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一、心理学、人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他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心理形式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内容。心理过程主要包括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和意(意志)三部分,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价值观等内容)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科学:运用系统的方法处理问题,从而发现事实变化的真相,并进而探讨其原理原则的学问。

*人力资源: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和态度等身心素质。

1人力资源的特点:生物性、时限性、再生性、磨损性、社会性、能动性、角色两重性、增值性。

2戴尔*乌尔里克: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

*管理:指对一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让行动变得更加有效、成本变得更低,并让结果更加令人满意。

管理活动四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长期健康发展的方法问题2、工作分析技术3、心理和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引导

2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分析技术和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心理特点和行为。3、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加深对相应基础心理学科的认识2、现实意义促进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控制和引导这些活动和特征,从而服务于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4管理之父泰勒【美】心理学之父冯特【德】

5梅奥【美】霍桑试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6我国第一部管理心理学著作《工业心理学概观》1935陈立

7、187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8、1903,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思提出“人事心理学”这一名称。

9、1913,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博格发表《心理学与工作效率》。

10、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梅奥教授主持了“霍桑试验”。

11、1948,《人事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标志着认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12、1954,德鲁克发表《管理实践》,提出人力资源概念。

二、研究方法

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步骤:1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2实施研究并收集材料;3得出研究结果,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4(循环)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

2、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问题:理论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研究问题的具体化:通过对研究问题的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原本比较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明确的研究问题;或者将原本模糊、宽泛的研究领域,规范到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

1、文献检索的过程:1确定和课题有关的关键词或词组2确定适当的文献来源3确定与自己研究有关的主题4查找、复印、编号并筛选有关文献资料5写文献综述6整理文献目录

2、文献检索方法:1引文查找又称追溯查找法,即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文章和术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追踪查找有关文献。2检索工具查找:工具书检索、光盘检索(易用、存储容量大)、联机检索、网络检索(即基于因特网的检索搜索引擎分为目录式、机器人和元搜索)引文查找针对性强、直接,效率高,而检索工具方法全面、广泛,相对可以找到更新的信息资料。实际检索中结合运用。

*概念的操作化:对研究概念给予某种界定,明确陈述,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形式转化为可观察、测量和操作的

具体形式。或理解为将抽象化的概念内涵转化为可观察、测量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基本方法包括的:澄清概念和确定变量指标。

*概念操作化:指将抽象化的概念内涵转化为可观察、测量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三个层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与技术。

2、人管的具体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心理测验法和实验法;2定性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心理测量法:指用编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试(即研究对象)的某一行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从中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

1、心理测量质量评价指标:信度和效度

2、心理测验实质: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包括三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客观性。

*心理实验法:指有目的的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或者创造一定条件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产生,以进行测量的一种科学方法。三个特征的核心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它是考察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

1、种类: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利用直接交谈的方式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追问的STAR技术。霍桑的访谈实验

1、访谈法一般步骤:1访谈准备2预访谈3、正式访谈4材料的编码和统计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或过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认知的过程。他们均为定性收集资料方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现实,仰仗于研究者的价值中立和研究设计的结构化。

1、观察法的特点:能动性、选择性、客观性

2、观察法一般步骤:1观察准备2进行实际观察3观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

3、评价误差:宽大误差、集中趋势误差、光环效应

*无关变量:指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他并不是真的和研究因变量无关,而只是研究者在特定项目中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无关变量

2耶尔克斯-道德逊定律:心里紧张水平和作业成绩之间呈倒U曲线关系。心理紧张、工作难度和作业成绩三者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有效性评价指标:稳定性、准确性。这两个指标都是阵地研究者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的。

*稳定性:指被试分数排名波动不大,保持一致。

*准确性:指特定研究方法在什么程度上考察和评估到所要考察和评估的对象。

为有效提高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采用评价中心技术。所谓的评价中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同时对多个人进行管理素质测量和评价的一套标准化程序。

三、人-职匹配、胜任力

*人-职匹配的基本思想:1个体差异普遍存在2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和心理素质等有不同要求3进行职业决策时应进行人-职匹配。该理论认为,如果人-职匹配的好,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可以大为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1、特性-因素论:帕森斯的职业指导三步法:1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3人-职匹配

2、人格类型理论:美*霍兰德1将现实文化中个体人格分为六类: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2环境也可区分为上述六种类型3人们寻求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4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和所处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力是胜任力的先决条件,但他们不能等同。

“胜任力”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起源于1973年麦克莱兰发表的文章《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

胜任力的特征: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可用来预测员工未来工作绩效2与工作任务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一般者

*胜任力模型:指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当研究者想要了解成功完成某项工作时,判断员工必备哪些个人特点,就需要完成胜任力建模过程。

1具有代表性的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洋葱模型

2冰山模型:斯宾塞认为,工作人员含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点、知识和技能。冰山模型把胜任力形象的描述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知识和技能是水面上的部分,易改变;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部分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不易改变,他们是个人驱动力的主要部分,也是人格的中心能力,可以预测个人工作上的长期表现。

3洋葱模型:表层是知识和技巧,由表层向里层,越来越深入,最里面最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是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

4胜任力分析步骤是心理测量技术的典型体现,大致经过以下几步:1确定所分析岗位的绩效标准2选取分析样本3获取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4确认工作任务特征和胜任力要求5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5彼得原理认为,不能单纯根据贡献决定员工的晋升;登门槛效应说明慢慢来、慢慢、慢慢渗透更有助于个体态度的改变。

6泰勒主义的本质是高层经理对于下属的工作实施绝对控制。追求效率,“流水线作业”,为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管理方式。井然有序。但往往与员工对工作的负性态度、较差的心理状态或者较差的身体状况相连。四、各种理论与选拔

*个性:1与众不同的特点2心理学认为,和人格同义表示个体在对人对己及适应一切环境时所显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1个性的结构特点:整体性、动态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2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潜意识论、本能论构成三大支柱。认为,完整的个性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和超我(遵循完美原则),三大系统和谐统一,人就健康,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体就会失常。该理论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之后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对此有突破,各有特点。

3人本主义人各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完整性,相信人性本善。马斯洛、罗杰斯等代表。

4作为格式塔学派的突出代表,勒温用物理学中的场论解释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强调个性结构动态和相互依存性。个性构成模式。群体动力学。领导模式:独裁型领导、民主型性领导、放任型领导。

5阿吉里斯的个性成熟理论

6个性结构的子系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个性心理特征:指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构。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态度上的特征(性格)。

*能力: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1个体的风格差异子系统:气质和性格

*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招聘:指组织在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定制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寻找、吸引那些具备潜力胜任条件人员的过程。

1心理测验类型: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2人格测验的测量内容: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人格测验方式:1自陈调查表(常用。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感受逐一回答客观问题,以此衡量个人的性格特征)2评定量表3投射测验(特殊的人格测评技术,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他的反应,主试通过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被试的人格特征。)4情景测验(行为观察法,将被试置于特定情境,由主试观察被试行为反应判定人格,该方法常用语选拔

*作假:指个体为了表现出一个有利的自我特征,而故意对人格测验歪曲反应的趋势。至今仍没有很好的方法应对作假,因此我们要更小心解释招聘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尤其是人格测验结果,为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建议使用序列决策。

招聘方法:1在用户中检索人才(微软)2团队式招聘(美国甲骨文公司)3生动的面谈会话(戴尔)4鼓励员工推荐人才(因特尔)5在实习中发现人才(宝洁)

五、绩效考核、评价心理

*自我:自我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学概念。

1自我的分类:主我(我在看)和宾我(看到的东西是我)

2自我心理学关注主观体验,人格心理学更关注客观体验。威廉*詹姆斯将宾我划分成三部分:物质自我(我们的身体和延伸)、社会自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精神自我(心理自我)。自我重要性领域、自我期望和假定的自我观念对个体直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个过程中自我和情绪密切联系。

3自我知觉的形成线索;1自我知觉的的来源(外部社会、内部动机)2影响因素(自我重要性领域、自我期望和假定的自我观念)

*自我期望:指个人的渴望水平,即使能个人达到满意状态的最低成绩。

*自尊:个体对自身情感的感知。

1消极事件让低自尊者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全面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耻辱感和羞愧感。低自尊者具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性、害怕冒险。消极事件不会对高自尊者产生这种影响,他们也会感到失望,但不会以失败否认自己整体的品质,也不会产生耻辱感和羞愧感。高自尊者更倾向于自我增强,愿意接受可能带来更多回报的挑战和冒险。

*自我展示:指个体以建立、修改和保持别人对自己印象为目的的所有行为。

1自我展示的目的:1提高社会交往质量2获取利益3自我建构

2自我展示的影响因素有:社交敏感度、行为技能、自我监控能力

3成功的自我展示具有三个重要功能;1促进社会交往2获得奖赏3获得自己期望的身份。

4成功的自我展示从一定角度讲,需要在最好和可信度之间取得平衡。

1绩效管理系统用于鉴定、衡量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

2员工心理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实施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3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否认、反向形成、固着、退化、合理化、解脱、认同和升华。

*自我服务归因:是个体保持积极自我观念的方法之一,指个体对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做不平衡归因的倾向,具体而言,当出现积极结果的时候,个体往往将这个结果归因于自我稳定的、核心的因素当出现消极结果的时候,个体或者将这个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或者将这个结果归因于自我的非核心方面。

*基本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会忽视情境的巨大影响。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一种“以点代面”的经济型推理,简化了思维,使其认知判断的准确性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观点:1挫折-攻击理论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3社会文化理论

1克服员工心理问题的对策:1加强宣传沟通力度,消除误解2开展绩效管理培训,增强员工的心理认知3开展心理培训活动,帮助员工健康成长

考核评估设计中应注意两个误区: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个体理性是有限的,要注意设计中的人性化管理。

2影响考核评估过程的心理效应: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等,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2特定倾向效应:包括趋中趋势、偏松趋势和偏紧倾向等级评价:指把可以进行高低评价的所有员工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 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林肯电气公司如何激励员工? 问题讨论: 1.你认为林肯电气公司运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答:该公司主要应用了期望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用到了部分的激励保健理论及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指出个人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的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林肯电气公司做的很好。他们设置了奖励制度、职业保障政策等。这样将组织个性化,满足了公司员工的需求,使他们获得了该有的利益,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他们还制定了高度竞争性的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形成一种有压力的氛围,提高生产率。这种制度很好的确保了绩效评定结果与奖励之间的明确关系。同时也用到保健理论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他们却没有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具有职业安全感,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还有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理论,以激励员工更积极的投入工作中。 2.为什么林肯电气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 答:因为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所付出的是否与所得的成正比,是否能够得到安全感以及是否处于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而这些员工所关注的问题林肯电气公司都能给他们很好的保障,生产

工人按件计酬的计件制度很好的保证了员工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职业保障政策很好的保证的员工对于这份工作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为公司工作,奖金制度及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则能让他们可以所得与付出成正比,且很好的施压来激励员工认真工作。这些都有效地激励了员工。 二、领导理论——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特质 问题讨论: 1.通过上述案例,你认为任正非具有哪些领导特质? 答:任正非有以下这些领导特质: 1)聪明,学习能力强。他成绩优异,做出了许多创造发明,能够很 快的学会产业管理技术,并且十分成功。 2)战略眼光强,远见卓识。在选择公司发展领域,他目光独到,帮 助公司在市场上占领着十分有利的地位。 3)善于发现缺点,不足。他能够冷静的分析事情,善于找出确定, 提出改进方向。 4)坚定执着。再做任何事时,他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执着的做到始 终如一,坚定不移。 5)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是一个领导必备的品质。任正非他日日呕心 沥血为企业操劳,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 6)危机感强。危机意识也属于任正非的专利,他有意识的将危机意 识应用于华为的管理中,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方式。 7)人际交往能力强。他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很好的人际交往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 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 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 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 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 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 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 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要点: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 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而忽略了人类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3.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 问 题. 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 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 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

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 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

管理心理学案例

管理心理学案例 一、知觉与归因理论---归因理论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情激奋,被说的一脸无奈,好不懊丧,欲说无话。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这组学生输了,原因是该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就参加了刚才有矛盾的那组学生的讨论。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拥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侧不然,认为失败的因素是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所致;教师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同学给于了肯定,同时还给同学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大喜迅速作出反应。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来,出乎其他各组所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小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谜底:首先引导各组观察着一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人的排队的顺序和一开始不同了。然后,请该组的成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哎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的,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这节课后,学生在以后的体育课中比以往显得更团结了,同学与同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了,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体育成绩也大幅度的得到了提高。 二、个性与心理测验---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习题及答案

一、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科学道路上的坚强意志。试分析上述实验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 答:对管理活动启示: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因为他仅仅是一种假设、猜想,如果不经过进一步检查、验证,只凭第一印象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管理问题,往往会出现差错。但是,第一印象作为初次见面时的认识现象,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所以,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每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说,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二是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给人留下一个良子的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三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三、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

祝小宁管理心理学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电子科技大学祝小宁 第一讲:01管理之道 人类号称万物之主宰?可是人类为什么能够主宰世界呢?论单个的比较,人类不见得比得过很多动物,那为什么又能够成为万物之主宰呢?关键是人类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人要形成社会,就必须要学会管理。管理要遵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心理、行为。管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管理可以从两个面去理解它:道和术。 思路决定出路。 管理之道的核心: 管理的思路,体现在管理这个名词上,不外乎两个字:管和理。管——安——配臵资源;(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臵上。)就管理分析来说,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成本,但是这种成本能够使得别人做的更多更好,产生巨大的增量。(摩西的故事)。理——治——资源治理。不同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位臵上,会发生不同的关系,继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臵和处理。 管理核心:目的效应。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手段要服从目的;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利益是去安好人,治好人的重要因素。制度也是一个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人的活动再复杂都受人的内心的支配。因此管理者只有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安好人,治好人。 曾经有人问老子问题:我是管理者,我在上层,就怎么管理得了下面的人?我是领导,我走在前面,怎么就管理的了后面的人呢?老子说,你是管理者,你在上面,就要用你的言语攻克下面人的心。只有攻克了下面人的心,他们才不会觉得你在上面是压迫。否则,你管理的越深,他们就反抗的越激烈,这样你就防不胜防。心不同,体验就完全不同。你是领导,你想走在最前面,你就必须以你的身(行为),去攻克后面人的心。怎样做呢?面对利害的时候,去攻别人的心。遇到利益的时候反而要走到后面去。悖论——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老子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处上不觉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管子在《心术篇》说: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自古会管理的人,都是会攻心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人心变化趋势,怎么能攻心呢?管理无外乎两手:以后就是宽(——文——张——恩——奖),另一手就是严(武——驰——威——罚)。 《孔子家语》中说: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一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管理者必须心胸宽大,否则无法安人、攻心。 第一讲:02管理之道——传统管理模式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机器大生产的产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能不能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最大效益,赢得发展,成了企业事关命运的根本性因素。而按过去那种经验式的管理,不能保证企业产生最大的利润。于是乎,管理在演进过程中产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案例2.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请分

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案例3. 冯阳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冯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冯老师。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并分析其原因?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专升本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之1-《管理心理学》_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包括: 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和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1924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