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受访人/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洋政府在一战爆发后就开始筹备巴黎和会

新浪历史:今年是一战一百周年,国人对一战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巴黎和会,在过去的观念中,我们一提到巴黎和会就会想起山东问题,事实上在当时的外交中是先有山东问题才有筹备和会和参战的问题,您能谈谈袁世凯时期的中国对于巴黎和会的筹备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吗?

唐启华: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加和会问题,是因为今年是一战百年,100年前的1914年8月份欧战全面开打,中国是在一百年前的8月6号宣布中立的,日本在8月23号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攻德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并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对中国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国际法》上中国是中立国,但是中国并没有执行中立国的义务,未能用武装来阻止日本的借道进攻,所以中国在《国际法》上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所以将来要解决山东问题、胶州湾问题、胶济铁路问题,必须要能够参与战后的和会,才有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与和会的问题。

袁世凯政府在这段期间,组织了一个保和会准备会的特别会议,专门来讨论跟山东有关的各式各样的国际法问题,这个会议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开一次,由它的会议记录看,讨论的非常详细,在我的书里面第一章的部分讲了很多保和会筹备会的工作。甚至于在1915年,中国还派了两个人到欧洲去筹备会议,如果和会召开的话可设法直接参加,并联络各国的国际法专家讨论中国如何能够参加和会的问题,一个是刘式训,一个是夏诒霆,所以袁世凯政府时期对和会的筹备可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

新浪历史: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担任总统,段祺瑞担任总理,当时府院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存在一定的分歧,你能够从当时的内政和外交层面讲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唐启华:其实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内政的问题,黎元洪原来是袁世凯的副总统,袁世凯过世之后他代理总统的职权,但他本身的实力比较弱。段祺瑞是国务总理,手中的兵力比较强大,手下皖系的督军控制了很多的省份,是掌握实权的人,所以他主张中国应该参战,参战可以向外借款,然后可以输入军火,而且将来能够编练参战军到欧洲去,他的军事势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扩充。事实上他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真要拿这支军队到欧洲打仗,最主要是想拿这部分军队把南方不服从中央的省份能够统一,所以他是主张参战的。

黎元洪不希望段祺瑞的实力进一步的扩大,主张跟南方不服从中央的省份联合,抵制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所以既有牵扯到外交,也有牵扯到内政的部分,比较复杂。

新浪历史:当时他们的分歧和山东问题有没有关联?

唐启华:和山东问题多少有点关联,因为当时中国要参战的话,主要的借款对象只有美国和日本,美国后来食言了,向日本借款就有会很多的条件,对日本取得山东权益会有更进一步的保障。

新浪历史:1918年11月11号一战停火之后,北洋政府对于和会加速筹备工作,就组建代表团来说,南北政治分歧对于和会筹备的过程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唐启华:当时中国想要参加和会,在中国参战以后,参加和会就有把握了。但是当时协约各国,主要是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这些国家,借口中国南北分裂,质疑北京政府是否有代表性,所以当时北京政府就做了两个筹备工作:第一在协约列强的要求之下,在国内进行了南北和议;第二个就是组建代表团的时候,希望能够把南方的代表纳进去,对外表示说,中国虽然有内争,但对外都是一致的。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很出彩

新浪历史: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述,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演说,尽管顾他本人并没有说过“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但是他从法理层面,驳倒日本的立场依然非常精彩,你能谈一谈顾当时是怎么反驳日本的吗?

唐启华:是,过去都认为说顾维钧这个1919年1月28号下午在和会的发言很精彩,但是过去都把他的发言内容的重点放在他讲了山东就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的一句话。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当时的会议记录、演讲记录里面都没有看到这一句话,他真正精彩的部分事实上是他用国际法理为中国辩护,他基本上有好多的层次讲得非常精彩。他一开始就说,日本代表也说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将来要还给中国,那既然要还为什么不直接还,还要分两步还,法理上面最主要的立足点是什么呢?他说第一个,当初中国跟日本在二十一条谈判之后签署的《民四条约》里面,同意接受日本与德国谈判的结果。当时中国尚未对德宣战,但是后来中国参加欧战,用国际法上的情势变迁原则,因为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迁,所以原来答应日本的应该不算数了,所以中国用情势变迁原则主张中国不受《民四条约》约束。

顾维钧又指出日本当时逼着中国签署《民四条约》的时候是用最后通牒武力胁迫的,这在《国际法》上也是有问题的。又说到,如果日本要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国际法》上,中国对德宣战时宣称废除所有中国跟德国的条约,所以租借胶州条约已经失效了,所以日本不能够继承什么。甚至顾维钧还指出,在1898年中国跟德国签署胶州湾租借条约的时候,条文规范得很清楚,所有胶州湾德国取得的权益不得转让给第三国,所以依据以上种种《国际法》的理由,把日本的主张全部驳倒,顾维钧发言精彩的应该是在国际法上面的这部分。

新浪历史:日本在山东问题上法理依据应该和《民四条约》有一定的关系。

唐启华:是,基本上它的依据就是《民四条约》(即一般说的《二十一条》),《民四条约》主要是两个条约,一个是有关于满蒙的条约我们在这里就不谈。另外一个就是有关山东的条约,其中第一

条就讲,有关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跟胶州湾租借地的处分,日本跟德国之间达成的任何协议中国都承认,这等于说是,只要日本取得德国同意把权益给日本的话中国就承认,所以这是日本最主要的法理依据。

另外日本还有其他的法理依据,它跟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四个协约国在战时都订有密约,互相交换利益,日本得到四国支持战后取得山东原来德国的权益,包括胶州湾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太平洋赤道以北岛屿的权利,所以它的法理依据主要就是:第一,《民四条约》里面的依据。第二,跟各国之间的密约。第三个就是1917年山东问题换文,但是山东问题换文我觉得不应该太强调,主要是前面的两项。

新浪历史:刚才您谈到了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法理依据,以及谈到了顾维钧在和会上对于日本的反驳,西方诸国是怎么看待中国代表主张的?

唐启华:事实上日本的立场是,我取得山东的权利是有法理依据的,中国同意了,英国、法国等各国都同意了,就只有美国没有同意。中国当时拿什么来作为依据呢,除了中国主张的情势变迁原则、武力胁迫,说日本的条约其实是无效的之外,还强调了美国主张的原则。

美国在1917年参战的时候,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所谓的十四点和平计划,里面讲的很清楚,要废除秘密外交,主张公开外交,主张民族自决,主张建立国际联盟,以法理正义来解决国际争端,所以中国基本上是用这几条来争取国际同情,所以得到的是美国的支持。而且美国是不承认中日《民四条约》的,所以基本上美国支持中国跟日本竞争山东,甚至于废除《民四条约》。

但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都跟日本有密约,支持日本,所以在巴黎和会上只有美国支持中国,其它国家支持日本。刚开始美国力量很强,主导会议进行,但是会议开到一半,美国的力量越来越弱,到四月意大利退出和会,美国担心和会失败,支持中国的态度也软化,有人认为美国背叛中国,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山东失败,国际上的因素主要是这样。

新浪历史:美国为什么后来会改变呢?

唐启华:有几个重要的因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之前影响力很大,但是在和会期间,英国法国坚持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法国,不断的主张它在战时受到很大的损失,要求很多很多的权益补偿。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非常的狡猾,美国总统在应付这两个非常狡猾的外交界的前辈克里蒙梭和劳合·乔治时费尽了心力。再加上意大利希望能够从奥地利这边多得到一点领土,因为一个港口没有拿到,意大利宣称退出巴黎和会。日本在美国力量越来越弱的情况下,跟美国强调,你应该支持条约神圣,不应该支持情势变迁,尤其日本最后出了一个绝招,在国际联盟的盟约里面,要求了一条美国不能答应的种族平等原则,作为要挟,以上这些因素,再加上英国、法国都支持日本的情况之下,美国为了要保全国联,不得不对日本作出让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并不算失败

新浪历史:五四运动的兴起,最终致使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您在书中指出,不能简单地用爱国或卖国做区分,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唐启华:到目前为止,一般人的印象《凡尔赛和约》不能签,主要的原因是里面有三条,156、157、158条,是规范的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不是交还给中国,所以中国若签署此约就等于承认日本取得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所以中国老百姓坚决就反对签约。

事实上真相可能复杂一点,就是对德和约条文上是这样做了三条的规范,把德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日本也在巴黎和会最高会议上面做出了口头保证,将来一定会把权益还给中国,日本只保留一部分经济利益,甚至于还做成会议录,但是日本坚决要求不能够把他的保证见诸于白纸黑字的条约里面,所以条约上日本要取得德国利益,但是实质利益日本可以还给中国。当时知道内情的外交官和北洋政府的高官多认为其实可以签的,但是这种属于外交机密的事,老百姓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老百姓坚决主张不能签的,所以当时主张签署和拒签的基本上都是站在国家利益,都是爱国的,只是立场不一样。这种比较复杂的内情,现在一百年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讲出来。

新浪历史:在大家的印象当中,顾维钧比较倾向于美国,陆征祥比较倾向于日本,您是怎么看待顾维钧和陆征祥的?

唐启华:顾维钧亲美是没有问题的,他坚决主张联美制日。陆征祥是不是亲日本我觉得不尽然,他在欧战结束之前,是支持段祺瑞的,比较亲日。但是在欧战停火前夕,由于顾维钧和美国的联系越来越有成绩,美国也对中国表示的相当程度的支持,当时北京政府当机立断决定联美。依据我看到的材料,当时是主张亲日联美,就是既对日本友好,也对美国联合。但是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利用中国制衡日本,所以美国最后跟中国摊牌,不准亲日又亲美。

所以在1918年12月1号,陆征祥离开北京,准备到欧洲巴黎开会的时候,作出了最后的决定,联美制日,再加上当时的总统徐世昌和掌握实权的段祺瑞之间也有亲日、亲美之间的争执,所以我并不觉得陆征祥是亲日的。他后来在路程上,尤其在路过日本这段期间,刻意跟日本疏远,在和会期间跟美国合作,所以顾维钧联美制日没有错,陆征祥在和会期间基本上也是联美制日的。

以史为鉴的前提是史料全面客观

新浪历史:《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这本书在某些地方和过去的看法不一样,之所以有新观点出来,是因为出现了新的史料吗?

唐启华:是,这本书有一些看法、观点跟过去相当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材料。到目前为止,有关于一战还有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最好的学术研究可能还是80年前王芸生写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七卷里面那几章,他80年前能够用到当时的外交档案,反倒是后来的学者能看到的档案没有他多,很多档案找不到或者散失了,我这次能够做这个研究,有一些地方也许还能够超过王芸生的书,主要是因为找到了一批非常宝贵的档案,这批档案是保存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档案馆的外交档案里面03--13驻比使馆保存档,这批档案于2007年年底整理完,并且数位化,开放在线上让读者阅看,我在那时候看到这批档案,发现这批档案中有些东西很有趣。

这里面有两个档,一个档是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就是整个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从头到尾的收发电,主要是与北京外交部往来的电报。

还有一个档案叫总长室和议事收发电,是当时在北京代理外交总长的陈箓和会期间的收发电文,这两个档都是原档,是九十几年前陆征祥和外交部之间的往来档案,这批档案之有趣不只是它本身内容重要,更有趣的是这个档案本身就有故事性,因为这批档案既不保存在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也不是保存在台北的中华民国外交部档案里面,而是放在布鲁塞尔的驻比利时使馆。

新浪历史:这些档案当时为什么会放在驻比利时使馆?

唐启华:这批档案为什么能够跑到那里去,而能够保存到百年之后让我们看到,这里面就有故事了。我想尽办法去找这些档案的由来,只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档案馆的管理员告诉我,外交档案分两批给中研院,1955年送去了一批,许多学者都用过了,就是外交档案目录汇编中的那批档案。但是在1980年代,外交部又送了一批档案到中研院,这批档案主要是驻比使馆档,我阅读后认为这个档案与比利时使馆无关,它根本就是一个陆征祥档案。它是1912年--1920年,陆征祥担任外交总长期间的个人机密密件档。至于这个档案为什么会跑到布鲁塞尔去呢?我现在只能推断,当陆征祥在1920年回到中国,国内五四运动正闹得很凶,陆征祥知道很多机密,但是不能讲,跟一般国民的理解相距太远,陆征祥在1920年辞去了外交总长的职务,1921年他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驻瑞士公使,他很可能就在那个时候就把这两个档案带到瑞士去了。

陆征祥的夫人是比利时人,1925年过世了。1926年陆征祥带着夫人遗体回比利时下葬,没有多久进入了比利时的一个天主教修道院,当天主教的修士。我判断,陆征祥就在那个时候把这批档案交给驻比使馆,然后驻比使馆又保存到大概1950年代、1960年代送回台北。这批档案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绝大部分当时中国外交史的问题。

所以这个研究能够做成,有相当的机缘在里面,外交史研究没有档案是不行的。

新浪历史:您怎么看待以民族主义和革命史观的逻辑来阐释中国外交史?

唐启华:到目前为止,大概不能否认中国外交史基本上还是以革命史观及民族主义观点作为主要的诠释架构的。我觉得这种诠释架构在当时国家弱的时候,有它的正当性,可以凝聚全国的民心,一致对外,打倒列强反帝废约。

但是到了今天国家已经逐渐强大,底气比较足的时候,过强的民族主义及革命史观,可能会有负作用,有反面的作用,会引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

我觉得进入21世纪,中国要迈向大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美梦几乎要成真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度的让革命史观和民族主义的观点稍微淡化一点,能够用比较理性的,关照各国观点的态度和眼光来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现在有底气来面对历史真相,我基本的想法是这样的。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研究综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赵雪 200902120222 摘要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北京政府为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前二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坦白的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了。本文就旨在综述一下造成这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原因及影响 一、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一)、期望过高导致议案过分理想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获悉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起初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所持的态度还是比较冷静的。然而,至巴黎和会召开时,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思潮与中国代表团的心态不断演变,中国政府与中国代表团对和会上的行动纲领一再进行修改,所提出的议案越来越理想化,要求也在逐次提升,偏离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其议案的可行性也一再降低。 李玉在《再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认为,中国人民上上下下对这次议会期望过高,以致产生幻想。 (二)、中国代表团“联美制日”的失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鉴于美日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以收回山东的权益以及其他的一些利益。但是,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国际争端冲突激烈时,强国一旦达成妥协意见,所牺牲的必然是弱国的正当权利。美国是不可能因为中国与日本撕破脸皮的。因此,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美国身上,就已注定了“联美制日”方针的必然失败。 杨璇在《中国代表团缘何在巴黎和会上拒签》中认为,美国因素不可忽视。 (三)、中国代表团内部缺乏统一认识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提到,顾维钧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中国代表团的内耗,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团的凝聚力。内耗最初的动因来自代表团内部的名次排位,具体表现为顾维钧、王正廷之间的矛盾,实际是政治见解不同,中国代表团的内耗是国内政治矛盾的产物。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1918年八月,德国代表被带到法国元帅福旭的办公室。福旭接见他们时非常的傲慢无礼。对德国代表主动伸过来的手,装作没看见,问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德国代表团是来求和的,他故意讽刺德国代表说:“协约国方面很乐意打下去。”德国代表无奈,只得承认,无力再战,需要由法方提出停战条件。法国方面开始狮子大张口:条款一、要求德国要在十五天内从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的占领区撤退,并放弃法国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区是矿场区,以前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曾被德国夺取。)条款二、德国向协约国方面交出500门重炮和野战炮、30000挺机枪、2000架飞机、6艘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300艘潜艇、5000台机车和5000辆完好无埙的汽车。条款三、由协和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国的给养由德国负担。 这些停战协定实际上是限令德国马上投降,福旭强调德国代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出答复。如此苛刻的条款简直是把整个德国逼上绝路。德国代表团无奈,只好把这些条款报往柏林最高统帅部的人,收益代表团继续讨价还价,于是在协和国方面做出了些小让步之后,达成协议。 达成协议以后,协约国的主要成员开始商量对德和约会议。会议地点定在巴黎,名义上是为了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则是战胜国之间的一场分赃盛宴。

1918年1月18日,会议在凡尔赛的镜厅展开,法国在这里召开回忆是有自己的目的——第一:是像个代表国炫耀文明。第二:是为了报复德国。(还是上一次普法战争法国被普鲁士击败,普王在这里加冕,改称德意志国王,然后就在这里缔结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现在法国又要把他们要回来。)参加和会的一共27个国家,但是和会却被5强(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控制,甚至会议的成员国之间都被分为三六九等。(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他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二等是有局部利益的国家,比例是巴西、中国、希腊等多数国家;三等是与德奥等国断交的国家,这些国家只有在讨论问题直接涉及他们时,才能派出代表;最低等,中立国和未独立的国家,只有5强邀请他们时才能出席。其次,各国代表数量也是不平等的。5强各有5名代表,二等国家各有3名代表,三等国家只有2名代表,其他不入流国家,只有1名代表。而且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方面完全是按照强权政治形式。)最高会议由5强的首脑和外长组成,一切重大问题都由5强决定。(当然了,日本和意大利综合实力与美英法相比,逊色不少,所以被赶出。)5强都是各怀鬼胎的,全都是趁着巴黎和会这个机会想来实现自己的野心,为了争夺利益,他们之间争吵不休,在台前幕后激烈地争斗着。 和会第一天,法国总统,利用致开幕词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讽刺德国生于不义,必将死于耻辱。(这话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们讲要尊重对手,一个不尊重对手的人,而且还在他失败后,落井下石,对他横加侮辱,难道就不担心,他以后强大起来报复自己?)法国总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概述: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外交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知识网络: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巴黎和会与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巴黎和会与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 来源:凤凰网历史作者:马钟鸰 “五四运动”的对立面:“卖国”的北洋政府 一说起五四运动,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那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年代,并且很快联想到五四运动的起因——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即中国代表团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如此丧权辱国的消息传回国后,立刻被国人视之为国耻,当即便引发了学生们的抗议游行。五四运动的性质无疑是爱国运动,期间提出的著名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了人奋发图强的爱国热忱。既然五四运动被人们视为由学生发起,由工人扩大的爱国反帝运动,那么它自然就有斗争的“对立面”;在我们的教课书中,这个“对立面”非常清楚,即“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所涉及的“争国权和惩国贼”。我们所学的历史课程告诉我们:“争国权”无疑意指“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惩国贼”往小了说是指因秉承北洋政府意志与日本交换“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使“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的驻日公使章宗祥,以及参与对日借款事宜而被学生们烧了自家私宅的“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往大了说,则是指躲在这些小“卖国贼”们的北洋政府。”——背后操纵全局,想要把山东的权益出卖给日本的大“卖国贼我们的教科书还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广大学生、工人的爱国举动,使得软弱无能的“卖国”北洋政府倍感压力,最后迫于来自国内的各方压力,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随着近年来一些涉及巴黎和会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播出,又浮光掠影地给人们展示了有别于教科书或者说我们传统印象的巴黎和会以及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比如巴黎和会之前中国从民间到政府对和会上中国外交必然取得重大外交努力。. 突破的巨大期望与信心,以及巴黎和会上以顾维钧为代表人物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面对列强,与日本据理力争的史实,还有章宗祥、曹汝霖等“卖国贼”面对日本人……和爱国学生,两头受气、委屈求全的细节描写当看完了这些区别于教科书的历史场景再现的人们立刻产生了许多疑问:对于中国来,说巴黎和会的最终结局是什么?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之后,中国得到了什么,又为此失去了什么,如传统说法一样,如此行事的结果真的一场外交胜利?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突出表现仅仅是爱国的外交官员们在全国民众的支持之后进行的个人的外交努力?那个被后世之人视为对外软弱,对内强硬的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期间又做了什么,它真的是“卖国”政府?巴黎和会上中国除拒绝签约之外,是否还取得了什么实质上的外交成就?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简单的常识:任何外交活动都是依据当事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展开的,而外交政策的制定又是政府的工作。这就是说北洋政府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指导着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种种表现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那么,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政策又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代表

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

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缔结和约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与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各类工作人员1万多人,中国是战胜国,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驻美公使顾维钧等5名“全权代表”参加。和会涌现了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威尔逊、奥兰多、牧野、顾维钧等六位风云人物,其中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 老虎克里孟梭(1841—1929)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曾两度出 任总理。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50年的从政历史,在 和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竭力主张肢解德国,要求德国偿付巨额赔款。当其它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退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停顿和僵局。但是法国的实力有限,“老虎”也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国作出一些让步。 狐狸劳合·乔治(1863-1945)是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 政客,曾任首相。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列宁称他是“愚民部专家”。巴黎和会召开时已有30年从政经验,在和会上任副主席。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他还伙同法、美、日等国,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百灵鸟威尔逊(1856-1924)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主义者, 民主党人,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小时候他被认为是一个迟钝的初学者,9岁时还不识字,且难于掌握基本算法。但17岁以后通过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18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他本人也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 鸟”之称。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他就提出“十四点”和 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一贯做法,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他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受访人/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洋政府在一战爆发后就开始筹备巴黎和会 新浪历史:今年是一战一百周年,国人对一战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巴黎和会,在过去的观念中,我们一提到巴黎和会就会想起山东问题,事实上在当时的外交中是先有山东问题才有筹备和会和参战的问题,您能谈谈袁世凯时期的中国对于巴黎和会的筹备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吗? 唐启华: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加和会问题,是因为今年是一战百年,100年前的1914年8月份欧战全面开打,中国是在一百年前的8月6号宣布中立的,日本在8月23号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攻德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并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对中国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国际法》上中国是中立国,但是中国并没有执行中立国的义务,未能用武装来阻止日本的借道进攻,所以中国在《国际法》上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所以将来要解决山东问题、胶州湾问题、胶济铁路问题,必须要能够参与战后的和会,才有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与和会的问题。 袁世凯政府在这段期间,组织了一个保和会准备会的特别会议,专门来讨论跟山东有关的各式各样的国际法问题,这个会议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开一次,由它的会议记录看,讨论的非常详细,在我的书里面第一章的部分讲了很多保和会筹备会的工作。甚至于在1915年,中国还派了两个人到欧洲去筹备会议,如果和会召开的话可设法直接参加,并联络各国的国际法专家讨论中国如何能够参加和会的问题,一个是刘式训,一个是夏诒霆,所以袁世凯政府时期对和会的筹备可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 新浪历史: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担任总统,段祺瑞担任总理,当时府院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存在一定的分歧,你能够从当时的内政和外交层面讲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简称PPC)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 1)大国会议,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十人会议”为五大国“经常的正式会议”,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1919年 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局面)。 2)和平预备会议,即27国全体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止于形式。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

[键入文字]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 年1 月,英、美、法、日、意等27 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 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 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 人出席了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年轻的中国代 表、著名的外交官顾维均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作了强硬发言,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 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条件。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 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 子,对于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期望巴黎和会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由于美、英、法和日本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帝国主 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无视中国的主权和作为战胜国的权利,竟无理地 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至于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又借口不在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而置之不理。 中国不仅没能收回山东的权利,反被日本帝国主义将它在山东侵略的权益用《凡尔 赛和约》规定了下来。顾维钧不惧日美英法勾结欺侮弱国的淫威,为维护中国山东权 益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怒斥列强,拒签和约。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 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也打破了中国人 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1919 年5 月4 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响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吼声传遍全国。 6 月3 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以政治大罢工的形式,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狠很地教训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 1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 摘要: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中国自古以来主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及外交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就,回顾历史吸取教训,更好的展望未来。 摘要:外交政策外交成就 外交是指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国家形势(内外)、国家性质(国体)、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政治、经济等)等都是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古至今我国的外交有和平到反抗外来侵略,到后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和平发展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是由于各个时期中国的国家利益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家力量的强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整个过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汗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唐朝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西行的传奇经历,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元朝的马可波罗来华,更是促进了亚欧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成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使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另外,以郑和下西洋为契机,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南洋,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后来的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外交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自古以来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和平友好为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热爱和平的大国。在古代,我国在唐宋时期外交更加频繁到了清朝我国却选择闭关锁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对外政策影响外交。和平发展有利于开放,开放促进发展。 随着闭关锁国的进行,我国的经济科技都急剧下滑,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从此打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的近百年中,中国外交备受侮辱,签订了一些列的不平等条约,甚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的,却签下了《凡赛尔合约》这种不平等条约。充分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弱国无外交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

外交辞令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顾维钧顾维钧说,他非常高兴有机会代表中国把中国山东问题提交大会。他刚才很有兴趣地听取代表几百万人民的英联邦自治领的发言人谈话。而代表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及四亿中国人说话,这一事实是他感到责任格外重大。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会归还胶州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大战前所占有的其他一切权利。为了不占用十人会太多时间,他愿意只讨论某些大的原则性问题。至于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他在提交大会的备忘录里将有全面的阐述。 该租借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是山东的一部分,该省有3600万常住居民,其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属于中华民族。毫无疑问,大家对德国山东租借地的历史不会陌生。该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强行夺取的。之前德国舰队占据了山东沿海,其登陆士兵深入到中国内地。德国以勒索胶州租借地作为其撤兵的条件。那次出兵的借口是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乡村意外杀害,这起事件完全超出中国政府控制能力之外。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山东主权的归还。中国代表团将认为此举符合正义的和平要求。反之,如果大会另眼相看,并把山东主权交给任何其他一个强国,在中国代表团看来,那将是错上加错。 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块圣地。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于

山东省,该省在中国的发展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经济而言,该地区人口稠密,在只有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三千六百万人口。其人口的密集导致了竞争的激烈,也使得该地极不适合殖民。某个强国的介入只会造成对该地居民的盘剥,而非真正的殖民。 具战略而言,胶州可谓是华北的门户之一,他控制着从海边到北京的最短通道之一,也就是胶济铁路,并在济南通往天津的铁路而直达首都。为了中国的国防利益——中国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国防——中国代表团不能允许任何列强强求如此重要的地方。 中国完全清楚英勇的日本陆海军为把德国势力清除出山东所作出的贡献。中国也深深感激英国在她自己在欧洲面临危险之时对此给予的帮助,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协约国军队在欧洲为她作出的贡献,及牵制了敌军,否则它们会轻易地向远东增派援军,从而延长哪里的战争。中国尤其感激这些贡献,因为她在山东的人民在夺取胶州的军事行动中,也曾遭受苦难和牺牲,尤其在各种劳动力和物资供给的军事征用方面。 尽管深表感激,但中国代表团认为假如他们通过出卖其同胞的天生权利,借以对协约国表示感恩这将是对中国和世界的失职行为,并因此播下未来混乱的种子。因此中国代表团相信大会在考虑处理德国在山东租借地及其占有的其他权利时,能充分重视中国基本和天然的权利、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事业服务的强

巴黎和会

第一课巴黎和会 编写者:张江滨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学法指导】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宰割、瓜分德国殖民地的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的会议,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

【合作探究】 巴黎和会的与会国几个?哪些国家被排除在外?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谁?各大国又有自己的什么打算? 在对德问题上,哪些国家有矛盾? 凡尔赛合约有哪些内容?假如你是德国人,你听到合约的内容后,会是什么情绪?为什么? 请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凡尔赛合约的影响 【疑难解析】 如何认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是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 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力都很强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一旦它从战败国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自我测试】 1、“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 3、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国、美国矛盾的根源是() A、法美联合抗击英 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 C、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 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 4、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②它在处理领

2016年12月尔雅中国近代史纲要93分答案

民主党派中的()和()选择了追随国民党。(1.0分)1.0分 ?A、 民革、民主党 ? ?B、 青年党、民盟 ? ?C、 青年党、民主党 ? ?D、 民革、民盟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田中奏折》是由()抄录下来送给张学良的。(1.0分)1.0分 ?A、 王家祯 ? ?B、 牧野仲显 ? ?C、 蔡智堪 ? ?D、 张作霖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1.0分)1.0分 ?A、 洪秀全 ? ?B、 洪仁玕 ? ?C、 杨秀清 ? ?D、 石达开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50年代的“三面红旗”不包括()。(1.0分)1.0分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B、 社会主义五年计划纲要 ? ?C、 大跃进运动 ? ?D、 人民公社运动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晨报》于()刊载了林长民的《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1.0分) 1.0分 ?A、 4月30日 ? ?B、 5月1日 ? ?C、 5月2日 ? ?D、 5月3日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邓小平在()年的“南方讲话”带来了全国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1.0分) 1.0分 ?A、 1990 ? ?B、 1991 ? ?C、 1992 ? ?D、 1993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中共一大代表中不属于英勇献身一类的是()。(1.0分)1.0分 ?A、 何叔衡 ? ?B、 邓恩铭 ? ?C、 李达 ? ?D、 陈潭秋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江南制造总局是由()创办的。(1.0分) 1.0分 ?A、 李鸿章 ? ?B、 张之洞 ? ?C、 左宗棠 ? ?D、 曾国藩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外交特征:屈辱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特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或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1)新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2)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针对国际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意义? 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规律 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例,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制定或者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谈谈对国家外交的认识? 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否独立);(2)综合国力的强弱。(3)国家利益(国内建设的需要)(4)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 对国家外交的认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总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2)国际外交是以实力为后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3)外交政策因势利导,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国家爱更快更好的发展。(2)只有维护国家独立,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巴黎和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 1 - / 1 2.1 巴黎和会 【学习目标】阅读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记住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记住《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知道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记住巴黎和会的性质。 【重、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导学问题】 【基础过关】 一、背景: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大国图谋美国:提出“ _________________”,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 ___________________ ,意在维护世界霸权; 法国: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妄图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里夺取的 _______________ 和在中国 _________ 的权利合法化。二、召开:1、1919年1月在巴黎郊外的 _____________召开,27国参加,战败国和苏联被排斥在外。2、美国总统 ________________、英国首相 ___________ 、法国总理 ________ 三巨头控制了会议。山东问题形成: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山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 _________________ 爆发,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凡尔赛和约》1、疆土问题:阿——洛两省归还法国,__________ 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________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许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茨南、丹泽归波兰,从东普鲁士划出一条通道“_____________”作为出海口。 2、殖民地问题:全部以 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由英、法、日、澳瓜分。 3、军事问题:德国不得实行 _____________;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莱茵河东岸50千米范围内设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驻军。 4、赔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影响:凡尔赛体系开始建立。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 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能力提升】 一、谁主宰了巴黎和会? 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 【创新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 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 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 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 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 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 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指出法国处置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从巴黎和会看顾维钧的早期外交思想

从巴黎和会看顾维钧的早期外交思想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中国近代著名职业外交家,曾任北洋政府驻美公使,外交总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联合国代表,海牙国际法庭大法官。1960年代退休后定居美国,直至逝世。 顾维钧早年受的西学教育和留美经历,使得他一直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精神和爱国情感。在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主修国际法和外交学。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他匆匆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国内,任职于北洋政府总统府和外交部,担任秘书和参事。1915年,时年28岁的顾维钧出任驻美公使。他后来回忆说,他和时任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的罗斯福是华盛顿最年轻的高级官员。1919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在和会的第一次正式发言是在1919年1月28日的“十人会”上,发言者既是顾维钧。在这次大会上对山东问题的完美阐述,可谓反映顾维钧早年外交思想的精彩论述。在这次发言中,顾维钧先从“十人会”刚刚讨论过的太平洋岛屿问题入手,说道,对于关系几百万人的太平洋属岛问题,诸君彼此辩护甚力,而青岛问题关系到四亿人民,责任益形重要。然后,他从山东的历史、人种、宗教、风俗、语言、国防诸方面,强调应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直接归还中国,而不依赖日本插手。然后说道,所有中日在一战期间签订的换文密约,皆

应因中国加入战团,而认为具有临时性质,希请大会决定是否应予承认。 在这里,我们应注意这样几点。其一,顾维钧的学识使得他将山东在中国的重要性表述的淋漓尽致,使得其他与会国家注意到失去山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再者,对业已存在的中日密约,不提出无效,而是强调其具有临时性质。这样,既避免中国无信于其它国家的印象出现,又强调这些条款是不平等的,是在特殊时期强加给中国的,希望各国认识到这些条款签署的时代背景。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年轻的顾维钧显得老练而成熟。在这次会议上,顾维钧的表现赢得了众多好评,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场的威尔逊总统和劳合?乔治都说,这一发言是对中国观点的卓越论述。 在巴黎和会的初期阶段,尽管代表团内有些摩擦,但在对外争取民族和国家利益上,他们均竭力维护。几经波折参加“十人会”的顾维钧,通过这次发言,不仅使他在巴黎变得引人注目,更使得其它国家对中国外交官和中国都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巴黎和会国际联合股的中国代表,在争取山东利益上,顾维钧显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他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国际法和外交学知识,极力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在一次会议中,日本代表牧野仲显一直要求中国遵守“二十一条”,并且强调日本最终会将山东交还中国,妄图使日本在山东的侵略利益合法化。针对这一说法,顾维钧表示,他已经强调过,“二十一条”的签订是在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并以武力相威胁时被迫签订的,这种条约,按一般国际条约签署的程序来看,应属无效。那时中国还没参战,如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2015-5-10) 【知识梳理和点拨】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1.清政府: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⑵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今年60周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4.改革开放后 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⑵成就: ①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这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 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⑴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⑵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三、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3.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五四运动与中国外交

五四运动与中国外交 九十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结合把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硬生生地烙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和”协约国”胜利而告结束,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这时的国民终于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条”里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报幻想于1919年1月18日开始的巴黎和平会议。 而实际上此次会议的真实面目是战后帝国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始至终都是有法、英、美、意等国所操纵,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竟然没有丝毫的与会商榷权利,代表所提七项“希望条件”被和会最高会议以“不在会议权限之内”为由断然拒绝,更可笑的是最后和会对中国唯一的希望(山东问题)做出如下决定: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放弃以与日本”。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完全失败,一阵晴天霹雳把心存希望的中国人民打回了残酷的现实。 在失望与沮丧中,中国人民开始怀疑能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与此同时,日本驻华公使不断地向北京政府施压,企图威胁中国就范,巴黎和会”三巨头”紧逼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无理决定传来,举国震惊,全国人民极度的悲愤再也无法压抑,陈独秀闻讯后拍案而起,号召全国人民从此抛弃幻想,站起来,靠自己。于是一场惊世风暴在酝酿着…...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焚烧了曹宅。这时,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界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的斗争形势给军阀统治者以极大压力。上海的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以援助上海的抗议活动。 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