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机械失效三个阶段和维修度、有效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熟悉可靠性、故障率、可靠性预计、人机界面设计要点。

【教材内容】:

第四节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

一、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一)可靠性定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规定条件包括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尘埃、雨淋、日晒等)、使用条件(载荷大小和性质、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维修条件(维修方法、手段、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在不同规定条件下,产品的可靠性是不同的。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产品随着使用时间或储存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劣化,可靠性降低。所以,可靠性是时间的函数。这里所规定的时间是广义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用距离或循环次数等表示。

(二)可靠性度量指标

1.可靠度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即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常用R(t)表示,称为可靠度函数。

产品出故障的概率是通过多次试验中该产品发生故障的频率来估计的。例如,取N个产品进行试验,若在规定时间t内共有Nf(t)个产品出故障,则该产品可靠度的观测值可用下式近似表示:R(t)≈[N—Nf(t)]/N (4—7)

与可靠度相反的一个参数叫不可靠度。它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规定功能

的概率,即发生故障的概率,所以也称累积故障概率。

不可靠度也是时间的函数,常用F(t)表示。同样对N个产品进行寿命试验,试验到瞬间的故障数为Nf(t),则当N足够大时,产品工作到t 瞬间的不可靠度的观测值(即累积故障概率)可近似表示为:

F(t)≈Nf(t)/N (4—8)

可靠度数值应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原则是根据故障发生后导致事故的后果和经济损失而定。

2.故障率(或失效率)

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 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故障率也是时间的函数,记为γ(t),称为故障率函数。

产品的故障率是一个条件概率,它表示产品在工作到t 时刻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概率。它反映t 时刻产品发生故障的速率,称为产品在该时刻的瞬时故障率且γ(t),习惯称故障率。故障率的观测值等于N个产品在t时刻后单位时间内的故障产品数△Nf(t)/△t与在t时刻还能正常工作的产品数Ns(t)之比,即:

γ(t)=△Nf(t)/[Ns(t)·△t] (4——9)

故障率(失效率)的常用单位为(1/106h)。

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间内各个时期的故障率是不同的,其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寿命的曲线,也称浴盆曲线,如图4—6所示。

由图可见,产品的失效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早期故障期。产品在使用初期,由于材质、设计、制造、安装及调整等环节造成的缺陷,或检验疏忽等原因存在的固有缺陷陆续暴露出来,此期间故障率较高,但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排除故障,加之相互配合件之间的磨合,使故障率较快地降下来,并逐渐趋于稳定运转。

(2)偶发故障期。这个期间的故障率降到最低,且趋向常数,表示产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段时间较长,是产品的最佳工作期。这时发生的故障是随机的,是偶然原因引起应力增

加,当应力超过设计规定的额定值时,就可能发生故障。

(3)磨损故障期。这个时期的故障迅速上升,因为产品经长期使用后,由于磨损和老

化,大部分零组部件将接近或达到固有寿命期,所以故障率较高。

3.平均寿命(或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非维修产品称平均寿命,其观测值为产品发生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或所有试验产品都观察到寿命终了时,它们寿命的算术平均值;对于维修产品来说,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其观测值等于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某段观察期间累积工作时间与发生故障次数之比。4.维修度

维修度是指维修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条件(备件贮备、维修工具、维修方法及维修技术水平等)和规定时间内能修复的概率,它是维修时间τ的函数,用M(τ)表示,称为维修度函数。5.有效度

狭义可靠度R(t)与维修度M(f)的综合称为有效度,也称广义可靠度。其定义是,对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维修条件下修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处于正常

状态的概率。

二、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预计

产品的可靠性预计是根据零组部件的可靠性数据来预算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如可靠度、故障率或平均寿命等。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是为可靠性设计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且在产品定型投产之前就可以对新产品的可靠性做出估计,若达不到预定指标,就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设计,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串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表示系统中所有单元均正常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有如下特点:

(1)串联系统中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各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越低,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

(2)串联系统的可靠性Rs(t)总是小于系统中可靠度最低单元的可靠性Rimin,而且其寿命取决于该单元的寿命。

(二)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并联系统可靠性表示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能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好像钢丝绳的可靠性,只有当所有钢丝绳均断裂,钢丝绳才能完全断开。当然,当断丝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得降级使用或报废。钢丝绳的寿命是由寿命最长的那股钢丝决定的,故并联系统又称绳索模型。

(三)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任何一个串一并联系统总可以看成是由一些串联式和并联式子系统组合而成。在进行串一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时,只要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各子系统的可靠度,就可以使系统可靠性框图逐步简化,最后总可以简化成一个简单的串联系统或并联系统,于是可求出整个系统的可靠度。

机械设备结构可靠性设计要点

三、机械设备结构可靠性设计要点

(一)确定零件合理的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指零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确定安全系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冲击、振动等;

(2)使用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

(3)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等。

安全系数的提高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达到,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构件尺寸、增加重量或增加费用等方法来实现。

(二)贮备设计(冗余设计)

贮备设计是指将若干功能相同的零组部件作为备用机构,当其中某个零组部件出现故障时,备用机构马上启动工作,使机器仍能保持正常工作。例如,滚动轴承中的双排滚珠,当其中一排损坏时,另一排仍可以维持正常工作。

采用贮备设计的产品,一般是有剧毒的化工设备、故障率较高的设备、流水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或一旦出现事故损失较大的设备。

贮备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可靠性,如果盲目采用,或设计不当将会因增加体积、重量和费用而导致相反的效果。

(三)耐环境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应进行耐机械应力(振动、冲击等)设计和抗气候条件(高温、低温、潮湿、雨淋、日晒、风化、腐蚀等)设计。设计时就应预计产品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并采取相应的耐环境措施。为此,在设计、试制阶段要进行实验室模拟或现场作预计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试验,如耐久性试验、寿命试验、环境试验、可靠性测定和可靠性验证等试验。

(四)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

产品简单化和标准化是提高可靠性的关键,即产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其结构越简单越好,因为这时零件数少了,发生故障的机会就少了。

在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应避免单纯追求高水平及复杂化,尽量选用标准件。

(2)要处理好极限设计,设计时应考虑并保证产品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保险机构、连锁机构等安全装置或安全措施来解决。

(五)提高结合部的可靠性

机械产品都是由若干零部件组成,故零部件间的结合部位很多。结合部位的配合性质有相对静止的,也有相对运动的,还有要求密封的,所以相应的有各种连接方式,如有螺栓螺母连接、焊接连接、销子或键连接、齿轮齿条连接、滑板与导轨连接或主轴与轴承连接以及法兰、密封圈与转轴或箱体连接等。这些结合部位的故障率一般都比较高,所以极易诱发其他故障的发生。为此,在可靠性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设法提高结合部位的可靠度,即保证结合部的连接强度、刚度及配合精度和密封要求等。

(六)结构安全设计

在结构设计时,要做到结构合理,从根本上消除危险与有害因素,使操作者彻底从危险部位或危险状态下解脱出来,是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根本出路。例如,铁路上两节车厢之间的联接器,传统的方法用的是连杆插销联接器,工人在脱开或连接两节车厢时,必须接近两节车厢之间进行拔出或插入销子的操作,这时工人就处于可能被两节车厢撞击或挤伤的危险部位中,随时都可能被撞伤。而现在使用的车辆自动联接器,不需工人到两节车厢之间直接操作,而是利用低速相碰触自动连接。因为根除了危险因素,当然也就不会发生被车厢撞伤的事故了。

(七)设置齐全的安全装置

作为可靠性较高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已具备也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装置,以便用来防止超载、超行程、超温、超压、误操作、误接触、外部环境突变(如停电、停气等)而引起的事故以及限制事故的扩大。一般都是通过在线监测仪器及时捕捉异常信号的变化,当超限时立即发出警报信号、故障显示或自动停机等。这是设计、制造部门应完成的任务,绝不应把危险与有害因素等事故隐患留给用户。

(八)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交换信息的环节,如果人机界面设计不当,人与机器相接触造成能量逸出,将直接会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在人机界面设计时,即人机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考虑人机协调关系,如人的正常生理能力和允许限度。要求所设计的显示器,长时间观察或监听而不易疲劳;操纵机构应设计成在操作时需要用的操作力不大,有“手感”而不沉重;控制器和显示器应尽量少而集中,配置合理,避免操作失误;

且设有连锁保护装置,做到即使误操作某一控制器也不会引起事故。

一、单选题:

1、在(),机器的故障率降到最低,且趋向常数,这段时间较长,这时发生的故障是随机的,是偶然原因引起应力增加,当应力超过设计规定的额定值时,就可能发生故障。

A. 早期故障期

B. 偶发故障期

C. 正常工作期

D. 磨损故障期

A B C D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6.67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

解析:

--------------------------------------------------------------------------------

2、()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A. 可靠性

B. 成功率

C. 完成率

D. 可靠度

A B C D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6.67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

解析:

--------------------------------------------------------------------------------

3、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 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A. 一定

B. 单位

C. 相同

D. 较短

A B C D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6.67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

解析:

--------------------------------------------------------------------------------

4、以下有关串并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串联系统中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B.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总是大于系统中可靠度最低单元的可靠性

C.并联系统可靠性表示系统中所有单元都能正常工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D. 任何一个串一并联系统总可以看成是由一些串联式和并联式子系统组合而成

A B C D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d

本题分数:16.67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

解析:

--------------------------------------------------------------------------------

5、现在使用的车辆自动联接器,不需工人到两节车厢之间直接操作,而是利用低速相碰触自动连接,从而不会发生被车厢撞伤的事故,这是应用了()。

A. 耐环境设计

B. 结构安全设计

C. 简单化和标准化设计

D. 提高结合部的可靠性

A B C D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本题分数:16.67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

解析:

--------------------------------------------------------------------------------

二、多选题:

6、安全系数是指零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确定安全系

数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对人危害程度大小

B、环境条件的影响

C、使用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

D、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

E、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A B C D E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b, c, d

本题分数:33.3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0 分解析:

--------------------------------------------------------------------------------

7、以下是机械设备结构可靠性设计要点的是:()。

A. 确定零件合理的安全系数

B. 经济合理性设计

C. 冗余设计

D. 设置齐全的安全装置

E. 耐环境设计

A B C D E

你的答案:标准答案:a, c, d, e

软件评价指标

软件评价指标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我们常说某某软件好用,某软件功能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这些表述很含糊,用来评价软件质量不够确切,不能作为企业选购软件的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单位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发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按期完成并移交使用,系统正确执行用户规定的功能,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在引进一套软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 定制的软件可能难于理解,难于修改,在维护期间,企业的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 ● 企业对外购的软件质量存在怀疑,企业评价软件质量没有一个恰当的指标,对软件可靠性和功能性指标了解不足; ● 软件开发商缺乏历史数据作为指南,所有关于进度和成本的估算都是粗略的。因为没有切实的生产率指标,没有过去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数据,企业无法精确评价开发商的工作质量。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软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Boehm和先后提出了三层次的评价度量模型:软件质量要素、准则、度量。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SQM技术,波音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QM技术,日本的NEC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SQM工具,即SQMAT,并且在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层是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可分解成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是软件的基本特征:

1. 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功能性反映了所开发的软件满足用户称述的或蕴涵的需求的程度,即用户要求的功能是否全部实现了。 2. 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所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可靠性对某些软件是重要的质量要求,它除了反映软件满足用户需求正常运行的程度,且反映了在故障发生时能继续运行的程度。 3. 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易使用性反映了与用户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本软件时是否方便。 4. 效率:在指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效率反映了在完成功能要求时,有没有浪费资源,此外"资源"这个术语有比较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内存、外存的使用,通道能力及处理时间。 5. 可维修性:在一个可运行软件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环境改变或软件错误发生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的努力程度。可维修性反映了在用户需求改变或软件环境发生变更时,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修改的容易程度。一个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也是一个易理解、易测试和易修改的软件,以便纠正或增加新的功能,或允许在不同软件环境上进行操作。 6. 可移植性: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容易程度。 第二层是评价准则,可分成22点。包括精确性(在计算和输出时所需精度的软件属性);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时,能继续执行和恢复系统的软件属性);安全性(防止软件受到意外或蓄意的存取、使用、修改、毁坏或泄密的软件属性);以及通信有效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复习要点: ?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 ?失效率 ?MTTF(平均寿命) ?MTBF(平均事故间隔) ?维修性 ?有效性 ?修复度 ?最小路集及求解 ?最小割集及求解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特征寿命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浴盆曲线 ?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 ?简述串联系统特性 ?简述并联系统特性 ?简述旁联系统特性 ?简述r/n系统的优势 ?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 ?马尔可夫过程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 ?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 ?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障树分析优缺点 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 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基本: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 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修理时间,其估计值为修复

浅析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V 1.0 2012.3

目录 1综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阅读指南 (3) 2软件质量指标 (4) 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4) 2.2用例执行覆盖率 (4) 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5)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5)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5) 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6)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7)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9) 3.1缺陷探测率 (9) 3.2有效缺陷率 (9) 3.1用例执行效率 (10) 3.2缺陷发现率 (10) 4交付质量指标 (12) 4.1加载回退率 (12) 4.2故障回退率 (12) 5版本说明 (13)

1综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 阅读指南 ●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 度量。 ●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 行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2软件质量指标 2.1 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需求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总数之和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功能点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功能点遗漏测试的情况。 【公式】:∑测试用例数(个)/ ∑功能点(个) 说明:用例覆盖需求矩阵,一个需求对应多个功能点。 【数据来源】:《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用户需求说明书》《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需求跟踪矩阵》 【计算结果】需求覆盖率=113/8=14.13 2.2 用例执行覆盖率 【用例执行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执行总数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测试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公式】:∑执行的测试用例个数(个)/ ∑测试用例个数(个)*100% 【数据来源】:《iSMS测试进度跟踪表》 【计算结果】:用例执行覆盖率=100%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基本概念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可靠性设计主要符号表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因此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可靠性各特征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这里的时间概念不限于一般的年、月、日、分、秒,也可以是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例如应力循环次数、汽车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怎样才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很容易判定,但更多情况则很难判定。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螺丛,显然螺栓断裂就是失效;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设备,对某个零件损坏而该设备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不能算失效或故障,有时虽有某些零件损坏或松脱,但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可容易地修复也可不算是失效或故障。若产品指的是某个具有性能指标要求的机器,当性能下降到规定的指标后,虽然仍能继续运转,但已应算是失效或故障。究竟怎样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要涉及厂商与用户不同看法的协商,有时要涉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政策等而作出合理的规定。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理论是以产品寿命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科学,它涉及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对于结构可靠性这一学科,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基于概率论的随机可靠性到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可靠性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非概率可靠性,使得这一理论日臻丰富和完善,并深入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它的应用完善了传统的设计理论,极大地提升了结构和产品的质量,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可靠性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 (1)萌芽期 可靠性理论早在十九世纪30~40年代已发展起来了。十七世纪初期由伽利略、高斯、泊淞、拉普拉斯等人逐步建立了概率论,奠定了可靠性工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布尔尼可夫斯基主编出版了一本概率论教程,同时他的学生马尔可夫建立了随机过程理论和大数定律,成为了维修性的理论基础。1939年瑞典专家威布尔提出了描述材料疲劳强度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研究萌芽于飞机失事事件,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飞机事故率不应超过105 /h。这里讲的事故率只是未能沿用可靠度的定义而已。 (2)摇篮期 50年代的电子管事件揭开了可靠性研究的序幕。50年代电子真空管的故障率增长迅速。使电子技术进步与失效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例如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运往远东的机载电子设备在到达时就有60%已经失效,轰炸机的MTBF(无故障时间)不超过20小时。另外,1945年12月美国制成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整个计算机共有18000只电子管。但是,平均每33分钟就有一只失效。与此同时,1943年德国火箭专家R.Lusser第一次用概率乘法法则定量算出了V-2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R的值为0.7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国防部总结战争教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可靠性,并下令军队有关部门在今后的采购中只选择有可靠性指标的军需品。 (3)奠基期 60年代,美国成为可靠性发展最早的国家。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AGREE 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同年,可靠性顾问团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可靠性定义。AGREE组织于1957年写出了一份较为系统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较完整地

可靠性概念1

第一部分产品可靠性基本概念 编讲杨志飞 1 质量定义 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单项具体工作叫“活动”。活动需要“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技术、资金和时间。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关联的资源和活动称“过程”。 产品:ISO 9000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包括: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服务或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如污染物或不愿有的后果)。(国内曾经把产品定义为:是指任何元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可以指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 硬件,是有形的、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和装配的零件、部件或(和)组件组成。 流程性材料,是由固体、气体、液体或由它们的组合所组成,经转换形成的产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通常由管道、桶、袋、罐或以卷的形式交付。 软件,是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一种智力创作。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产生的结果。 整机:是指产品的部分内涵,即产品中设备以上的部分。 系统: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设备、人员及技术的组合。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括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使系统的工作和保障可以达到自给所需的一切设备、有关的设施、器材、软件、服务和人员。 分系统:在系统中执行一种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数据处理分系统、制导分系统等。 请注意:组件多数可以看作整机,有时也当作元器件,在高度集成的器件中,往往包含了整机的模块,现代的部件往往也做成组件。因此很难划清它们的界线。 实体,是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可以是某项活动和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他们的任何组合。 特性,是帮助识别和区分各类实体的一种属性。属性包括物理、化学、外观功能或其它可识别的性质。其描述的量叫“特性参数”。 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之和叫“质量”。潜在需要是用户未在合同或定单中明确提出但实质上有的需要。质量是实体的一项最重要的特性,包括:性能、适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美学。 可信性,是描述可用性和它的影响因素包括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的集合性术语。 2故障定义 产品终止最终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的事件称“失效”。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叫“故障”。丧失功能的准则叫故障判据。 相对于给定的规定功能,有故障的产品的一种状态叫“故障模式”。形成故障的物理、化学(可能还有生物)变化等内在原因称为“故障机理”。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弱点而引起的失效,称为“本质故障”,不按规定条件使用产品而引起的失效称为“误用故障”。产品设计应包括减少误用故障的设计过程。 产品由于制造上的缺陷等原因而发生的故障称为“早期故障”;而由于偶然因素发生的故障称为“偶然故障”,一般在事前不能测试或监控,属于“突然故障”。产品由于老化、磨损、损耗或疲劳等原因引起的故障称为“耗损故障”。通过事前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到的故障称为“渐变故障”。使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人或物重大损失的

可靠性基本概念(doc 14页)

可靠性基本概念(doc 1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可靠性设计主要符号表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因此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可靠性各特征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这里的时间概念不限于一般的年、月、日、分、秒,也可以是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例如应力循环次数、汽车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怎样才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很容易判定,但更多情况则很难判定。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螺丛,显然螺栓断裂就是失效;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设备,对某个零件损坏而该设备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不能算失效或故障,有时虽有某些零件损坏或松脱,但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可容易地修复也可不算是失效或故障。若产品指的是某个具有性能指标要求的机器,当性能下降到规定的指标后,虽然仍能继续运转,但已应算是失效或故障。究竟怎样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要涉及厂商与用户不同看法的协商,有时要涉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政策等而作出合理的规定。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可靠度 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一般记为R。它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R(t),称为可靠度函数。

IEEE软件可靠性系列标准分析

IEEE软件可靠性系列标准分析 摘要:对IEEE软件可靠性系列标准进行分析,总结了IEEE制定软件可靠性标准的经验,以及软件可靠性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软件可靠性标准化工作现状,提出软件可靠性标准的制定及相关标准修订的可借鉴之处。关键词:软件可靠性标准;软件可靠性度量;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软件可靠性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航电系统大量使用软件系统,其中某些软件系统在保证航空系统安全、可靠完成任务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软件的失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为了提高软件可靠性,相关领域的学者展开了广泛的软件可靠性研究,特别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IEEE,更是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IEEE在开展软件可靠性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1988年,IEEE制定了第一份关于软件可靠性度量体系方面的标准[1]以及该标准的实施指南[2]。2005年,IEEE对软件可靠性度量体系标准进行了修订[3]。2008年,IEEE对R-013-1992标准进行修订 [4],R-013-1992标准是AIAA(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在1992年制定的关于软件可靠性评估的标准[5],这也说明IEEE在软件可靠性方面的成绩是国际公认的。IEEE主要制定了软件可靠性度量体系和评估两方面的标准。本文将对IEEE制定的软件可靠性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IEEE制定软件可靠性标准的经验,以及软件可靠性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软件可靠性标准现状,提出可靠性标准的制定及相关标准修订的可以借鉴之处。1 IEEE软件可靠性标准分析1.1 标准简介IEEE软件可靠性标准主要包括软件可靠性度量体系和软件可靠性评估两方面。其中,软件可靠性度量体系由IEEE Std 982.1-2005(软件可信性度量词典)和IEEE Std 982.2-1988(软件可靠性度量实施指南)组成,IEEE Std 982.1-2005是IEEE Std 982.1-1988的修订版;软件可靠性评估主要包括IEEE Std 1633-2008(软件可靠性操作规程),它发布于2008年,替代了AIAA/ANSI R-013-1992(软件可靠性操作规程)。在IEEE软件可靠性标准体系中,IEEE Std 982.1-2005主要回答了使用哪些参数对软件可靠性进行度量的问题,即用户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对软件质量、特别是软件的可靠性进行了解和评价。与IEEE Std 982.1-1988相比,IEEE Std 982.1-2005作出了较大程度的修改。1988版关于软件可靠性属性有39个不同的度量参数,而2005版中只有12个,并且其中75%的度量参数是新增或修改的。IEEE Std 982.2-1988主要回答了如何使用这些度量参数对软件可靠性进行度量的问题,但是该标准主要是针对IEEE Std 982.1-1988度量参数体系的,而IEEE Std 982.1-2005中有75%的度量参数和IEEE Std 982.1-1988不一样。因此,对于当前的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体系,该标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IEEE Std 1633-2008主要解决了如何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估的问题,包括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和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两方面。其中,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包含13个步骤,这些步骤不是全部必需的,可根据软件特点和当前所处的软件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删减;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方面推荐了三个模型,这三个模型都是在实际工程中表现优异的评估模型。1.2 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体系IEEE Std 982.1-2005是IEEE Std 982.1-1988的修订版,它体现了软件可靠性作为软件质量重要属性在软件质量控制方面的新方法和新趋势。与1988版相比,2005版作出了较大程度的修改。1988版关于软件的可靠性属性有39个不同的度量参数,而2005版删除了其中的32个度量参数,并对剩余度量参数中4个进行了修改,只有3个得到完全保留,同时新增了5个度量参数。即可靠性度量参数由原来的39个变更为12个,其中有75%的度量参数是新增或修改的。可以说2005版基本上重新定义了软件可靠性的度量体系,新度量参数体系如表1所示。IEEE在选取度量参数建立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体系时,有如下准则:(1)该参数是否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公认;(2)该参数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出软件可靠性的真实情况;(3)该参数是否过于复杂,以至难于使用和理解;(4)该参数适用情况是否过于狭小。从IEEE选取度量参数的准则可以看出,软件可靠性度量的发展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浅谈软件系统可靠性

浅谈软件系统可靠性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军用与民用产品上的应用日益增多,软件缺陷所引发的产品故障,甚至灾难性事故也越来越严重,软件故障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则其效益就会大幅度地消减,甚至完全丧失,从而使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状态。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是实现信息化社会的关键。 计算机系统硬件可靠性方面已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冗余技术、差错控制、故障自动检测、容错技术和避错技术等可靠性设计技术已经成熟。相比之下,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只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加上软件生产基本上仍处于作坊式的手工制作,其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还处于十分不完善的状况。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软件可靠性的研究集中于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比较和选择。90 年代以来,软件可靠性研究工作进展较快,主要集中在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可靠性测试与管理以及软件可靠性数据的收集这三个方面。 2 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2.1 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1983年,美国IEEE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技术委员会对软件可靠性的定义如下: a)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错误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错误。 b)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在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软件可靠性定义中提到的“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在工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定义中的“时间”有3种度量。第一种是日历时间,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周、月和年等计时单元;第二种是时钟时间,指从程序运行开始到运行结束所用的时、分、秒;第三种是执行时间,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实际占用的CPU 时间。 定义中所指的“条件”,是指环境条件,包括了与程序存储、运行有关的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 2.2 影响软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软件可靠性表明了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需求和设计的目标,执行其功能的正确程度。这要求一个可靠的程序应是正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健壮的。软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与输入数据有关的软件差错,正是因为软件中的差错引起了软件故障,使软件不能满足需求。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1、软件开发的支持环境; 2、软件的开发方法;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机械失效三个阶段和维修度、有效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熟悉可靠性、故障率、可靠性预计、人机界面设计要点。 【教材内容】: 第四节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 一、可靠性定义及其度量指标 (一)可靠性定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规定条件包括产品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尘埃、雨淋、日晒等)、使用条件(载荷大小和性质、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维修条件(维修方法、手段、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在不同规定条件下,产品的可靠性是不同的。 规定时间是指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产品随着使用时间或储存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劣化,可靠性降低。所以,可靠性是时间的函数。这里所规定的时间是广义的,可以是时间,也可以用距离或循环次数等表示。 (二)可靠性度量指标 1.可靠度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即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常用R(t)表示,称为可靠度函数。 产品出故障的概率是通过多次试验中该产品发生故障的频率来估计的。例如,取N个产品进行试验,若在规定时间t内共有Nf(t)个产品出故障,则该产品可靠度的观测值可用下式近似表示:R(t)≈[N—Nf(t)]/N (4—7) 与可靠度相反的一个参数叫不可靠度。它是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规定功能

的概率,即发生故障的概率,所以也称累积故障概率。 不可靠度也是时间的函数,常用F(t)表示。同样对N个产品进行寿命试验,试验到瞬间的故障数为Nf(t),则当N足够大时,产品工作到t 瞬间的不可靠度的观测值(即累积故障概率)可近似表示为: F(t)≈Nf(t)/N (4—8) 可靠度数值应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原则是根据故障发生后导致事故的后果和经济损失而定。 2.故障率(或失效率) 故障率是指工作到t 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故障率也是时间的函数,记为γ(t),称为故障率函数。 产品的故障率是一个条件概率,它表示产品在工作到t 时刻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概率。它反映t 时刻产品发生故障的速率,称为产品在该时刻的瞬时故障率且γ(t),习惯称故障率。故障率的观测值等于N个产品在t时刻后单位时间内的故障产品数△Nf(t)/△t与在t时刻还能正常工作的产品数Ns(t)之比,即: γ(t)=△Nf(t)/[Ns(t)·△t] (4——9) 故障率(失效率)的常用单位为(1/106h)。 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间内各个时期的故障率是不同的,其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寿命的曲线,也称浴盆曲线,如图4—6所示。 由图可见,产品的失效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5个常用的软件质量指标

5 个常用的软件质量指标 在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是衡量软件是否符合需求、标准的重要体现。除了代码质量外,影响软件整体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要确保软件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控制。 本文列出了衡量软件质量的5个最常用的指标。 1、SLOC(Source Lines of Code,源代码行) 计算代码行数可能是最简单的衡量指标,主要体现了软件的规模,并为项目增长和规划提供了相关数据。例如,如果每月统计一次代码的行数,就可以绘制一个项目发展概览图。当然,由于存在项目重构或是设计阶段等因素,这种方式并不太可靠,但是可以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个视角。 可以只统计逻辑代码行(Source Logical Line of Code,SLLOC),这样可以获得稍准确的信息。逻辑代码行不包含空行、单个括号行和注释行。可以使用Metrics 工具来统计。 代码行数不应该用来评估开发者的效率,否则,可能会产生重复、不可维护的或不专业的代码。 2、每个代码段/模块/时间段中的bug数 要想实现更好的测试以及更高的可维护性,bug 跟踪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代码段、模块或时间段(天、周、月等)内的 bug 可以很容易通过工具统计出来(如 Mantis)。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修复。 Bug 数可以作为评估开发者效率的指标之一,但必须注意,如果过分强调这种评估方法,软件开发者和测试者可能会成为敌人。在生产企业中,要保证员工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评估,可以根据重要性和解决成本将 bug 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 3、代码覆盖率 在单元测试阶段,代码覆盖率常常被拿来作为衡量测试好坏的指标,也用来考核测试任务完成情况。可以使用的工具也有很多,如 Cobertura 等。 代码覆盖率并不能代表单元测试的整体质量,但可以提供一些测试覆盖率相关的信息,可以和其他一些测试指标一起来使用。 此外,在查看代码覆盖率时,还需注意单元测试代码、集成测试场景和结果等。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知识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知识 一、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这里的产品指的是新版ISO)9000中定义的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等有形产品以及软件等无形产品。它可以大到一个系统或设备,也可以小至一个零件。产品终止规定功能就称为失效,也称为故障。产品按从发生失效后是否可以通过维修恢复到规定功能状态,可分为可修复产品和不可修复产品。如汽车属于可修复产品,日光灯管属不可修复产品。习惯上,终止规定功能,对可修复产品称为故障,对不可修复产品称为失效。可靠性定义中的“三个规定”是理解可靠性概念的核心。“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产品的可靠性和它所处的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同一产品在不同条件下工作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水平。一辆汽车在水泥路面上行驶和在砂石路上行驶同样里程,显然后者故障会多于前者,也就是说使用环境条件越恶劣,产品可靠性越低。“规定时间”和产品可靠性关系也极为密切。可靠性定义中的时间是广义的,除时间外,还可以是里程、次数等。同一辆汽车行驶1万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肯定比行驶1千公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大。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低,产品的可靠性和时间的关系呈递减函数关系。“规定的功能”指的是产品规格书中给出的正常工作的性能指标。衡量一个产品可靠性水平时一定要给出故障(失效)判据,比如电视机图像的清晰度低于多少线就判为故障要明确定义,否则会引起争议。因此,在规定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时一定要对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给予详细具体的说明。如果这些规定不明确,仅给出产品可靠度要求是无法验证的。 产品的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产品在设计、制造中赋予的,是产品的一种固有特性,也是产品的开发者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则是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能的保持能力的特性,它除了考虑固有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产品安装、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产品可靠性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它反映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因此在评定产品基本可靠性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故障,而不局限于发生在任务期间的故障,也不局限于是否危及任务成功的故障。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 ?

作者:日期:

4.1 加载回退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软件质量指标 2 .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错误 味定义书签。 2 .2?用例执行覆盖率潴误味定义书签。 2 .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 *年*月*日)?错误 味定义书签。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 缺陷探测率 3 .2?有效缺陷率11? 4. 2 故障回退率 1综述 1.1 编写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阅读指南?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用例执行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缺陷发现率12? 4?交付质量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版本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者:

1综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 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阅读指南 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度量。 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行质量出具数 据度量。 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设计主要符号表

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在具体使用“产品”这一词时,其确切含义应加以说明。例如汽车板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等。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因此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可靠性各特征量都是时间的函数。这里的时间概念不限于一般的年、月、日、分、秒,也可以是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例如应力循环次数、汽车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怎样才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很容易判定,但更多情况则很难判定。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螺丛,显然螺栓断裂就是失效;当产品指的是某个设备,对某个零件损坏而该设备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不能算失效或故障,有时虽有某些零件损坏或松脱,但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可容易地修复也可不算是失效或故障。若产品指的是某个具有性能指标要求的机器,当性能下降到规定的指标后,虽然仍能继续运转,但已应算是失效或故障。究竟怎样算是失效或故障,有时要涉及厂商与用户不同看法的协商,有时要涉及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政策等而作出合理的规定。 能力:只是定性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衡量检验,后面将加以定量描述。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均具有偶然性,一个产品在某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不很好地反映该产品可靠性的高低,而应该观察大量该种产品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才能正确的反映该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能力的定量需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软件开发度量及考核方法

软件开发度量及考核方法 一、引言 如果要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质量,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有了制度后才能推动开发人员想方设法改善自已的开发质量。虽然目前很多公司有这方面的绩效考核,但是由于软件开发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公司没有对软件开发的过程进行细粒度的度量,所以不能依据有效的度量数据来考核开发人员的工作绩效,大部份只是凭考核人主观意志来考核,不能形成对被考核人有效的说服力。所以根据以前经验和相关的资料编写了适用于本部门的度量和考核方法。该考核方法是技术支持部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试行版本。 二、目的 对软件开发的过程所产生的软件项的质量和过程进行定量的评价,用评价的结果指导软件的开发过程,不断地提高软件开发质量水平,并依据度量记录来考核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绩效。 三、考核实施办法 1、定义 1.1 、软件项包括 1)、技术文档:"软件工程产品集"所确定的配置项。主要包括:用户需求文档、需求分析文档、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开发计划、测试文档、用户手册、总结报告等。 2)、计算机程序。 1.2 、度量数据的来源 1)、项目计划:过程度量中及时度考核数据的主要依据。 2)、测试文档:计算机程序质量考核数据主要依据。 3)、软件维护记录:主要是指软件产品投入用户使用后产生的软件维护记录。

2、质量度量 2.1度量指标 主要根据各类软件项检查表的检查指标来确定。例如,详细设计说明书检查表有10个检查指标,则根据具体项目检查侧重点不同,可从中选择相应的检查指标作为度量指标。(本文末尾附了各工作阶段的考核检查指标表) 2.2质量等级 1)软件项的质量等级的确定根据度量综合指标进行。 2)度量综合指标计算公式为: Total =刀QiMi。 3)其中i=1,2,...n 代表指标数量; 4)Q代表度量的指标; 5)M代表度量的指标Q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系数,对不同的开发项目可能不同,此系数根据开发的不同着重点给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