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答案

3.6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选择的是德军被首次打败的战役。A项战役中,德军没有被打败,B、C、D三项中的战役都是德军被打败的战役,但发生时间最早的是B 项。

【答案】 B

2.中途岛战役美军以少胜多的因素不包括()

A.日军战术陈旧

B.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

C.日本舰队主力过于分散

D.日本军事装备落后

【解析】可用排除法,当时日本的军事装备很先进。

【答案】 D

3.二战中,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的战役是()

A.西西里岛战役B.阿拉曼战役

C.开罗战役D.莫斯科战役

【解析】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标志着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答案】 B

4.下列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战役④淞沪会战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四个选项,C项符合。

【答案】 C

5.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阅读图片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苏联人民爱国精神,故正确答案为B。A说法不准确,C体现的是具体战役,D不符合史实,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没开始。

【答案】 B

6.“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D.不列颠之战

【答案】 B

7.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不过,在众多史学家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奇迹”。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苏联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红军战士只能节衣缩食

B.那场阅兵是一场不光荣的历史

C.苏联在当时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形势

D.苏联军队纪律非常散漫

【答案】 C

8.“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苏军的顽强抵抗,死死拖住了德国的精锐部队,为苏军的大反攻赢得了时间”。这是下列哪一战役中的情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柏林战役

【解析】材料主要表明了巷战的作战方式,同时,结合材料中的“苏军的大反攻”可知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9.现在,中途岛海战已被设计成网络游戏,并为众多玩家所喜爱。当年这一战役() A.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

D.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标志

【答案】 C

10.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解析】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A;两次战役都不是美苏盟军所取得的胜利,排除B;蒙哥马利指挥的是阿拉曼战役,排除D;两次战役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故选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

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处于不同时代的拿破仑与希特勒为什么都企图征服俄国(苏联)。

(2)在莫斯科,俄国(苏联)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

(3)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答案】(1)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与希特勒时代的德国都企图称霸欧洲乃至世界。俄国(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法国、德国不同;俄国(苏联)是欧洲大国,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2)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3)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唯有英国在勉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部署;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客观上支援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材料二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材料三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温斯顿·丘吉尔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战役的结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丘吉尔的话?

【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它使美国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得以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日本。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从此美国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战役后,英国掌握了北非战场主动权,一步步走向胜利,因而丘吉尔的话是有道理的。

13.阅读下列材料:

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

虽然我丝毫不想贬低英军的功绩,然而我仍不得不给他说明:阿拉曼战役只是一个集团军规模的战役,而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却有好几个方面军。它们进行的是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战役,其结果是在伏尔加河、顿河地域,并随后在北高加索地域消灭了人数众多的德军及其盟军的集团。如同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这一战役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开

端……

——《朱可夫元帅回忆录》(下册)

请回答:

(1)蒙哥马利和朱可夫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有何不同?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这两次战役?

【答案】(1)蒙哥马利认为两大战役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朱可夫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无论是从战争规模,还是从战争影响方面,其意义远远超过阿拉曼战役。

(2)衡量一场战役的历史意义,不能单纯强调其规模和双方的伤亡数字,而必须考虑它对战争的总体进程和全局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而不能只依靠某一战场的某一战役而单独实现。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在规模、特点和作战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各自战场转折性的战役,其作用和意义都是独有的和至关重要的,是任何其他战役所不能代替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纳粹党( ) A.通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民支持 C.实行思想文化控制符合国情 D.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 2.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3.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 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大国出面签署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符合英国的利益 D.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反共”是法西斯势力迷惑西方大国的招牌 B.法西斯势力并没有真正反共的意图 C.《反共产国际协定》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形成 D.意大利在不久后也加入了该协定 5.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 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6.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装备落后 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未形成抗意统一战线 D.埃塞俄比亚军民从未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 7.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8.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B.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9.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B.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10.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军事优势的原因不包括( ) A.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C.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自身战备松懈 D.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1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 B.闪击北欧 C.突袭苏联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B.突袭法国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空袭英国 解析:从材料中“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判断希特勒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 答案:A 2.阅读下列图片,波兰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德国军队装备精良,战术先进②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③波兰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④意大利趁火打劫,攻打波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三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3.下图是题为《荒唐的伴侣》的漫画,对其反映的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致使英法终止了绥靖政策 B.使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C.使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 D.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漫画反映出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的绥靖政策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丘吉尔上台,英国才最终放弃了绥靖政策,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并没有终止英法的绥靖政策,故A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A 4.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 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解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作为大国不采取措施制止,却采取中立自保的利己措施,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损害了遭受侵略的弱小民族的利益。 答案:D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8月”“……确保我们后方……”“只有当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可以看出德国签约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先进攻西欧,确保苏联按兵不动,等其在西欧“行动自由”时再进攻苏联,以后的二战态势也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 项。 答案:A 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解析:在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也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B、C、D三项都发生在此之后。答案选A项。 答案:A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即形成了 A.对法国的两面夹击 B.进攻苏联的桥头堡 C.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三面包围 D.统一的德国 2.戈培尔在日记中写:“1939的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希特勒强调:“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这里“腾出手来的时候”是指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不列颠之战 C.法国投降 D.轴心国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4.二战开始以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A.是为了阻止德国的侵略 B.是确保一些小国的安全 C.是对一些国家的侵略 D.是配合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5.“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占领丹麦、挪威的主要意图是 ①占领英国②控制波罗的海与北海交通要道 ③为发动西线攻势作好准备④控制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二战”时波兰灭亡与法国溃败的共同原因是 A.希特勒的突然袭击 B.都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C.意大利趁火打劫 D.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 7.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敦刻尔克)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句话的确切意义是: A.英国远征军避免了毁灭的灾难 B.鼓舞了英法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和合作 8.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丘吉尔曾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样仇视,毫无二致 ④维护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张伯伦解决的办法是() A.默许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B.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C.静观德国吞并奥地利 D.签订《慕尼黑协定》 解析:选D据材料“1938年9月……张伯伦……‘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伯伦企图牺牲小国利益,避战自保,反映了《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故D项正确;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在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张伯伦无关,故B 项错误;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 2.(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1940年5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下列属于英国参加的“战争”有() ①“火炬”行动登陆西西里岛②北非战场发动大规模反攻③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④强渡莱茵河,夺取鲁尔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D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登陆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①错误;在北非战场,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②正确;不列颠之战英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③正确;强渡莱茵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联军实施的进攻战役,夺取了鲁尔区,④正确;故选D。 3.以下发生于苏德战场中的重要战役,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莫斯科战役③柏林战役 ④库尔斯克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解析:选C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发生;②莫斯科战役1941年发生;③柏林战役1945年发生;④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发生,按照时间排序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 4.某学者在其著作中以“爆发”“狂澜”“蔓延”“转向”“退潮”“低潮”“终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记一记

1.莫斯科保卫战是苏德战争前期的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奠定了基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上最为激烈的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2.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在苏德战场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3.中途岛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不是中途岛海战。因为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2.正确认识中途岛战役的作用。 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太平洋主力舰队不是被彻底消灭,而是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太平洋海军还有一定的实力。 3.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出现转折的战场。

1.苏德战场的转折 材料……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进行空运。德军这时已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答案: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战役 材料一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材料二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AF缺乏淡水。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1)材料一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战役的结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1)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它使美国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得以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日本。中

2020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含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柏林战役D.阿拉曼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注意毛泽东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应为德国由进攻转向防御的开端.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2.“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D.不列颠之战 解析:根据材料中“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一句分析,该战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答案:B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D.中国战场 解析: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的6月;苏德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0月;中国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5年。 答案:A 4.现在,中途岛海战已被设计成网络游戏,并为众多玩家所喜爱。当年这一战役( )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学案9单元学习总结 一、其次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在20世纪30年月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斗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斗,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挡世界由局部战斗走向全面战斗。 3.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美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开战斗,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4.苏联在构筑集体平安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害条约》。 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战斗的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其次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患病了沉重打击;在北非,英军同意大利军队开放战斗。 2.战斗的扩大:1941年苏德战斗和太平洋战斗的爆发,使其次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气大大加强。 3.战斗的转折:1942~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成功,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战斗的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头瓦解;1944年,欧洲其次战场的开拓加速了战斗的成功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斗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其次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三、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展。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快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毁灭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3.战斗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例题(202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见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打算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格外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摸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睬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其次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正值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峻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行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哀痛又生气。——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担当的疼惜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实行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毁灭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大事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学问,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缘由。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一中的信息归纳即可;其次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信息可归纳为从摸索变为无所顾忌;第三小问需联系所学学问,从对凡尔赛体系的冲击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有效信息可归纳出和平主义思潮;其次小问从材料二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哀痛又生气”等关键信息可归纳出答案。第(3) 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联系所学学问可知是绥靖政策。其次小问从材料二中归纳出英

课时作业3: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学案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基础达标] 1.1942年,德军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其战略意图不包括() A.夺取苏联南部丰富的资源 B.占领苏联重要的产粮区 C.包抄莫斯科进而击溃苏联 D.增加与苏联谈判的砝码 答案D 解析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的战略总目的就是消灭苏联红军,占领苏联全境,因此,D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在苏联某电影中,有这样几组场景:敌方第六集团军在猛烈炮火下突入市区,激烈的巷战开始;但敌方却始终不能占领全城,最终敌方将领保罗斯率残部投降。该电影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战役D.阿拉曼战役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敌方第六集团军”、“巷战”及“保罗斯率残部投降”等信息,依托教材知识,便可选择B项。 3.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西西里岛登陆战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海战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限定是“作战方式的改变和新型武器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四个选项中,A、B、C三项无论是两栖作战、沙漠作战还是城市攻坚战,所使用的武器都是一般性的武器,只有中途岛海战,出现了大型的航空母舰作战,除此之外,还有电子破译等现代技术的运用。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 A.太平洋、北非、苏德战场B.苏德、太平洋、北非战场 C.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D.北非、太平洋、苏德战场

答案A 解析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北非战场为1942年10月出现转折,而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 5.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英盟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C.都是海陆空三军配合下取胜的战役 D.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战役 答案D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因此,它们都是地区战场上的转折性战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丘吉尔的一生》材料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丘吉尔的一生》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丘吉尔对德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一和三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答案(1)不同。①材料一发生在一战前,理由有二,即“圣彼得堡”是沙俄时的地名;材料中显示英、法、俄在谋求结盟(即形成三国协约);②材料二是帝国主义协约国对新生苏维埃俄国进行干涉时期,因为有“前俄罗斯帝国”的称呼和“军事上远征”等信息;③材料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材料明确谈到“1941年6月”这一时间。 (2)①一战前,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战胜德国,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协调与法、俄的利害冲突,谋求与法、俄结盟;②一战后初期,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英国试图利用德国去遏制苏俄;③“二战”爆发后,英德再次成为交战对手,丘吉尔认为只有联合苏联才能取胜,战胜德国法西斯。 (3)材料一中称沙俄为“魔王”是基于沙俄一贯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在争夺巴尔干、中东和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转折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1.1942年德国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是( ) A.莫斯科B.斯大林格勒 C.列宁格勒D.高加索 【解析】1942年希特勒将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 【答案】 D 2.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战役 C.进攻基辅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不列颠之战的意义在于使德国遭到战略上的失败,而非军事上的失败,C、D两项发生时间比B项晚。 【答案】 B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战场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D.中国战场 【解析】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年6月;苏德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0月;中国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5年。 【答案】 A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海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使用了海空立体作战和航空母舰、驱逐舰等新型武器。 【答案】 D 5.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306270112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 306270112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意、日法西斯得以日益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法西斯国家都拥有雄厚的实力B.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 C.被侵略的国家落后和弱小 D.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的局部战争,这些战争之所以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是因为 ①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反法西斯联盟②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③苏联、美国实行“中立自保”政策④德、意、日法西斯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4.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5.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 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②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结果③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④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人教版历史选修3课时跟踪检测:第3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观察如图所示漫画,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 ) 斯大林的晚餐 A.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B.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C.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 D.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 解析:选A 图片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将纳粹的头子希特勒当做盘中的晚餐,这说明作者坚信苏联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故选A项。 2.在苏联某电影中,有这样几组场景:敌方第六集团军在猛烈炮火下突入市区,激烈的巷战开始;但敌方却始终不能占领全城,最终敌方将领保罗斯率残部投降。该电影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战役D.阿拉曼战役 解析:选B 抓住题干中的“敌方第六集团军”“巷战”及“保罗斯率残部投降”等信息,依托教材知识,便可知B项正确。 3.“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中途岛海战D.阿拉曼战役 解析:选A 注意毛泽东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项符合题意。 4.观察下图,二战时期,为瓦解对方军心,交战各方都制作了许多带有心理攻势的海报。下图的海报中,希特勒命令德国士兵在东线要不惜一切地占领、再占领,但是随着前进的步伐,德军变成了一排排墓碑。下列对该海报的叙述明显不正确的是( )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单元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月剑桥高校的同学中是人尽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头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高校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发生爱好是由于它 () A.指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逼 解析材料所示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月”,可以推断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发生严峻的经济危机,而依据所学学问推断B、C、D三项均与材料主题无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2.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预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全都 解析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哄骗宣扬,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答案C 3.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像点是() ①重点进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把握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统治制度 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德、日法西斯化的概况。军部是日本独有的法西斯机构,因 此带②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将A、D两项排解。比较B、C两个选项,只需确定 ①是否正确即可。两国都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所以军事工业始终是它们进展的重点。 答案B 4.与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大事是() A.中途岛海战B.南京大屠杀 C.珍宝港大事D.慕尼黑阴谋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格尔尼卡》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用现代主义手法,向全世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答案为B。 答案B 5.英法对法西斯侵略实行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斗时为意大利供应了便利③西班 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英法”一词,不包含美国。 答案C 6.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争辩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 D.与法西斯国家的冲突缓和 解析材料中“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孤立主义”仍占优势,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A 7.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法西斯主义”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2.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3.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必然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4.观察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使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 A.进攻波兰 B.进攻北欧 C.进攻法国 D.不列颠之战 5.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6.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 ①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②是德军对苏联发动重点进攻的产物③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④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 (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题 5 分 , 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人说 :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照的事实是() A.纳粹党经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取德国人的宽泛支持 C.损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质利益 答案 A 分析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 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纳粹党经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 党从而确立了统治, 应选 A 项。 2.1936 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 :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信心严格防范直接或间接对该国( 西班 牙 ) 内政的所有干涉。”这表示法国政府() A.充分敬爱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权利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答案 D 分析从表面上看 , 法国声明不干涉西班牙内战, 而实质上这种不干涉就是对法西斯德国的纵容,由于德国对西班牙进行了武装干涉, 支持佛朗哥叛军。故 D 项吻合题意。 3.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 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 换 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这一结果碰到了英法两公民众的欢迎, 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 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 A.德国意在打破凡尔赛系统的拘束 B.保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 C.英法与法西斯权利利益渐渐趋同 D.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答案 D

4.德国法西斯首领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 “1939 年初 , 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 推行 , 是《慕尼黑协议》的扩大, 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割占苏台德地区 B. 吞并奥地利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攻击波兰 答案 C 分析依照资料供应的信息, 在 1939 年初 , 而且是在《慕尼黑协议》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联系相关史实 , 可知是指1939 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 5.1939 年 8 月 , 希特勒私下宣称 : “让我们把这一合约( 《苏德互不侵犯合约》) 看做是保证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其实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今后一两年中, 目前的场面将连续存在。”这表示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 在将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 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防范与苏军发生矛盾 C. 第一攻陷西欧 , 为将来攻击苏联做准备 D. 防范苏联与英法修筑集体安全系统 答案 A 分析从资料中的要点信息“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能够看出,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合约》的目的是防范坠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故 A 项吻合题意。 欧洲桥的架设 6.观察右图中的漫画, 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脆弱、背叛、慌张、腐败、欺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 步。希特勒的军事欺诈和攻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A.攻击波兰 B.攻击北欧 C.进军法国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二) 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 项正确。 2.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为此采取的行动是( ) 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 答案 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由此可判断这个计划是慕尼黑阴谋实现后的下一行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目标是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3.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D.“冷战”政策 答案 B 解析从丘吉尔发表演讲的时间,可以判断出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

2012高中历史 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 役;斯大林 格勒战役 苏军在莫斯 科战役和斯 大林格勒战 役中获胜的 原因 结合本课和前 课内容,探究世 界反法西斯战 争打开胜利之 门的原因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战略转折 是由世界各国 人民在不同战 场上完成的 中途岛战役美军空袭东 京;中途岛 战役美军在中途 岛战役中获 胜的原因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讲述过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 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本课引言叙述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一个小故事,意在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一目介绍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1941年9月,德军以180万兵力、1 700辆坦克和1 400架飞机,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强大攻势,意在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军初战告捷,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合围苏军60万。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使德军最终止步于莫斯科城外20千米处。12月6日,苏军发动反攻,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莫斯科战役中苏军获胜的原因有:①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在法西斯强兵压境的情况下,斯大林留在莫斯科指挥作战,并照旧举行十月革命庆祝典礼,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莫斯科人民组成民兵师,大量市民修筑防御工事,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能力。② 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进,不会在远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③ 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 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希特勒面临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两线作战。苏联人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英美也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莫斯科战役并非苏德战场的转折性战役。遭受重创的德军仍掌握着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在1942年春夏之交仍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但德军此时已无力在苏德战场发动全线攻势,由于兵力不足,被迫从仆从国征调大量部队,这就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惨败埋下隐患。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教材首先介绍了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的战略意图。莫斯科战役后,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首相丘吉尔把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这次战役使德军“腰斩”大英帝国的战略企图破产。以下四张局部地图中,最有可能发生该战役的是() 答案:D 解析:分析: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英国本土同海外殖民地联系的枢纽。德军如果获胜,大英帝国会遭“腰斩”,德军更可东进对苏联构成南翼包围,并可能在印度洋地区同日本会师。这将严重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阿拉曼战役属于北非战场。故本题选D 项。ABC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地图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阿拉曼战役规模和战果不大,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某记录二战经典战役的著作有如下目录: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鹰击长空——□□□□;短兵相接——□□□□;航母号角——□□□□;铁甲搏杀——库尔斯克战役;摧枯拉朽——柏林会战。在“□□□□”处依次填入的战役名称最合理的是() A.不列颠战役;莫斯科战役;珍珠港海战 B.敦刻尔克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瓜岛战役 C.莫斯科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 D.不列颠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 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鹰击长空是指不列颠战役,二战爆发后,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以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但是在英国空军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短兵相接是指斯大林格勒会战,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航母号角是指中途岛海战,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开始掌握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