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科幻电影也迎来了黄金时代。然而,在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其叙事模式经历了重大的流变。本文将以1938年至2020年为时间跨度,分析国产科幻电影叙事模式的流变过程。

第一阶段:起步探索(1938-1999)

第一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制于时代背景与技术条件,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叙事模式。在这一时期,大量制作的科幻电影多以外星人来讲述故事,如《神兵玄奇》(1940)、《火星人贵宾》(1956)等,这些影片主要通过外星人作为代表,表达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相互观察和探索,因此被称为外星文化模式。

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国产科幻电影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叙事模式。《大寒兴亡》(1984)以传统农民与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为主题,探讨了科技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楚汉传奇之楚汉争霸》(1997)则以历史为背景,用未来科技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及责任感,体现了国内科幻电影尝试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探索。

第二阶段:叙事多元化(2000-2012)

第二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到国内市场与国际潮流的影响,呈现出更多元的叙事模式。2004年,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

科幻巨制《无人区》上映,该片以一位独立女性冒险家的形象和纪录片风格的叙事手法打破了科幻片的传统形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代表作品的出现,如《重庆森林》(2002)和《机

器人总动员》(2008),这些影片运用了新颖的叙事手法,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阶段:商业化发展(2013-至今)

第三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经历了商业化的发展,充满了娱乐元素和商业运作的特点。2013年,《流浪地球》的上映开

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这部电影将宏大的故事背景与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父子关系的呈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此后,《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以民间传说为基础,打破了传统动画片的叙事模式,通过叙述一个魔童的成长故事,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综上所述,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经历了起步探索、叙事多元化和商业化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它从外星文化模式到多元化叙事,再到商业化趋势,通过对社会、人性以及技术的思考,扩大了观众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共鸣。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国产科幻电影在叙事模式上的更多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经历了起步探索、叙事多元化和商业化发展三个阶段。从最初依赖外星文化模式到逐渐多元化叙事,再到如今商业化的趋势,国产科幻电影在推动叙事模式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了观众与科幻电影之间的共鸣。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幻电影逐渐从小众领域跃升为大众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国产科幻电影在叙事模式上的更多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科幻故事,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2819396158.html,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和难题 作者:张旭婷 来源:《商情》2020年第35期 【摘要】相比于好莱坞的科幻片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视觉冲击日益风靡全球,成为全球票房的最大赢家,中国的科幻电影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电影产业的短板。文章望通过对中国科幻片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和好莱坞科幻电影产业对比,找出中国科幻电影稀缺的原因及现存的难题,以期对其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科幻电影 ;科幻片 ;发展现状 近三十年来,好莱坞“科幻大片”依靠其先进的数字制作技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席卷全球,也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在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冲击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一、中国科幻电影坎坷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探索科幻电影这一领域的起步时间并不晚,毕竟早在1963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就出品过一部叫《小太阳》的科教片,电影里出现了中国人建造反射镜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科幻情节。连刘慈欣都曾写文章盛赞《小太阳》称其“色彩绚丽,风格清新,具有更大的科幻内核”。1977年《星球大战》的上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幻电影的发展高潮,中国内地影坛也掀起了一阵科幻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珊瑚岛上的死光》诞生在了内地电影的银幕之上,赢得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那一道红色的激光令很多人难忘。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并没有在这道红色激光后迎来曙光,反而越来越暗淡。2006 年由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和深圳电影制片厂联合投资拍摄,历时5年时间,耗资达1.3个亿,号称中国首部原创3D动画电影的《魔比斯环》上映后在国内仅取得了300万的惨淡票房。2009后由于受到欧美市场上映的《阿凡达》、《变形金刚2》、《2012》等美国大片的冲击,导致中国科幻电影票房一直不理想。之后几年国产科幻电影便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遇,国产科幻片虽不致灭绝却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片子。在这种国产科幻电影低迷的大环境下,《流浪地球》的成功试水将中国更多导演和投资方注意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趋势和它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内忧外患 近几年的国产影片无论在产量或是质量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但其中科幻电影的表现却一直差强人意。因此,对中国科幻电影困境形成原因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中外科幻文化底蕴的差异

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分析

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分析 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分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渐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本文将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先是201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凭借着优秀的剧情和精良的特效,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高票房,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接着,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市场创造了票房奇迹,还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作品的成功使得中国科幻电影逐渐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关注。 二、中国科幻电影的机遇 1. 科技发展为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科幻电影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创造,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科幻电影将能够更加逼真地展现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国内观众对科幻题材的热爱 中国观众对科幻题材的热爱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幻作品中通常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够引发观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同时,科幻电影也能够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的隐喻和批判,引起观众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关注。正因如此,中国观众对科幻电

影的热爱为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三、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挑战 1. 缺乏独特的故事和叙事能力 目前,中国科幻电影在叙事和剧本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中国科幻电影在故事情节和剧本方面的创新和独特性还有待提高。中国科幻电影需要更多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故事,以吸引观众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 技术和人才的匮乏 科幻电影对于技术和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精湛的特效制作和良好的视觉呈现。然而,目前国内科幻电影产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制作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四、展望未来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面临一些挑战,但机遇更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巨大的潜在市场。科幻题材的热情观众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支撑都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科幻电影产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制片和发行机会,以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发展。 总之,中国科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通过优化剧本和叙事能力,提高技术和人才水平,并加大对科幻电影产业的支持,中国科幻电影有望成为引领全球的重要力量。同时,科幻电影的成功也需要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观众对科幻电影的热情依然持续,科幻电影才能够持续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研究

《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于2001年拍摄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后的故事。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颠覆性叙事策略;分析 《人工智能》这部影片将童话与科幻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由于资源的匮乏和灾难的泛滥,一下发达国家开始限制人口,莫妮卡的儿子由于身患绝症被医院冷冻,丈夫为了安慰妻子,带来机器人大卫来替代儿子,在他们决定接受机器人时,自己的儿子却奇迹般生还,为了儿子的安全,这对夫妇不得不抛弃机器人,为了得到妈妈的爱,悲伤的大卫一心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玩具小熊开始走上寻找家庭的漫漫长路。《人工智能》这部影片与传统的科幻片不同,这部影片采用颠覆性叙事模式将科学、人文、伦理、社会、道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了了沉重的精神洗礼。 1.消解人类的爱

在人类的生活中,爱是一种人们永久性的需求,这种情感是发自于人们的内心,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特征。也就是说,人所必备的本质――爱,可使整体得到愉悦。在《人工智能》这部影片当中,由于莫妮卡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当听到儿子也许再无法醒来的消息,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而丈夫为了抚平妻子对于儿子的伤痛,他决定收养一个机器人男孩来代替儿子以此表达他对莫妮卡深深的爱;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享有应有的天伦之乐,拟真电子公司制造了很多可以付出爱的机器人孩子;而因为爱,大卫在水底坚定不移地为妈妈祈祷。在这部影片当中到处都充斥着爱,但是好多矛盾也正是由于爱,这种矛盾尖锐地体现在人和机器人之间,这就更加强烈地折射出人类之间的爱正在消退。 大卫和莫妮卡之间的爱正是对人类之间的爱的一种隐喻,这种爱是狭隘的,而机器人乔的出现,正是消解了人类之间这样狭隘的爱。在这部影片中,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就开始制造机器人情人,在这其中并不关注两者是否有爱。但是唯有爱才能使一个人称其为人,机器人乔知道一切关于爱的技巧,可以说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他更了解女人,遗憾的是他却不明白什么才是爱。对于他来说,女人只不过是一个种类而已,没有任何例外。他只知道经历的女人越多他就更了解女人,对他来说就越成功,他也从不会谈及到爱情,因为他也知道,他仅仅也只是女人所拥有的机

梦外滩生死营救观后感

梦外滩生死营救观后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类型的影片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类影片大都是采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影视作品。科幻类型的影片一般都是国外拍的比较多,国产电影很少涉足这个题材,所以“软科幻”动作电影《梦外滩生死营救》刚刚上映就备受关注。 不少观众对于硬科幻和软科幻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清楚,科幻电影的所谓“软和硬”,主要是从技术、科幻构思上来说的。硬科幻指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本身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一般包含许多物理等专业知识;软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等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像《梦外滩生死营救》这种软科幻电影主要是借用科学幻想的形式来表现,重在影片的情节发展。 影片《梦外滩生死营救》由成龙监制,杨幂、霍建华、金士杰、刘畅、张艺瀚等主演,主要讲述了单亲妈妈夏天为救被崔琥绑架的儿子,不断返回1小时50分钟前的故事。夏天是个单亲妈妈,同时也是物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她多年致力于研究能回到过去的粒子技术,有一天夏天发现儿子豆豆被神秘绑匪崔琥绑架,崔琥以豆豆性命威胁夏天交出粒子技术,为了挽救豆豆的生命,夏天冒险用

未完成的粒子技术返回1小时50分钟前,却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崔琥的背后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起初关注这部影片的时候很多人或许被明星阵容所吸引,毕竟杨幂加霍建华的组合相当惹眼,况且还有成龙大哥做监制。但看过影片之后完全就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特别是杨幂饰演的物理研究员,为救被霍建华绑架的儿子,利用粒子技术逆转时空,一次次回到过去,最终在同一时空下出现三个杨幂,每个杨幂的性格处事方式看似不同却又紧密相连层层推进。一个性格柔弱,一个做事情有条有理,一个勇于拼搏不顾一切,一开始有人或许不理解为什么三个人会有那么大的反差,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同样也是人性的能量与力量的体现。影片里面所有的争斗跨越其实都是围绕“母子情”展开,对于情感的表达特别细腻,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影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毕竟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人性的力量永远是最重的。 其实一部好的软科幻片除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外当然还要和好的视觉效果相互融合,纵观《梦外滩生死营救》整部影片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影片中的动作戏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高空铁架搏斗、高速公路追逐、实验室惊险爆炸等惊险刺激的戏份都让观众看的惊心动魄。影片中的打戏也是有成龙电影拳拳到肉的风格,杨

“奇观”消费_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

“奇观”消费_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 “奇观”消费: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科幻喜剧电影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类型。这些电影展现了独特的视觉叙事,通过创造性的场景、特技效果和服装设计,让观众陷入一个奇幻而富有幽默的世界。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在创意和技术上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水平。一方面,这些电影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景和角色,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中。电影《西游伏妖篇》中,独特的故事背景和精细的特效,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神话世界。另一方面,电影中的服装设计和道具选用也独具匠心。电影《捉妖记》中,妖怪的妆容和服饰都是根据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结合而设计的,使得这些角色既有独特的特征,又不失幽默感。 与传统的科幻电影相比,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更加注重创新和创造力。这些电影在构建场景和角色时,常常采用夸张的方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 visualesm 的效果。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复古的宇航服和奇特的外星生物,以及破损的飞船残骸,都展现了导演对未来世界想象的独特见解。这种富于创意的视觉叙事,使观众置身于一个奇幻的科幻世界,从而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在国内外影响力巨大。首先,这些影片的精彩视觉效果和创作方式,不仅能吸引国内观众,也能够吸引海外观众,尤其是中国爆款电影能够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其次,这些电影的成功也激发了中国电影从业人员对于

视觉叙事的创造力和技术追求。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开始注重视觉特效的应用和创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如此成功呢?首先,中国科幻喜剧电影在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上通常较为简单明了,展现了一些普遍和易于理解的主题和情节,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可以制作出精细到位的特技效果和奇幻的场景。再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为电影的视觉叙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古代神话的奇幻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常常被巧妙地引入到电影中,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以其独特、创新和富有创造力的特点,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些电影通过精巧的场景、特技效果和服装设计,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幽默而奇幻的世界中。这种视觉叙事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也获得了国际认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将继续创新和引领潮流,为观众带来更多奇幻和欢乐的体验 总之,当代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成功视觉叙事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其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置易于引起观众共鸣,中国电影产业的技术进步使得制作出精细到位的特技效果和奇幻场景成为可能,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电影的视觉叙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科幻喜剧电影的视觉叙事将继续创新和引领潮流,给观众带来更多奇幻和欢乐的体验

前瞻未来与指涉现实: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城市想象

前瞻未来与指涉现实: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城市想象 作者:赵婷婷 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21期 摘要:科幻电影对太空城市的想象既承载了人类对未来城市的预想,同时也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银幕表征,反映并参与塑造了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审视与思考。本文从世界观想象、景观想象、社会想象三方面分析科幻电影对太空城市的想象与建构,探讨其指涉的社会现实与文化心态。本文指出,科幻电影对太空城市的想象常常是基于星际社会与星际移民两种世界观设定,它们分别代表着人类对科技发展的两种不同态度。此外,立体城市、赛博城市、生态城市构成了科幻电影建构太空城市的三种主要类型,在科幻电影光怪陆离的太空城市想象中,既有科技允诺的乌托邦化幻景,也折射出科技滥用引发的文化焦虑以及阶层分化、种族矛盾等现实议题。 关键词:太空城市科幻电影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1-0029-04 航天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日趋深入,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将目光由地球转向外太空,加上电影数字技术革新使科幻影像表达的边界被不断拓展,以1977年的《星球大战》为肇始,科幻电影的太空叙事进入新阶段,对太空都市文明的想象与建构在科幻影像中不断出现。现有的针对太空科幻电影的探讨,多倾向于太空旅行、外星人等敘事元素,较少关注到太空城市这一范畴。 科幻电影对太空城市的建构指向未来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一方面,科幻电影对太空城市的想象往往基于一定科学理性和现实逻辑,对未来具有前瞻性,并作为一种“媒介表征”影响人们对未来太空城市的认知与实践,在文化批评家弗里德里克·詹姆斯看来,科幻叙事中“多种模拟的未来”使“当下变成某种即将到来的东西的决定性的过去”;另一方面,科幻叙事总是基于当前世界中的客观经验,其“未来想象”某种意义上可视做对“现在”的一种激进化表征和高维度审视,从中可窥探现实城市发展的种种症候。因此,如果说现实中不断推进的航天实践使太空城市在遥远的未来有望变成社会现实的话,科幻电影则以高度自由的视觉叙事展开了对太空城市形形色色的呈现,不仅影响着我们对未来太空城市的想象和建构,同时也充当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银幕镜像”,投射出了相应的文化焦虑。本文从世界观想象、景观想象、社会想象三方面分析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城市形象,以及这种形象所指涉的社会现实与文化心态,以期拓宽科幻电影的研究面向。

科幻电影亚类型研究现状分析

科幻电影亚类型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欧阳一荃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1期 【摘要】科幻电影是当前电影艺术百花园中最有票房吸引力,也最具风险性的门类,如今,在科幻黄金时代的促使下,科幻电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从低级流行转向明显具有高大上气质的影片。无论从票房还是从获奖情况上看,科幻片已经在整个电影行业都已经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科幻电影;型片;课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29-02 科幻类型片与其他类型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科幻片这个类型下,又分为很多的亚类型,每一个亚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学形态,并且每一个亚类型都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和拥护者,他们对于这些亚类型影片的热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科幻片潮流。在科幻电影成为流行文化的典型符号的同时,这类亚类型影片也登堂入室,在西方各个高校的讲坛、教材,甚至科研体系中占据了地位,人们对于科幻的兴趣,不单单因为它在当代商业方面的强大吸引力,更因为它提供给整个社会的冲击性和变革动力,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着力展现太空竞赛的荒谬,在后冷战时代,科幻电影用反乌托邦促发人们对于当前的思考。 科幻电影不仅被描述为时代的指示剂,更被当成引领文化发展的先锋。而在中国,还没有创作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的科幻电影,国内科幻界、影视界对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在中国能否顺利产生进行过大量的讨论,虽然在很多年前,中国电影人就尝试着进行过科幻创作,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影片,但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幻电影在中国还远远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在已知的对于科幻的定义中,H·G威尔斯用“对可能性的幻想”一句概括,因为它能“观照人类事物正在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并按照可能性推导出各种广泛的后果”。约翰·温德姆认为这个概念预设的是“直到作者写作之时尚未实际发生的某种技术,或某种技术带来的结果,或自然秩序(比如人性)的某种扰乱”。西奥多·斯特金认为科幻是关于“人类面临的某种困境,以及人类的解决之道,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科学背景,这些都不可能发生”。金斯利·艾米斯曾提出一种假定:“它是基于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无论其源于人类或外星物种”。而科幻编辑小约翰·坎贝尔则说,它是“一种按照已知的事实对未来做出预测的努力”。在以上五种关于科幻的不同定义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概念是大家共有的,无论承载科幻故事的是哪种媒介,即:在科学的世界或自然的世界里,未来可能出现某种发展结果,它是由人类或者某种未知力量引起的,需要被理解、驯服或摧毁。在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技术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表明“科幻”既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虚构。

中外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比较研究

中外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比较研究 科幻是相比于现实而言的一种虚构的文学与影视类型,它以科技、未来、外星文明等为主题。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是科幻作品的两个重要类型,它们在文学与影视艺术领域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虚构的文学类型,有着丰富的叙事手法和精湛的创造力。科幻小说早期产生于欧美地区,如美国的《异形》(1979)、《星舰迷航记》(1966)等,英国的《银翼杀手》(1982)等作品。而中国的科幻小说发 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有所发展。中国的科幻小说以末日幻想、时间旅行、未来预言等方式探讨人类命运,如池莉的《野火集》、王晋康的《三体》等作品。 科幻电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的虚拟世界,通常在设定上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科幻电影起源于西方国家,最早的科幻电影可以追溯到1895年的《月球旅行》。凭借先进的特效技术和开创性的视觉效果,科幻电影 成为了电影界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拥有大量的影迷和追随者。《机器人 总动员》、《星际穿越》、《阿凡达》、《银翼杀手2049》等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好评和成功的票房。 虽然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都涉及到同样的科技、外星探索、未来文明等主题,但两者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在叙事方式上,科幻小说通常侧重于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情感描写,旨在探讨人类的存在和生存状态。科幻小说通常采用自由写作的方式,可以借助大量的文字来表达作品所要呈现的情节和氛围。科幻电影则注重通过视觉和声音等方式,使观众进入到另一种虚拟的世界中去,体验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感觉和视觉效果。科幻电影通常采用镜头切换、后期制作、任务完成等多方面特效技术来表现科幻元素。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科幻小说更加自由,它可以直接描绘人物、场景、事件,通过文字描写来呈现情节和剧情。科幻小说的文学语言可以通过意象、意象组合、意象转换等方式来实现。相比之下,科幻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加局限,它必须依靠镜头切换和各种特效技术来呈现作品中的科幻元素。科幻电影需要考虑电影艺术的规则和面向大众的实用性,所以它的表现方式相对较为固定。 最后,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在艺术效果上各具千秋。科幻小说通常采用想象力和语言天赋来满足作者的创作目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科幻电影则侧重于视觉、声音、特效等方面,渲染出一个更加逼真、动感的虚拟世界,让观众得到更多的沉浸感。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艺术,它的视觉效果和特效技术往往是决定它成败因素的关键。 总之,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作为科幻作品两个重要类型,各具特色。科幻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 近年来,国产电影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在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类型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就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原因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类型化的特点 1. 题材类型多样 近年来,国产电影的题材类型多样化。传统的历史战争、爱情、家庭伦理等题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了青春成长、科幻奇幻、励志故事、社会现实等全新题材。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影更能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也丰富了国产电影的内容。 2. 风格差异明显 类型化的发展也意味着国产电影的风格差异明显。战争题材电影往往以英雄主义和光辉事迹为核心,风格偏向庄重、慷慨激昂;而青春题材电影则以轻松、欢快的氛围为特点,注重表达年轻人的情感和成长故事;科幻奇幻电影则常常探索未知领域,突破现实和想象的边界。这种风格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国产电影时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审美享受。 3. 技术创新与实验性加强 类型化发展使得国产电影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实验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制作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某些类型化的电影中,导演和制作人员更倾向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特效技术,以提升电影的视听效果。这些实验性的尝试对不断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类型化的原因 1.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是类型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庭伦理和历史题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更多的观众期待新鲜、多样的内容和题材。因此,电影制作方面也开始积极地挖掘新的题材和内容,以迎合市场需求。 2. 人才的崛起和制度的改革 类型化的发展还与人才的崛起和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得到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的独特创意和个人风格也为类型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也为电影的类型化提供了更加成熟的制度环境和经营模式。 三、类型化发展对产业的影响 1. 增加市场份额 类型化的发展使得国产电影在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多样化的题材和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类型化的发展也提升了电影的质量和口碑,吸引了更多国内外观众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2. 提升产业影响力 类型化的发展使得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海内外电影市场上,中国电影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类型化电影中所传递的中国声音和文化内涵,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 推动电影产业的创新 类型化发展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创新。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

新时期中国科幻电影审美特征研究

新时期中国科幻电影审美特征研究 科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类型,于新时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席卷全球的科幻潮流而兴起。从改革开放后到新世纪前,在一批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探索下,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幻电影诞生了。在这些电影中,不仅有对科学和人性的歌颂,还有对环境的忧虑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信任、超自然元素的探讨。本文围绕1978―1999年间的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展开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概括其审美特征。 新时期;科幻电影;审美特征 在20世纪的后30年里,美国科幻电影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科幻电影逐渐被"视觉媒介";所主宰,专注于特效技术,创建出宏大的虚拟世界,将人物和事件从视听上表现得淋漓尽致。1977年,由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太空歌剧《星球大战》以其天才般的惊奇感视觉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开创了科幻电影新时代。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制作的特技效果使场面非常炽烈火爆,这标志着科幻大片的出现。①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改变了科幻电影乃至科幻整体的文化逻辑,对电影本身也是一次革命性变革。在这场从美国向全球扩散的"星球大战";潮流中,科幻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也传到了中国。中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零星地引进了几部美国科幻片,如1980年央视播出的《大西洋海底来的人》、1985年上映的《超人》等,造成了一股收视热潮。虽然当时引进的科幻片数量很少,但对于还处在萌芽期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这几部科幻片对于中国人对科幻电影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启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他们自己对科幻电影的想象。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对知识分子的科学评价成为解放知识分子的宣言。这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科学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了新时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国家对科技和文艺日益重视。其中包含了人们对新时期的期待:开始不太去谈政治,而是相信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极大地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此时作为电影基础的文学剧本,其思维早已超越摄影机的镜头之外,在想象中寻找到了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②。从最初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到后来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等,科幻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空间。这个文化空间除了表现对未来科技的美好想象,还容纳了很多科学以外的东西,比如人们对社会转型的忧虑,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对商业文化、未来文化既期待又担忧的心情。这就是科幻文化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所代表的特殊含义。所以,科幻小说变得比最初《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故事更复杂。1983年,科幻文学被扣上了"伪科学";的帽子,被列入了"精神污染";的范畴,走向了低谷。这是因为有些故事推敲起来似乎不那么科学,而是承载了很多科学之外的东西。 科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类型,终究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一点宝贵的痕迹。在改革开放之后到新世纪之前,国家每年会投入一定资金支持中国电影的创作。当时全国有十几家电影制片厂,但由于资金有限,每个电影厂出品的电影非常少,每年加起来不到一百部,这其中就包括几部科幻电影。当时中国的电影业因为还没有票房意识,电影票房不分账,人们评价一部片子从未以片子卖了多少钱为依据,而是要看影片质量和群众口碑。因此电影工作者们对剧本的钻研充满热情,注重怎样去讲好故事,拍好电影。在他们的积极探索下,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幻电影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1980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科幻电影问世了,这就是根据著名科幻作家童恩正同名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1986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还出现了《错位》《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魔表》《隐身博士》《毒吻》《疯狂的兔子》等科幻电影。在这些电影中,展现的是故事复杂性背后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有对科学和人性的歌颂,还有对环境的忧虑,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信任、超自然元素等。新世纪以后,随着电影逐渐采用了电脑售票、票房分成的制度,再加上影院的改造,一方面使得电影业具备了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因素掺杂到电影创作中来。因此,

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类型化创新

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类型化创新 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的类型化创新 概述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幻电影作为一种能够展现未来科技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一直备受观众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幻电影一直在国际舞台上相对较弱。但是,在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在类型化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升,更在创作手法和内容呈现上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探索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所呈现出的类型化创新。 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传统科幻电影往往将科技展现为一种单纯的工具,而在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开始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电影《流浪地球》(2019)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引入人类的情感和家庭关系,让科技成为推动故事发展和呈现人物特质的背景。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观众们对科技的理解和认同,更将科技与人类情感联系起来,使电影具有更多的深度和感染力。 二、跨界创作与叙事 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还在类型化创新方面采用了跨界创作和叙事手法。电影《三体》(待定)就是一部成功的跨界创作作品,它将科幻和文学结合,在故事中展现了科幻与哲学、历史的交织。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科幻电影的受众面,更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和意义。 另外,后电影时代的国产科幻电影也开始注重叙事手法的创新。电影《记忆碎片》(2020)通过非线性叙事和错综复杂的情节,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使观众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

解读故事。这种创新的叙事手法使科幻电影更加引人入胜,充满悬念和想象力,同时也提升了电影的艺术性。 三、多元题材和文化意识 传统上,科幻电影往往紧密围绕着外星人入侵、未来世界等题材展开。然而,在后电影时代,国产科幻电影开始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题材。电影《流浪地球》(2019)以地球毁灭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面临生存危机时的决策和价值观。电影《蚁人》(2020)则将微观世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呈现了不同尺度下的冒险和挑战。 除了多元题材外,后电影时代的国产科幻电影还开始关注文化意识的呈现。电影《流浪地球》(2019)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科技发展相结合,使电影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这种文化意识的呈现使科幻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成为国家形象的展现和文化的载体。 结论 随着后电影时代的到来,国产科幻电影在类型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跨界创作与叙事以及多元题材和文化意识的表现,使国产科幻电影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不仅推动了国产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然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国产科幻电影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意创新,提高电影制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认可度和信赖度。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科幻电影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拍摄资源和资金支持,为科幻电影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后电影时代的国产科幻电影在类型化创新方面

新时代我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的策略研究

新时代我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的策略研究 作者:卓芽 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3期 科幻文学是科学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實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从内容上,它包含的“启蒙”“理性”“进步”“科学”等宏大主题,将其牢牢地雕刻在现代性大厦的相应位置。从手法上,它所采用的各种前卫性美学尝试,对古典小说核心特征所进行的种种反抗,又使它毋庸置疑地处于各个时代新旧美学更替的“刀锋边缘”。将科幻小说作品经过改编搬上银幕,历来是国内外电影题材的重要来源。由于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地位的突破性改变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普遍繁荣,使得科幻电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类小说所改编的电影作品数量也愈来愈多。改编之后电影作品的呈现,在观众当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近年来,国内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无论从质量或是从数量来讲都较之前有所突破。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我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何去何从?本文将从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现状、所遇困境以及策略分析三方面试做探讨。 一、基于本土性与国际性观照中国科幻电影之现状 科幻文学虽不是主流文学,但却享有着比主流文学更多的读者。从玛丽·雪莱到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郑文光、叶永烈,再到今天的星河、韩松、王晋康、刘慈欣、斯皮尔伯格和卡梅伦,科幻作家越来越受读者喜爱和欢迎。从科幻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是体验转移与视觉构建的双重结果。在此基础上,我国科幻小说影视改编数量较之前有显著增长,尤其新世纪以来。但创作质量却参差不齐,改编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科幻喜剧片、科幻爱情片、科幻儿童片以及独立科幻题材等创作。 (一)国内科幻小说影视改编现状。首先,电影市场的需求化。作为2019年贺岁档上映的影片中就有两部是由科幻小说题材所改编,分别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由小说《乡村教师》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制作人对科幻小说影视改编的热衷与电影市场本身的剧本匮乏有着一定关系。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有着不可分割、互文阐释的密切关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电影题材的创新性、特效视觉的冲击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剧本故事及创作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于是制作人及导演越来越多地将视线锁定到拥有着高阅读量、高人气的文学作品上来,尤其是科幻小说文学这一主题。科幻题材的小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及猎奇心需求,其题材新颖,在天马行空的故事架构中不忘展示普通生活,集娱乐性、启蒙性于一体,再加之原著本身所拥有的大量读者粉丝,使得科幻小说影视改编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科幻题材的多样化。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幻电影数量较之前有了较大增长。如,科幻儿童题材的《魔比斯环》(2006)、《长江七号》(2008)、《超娃战士之初露锋芒》(2010)、《超蛙战士之威武教官》(2012);科幻爱情题材的《机器侠》(2009)、《未来

打开科幻电影研究的新路径

打开科幻电影研究的新路径 作者:陈亦水 来源:《艺术广角》2020年第06期 2019年至2020年底,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鸣奋所著的“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三部曲《危机叙事》《后人类伦理》《黑镜定位》先后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是为科幻电影研究领域的宝贵成果。该系列从危机叙事、伦理叙事、位置叙事这三个人文社科维度,试图打破线性的史学研究和横向的类型片研究的思维定势,重新规划科幻电影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某种程度上开辟了当代科幻电影研究的新路径。 该系列打破了传统科幻电影研究的西方话语模式,又延续了学者自身早期的文艺学理论和前期数码艺术学学术成果,以近年关于位置叙事学的思考维度,对科幻电影的创意内容进行自成体系的研究,并以此探究在叙事、伦理和技术创意上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该系列通过梳理影史上的上千部科幻电影的创意表达,寻找艺术形式背后关乎医疗、军事、劳动、资源、教育等人类现实生存问题的警示寓言。这在学界不失为一种创举。 一、路径与方法:打开科幻电影研究的新思路 此三部曲系列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科幻电影研究的西方话语,为我们打开了科幻电影研究的新思路。 1.突破科幻类型片的传统研究模式 首先需要从当前科幻电影研究的宏观层面对三部著作进行定位,才能整体把握该著作的学术意义与科研价值。 第一,在实践领域,科幻电影“诞生于法国,传播于西欧和日本,而在美国获得了高度繁荣”[1],在已知的两千多部科幻电影中,由美国出品的占居三分之二。 科幻类型片在美国的高度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在美国上映的《地球停转之日》《火星人入侵》《外星人大战地球》等饱含对于苏联入侵的恐惧、焦虑的科幻电影,在美国掀起了科幻片热潮。20世纪70年代“新好莱坞电影”四大名将之一乔治·卢卡斯拍摄了《星球大战》系列,美国科幻电影以其数字新媒体技术与科幻叙事的创意融合,奠定了世界科幻电影创作的主流位置。当代好莱坞所开创的太空歌剧、超级英雄等美漫式科幻类型片题材,一度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重要内容,曾培养了全球众多粉丝,确立了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主导位置。

好莱坞科幻片类型研究报告

好莱坞科幻片类型研究 好莱坞科幻片类型研究 一、论文选题来源与意义 1.论文题目: 好莱坞科幻片类型研究 2.题目来源: 影视传播研究课堂作业 3.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旧有的电影叙事模式开场显现出诸多不适应的状况。原有价值体系的解体,道德约束的失效,导致旧有的电影语汇显得做作空洞,苍白无力。 而与此同时,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却大行其道。其形态开展之充分,理论体系之庞杂实为中国所不及。在好莱坞诸多类型电影中,科幻片又常年占据着票房前几位,因此,本文冀图通过分析好莱坞科幻片的类型特征,为改变中国科幻电影的缺席状况尽一点绵薄之力。 二、文献综述 电影类型分析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近年逐渐成为电影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音乐片、西部片、爱情片的类型分析已较为完备,对于科幻片的研究也有所涉猎。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分析文章,如曾耀农的"论科幻影片"、路春艳的"对类型电影的认识"、亚冰的"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令狐冲的"虚假的真实:科幻电影"、春溪的"美国科幻电影的新课题"、东林的"科幻电影:在幻象和本体之间"等都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类型电影以及科幻电影的假设干特点,但是专门就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分析文章还尚未见到。 目前对于科幻片的定义有:"以影片摄制时已被提醒或尚在提醒的科学原理

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根底,展现*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①。〞"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②。〞本文所展开的讨论和分析即建立在上述的概念的畴中。 三、开展过程描述 1.科幻电影的萌芽 科幻电影几乎在电影创造伊始就与银幕结下了不解之缘。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创造cinematographe后不久,科幻影片便初显萌芽。同年的一部"机器屠夫"可算作科幻影片的开山鼻祖。这部长约一分钟的影片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工厂不可思议的景象:活生生的猪从机器的一端进去,瞬间在另一端就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猪肉食品。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这一题材的科幻影片层出不穷。在关于未来机器的电影中,电影人或集尽嘲弄挖苦之能事反思大机器工业对人性的摧残,或尽显特效后期之手段展示机器对未来文明造成的灭顶之灾。从此银幕上机器轰鸣之声不绝于耳。 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则展示了未来医学的神奇手段:一个失去双腿的乞丐进入诊所,请求医生为其移植新腿。而医生不但移植给乞丐新的双腿,而且将乞丐的丑陋脑袋也换成了美少年的俊俏头颅。这种近乎嘲弄的描述似乎是对医学及生物技术的挖苦——当人类有能力改变自身的一切时,人类本体是否已经发生了置换和错位.当人们怀着美好愿望翻开生物技术大门的时候,迎接我们的会不会是撒旦本人.这一思想直影响了后续的假设干科幻电影。 而真正将科幻电影大为推广的还当数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1897年梅里爱制作了一部关于*光仪器的短片,该片第一次使用了定格摄影和双重曝光的特效技术,讲述了*光管将教授炸得粉身碎骨的故事。之后不久的1902年,他根据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月球上的第一批人"两部小说,拍摄了影 ①张东林"科幻电影:在幻象和本体之间"P41

论科幻电影的艺术特质与叙事策略

论科幻电影的艺术特质与叙事策略——以《流浪地球》和《阿凡达》为例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幻想:科学与人文的互融 (1) (一)人文与科技的融通:软与硬的尺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世界观的架构:忧患意识.. (3) 二、叙事:结构模式与类型人物 (5) (一)三段式:前提、冲突、高潮 (5) (二)类型化人物的塑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审美:悲剧基调下的多元主题 (9) (一)悲剧的崇高 (9) (二)主题多元化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科幻电影是类型电影中重要的一种,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电影工业水平。优秀的科幻电影不仅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效益,还能进行文化输出,启发人们反思。长期以来,谈及科幻片,人们首推好莱坞。今年,我们终于有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仍需要反思。论文以《阿凡达》和《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科幻电影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又从叙事结构、类型人物、悲剧审美、多元主题四个维度重点论述了一部优秀科幻电影必不可少的几点条件。其中,奇观、叙事和思想是评判一部科幻电影的重要标准。希望本篇论文能为接下来的科幻电影创作者提供经验和启发,促进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阿凡达》;《流浪地球》;叙事策略;悲剧审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