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全高中数学易错点

最全高中数学易错点

最全高中数学易错点
最全高中数学易错点

数学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留着)

1.在应用条件A∪B=B <=> A∩B=A <=> A 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并且要时刻注意集合的三要素中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任取, 作差, 判正负.)

5.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

6.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两个单调区间之间要用逗号相连

7.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

8.函数(其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就象“√”,特命名为:对号函数,对号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在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9.函数的单调区间:在上单调递增;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10.对数函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需要讨论

11.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也就是换元之后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2.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13.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反之不成立)

14.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 (反之不成立)

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16.已知求时, 易忽略n=1的情况.

17.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

18.数列求和之“错位相减”法——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的前n项的和

19.数列求和之“裂项求和”(如)

20.在解三角问题时,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并且在求解三角函数的题目时,要时刻注意角范围

21.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切化弦、降幂扩角、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

22.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23.在三角函数中的“1”代换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24.与实数0有区别,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 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25.,则,但不能得到或. 有.

26.时,有. 反之不能推出

27.一般地,即向量运算中不存在分配率

28.在中,

29.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齐次代换

30.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31.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取倒数”

即A>B>o,A<B<o.

32.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移项通分、零点分段

33.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因此指对不等式不宜平方解

34.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一定要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

35.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这一条用于所有数学大题

36.常用放缩技巧:

37.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主要方法:坐标法.

38.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39.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40. 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41.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

;.(在解题时,讨论后利用斜率

和截距)

4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43.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4.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5.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6.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的意义

47.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的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根号2

48.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 (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49.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a,b,c)

50.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51.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之间关系的差异

52.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

5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54.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55. 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56.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向量法

57.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割补法、等积法

58.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59.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与B的顺序不变.

60.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61.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

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

62.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63.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或看为若干个恰好.

64.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

通项公式:(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

其中k=0,1,2,3,…,n,且0

65.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 . . .

高考数学常见陷阱大搜索

在高考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常常需要设计一些具有陷阱的试题,以期扩大考试梯度、提高信度。由于高考时间非常紧迫,来不及对问题深思熟虑,如果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有缺陷,那么将毫无意识地纷纷落入陷阱,等到考试后,脑子清醒下来又会恍然大悟,影响情绪,打击信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将常见的陷阱进行暴光,防止解题失误,提升高考数学成绩.

1.集合A、B,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或;必须注意到。例如:已知,A= .求实数a的范围。

由条件知道,必须讨论a 时的的情况。

2.函数的两个性质:

(1)如果函数对于一切,都有,那么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这两感个问题是有本质区别的,(1)是研究一个函数的图象性质,(2)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

3.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必须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例如:求函数f(x)=x -1(x )的反函数。正确答案为。

4.原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函数y= 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具备单调性.

5.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这个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例如:函数y= ,当x= 时函数值为1,当x=- 时函数没有意义,所以不具备奇偶性,没有必要进行化简。

6.在处理与正(余)切、正(余)割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他们本身的定义域。例如:求函数y= 的定义域。必须考虑2x k .

7.三角函数求值时,要注意范围的压缩,否则容易产生增解。例如:已知sin +cos = , ,求ctg 的值。两边平方后用万能公式,可以得到ctg =- 或者- ,把范围压缩到,就知道解为- 。

8.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必须注意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要讨论。例如:求函数f(x)=log (x -5x-6)单调区间。必须在定义域内进行,正确答案为(6,+ )

9.“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为“ ”,必须注意;当a=0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需要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

例如:函数f(x)=(a -1)x +2(a-1)x+1的图象恒在x轴的上方,必须考虑a=1的情形。

10.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必须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

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③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11.在立体几何的图形分析时,要考虑各种方位所带来的各种可能的情形。例如:与四面体四个顶点距离相等的平面有几个?应该考虑平面的一旁1个点另外一旁3个点,以及两旁都是两个点的情况,所以共有7个平面。

12.现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时,应该分清系数是实数还是虚数,即使是系数是实数还应该分是实根还是虚根,因为两者的处理方法不同。例如:若为方程x +4x+m=0(m R)的两个根,并且=2,求m的值得。本题应该分为实根还是虚根两种情况分别解决,正确答案为m=3或5。

13.对于一个与无理方程、分式方程、对数方程或者不等式有关的问题,必须进行结论的检验。例如:已知向量。

容易求出

14.换元和消元时必须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保证变化前后的等价性。例如:若关于x的方程有实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通常是用换元法,令t= 。命题等价变化为:方程在内有实根。而不是新方程有实根。

15.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到a,b (或a ,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例如:求y=sin x+ 的最小值。有这样一种做法,这是不可能成立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令t= sin x ,这样y=t+ ,t ,然后利用奈克函数的性质可以求出y的最小值为5。

16.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时,必须注意变量的范围对图形的影响。例如:已知,,若,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转化为直线y=kx与半抛物线y =x-1(y 0)不相交时k的取值范围。不能认为是整个抛物线。

17.在进行曲线平移时,必须准确确定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单位。例如:曲线y=2lg(3x-1)经过怎样的平移时,就能得到y=2lg3x的图象?首先变形为y=2lg3(x- ),就可以从符号与数值上确定向左平移个单位。容易误认为向向左平移1个单位。

18.在解决与范围有关的问题时,对区间的端点要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已知A= ,求x 的范围。因为A中有唯一的整数,所以应该介于0与1之间,0和1能否取得呢,要专门讨论,当=1时,A=(0,2),适合要求;当=0时,A= ,不适合要求。所以0< 1,答案为。

19.在分类讨论时,首先确定分类标准,然后要既不重合也不遗漏的全方位进行讨论。例如: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增减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

20.在应用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时,需要分类讨论.时,;时,。

21.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必须注意到的特殊情形。

例如:在数列中,由=

22.有极限时,则或,在求数列的极限时,你注意到q=1时,这种特例了吗?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若的极限存在,求x的取植范围. 正确答案为 .

23.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特别要分清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只要你交换两个元素的顺序解不变是组合问题,如果解改变则是排列问题。

24.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轴时,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例如:一条直线经过点,且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求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该题就要注意,不要漏掉x+3=0这一解.

25.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矩式、一般式.以及各种形式的局限性.例如:经过点A(2,3)并且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直线方程。如果用点斜式时,只能求出5x-12y+26=0,还有一条斜率的直线x=2容易被忽视。

26.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例如:经过点P(1,2),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矩相等的直线有几条?如果用截矩式只能求出一条,另外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y=kx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也是截距相等,它容易被遗忘。本题有两个解x+y-3=0和y=2x.

27.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另外在使用“点差法”时,千万不要忘记验证判别式。例如:双曲线中,被点P(2,1)平分的弦的所在直线方程是————()

(A)8x-9y-7=0 (B)8x+9y-25=0 (C)4x-9y-6=0 (D)不存在

如果用“点差法”获得8x-9y-7=0,再演算判别式发现,所以选择(D)。

高考中的陷阱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同学知识与方法掌握得心应手,做起题目来一马平川。有的同学知识与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可能会防不胜防,不知不觉落入陷阱。因为数学中陷阱无法一一列举,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敲响警钟,希望大家能够辨析有关概念,关注公式与法则的适用范围,把握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等,争取不犯低级错误,获得满意成绩

高中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中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第二章 函数 1、求)(x f y =的反函数:①解出)(1y f x -=②y x ,互换③写出)(1x f y -=的定义域; 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第三章 数列 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2、等差数列 : ①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②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 ③前n 项和:2)(1n n a a n S += d n n na 2 ) 1(1-+= ④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 b a A +=或b a A +=2, 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a ,a+d 3、等比数列:

①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②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③前n 项和:??? ??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④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G b a G = ,即ab G =2(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弧度制:①π= 180弧度,1弧度'1857)180 ( ≈=π ; ②弧长公式:r l ||α= (α是角的弧度数) 2、三角函数定义: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cos sin 22=+αα α α αcos sin tan = 1cot tan =αα

高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及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易错题分类及解析关键词:高考数学易错题全文摘要:“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严重影响考生成绩. 易错题的特征:心理因素、易错点的隐蔽性、形式多样性、可控性.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分为五大类即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概念模糊、公式记忆不准确、思维不严,每类再分为若干小类,列举高中数学中的典型易错题进行误解与正解和错因分析. 本文既是对高考中的易错题目的分类解析,同时又是第一轮复习中的一本易错题集. 下表是易错题分类 表:

数学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间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 从 数学学习的认知结构上讲,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 度与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联想,组合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 所以,数 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并不繁杂, 但解题时,由于读题不仔细,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的 理解不透彻,或者运算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或者忽略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 论??等等原因,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考 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 一.易错题的典型特征 解题出错是数学答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既与数学学习环境有 关 度有关 . 同时也与考生的数学水平、身体与心理状况有关 . 1.考生自我心理素质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 产物.而数学解题是考生主体感受并处理数学信息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 部分考生题意尚未 明确, 加之考试求胜心切,仅凭经验盲目做题,以至于出现主观认识错误或陷入主观思维 定势,造成主观盲动性错误和解题思维障碍 . 2.易错点的隐蔽性 :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由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联结而成的整体, 而其心理结构是指智力因素及其结构,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五 个因素组成 . 数学解题是考生借助特定“数学语言”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 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个体思维的跳跃性是产生思维漏洞 的根本原因,这种思维漏洞一旦产生,考生自己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易错点的隐蔽性很强 3.易错点形式多样性 :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数学易错点一般 有知识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两种等形式:而知识性错误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数学公式记忆不准确两方面;心理性错误包括审题不严、运算失误、数学思维不严谨等 . 4.易错题的可控性 :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其个性特点 . 在知识总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有的 学生对知识不仅理解深刻,而且组织得很有条理,便于储存与撮;相反,有的学生不仅对 知识理解肤浅,而且支离破碎,杂乱无章,这就不利于储存,也不容易提取 . 在学生形成了 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后,一旦遇到新的信息,就会利用相应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处理 和加工,随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重组,并逐渐变得更加精确和 完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 只要我们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戒意识,建立建全解题的 “警戒点” , 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好习惯,易错点就会逐渐减少 . 1. 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 数学概念所能反映的数学对象的属性, 不仅是不分精粗的笼统的属性, 它已经是抓住了 数学对象的根本的、 最重要的本质属性 .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与内涵 . 而平时学习中对 概念本质的不透彻, 对其外延与内涵的掌握不准确, 都会在解题中反映出来, 导致解题出错 例 1. 若不等式 ax 2 +x+a < 0 的解集为 Φ,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 1 1 1 1 1 A.a ≤ - 或 a ≥ B.a < C.- ≤ a ≤ D.a ≥ 2 2 2 2 2 2 【错解】选 A.由题意,方程 ax 2 +x+a=0的根的判别式 0 1 4a 2 0 , 又与试题的难易程 易错题的分类解析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易错题举例解析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 5 )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 )1()1(-+-βα的最小值是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必背知识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π -a) 半角公式 sin( 2 A )=2cos 1A - cos( 2 A )=2cos 1A + tan( 2 A )=A A cos 1cos 1+- cot( 2 A )=A A cos 1cos 1-+ tan( 2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 b a +sin 2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1 [cos(a+b)-cos(a-b)] cosacosb = 21 [cos(a+b)+cos(a-b)] sinacosb = 21 [sin(a+b)+sin(a-b)] cosasinb = 21 [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2π -a) = cosa cos(2π -a) = sina sin(2π +a) = cosa cos(2 π +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80个高中数学易错题

2017年高考备考:高中数学易错点梳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易错点1 对集合表示方法理解存在偏差 【问题】1: 已知{|0},{1}A x x B y y =>=>,求A B I 。 错解:A B =ΦI 剖析:概念模糊,未能真正理解集合的本质。 正确结果:A B B =I 【问题】2: 已知22 {|2},{(,)|4}A y y x B x y x y ==+=+=,求A B I 。 错解: {(0,2),(2,0)}A B =-I 正确答案:A B =ΦI 剖析:审题不慎,忽视代表元素,误认为A 为点集。 反思:对集合表示法部分学生只从形式上“掌握”,对其本质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是不理解集合的表示法,忽视集合的代表元素。 易错点2 在解含参数集合问题时忽视空集 【问题】: 已知2 {|2},{|21}A x a x a B x x =<<=-<<,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错解:[-1,0) 剖析:忽视A =?的情况。 正确答案:[-1,2] 反思:由于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 A ?就有可能忽视了A =?,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尤其是在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应注意到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的情况。考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易错点3 在解含参数问题时忽视元素的互异性 【问题】: 已知1∈{2a +,2 (1)a +, 2 33a a ++ },求实数a 的值。 错解:2,1,0a =-- 剖析:忽视元素的互异性,其实当2a =-时,2 (1)a +=233a a ++=1;当1a =-时, 2a +=2 33a a ++=1;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0a = 反思: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的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含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解题时可先求出字母参数的值,再代入验证。 易错点4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关系不明 【问题】: 写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的否命题。 错解一: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概念模糊,弄错两类命题的关系。 错解二:否命题为“若a M a P ∈∈或,则a M P ∈I ” 剖析:知识不完整,a M a P ??或的否定形式应为a M a P ∈∈且。 正确答案:若a M a P ∈∈且,则a M P ∈I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求解的思路不难,但解题时,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讨论,却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会经常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剖析致错原因,希望能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加强思维的严密性训练。 忽视等价性变形,导致错误。 ??? x >0 y >0 ? ??? x + y >0 xy >0 ,但 ??? x >1 y >2 与 ??? x + y >3 xy >2 不等价。 【例1】已知f(x) = a x + x b ,若,6)2(3,0)1(3≤≤≤≤-f f 求)3(f 的范围。 错误解法 由条件得?? ? ??≤+≤≤+≤-62230 3b a b a ②① ②×2-① 156≤≤a ③ ①×2-②得 32 338-≤≤- b ④ ③+④得 .3 43 )3(310,34333310≤≤≤+≤f b a 即 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b x ax x f + =)(,其值是同时受b 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时,b 不一定取最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正确解法 由题意有?? ? ??+=+=22)2()1(b a f b a f , 解得: )],2()1(2[3 2 )],1()2(2[31f f b f f a -=-= ).1(95)2(91633)3(f f b a f -=+=∴ 把)1(f 和)2(f 的范围代入得 .3 37 )3(316≤≤f 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 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 =++-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 2)1()1(-+-βα的最小值是 不存在)D (18)C (8)B (4 49)A (- 思路分析 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中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梳理

高中数学中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梳理 高三数学复习的策略非常重要,如果在复习中心浮气躁、东一榔头西一棒,或者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随大流,都难以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为了争取最佳的复习效果,在高三后期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方略是非常必要的。 确定复习策略的依据有两条,一是高考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二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工作的目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数学水平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经常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数学复习策略,及时调整数学复习方法,是每一位同学都需要重视的工作。只有摸清自己的易忘、易错、易混点,才能完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明确复习重点,做到查漏补缺。 系统地梳理知识,需要用心体会,耐心地将平时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 公式彻底理清。如: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EF =正、负号如何确定;给定区间内,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的讨论依据是什么; sin()y x ωφ=+的图形变换的顺序; 应用导数确定函数极值点、单调区间的基本步骤等等,这一些易忘点、易错点、易混点,需要自己及时“回到课本”逐一弄懂,千万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要以为记住概念和公式就万事大吉了。例如,梳理“数列求和”不但要求记住公式,还应该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体会“倒序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拆项求和”等方法和技巧,进而把握“归纳、递推” 、“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它能够进行广泛的迁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又如整理“不等式的解法”时,如果只是机械地分类型罗列几种解法,那么遇到一个陌生的不等式,仍然没有办法。只有当我们把握了解不等式的思想方法才能变化自如,融会贯通。梳理知识还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断地比较和提炼,使方法最优化。

2020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教你数学如何拿高分

2020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教你数学如何拿高分 考题解析 高考各类题型基本固定 张天德教授说,对于数学高考来说,同学们首先应该熟悉考题基本类型,在抓重点的同时全面地兼顾掌握各类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课后习题及其变形。 “高考试卷中各类题型基本上是固定的。”张天德教授说,数学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往往是考查各个基础知识点,难度不会太大。按历年经验,主要是在函数的性质方面会出题比较多。另外,还会在复数的运算、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等知识点分散出题。程序设计和流程图的填写、概率和排列组合也会考查。 选择题、填空题中一般必有圆锥曲线、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和不等式各一题。解答题基本上是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数列、圆锥曲线和导数等知识点。张天德教授向考生强调,这些必考和常考类型及知识点一定要掌握好,相对应的题一定要做熟练,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张天德教授说,今年高考考题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两道与实际相联系的题。不过这样的题归根结底还是考平时学的知识和方法,只不过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转化为平时做过、见过的题型,考生不必紧张,只要平时牢固掌握知识点,活学活用即可。 答题技巧 学会取舍,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整体而言,高考数学要想考好,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在此基础上辅以一些做题方法和考试技巧。”张教授说,往年考试中总有许多同学抱怨考试时间不够用,导致自己会做的题最后没时间做,觉得很“亏”。他表示,高考考的是个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会做题还要准确快速地解答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对于大部分高考生来说,养成快速而准确的解题习惯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张教授表示,现在距高考只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的复习中,同学们应该重新回归基本题型,总结过去的经验,争取在填空题、选择题等基础考查中不丢分。在各个大题中,应该全力以赴把握住前几道低难度的试题,详细解题步骤、规范答题细节,保证不该丢的分一定不能丢。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出题人的出发点以及得分要点,尽量争取拿到更多的分数。 “要舍得扔自己不会做的大题。”张天德介绍说,首先把握住低中档题,难题能得一分是一分,但不要一味陷入其中而浪费大量时间。如果只想得135分左右,最后两道大题只需做前一两问即可。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应该把高考模拟试卷好好做一下,多研究一下,并多注重其变形考查,掌握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要以题量来衡量,而是要以答题效果为依据,自己要真正掌握。做题重在精,做一道是一道,贵在能举一反三。 立体几何 熟记结论,巧解选择填空题 “对于立体几何,应该把一些常规的东西做透,熟练掌握知识点。”报告中张天德教授详细讲解了立体几何的做题方法,他表示,在立体几何题中,题目所给出的许多条件往往会有些固定或常见的用法,可以借助这些很快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立体几何的常考题型之一就是求二面角。第一步就是如何做出或是找出这个二面角。若所求二面角是已知图形中的,那就比较简单;如果是要做出来,那就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还常用等腰三角形对边中线和高线重合这一性质巧妙做出二面角。张天德教授说,

高中数学知识点易错点梳理

高考数学考前提醒:高中知识点易错点梳理 一、集合、简易逻辑、函数 1. 研究集合必须注意集合元素的特征即三性(确定,互异,无序); 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 x |,y},且A=B,则x+y= 2. 研究集合,首先必须弄清代表元素,才能理解集合的意义。已知集合M={y |y=x 2 ,x ∈R},N={y | y=x 2+1,x ∈R},求M ∩N ;与集合M={(x,y )|y=x 2 ,x ∈R},N={(x,y)|y=x 2 +1,x ∈R}求M ∩N 的区别。 3. 集合 A 、B ,?=?B A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B A ?时是否忘记?. 例如:()()012222 <--+-x a x a 对一切R x ∈恒成立,求a 的取植范围,你讨论 了a =2的情况了吗? 4.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 12-n , 12-n .22-n 如满足条件}4,3,2,1{}1{??M 的集合M 共有多少个 5. 解集合问题的基本工具是韦恩图; 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 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 两集合之间的关系。{21,}{41,}M x x k k x x k k ==+∈==±∈Z Z 7.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B B A = A B ??; 8、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p 、q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9、 互 互 互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互 逆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10、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 :A →B 中,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 种对应能够成映射? 11、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 ①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x a f x a f -=+或f (2a-x )=f (x ),那么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②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y 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奇函数()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也是递增函数. ④若偶函数()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增函数,则()x f y =在区间()0,∞-上是递减函数. ⑤函数()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函数 ()x f y =+a )0(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高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指导教师:任宝安 参加学生:路栋胡思敏 李梅张大山 ?【例1②×2①×2③+b a 和 993)3(f ∴3 3在本题中能够检查出解题思路错误,并给出正确解法,就体现了思维具有反思性。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反思性地看问题。 ●忽视隐含条件,导致结果错误。 【例2】解下列各题 (1) 设βα、是方程0622=++-k kx x 的两个实根,则22)1()1(-+-βα的最小值是 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6,2+==+k k αββα 有的学生一看到4 49 - ,常受选择答案(A )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乏反思性的体现。如

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原方程有两个实根βα、 ∴0)6k (4k 42≥+-=??.3k 2k ≥-≤或 当3≥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8; 当2-≤k 时,22)1()1(-+-βα的最小值是18 这时就可以作出正确选择,只有(B )正确。 (2)已知(x+2)2+=1,求x 2+y 2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分析∴ x 2 【例3错解)2的最小 值是分析2 1 ,第二 原式 由ab ∴原式≥2×17+4=2(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a+a 1)2+(b+b 1 )2的最小值是。 ●不进行分类讨论,导致错误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n a 错误解法.222)12()12(1111----=-=+-+=-=n n n n n n n n S S a 错误分析显然,当1=n 时,1231111=≠==-S a 。 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公式1--=n n n S S a 成立的条件是。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完整)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提高篇)

集合部分错题库 1.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2.已知集合M ={(x ,y)|x +y =3},N ={(x ,y)|x -y =5},那么集合M ∩N 为 A.x =4,y =-1 B.(4,-1) C.{4,-1} D.{(4,-1)} 3.已知集合A ={x|x 2-5x+6<0},B ={x|x< a 2 },若A B ,则实数a 的范围为 A.[6,+∞) B.(6,+∞) C.(-∞,-1) D.(-1,+∞) 4.满足{x|x 2-3x +2=0}M {x ∈N|0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高考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高考易错知识点归纳 忽视零截距致误 解决有关直线的截距问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求解时一定不要忽略截距为零这种特殊 情况;二是要明确截距为零的直线不能写成截距式。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掉截距为零时的情况。 忽视圆锥曲线定义中条件致误 利用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解题时,要注意两种曲线的定义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如在双 曲线的定义中,有两点是缺一不可的:其一,绝对值;其二,2a<|F1F2|。如果不满足第一 个条件,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那么其轨迹只能是 双曲线的一支。 误判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过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基本的解决思路有两个:一是利用一元二次 方程的判别式来确定,但一定要注意,利用判别式的前提是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当二次项 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也就是直线与双曲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二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判断直线和双曲线各种位置关系。在直线 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抛物线和双曲线都有特殊情况,在解题时要注意,不要忘记其 特殊性。 两个计数原理不清致误 分步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基本的原理,故理解 “分类用加、分步用乘”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前提,在解题时,要分析计数对象的本质 特征与形成过程,按照事件的结果来分类,按照事件的发生过程来分步,然后应用两个基 本原理解决.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既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又要用到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般是先分类,每一类中再分步,注意分类、分步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对于“至少、至多”型问题除了可以用分类方法处理外,还可以用间接法处理。 排列、组合不分致误 为了简化问题和表达方便,解题时应将具有实际意义的排列组合问题符号化、数学化,建立适当的模型,再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建立模型的关键是判断所求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 组合问题,其依据主要是看元素的组成有没有顺序性,有顺序性的是排列问题,无顺序性 的是组合问题。 混淆项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致误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