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每一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

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患者可感到心悸,类

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

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可见

正常或巨大的a波。

心电图的特征如下: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

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

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

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

之和。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

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

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

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

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

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5.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人侵。其心电图表现为: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表现 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每一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 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患者可感到心悸,类 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 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可见 正常或巨大的a波。 心电图的特征如下: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 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 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 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 之和。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 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 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 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 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

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5.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 parasySTole) 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人侵。其心电图表现为: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律(如窦性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室早

室早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目录 1介绍 2症状 3病因病理 4疾病分类 ?良性室性早搏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 5临床表现 6心电图检查 7治疗方案 ?概述 ?缓解症状 ?预防心源性猝死 ?处理原则 8治疗目的 ?通用的目的 ?改善生存 9预后事项 ?前言 ?正常健康人群 ?非缺血性心脏扩大 ?心肌肥厚 ?冠心病

10病学资料 1介绍 过早搏动[1](premature beat)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2症状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 脉搏波的波形

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其临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室性早搏时,必须立足于病人本身,即什么样的早搏需要处理,怎样去规范化处理,怎样客观地去评估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1] 3病因病理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2] 4疾病分类 良性室性早搏 是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上十分常见。良性室性早搏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增多,但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所以思想上不要负担过重。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良性室性早搏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治疗上可选用安定2.5mg,每日3次,心率快时最好选用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多半有效。也可服用中药稳心颗粒一包,每日3次,效果也不错。对良性室性早搏不主张用太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 是指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冠心病和心肌病。您可以查一下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等,必要时还可查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以排除冠心病和心肌病。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应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用药。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以下诱发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肌缺血、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1] 5临床表现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心脏早搏的症状、治疗和饮食

心脏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的一种类型。它只是一种症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若频发出现,不要惊慌,可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分清早搏的类型,再决定是否要治疗。心脏早搏可分为室上性和室性早搏两大类。室上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体内因素(如发热、情绪激动)或体外因素(如饮酒、吸烟等)均可诱发室上性早搏。心源性因素中常见的有二尖瓣病变、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衰及洋地黄药物中毒等。心脏早搏又名期前收缩,也就是说是在正常的心脏冲动发出之前有一异位的神经冲动导致了心脏的一次提前收缩,根据冲动来源不同分为室上性和室性两大类。心脏早搏要看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功能性的对生育没有影响. 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冲动,使心脏提前搏动者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根据起搏点的部位不同,早搏不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三种,以室性早搏最多。 早搏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原因是:①功能性:如激动、紧张、劳累、消化不良、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②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③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类、咖啡因等药物影响;④低血钾、低血钙;⑤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等机械刺激;⑥上感、胆道或尿道感染、猩红热、布氏杆菌病及白喉等。 (1)临床表现早搏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早搏发生的频率和患者的耐受力,多数患者有心悸、停跳感或撞击感。体检时心脏可听到提前发生的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早 搏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明显减弱或消失;有脉搏脱漏现象。病理性早搏是由于 某些疾病所引起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障碍。在青少年中,常见的有病毒性心肌炎、 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中老年中,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等 运动时及原发病加重时发作频繁 早搏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外收缩。早搏是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若心房内有一处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早搏,便称为房性早搏;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早搏,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早搏。搭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作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按早搏发生的频度,每分钟在6次以上的,被称为频发性早搏,不足6次的为偶发性早搏。若早搏两两成双地出现,则称为二联律;若三个三个一组出现,则称为三联律。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 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但多数人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频繁的早搏,大多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 许多疾病可引起早搏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低血钾、发热等非心脏疾病的病人,会发生早搏。各种心脏病当然都可引起早搏,但早搏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早搏基层诊疗指南 室性早搏 一、概述 (一)定义 室性早搏是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 (二)流行病学 普通人群发病率为1%~4%[2]。<11岁的儿童发病率<1%,>75岁的人群高达69%[3,4,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和心跳停搏感。有无症状或症状严重性与室性早搏频发程度不相关[6]。 2.常规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征[6]:见图1。

①提前发生的QRS波,时限通常>0.12 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②同一来源的室性早搏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的间期一般恒定(室性并行心律除外)。 ③室性早搏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早搏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的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 间期之和。如果室性早搏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早搏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2)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评估室性早搏的数量、形态和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与症状和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关联。 (3)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 3.其他辅助检查: (1)运动试验:评价早搏症状与运动的关系,有无心肌缺血。运动试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诊断有意义。 (2)影像学检查:临床上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或临床

表现提示有其他心肌或心包疾病者,必要时可考虑心脏CT及冠状动脉的评估,有助于鉴别冠心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心脏磁共振有助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结节病、淀粉样变性和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但心包与心肌疾病首先应选择成本低、无创伤的超声心动图。 (3)电生理检查[7]:有持续性心悸症状诊断不明者,建议行电生理检查,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心悸症状首先应进行临床评估分析。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判断室性早搏的形态、数量、起源部位及与运动的关系等。怀疑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肌病,应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心脏MRI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完善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等引发的室性早搏。 持续、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下降,室性早搏根除后心功能改善,心脏扩大逆转,排除其他原因,可诊断为室性早搏性心肌病[8,9]。 (二)病情评估 1.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症状及危险因素,有无心脏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有些室早不用治疗) 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 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 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 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 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 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 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 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 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急性心梗初期可选静脉内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 心肌梗死后若无禁忌,则用B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治疗。 部分单源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考虑在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行导管消融治疗,该方法对于没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左心室增大和射血分数下降。 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宜用异丙肾上腺素、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共识认为,对于未发现有心脏异常情况的人,需要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可考虑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此咤类钙拮抗剂。 实践中大多以室早>10000次/24小时作为筛选标准,建议行导管消融术。

早搏与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4-05-07 19:52阅读: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 [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 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 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 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特点: 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 1.2.P'-R≥0.12秒 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 1.4.代偿间歇不完全 1.5.提早的房早P’可与前一心搏T波相融合 总体来讲,房性早搏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与心室的不应期有直接的关系,熟练掌握心室不应期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的症状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鉴于患者的情况,排除外伤引起的不适症状,必要时就诊检查X线等等相关检查,指导治疗。对于明确由早搏的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确诊早搏的性 质、类型以及有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建议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一般而言,每分钟少于5次的偶发早搏,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总数在400次以下者,对身体的健康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可以不必进行治疗,这种早搏可以看为是生理性的早搏,而对于频繁的早搏特别是恶性早搏,就必须积极治疗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定期的复查,如果治疗的效果不佳的话,考虑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能性。 发病机理 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产生。 (一)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 ①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 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 ②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魏登斯基现象示意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心脏早搏资料

正确对待老年人早搏 https://www.docsj.com/doc/2a19377650.html, 2010-06-29 13:57:42 互联网编辑:mobei 通常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的核也随着色素沉着而增多,部分病人在心肌内可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或脂肪浸润变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但是,老年人的早搏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人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腹腔内胀气,也可导致早搏。有的因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长期失眠等情况,也可以出现一过性早搏。此外,老年人因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继发感染、冠心病、心肌缺氧、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时,也可导致频繁的室性早搏,此称为病理性或器质性早搏,应立即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为了明确早搏的类型、性质、频率、发作规律及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好给病人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这样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那么,老年人出现早搏该怎么办呢? 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 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可选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顽固难治的室性早搏,也可选用阿普林定(安搏律定)、胺碘酮等药物口服,或慢心律与心律平药物联用。 此外,对老年人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不观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容易造成肠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豆制品等,不喝浓茶和咖啡。 心脏早搏不要慌! https://www.docsj.com/doc/2a19377650.html, 2010-06-29 15:15:44 互联网编辑:mobei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脏有时会突然“咯噔”一下,就像无意间踩空了一脚,有时又感觉心跳突然提前跳了一下,但马上又会恢复正常——如果您出现了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早搏”。 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就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或称期前收缩。 早搏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可避免,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出现早搏时,可能有心悸、胸闷等感觉,但也有人无任何不适。有的人对此毫不在意,有人又因此忧心忡忡。那么,早搏是怎么发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导读:室性早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及原发疾病两方面。 部分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原发疾病的症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则多有心悸、心跳停顿、咽喉牵拉不适等。此外,长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活动性胸闷憋气,腹胀及双下肢水肿等。心脏听诊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心搏,第一心音增强,并伴以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引起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 根据症状和心脏听诊可拟诊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依据。其体表心电图的典型特征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多超过0.12秒,其前没有相关的P波,ST段和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图1)。部分偶发或间断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需记录动态心电图以协助诊断。动态心电图可客观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表现形式,是否触发心动过速,以及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的其他病变。

3、鉴别诊断 典型的室性期前收缩诊断不难,但需与以下两种宽QRS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1)、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宽大畸形的QRS 波前有异位房性P波, PR间期应大于0.12s;而室性期前收缩与P波无关,P波在其QRS波之前、之后或重叠在QRS-T波群中均可。此外,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而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歇则多为不完全性。 (2)、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如逆行至心房产生P波:PR间期0.12s则可确诊;而室性期前收缩无此特点。若未逆传到心房则畸形宽大的QRS波前无逆行P波,此时鉴别有一定困难。 二、预防 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原发病因进行积极干 预及治疗,如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结构,纠正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预后方面,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预后佳;但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超过2万次/24小时,可引起心脏扩大,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后心脏结构可恢复正常。而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室性早搏的诊断,室性早搏怎么处理

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患者健康教育 【概念】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 一、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根据异常激动起源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房早)、房室交界性早搏(交界早)、室性早搏(室早)。 【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等。脉搏触诊及心脏听诊可发现有提早搏动,之后有一间歇,称代偿间歇;偶可无代偿间歇,称插入性早搏。 2.体征: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常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触诊及心脏听诊常不能区分各类早搏。如伴有基础心脏病,应注意相应的体征。 【辅助检查】 主要采取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辅助检查。 1.房早的心电图特征:P、QRST提前出现,QRS波为室上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一致;代偿间歇不完全。 2.室早的心电图特征:ORST提前出现、ORS波增宽;T 波与 ORS 主波相反;窦性 P 波与宽QRST无关;代偿间歇

完全。 3.交界早的心电图特征:P、QRS-T提前出现;P波为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 QRS 波群之前,,P-R<0.12 s;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 s;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间,看不到P波;代偿间歇完全,也可不完全。QRS波为室上性,除非伴室内差异传导。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大多数心律绝对均齐,心室律可达150~250 次/min,持续数秒、数小时甚至数日;发作时患者可感心悸、头晕、胸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休克;听诊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整。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可诱发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如出现阿—斯综合征则可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心动过速时心律基本齐整,心率140~220 次/min。心率偏慢时,由于房室脱节,听诊可能听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及观察到颈静脉出现不规则的强烈搏动。器质性心脏病、多形性室速、心室率过快者,可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冷汗、面色苍白、外周循环不良等。 【辅助检查】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心率150~250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心脏在正常惰况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以一定范围内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并传布于心房与心室,引起收缩。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这、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病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感等,亦可无症状。我国中医药学的古典著作中,类似心律失常证候的描述很多,散见于“心悸”、“怔仲”、“眩晕”、“晕厥”、“虚劳”以及有关脉律失常(数、疾、迟、缓、促、涩、结、代以各种怪脉)等病篇中。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 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O.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问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4)病情分级: 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

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诊治

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诊治 室性早搏(室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及烟、酒、茶、咖啡过量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有脉搏停顿感、心悸、胸闷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晕厥。功能性室早,亦称良性室性早搏,多在健康人身上发生,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也无严重后果。多起源于右室[1]。器质性室早,亦称为病理性室早,出现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可发生室速或室颤,引起猝死等严重后果,这种室早多起源于左室。 一。室早的危险度分级 Lown于1971年提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的室早进行了危险度分级,将室早分级为5级。0级:无室性早搏;Ⅰ级:偶发、单个出现室性早搏<30个/h;2级:频发、单个出现室性早搏≥720次/24h或≥30个/h;3级: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4A级:连发成对的室性早搏;4B级: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5级:RonT现象室性早搏。 二。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室早治疗目的一是缓解症状,二是预防猝死。对于功能性室早,首先应考虑去除诱发因素,如吸烟、喝咖啡、浓茶、过老、缓解压力等。症状明显的,首选β受体阻滞剂,多数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该类室早治疗的终点是缓解症状,而非室早数目的减少。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伴频发性室早患者,其治疗目的与重点是预防心源性猝死,而非治疗室早本身,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室早,特别是复杂性室早(频发、多形、成对、成串及RonT等),易触发严重的心律失常,需给予积极治疗。 2. 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及病史大于1年的顽固性室早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 3. 植入式复律除颤器(ICD):多个临床试验证实了ICD预防心源性猝死的I类适应症,可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在安置ICD后,仍需继续服药(乙胺碘呋酮、β受体阻滞剂等)。频发室早患者,如LVEF<35%,并可诱发出持续室速/室颤,可置入ICD预防心源性猝死。总之,针对室性早搏,早期应给予分类,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选用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助于室性早搏的控制,减少住院率及猝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早搏的简单描述

早搏的简单描述 早搏,也被称为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心室收缩之前提前收缩的现象。虽然早搏在很多人身上是常见的偶发现象,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本文将对早搏进行简单描述。 一、早搏的类型 早搏有各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是指心脏的室壁提前激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则是指心脏的心房区域提前激动,引起心脏的提前收缩。两者均可在心脏正常搏动之前产生额外的搏动。 二、早搏的症状 早搏通常不会引起症状,许多人可能会无意地发现自己的心跳不规则或中断了一下,但没有感受到任何明显的症状。然而,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纳差、头晕等不适感。如果早搏发生得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出现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三、早搏的影响因素 早搏的发生和诱因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咖啡因、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压力和焦虑、疲劳、过度锻炼、刺激性药物和饮酒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早搏。

四、早搏的诊断方法 对于有早搏症状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相关的诊断。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和运动耐力测试。其中,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工具,能够记录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发现早搏的存在和类型。 五、早搏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搏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轻微的患者来说,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早搏影响正常生活,医生可能会采取一些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六、早搏的预防措施 预防早搏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刺激物的摄入,如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放松技巧、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七、早搏的注意事项 虽然大部分早搏是无害的,但仍需留意一些情况。如果出现持续性或频繁的早搏、症状加重或新症状出现,应立即咨询医生。此外,一些患有心脏病或其他相关疾病的人,可能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早搏的情况,并与医生保持紧密联系。 总结:

得了室性早搏,这几个问题要知晓

得了室性早搏,这几个问题要知晓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研究发现,在动态心电图中,有高达40%-75%的正常人群会发生室早,并且高龄、合并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等人群中,室早的发生率更高。虽然室早这么常见,但是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很多正常人群的偶尔早搏不一定是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一旦心电图发现异常,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可能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及时应对。那么关于是否早,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知晓。 一、室早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发现的。一般来说,偶发性室早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室早频繁出现或者持续存在时,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心跳感觉、心脏感觉突然停顿一下等等症状。由于心室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出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因此频发的室早除了会使患者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更主要的是长期的心脏收缩节律异常可能会影响心室结构和心脏功能,导致心功能下降。 二、室早的诱因是什么? 按病因分类,室性早搏主要分为功能性室早和器质性室早、药物诱导性室早这几类。 功能性室性早搏:主要是不良因素诱发导致的,如喝咖啡、感冒、疲倦、激动、兴奋等。这种情况无需药物治疗,只要避开诱发因素就行。 器质性室性早搏:主要由低钾和低镁血症、贫血、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引起,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药物诱导性室早:部分药物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比如: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菌素等。 三、室早怎么应对? 对于室早的应对和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无器质性

疾病,有无明显的症状,早搏的频次这三个治疗的指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若没有器质性疾病,也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早搏的频次也不高的患者可不予药物治疗,但是需要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①消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开朗,这是室性早搏的预防非常重要的一点。避免过度兴奋或忧伤。情绪的波动容易诱发早搏的发生。 ②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熬夜,注意休息,晚上宜早睡,保证大脑皮层能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心肌兴奋增高而诱发早搏。 ③在饮食上应注意: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等调味品,少喝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食物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诱发早搏。 ④定期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治疗。 2.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频发的早搏引起乏力、头晕等各种不适症状甚至导致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这一部分人则要积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 如果室早发生的频次很高,首先是寻找病因,比如是甲亢的话,需要控制甲状腺疾病的药物,瓣膜病的话,可能要做手术,解决瓣膜异常。如果是冠心病的话,则要积极配合去疏通血管。 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是解决早搏问题的通用方法。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三类,其中室早的治疗药物主要是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Ⅰ类最常见的是普罗帕酮、莫雷西嗪,Ⅲ类药物常用到胺碘酮、伟特盐酸索他洛尔片。Ⅱ类药物仅作为抗早搏的辅助药物。根据 FDA 建议,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不适合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对于室早的治疗主要的选择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最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胺碘酮,但由于胺碘酮心外毒副作用发生率高,限制了其长期应用;伊布利特作为国内新近应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对房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只有静脉制剂,且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伟特盐酸索他洛尔,作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别名】 室早 【概述】 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产生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也称为室早。室早可见于正常人,称为功能性早搏,也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以及低血钾。【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临床表现室早可引起心悸和颈静脉搏动增强,频发的室早二联律可发生晕厥。 听诊发现基本节律间有提早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可闻及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分裂。心电图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无P波,时间≥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3)可出现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时。 (4)可出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5)可出现并行心律性室性期前收缩,长R-R是短R-R的倍数或两者之间有公约数,可有各种形态的室性融合波。 鉴别诊断 室早需和房早或交界区性早搏相鉴别,前者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V1的QRS波群形态多呈rS、R、Rs型,后两者的QRS波群前或后有相关的P波,Vl的QRS波群多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即rsR′,型,而且房早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治疗概述】 1.良性室性期前收缩即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如无症状可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治疗应首先针对基础心脏病,注意纠正病因和诱因。 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需紧急处理的室早,可静脉注射50~100mg利多卡因,以后每5~10min追加50mg,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30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滴入1~4 mg/min,稳定后改其他口服药物维持。大剂量可引起抽搐,或呼吸、心搏停止。 2.慢心律,静脉注射100~200mg,如有效,继以1~2mg/min的速度维持静滴,稳定后改口服0.1~0.2g,3~4/d,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 3.β阻滞剂,心肌梗死后的室早可选用氨酰心安12.5mg,2/d,或倍它乐克25mg,2/d,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4.乙胺碘呋酮,0.2g,3~4/d,5~7d后可改为0.2g,2/d,维持量0.1~0.3g/d,长期服用主要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 5.索他洛尔,80mg,2/d,或160mg,1/d,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6.心律平,0.15g,3~4/d,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7.英卡胺,50mg,3/d;或劳卡胺,0.1~0.2g,2/d。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金属口味,心脏传导减慢,失眠。 8.苯妥英钠,用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每5~10min静脉注射100mg,达疗效或总量1g,改口服0.1~0.3g,3~4/d。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者禁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