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利丰

利丰

利丰
利丰

香港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创新及其启示

1.概述

利丰公司(Li&Fung)是香港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这个发源于旧经济时代的传统的中国家族式企业,由20世纪初单一的采购代理商发展成为今天新型的跨国公司。利丰公司的成长和断壮表明,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供应链管理。

利丰公司的发展过程:

利丰公司是由现任公司董事长冯国经(维克托.玛格丽塔)的祖父,于1906 年在中国广东省创建的。时值清朝,公司的获利资本是冯国经的祖父做商务英语翻译所获得的15%的佣金。到维克托 .玛格丽塔父亲的那一代,利丰公司基本上是通过作为经纪人联系买者卖者,从中获取收益。随着买者和工厂影响的不断扩大,作为中介的利丰公司的生存空间也日渐缩小,公司佣金逐渐降至3%~5%。1976 年,冯国经结束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与获得哈佛 MBA学位的弟弟冯国纶(威廉William)一起回到香港,接替了振兴家族公司的重任,领导着利丰公司开始了三个阶段的公司经营管理变革。

(1)逐步演变成区域货源代理商,通过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拓展利丰业务

这一阶段与利丰传统商业相比,其最大的进步在于改变了只从香港进货、提供单一产品的局面,改为从多国进货、分类包装,提供一揽子产品。这个阶段虽然从中获利并不多,但获得了超过传统商业盈利的一些价值。

(2)在区域货源代理商的基础上,成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

这一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多国采购,分类包装→提供需求;采用了新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签订合同→控制工厂生产→按质按量按时交付。

(3)价值链分解,也即分散生产。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使香港地区的生产成本增加,香港经济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种大环境下,利丰公司创造性地尝试在中国内地的南方进行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的生产转移,在香港地区完成其前后部分的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成本问题,改善了利丰处境。这种分解价值链的生产方法在香港其他行业很快扩散,使香港经济获得了新生,并由此转变成服务经济。1995年,利丰公司成功地收购了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都设有分支机构的英国商行IBS(Inchcapc Buying Services)公司,使利丰公司的规模翻番、服务区域拓宽、产量也发生了飞跃,并在欧洲建立了客户基地,补充了占公司业务主要部分的美国客户的需求。由此,利丰开始了在世界范围供应链上价值链的分解、控制和合理重组,并逐渐成为 21世纪新型的跨国公司。

三个阶段的管理变革可以归结为:第一阶段是内部企业资源规划(ERP)下的“推式”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仅限于规划、管理企业内部资源,按用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自己采购材料→组装→推向市场至客户端;第二阶段是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即按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管理、控制生产→交付。ERP 管理模式已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外部,围绕产品把从事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分销等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产品供应网络的“虚拟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管理进入了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但这一阶段的原料采购在亚洲各国,生产过程仍在香港。第三阶段是利丰公司“拉式”供应链管理的拓展与创新,即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制定生产计划->选择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异地管理、控制生产→直接交付或香港成型交付。这一阶段的管理重在管理、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生产;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各业务环节,实现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进行价值链(生产过程) 的适时转移。这是利丰管理上的一个突破和质的飞跃。有效的价值链分解、控制和重组,成了香港地区乃至亚洲供应链管理创新的范例。今天,利丰正在构筑全球化的供应链复合网,并走向世界之强。

2.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创新的经验

利丰公司从一个单一的仅限于香港领域的采购代理商,逐步发展为区域货源代理商,到最后成为具有多功能的新型的跨国公司,从单一的企业组织管理者到供应链管理者,其发展过程无不体现了利丰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创新。

(1)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创新意识

当利丰发现从多国进货、分类包装、提供一揽子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时,便开始尝试对顾客提供定制化的创新服务,即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构思、设计产品,制定生产计划,选择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控制包括从供应商->生产商->客户的整体生产及对接计划,使利丰率先走上了供应链管理之路。当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使整个香港区域生产成本增加、区域经济丧失竞争力的时候,不断创新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使利丰公司及时将其生产计划中劳动密集型的中间部分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种价值链分解的“分散生产”方法不仅改变了利丰在市场中的被动局面,也带来了行业仿效效应,使整个香港经济获得了新生。

(2)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创新理念

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创新是指,在基于消费者、供应链上各合作伙伴共同增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拓宽市场空间,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降低、总效率提高,各参与者共同盈利的“多赢”管理。可持续性的焦点是“多赢”,即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合作伙伴都能在供应链上实现各自的价值增值。没有这种“多赢”的管理理念,就不可能形成利丰公司当今遍及 40个国家和地区,近 8000 家供应商的供应链复合网。今天,利丰公司正在成功地实施基于订单的“延迟战略”,即接单后生产(Buid to Order——BTO),或接单后组装(Configure to Order-CTO)。在接到正式订单前,利丰公司根据客户的口头协议,口头通知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和配件商,为其预留相应的原料、配件和生产能力,待接到客户具体订单后,再正式向各方下达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并对各过程实施动态控制,以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无缝对接”,最终实现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送达“正确的地点”。“延迟战略”提升了商业价值,但若没有“多赢”为基础,价值链条就会断裂。

(3)动态的价值链分解与重组

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型,再到最终客户的动态运作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原料供应、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分销与运输、批发、零售、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复杂的动态价值网链。这一网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值,从而完成价值链的整体增值。价值链上任何一环节若出现差错,或成本过高,都将影响整体价值增值的实现。利丰在进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价值链的分解、合理重组和优化,在分散生产过程中以不断寻找新的、更好的供给来源为公司的原则。如公司在获一欧洲客户服装订单后,他们不会简单地要求在韩国或新加坡的分支机构直接从所在国进货,其可能的做法是,从比较成本出发,在韩国买进棉纱运到台湾纺织和染色,最后在泰国的多个工厂同时生产,按时、按质、按量、按时交付。动态的价值链分解与重组,使公司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也更具灵活性,而高附加值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同时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上的价值增值。

(4)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控制

利丰公司的董事长冯国经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是买进合适的产品并缩短交付周期。这一过程要求公司制定生产计划,并对整条价值链进行协调;要求公司深入到供应商内部,检查、控制生产质量和进度(而不是管理工人),以确保能生产出优良的产品并快捷交付。其实,这一过程是一个极其紧张的外包(outsourcing)制造过程,用冯国经自己的话说,是用5个星期的时间来替换由自己生产需要花费的3个月时间。在这个极其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不同的工序,实现各工序的“无缝对接”,并保证质量、数量的无差错,这不仅需要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更重要的是对各环节的有效控制。这种控制不是去管理工人,而是以正确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帮助各环节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值,从而使整体供应链得以优化。这一过程的结果成功地缩短了交付周期,降低了相关环节的库存,降低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成本,同时也为用户创造了价值。

3.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启示

利丰公司虽然地处香港,但在共同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下,其供应链管理创新的经验仍给我们带来了颇有价值的启示。

(1)确立公司供应链管理理念

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中国的市场已经走向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使得任何公司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出色完成各项业务,而必须联合其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资源优势互补的价值网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链结着供应商、制造商、供销商、零售商、物流与配送商以及消费者,在他们中间流动着商品、信息和资金。公司则要对这个复合网络的构成要素进行协调和集成,以使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有人认为,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供应链管理理念是公司对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在消费驱动生产的今天,“生产计划的安排不是由销售预测而是由从用户那里得到的订单决定的,这就使得交付时间极大压缩”。要缩短交付周期,公司就要重组整个生产过程(安排供应链),并对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价值链进行协调。在降低单位成本几乎是零空间的环境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成本。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利丰公司的经验表明,融公司优秀传统思想和新时代精神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可以引导公司群体行为,凝聚公司群体意识,激励公司创新精神,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自身、消费者、合作伙伴“多赢”的战略。

(2)科学地设计公司供应链

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整个网链各企业的协调,“使供应链上的产品及时生产、交付、配送、传递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快速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链增值”。利丰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地设计公司的供应链,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基础,它使多个分散企业在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管理下实现协同运作,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增强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

供应链设计应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同时把公司供应链管理理念贯穿于全部过程。由此,供应链设计应包括如下步骤:

1)用户需求分析,指用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需求变化趋势、意见和建议。

2)公司能力分析,含公司业务、管理现状,阻力因素。

3)价值链需求分析,指产品(或服务)从最初原料到最终用户所需的各价值生产过程。

4)供应链设计目标。在综合把握提供高水平用户服务和降低成本两者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性质,确立诸如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成本率、提高工作效率等定性或定量目标。

5)合作伙伴评估与选择。制定供应链上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包括生产能力、管理状况、信息技术手段、社会信誉度等;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定位。

6)供应链结构设计,即初步建立供应链结构网络。

7)供应链评估。评估所建立的供应链的效益,包括供应链赢利能力,公司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8)优化供应链。根据评估结果修正、完善供应链,选取效益最大化的供应链结构。

(3)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供应链运作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除了企业管理自身外,还要管理上下游企业。这就要对各节点企业进行合理定位,以确定对其实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度。对某些节点上的企业可实施松散管理,重点把握其与上下游的协调和工序的无缝对接,而对某些关键环节上的企业,则需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对关键价值链的控制至关重要,此环节一旦失灵会造成供应链剧烈震荡,其损失不只是单个公司,而是整个链条的伙伴。因此,管理和控制关键价值链不仅包括物料质量、供应、库存、物流、生产程序,生产进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甚至还包括技术指导、创新降低成本的方法、理念教育等。对整个

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可加快供应链上的物流过程,有效降低总成本,还可以将各合作伙伴业务环节上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使各种业务信息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促进资源结构优化。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与控制的最终结果使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合作伙伴、企业自身效益的“多赢”战略。这里所说的“多赢”,并不仅指供应链上所有商家既得经济利益的绝对值,而是指在协同作业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管理境界的提升、企业社会信誉度的提高等的总和,是一种集约型的“多赢”,尤其是社会效益的增值,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4)持续不断的供应链管理创新

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随时都在变化着,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电子商务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激烈竞争等,无时不在改变着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不但要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施供应链结构重组,还要进行不断的供应链管理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供应链管理创新集中体现在其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两方面。供应链管理的前瞻性是指:从设计供应链到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交付产品的全过程管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把未来可能出现的宏观商业模式变化、新技术应用、不确定性因素等尽可能融入其全过程的战略规划中,使其管理过程做到未雨绸缪,能适时或超前性地调整企业战略,从而同步响应市场需求。较好地把握供应链管理的前瞻性,不仅是对供应链管理的一种创新,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供应链的震荡降至最低限度。可持续性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消费者第一,供应链上合作伙伴共同增值的“多赢”商业伦理原则,使每一次供应链项目的实施都能产生外部经济性,从而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不断地进行供应链管理创新,可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随着全球化供应网链的形成,中国也成了全球供应网链上的一个链条,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的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彻底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尽快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接轨,才能在国际大市场中占领更大空间。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一定会熟练驾驭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技术,使其成为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的推进器。

走进利丰集团华南物流中心-物流管理

走进利丰集团华南物流中心-物流管理 走进利丰集团华南物流中心 利丰集团于1906 年成立于广州,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消费品供应链管理行业中的翘楚。 润溪 3月31 日上午,最新一期的物流经理人俱乐部智享会活动来到利丰集团华南物流中心,本次活动由物流经理人俱乐部和《物流》杂志社联合主办。在主办方的带领下,考察团队一行25 人来到位于广州市番禺石楼镇利丰大道利联仓行,在利丰供应链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丰供应链”)广东分公司的接待下,对该中心进行参观考察。 据利丰供应链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的胡亚兵介绍:该物流中心占地10 万平方米,属于利丰集团旗下自有资产,自建成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了。 据悉,利丰集团于1906 年成立于广州,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消费品供应链管理行业中的翘楚。2011 年,公司制定三大业务模块:贸易、物流和经销,遍布全球40 多个经济体,拥有29000 名员工,总营业额已经超过200 亿美金。利丰供应链隶属于利丰集团旗下,其物流业务是利丰集团全球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利丰供应链目前拥有40 多个先进、交通便利的分拨中心,总面积超过700,000 平方米,拥有逾5000 辆承运商车辆,覆盖767 个城市,17,000 多个派送点的多式联运运输,年运输量达110 万立方米。 利丰供应链服务项目包括配送中心服务(如保税、非保税仓储服务和电商

仓储服务等)、运输服务(如运输及车队管理、门到门配送服务等)、国际物流服务(如空运及海运货运代理、报关、清关服务等)、增值服务(如供应链分析、退货服务等)。 除此之外,利丰供应链在全国有57 座配送中心,总面积超过795,000 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西。其中在6 座城市有中央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遍布17 座城市,年订单量达2,698,199 单,存储SKU 数量达14,354,774 个。 胡亚兵表示:“利丰供应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物流设施,综合考虑物流效率和成本,为客户量身制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通过根植于本土的丰富中国市场运作经验,利丰供应链现为客户提供包含进口运输,清关到店铺,个人消费者配送完整供应链服务,涵盖服装、快速消费品、食品、奢侈品和化工等多个行业。 胡亚兵透露:“利丰供应链拥有成熟的大客户渠道配送经验,月配送量逾5320 立方米。配送地点覆盖国际知名大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以及国内超市,如苏果、世纪华联等。此外,配送地点还包括中央配送中心及小型便利店。配送货物涉及鞋服、食品、饮品、文具等。” 利丰供应链拥有可定制化的综合、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客户的需求,例如在在途管理方面,首先会生成载货清单,优化运输流程,随后会跟踪状态更新,提供每日跟踪报表,在货物抵达前,会事先进行收货预约。如果有异常事件发生,会在2 小时内及时通知客户,随后提出解决方案。 参与本次活动的企业代表包括广东益邦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新邦物流有限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读后感 姓名: 学号: 班级:工商管理1101

这学期我们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学了《世界是平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以及《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三本书。但最后一本书学习的时间最长。这也说明这本书最重要。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以前的老师都不同,首先是学生自己讲,然后学生讲完后再由老师讲解。这样使得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查资料,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但是也存在着搭便车的现象。所以,这种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取决于自己。 利丰于1906当时外国洋行对外贸易的垄断。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20世纪70年代,利丰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传至冯氏家族的第三代,年在广州成立,是当时中国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即冯国经和冯国纶。2007年,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包括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聘用员工超过25000名,年盈利超过135亿美元。利丰集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效率的产品供应,已达到“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消费产品”的目标。 利丰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数项成功的并购活动,包括:1995年,收购老牌英资贸易企业英之杰公司旗下的采购出口业务(天祥洋行);1998年,收购英之杰公司在亚太区的欧美快流消费品及医疗产品的经销业务及相关的物流及生产业务;1999年,收购太古集团(Swire Goup)及巴金莉有限公司(Camberley);2000年,收购香港从事采购出口商Janco公司。 1992年,利丰集团旗下经营出口贸易业务的利丰有限公司在香

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成功实践及启示

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成功实践及启示姓名:胡安金班级:40810400501 专业:物流管理 1、香港利丰集团背景介绍 1.1 历史上的利丰集团 利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号之一。 于1906年,冯柏燎先生和李道明先生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华资的对外贸易出口商。 初时,利丰只从事瓷器及丝绸生意;一年之后,增添了其它的货品,包括竹器、藤器、玉石、象牙及其它手工艺品,包括烟花爆竹类别。 1937年12月28日,利丰(1937)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创立。 1.1.1 植根香港的出口贸易商(1949 - 1979) 冯汉柱先生将利丰业务带领到一个新时代。1949 年以后,难民潮涌入香港,劳动人口突然增加,有助香港发展成为以制造生产主导的劳工密集市场经济。利丰最初的出口产品类别包括服装、玩具、电子及塑料花。塑料、烟花及纺织品这罕见的组合,让利丰成为香港以现金计算的最大出口商之一。 在1970年代初,冯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冯国经先生和冯国纶先生自美国留学回港,加入利丰家族业务。兄弟两人随即与父亲合力策划公司的业务架构重组,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策略,首次以专业管理方式,统筹利丰业务。 1973年,利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正式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招股时获超额认购113倍。这惊人记录一直保持了14年。 1.1.2 建立区域业务网络(1979 - 1995) 于1979年,随着中国采取开放政策,香港制造商北上,将工厂先后逐渐调迁往南中国。

其它发展较为落后的亚洲国家亦都急起直追,加速工业化的步履,提供更多货品供应的选择,利丰占尽先机,很快便掌握了这些新辟的采购资源。 在这几年间,利丰在建立区域性采购业务网络投入巨大资源,成为服务环球客户的稳健基础。 利丰﹝零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 年,为利丰﹝1973﹞有限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零售连锁业务包括:OK便利店及玩具〝反〞斗城;范围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至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其它市场。 在1989年,为重整家族股权架构及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利丰有限公司进行私有化,由管理层收购全部股权,将公司业务集中在两个主要范畴,出口贸易及零售。 于1992年,利丰出口贸易业务以「利丰有限公司」名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1.3 变成为跨国集团(自1995年起) 在1995年,利丰有限公司收购了当时在香港之最大竞争对手——英之杰采购服务﹝亦名“天祥”﹞。这项收购使利丰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而且得以进一步拓展在欧洲的客户群,与已具规模的美国业务相辅相成。 与此同时,利丰也将采购网络扩展至东南亚以外,包括印度次大陆、加勒比海及地中海一带。这些地区已成为北美及欧洲市场的高效率生产基地。 利丰在1999年,透过私营的利和经销集团引入多元化的经销业务,通过收购英之杰集团的亚太区品牌推广业务,得以为跨国客户提供一站式经销服务,包括三大核心业务:生产制造,市务推广及物流配送,在亚洲区为业务伙伴提供全面性综合分销服务,核心业务覆盖三个范畴:营销、物流及制造。 在1999年12月,利丰收购了太古集团旗下的太古贸易有限公司(Swire & Maclain) 和金巴莉

利丰集团案例的若干启示

请结合讲义中利丰集团的案例,在网上查找相关的信息,从中分析该案例给你的启示。 答:从1906年至今,利丰贸易的业务角色经历了从简单的采购代理到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者、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大型现代跨国贸易集团的完美演变。这很大成分归功于利丰集团对供应链管理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利丰集团经营进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其中利丰贸易是集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事消费产品的出口。而贸易采购是利丰贸易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业务。先后发生的业务转变:

利丰贸易的优势在于,不仅了解客户需求,拥有服务于客户的知识技术和庞大的业务网络,且了解各个生产基地的制造技术、质量、产能及配额和各国的进出口规定,并与有竞争力的供货商和生产商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将各个环节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扩大订单来源的数量。 利丰通过企业长年的实际运作经验和不断的努力创新,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产品供应,达到“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产品”的目标。 综合利丰的实践经验与哈佛大学对利丰做出的案例分析研究,共为供应链管理提出过以下七个主要概念: 1)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强调企业专注从事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3)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4)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设计、执行、检讨 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即时需求。 7)降低在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之间的成本。 其中,(1)(2)(3)是实质,(4)(5)是方法,(6)(7)是目标。 首先,利丰通过市场调查为客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原材料信息,并为客户度身定做生产计划及其他支持性工作的服务。 再者,利丰在香港从事设计和质量控制规划等高附加值的业务,而将附加值较低的业务,例如生产工序,分配到其它最适合的地方,例如中国内地,使整个生产程序及流程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其次,利丰贸易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整合公司的内外部信息,亦能够与公司的业务伙伴,包括客户、生产商和物流公司随时保持联系与沟通,让所有供应链上的成员有机地配合,缩短了供应链成员的反馈时间,并借着这些信息与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如”链“子般,紧扣生产技术管理,上游供货筹划与下游客户消费的整合与分工,辅以有效的物流管理、信息传递、资金配置,

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案例

利丰集团供应链管 理案例 1 2020年6月23日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演进 总部位于香港的利丰集团是一个标准的”百年老店”, 成立于19 的利丰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采购和生产网络, 并为知名品牌及零售商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历经全球商界之百年风云, 利丰集团从传统的贸易商转型为一家供应链管理运作的现代跨国商贸及分销集团, 其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商学院管理案例的经典。 利丰集团——”分散生产”先行者。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是在一日之间建立起来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利丰一直是一个采购代理商的角色。当现任集团主席冯国经于1976年进入集团管理层时, 她的朋友曾提醒她采购代理是一个夕阳行业, 4年之后就会消失。在种情况下, 利丰集团开始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从采购代理商转型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采购代理模式阶段, 某位经营布料的客户会对利丰说: ”我需要这种布料, 请到最好的地方给我买来。”而在新的阶段, 客户则对利丰说: ”下一季度我们需要这种外形、颜色和质量的布料, 你能提出一个生产计划吗? ” 从设计师提出的草案出发, 利丰对 2 2020年6月23日

市场进行调研, 找到合适种类的纱并对样布染色以达到与其要求 的颜色相一致。然后, 利丰根据产品构思生产出样品。客户看到样品后说:”我喜欢这种而不喜欢那种, 你能生产出更多的这种产品吗?”接下来, 利丰就具体说明产品的调配及方案, 为下个季节的产品提出完整的生产计划并签订合同。然后, 对工厂的生产进行计划和控制以确保质量和及时交付。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 利丰一直采用这种交付生产计划的战略。但接着利丰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亚洲小龙的出现使香港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丧失了竞争力。祖国内地的开放政策使香港地区能够把生产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向祖国南方转移, 这就解决了成本问题。比如说晶体管收音机, 利丰只生产收音机的配套元件, 然后运到祖国内地去装配。这一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完成后, 成品再回到香港地区进行测试和检测。利丰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分散生产”。这种方式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但在当时, 利丰能够说是这种模式的先行者。 利丰集团——过渡到供应链管理。与这种分散生产相伴随的, 是一种产业价值链的分解。利丰也因此而过渡到供应链管理者的角色。比如说, 利丰获得了一份来自欧洲的一个零售商 10000件衣服的订单, 这种衣服能够在韩国采购获得, 但利丰不会 3 2020年6月23日

《利丰供应链》读后感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读后感 姓名:XX 学号:2011XX 班级:工商管理 1101 这学期我们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要学了《世界是平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以及《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三本书。但最后一本书学习的时间最长。这也说明这本书最重要。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以前的老师都不同,首先是学生自己讲,然后学生讲完后再由老师讲解。这样使得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查资料,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但是也存

在着搭便车的现象。所以,这种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取决于自己。 利丰于1906 当时外国洋行对外贸易的垄断。1937 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20世纪70年代,利丰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传至冯氏家族的第三代,年在广州成立,是当时中国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即冯国经和冯国纶。2007 年,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包括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业务网络遍布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聘用员工超过25000名,年盈利超过135 亿美元。利丰集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效率的产品供应,已达到“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消费产品”的目标。 利丰集团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数项成功的并购活动,包括:1995 年,收购老牌英资贸易企业英之杰公司旗下的采购出口业务(天祥洋行) ;1998 年,收购英之杰公司在亚太区的欧美快流消费品及医疗产品的经销业务及相关的物流与生产业务;1999 年,收购太古集团(Swire Goup)及巴金莉有限公司(Camberley); 2000 年,收购香港从事采购出口商Jan co公司。 1992 年,利丰集团旗下经营出口贸易业务的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现在恒生指数及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数成分股。2001 年,利丰集团属下经营OK 便利店的控股公司利亚零售有限公司亦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4 年底,利丰集团重组并拆分了它的经销业务,把利和经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至2006 年底,利丰集团成功进行30 多项收购业务,令集团业务迅速增长。 利丰集团最高管理层由冯国经博士和冯国纶博士。冯国经博士任利丰集团非执行主席,提名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冯国纶博士任利丰集团总经理。

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案例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演进 总部位于香港的利丰集团是一个标准的“百年老店”,成立于1906年的利丰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采购和生产网络,并为知名品牌及零售商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历经全球商界之百年风云,利丰集团从传统的贸易商转型为一家供应链管理运作的现代跨国商贸及分销集团,其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商学院管理案例的经典。 利丰集团——“分散生产”先行者。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是在一日之间建立起来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利丰一直是一个采购代理商的角色。当现任集团主席冯国经于1976年进入集团管理层时,他的朋友曾提醒他采购代理是一个夕阳行业,4年之后就会消失。在种情况下,利丰集团开始了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从采购代理商转型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采购代理模式阶段,某位经营布料的客户会对利丰说:“我需要这种布料,请到最好的地方给我买来。”而在新的阶段,客户则对利丰说:“下一季度我们需要这种外形、颜色和质量的布料,你能提出一个生产计划吗?” 从设计师提出的草案出发,利丰对市场进行调研,找到合适种类的纱并对样布染色以达到与其要求的颜色相一致。然后,利丰根据产品构思生产出样品。客户看到样品后说:“我喜欢这种而不喜欢那种,你能生产出更多的这种产品吗?”接下来,利丰就具体说明产品的调配及方案,为下个季节的产品提出完整的生产计划并签订合同。然后,对工厂的生产进行计划和控制以确保质量和及时交付。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利丰一直采用这种交付生产计划的战略。但接着利丰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亚洲小龙的出现使香港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丧失了竞争力。祖国内地的开放政策使香港地区可以把生产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向祖国南方转移,这就解决了成本问题。比如说晶体管收音机,利丰只生产收音机的配套元件,然后运到祖国内地去装配。这一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完成后,成品再回到香港地区进行测试和检测。利丰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分散生产”。这种方式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利丰可以说是这种模式的先行者。 利丰集团——过渡到供应链管理。与这种分散生产相伴随的,是一种产业价值链的分解。利丰也因此而过渡到供应链管理者的角色。比如说,利丰获得了一份来自欧洲的一个零售商10000件衣服的订单,这种衣服可以在韩国采购获得,但利丰不会简单地要求在韩国的分支机构直接从韩国进货。可能的做法是,从韩国买进纱运到中国台湾去纺织和染色;同时,由于日本的拉链和纽扣是最好的,并且大部分是在祖国内地生产,因此,利丰会从YKK(日本的一家大型拉链厂商)在祖国内地的分厂订购拉链,之后再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去生产服装,因为考虑到配额和劳动力条件,可能在泰国生产服装是最好的。又由于客户要求迅速交货,利丰会在泰国的5个工厂里同时生产,这样就有效地分解了价值链,以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要。5个星期后,10000件衣服就到了欧洲的货架上,它们看起来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的。这是一种价值增值的新方式,结果是使产

利丰供应链管理

利丰的供应链管理 1906年,香港利丰集团(简称“利丰”)从广州一。个小小的铺位起家,创办人冯柏燎靠着一口流利的外语,把瓷器、古董和工艺品卖给外国人,在当时成为中国第一家华资出口买易公司。现在,就像一个虚拟的“日不落制造帝国”,利丰营运版图横跨40个国家,全球有8 300 家工厂、160万名员工即使不在利丰有下,也甘愿天天24小时待命,帮它生产成衣、玩具及各种家居用品。这些产品最后会被摆放到维多利亚的秘密、美国店及迪斯尼等世界知名零售商或品牌商的货架上。2006年,利丰营业额达到2904亿,获利率3。2%。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曾4度被哈佛商学院写进教案。《时代杂志》推崇利丰“是现代买易的最佳中间人”,每天为了零售巨人们指挥着全球日用品的生产,创造出一种“无疆界制造”的经营概念。 不像福特汽车或丰田汽车强调“一条龙”的垂直生产,利丰的供应链好比射线般从中国香港发散到全球各地,完全打破原来由上到下、环环相扣的线性制造模式。举例来说,利丰要为客户生产一件衣服,他们善用比较优势,从世界各地捜寻最佳原料,像内衬来自中国合湾,衣服标签来自中国香港,拉链来自日本。最后,送到劳力成本低廉的地方完成组装工作。即使下次接到同样的订单,利丰可能会根据生产状况,调配出和上一次订单截然不同的生产组合。“就像一个分解者,把生产过程切成特定的零件,哪个供应商做得最有效率,就给哪个做”,利丰的董事长冯国经比喩道。冯国经说,现在的利丰已从一个“中问人”转型成“整合者”;中间没有附加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把市场带进来;可是整合者非常重要、没有他,客户没办法在金球找到最高效率的供应商来做事,利丰到底在造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个交响乐团,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每个厂家都是利丰的伙伴。冯国经说始终用“伙伴”称呼全球8300家供应商。 “利丰会帮助伙伴升级,这很重要,也是为什么这个网络可以成立的原因," 冯国经缓援地说出他经营的心法。而这也正是“利丰学”的真正精馆,靠时问积累,和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彼此信任、共生的双赢关系,井追求持续改进。 2003年开始,利丰再度将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升级,走面品牌授权的新版国,利丰陆续拿到李维斯、ROYAL VELVET以及ToMMY HILFIGER等世界知名品牌的设计、生产及推销工作。 问题: (l)利丰集团在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2)利丰集团在供应链中做了哪些工作? (3)利丰集团的运管模式与一般企业有什么不同?

利丰

香港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创新及其启示 1.概述 利丰公司(Li&Fung)是香港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这个发源于旧经济时代的传统的中国家族式企业,由20世纪初单一的采购代理商发展成为今天新型的跨国公司。利丰公司的成长和断壮表明,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供应链管理。 利丰公司的发展过程: 利丰公司是由现任公司董事长冯国经(维克托.玛格丽塔)的祖父,于1906 年在中国广东省创建的。时值清朝,公司的获利资本是冯国经的祖父做商务英语翻译所获得的15%的佣金。到维克托 .玛格丽塔父亲的那一代,利丰公司基本上是通过作为经纪人联系买者卖者,从中获取收益。随着买者和工厂影响的不断扩大,作为中介的利丰公司的生存空间也日渐缩小,公司佣金逐渐降至3%~5%。1976 年,冯国经结束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与获得哈佛 MBA学位的弟弟冯国纶(威廉William)一起回到香港,接替了振兴家族公司的重任,领导着利丰公司开始了三个阶段的公司经营管理变革。 (1)逐步演变成区域货源代理商,通过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拓展利丰业务 这一阶段与利丰传统商业相比,其最大的进步在于改变了只从香港进货、提供单一产品的局面,改为从多国进货、分类包装,提供一揽子产品。这个阶段虽然从中获利并不多,但获得了超过传统商业盈利的一些价值。 (2)在区域货源代理商的基础上,成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 这一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多国采购,分类包装→提供需求;采用了新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签订合同→控制工厂生产→按质按量按时交付。 (3)价值链分解,也即分散生产。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使香港地区的生产成本增加,香港经济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种大环境下,利丰公司创造性地尝试在中国内地的南方进行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的生产转移,在香港地区完成其前后部分的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成本问题,改善了利丰处境。这种分解价值链的生产方法在香港其他行业很快扩散,使香港经济获得了新生,并由此转变成服务经济。1995年,利丰公司成功地收购了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都设有分支机构的英国商行IBS(Inchcapc Buying Services)公司,使利丰公司的规模翻番、服务区域拓宽、产量也发生了飞跃,并在欧洲建立了客户基地,补充了占公司业务主要部分的美国客户的需求。由此,利丰开始了在世界范围供应链上价值链的分解、控制和合理重组,并逐渐成为 21世纪新型的跨国公司。 三个阶段的管理变革可以归结为:第一阶段是内部企业资源规划(ERP)下的“推式”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仅限于规划、管理企业内部资源,按用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自己采购材料→组装→推向市场至客户端;第二阶段是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即按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管理、控制生产→交付。ERP 管理模式已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外部,围绕产品把从事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分销等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产品供应网络的“虚拟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管理进入了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但这一阶段的原料采购在亚洲各国,生产过程仍在香港。第三阶段是利丰公司“拉式”供应链管理的拓展与创新,即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制定生产计划->选择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异地管理、控制生产→直接交付或香港成型交付。这一阶段的管理重在管理、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生产;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各业务环节,实现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进行价值链(生产过程) 的适时转移。这是利丰管理上的一个突破和质的飞跃。有效的价值链分解、控制和重组,成了香港地区乃至亚洲供应链管理创新的范例。今天,利丰正在构筑全球化的供应链复合网,并走向世界之强。

香港利丰管理案例分析

1.你如何评价利丰贸易目前的成功?其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威胁和风险在哪里? 利丰贸易适应形势与时并进,灵活地回应市场的挑战,不断地调整业务和角色:从传统贸易商转型为全球供应链管理者。这是外贸企业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延伸服务范围,满足顾客购买产品寻求的利益,从而提高售价和销量和降低供应成本,实现利润的增长的成功案例。 利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威胁主要在于合作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企业文化不一致带来的风险,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就导致企业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有较大差异,而供应链管理使不同文化的企业处于同一流程中,有时候需要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目标。此时文化冲突对供应链管理的冲击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造成供应链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供应链的破裂;第二是彼此依赖过度带来的风险,供应链形成后企业在上游有固定的供应商,在下游有固定的分销商。这在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过分依赖从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崩溃;第三是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风险,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发展规模、发展潜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往往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就导致整个链条有非常强势的部分。也有非常薄弱的环节。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供应链整体控制风险能力取决于最薄弱环节控制风险的能力。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增大了供应链整体风险。第四是业务流程优化的风险,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的过程必然影响到既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势必会遭到阻挠。一旦不能再一次成功地达到利益平衡,就会造成业务流程重组的失败,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第五是供应链自身管理的风险;第六,信息技术风险。供应链中企业安装使用新的IT运营系统,从旧流程转变到新流程,业务流程和技术方面都会出现麻烦。新系统的运作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有

2016年利丰供应链案例问题

国132 庞博5120131020 一、 1.利丰是一家什么样企业?业务有哪些? 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其中,利丰有限公司经营出口贸易业务,是全球最具规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之一;利和经销经营经销批发业务,为亚太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包括物流及品牌推广等;利丰零售包括上市公司利亚零售有限公司及其它私营业务:玩具反斗城、Branded Lifestyle 及利邦优先公司。 2.什么是价值链?利丰如何进行价值链分解?P3-8 理论上“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利丰贸易会对整条供应链进行分解,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与计划,力求不断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简单归纳,利丰贸易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为境外买家采购合适的产品并缩短交付周期。利丰贸易供应链的原动力来自各户的订单,根据客户的需求,利丰贸易为每一份订单都创造一条最有效益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 3.利丰组织结构与别的公司有怎样不同?自己定位自己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自组成盈利中心,由不同的企业家管理他们擅长的范畴,满足香港人“人人都想当老板”的企业家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以部门为基本运作单位,尽可能令整个部门集中服务一个客户。整个公司有上百个单位,各种很扁平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及竞争力,这是一种“即插即用型”的组织结构。建立灵活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营运架构,建立有利于发挥创业精神的企业营运机制,建立一套灵活而有激励性的薪酬福利制度 定位:强调企业以核心业务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4.如何理解利丰是一个信息中心?P11(信管) (1)利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电话、传真,甚至面见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现在能利用电子商贸、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虽然手段不同,但内容

香港利丰集团

香港利丰集团(以下简称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创立于1906年。,为香港上巿公司及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数成份股。利丰集团旗下有利丰贸易、利丰经销和利丰零售三大核心业务,覆盖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其商务模式是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终端零售多元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利丰集团运用供给链治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及零售三项核心业务,迄今已有97年历史。集团2002年营业额逾58亿美元,雇用员工超过18,000名。利丰集团于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中国当年首批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 在不断的发展及演进之下,利丰贸易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商贸供给链的治理者,近年来,利丰集团在与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实现多赢,价值网管理的不断创新和逐步优化使其跃居行业先锋的位置。它与许多制纱厂、纺织厂、染色厂、缝衣厂、加工厂、印刷厂、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合作生产成衣、玩具等多种商品,这些伙伴遍布亚洲各地。因此为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需要把上下游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使得各环节都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恰当的工作。从本质上而言,香港利丰集团是地道的价值网协调者,下面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分析其为价值网参与者带来的价值。 1、供应链的上游 利丰贸易主要从事的是消费品的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要出口市场。采购基地则主要集中于亚洲。但利丰贸易并不是单纯的采购代理,它早已脱离了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简单代理模式,从1906年到2002年期间,利丰贸易经历了采购代理—>采购公司—>无疆界生产—>虚拟生产—>整体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阶段,转型为一个供应链的协调者。利丰贸易在全球建立了采购网络,可以用最优惠的价格获得最优质的货源,这一优势不仅为利丰提高了利润空间,也使更多的客户忠实于利丰贸易的服务。随后又实施了无疆界生产模式:利丰在香港的总公司只从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高附加值的业务,而把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分配到最有优势的地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生产。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利丰公司又实行了虚拟生产,负责统筹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这主要通过高效率的组织和严密的调度管理价值网—集成供应链实现的。利用其十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整合公司的内部信息,也使与客户、生产商和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保持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师、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以合理的价格准时向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如利丰生产的一件衣服,很可能纺纱是韩国购买的,纺织漂染是在台湾进行的,然后运到人力成本较低的泰国进行缝制,并用日本生产的优质拉链。利丰在供应链上游从事的工作体现了价值网理论中“与客户保持一致(customer-aligned)”、“合作与系统化(collaborative and systemic)”的特点,为每一份订单定制个性化、高效率的供应链方案。 2、供应链中游 利丰经销的核心业务是代表供应商接触并组织当地的零售商和分销商,为产品打通销售渠道。主要的服务包括市场推广、品牌建立、品类管理以及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拓展。近年来利丰又实施了Oneworld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将产品市场信息和供应链信息有效的进行管理,使得市场和销售人员能够更准确把握市场,做出正确决策。需要说明的是,利丰并不是自己建立一个市场和经销部门,因为利丰所擅长的核心业务是国际贸易而非市场推广。而要在经销代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采取的策略依然是兼并。对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而言,要靠自己的力量进军当地市场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了解市场、拓展分销网络将是巨大的时间和资本消耗。将不熟悉的业务交给有丰富营销经验、分销网络和对当地市场充分了解的代理商

香港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读书笔记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读书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利丰集团介绍 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础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详见下图) 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组织 利丰于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当时中国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外贸易的垄断。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利丰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传至冯氏家族的第三代,即冯国经和冯国纶。2007年,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包括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聘用员工超过25000名,年盈利超过135亿美元。利丰集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效率的产品供应,已达到“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消费产品”的目标。 利丰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数项成功的并购活动,包括:1995年,收购老牌英资贸易企业英之杰公司旗下的采购出口业务(天祥洋行);1998年,收购英之杰公司在亚太区的欧美快流消费品及医疗产品的经销业务及相关的物流与生产业务;1999年,收购太古集团(Swire Goup)及巴金莉有限公司(Camberley);2000年,收购香港从事采购出口商Janco公司。 1992年,利丰集团旗下经营出口贸易业务的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现在恒生指数及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数成分股。2001年,利丰集团属下经营OK便利店的控股公司利亚零售有限公司亦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4年底,利丰集团重组并拆分了它的经销业务,把利和经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至2006年底,利丰集团成功进行30多项收购业务,令集团业务迅速增长。 利丰集团最高管理层由冯国经博士和冯国纶博士。冯国经博士任利丰集团非执行主席,提名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冯国纶博士任利丰集团总经理。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概念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国际背景: 一、全球化对企业的挑战:全球竞争 二、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时间和价格 三、信息和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可行 四、竞争力和利润的新源头:零售价里的“软三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千方百计的增加收入和减少成本。但是许多上品的制造成本已经到了不可能在降低的地步,因此,只有从其他环节,例如: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信息和管理等,入手。 供应链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但是我们总结出三方面: 1、供应链是由客户(消费者)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中间经过运输和仓储),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手里的各项业务活动。 2、供应链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和企业内的部门单位,供应链的这些单位之间互动和关联,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合作。 3、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应链的信息流程带动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决定实物流程,实物流程反馈为资金流程。

利丰集团

国际物流 题目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研1309班 学生陈红霞 学号2013220269

一、利丰集团简介 利丰公司是由现任公司董事长冯国经的祖父,于1906年在广州创立的。时值清朝,公司的获利资本是祖父做商务翻译所获的15%的佣金。到父亲那一代,基本上是作为经纪人联系买卖双方,从中获益。随着买方与工厂影响的不断扩大,作为中介的利丰公司的生存空间也日渐缩小,公司佣金逐渐由10%降至3-5%。1976年冯国经结束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与获得哈佛MBA学位的弟弟冯国纶一起回到香港,领导利丰公司开始了一个阶段的公司经营管理变革。 第一阶段:逐渐演变成区域货源代理商,通过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拓展利丰业务。这一阶段与利丰传统商业相比,其最大的进步在于改变了只从香港进货,提供单一产品的局面,走上了从多国进货、分类包装、提供一揽子产品服务的新路子。这个阶段虽然从中获利并不多,但积累了有别于传统商业盈利模式的宝贵经验。这一阶段的管理变革是内部企业资源规划(ERP)下的“推式”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仅限于规划、管理企业内部资源,按用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自己采购材料、组装、推向市场至客户端。 第二阶段:在区域货源代理商的基础上,成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与实施者。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即由用户需求、多国采购、分类包装、提供需求;采用了新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签订合同、控制工厂生产、按质按量按时交付。这一阶段的管理变革是把“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ERP管理模式已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外部,围绕产品把从事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分销等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产品供应网络的“虚拟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管理进入了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但这一阶段的原料采购在亚洲各国,生产过程仍在香港。 第三阶段:价值链分解,也即分散生产。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使香港地区生产成本增加,香港经济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利丰公司创造性地尝试在中国内地的南方进行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中间产品的生产转移,在香港地区完成其前后部分工作,从而有效解决成本问题,改善利丰处境。这种分解价值链的生产方法在香港其他行业很快扩散,使香港经济获得了新生,并由此转变成服务经济。1995年,利丰公司成功收购了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都设有分支机构的英国商行IBS公司,使利丰规模翻番,服务区域拓宽,产量也发生了飞跃,由此利丰开始了在世界范围供应链上价值链的分解、控制和合理重组,并逐渐成为21世纪新型的跨国公司。这一阶段的管理变革是利丰“拉式”供应链管理的拓展与创新,即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制定生产计划、选择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异地管理、控制生产、直接交付或香港成型交付。这一阶段的管理重在管理、控制关键环节的生产: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各业务环节,实现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进行价值链(生产过程)的适时转移,这是

案例分析: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案例分析: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乔建锋,广州) 一、利丰集团的简介: 于1906年,利丰集团由一人年轻的企业家冯耀卿(别名:冯柏燎)和一位瓷器贸易商李道明在广州创建成立。至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后来经发展成为香港最在的出口贸易公司,公司是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① 二、利丰集团由传统公司演变为全球性公司的切入点是什么? 一个公司的成长,也有一个生命周期的问题。公司的发展阶段、规模大小、管理水平、和经营范围,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否则公司的生存就是一个问题。当然,公司的外部环境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利丰集团由小变大,由传统变为现代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其切入点,或者说是关键点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1.公司规模的变化要求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①PP.23,24;P74。

在管理学理论中,有一个管理幅度的问题。但是管理幅度只是相对于单个管理者而言。对于公司的整个组织而言,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只能对一定规模的公司组织进行有效管理,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系统的复杂,家族式的管理已经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是否能顺利由家族式的公司转变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公司是许多传统家族式公司发展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利丰公司,在1973年,冯国纶和冯国经兄弟二人劝说其父亲把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即把公司上市。这一点正是公司由传统公司转变现代公司的关键步骤。②2.随社会环境变化的公司定位转移 在P57介绍,利丰贸易向高增值模式转型,从贸易中间人、简单代理商、增值代理商、贸易供货商、和虚拟生产逐渐过渡。这一点的逐渐过渡或转移下是公司的一个定位转移。 公司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公司适应变化。这不仅是公司的适应变化,而且是公司在社会中价值所在。如果不能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原有赢利业务可能变的不赢利,最后失去竞争力。从供应链角度讲,这是利丰公司的供应链长度的延伸和深度的加深。这个转变也是公司从一个采购代理商进渡到供应链管理者。 ②P19

利丰的供应链管理

香港利丰的供应链管理 案例 当前的竞争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传统、单一服务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更不能让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战略。 利丰集团于1906年在广州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嫁大型跨国公司,主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业务网络遍布全球40个经济体系,2008年集团总营业额达167亿美元。利丰为跨国客户提供一站式经销服务,包括生产制造,市务推广和物流配送三大业务;为亚洲区业务伙伴提供综合分销服务,包括营销、物流及制造三大业务。 利丰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不断创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利丰以供应链理念运作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利丰以“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产品”为目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产品供应服务,这一供应链管理过程给利丰带来丰厚利润。 利丰为何看重供应链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一条龙本地化生产模式逐渐被全球网络化运营模式所代替。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配送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以利丰贸易日常成衣订单为例,其所需原材料包括:棉线、布料、拉链、衬里、纽扣、标签和其他辅料,这些原材料的合适的供应商可能分布在全球,比如面料来自韩国、衬料来自台湾、纽扣来自中国内地、标签和其他辅料来自香港等。在生产程序上,衣服可能在南亚染色,在中国内地裁制,然后送回香港作质检和包装,再出口给欧洲、亚洲或美国的客户。因此,要保证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所有原材料顺利运送到生产地、不同生产地生产的成衣如同出自同一工厂、准时配送等,如果按照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将无数的工序、地区和企业组织协调起来,实施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才能确保各类订单按时、按质完成,客户才能得到更优质、廉价和多元化的商品,供应链管理对利丰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丰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利丰供应链的实施阶段及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第一阶段,“推式”供应链管理,通过规划、管理企业内部资源,按用户的实际产品需求,进行“采购→分包组装→市场或客户”的模式运作。 第二阶段,“拉式”供应链管理,此阶段利丰开始加强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围绕

利丰集团供应链分析

企业物流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电子与自动化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02 姓名:杨滨瑜 学号:08090218 任课教师:孙秋菊 题目:利丰集团供应链分析 时间: 2011 年月日

利丰集团供应链案例分析 摘要: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佳创意、最具有竞争力公司,整个亚洲只有15个,香港只有两个,它不是和记黄埔、也不是新鸿基地产,而是很多人还不熟悉但是是香港最大的贸易公司利丰集团和ESPRIT 公司。 从一个传统的贸易商,发展为一家跨国的商贸集团,利丰是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实践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的。其成功并不基于发明了某项伟大的产品或软件,而是利用其深厚的商业关系、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创新的流程设计,处理好与客户和生产商之间的互动关系。利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垂直配套服务组合,包括产品设计及开发、原料采购、选择工厂、生产安排及管理、品质监控,以至出口批文和装货付运等服务。在世界变“平”的今天,利丰并不谋求在一个地方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而是通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对每个步骤进行优化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关键词:利丰;供应链;全球化 一、利丰集团供应链结构 图1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

(一)上游段落:从设计、采购到生产 利丰集团供应链上游的主要工作流程为:分析顾客(消费者/客户)需求,设计和 开发产品,选择生产商和供货商,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料,监控生产和保证质量。 利丰贸易不会去影响每个供应商或制造商完成工作的方式,因为它将自身定位为整个供应商网络的指挥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利丰贸易只需确保每个供应商都达到指标,并且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及准时交付到顾客手中。 (二)中游段落:现代经销、批发与代理 图2 利丰贸易——供应链的上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