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源自清末教育家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法,又称“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与气质,理就是规律与法则。“性理”是用五行的道理说明人的性格与气质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因而除了木性人之外,还有火性人、土性人、金性人、水性人。

先生明道之后深悟五行之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变化的规律,要认识它,驾驭它,使之按正常规律运行,便可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境遇。

中文名:木性人

类别:五行性理

特质:身材细高,长脸,上宽下窄

分类:阳木、阴木

代表人物:关羽

出处: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法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

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木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拨阴反阳,化阴木为阳木,生出仁德、爱人爱物之心。

阳木

即是真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有担当力,敢做敢当,好生恶杀,公而无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从,有定见。处事不谄谀,行为端正,能忍辱。所以先生说:“木是能立的”。常存悲天悯人之心,化俗救世之愿,舍己为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皆俱阳木之性。

阳木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它体现了天地的好生之德,正如果木核中之“仁”,具有生生不息之机。“仁者爱人”一个人常存仁德之心,便可心性清明,身体安和,少私寡欲,常乐无忧,既无嗔怒之侵,又无物欲之累。因为仁者不看他人过错,他人有过错,则发出怜悯心,他人有优点则生出赞美心。孔子说:“仁者寿”,正是指此类人而言。所以先生说:“有真木才能有真仁德,才能成道。”

阴木性的根子是“不服人”。在家庭里常存不服之心,好说过头话,则家庭很难和睦,易形成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在群体里,互不服气,则必然有失团结,严重时可引起殴斗,甚至凶杀。家庭内,邻里间,以及社会上,此种惨状,并不少见。其实原本可以避免的现象,却不时发生。归根结底,无不是由于一念“不服”所引起,由于不服,引动暴怒,发展到殴打,最终导致凶杀。由此看来,一念不服,却含藏着可怕的杀机,所以阴木性人一生多难。

王凤仪先生说:“不服人的人,他的心境,好像被人绑着似的,能服人,就松开了。”殊不知这种“被绑着”的不服心理,一旦把劲憋足了,必然冲断绳索,其“爆破力”足以酿成一场大祸。所以必须用阳木的仁德来照化粗暴的阴木。俗语云:「谁能谁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推不转,能者也不能。」人有什么性,就有什么命,就遭遇到什么环境。人个个禀赋五行,这是五种气,由道德会的王凤仪老先生(王善人)深发明之。

人的性命都离不开五行。你能认识五行,知道自己以什么为主?犯什么毛病?五行中缺什么?应补什么?才能五行圆转,进而改造自己性格,改变命运,超出气数。

性乃人的根本,懂得运用五行,才能变化性质。即是「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若不懂五行,被习性、禀性所拘,则死在五行中,故人必要死心化性,然后立身行道。

论述2

木性研究五行性,先从人的体质、形状、面色、行态上去领会。木性人身材细高,长脸,上宽下窄(瓜子脸)。生气时,面呈青色而带杀气。

东方属木,有甲(阳)木及乙(阴木)。五行业中属工,五常中属「仁」,五元中属「元性」,五戒中属「杀戒」。好怒伤肝,胆相连,故有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胆浮水,腹部肿胀等病,先把木性病说出来,若想病好,要拨阴取阳,病情亦可转危为安。

阳木性人

仁德,正直,有担当力,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精神,立木顶千斤,木横能担,竖能立,做事做得漂亮,且真的爱人爱物。阳木的仁德,发于萌芽之处。

譬如,你见到有人即将要掉于井里,不管你是好人坏人,都会立刻伸出手来救他,此即恻隐之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天然的本性,乃仁之端。若把这个仁德放大,处处能仁人爱物,则可以支撑天地。所以在佛戒里仁是戒杀。

阴木

有一股硬劲,能把硬东西折断,阳木则保护生灵,故要戒杀。戒杀便能保持元性,达到真仁。阴木性人,好抗上,多不孝,不服人,觉得人不如己:「他有什么了不起?」好专权,所谓「倔、强、硬、顶、碰」。

木头就有多种,粗细坚柔皆不同,木性人也有种种不同。阳木是好材料,木纹顺生,用斧头容易劈开,木一磨自然有光泽,堪为栋梁。阴木则不然。有些木头扭劲,利斧也劈不开,磨它也无光滑,只足以投入火堆当柴烧,或者做凳子。

大家想一想:我是那一种木?是笔直耸立的阳木,则做事圆融,有光彩,人人敬爱。若是阴木,则又僵又硬又别扭,与人无缘。

五味中,木属酸性,因此阴木人说话有酸味。譬如有些寒酸书生,虽家贫然高傲不可侵犯。这种木性人脸发沉闷,威严可畏,令人不敢亲近,能够翻脸无情。他像孤树一般,树下阴风肃肃,坚硬且脆,这种人「难」大。

阴木性人最常见——“硬木型”

太直硬,喜犯上,自古以来很多名臣就犯这个毛病,恃仗才气,自视不凡,谏上时语气尖酸刻薄。如苏东坡本为翰林院大学士,但他谏主上时,话里带讽刺性,喜顶撞,直言不讳,不够婉转圆滑,故神宗不悦,把他贬到黄州。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后流放到海南,正因为他犯了阴木,性高傲,发酸,抗上,不服气。

论语云:「事君谏斯辱矣,事朋友谏斯疏矣」,是木性人之良训。阴木人性情孤僻,独断独行,非学柔软不可,否则到处碰壁。一碰壁便生怒气,怒气伤肝,导致肝癌等疾。

怒,「奴」字安在「心」字上面,不是大吵大闹的发脾气,而是在肚子里蕴藏一股愤愤不平之气,能伤真仁,损害元性,故阴木人一生遭难。

另有一种阴木——“软木型”

本身软弱无力,不结实,所谓「朽木不可雕也」,经不起刀子的刻凿。既不能担当,又要担当。把事情办不好,又将过错推到旁人身上。这种人乍眼看去好像很平和,到处事时则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软弱无能。

又有一种人——“翘木型”

做事不爽快,若令他闲着,他又作怪,比喻木板,势力薄弱不能负重担,摆在那儿它却翘起来。

因此大家可以自我省察:自己是那一种木性?对照一下便知道自己是阳木居多?还是阴木居多?进一步便要拨阴取阳,变化性质。

木的性质有千差万别。人人所禀赋的木性都不同。就算是双胞胎,性质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能将父母遗传的本性,拨阴取阳,就能变化性质,扩而充之,将阳木之「仁」德发展到极点,就能利万物。你看,松柏耐寒,天气愈冷它愈青翠,松柏能傲霜雪,此是它出贵处。

关于五行(整理)

关于五行(整理) 比如:阴阳二气相互聚集,,, 阳与阳聚成了太阳,,, 太阳如果用五行来表达就是火了 那阴与阴聚合就叫太阴,,,太阴如果用五行来表达就是水,,,那阴与阳相聚或是阳与阴相聚那就是“不阴不阳”吧 在这里表达的是阴阳是在不平衡的前题下进行的组合 那就是少阴或少阳, 如果用五行来表达就是木或是金了 可是在这里我没有讲到“土” 土我们先放一放 后面有机会再讲 我发一个图片给大家看看这个图片是不是给大家发过一次 了 太极,两仪,四象

四象就是: 春(木),夏(火),秋(金),冬(水) 春夏(木火)为阳 秋冬(金水)为阴 这样说大家能不能理解一点点呀 我来讲讲阳(木火) 木,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树苗小树长得很快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小朋友 小朋友也长得很快 木这个五行,就是生长的很快,而且这种长是向上,积极向上长的样子

所以大家体会一下在生活中什么东西象木,,, 可以向上的一种力量,是积极的,,,上进的,,, 比如,善良,,, 是不是木可以代表的呀 再比如正能量是不是木能代表的呀 大家慢慢的体会 我再讲一点 比如小朋友,两个人打架了,哭了,家里的大人听到了,出来一看,自己家的小孩子吃亏了,就带着小朋友去另一个小孩家找家长,那个家长也不服气,两个家长吵了起来,吵着吵着,两个小孩子又到一起玩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呢 小朋友很积极向上,不记仇

而大人就缺少了木的力量只是说明问题,其实大人也不会斗嘴吵架了 我只是为了说明这个木的意思 凡是善良的,友好的,积极的,,,都是木这个五行可以代表的 下面来讲火 生活中火什么样呢 一点就着了 在这里大家能体会到:速度,,,快,,, 能感受吧 热,,,情感,,,爱情,,, 光亮,,,照到那里那里亮,,,公开,,,公平,,,公证,,,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 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 脾—长夏—阴中之至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 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四气: 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 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之两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 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长的等等特性者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阴。例如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侧属阳,腹侧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机能亢进属阳,机能

五行性理

五行性理 五行性理简称为“五行性”。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人的元性是具备此五常之德的。然而由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致使光明澄澈的元性受到污染,不得复明,故有禀性气质之偏。如人的性格有急、缓、智、愚、明、暗、达、滞、清、浊、薄、厚,等等之不同。所以常人的五行性不是逆就是克,阴盛阳衰,不仅环境不顺,命运多乖,且可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凤仪先生发明性理疗病法,便是根据五行性理,使人的心性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从而愈病。如能达到五行圆转,既可修身又能齐家,可使人的精神境界臻于至善。 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与气质,理就是规律与法则。“性理”是用五行的道理说明人的性格与气质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先生明道之后深悟五行之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变化的规律,要认识它,驾驭它,使之按正常规律运行,便可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境遇。在治疗疾病方面,可通过五行性阴阳消长的道理来探测人的躯体脏腑疾病变化的情况,并可自我调节,自我平衡,拨阴取阳,可使疾病不药而愈。多年沉疴,由此霍然而愈者,不胜枚举。 五行性的阴阳消长之变化,可由人的面形、体态、气色、声音以及气质的清浊中观察出来,(与《内经·阴阳二十五人篇》不同)。先生在性理疗病的实践中,发现恨怨恼怒烦及贪妄不平之心,是危害身心健康造成疾病和破坏人我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乃是属于五行性中的阴面。其阳面则为纯洁善良光明之德性。(这里所讲的阴阳是心性中的阴阳,不同于中医学生理、病理上的阴阳)。人之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先生说:“恨怨恼怒烦是五毒,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五毒是人的气禀性,化除五毒,即是“化性”,此乃五行性理学说的关键。 凤仪先生说:“人的命都是好命,只因人的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所以他特别强调人要化性。五行具体在每个人的心性中不是单一的,而是五行具有,但各有所偏,主次各异,阴阳悬殊,并有生克顺逆,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与气质。 凤仪先生说:“常人的禀性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淹人,偏于土的欺人,偏于木的不服人,如能多加省察,自可走入正轨了。” 五行表现在性、心、身三界中,不好严格划分,尤其心与性,总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而身又受心性的支配。所以每一行在三界中的作用,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如阳木仁德,既含藏在心中,也体现在性中。阴火在心和性中都表现为急躁。又如阴金虚伪在性和心都有突出表现。阳土宽宏大量,心胸开阔。在心和性中也都会体现出来。如此等等,不好严格区分。只要在日常实践中,自己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按五行的道理,严以律己,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金性 一、阳金面形、体态、气色、声音。金性人面形长方,色偏白,颧 稍高,唇薄齿利,身段苗条,眉清目秀,举止轻灵,气度活泼,说话声音响亮。生气时面色苍白。金性分阳金阴金,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二、阴金的特征。阴金性多虚假,好分辩,喜变更,虚妄不实,咀甜心苦,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一、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 非常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被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逐渐成为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1、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如以日光的向背而分,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总之,凡是光明温暖的 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阴。其中,阴阳最 具有特征性质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征。水性寒凉,下行,湿润和阴暗。火性温热, 升腾,燥烈和光亮。从水火的特征来认识阴阳的基本特征。可以作出以下概括:阳——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古人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属为阴阳两大类,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体的脏腑、气血等也有阴阳两大部分。详细归属见下表3—1 表3—1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2、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均存在着完全相反的两种属性,是互 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如:水与火,寒与热,昼与夜,明与暗,上与下,动与静等。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如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春夏季节的湿热是由于其阳热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秋冬阴寒之气的结果,而秋 冬的阴寒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春夏的阳热之气,故秋冬气候又逐渐变得寒凉。在人 体阳和阴的亢奋与抑制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始终存在于机体生命活动的 过程中。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 的关系。也就是说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所谓“阴阳互根, 相抱不脱”阴不可以无阳,阳不可以无阴,一切事物要完整必定包括了阴阳两方面。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 变化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两者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结果有: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表现为阴阳皆弱或阴阳皆强。阴阳处于暂时的动 态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 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包括渐变形式,如四季中的寒 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就是事物处于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向事物相反的属 性转变了和突变的形式,如一个人突然发热,高热至极,会突然出现虚脱,四肢冰凉,从阳证转为阴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有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 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 生存和发展。这一学说渗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 1、五行含义

掌握儿童的五行性

掌握兒童的五行性,才能教子有方 人们总是羡慕某某人教子有方,市面上一些教育孩子的书也比比皆是,也有人真的跟着学,但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原来,不一样的孩子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教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生搬硬套。小孩从一生下来,就说有差别的:不仅性别不同,还有个性的差别。个性的差别,其实就说人的五行性的差别。 人的五行性是天生的,每个人一生下来,禀性就有所偏。所以,要规划好孩子的健康和性情,首先要判断这孩子属于哪一行人。有人也许要问,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体形都差不多,如何判断它的五行性呢?我们另有办法。王凤仪先生说: 小儿降生后,听他的哭声,便可知他的禀性之所偏。哭声急的为火,慢的为水,时哭时止的为土,忽而大声哭忽而止住的就是木,声音清亮连续不断的是金。 知道小孩天生是什么性格,我们就知道如何从小教导他了。孩子属于哪一行,就最容易产生这一行的优点和缺点。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完全是一派天性,其五行性都是属于阳的,但由阳转阴也非常快。如果孩子非常小,五行性还是属于纯阳的,我们就只用把它保存住就行;如果孩子稍微长大了点,习性和禀性开始显露出来了,他五行性的阳面也还是容易唤醒的。所以,孩子属于哪一行,我们先就要在这一行上保其阳面,或拨阴取阳: 对于木性小孩,要保持或唤起他仁慈的天性(阳木)来防止或化解他的执拗(阴木)。对于火性小孩,要保持或唤起他能明理的天性(阳火),以防止或化解他的急躁、争贪之心(阴火);对于土性小孩,要保持或唤起他诚实(阳土)的天性,来防止或化解他的多疑、死板(阴土);对于金性小孩,要保持后唤起他活泼、热情、仗义的天性(阳金),以防止或化解他的忌妒、轻狂(阴金);对于水性小孩,要保持或唤起其柔和、安静的天性(阳水),来防止或化解他的懒惰、愚蠢(阴水)。这是第一步,能做到这一步,小孩就已经很优秀了。但我们还想锦上添花,于是有第二步: 我们知道,阳五行是相生的,男子顺生:阳木生阳火,阳火生阳土,阳土生阳金,阳金生阳水,阳水生阳木;女子逆生:阳木生阳水,阳水生阳金,阳金生阳土,阳土生阳火,阳火生阳木。我们通过五行相生,顺着五行相生的道理去教导孩子,教导他做到容易做到的,不可以让他去做难以做到的,扬长避短,必然势如破竹。以木性小孩为例:如果孩子是男孩,且是木性人,我们就要培养他的阳火,时时处处教他明白事理,这样孩子很容易就能变得非常懂事;最好不要培养他的柔和、文静,因为那是水性,从木走到水,那就是逆行了,逆行只能生出阴水,小孩会变得懒惰、懦弱。我们在学校看到很多瘦瘦的受人欺负的小男孩,就属于这种,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好。但不是每个瘦瘦的小孩都会受人欺负啊,聪明的、成绩好的小孩往往也是瘦瘦的木性小孩,那都是木生火的缘故。 如果孩子是女孩,且是木性人,我们就要培养她的阳水,教她柔和,文静、培养阳水性。苗条、瘦高的女孩,性情温和、文静,人见人爱。如果木性女孩往火位发展,就会生出阴火,

五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五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五行学说收我国古代人民长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国文献中最早谈及五行大概是《尚书》中的〈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水曰涧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涧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很久以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就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体验认识,用五行代表生命的基本元素来化生万物,用五行来表现生命的气:生气,长气,化气,收气,藏气的不同状态。从西周末代以来,思想家就开始从自然界本身来理解自然现象的变化与根源以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来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种物质之间又可以互相演变,具体表现为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和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从上面可看出,在当时古人已有相当的研究分析,并有明确的抽象概括意义,并能分辨出它们之间不同的属性和功用。并深入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中去认识五行,使我们从信仰和幻想逐步升华至自然哲学程度。五行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下述几个部分。 首先,五行是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的,体现了联系与发展的哲学道理。五行原理中最基本的是五行生胜学。将五行生克直线排列是一个平行稳定的模式,圆形排列,生是无始无终的循环,克是一条不断重复的五星运行路线。也就是相顺民而生隔一而克。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一般人均以物质之物理特性解释,水生木:因有水处即易滋生草木,花草树木需水之灌溉而生长,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只是个现象需要木为实体才能燃烧,而在远古时代还没有煤油、汽油,火的生成大都来自於钻木或木炭,所以木生火是极其自然的事。火生土:火只是个现象,当成为灰烬时还是归於大地,於是火就不停的将物质燃烧冶炼,而回归成土,再让土生成万物。土生金:金属矿物大都蕴藏於地下或土壤理,由土壤中可冶炼成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中药四气五味: 二、填空 1.阴阳的属性包括、、。 2.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阴气,体现了阴阳的。 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体现了阴阳的。 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体现阴阳的失常。 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体现了阴阳的。 6.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为,下部为;体表为,体内为;五脏为,六腑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为,人体的功能为。 三、简答题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如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1.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2.“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炎上 D.润下

E.从革 3.“土不足时,则木旺伤土”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 A.木一火一土一水一金一木 B.木一土-水一火一金一木 C.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一金 D.水一火一土一金一木一火 E.木一土一金一水一火一木 5.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按六腑的五行属性,胃属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7.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A. 肺病及肾 B. 肝病及肾 C. 心病及肾 D. 脾病及肾 E. 肝病及脾 8.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9.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 B.佐金平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1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水克火 D.水侮土 E.金克木 1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肝 B.心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五行性理之阴阳木 源自清末教育家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法,又称“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与气质,理就是规律与法则。“性理”是用五行的道理说明人的性格与气质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因而除了木性人之外,还有火性人、土性人、金性人、水性人。 先生明道之后深悟五行之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变化的规律,要认识它,驾驭它,使之按正常规律运行,便可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境遇。 中文名:木性人 类别:五行性理 特质:身材细高,长脸,上宽下窄 分类:阳木、阴木 代表人物:关羽 出处: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法 木性人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材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度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木性情 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爱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多亏孝道。平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之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 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浑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 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 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 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虑后果。 5. 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木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拨阴反阳,化阴木为阳木,生出仁德、爱人爱物之心。

浅论四体液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

浅论四体液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 张英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2012100325 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中国古代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西方古代医学中的四体液学说是中西方医学历史上的两大基石,,在其产生过程和内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种古代医学理论作出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医学,促进医学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四体液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联系;区别 1 引言 中西的医学史上,分别出现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四体液学说两种观点,作为这两种医学理论对世界医学的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今社会,中医的沿用是一个大热门,很多人认为,西医虽然能药到病除,但要想真正去除病根,还是需要中医调理。阴阳五行学说和四体液学说作为中西医各自的早期基础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对研究中西医之间哲学与思想上的联系与差异存在很大意义。也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进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阴阳五行学说与四体液学说的产生与内涵 2.1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发展与内容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基本理论——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基础。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代表了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亦可以代表事物所固有的两种对立属性的统一【1】。阴阳产生于人们对日光的认识,向光为阳,背光为阴。人们将阴阳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概括并加以引申,使其成为了具有多重性质,可以运用在生活、经济、文化、医学。政治等多方面的哲学概念。在中医学中,疾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发热性、机能亢进性一类疾病为阳;而表现为慢性、退行性、虚寒性、机能衰退性一类疾病为阴【1】。健康讲究阴阳调和,要顺应阴阳此消彼长的变化,理解阴阳转化的道理,以此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人们对于五行学说的认识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界想象的观察,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物质,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学说就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来说明事物属性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2】。 中医的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归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性图表

五行性图表-性格与命运 庐山东林寺朱景东居士提供 性格决定命运,改变性格、变化气质,则能够改造命运。 一、性 1、天性——明德:仁义礼智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2、禀性——五行性:贪嗔痴慢疑、恨怨恼怒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大学》) 3、习性——名色财食睡、吃喝嫖赌抽 二、命 1、天命:天命之谓性。(《中庸》) 2、宿命 3、阴命 4、了阴命,止宿命,长天命 5、知命:命者,本分;命者,名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第十三》)

6、敦伦尽分方为立命——引入伦常道 三、道: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1、改造命运:善、功、德 2、离苦得乐:去习性,化禀性,养天性;了阴命,止宿命,长天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究竟离苦得乐: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念佛求生。 4、不离本位,当体成真:即自己根机性格特点,扬长避短,一成一切成。 5、道在伦常日用中,离开伦常无大道 附录:五行图表 (注:理论来源——河图:黄河龙马,伏羲八卦,《易经》,明阴阳;洛书:洛河神龟,大禹九章,《洪范》,明五行。此乃中国文化之源,经孔子整理,思孟发扬,流传至今,德泽百世。) 时空五行五行木金火水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时春秋夏冬四季五阳甲庚丙壬戊五阴乙辛辛辛辛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父子 有亲君臣 有义 长幼 有序 夫妇 有别 朋友 有信 八德孝悌义礼廉耻忠信佛家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不饮酒不妄语 道家五元(元 即起始 的意思) 元性元情元神元精元气 判断五行性体形长,身材 细高、双 肩高耸 方,身段 苗条、单 薄 尖,身材 圆胖,体 形丰满、 柳肩膀 胖,体形 肥胖 圆,五短 身材,三 厚:背 厚、唇 厚、手背 厚 面部长脸、上 宽下窄、 瘦而露 骨、青筋 暴露。青 长方形 脸、颧骨 高,脸色 白,眉 清目秀, 唇薄齿 白,口齿 伶俐、 生气时 枣核形 脸,上尖 中宽,赤 红面,肉 多横纹, 毛发稀 疏 黑,猪肚 子形脸, 上窄下 宽、重下 颌,面色 淡黑、粗 眉大眼, 毛发深 黑,生气 圆脸,蒜 头鼻,面 黄

五行性图表

性格与命运 庐山东林寺朱景东居士提供 性格决定命运,改变性格、变化气质,则能够改造命运。 一、性 1、天性——明德:仁义礼智信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2、禀性——五行性:贪嗔痴慢疑、恨怨恼怒烦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大学》) 3、习性——名色财食睡、吃喝嫖赌抽 二、命 1、天命:天命之谓性。(《中庸》) 2、宿命 3、阴命 4、了阴命,止宿命,长天命 5、知命:命者,本分;命者,名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第十三》) 6、敦伦尽分方为立命——引入伦常道 三、道: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1、改造命运:善、功、德 2、离苦得乐:去习性,化禀性,养天性;了阴命,止宿命,长天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究竟离苦得乐: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念佛求生。 4、不离本位,当体成真:即自己根机性格特点,扬长避短,一成一切成。 5、道在伦常日用中,离开伦常无大道

附录:五行图表 (注:理论来源——河图:黄河龙马,伏羲八卦,《易经》,明阴阳;洛书:洛河神龟,大禹九章,《洪范》,明五行。此乃中国文化之源,经孔子整理,思孟发扬,流传至今,德泽百世。) 时空五行五行木金火水土五方东西南北中央五时春秋夏冬四季五阳甲庚丙壬戊五阴乙辛丁癸己 儒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八德孝悌义礼廉耻忠信 释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道五元 (元即起 始的意思) 元性元情元神元精元气 判断五行性体形 长,身材细高、 双肩高耸 方,身段苗条、 单薄 尖,身材圆胖体 形丰满、柳肩膀 胖,体形肥胖 圆,五短身材, 三厚-背厚、唇 厚、手背厚面色 长脸、上宽下 窄、瘦而露骨、 青筋暴露。青 长方形脸、颧骨 高,脸色白,眉 清目秀,唇薄齿 白,口齿伶俐、 生气时冷笑 枣核形脸,上尖 中宽,赤红面、 肉多横纹,毛发 稀疏 黑,猪肚子形 脸,上窄下宽、 重下颌,面色淡 黑、粗眉大眼, 毛发深黑,生气 时好哭 圆脸,蒜头鼻, 面黄 声音 短,直而短,齿 音 长,声音宏亮, 唇音 高,尖而破(宫 哑嗓,)舌音 低,慢长而低, 不爽快,喉音 平,鼻音重行动高压有声 举止轻佻(飘)、 走路轻 行动急速,走路 上身摇摆(蛇 行) 行动迟缓、拖泥 带水,坐立时均 好倚扶 沉重踏实 五味酸辣苦咸甜 五气风燥热寒湿 五业工士官商农 五行性阳 能受气、仁德、 正直、有主意、 能担当 能找人好处、观 功念恩、有义 气、善于分析辨 别、善交际、能 吃亏、人情周 到、豪爽活泼、 敏捷果断 达天时、明理、 温恭谦虚、举止 大方、守礼守 分、不争不贪 能认不是、有智 慧、性柔和、清 静、悠闲、儒雅、 心灵手巧、擅精 艺术、肯就低下 信因果、诚信踏 实、忠厚宽大、 能容人、稳重、 勤俭朴素、笃行 道德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五行八字第四课

免费八字教学qq群137454739 完全免费从简单的初级一直教到批八字 给免费学八字的人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八字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 从甲子到癸亥, 共六十个组合, 故称六十甲子. 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 到底是什么意思, 至今对我国学术界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海中金炉中火大林木路旁土剑锋金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山头火涧下水城头土白腊金杨柳木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泉中水屋上土霹雳火松柏木常流水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沙中金山下火平地木壁上土金箔金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佛灯火天河水大驿土钗钏金桑柘木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大溪水沙中土天上火石榴木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 以体味其义. 昔者, 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 号曰花甲子, 其花字诚为奥妙, 圣人借意而喻之, 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 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 终于亥为六阴, 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 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 于德为五常, 于人为五脏, 其于命也为五行. 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 命则一世之事. 故甲子纳音象, 圣人喻之, 亦如人一世之事也. 何言乎? 子丑二位, 阴阳始孕, 人在胞胎, 物藏其根, 未有涯际; 寅卯二位, 阴阳渐开,人渐生长, 物以拆甲, 群葩渐剖, 如人将有立身也; 辰巳二位, 阴阳气盛, 物当华秀, 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 始有进取之象; 午未二位, 阴阳彰露, 物已成奇, 人至五十、六十, 富贵贫贱可知, 凡百兴衰可见; 申酉二位, 阴阳肃杀,物已收成, 人已龟缩, 各得其静矣; 戌亥二位, 阴阳闭塞, 物气归根, 人当休息,各有归着. 详此十有二位先后, 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阴阳五行与中医学中医阴阳五行八卦理论

阴阳五行与中医学中医阴阳五行八卦理论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中医正是在这古老的哲学指导下,奠定了中医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的综合性方法论。在此了中医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

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

阴阳五行理论与艾灸的关系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中用来阐明人体一切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理论。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有机结合,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馨艾堂高效艾灸服务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在给客户指导做灸前,有详细地询问,通过阴阳五行理论辨证后,再配穴出方案。让艾灸爱好者通过网络,轻松掌握有效的艾灸操作! 阴阳的含义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凡是寒冷的,下降的,内在的,晦暗的,沉静的,均归阴;凡是炎热的,上升的,外在的,明亮的,活动的,均归为阳。阴阳属性对立统一,还能相互转换。 阴阳的内容阴阳属性是对立统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比如前胸和后背,胸在前为阴,而换成胸与腹,胸在上 为阳。而且一个事物也不是绝对属阴属阳,比如白天属阳,可是白天

又分阴阳,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正如《内经》中所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阴阳还是互根性的,这表现为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同我们的日常饮食,吃的有形的物质属于阴,可是食物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传输,这种功能属于阳,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总之,阴阳的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制约,相互转化,说明阴阳之间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中医运用阴阳的观点,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的应用 1.用来说明人体《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所说:“夫言人之阴 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 阳。心,肝,脾,肺,肾五脏皆属阴,胆,胃,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2.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阴 阳平衡的结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比如气为阳,血为阴, 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够健康。 3.用来说明病理变化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重要保证,而一旦 这个平衡打破,出现阴阳的偏盛和偏衰,就会导致疾病。 4.用来作为诊断的纲领当病邪入侵,或者正气不足,就能造成 阴阳的偏盛偏衰。整个疾病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

五行性

五行性 五行性 我所讲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样的。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辨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像聚宝盆似的,内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一点也不错,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厌人,偏于木的顶撞人。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阴火性人,急噪、争理、喜虚荣、爱面子,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癫狂,音哑疔疮。阴土性人,蠢笨蛮横,疑心重、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阴金性人,残忍嫉妒[爱小]、虚伪好辨,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痨咯血。烦人伤肾,腰腿病痛,遗精阴萎。 所以说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我说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样的,生怒气(木)便是杀,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买东西少给一文钱(金)便是盗,好吃好东西(水)便是酒,说半句谎话(土)也是妄。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不为万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别人坏是别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着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的好处找好处生响亮金,和人聚万缘,有义气、有果断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创万物。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认不是生智慧水,水性柔和,能养万物。人如果得不着真五行,固执禀性用事,就死在五行里拉! 今生是什么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么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当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庄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读书人。 前生好打猎或好杀生灵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说谎的今生金性就强。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王凤仪性理讲病

一,前言 在中国近代宗教史上,王凤仪是非常奇特的一位宗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他是热河省朝阳县人,出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殁於民国廿六年(1937).他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可是凭他独特的能力,专门为人性理讲病,医好无数人的病,也教许多人同样用「讲病」的办法,为人治病.他又倡导女学,在东北各地先後建立六百多所女子义学.民国十八年(1929),他率众加入万国道德会, 成为这个团体的重要支柱.至今,性理讲病方法仍为台北万国道德会的主要医疗活动. 他的生平与言行,後来经由他的儿子王国华和弟子们的记录,分别整理成为《笃行录》1,《诚明录》2,《王凤仪先生年谱》3,《王凤仪先生语录》4,《王凤仪言行录》5,《仪圣全书》6,《性理讲演录》7,《伦理讲演录》8,《王凤仪先生道德讲义》9,《善人王凤仪嘉言录》10,《王凤仪的五行观》11等书.民国七十二年(1984),台中的圣德宝宫又以扶鸾的方式,请王凤仪降乩,为该宫重排的《王凤仪言行录》作序12.这些书目前都在台湾各个善书供应中心流通. 到目前为止,只有台大心理研究所硕士班学生陈永芳曾经试图从「心理谘商」的角度来探讨王凤仪所创的性理讲病 也许是由於心理学特别注重实地观察和实验的缘故,陈永芳对於这麼多的历史记录,完全没有用到,只是记录了他所观察到的现在万国道德会的「讲性」活动,也介绍了所谓的「五行性格」的特性.事实上,陈永芳并没有讨论到「性理讲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本文尝试从「禅定」和「信息」的角度来说明王凤仪的「性理讲病」的运作机制究竟如何. 二,有关王凤仪的传记 有关王凤仪的生平主要是依据《王凤仪年谱与语录》和《王凤仪言行录》这两本书. 《王凤仪年谱与语录》是他的弟子朱允恭所作.朱允恭(字循天,1907-1981) 5郑嘉春(子东)讲述,他的儿子郑宜时编辑,《王凤仪言行录》(台北:万国道德会,1968). 在《年谱》的前言中说,他於民国二年(1913)七岁时见到王凤仪,在义学中读书.十八岁到廿六岁,服务於安达县喇嘛甸子的学田部及「务本学校」,在寒暑假中听王凤仪讲演,记有《请事斯语》一卷.自民国廿一年(1932)起,跟随王凤仪周游各地讲演,记有《侍坐随笔》十二卷.他又收集岳兴华,马天来,刘惠忱,刘秀琴(朱允恭夫人)等人的笔记九卷.民国三十一年(1942),奉命创办「道德新村」,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新村因时势环境变易,不得不解散.在此期间,朱允恭利用工作之馀暇,将这些笔记加以整理成为《王凤仪先生年谱》, 记到四十二岁时止.大陆沦陷後,朱允恭陆陆续续的整理王凤仪後半生的资料, 直到民国五十六年(1967),方才完成整部年谱.後半部年谱是朱允恭利用下放劳改工作之馀,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一个字一个字工整写在方格稿纸上.在一个严格控制出版的社会,再加上那时大陆上正闹文化大革命,无法出版.民国七十八年(1989),朱允恭的老朋友张恺升在美国旧金山的万佛城碰到一位当年参加过万国道德会活动,也曾经跟随王凤仪到各地演讲的女士,谈起当年往事,得知朱允恭的遗稿尚未出版.翌年,这位女士回到中国大陆,见到朱允恭的夫人刘秀琴,表达张恺升有出版遗稿的意愿.朱夫人答应出版,由长子朱世乾将原稿带到美国,交给张恺升.过了不久,又要了回去,说是要在大陆出版.民国八十一年(1992),张恺升把手边的原稿影印本用正体字排版,在美国旧金山出版.民国八十三年(1994)由台北的若水善书流通所在台北发行.《王凤仪言行录》是郑子东根据他的听讲笔记来讲述王凤仪的生平和思想, 也加上其他追随者的回忆,由他的儿子郑宜时加以整理,於民国五十七年(1968)时在台北市出版.当时是几个人凑钱,在佛教印书

人体的阴阳五行学说

人体的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对立而统一的。这个学说被引用到中医领域中,用以概括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形成中国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 阴阳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说来,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动的、兴奋的、温热的、功能的都属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 例如:男属阳,女属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以脏腑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以组织结构对机能而言,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气为阳,血为阴。以疾病而言,实症、热症属阳;虚症、寒症属阴。总之,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使事物发展的协调一致。 阴阳变化的变化规律一般可归纳为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三点 阴阳互根:就是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既对立又统一,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 阴阳消长:阴阳并不是出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的进行“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斗争,人体中的阴阳在一定限度内不断的有消有长,有盛有衰,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如果生理活动中某一方太过,出现异常现象,就会发生病理变化。 阴阳转化:阴阳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疾病也是如此。所以中医认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就是这个道理。 二、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他本指5种物质属性的观念。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发展和变化,都是由这5种属性的物质不断运行和变化组成的,故称五行。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木火土金水”依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人体无行归类,简例如下表: 2、人体的五脏 ①肝与胆 肝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泪,眼睛疲倦和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