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刘磊亮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

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但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的认识规律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总是从认识简单事物进而深化认识复杂事物的,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

1

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在空间上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地绕着不变的太阳运行,由于它不承认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能搬用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又回到了神学之中。

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康德的星云假说能较好解释太阳系的某些现象。他认为,太阳系以及一切恒星都是由原始星云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而成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有生有死,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恩格斯1875年为《自然辩证法》写的一篇导言中,给予康德的星云假说极高的评价。说它“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因为既然地球是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地球上的万物山川、动物和植物,自然也有它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康德的星云假说有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也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技术发明大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

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一开始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才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

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十九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在19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现象,但人们也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水手们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时罗盘上的磁针会发生偏转。182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

奥斯特的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科学家们纷纷做各种实验,力求搞清电与磁的关系。法国的安培提出了电动力学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ɡ 苡?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1845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1865年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力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规律,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

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70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80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

19世纪,自然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中一切基本问题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家们给牛顿力学本来解释不了的电磁现象虚构了一个物质承担者--以太。把电磁现象归结为以太的机械运动,他们认为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归结为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对禁止的以太这两种物质始原。

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人们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首先是迈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

十九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钋、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辐射强度比铀强200万倍的镭元素。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量子论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了。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科学史内容是人类精神的资源宝库,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性发展。相反,对科学自身发展历史的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动态地把握科学的本质,自然科学中的精神资源不能有效地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理解自然科学的起源与历程,有利于他们从历史维度去把握科学的本质。

基于科学史教育多方面的价值,科学史内容已越过教育的边界走进科学教育的

领地,重视自然科学史的教学,已成为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事业。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让学生

懂得学习科学不分男女、种族和文化背景,每52科学发展史: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个儿童都可以通过科学教育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促进精神世界的发展。

在我国的自然科学教育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已逐步引起注意,对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有学者认为,“通过学习物理学史,不论是开展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素质,还是活跃思想,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有积极意义。”[17]他们认为,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大致说来主要有

3

如下几个方面:提高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等;影响人的道德素养和个性,如无私奉献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追求真理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求知的好奇心等;培养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自然科学教育应打破历史事实的硬壳,展现科学历史事实内在的精神价值,凸现自然科学对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通过科学史教育,展现自然科学所蕴涵的理性精神与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公平精神与宽容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概言之,科学史的教育需要与科学的本质、科学内含的人性、科学固有的精神力量联系起来,而应避免对大量历史信息的记诵。

在一个重视考试的文化环境中,科学史的教育很容易滑向对科学历史事实细节

的记忆。学生学习科学史内容应该知道一些事实,但科学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记住这些历史事实。萨顿认为,学生学到了科学发展史中的事实,而丢掉了精神实质,这比单纯的无知更令人生气和沮丧。对此他批评说:“他们细心收集了全部外壳,而丢掉了种子”,[18]科学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解科学的精神,说明科学发现的内在意义,说明科学的深刻人性,而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外在用途。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部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根本的部分,科学的技术成果一目了然,但其所蕴涵的纯粹的人性就容易被遮蔽。科学史教育应把目的与重心置于科学对人性、人的心灵、人的思想解放的影响上面。“历史实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看到,科学

事业是富有哲理的,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充满人性的。”[19]总之,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学生可以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史教育不仅必要,而且也有极大可能。科学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开发。

4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但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的认识规律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认识简单事物进而深化认识复杂事物的,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在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科学史》读后感 2006年我们浙江新课程全面实行。其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首要议程之一。只是在学习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很不了解,对我们中国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对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发展很迷糊。更不必谈科学史的思想,以及科学史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了。 世界着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科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唯一能确切反应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并且科学史既研究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规律,也研究科学发展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的体会是: 1、科学史教导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实和包含的深层精神。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史的介绍,但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科学发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发展背景,介绍同时期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等。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诸如此类的故事,而只字不提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误解科学的发现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又如,伽利略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理本身的重量无关,不是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到的,而是提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矛盾的逻辑思维和理想化的斜面实验得到的,要注意历史地真实性。所以教学中要好好地思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史观,注重事实和精神。。 2、不必因为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质疑科学史是人类进步史。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 一、恒星的组成有哪些? 答:75%氢25%氦1%重元素 二、地壳中有哪些主要的元素?哪个含量最高? 答: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养闺女贴钙,哪家没青菜)。含量最高的是氧,48.6%。 三、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答: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引起 四、土壤污染的治理方式有什么? 答: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利用蚯蚓;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 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 3.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5.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6.换土和翻土。 五、哪些电池是属于一次性电池? 答:梓锰干电池镁锰干电池。 六.哪些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水汽,氟利昂 七、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答:电能,氢能,汽油,柴油,火药,甲醇,丙烷,苯胺,硝化棉,硝化甘油。 八、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答:干结大气水汽气溶胶质粒子 九.河水的补给的来源有哪些? 1、雨水。 2、冰雪融水。 3、湖泊和沼泽水。 4、地下水。 5、积雪融水。 6、混合补给。 十.春分点在黄道上向西移动52.9秒是因为地轴的什么? 因为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 十一.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短多少?古代称这个为什么? 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3秒称为日月岁差 十二.能量每经过一个能量集,保留多久能达到下一个?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刘磊亮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

自然史心得体会

自然史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大三上学期开设的《自然科学史》这门课很有趣味。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和其它科目的教材完全换了风格,像一部纪录片,又似一本科学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大三,这门课则带我们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自然科学认为超自然的、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一个超自然因素是不存在的。”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性)——> 中世纪(基督教)—

—>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从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到现在的核威胁,环境危机;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电子邮件、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一切,都是借助科学的进步,科 学的产物,享受优越的生活。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进一步向前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论文)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 一、概述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历史来源、建立过程及传播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历史来源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

最新《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2006年我们浙江新课程全面实行。其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首要议程之一。只是在学习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很不了解,对我们中国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对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发展很迷糊。更不必谈科学史的思想,以及科学史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了。 世界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科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唯一能确切反应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并且科学史既研究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规律,也研究科学发展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我的体会是: 1、科学史教导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实和包含的深层精神。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史的介绍,但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科学发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发展背景,介绍同时期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等。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诸如此类的故事,而只字不提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误解科学的发现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又如,伽利略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理本身的重量无关,不是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到的,而是提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矛盾的逻辑思维和理想化的斜面实验得到的,要注意历史地真实性。所以教学中要好好地思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史观,注重事实和精神。。 2、不必因为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质疑科学史是人类进步史。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学史并非真正纯粹的“人类进步史”。看古代天文学发展,被运用于巫术、人间祸福预测、宗教等。现代高科技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病毒等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化学药品的制造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一部人类科学史成了其它物种的毁灭史等等。但是,我不认为科学史不是纯粹的进步史。首先,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科学史记载人类进步的遗产。其次,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步历史,科学史是科学的历史。人类发现一种科学现象或理论,最纯粹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古代巫术,原始目的是治病。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开发隧道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逻辑实验发展的顶峰表现,是对物理学大厦和天文学的缔造。至于后来,炸药被用于战争,相对论被用于核武器的研发,那是科学与人类政治的结合,该划入人类社会学,不该质疑科学史的纯粹进步性。核能源成为现代重要的能源,极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才属于科学史。 3、要大力提倡学习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学史,记载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很遗憾,对自己祖先知之甚少。像科学史中的天文学,是祖先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盘古开天地神话中,就包含了古人的宇宙观,它与而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很多相似的思想。都认为天地之前,没有时间、空间,宇宙都在不断膨胀之中。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宇宙理论。先秦就“精气”说,汉代的“元气”说,到宋代的“太虚既气”说,道出朴素的物质起源。而气、阴阳、五行构成了中国科学三大范式。所有这些,是我现在才接触的知识,实在是自己的耻辱。可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将我们祖先的遗产很好地运用于各个方面,并不断地普及。像很多日本动画片,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人的优秀思想,如中国四象——东之青龙,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北之玄武;阴阳八卦与节气、五行方阵、太虚空等等。越是深入,我越是羞愧和不安,作为炎黄子孙,竟然不知其中内涵,将来又怎能传承文化、继往开来!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还极大地表现在建筑、水利工程、桥梁、冶金术、医学、农学、算术等等众多领域。学习古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自然科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在大一刚开学的这个学期我选修课,我选择了自然课科学史 这门课程,其实在我刚看到这门课程时我就贴别喜欢它,我就没 有考虑就选择了它,无论它有多少学分,我都愿意去学它,我觉 得这远远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在这门课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关于古代近代的科学成果及科学的 无限努力,学会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的追求的精神,他们像 一部记录片,又是一本科学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 务不算繁重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带我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

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程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自然科 学史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 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主线, 是自然科学上的教育基石,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 的教育资源自然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它根据历史的事实通过科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过程来 总结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 学发展史上,近代从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带来了三次 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自然课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世界和包括人得生物属性在

内的 有机自然地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时整个自然界,即自然 界物质的各类另行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在于揭示自然界 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 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 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的规律开辟 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自然现象的来 因。 首先讲了关于我国古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古代科学知识中着 重讲了物理和医学的知识,在物理学中,我了解到了我国古代的 力学磁学和光学的发展。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古代的

1998-05年天文学史部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页

大家好:天文学史部分收录的范围,为国家正式 出版的主要报刊杂志,以年代排序。其条目格式为: 题目/著者/刊物/年/卷/期/页码。连载刊登。 本所出版的三种期刊除外。 1998-2005年天文学史部分 赵有钦及其《革象新书》,朱敬,天文爱好者,1992,3,11-12 -------------------------------------------------------------------------- 云梦《日书》星宿记日探讨,尚民杰.文博,1998,2,62-62 再谈西周月相定点日期--与王占奎同志再商榷,李仲操.文博,1998,2,69 谈西周千亩之战与宣王纪年,李仲操.文博,1998,3,80 西周月相历日问的对应关系.李仲操.文博,19986,72-75 初吉等术语含义臆测~再答李仲操先生.王占奎.文博,1998,6,76-79 追寻中华古文明--访“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及工程专家组组长、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本刊.百科知识,1998,5,7-7 支撑起远古文明的大厦—古埃及两河流域年代学中的天文问题述评,孙小淳,光明日报,1998年7月17日 伊斯兰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陈占山,海交史研究,1998,1,85~95 癸酉日食说,李学勤,中国文化研究,1998,3,25~29 清代的流星观念和观测,段异兵,自然辨证法通讯,1998,5,39~49 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高炜等,考古,1998年10期p66~79 海尔对二十世纪天文学的贡献.丁蔚,天文爱好者,1998,6,8-9 从二十八宿看唐宋时代吐鲁番之文化杂糅.杨富学.西域研究,1998,4,59-62 略论吐鲁番墓葬中出土的天象图.胡隽秋.西域研究,1998,4,63-66 中国有关汤若望科学活动的记述与研究,王冰,WLCCCIJASB,S.J.(1592-1666),1998年,1085-1096 明代大食分日食记录考证,刘次沅等,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21(1),83-98. 天光视亮度的表述方法,刘次沅,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21(1),99-102. 崇祯实录和长编中的天文资料,刘次沅等,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21(2),75-82. 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刘次沅等,天文学报,1998,39(3),278-286. ------------------------------------------------------------------------------- 上古年代之迷有望破解--“夏商周断代工程”天文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刊.科学时报,1999年1月6日 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台湾科研机构介绍).本刊.科学时报,1999年3月5日 新世纪需要科学史—访中国科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本刊.科学时报,1999年3月12日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恒星光环.本刊.科学时报,1999年1月11日

翻译硕士自然科学史,第一讲

翻译硕士自然科学史 【第一讲】 一、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约在3000年前,上埃及王美尼斯一统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在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5000前的塔萨文化(一统上下埃及)到希腊征服古埃及为止,古埃及文化是历时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 2.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3.复合象形文字:3500BC,古埃及人发明了图形文字,图形文字经长时间使用后演变成为包括字母、音符、词组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可以表示一定的概念,有表音作用,并且出现音节字。 4.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将由埃及文字演变出的北闪米特字母制定成了历史上第一批由22个辅音字母,无元音组成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产生了希腊字母,后产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文字、字母的共同来源。 5.天文学:对天体以及其他宇宙物质进行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科学。 6.纸草文书:利用纸草进行书写是埃及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尼罗河三角州地区盛产一种酷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人们将纸草切成长度适中的小段,剖开压平,拼排整齐,连接成片,晒干后即成纸草。用芦苇杆之类的东西做笔,蘸上菜汁和黑烟末调成的墨,在纸草上进行书写,由于长时间后干燥易碎,因而流传很少。 7.《史密斯医学纸草》:写于BC1700年,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外科学著作”,记载了48种身体各部位的外伤诊断以及疗法。

8.《埃伯斯纸草》:写于BC1500年,记述了人体70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提供了877种治疗方案,其中疾病种类已经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等现代医学科目。 9.历法:古埃及最早的历法与尼罗河水情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一年的第一天:尼罗河水开始泛滥。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位365天,一年分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 10.木乃伊: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活,灵魂仍会附着在尸体或者雕塑上,所以,法老们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古埃及人通过木乃伊的制作,积累了大量人体生理知识和解剖知识,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1.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外形呈角锥体,形状酷似汉字的“金”,故称。金字塔共有80多处,修建于BC2600年的胡夫金子塔为最大的一个。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观之一。 12.狮身人面像:为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13.金字塔的意义:成分体现了埃及人的智慧。目的:为了显耀法老凌驾于一切的尊严,维护奴隶统治。 14.神庙:到了中王国的帝国时期,神庙代替金字塔成为古埃及最主要的建筑形式。古埃及人祭拜神灵和自然,宗教是其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他们通过建造神庙显耀神的力量。神的名字一般以生物或者自然物命名,这反映了其对生物与自然力量的恐惧。 15.卡纳克神庙:位于开罗以南的卢克索,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雄伟的神庙,建于BC14th,主要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 16.苏伊士运河:一条海平面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提供从欧洲到印度洋和太平洋附近最近的航线。

自然科学史课程思考题

《自然科学史》课程思考题 第一章 1、你如果生活在远古时代,当你观察天空时,对地面和日月星辰有什么想象?(与此相似的问题是,当你是没有天文知识的孩子时,仰望星空,对地面和日月星辰有什么想象?以下问题相同。) 2、古希腊人认为地是圆球,日月星辰绕地运行。你如果生活在古希腊对此有什么疑问? 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你了解过有关知识吗?请介绍一下。 4、你如果生活在古代中国,对天圆地方有什么疑问? 5、你在童年时喜欢仰望星空吗?听过大人讲有趣的故事吗?有什么想象和愿望吗? 6、你对希腊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吗?介绍一二。 7、你对本章介绍的9位古希腊学者有更多的了解吗?介绍一二。 8、你对本章总结的托勒密科学方法论有什么补充、评论、疑问或不同观点吗? 9、你了解同时期中国的天文学成就吗?介绍一二。 10、你谈过屈原《天问》吗?有什么体会和评论?(下面附有《天问》中有关天文学的内容。) 11、你学过现代天文学科普知识,参加过有关看影视,参观天文台,或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故事。 附录: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自然科学史论文

从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经历了解科学家出成果的艰难 【摘要】开普勒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所提出的开普勒三大定律一直是天文学上的一座丰碑。而开普勒发现这样的一个定律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首先,他获得了第谷的研究数据从而才能够发现问题。尽管他解决了两个难题,但他的成果却不为人所理解。多年后他的结果才被承认。但他在那段成果不被承认的岁月里却经历了许多磨难。甚至死后,连墓都毁在了战争中。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家们做科学研究是如何的艰难,而想要出一个骄人的令所有人都承认的成果则是难上加难。或许科学精神是对他们最好的赞美。 【关键字】开普勒独创性艰难史科学精神 1引言 我们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星域罢了,和整个宇宙根本不存在可比性。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宇宙的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太空的人生也逐步加深。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地心说”再到“日心说”以及人类在外太空事业上取得的各种重大突破,这不仅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宇宙的一角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难题。现在我们可以发射卫星,载人运上外太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等等,科学技术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几百年前,人类的科技并没有多大先进,而在数学上也尚未完美,那么那个时候的天体学家又是如何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类似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等的伟大的结论的呢? 开普勒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他的成就是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可的。从他的研究入手,或许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那时候的天体学家的小秘密。 2 开普勒做的工作 2.1数据的获得 要想了解一颗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在以前那个科学技术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观测天体的轨道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对开普勒来说获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是首要的难题,尽管开普勒在第谷死后获得了其留下的十分详尽的资料,但这些材料却不能很好的支持地心说、日心说以及第谷本人自己的猜想。所以尽量准确的数据是开普勒率先需要攻克的。而开普勒获得数据的方式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直至今日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其实,开普勒所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三角测量法。 开普勒以火星作为基线结合大地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测量出了地球一年内不同时刻对于太阳的距离。这可以说是历史性的。 2.2数学处理 虽然已经获得了极为准确的数据,但是想要得到行星运动的正确轨迹却并不容易。 开普勒首先需要了解行星轨道所描出的曲线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为此,他必须先作某种假设,然后把它用到一大堆数字上去试试,看它是否能同第谷的数据吻合。如果不是,再找另外的假设进行探索,直到合乎观测事实为止。 开普勒的目光首先盯住火星。这是因为第谷的数据中对火星的观测占有最大篇幅。恰好,就是这个行星的运行与哥白尼理论出入最大。开普勒按照传统的偏心圆来探求火星的轨道。他作了大量尝试,每次都要进行艰巨的计算。在大约进行了70次的试探之后,开普勒才算找到一个与事实相当符合的方案。使他感到惊愕的是,当超出他所用数据的范围继续试探时,他又发现与第谷的其他数据不符。火星还是不听他的摆布。 开普勒计算出来的火星位置和第谷数据之间相差8分,即1.133度(这个角度相当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8自然科学史(A卷)2016年考研真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828 满分:150 分 科目名称:自然科学史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选择题(20×2′=40) 1.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提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 (A)水(B)土 (C)火(D)气 2. 古希腊医学的鼻祖是( )。 (A)盖伦(B)希波克拉底 (C)托勒密(D)塞尔维纳 3. 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巨著( )是当时天文学的百科全书。 (A)《天文学大成》(B)《理想国》 (C)《蒂迈欧篇》(D)《几何原本》 4. 中国古代医学文明世界,出现了大批著名医学家,其中唐朝孙思邈是杰出的代表,其著 作为( )。 (A)《千金方》(B)《唐本草》 (C)《伤寒论》(D)《本草纲目》 5. 选择了“折中天文学体系”的天文学家是( )。 (A)开普勒(B)布鲁诺 (C)第谷(D)伽利略 6.认识到“人的眼睛并不发射光线,所有的光线来自太阳”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B)阿尔〃哈曾 (C)托勒密(D)阿维森纳 7.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 )构造了简单的思想实验。 (A)哥白尼(B)波义耳 (C)牛顿(D)伽利略 8. 盖伦是古罗马时代重要的医学家。他非常注重理论,在总结亚里士多德理论和希波克拉 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学说( )。 (A)灵气论学说(B)血液运动理论 (C)四体液学说(D)血液循环理论 9. 确定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创立“穷竭法”的人是 ( )。 (A)牛顿(B)阿基米德 (C)亚里士多德(D)欧几里得 10. 第一个按照外部标志建立起来的自然界分类系统是由( )创立的。 科目代码:828科目名称:自然科学史第1页共3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28自然科学史(A卷)2015年考研真题

科目代码:828科目名称:自然科学史 第1页 共2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A 卷 科目代码: 828 科目名称: 自然科学史 满分: 150 分 注意: 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 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 选择题(20×2'=40') 1.( )是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也是国际最权威的科学史杂志《爱西斯》(Isis )的创始人。 (a)乔治·萨顿 (b)亚历山大·柯瓦雷 (c)库恩 (d)贝尔纳 2.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专门的天文学著作。齐国的甘德著有《天文星占》,魏国石申著有《天文》,后人将之辑成《 》,它是当时我国天文观测资料的集大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a)天文 (b)天文星占 (c)甘石星经 (d)战国星表 3.明末( )编写的《农政全书》是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一部巨著。 (a)贾思勰 (b)沈括 (c)王桢 (d)徐光启 4.1893年,赫胥黎出版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后来该书被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译述成为《天演论》。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王韬 (d)严复 5.古希腊的( )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以医德高尚为人称道,他首创的医生誓言,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医学生取得医生资格前仍然必须以此宣誓。 (a)希波克拉底 (b)盖伦 (c)苏格拉底 (d)保罗 6.我国汉代出现了两大名医,即外科医生华佗和内科医生张仲景,他们与( )一起被称为中医三大祖师。 (a)神农 (b)扁鹊 (c)黄帝 (d)孙思邈 7.汉代时期出现的《 》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是对战国、秦、汉时期我国人民所取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总结。 (a)周脾算经 (b)九章算术 (c)孙子算经 (d)五经算术 8.明朝末年,利玛窦来华时给中国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 》。 (a)坤舆万国全图 (b)浑盖通宪图说 (c)皇舆全图 (d)大明图志 9.在1690年出版的《论光》一书中,( )倡导光是振动的传播的理论。他认为光与声音类似,是一种通过以太介质传播的波。 (a)哈雷 (b)牛顿 (c)笛卡尔 (d)惠更斯 10.1888年1月,( )发表了论文《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证明了电磁波具有与光完全类似的特性,还证明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有相同的量级。 (a)麦克斯韦 (b)赫兹 (c)法拉第 (d)马可尼 11.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光在双折射时的偏振现象。 (a)托马斯·杨 (b)菲涅尔 (c)马吕斯 (d)斐索 12.1892年,德国工程师( )造出了第一台用柴油作燃料的高压缩型自动点火内燃机。 (a)奥托 (b)勒努瓦 (c)戴姆勒 (d)狄塞尔 13.191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 )用耐热金属钨丝代替碳丝,制成普遍使用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