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二、体验科学探究

【课前预习】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后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_______(会/不会)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提问上节课布置完成的实验

1.检查学生做惯性实验的结果。

2.蜡烛在水与油的混合液中,会处于什么状况?葡萄呢?

二、教学内容

1.学生阅读P3-5,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①发现的现象②实验过程③实验研究④实验结果

2.活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①提出问题: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②提出猜想:能装10 – 100根等等(水是否会溢出)

③设计实验:杯子、水、回形针

④实验验证:向装满水的杯内放回形针

⑤结论:放入的回形针的根数与容器有关

⑥新的猜想:玻璃与纸杯对放入的针的多少有影响吗?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一定会感到有趣。同时也会感到吃惊——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点归纳〗

科学探究经历的环节:

〖当堂反馈〗

【课后巩固】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课前预习】

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________。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动的形态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声音还具有能量,叫做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____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________。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

通过使一张报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个笔帽发出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二、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1.平时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否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3.实验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①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正在抽出空气的玻璃瓶内,声音会____________。

②通过推理,我们可知,声音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音是一种波

通过演示实验及观察水波知道声音也是波,叫声波。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

阅读课本P10内容知道,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_m/s,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声能。

〖要点归纳〗

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我们把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传播

4、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_____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当堂反馈〗

1、由实验可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通常我们称发声的物体为。

2、吹笛子时能发出优美的乐曲,其中声音来自()

A. 手指的振动

B. 嘴唇的振动

C.笛子的振动 D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

3.金鱼缸边的小明与小红发现每当他们击掌时,缸中的鱼就游开了,此现象表明空

气、 、 能传声。

4.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弱最后消失,

这说明声音要依靠 来传播。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5、如右上图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 ,靠在

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 ,这是由于 将右边音叉的震动传

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6、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长水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端会听到 次声

音,最先听到的声音从 中传来,最后听到声音从 传来。

【课后巩固】

1、“雨打芭蕉”发出声音,这里主要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

A.雨点

B.空气

C.芭蕉 D 以上都是

2、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方式传播,当它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就产生声音的

感觉,所以我们把它叫 。

3、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蜡烛

在晃动,这说明 和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课桌时,金鱼立即受惊,其中传播声音迅

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传声途径是( )

A 、桌子—空气—水—金鱼

B 、细棍—空气—水—金鱼

C 、桌子—鱼缸—水—金鱼

D 、细棍—鱼缸—水—金鱼

6、小明和小刚找2 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

后绷紧细线,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如下图:

①他们用“土电话”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的人用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

属丝制成“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

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_(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二、声音的特性

【课前预习】

1、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____,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

3、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_______不同的缘故。

4、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活动1.3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动幅度有关

设计: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检验: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

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1.4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问题:硬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检验:第一次把钢尺伸出桌外10cm,用一定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

第二次把钢尺伸出桌外5cm,用同样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

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1.5辨别声音

通过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知道声音的另一个特性——音色。

〖要点归纳〗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低。

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4、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为声音的三要素。〖当堂反馈〗

1.小李在学了有关声音的特性以后,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的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

音调频率

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声

音色振幅

2、牛的叫声与小鸟是不同的, 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_____

比较高; 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 比较大。另外两者的

________也不相同。

3、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

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

________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

4、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进行如下实验:

(1)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

(2)使一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 ,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5、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 )

A.录音机

B.电话机

C.扩音机 D 隔音罩

【课后巩固】

1、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 ;

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

3、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 )

A. 琴弦调紧一些

B. 琴弦长一些

C. 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 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5.观察下图可知,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 、 不同,即使发出

________与 都相同的声音,借助仪器可能观察到 不同的声音,它们声

波的 是不同的。

6、百米赛跑场上,记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

A.完全一些

B.好一些

C.差一些 D无法判断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课前预习】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 ___、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

2、噪声是指那些 ____、 __令人烦躁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3、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__ ______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_________处控制、在_____________中控制和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区分乐音和噪声。

(1)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体验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正常播放、过响播放)

(2)用塑料泡沫摩擦干燥的玻璃板。

提出问题:你分别有什么感受?

2.了解生活中的噪声的主要来源。

3.认识噪声的危害

⑴实验探究

a.二人一组,用时间表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次/分。

b.用单放机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再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__次/分。

⑵从物理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认识噪声的危害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P17表格内容)

4.噪声的控制

设问: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追问: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声源、传声介质、人耳)

师:通过上面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

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各举一些事例说明。

5.做一做:比较几种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沐塑料)的隔声性能。

需要的器材:闹钟一只、鞋盒一只、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沐塑料若干,还需要的器材为`_____________。

〖要点归纳〗

1、乐音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波形时有规律的。

2、噪声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波形时杂乱无章的。

3、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4、噪声控制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和在人耳处减弱。

〖当堂反馈〗

1、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波形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

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填序号)

(1)自习课上的喧哗声(2)早读时的朗读声(3)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

(4)装修房屋的电钻声(5)教师讲课干扰了课堂上某个同学的瞌睡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小,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后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4、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例子是()

A.戴耳塞

B.给机器加上隔音罩

C.手枪上有消声器

D.安装隔音罩

5、如下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1)是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是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6、课本P19“www”T1

【课后巩固】

1、成语“掩耳盗铃”是在下面哪个过程中减弱噪声(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无法判断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dB。

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主要区别是()

A.两者的响度不同

B. 两者在同一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C. 两者的频率不同

D. 两者声源所做振动的波形不同

4、如右图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前预习】

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2、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

3、阅读课本,填出下列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蝠_____________ 海豚_____________ 猫_______________

人类_____________ 狗_______________ 大象_____________

4、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试一试:用力挥动手臂,看到手臂在振动。你能听到手臂振动的声音吗?

2、介绍人耳的听觉范围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

3、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

4、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5、次声波。

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可以传的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要点归纳〗

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主要应用。

〖当堂反馈〗

1、教材P23“WWW”的第1 题。

2、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3、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4、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

A. B超成像

B. 声呐测距

C.一种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

E.超声波焊接器 F.分贝仪

5.下列哪一种动物对次声波最敏感?()

A. 海豚

B. 猫

C. 人类 D .大象

【课后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 超声波不能获得集中的声能

D 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浮。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风暴来临了。就画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

D.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3、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中的对话

B.狗听到火星上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察觉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有些动物能运用超声波进行交流、导航以及寻找食物。例如,有的训狗人常吹一种哨子,发出频率在_________Hz 以上的超声波,人虽听不见,但狗却向训狗人跑来。海豚都是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信息、领航和寻觅食物的。大象睡觉醒来时,会用脚踏击地面,从而产生频率在________以下的次声波。这种声波传得很远,可以被其他的大象听到。

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

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时产生的是超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主备人:戴宗燕审核人:曹德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出它们的状态.雨______,露_____,雾______,霜_____,雪______,冰雹_______.

2. 把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直到完全烧干,先后经过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质的状态有固态,如:、、;液态,如:、、;气态:如、、;物态变化有、、、、、

4.在酒精灯的使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物体时,物体放在内焰加热最好

B.有时可以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

D.燃烧的酒精洒出后,应用湿抹布扑盖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通过自主阅读P30页信息快递,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二、活动2.1: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问题1:加热冰的过程中,观察水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2:它们的形状、体积有何特点。

问题3:列举生活出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三、补充活动:加热碘锤

结论:物质的状态与_________有关

〖要点归纳〗

1、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态的变化与_______有关。

〖当堂反馈〗

1、在常温下,下列各物质状态与水银相同的是()

A.液化煤气

B.食盐

C.氧气 D 二氧化碳

2、自然界中出现的“雾”,是属于水状态中的()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 气、液混合态

3、常温下煤油的特征是()

A.有固定体积和形状

B. 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

C. 没有固定体积和形状 D有固定形状,没有固定体积

4、下列物质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液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有(填序号)

(1)露(2)雪(3)铁水(4)干冰(5)水蒸气(6)霜(7)雾

(8)盐(9)碘蒸汽(10)玻璃

【课后巩固】见评价手册P14-15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

2、人体正常的温度_______,开水的温度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_。

3、℃ 是 的符号,读作 ,-1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而言,普通人洗澡时的适宜水温是( )

A.20℃

B. 40℃

C. 60℃

D.80℃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观察温度计的外观和结构,对照实物阅读课本P 31页“液体温度计说明书”及课

本P 32页“信息快递”。完成下列问题:

①简述温度计的构造。 ②测温原理什么?

③你所观察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④读数时注意什么问题?

⑤温度计刻度单位是什么? ⑥你还有什么问题?

完成P 32页,学生议一议,学生做一做,对物体温度进行估测

二、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导效应”

三、介绍体温计。

阅读P 34页www 中第3题,了解体温计的构造特点,量程和分度值

〖要点归纳〗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温度单位叫____________ ,单位符号是_____。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_________

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

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以下的温度可以读作“零下”或“负”。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体温计:

(1)测温物质是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当堂反馈〗

1、 请指出温度计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1) ;

(2) 。

2、人体的正常温度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沸水的温度是 。

3、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 ,不要碰到 ,读数时视

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D 用酒 精棉球擦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

P15-17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二、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_______。

2、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______态变成_____态,这种状态变

化叫蒸发;将烧杯中的水烧开后继续加热直至水烧干,此时的水由____态变成___态叫沸

腾。

3、回忆:在注射前,用酒精棉球擦皮肤时,会感到 ,你猜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开水时,要想水能继续沸腾,必需不断的给水_____。

5、在家中自己烧一壶水,观察烧开水的全过程,看气泡大小和听声音高低有什么变化?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汽化概念

在手背涂上酒精,通过这个活动得出汽化定义。

二、引入蒸发和沸腾

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沸水,思考两杯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

归纳小结:这两杯水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物理中称第一种为蒸发,第

二种为沸腾

三、观察蒸发现象

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知道蒸发需要__________。

蒸发的特点:

四、观察水的沸腾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

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

① 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_____,沸腾时声音________ 。

水沸腾前气泡由______变_______,水沸腾时

气泡由______变_______。

②从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沸腾前对水加热,水

的温度__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

度_________,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停止对

水加热,水_____沸腾。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沸腾时水由液态变为

________,水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______点。

时间/min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描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连线要用平滑的曲线。

⑤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特点:

条件:

阅读P38页“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汽轮机和蒸汽轮机

〖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做汽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需要_________,蒸发有__________作用。

3、沸腾是在_______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需要_______.

4、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____________,气泡__________;声音________,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_;气泡__________;声音________。

5、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当堂反馈〗

1、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能使牛奶延缓变质,是因为蒸发________

2、和_______ 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如图,甲、乙

表示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

其中_________图是沸腾时的情况。

3、如图可知:水加热记录的初温是实验时水的沸点

是,沸腾前共加热了 min。沸腾时观察到水

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4、当用酒精擦在温度计的液泡后,会观察到温度计内液面()

A.不断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P18-19

二、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液化,此过程是 (填“吸热”或“放热”)。

2、 做一做: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_现象。,

3、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夏天从冰箱内拿出冷冻食品时,会看到食品周围有 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 。

5、了解日常生活中“白气”、 “露水”、“雾”是怎么回事.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1) 如图a 所示,在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取一干燥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观察瓶

中是否会出现朦胧的“白雾”?并同时观察蒸发皿的底部出现

________。

“白雾”是小水滴。“白雾”和蒸发皿底部出现的小水珠, 是

水蒸气(透明的)遇_______(冷/ 热)凝结成的小水滴。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如图b 所示,若在蒸发皿中倒一些热水,观察瓶中是否会出现

朦胧的“白雾”?并同时观察蒸发皿的底部是否会出现小水珠?用

手摸蒸发皿的上方,有什么感觉?

要使水蒸气液化温度必须足够低,水蒸气遇_____(冷/ 热)液化,液化时气体______ (吸热/放热)。

问题1:上述实验中“白雾”和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问题2:为什么生活中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伤得厉害?

问题3:请学生举例生活中一些液化现象。

问题4: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二、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

皮塞堵住孔,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举出些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例子。

〖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做液化。液化______ (吸热/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当堂反馈〗

1、夏天从冰箱内拿冷冻食物时,打开冰箱门,会看见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_______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气的灰尘上所形成的;而取出的冷冻食品周围有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卫生间里有人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开门通风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清晰明亮,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情况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只有液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只有汽化

3、烧饭的锅盖掀开后,盖内有大量水珠,这是通过方式形成的。

4、下列各自然现象中,其形成原因属于液化的是()

A. 冰

B. 霜

C. “白气”

D. 露水干了

5、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

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P20-21

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熔化,熔化要 热(填“吸”或“放”)

2、晶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香、蜡烛、玻璃、冰、萘、海波、沥青、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晶体 。

4、你体验一下,用手摸0℃的水和0℃的冰,哪一个更冷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

根据实验,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经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 凝固:

举出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呢?

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

观察实验,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冰状态的变化,

在书上42页画出冰的温度时间图像

(2观察实验,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烛蜡状态的变化,

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烛蜡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归纳小结:冰、烛蜡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三、介绍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

四、介绍几种物质的熔点:

〖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熔化。熔化过程热(填“吸”或“放”)

2、晶体有________,非晶体_______(有/没有)熔点。

3、晶体熔化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特点: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

〖当堂反馈〗

1、物体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变化需吸、放热,条件与汽化相同的应是,此过程物质由态变为态。

2、如下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

3、右上图是冰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

冰的起始温度是,刚开始加热最初5min内冰为态,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min,此过程物质的状态是共存,到达20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4、用冰冷却比水好,这是由于()

A 冰比水冷 B冰是固体使用方便 C 冰比水传热快 D冰熔化时要吸热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P22-23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教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粒子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 五、浮力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2) 第二章、光现象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7)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 (10) 第五章电阻及欧姆定律 (16) 第六章电功率 (22) 第七章电与磁 (24) 第八章信息传递 (26) 第九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28) 第十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34) 第十一章力与运动 (37) 第十二章机械与人 (39)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 (41)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45) 第十五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49)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授课形式】实验教学;实例教学;识记教学;例题教学;教材展示教学等【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举例:讲话时喉咙的振动;吉他) 2.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举例:敲击桌子能听到声音)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作为常识识记)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举例:吉他或翻书)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一个人的声音大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两个人声音不同)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有规律或无规律;好听悦耳或难听刺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污染环境)。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戴耳机) 四、超声与次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不能听到)。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 复习和总结 4课时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较前后是否一致。 (二)讲授新课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2.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人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编辑:佚名日期:2012/10/16)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一: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最全面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超详细)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 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 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 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 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 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 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 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 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 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12/4 原创精品资料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1 第二章、光现象3 第三章物态变化5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8 第五章电阻及欧姆定律14 第六章电功率19 第七章电与磁21 第八章信息传递22 第九章多彩的物质世界24 第十章熟悉而陌生的力30 第十一章力与运动33 第十二章机械与人35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38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42 第十五章小粒子与大宇宙46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授课形式】实验教学;实例教学;识记教学;例题教学;教材展示教学等【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举例:讲话时喉咙的振动;吉他) 2.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振动产

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举例:敲击桌子能听到声音)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作为常识识记)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举例:吉他或翻书)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一个人的声音大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两个人声音不同)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有规律或无规律;好听悦耳或难听刺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污染环境)。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戴耳机) 四、超声与次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不能听到)。 【真题大练兵】(2009年)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 B.今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60℃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220V 2.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3.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6.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B〕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初二物理上册辅导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辅导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 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 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 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 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 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 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 长针走一圈是30 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 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 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 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 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 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 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时间为2 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 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书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书 【篇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 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2.力。 三、德育目标: 1.2.配合。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三、进行新课 [师] ] 0.1-1实验 [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想想做做]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 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2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成的。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初中物理 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 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 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 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 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 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 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 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 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 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初中物理力教案

力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引出力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一步认识力,明确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最后介绍力的三要素,明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五部分组成。这些内容是初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重要性可见一斑。 ★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丰富,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因此要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去上好这节课。 ★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学法指导★ 阅读法、事例法,学生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最新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初三总复习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 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 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空气340 1.0倍 水1500 4.4倍 铁、玻璃5000 14.7倍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 [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