美辛进行结构改造,将吲哚环上的-N=用其电子等排体-CH=取代,得到茚衍生物,找到抗炎药舒林酸(Sulindac),副作用小于吲哚美辛。临床上常用的还有苯乙酸衍生物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依托度酸(Etodolac)与其他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对COX-2有更大的选择性(COX2:COX-1活性比约为10),胃肠道副作用小。芬布芬(Fenbufen) 具有羰基酸结构,为前体药物,在体内生成联苯乙酸发挥药效。

1.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化学名: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乙酸。又名消炎痛

性质:

(1)吲哚美辛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室温下在空气中稳定。结构中含酰胺键,其水溶液在pH2-8时较稳定,遇强酸,强碱易被水解,生成对氯苯甲酸和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乙酸,其分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成有色物质。吲哚美辛遇光也会逐渐分解,应避光保存。

(2)吲哚美辛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加重铬酸钾溶液加热至沸,酰胺键被水解,再加硫酸加热则显紫色。吲哚美辛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加亚硝酸钠溶液,加热至沸后放冷,加盐酸显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

用途:吲哚美辛为芳基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2.舒林酸(Sulindac)

舒林酸为前药,体外无活性,在体内被代谢为甲硫化物发挥药效。副作用比吲哚美辛小。

3.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

化学名: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又名双氯灭痛。双氯芬酸钠为苯乙酸衍生物,结构中有氯原子,加碳酸钠炽灼至炭化,进行有机破坏后,加水煮沸过滤,滤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双氯芬酸钠为强环氧合酶抑制剂,具有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二)芳基丙酸类

在芳基乙酸的α碳原子上引入甲基,为芳基丙酸类。引入甲基可增强消炎镇痛作用并减小副作用。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Ketoprofen)、非诺洛芬(Fenoprofen)、氟比洛芬(Flurbiprofen)等。芳基丙酸类药物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一般,S(+)异构体的活性强于R(-)异构体。

1.布洛芬(Ibuprofen)

化学名:2-(4-异丁基苯基)丙酸,又名异丁苯丙酸

性质:

1).布洛芬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分子结构中有羧基,易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试液。

2).布洛芬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S(+)异构体的活性强于R(-)异构体。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部分R(-)异构体转变成S(+)异构体。供药用为其外消旋体。

用途: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2.萘普生(Naproxen)

化学名:(+)-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

性质:萘普生为萘丙酸衍生物,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以其S(+)异构体供药用。遇光可慢慢变色,应避光保存。

用途:萘普生为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六、邻氨基苯甲酸类

为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衍生物,均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此类药物也称为灭酸类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有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R1=R2=CH3,R3=H)、氯芬那酸(Chlofenamic Acid,R1=R2=H,R3=C l)、氟芬那酸(Flufenamic Acid,R1=R2=H,R3=CF3)、甲氯芬酸(Meclofenamic Acid,R1=R3=C l,R2=CH3)、。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主要是胃肠道障碍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亦能引起粒性白细胞缺乏症,临床上已渐少用。

七、1,2-苯并噻嗪类

1,2-苯并噻嗪类也称为昔康类(Oxicams),是一类新型消炎镇痛药,半衰期较长。主要有吡罗昔康(Piroxicam)、美洛昔康(Meloxicam)、替诺昔康(Tenoxicam)等。美洛昔康对环氧化合酶-2选择性较强,发生胃溃疡的副作用较小。替诺昔康与吡罗昔康类似,为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半衰期较长(72小时)。

吡罗昔康(Piroxicam)

化学名:4-羟基-2-甲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又名炎痛喜康。

性质:吡罗昔康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烯醇羟基,溶于氯仿后,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玫瑰红色。

用途:吡罗昔康为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半衰期较长(50~60小时)。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

复习测试题见:仉文升、雷小平主编《药物应试指南》100~107页。

复习题(平时作业):

1.简述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2.写出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的药物名称及其结构式。根据其化学结构讨论稳定性。

3.写出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式,根据其化学结构分析讨论其稳定性。

4.阿司匹林中可能含有什么杂质?说明杂质来源及检查方法。

5.试根据吲哚美辛的的化学结构,说明其稳定性?

6.写出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的药物名称及其化学结构式,是否含有手性碳原子?

7.写出萘普生的化学结构式,是否有光学异构体?

8.吡罗昔康按化学结构分类属于那类?

9.写出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各类举出一种药物。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哪些 来源:寻医问药网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由于非处方药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而且认识到不仅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并且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等,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这一大类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我国目前上市的抗炎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也不少。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吲哚类的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和丙酸类的布洛芬及芬必得等。有不同半衰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长效的炎痛喜康等。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栓剂、凝胶剂、针剂等。现择其常用的几种介绍于下: (1) 阿司匹林(Asprin) 又称醋柳酸或乙酰水杨酸。水杨酸是1838年从柳木的树皮中提取出来的,1852年化学合成,1890年合成阿司匹林,至今已是百岁寿星。阿司匹林是一种和缓的抗炎、止痛剂。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以能充分缓解症状而不引起中毒为宜。有规律地而不是零星地用药效果较好。多数成年人每日3~5克。老年病人一般对大剂量耐受性较差。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为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可饭后服用,并在睡前或清晨与食物或抗酸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能完全缓解胃炎问题,而且有不易吸收的缺点。 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据报道,70%病例大便隐血出现阳性,引起溃疡病;极少数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皮疹、血管神经水肿等。对肝、肾功能不全或溃疡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的病人,应慎用。 (2)贝诺酯为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本药疗效可靠、适应性强、毒性低,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每次0.5~1克,每日3次。 (3)吲哚美辛(消炎痛,lndometh~in) 消炎、退热、止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饭后或餐中服用。少数每周可增加25毫克,直到获得满意效果或每日最大量150毫克。超过该剂量一般不增加药物效果,却能增加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帕金森病的病人;有精神病、癫痫史,以及对其过敏的病人、活动性或复发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相对禁忌;小儿慎用或忌用。副作用:主要出现胃肠道疾病和消化性溃疡、头痛及其他大脑功能障碍。胃肠道疾患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腹痛、隐匿性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头痛为时常感觉前额跳动性疼痛,尤以醒后最甚。其他报道的大脑症状有眩晕、头昏目眩、精神错乱、抑郁、昏昏欲睡、幻觉《抽搐和晕厥。还可有角膜后沉着、视力模糊、肝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皮疹、哮喘)、听力障碍、水肿(以眼睑多见)、结节性红斑和脱发等。目前吲哚美辛有普通片剂、肠溶片、胶囊、缓释胶囊、栓剂、针剂6种。据我们观察、,在作用与副作用方面,栓剂优于片剂、胶囊,胶囊又优于片剂,针剂虽能肌内注射,起效较快,但毕竟不太方便,不能常用。 (4)氨糖美辛每片含盐酸氨基葡萄糖75毫克,吲哚美辛Z5毫克。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海洋生物制剂,是硫酸软骨素的基本成分,能促进黏多糖的合成,提高关节滑液的黏性。本品能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且能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蛋白多糖化合物合成的阻滞作用,从而降低消炎痛原有的毒副作用。每次1—2片,每日2—3次。肾功能不全及孕妇禁用,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小儿慎用。 (5)舒林酸(奇诺力,Sulindac) 在结构上是消炎痛一类吲哚乙酸的衍生物。它以前体—亚砜形式服用,然后在体内代谢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和无活性的砜代谢产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具有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减少致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因为活性的硫化代谢产物在到达肾脏前已变为无活性的砜,或者在肾脏内被氧化酶转变为无活性代谢物,因此对肾脏影响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小。另外,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同: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很小,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也较阿司匹林为小。本晶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也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小。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

第八章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例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不同,因此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s, PGs)的生物合成有关。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是一类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致热作用最强。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疼痛加重。另外,前列腺素也是一类炎症介质。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有COX1和COX2两种亚型,COX2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酶,因此寻找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得到更安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等。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已在临床应用了100多年,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 A2(TXA2)的合成,阿司匹林现已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这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胃粘膜失去了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作用,造成胃部血流减少,缺血而引起溃疡。另外阿司匹林及水解产物水杨酸酸性较强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因此,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结构修饰,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基羧基将其制成盐、酰胺、酯类以降低羧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在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um acetyl salicylate),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赖氨匹林

非甾体抗炎药的再认识

?专家笔谈?非甾体抗炎药的再认识 汪国生 李向培 从第一个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阿司匹林问世,NSAIDs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与NSAIDs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20世纪70年代JohnVane发现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并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0世纪90年代环氧化酶同工酶的发现和COX唱2选择性NSAIDs问世;进入21世纪,COX唱2选择性NSAID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现,NASAIDs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重新认识等。 一、对COX同工酶的再认识 20世纪90年代,因为IL唱1能诱导细胞合成COX蛋白,而这种诱导作用可被糖皮质激素所抑制,从而发现COX存在异构体COX唱1和COX唱2。当时认为COX唱1是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要素酶,该酶促进生理需要的前列腺素(PGs)合成,具有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维持肾血流量,保护胃黏膜及调节血小板聚集等功能。 COX唱2为诱导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或内皮细胞等在致炎因子或细胞因子诱导下可产生大量的COX唱2,进而促进组织大量合成致炎性PGs,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多数学者认为NSAIDs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取决于其分别对COX唱1和COX唱2抑制程度:对COX唱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消化道、肾等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唱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昔布类NSAIDs(选择性COX唱2抑制剂)即在此理论背景下应运而生,代表药物为罗非昔布和塞来昔布,其主要优势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少。但其后的研究发现COX唱2也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肾脏发育、神经系统功能、血流调节、骨代谢、组织修复和生殖功能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更多不良反应也得到进一步认识,其中选择性COX唱2抑制剂对血小板上COX唱1及血栓素A2(TXA2)无抑制作用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突出。 二、NSAIDs胃肠道不良反应再认识 NSAIDs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NSAIDs可引起上消化道炎症、糜烂、溃疡、出血,其机制被认为是PGs减少、白三烯增加、胃蠕动增强、黏膜血供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反应,从而导致氧自由基产生、脂质过氧化、血管渗透性增加,出现胃黏膜损伤。为降低NSAIDs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已研制出多种剂型如栓剂、肠溶片等,但该类剂型仅能减少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局部刺激,在降低胃肠道出血、穿孔等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并无优势。多数临床研究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米索前列醇能防治上消化道不良反应。PPI具有高效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增加内源性PGs合成等作用,是防治NSAIDs相关性胃病的首选药物。而H2受体阻滞剂(H2RA)和胃黏膜保护药作用稍差,双倍剂量的H2RA才可能具有防治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作用。使用选择性COX唱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上消化道不良反应,能防治溃疡、出血及其复发。NSAIDs引起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既往溃疡史、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高剂量NSAIDs(包括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NSAIDs)、同时服用抗凝制剂、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等。对有上消化道溃疡、出血高危因素的个体应使用选择性COX唱2抑制剂,必要时加用PPI。但对照研究显示选择性COX唱2抑制剂并非胃黏膜保护剂,上消化道不良反应仍然存在并多于空白对照[1]。 NSAIDs引起的下消化道不良反应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NSAIDs相关性肠病发生率甚至超过胃黏膜损伤。Graham等[2]对慢性NSAIDs服用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有71%的患者发生了小肠损伤,包括下消化道炎症、糜烂、溃疡、出血、蛋白丢失性肠病,甚至出现透明膈和肠梗阻。但肠道检查手段有限、费用昂贵,所以NSAIDs相关性肠病漏诊率很高。由于胃黏膜、胃液与肠黏膜、肠液的组成成分和防御机制有很大差异, 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通讯作者:汪国生,Email:Gswang0551@163.com

非甾体抗炎药

远程药学专升本药物化学平时作业(非甾体抗炎药)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或名称、结构类型及其临床用途 1阿司匹林 C O O H O C O C H 3 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扑热息痛 H O N H C H 3 O 苯胺类 解热镇痛 3 贝诺酯 O C O C H 3 C O O N H C O C H 3 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4 布洛芬 C H C H 2 C H 3 C H 3 C H C O O H C H 3 芳基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5 萘普生 C H C O O H C H 3 C H 3O 芳基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6 吲哚美辛 N C H 2C O O H C H 3 C O C l C H 3O 吲哚乙酸类 抗炎镇痛作用 7 N N H 3C C H 3 N C H 3 C H 2S O 3N a O 安乃近 吡唑酮类 解热镇痛抗炎 8 N H C l C O O N a C l 双氯芬酸钠 芳基与杂环芳基乙酸类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结构通式 1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C A r H C O O H C H 3 X 2 水杨酸类抗炎药 O H O O C H 3O R

三、名词解释: 1. 解热镇痛药:指兼具解热和镇痛作用的一类药物,解热主要可以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镇痛主要指可以缓解如头痛关节痛等的轻、中度疼痛,大多还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非甾体抗炎药:指化学结构区别于甾类激素的一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四、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前药(B) A.双氯芬酸钠B.贝诺酯 C.优司匹林D.水杨酰胺 2、以下药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B) A.阿司匹林B.吡罗昔康 C.吲哚美辛D.保泰松 3、以下哪个药物结构中含对氯苯甲酰基结构片断( A ) A.吲哚美辛 B.氨基比林 C.氯贝丁酯 D.萘普生 4、具有 N S O O C H3 O H N O N H 结构的药物是( C ) A.萘普生 B.布洛芬 C.吡罗昔康 D.美洛昔康 5、以下哪个药物以右旋体用药( C ) A.布洛芬B乙酰水杨酸C、萘普生D、贝诺酯 6以下关于阿司匹林的正确叙述是(多选题):(AC) A 又称乙酰水杨酸B化学名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酯 C、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本品中的水杨酸杂质 D、性质稳定,疗效确切 7、阿司匹林中检查碳酸钠中的不溶物不包括(B) A. 醋酸苯酯 B. 水杨酸 C. 乙酰水杨酸苯酯 D. 水杨酸苯酯 8、解热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 A. 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B. 促进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C. 激活环氧化酶的活性 D. 抑制脂氧化酶的活性 9、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C )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黄至深棕 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水溶液中 D 易溶于水,味微苦 10、以下属于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是:(多选)(ABC) A.双氯芬酸钠 B.萘普生 C.酮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综述

一.简介 非甾体抗炎药( no n- steroidal ant i- inf lammatory dr ug s, NSAIDs) 是指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结构的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 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 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 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1亿多人在服用NSA ID s,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患者。每天约有3 0 0 0 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500 万OA患者和4 2 0 万R A 患者在服用N S A I D s 。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患者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 5~ 1/ 4, 因此, 可以说N SA ID s 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2。随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其临床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二.发展简史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N S A I D s ,具有神奇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约460 年至377 年希波克拉底曾经使用柳树皮来治疗骨骼肌肉疼痛;1 7 6 3 年的英国传教士爱德蒙特·斯通(E d m a n dS t o n e )第一次比较科学的描述将柳树叶煎液作为一种抗炎药;1828 年德国慕尼黑药学教授约翰·布赫勒(Johann Buchner)提取出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水杨苷,次年汉立·里劳西(Henri Leroux)获得其结晶;水杨酸则是意大利化学家雷非·皮立亚(Raffaele Piria)首次从水杨苷中获得,1859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柯比(Hermann Kolbe)完成了鉴定及合成其化学结构的工作,1 8 7 4 年水杨酸开始生产;鉴于水杨酸的胃肠道刺激性和不适的口感,1 8 9 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H o f f m a n n )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随后拜耳公司的首席药理学家海里希·狄里舍(H e i n r i c hDresser)通过自身实验和随后的动物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于1899 年注册了商品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此后的100 多年来,阿司匹林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作为NSAIDs的原形药并成为药物史上的一颗“常青树”3。 1898 年, 由德国拜尔药厂首先合成的阿司匹林是最早用于风湿热及关节炎的治疗药物。由于其在大剂量时才能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并伴随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 逐渐被新上市的NSAID 所取代。1952 年, 保泰松( 苯丁唑酮) 问世, 为第一个被命名的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强大的抗炎镇痛效应而广泛用于风湿病的治疗长达30 多年。至20 世纪80 年代, 因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断出现而逐渐被限制使用或禁用。1963 年, 吲哚乙酸类NSAID 的代表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上市, 虽然其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较强, 但因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毒副作用仍然很严重而逐渐少用。1969 年, 1姜爱霞.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 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96-98 2刘红,李国珍,葛泉丽.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401-402 3李梦涛,曾小峰.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4-29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习题及答案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一、基本要求1.掌握: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2.熟悉: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含量限度。3.了解:影响芳酸类非甾 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二、基本内容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 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但多数具有芳酸基本结构,即芳基取代羧酸结构。根据芳基在羧酸的取代位置及芳基上的取代基的不同,芳酸类药物可分为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乙酸、芳基丙酸、吲哚乙酸及苯并噻嗪甲酸等六类。尼美舒利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结构上不属于芳酸类,但作为较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将在本章一并介绍。 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为同时具有游离羧基和苯环,其酸性特征可作为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基础,即在中性乙醇或其他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苯环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常被用于本类药物 的鉴别、定量检查及部分制剂的含量测定。本类药物的酯类易子水解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殊杂质检查的项目 与方法,如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ChP曾 采用三价铁比色法检查。但由于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的继续水解使检查结果不稳定。所以 ChP2010 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增加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查,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药物结构中游离羧基的酸性和芳环的紫外吸收特性,本类药物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酸碱滴 定法,制剂的定量检查,如溶出度(释放度) 、含量均匀度等主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而制剂的含量测定则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见表6-1 。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习题及答案

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2.熟悉: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含量限度。 3.了解:影响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 二、基本内容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但多数具有芳酸基本结构,即芳基取代羧酸结构。根据芳基在羧酸的取代位置及芳基上的取代基的不同,芳酸类药物可分为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乙酸、芳基丙酸、吲哚乙酸及苯并噻嗪甲酸等六类。尼美舒利和对乙酰氨基酚在结构上不属于芳酸类,但作为较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将在本章一并介绍。 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为同时具有游离羧基和苯环,其酸性特征可作为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基础,即在中性乙醇或其他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苯环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常被用于本类药物的鉴别、定量检查及部分制剂的含量测定。本类药物的酯类易子水解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殊杂质检查的项目与方法,如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ChP曾采用三价铁比色法检查。但由于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的继续水解使检查结果不稳定。所以ChP2010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增加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查,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药物结构中游离羧基的酸性和芳环的紫外吸收特性,本类药物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制剂的定量检查,如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主要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而制剂的含量测定则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见表6-1。

华法林用药指南

华法林治疗指南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1拮抗。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5mg),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消胆胺等药物通过减少华法林胃肠道吸收、干扰其代谢清除影响药效学。 ?催眠药、利福平、灰黄素可以提高肝内酶类活性,加快华法林代谢。 ?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可使血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 ?保泰松、苯磺唑酮、甲硝唑和甲氧卞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能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S-华法林异构体比R-华法林异构体抗凝效率高5倍,因此临床上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的代谢尤为重要)。 ?与之相反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能抑制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适当延长PT。 ?胺碘酮对S-和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都有抑制作用。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有些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加快清除,或干扰其它凝血途径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甲状腺素、每天>1.5g的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肝素等。 ?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高剂量盘尼西林,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华法林相关性出血。这些药物中阿司匹林最重要,因为它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作用时间长。 ?红霉素和一些促蛋白合成甾类加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机制不清。 ?食物中维生素K摄入不足时,磺胺和广谱抗菌素能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机制可能与肠道正常菌落清除有关。 影响药效的因素 ——饮食 ?接受华法林长期治疗的病人对饮食中维生素K的变化非常敏感。维生素K主要来自植物中的叶绿醌,叶绿醌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它能通过华法林非敏感途径生成KH2,抵消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酸奶酪、蛋黄、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每100g干燥食物中维生素k的含量为,菠菜4.4mg、白菜3.2mg、菜花3.0mg、豌豆2.8mg、胡萝卜0.8mg、番茄0.6mg、马铃薯0.16mg、猪肝0.8mg、蛋0.8mg。 影响药效的因素 ——疾病状态 ?肝功能异常(包括心源性肝损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华法林作用加强。 ?发热、甲亢等高代谢状态时华法林作用增强。 ?腹泻、呕吐可影响药物吸收。 抗血栓作用

美国FDA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及其心血管风险分析及建议备忘录_莫义忠

美国FDA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及其心血管风险分析及建议备忘录 中图分类号:R977.1(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05)03-0160-07 1综述 经过对现有资料的彻底审查之后,关于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其增加心血管(CV)不良事件风险方面的问题,FDA新药办公室与药物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办公室做出了以下结论: (1)获批准的3种COX-2选择性NSAIDs(塞来昔布Celecoxib,伐地昔布Valdecoxib,罗非昔布Rofecoxib)与安慰剂对比,均与增加严重CV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关。但现有资料还不允许对这些药物引起的CV风险进行等级排序。 (2)大量长期的对照临床试验(包括COX-2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s进行对比)并没有明确表明COX-2选择性药物比非选择性NSAIDs产生更大的严重CV不良事件的风险。 (3)以安慰剂作对照的长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的现有资料还不足以充分评价非选择性NSAIDs增加CV不良事件风险的可能性。 (4)在可以获得长期的对照临床试验补充资料之前,对现有资料的最佳解释是:增加CV不良事件的风险是COX-2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所共有的不良效应。 (5)短期使用NSAIDs来减轻急性疼痛,尤其是在低剂量时,不会增加严重CV不良事件的风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术后的住院患者使用伐地昔布除外。 (6)现有的对照临床试验资料还不能充分地评价特定患者在使用特定NSAIDs时,或者对某些NSAIDs无反应时使用其他NSAIDs时是否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抗炎。 (7)与特定的非选择性NSAIDs对比,已获批准的3种COX-2选择性NSAIDs可减少内窥镜所观察到的胃肠道溃疡的发生率。只有罗非昔布在长期持续使用后比非选择性NSAIDs(萘普生)可降低严重的胃肠道(GI)出血的风险。但是,COX-2选择性NSAIDs在减少严重GI出血风险的综合效益仍然还不确定;COX-2选择性NSAIDs的相对有效性以及在长期使用NSAIDs后采用其他治疗策略(如一种非选择性NSAIDs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降低GI出血的风险也未明确。 (8)与其他的COX-2选择性药物对比,伐地昔布与增加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有关(如表皮的毒性坏死,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多型性红斑)。而且伐地昔布是唯一一个在说明书中黑框警告说明此种不良事件的药物。由于伐地昔布与其他NSAIDs相比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治疗优势,所以综合风险/效益比使其不适合在市场上继续使用。 基于以上的结论,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开具处方者、患者以及消费者对这些药物的安全和有效的使用,建议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有关部门应当要求辉瑞(Pfizer)公司自愿把伐地昔布从美国的市场上撤出。假如辉瑞公司不同意自愿把伐地昔布撤出的话,有关部门应当启用正式的撤市程序,也就是说签发听证会通知(NoticeofOpportunityforHearing,NOOH)。 (2)所有的处方类NSAIDs的说明书都应该进行修改,并要附带有黑框警告来突出强调增加严重CV不良事件的风险。而且,黑框警告也应该详细说明NSAIDs类药所共有的风险,即严重的而且通常会危及生命的GI出血风险(目前这类说明已用黑体字警告)。 (3)在获得可靠的附加资料之前,所有处方类NSAIDs说明书中均应添加一个禁忌症,禁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刚术后患者。 (4)应当增加NSAIDs类用药指南的内容,以使患者了解本类药会增加严重CV不良事件的风险以及严重 警戒专栏 SpecialColumn ofVigilance160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非那西丁、保泰松、氯诺昔康、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2. 镇痛作用: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时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3. 消炎作用: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4. 对肿瘤的防止作用: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如阿司匹林解热作用较强,而镇痛作用若,保泰松有抗炎解热作用,仅有微弱镇痛作用,朴热息痛只有解热作用,而无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很多,包括: ①水杨酸类的阿斯匹林; ②吲哚衍生物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 ③吡唑酮类的安乃近,保泰松; ④2-芳基羧酸类的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 ⑤邻氨苯甲酸衍生物的双氯芬酸(奥湿克、扶他林); ⑥昔康类的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华法林用药指南

华法林治疗指南 一、药理学 华法林药理学比较复杂,治疗窗很窄,即使很小的剂量-反应变化也可能导致血栓或出血。但其疗效确切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如何正确使用华法林,合理监测调整剂量,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1拮抗。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5mg),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是等量消旋酸异构体R和S的混合物。 ?胃肠道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健康人口服90分钟后血浆浓度达高峰。 ?消旋酸的华法林半衰期为36-42小时,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储积。?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除(很少部分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令的剂量。 影响药效的因素——遗传因素 ?编码细胞色素P450的基因突变 ?肝脏酶遗传多态性——与低剂量使用华法林时高出血并发症有关。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消胆胺等药物通过减少华法林胃肠道吸收、干扰其代谢清除影响药效学。 ?催眠药、利福平、灰黄素可以提高肝内酶类活性,加快华法林代谢。 ?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可使血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 ?保泰松、苯磺唑酮、甲硝唑和甲氧卞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能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S-华法林异构体比R-华法林异构体抗凝效率高5倍,因此临床上抑制S-华法林异构体的代谢尤为重要)。 ?与之相反西米替丁和奥美拉唑能抑制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适当延长PT。 ?胺碘酮对S-和R-华法林异构体代谢清除都有抑制作用。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有些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加快清除,或干扰其它凝血途径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甲状腺素、每天>1.5g的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肝素等。 ?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高剂量盘尼西林,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华法林相关性出血。这些药物中阿司匹林最重要,因为它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作用时间长。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知识

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概述】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是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非类固醇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等作用,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肌肉、关节及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局部疼痛、肿胀等,广泛用于腰背痛、牙痛、痛经、急性痛风、外伤或手术后疼痛、癌痛等的治疗,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的特点。 【药物分类】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分为甲酸类,也称水杨酸类,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等;乙酸类,代表药物为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丙酸类,代表药物为布洛芬、奈普生等;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吡唑酮类,包括氨基比林、保泰松等;其他,尼美舒利等。 根据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COX-2 选择性抑制药,包括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COX-1高选择性抑制药,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舒林酸、吡罗西康、托美汀等; COX-1 低选择性抑制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COX无选择性抑制药,包括萘普生、氟比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等。 【药物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但仅高热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大多数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消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此外,该类药物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产生解热、镇痛、消炎及抑制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

非甾体抗炎药市场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市场分析 1、副作用阻碍市场发展 我国目前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就达5‰左右,风湿及类风湿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全国抗关节炎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3-15亿元,年增长率为6%左右,到2006年将达到18亿元,其中零售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占关节炎药物市场的40-50%左右。 在抗炎药物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上有都呈甾体的特点。凡是结构上不是甾体的抗炎药,均称为非甾体抗炎药。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提示了醋酸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但使用大剂量的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因而人们致力于开发非甾体抗炎药。 治疗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的最常用一类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属于这类药物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和萘普生等等,应用都非常广泛。 然而,非甾体抗炎药又往往表现出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有证据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等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英国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因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而引发的胃穿孔或胃出血等溃疡并发症的机率,要比使用安慰剂治疗组高出3至5倍。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在美国,每年因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引发的上消化道并发症导致入院治疗的患者就达到107000例,并有16500人因此丧生。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的统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引起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原因之一。有30%的患者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出现持续胃部不适,其中超过10%的患者因不堪忍受这些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断药物治疗。 2、双氯芬酸暂时称雄 多年来,我国非甾体抗炎药在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远远高于其它类药物。1999年我国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中,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重点城市主要医院的用药总额为7256 万元,2000年上升到7887万元,2001年又上升到9641 万元,2002年突破亿元大关。 在非甾体抗炎药物中,双氯芬酸和布洛芬是主要品种,一直占据该类药物市场50%-60%的市场份额。而双氯芬酸在近十余年中长期雄居非甾体抗炎药物市场第一的位置。1998年市场占有率为37.4%,1999年为30.5%, 2001年为29.7%。布洛芬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有所下降, 1999年为21.5%,2001年为15.3%。 2001年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医院用药金额领先的品种中,双氯芬酸在上海市占有33.84%的份额,在北京占有 22.68%的份额,在广州占有11.24%的份额,都远远高于其它品种药物。在2002年第四季度我国典型医院肌肉-骨骼系统用药前20位药品排序中,双氯芬酸位列第一,占13.04%的市场份额,而布洛芬列第七,占4.51%的市场份额。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 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 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 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 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 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二、药物治疗原则 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 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2];如判定 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 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见 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一)对症治疗 1.解热镇痛药: 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 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3.镇咳: 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二)病因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答案教学内容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答案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 科室_____姓名_____成绩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哪种药物禁止与洛美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合用,因合用有导致抽搐发生的可能( A ) A. 凯纷 B.阿司匹林 C. 布洛芬缓释胶囊 D. 洛索洛芬钠片 2、对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后引起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下列哪种药物( B ) A.阿司匹林 B. 醋氯芬酸片 C. 布洛芬缓释胶囊 D. 洛索洛芬钠片 3、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禁用下列哪种药物 ( B ) A. 凯纷 B. 醋氯芬酸片 C. 布洛芬缓释胶囊 D. 洛索洛芬钠片 4、下列关于NSAID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小剂量NSAID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国内NSAID的用量一般偏小。 B. 对类风湿关节炎而言,因NSAID只能控制症状,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 C. 通常选用一种NSAID,在足量使用2~3周后无效,则更换另一种,待有效后再逐渐减量。 D. 同时使用两种NSAID,能增加疗效,而副作用相同。 E. 有2~3种胃肠道危险因素存在时,应加用预防溃疡病的药物。 5、布洛芬缓释胶囊具有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每服用一次,可持续(C)小时止痛。 A. 4小时 B. 8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6、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解热镇痛?(B) A. 吲哚美辛 B. 乙酰氨基酚 C. 吡罗昔康 D. 保泰松 E. 阿司匹林 7、布洛芬缓释胶囊用于止痛不得超过( A )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A )天 A. 5、3 B. 3、5 C. 2、4 D. 4、2 8、哪种药物与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血糖药物同用时,能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不宜同用( D) A. 吲哚美辛 B. 乙酰氨基酚 C. 吡罗昔康 D. 布洛芬缓释胶囊 E. 阿司匹林 9、哪种药物与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也降低后者的降压效果(B ) A. 吲哚美辛 B. 布洛芬缓释胶囊 C. 洛索洛芬钠片 D. 乙酰氨基酚 E. 阿司匹林10.哪种药物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B) A. 吲哚美辛 B. 布洛芬缓释胶囊 C. 洛索洛芬钠片 D. 乙酰氨基酚 E. 阿司匹林11.哪种药物与肝素双香豆素类(如华法林)等抗凝药同用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倾向(B) A. 吲哚美辛 B. 布洛芬缓释胶囊 C. 洛索洛芬钠片 D. 乙酰氨基酚 E. 阿司匹林 12、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B) A.吡罗昔康 B.阿司匹林 C.丙磺舒 D.布洛芬 E.氯芬那酸 13、对磺胺过敏者禁用的药物是(C )

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得20碳得酸,就是内源性得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与镇痛得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就是抑制前列腺素得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得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前体得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得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与抗炎得作用。其抗炎作用得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得松不同。广义得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4、COX-2抑制剂(COX-2inhibitors):环氧酶存在两种异构体,基础性得COX—1与诱导性得COX-2。COX-1与COX-2就是一种结合在细胞膜上得血红糖蛋白。它们都能将花生四烯酸氧化成PGG2,并转化为PGH2,但在其它方面二者有较多区别。COX-1与COX-2属于不同得基因表达、COX-1在 合成得促进,有保护胃肠道粘正常静态条件下就存在与胃肠道、肾脏与血栓烷A 2 膜、调节肾脏血流与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得活性极低,只有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在某些细胞因子、有丝分裂物质与内毒素等得诱导下,在巨嗜细胞、滑膜细胞、内皮细胞与其它某些细胞中大量产生。COX—2通过对PG合成得促进作用,介导疼痛、炎症与发热等反应。 COX-2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OX-2,不抑制COX-1,可避免非甾类抗炎药得肠道刺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 A. 布洛芬?B、阿司匹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