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

1.公司概况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始创于1992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2.34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在全国设有14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2002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案例分析

2.1质量成本构成简介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2.鉴定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而开展的测量、评估或审核成本。例如入厂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成本;测量和检测仪器设备的核准成本等,可以由财务部门在进行核算时直接进行处理。

3.损失成本又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产品之前,或者向顾客提供服务之前所发生的成本。如废品、返工、重新检查检验、原材料评审以及产品降级而引发的成本。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或者装运产品之后,以及向顾客提供服务期间或之后所引发的成本。如顾客投诉处理、退货、保修以及产品召回等成本。需要在公司外部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

上述成本的总和,构成了总质量成本。

2.2大连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2.1.1大连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法的原因分析

2002年,大连三洋制冷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后,对现场中的库存、制造过多(早)、等待、搬运、加工等七种浪费的存在有了比较清醒地认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加以消除。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很多由相关的管理工作引起的浪费难以度量,其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不易衡量。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将阻碍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

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一体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竞争国际化。跨国集团蜂拥而入使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在产品过剩、价格大幅下降的价格战局面下,降低成本已成为每个企业的重点工作。大连三洋制冷在设计工艺、采购、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采取了通常的降低成本措施之后,降低成本工作陷入瓶颈,如何选择新的突破口?

大连三洋制冷早在1996年就在中央空调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质量管理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质量损失难以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测量,而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又存在着许多无效的管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难以得到持续改进。为此,需要一种新的工具来发现这些质量成本的浪费,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三洋制冷选择了质量成本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2.2.2实施前注重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大连三洋制冷为了搞好质量成本工作,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推进机构,各部门主管和推进人作为组员,成为工作推动的主力军。此外,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全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的改善工作,推动质量成本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2.2.3在实施成熟后,将质量成本制度化

大连三洋制冷在质量成本法实施成熟后,把业务流程程序化,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到ISO9001体系中,对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使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并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更新与完善,做到以实践来完善理论,而不是拿理论框架来束缚企业自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相关理论。

2.2.4三洋制冷的质量成本管理相应流程处理详解

三洋制冷为了搞好质量成本工作,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推进机构,各部门主管和推进人作为组员,成为工作推动的主力军。在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后,在财务部和品质部的推动下,以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为突破口,进行了许多的工作改善,推动质量成本工作的有序进行,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以生产现场中发生的质量问题为例:根据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由员工填写《工序质量反馈单》,经部长确认后,由品质人员给出处理意见。当员工按处理意见完成后,还需要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表》,由品质人员确认。当确认为报废时,还需要填写《废品报告单》通知财务部和库房后,才能重新下料。在整个过程中,所造成的工时等损失,并没有单独核算,而是计入正常工时中。因此,按照这种方法,虽然质量体系得到维持运行,但是质量成本损失无法计算,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改善了。

在实施质量成本方法后,品质部把上述表格合并为《工序质量反馈处理单》一张表格,并重新规划了流程:

首先由制造人员填写“质量问题”以上的栏目,经部长确认后,交由品保人员填写“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栏目,并进行质量责任判定,提出处理意见,交给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签字,根据不同的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流程处理:

(1)处理意见为索赔时,生产人员直接持本单据财务联、仓库联到仓库重新换货,无需再开领料单。工时处理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没有进行生产,换料后生产按照正常生产填写工时。二、如果已进行生产,换料后按照返工的工时处理流程进行。送回仓库的物品按《索赔物品管理规定》执行处理。

(2)处理意见为返工、报废、改为它用时,由品质人员下达派工单号码,制造部根据派工单号码重新开具出库单,把派工单号码作为新的产品编号,到财务部签字后,到库房领料,并在重新生产或者返工作业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处理记录,检查者填写检查结果,经品保确认后,由生产人员将本单据与生产工时记录单、停工工时记录单一同交给品保。品保人员将本单据财务联及相关工时记录单等直接转给财务,同时根据本单据作好日常台帐登记,定期发送财务部。

在实施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把业务流程程序化,把相关内容纳入到ISO9001体系中,对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独立的质量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毫无意义。质量成本只有显示出特定领域方面的财务投入情况,并且要明确成本改进的机会,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财务部在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了汇总统计后,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分析,对损失金额较大的项目优先解决,拟定对策并推动实施,并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使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也使降低成本工作的困局得到突破。

通过上述改善,不仅使精益生产方式的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而且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是企业的降成本工作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在具有原来的差异化战略优势的同时,在成本上接近了主要竞争对手,为企业在竞争天平上投下了一颗重重的砝码,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3.大连三洋制冷案例对我国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三洋制冷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建议,供我国其他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时作为参考。

(一)明确职责,落实到位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严格考核,真正体现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再次,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最后,建立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试点成功,全面铺开

管理层同意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后,可以先选一个试点来说明过程和益处,这时不需要整个组织的全面介入和调动广泛的资源。来自试点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应与财务和质量人员一起参与质量成本的评估工作,先对质量改进机会进行粗略估计,然后通过过程管理或其他方式来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试点成功后,管理者看到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处,再进行全面推广就比较容易了。

(三)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质量费用开支的实际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衡量质量成本,制造企业常采用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把包含质量开销的财务账目分离出来,按预防、鉴定、内部损失或外部损失成本分类,从而对质量成本进行比例估算和根据业务量进行调整,对重点损失重点管理。

(四)质量成本制度化

如果企业已经明确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涵义,就需要进一步使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质量成本应该是业绩的一种度量,用于对持续改进和战略策划的决策,必须规定信息收集和报告的职责和格式,以及用于决策的频率和日程。并加强对在职员工的教育,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员工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帮助公司在质量业绩和成本之间建立永久的关系。此外,还应当在实施过程中依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成本制度。

案例二:大连三洋压缩机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案例

1.企业简介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简称DSA)是由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日本双日株式会社按40%, 55%和5%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62亿日元,投资总额95亿日元。主要生产商用制冷半封闭压缩机和商用空调用涡旋式压缩机。产品主要用于商用冷冻冷藏展示柜、冷冻冷藏保鲜库、大型低温加工间、综合物流中心以及分体空调、户式中央空调等制冷领域。

1.1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经营状况

大连三洋压缩机于1995年10月18日开业,连续10年产值利润同步高速增长,平均年增幅高达37%。其产品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格力、美的、春兰、海尔、科龙,以及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著名企业的供应商。半封闭压缩机在陈列柜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高达60%,涡旋压缩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成为压缩机的市场领导者。

从开业至今,三洋压缩机凭借世界领先技术和国际化管理经验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公司产品通过:CCC中国强制认证、美国UL认证、欧洲的TUV,VDE,CE认证,日本“设计强度确认试验适用证明书”等;公司先后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荣获:“机械工业现代管理企业”、“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中国压缩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产品奖”等各项荣誉总计38项。

DSA自1994年落户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迅速增资、年年扩建,现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3.6万m2,建筑面积8.1万m2,现有员工180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本科学历占13%,中专和大专学历占84%。

1.2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职能分配

图1.1为大连三洋压缩机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在保证统一指挥的前提下,考虑了组织内部的专业化管理。为了实现扁平化管理,公司将组织机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领导决策层,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构成;第二个层次:业务监督层,由综合管理部及其下属的管理中心、规划监察科、总经理办公室等科系构成;

第三个层次:业务执行层,由制造部、质管部、采购部、生产调度部、生产技术部、研发中心、整备中心、涡旋销售部、销售公司、安装公司、经营管理部、财务部、总务部等13个职能部门及其下属的科系构成。各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分配情况见表 1.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主要职责基本落实,如能协调一致,可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表1.1 各个部门职能分配表

图1.1 组织结构图

2.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2.1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DSA依据质量成本管理的需要,确定各相关部门的专(兼)职质量成本核算、统计和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其具体的分工职责如下:

(1)财务部

①确定质量成本科目和业务设置、负责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②一级核算单位,收集质量成本数据,组织质量成本核算,并对二级核算单位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协调,提供质量成本报表。

(2)质管部

①制定、检查、落实质量成本计划,监督、检查、考核质量成本体系的运行情况。

②按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收集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并编制成本报表。

③对质量成本进行定期分析的总体分析,提供分析报告,并指导各部门进行专项分析。

④制订质量改进措施。

⑤协助财务部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和协助财务部对二级核算单位的核算工作进行协调。

⑥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归属做出裁定,必要时提请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仲裁。

(3)综合管理部

负责制定年度质量成本目标,监督检查质量成本目标完成情况。

(4)其他部门

①收集、核算、提供本部门负责的质量成本相关原始数据。

②按时编制本部门的质量分析报表。

③组织落实本部门以及质管部提出的质量改进措施。

④做本部门负责的质量成本初步的专项分析。

2.2质量成本的开支范围

(1)预防、鉴定成本方面

①为开展质量管理和改进产品质量而消耗的各种原材料、动力、燃料、物品的费用。

②从事质量管理、检验的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按其一定比例提取的相关附加费用。

③为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使用的监视与测量装置、仪器、仪表的折旧费以及实际支付的中、小维修费,及为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使用的工具、量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以及以上所指对象的日常维护校准费用。

④质管部以及其他部门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⑤质量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认证、测试以及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咨询等所支付的费用。

⑥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费用和质量奖励支出。

(2)内、外部损失方面

因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停工损失、返修、减产、产品降级等内部损失费,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的对外维修、服务等部门的外部质量损失费。

2.3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一级科目为质量成本,二级科目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详细的三级科目分类情况参见表2.1。

表2.1 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2.4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核算

DSA质量成本核算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种会计凭证和会计账户、各种统计凭证和统计报表、其它与质量成本相关的各种原始凭证。

DSA质量成本核算主要以“帐内核算”为主、“帐外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这两种核算的主要差别在于主要负责的部门不同,“帐内核算”的主要责任部门为财务部,而“帐外核算”的主要责任为质管部。

首先由费用发生部门填写相应的记录和单据,然后由财务部按科目类别进行

分配、汇总和编制质量成本费用明细表。

(1)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产生部门主要包括制造、设备、工艺、仓储、物流等部门,这些部门负责填写与内部损失有关的各种统计报表。内部损失主要包括零部件的自废损失、返工返修工时损失等。质管部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财务部负责填写明细中涉及的费用金额,质管部将带有费用金额的明细,按照质量成本科目分别进行核算。表2.2和表2.3以零部件损失、返修返工费用为例,介绍DSA公司2008年内部损失成本核算情况。

表2.2 部分损失明细表(单位:千元)

表2.3 返修返工损失明细表(单位:千元)

(2)外部损失成本

DSA公司2008年外部损失成本核算如下:

表2.4外部损失成本明细(单位:千元)

售后服务部门负责填写外部损失明细表,主要费用包括零部件维修费用、运输费用、索赔、差旅费以及售后人员工资等。财务部负责填写明细中涉及的费用金额,质管部将带有费用金额的明细,按照质量成本科目分别进行核算。

(3)预防和鉴定成本

由财务部根据己有的财务统计报表,按照已经识别出的与预防和鉴定成本相

关的会计科目,直接提供预防和鉴定成本的核算明细表。质管部将预防和鉴定成本报表,按照质量成本科目分别进行整理与核算。

DSA公司2008年预防成本情况如表2.5所示,主要包括了质量培训费、质量管理活动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保证部门的办公费、质量保证人员的工资及相关费用等。

表2.5 预防成本明细(单位:千元)

DSA公司2008年鉴定成本情况如表2.6所示,主要包括了实验检验费、质检部门的办公费用、检验检测设备的维护(包括维修、保养、检定、校准等)及折旧费用、质检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等。

表2.6 鉴定成本明细(单位:千元)

2.5质量成本数据的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对质量成本核算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所得到的信息,来寻求比例较大的质量成本支出,确立高质量成本项目。

下面将从质量成本总额、质量成本构成结构、质量成本科目与相关指标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对DSA公司2008年的质量成本统计数据加以分析。

(1)质量成本的总额分析

DSA公司2008年度质量成本总额核算如下:

质量成本总额=预防成本十鉴定成本+损失成本

=1198.9+1233.6+1568.8=4001.3千元

从总额分析看,总质量成本为4001.3千元,可见DSA公司的质量成本数额很大,很有潜力可挖。从表2.7可以看出,2008年预防成本相对稳定,无大幅度变化,而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中鉴定成本变化较大的原因有计量器具的采购((7月、10-11月)、噪声实验室的改造((3月、5月)等;内部损失成本中,2-3月份的异常变化主要由连杆材质及其加工不良所引起的原材料损失和工时费用;6月、8-9月份的外部损失成本金额的突然升高,主要是由市场返品数量的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维修差旅费用的增加而引起的。

表2.7 质量成本总额明细(单位:千元)

图2.1为DSA公司2008年质量成本短期趋势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各月总质量成本的变化情况、各月的质量成本的大致构成以及其中的异常变化等,同样可以反映上述的分析结果。

图2.1质量成本总额趋势图

(2)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质量成本结构是指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DSA公司2008年质量成本的构成情况分析如下:

桑德霍尔姆认为预防成本7.9%、鉴定成本23.8%、内部损失成本43.5%、外部损失成本24.8%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质量成本结构。哈灵顿认为预防成本10%、鉴定成本25%,内部损失成本57%、外部损失成本8%为最佳质量成本结构。朱兰博士认为预防成本10%、鉴定成本40%、内外部损失成本50%为最佳质量成本结构。

最佳质量成本结构并不是产品质量水平最高时的质量成本组成,而是质量总成本最低时的质量成本组成,此阶段损失成本占到质量总成本的50%,而预防成本仅占质量总成本的10%,它既不处于质量成本曲线的改进区,也不处于质量成本曲线的过剩区(完美区),而正处于质量成本曲线的控制区。本文认同朱兰博士提出的最佳质量成本结构,即预防成本10%、鉴定成本40%、损失成本50%为最佳质量成本结构。

从DSA公司质量成本构成分析看,各项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为: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30.0%: 30.8%: 39.2%

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30.7%: 8.5% = 75%: 25% 可见,DSA公司的预防成本明显偏高,而鉴定成本偏低,表明企业应加强质量成本意识,树立质量成本观念,严格控制预防成本的支出,同时应在质量检测方面投入必要的资金。

表2.8为DSA公司2008年度各月质量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月的质量成本构成情况与2008年度整体的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基本相同。

(3)质量成本科目与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DSA公司选取了质量成本率、质量损失率、内部质量损失率等三个指标进行质量成本的比较分析。

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在他的《削减质量成本》一书中说,质量成本不应该超过4%-5%。表2.9为DSA公司08年三个质量成本关联指标的月度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月度的质量成本率介于1.0%-2.5%之间,远远低于克劳士比大师所说的4%-5%。结合DSA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加以分析,上述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成果有多完美,而是质量成本数据搜集的不全面、不完善所造成的。

图2.2反映了DSA公司2008年月度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率和质量成本率的趋势变化情况,从图中亦可直观看出各种关联指标的异常变化。

图2.2 质量成本指标趋势图

2.6质量成本报告

DSA公司质量成本报告分成月度质量成本报告和年度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2)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四个二级科目的金额以及费用明细;

(3)四个质量成本二级科目的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4)利用帕累托图、折线图、柱状图等进行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

(5)质量损失率、质量成本率、内部质量损失率等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6)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单项分析;

(7)典型事例及重点问题的分析等。

3.质量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DSA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还仅仅停留在统计阶段,没有系统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没有质量成本目标、计划和考核。从而质量成本管理未能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起到应有的作用,背离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初衷。因此,为了加强和改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以及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识别和分析当前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1质量成本管理执行体系的问题分析

DSA公司未形成系统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由预测、设定目标、制作计划、有序地开展与控制、积累与收集数据、核算与分析数据、形成报告、考核等多个环节构成。它们彼此相互作用,上一环节的实施,可以引导下一环节工作的开展,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指导企业顺利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然而DSA公司目前只有数据的积累、收集、分析、报告以及事后控制等五个环节。从图1.4中可以看出,现行的质量成本管理执行体系更多地关注于数据信息的传递、汇总与分析上,而在质量成本的预测、目标、计划、考核等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则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应有的管理执行体系。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内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因而在工作中需要这些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来组织和协调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其方针、内容等由质管部和财务部负责拟订,其牵头部门应为质管部。

图3.1 现有的质量成本管理执行体系

3.2质量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问题分析

DSA公司通过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制度》规定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以质管部的工作内容为中心,其他部门均作为协助。例如质量成本原始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报告的形成等由质管部负责。财务部虽提供按科目分类的质量成本明细表,但这些科目并不是整个质量成本的全部,其余的科目需要质管部来完善、收集、汇总和整理。这就不可避免使财务部门不了解这些科目的数据来源和核算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确定数据来源是否合适,以及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这说明企业的财务会计标准与质量成本核算标准存在着不协调,没有统一由财务部核算,由质管部自己负责质量成本的统计与核算,导致质量成本项目或数据的界定不完善,难以较好地与财务数据接轨,这样不仅重复浪费人力资源,没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会使质量成本内容定义不明确、科目设置不妥当,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状况。 DSA公司质量成本数据失真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内部损失成本中的废品损失、返工返修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停工损失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3.3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问题分析

从DSA公司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中,不难发现其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范围较小、不完整、不完善,远远没有达到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真实水平的程度。例如:

(1) DSA公司存在统计基础不完善,数据来源不全面等问题,导致质量成本的数据信息缺乏完整性,统计分析结果与实际状况偏差较大,指导意义不大,甚至误导了使用这些信息的管理者。比如没有完全统计非质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活动所花费的工时,没有有效统计上报因质量问题、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等。

(2)对四个科目的质量成本归类不够明确,存在分类不当的情况,使其质量成

数字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数字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化应用越来越趋向于务实,企业在考虑信息化能为自身带来什么样变化的同时,成本已经逐渐成为其选择ERP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在民营企业身上尤为明显。 不过,ERP不同于普通的产品,仅仅是选择低价产品并不能控制信息化的成本。如果只是按照价格来选择产品,很可能因产品的质量和厂商的服务能力而导致实施周期增长,最终导致成本的增加乃至项目的失败。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ERP成本的降低涉及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实施周期、后期维护、厂商服务能力等诸多因素,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最终降低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那么,该如何全面控制信息化的整体成本,并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呢?深圳得润电子集团在推进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得润电子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得润电子始创于1989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多家控股公司,产品涉及电子连接器、汽车线束、精密组件等领域,在深圳、青岛、合肥、襄樊、长春等地建有制造与研发基地,目前企业拥有总资产3亿多人民币,净资产接近一亿元,有近4000名员工,在国内连接器市场排名第一。目前,得润电子拥有康佳、海尔、科龙、创维、一汽大众等国内用户,并对索尼、东芝等国外厂商供货。 早在2001年,得润电子就有了上ERP系统的初步想法,随着企业管理变革的不断推进,这一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自从得润电子于2001年聘请金劲松担任总裁以来,得润电子开始了对集团结构的调整,于2002年8月完成了股份制改制,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并分别从我国台湾和一些日本企业聘请专家任职高层。在这一从所有者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得润电子的管理逐步得到了加强。不过在金劲松总裁看来,管理加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键指标明确化、数字化,最终以绩效考核体现。”要实现这一点,得润电子必须要借助ERP系统。 事实上,从记者的调查来看,得润电子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有了较好的ERP实施基础。早在上ERP系统之前,得润电子就拥有了三个信息化系统:一个是K公司的财务系统;一个是革创的物流系统;还有一个是企业内部的OA系统。除此之外,得润电子的青岛子公司使用的是海尔的SAP供应链管理系统。虽然这些系统之间的共享性不好,数据是分块、零碎的,但较好的信息化应用为ERP系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的基础。 2003年10月末,得润电子开始实施ERP系统,并于今年3月份成功上线。“通过ERP

完整版项目管理案例经典分析珍藏版

案例1背景: 某钢厂改造其烧结车间,由于工期紧,刚确定施工单位的第二天,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任命项目经理和组建项目经理部,业主就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份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深度满足管理规划要求,但业主不接受,一定还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 问题: ①项目经理未任命和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就正式发表了施工组织设计,其程序是否正确? ②业主一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其要求是否一定正确? ③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简述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 ④试说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 答:①程序不正确,公司还未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无人审核和批准,不能发表。 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冶金建设工程中,实际上一直使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说明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已达到项目管理规划的深度要求,不必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有: a.规划目标包括项目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条件分析及其他内容等; b.内涵包括施工部署、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和其他文件等。 ④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为:实现最优化控制;动态控制;主动控制;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控制;建立大控制系统的观念;要对规划的实施明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职责、对执行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总结。 案例2背景: 华北某厂1260m3级高炉扩容改造工程。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为了实现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扩容改建任务,该扩容改造,应采用高炉整体平移新技术。高炉分两段安装:第一段为移送;第二段为悬吊,高炉本体工程拟定在拼装平台上基本完成,尽量缩短停炉后施工工期,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高炉本体平移作业采用滚动摩擦方式液压缸推送。要求“新、旧高炉中心线重合,标高与原设计标高相符,误差控制在5~8m”。高炉本体移送重量约4500t。推移高度约为36m,推移距离约42m。高炉本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分步向炉基平移。 问题: ①结合本案例谈谈项目目标的制定。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 1.公司概况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始创于1992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2.34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在全国设有14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2002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案例分析 2.1质量成本构成简介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公司企业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 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 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供应商则不用备很多货,一般有能满足3天的需求即可。美的零部年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70-80次/年。其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 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让美的“欣喜不已”;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 消解分销链存货 在业务链后端的供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美的也正在加紧对前端销售体系的管理进行渗透。在经销商管理环节上,美的利用销售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经销商的销售信息(分公司、代理商、型号、数量、日期等),而近年来则公开了与经销商的部分电子化往来,以前半年一次的手工性的繁杂对帐,现在则进行业务往来的实时对帐和审核。 在前端销售环节,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不用备货了,“即使备也是五台十台这种概念”——不存在以后听淡季打款。经销商缺货,美的立刻就会自动送过去,而不需经销商提醒。经销商的库存“实际是美的自己的库存”。这种存货管理上的前移,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和精准的鬼斧神工制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 2002年,美的以空调为核心对整条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更多的优秀供应商被纳入

工程项目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背景: 某钢厂改造其烧结车间,由于工期紧,刚确定施工单位的第二天,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任命项目经理和组建项目经理部,业主就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份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深度满足管理规划要求,但业主不接受,一定还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 问题: ①项目经理未任命和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就正式发表了施工组织设计,其程序是否正确? ②业主一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其要求是否一定正确? ③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简述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 ④试说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 答:①程序不正确,公司还未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无人审核和批准,不能发表。 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冶金建设工程中,实际上一直使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说明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已达到项目管理规划的深度要求,不必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有: a.规划目标包括项目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条件分析及其他内容等; b.内涵包括施工部署、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和其他文件等。 ④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为:实现最优化控制;动态控制;主动控制;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控制;建立大控制系统的观念;要对规划的实施明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职责、对执行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总结。 2、背景: 华北某厂1260m3级高炉扩容改造工程。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为了实现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扩容改建任务,该扩容改造,应采用高炉整体平移新技术。高炉分两段安装:第一段为移送;第二段为悬吊,高炉本体工程拟定在拼装平台上基本完成,尽量缩短停炉后施工工期,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高炉本体平移作业采用滚动摩擦方式液压缸推送。要求“新、旧高炉中心线重合,标高与原设计标高相符,误差控制在5~8m”。高炉本体移送重量约4500t。推移高度约为36m,推移距离约42m。高炉本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分步向炉基平移。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目录 1案例介绍 (1) 1.1 公司简介 (1) 1.2 小米手机 (1) 1.3 战略概况 (1) 2案例分析 (2) 2.1小米公司的产业链及竞争环节分析 (2) 2.1.1产业链分析 (2) 2.1.2 手机竞争环节分析 (5) 2.1.2.1 硬件竞争分析 (5) 2.1.2.2软件竞争分析 (6) 2.2小米公司价值链分析 (12) 2.2.1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的分析 (12) 2.2.1.1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 (12) 2.2.1.2解读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 (13) 2.2.1.3小米公司的创新与挑战 (15) 2.2.2小米手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16) 2.2.2.1苹果手机 (16) 2.2.2.2华为手机 (17) 2.3 小米公司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命题 (18) 2.3.1 行业选择与业务定位 (18) 2.3.1.1 行业选择 (18) 2.3.1.2 业务定位 (19) 2.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19) 2.3.2.1创新的低成本营销模式 (19) 2.3.2.2实施成本企划,精选方案,精简成本 (19) 2.3.3 如何依靠、培育、发展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20) 2.3.3.1优秀的团队 (20) 2.3.3.2客户与公司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 (20) 2.3.3.3强大的关联公司后盾 (21) 2.4 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战略 (21) 2.4.1价值创新 (21) 2.4.1.1价值创新的概念 (21) 2.4.1.2价值创新的原则 (21) 2.4.1.3价值创新的实施途径 (22) 2.4.2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点 (22) 2.4.2.1销售方式不同 (22)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_案例3_5

吉林省自学考试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实践考核报告 题目:案例三 TCL项目研发成本的控制案例案例四三峡工程的进度管理 考生姓名:栾雪 考核号: Z36 准考证号: 291312100006 考核教师:

目录 案例三:TCL项目研发成本的控制案例..........................1问题1:TCL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是什么?研发成本的控制有效吗?为什么?................................................................1 问题2:TCL公司应如何从全局出发来考虑项目成本的控制?...............2 问题3:请简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和作用?............................3 参考文献............................................................4 案例四:三峡工程的进度管理...................................4问题1:请问三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为什么要分三大层次、监理层和施工承包商层进行进度管理..........................................4 问题2:为什么说项目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关键在于项目进度基准计划?为什么进行项目进度基准计划修改必须慎重?....................................5 问题3:从三峡工程的时间管理中你能学到什么?........................6参考文献.........................................................7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

质量成本控制案例:案例一:大连三洋制冷质量成本管理应用实例 1. 公司概况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三洋制冷)是国际一流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专业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始创于1992 年9月11日,注册资金20亿日元,投资总额60亿日元,净资产 2.34 亿元,年生产溴冷机2000台,真空锅炉1000台,GHP燃气空调10000台。在全国设有14 个营销大区,28个营销服务事务所。大连三洋制冷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全系列中央空调产品,通过HJBZ22 中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JB8656中国机械产品安全认证。其制冷的所有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 并以其高质量大批量出口日本。 1992 年成立以来,大连三洋制冷以差异化战略为经营战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先者。然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2002 年,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大连三洋制冷开始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 案例分析 2.1 质量成本构成简介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总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是由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两部分构成,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两项之和统称为损失成本或结果成本)等。但质量成本不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成本。 按照产生流程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 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改进班组会议、质量策划、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可以由成本发生部门把成本汇总后提交给公司的财务部门,由财务部按照质量成本的管理要求重新进行科目分配。 2.鉴定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而开展的测量、评估或审核成本。例如入厂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成本;测量和检测仪器设备的核准成本等,可以由财务部门在进行核算时直接进行处理。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 为什么要参加培训: 1.成品价格市场要求不断降低!原材料与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要有效地降低企业 的总成本,一味依靠降低采购成本来降本,势必导致供应商与客户两败俱伤!必须从软成本入手,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数目惊人,如富士康的苹果手机质量事故导致10亿元的损失,但目前没有引起众多企业管理层足够重视,而质量成本就是企业的第一大软成本; 2.据美国质量协会统计,企业显性质量成本一般占总运营成本(不含原材料成本)的25% 以上,而隐性质量成本则是显性质量成本的3-4倍。如果产品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金矿,那么质量成本就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银矿; 3.如果质量成本控制不好,将可能直接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产品制造成本、库存资金 占用成本、客户服务成本,而间接导致客户定单的减少和企业品牌的减分,甚至企业的关门或破产; 4.质量成本管理涉及质量管理知识,本课程把复杂的质量管理进行简约化总结,使你能够 抓住质量管理的关键点,扩大你的知识面,并使你能够和质量人员一起参与质量管理; 5.质量成本管理涉及成本管理知识,本课程从成本控制体系的新角度来处理质量成本的管 理问题,如提出支持质量成本核算的“多因多果”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方法,使你能够在掌握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处理其他方面的成本管理,增强全面成本管理的能力。 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质量成本的四个分类? 2.如何通过会计科目设置正确地核算质量成本? 3.如何判断各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的准确率,以保证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性? 4.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的考核指标并深入地分析质量成本,找出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5.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计算质量预防成本或鉴定成本的投入效率? 6.如何进行质量成本预算,以及和质量管理人员一起解决所发现的质量管理问题? 7.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8.如何建立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包括编写质量成本管理文件和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9.如何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系统? 10.认识如何以质量成本的变化来判断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培训特色: 我们注重理论的同时,顾问师将通过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与学员共同分析,使学员轻松的掌握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 参加人员: 总经理、管理代表、财务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成本核算员、统计员、成本管理体系内审员等。 学员背景要求:

项目成本管理案例

第4章项目成本管理案例 项目的成本是项目的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费用的总和。项目的成本管理对于组织来说非常重要,成本管理并不只是把项目的成本进行监控和记录,而是需要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项目的成本隐患和问题,在项目遭受可能的损失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 项目成本管理希望节约项目的费用,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减少成本。例如:在信息系统项目中,减少测试无疑能够减少项目的费用,但没有测试,如同许多曾经进行过的信息系统一样,把用户当做测试者,可能对项目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或者使得项目的成本大为 提高,或者让项目走向失败的边缘。 4.1案例一:成本估算 阅读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估算方面问题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4.1.1案例场景 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为国内教育提供信息化服务,成立业内一流的研发中心,不断研究和推出深受用户欢迎的软件产品,客户遍布中国每个省/市/自治区。公司创立8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技术管理来完善产品和提升服务品质,已成为中国教育软件研发领域首家通过3评估项目的公司。 张工是的项目经理,1个月前刚接手某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完成项目需求调研后,张工开始制定详细的进度和成本计划。表4-1和表4-2 分别是张工用两种方法做的项目成本估算,估算货币单位为(元)。 【问题1】(8分) 请用200字以内说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成本估算的基本方法。 【问题2】(8分)

表 4-1和 表4一 2分别 采用了 什么估 算方 法,表 中估算 成本A, B各为 多少? 【问题3】(9分) 请结合你本人的实际项目经验,用300字以内文字分析信息系统项目成本估算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应该避免的常见错误。 4.2案例二:成本估算 阅读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估算问题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4。4.2.1案例场景 希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优势,坚持沿着产品技术专业化道路,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提供完整全面的解决方案。李工是证券事业部的高级项目经理,目前正负责国内B银行信贷业务系统的开发项目。作为项目经理,李工必须制定高质量的项目管理计划,以有效实现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正式立项后,李工制定了一份初步的项目成本计划。李工估计出了每项工作的工期及所需要的工作量,如表4-4所示。此外,表4-4也给出了每项工作除人力资源费用外的其他固定费用(如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问题1】(6分) 请计算表4-4中每项工作所需安排的人 力资源数量(按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 【问题2】(6分) 假设每种人力资源的小时成本如下:测 试员30元/小时,程序员40元/小时,软件 设计师60元/小时,系统分析师100元/小时。 请计算每项工作所需的总费用(每周按照5 个工作日计算)。 【问题3】(6分)

成本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第10题:1A420000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案例)(本题:30分) 某市政府新建机关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最高为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框架结构,整栋建筑呈“回”字形,中间设计为封闭采光天井,天井屋面位于二层顶部,采用点支式夹层玻璃幕,最低处离地面高度7.8m。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成立了项目部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对人、物、管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人危险场所。物的不安全状态有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管理不安全因素有对物的管理失误,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环境有缺陷、防护用品有缺陷等;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和对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全。事件二:项目部从噪声排放、粉尘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废水排放等方面着手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又根据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等情况对识别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全。 事件三:项目部制定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其中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当做到围挡、大门、标牌标准化、材料码放整齐化(按照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集中码放)、安全设施规范化、生活设施整洁化、职工行为文明化、工作

生活秩序化。建筑工程施工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不扰民、现场不扬尘、运输无遗洒、垃圾不乱弃,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问题】 1.事件一中,人、物、管理的不安全因素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2.事件二中,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还应包括哪些? 3.事件二中,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依据还应包括哪些? 4.事件三中,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应做到内容还应包括哪些? 5.事件三中,建筑工程施工要做到的工作还应包括哪些? 答疑:参考答疑: 1.事件一中,人、物、管理的不安全因素还应包括: 1)人的不安全因素 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厂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 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物的不安全因素

项目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

在建筑市场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形势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黑洞”,是当前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重点。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结合个别项目成本管理案例,从项目竞标、建造和构成项目成本的费用结构入手,剖析了项目成本的“黑洞”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堵塞“黑洞”措施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项目成本管理“黑洞”成因分析。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协 调的系统。项目亏损或成本增高,既有经营原因造成的“黑洞”,也有管理原因造成 的“黑洞”。 1、投标制造的“黑洞”。企业经营为追求业务量,项目承包人为取得经营承包 业务,往往取向于较低的报价作为中标“利器”,对工程成本缺少严密的测算和分析,为日后工程施工承包埋下潜亏隐患。 2、市场变化“黑洞”。在业务承揽过程中,缺少考量市场变化因素,特别是建 筑市场的政策变化及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考虑较少,为日后施工承包增加了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3、业主变化的“黑洞”。在承揽业务以及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过程中,缺少考 量业主方面带来的风险因素;企业与承包经营者缺少对业主的综合实力,信誉以及资金考量,同时对业主经营风险的关注很少,一旦业主产生经营不善或经营风险转嫁,企业及工程施工承包者就会面临连带风险,并造成项目亏损。 4、人才使用“黑洞”。为开拓经营渠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掌握一定社 会资源、金融资源渠道的“人才”进行招安并给予承包经营,缺少对其进行实力考察、培训,施工承包缺少实时管控。一旦招安的“人才”是个空架子或施展套现、跑路、 欺诈等功夫,等发现问题造成损失时,为时已晚。 5、成本控制总目标缺失“黑洞”。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虽有,但却没 有严格执行,而使项目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6、材料管理制度“黑洞”。在亏损的项目中,购买材料无计划、超定额购买、 高价购买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材料的积压、超支;进出库数量、质量把关不严,使用浪费、丢失现象严重。 7、分包工程“黑洞”。对劳务分包队伍,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造成 材料超支;对分包队伍施工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造成巨额亏损;让多个外部单位挂靠,仅象征性

质量成本管理(故事案例分享)

质量成本管理 第一讲你有同样的烦恼吗(上) 引子:你有同样的烦恼吗 图1-1 XXXX公司贾总的烦恼 1.XXXX公司贾总的烦恼 XXXX公司的贾总最近有点烦,不断有事情需要他处理: “贾总,最近又有新的客户投诉了”; “贾总,又走了一批人”; “贾总,订单不足了”; “贾总,上一笔货款又逾期了”; “贾总,这个月的费用又超标了” …… 2.解决之道——削减成本 人们遇到这种事,最自然的选择是要削减成本: 免掉不是紧急的支出,例如,压缩教育经费; 裁员; 降低采购成本。 于是,公司开始了各种削减成本的工作。 3.削减成本之后 3个月以后,确实取得了效果,各种绩效报上来,贾总非常满意。

图1-2 削减成本5个月之后 5个月后,原来的问题全面反弹,现场返工增多了,设计变更增多了,报废不断上升,三包费用增加,客户抱怨上升,银行又要起诉他……这时的贾总,又开始头痛了。 贾总生病了,不得不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里,挂号、划价、验血、取药……一层、二层、三层、四层楼地跑,贾总被折腾得要死,向医生抱怨。医生说,我们也是人,谁为我们想啊。你有意见可以看看外面的牌子。 4.AQL政策 图1-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贾总一看:医院是高风险行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不就是AQL政策吗?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就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它是一种默认的潜规则,也就是说,即便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在允许范围之内,大家也会认为是正常的。 【案例】 假设一家有100张床位的医院,分三个科:外科,内科,妇产科。如果这家医院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等于1的话,意味着外科基本上每天有7个指标的错误;内科每天有5个指标的错误;妇产科每天有将近4个半的错误。因为医生说:我们也是人,是人都可能会犯错误。

成本控制失败案例

企业经营失败案例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管理员代为选出揪错┆评论┆举报 changyang0371 [学者] 我国 1.北京的三元牛奶 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控制乏力 市场结局:三元已经在大本营北京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 此消彼长 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主要的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下,竞争乏力,三元2004年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而最近,产品涨价——三元希望借此来摆脱亏损困境的险招,有可能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北京市场的乳业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2004年10月,北京三元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大本营失守以及成本控制乏力,使得三元利润大幅下滑。三元股份第三季度的季报披露,2004年1~9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5439万元。2004年12月22日,郭维健因业绩原因,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 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主要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 败笔解析: 品牌力不如对手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而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幅将相对放缓。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 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促销力度,以及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很多。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北京人的牛奶”和“新鲜牛奶”等概念之间。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三元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价格缺乏竞争力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李光斗发现: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早在2003年年底,在北京市场上伊利和蒙牛的产品销售价格就比三元低。如伊利500ML 利乐包买四赠一,同规格的蒙牛也是买四赠一,价格都是11.2元,每袋2.24元,而旁边的三元则为2.6元/袋。 到了2004年,蒙牛、伊利又发起多轮降价促销活动,第一轮价格战从6月底至8月中旬,促销、买赠幅度之大都为近年来所罕见;国庆黄金周过后,第二轮价格战又重新燃起,甚至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宝钢集团的成本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 一、宝钢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从公司投产至今,宝钢成本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综合消耗管理到责任成本管理,从责任成本管理到标准成本管理,从标准成本管理到目前的战略成本管理,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都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适应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一)经营环境的变迁 宝钢于1978年12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1985年正式投产至今,公司经营环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1985年—1989年,一期生产及二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公司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此阶段处于成本核算阶段,主要采用成本综合消耗额管理。第二阶段(1990年—1995年,二期生产及三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步进入了转型阶段,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大力实施减员增效、主辅分离,管理重心向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倾斜。此阶段处于成本节约阶段,主要采用责任成本管理。第三阶段(1996年—1999年,一、二期稳定发展及三期全面建成逐步投产阶段),是一个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经营环境。此阶段经营管理的突出特点是:苦练内功,节支增效。此阶段处于成本控制阶段,开始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改制上市,三期全面投产阶段),此阶段处于提升成本竞争力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体系。 (二)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的思路总是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宝钢成本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本核算阶段(1985年—1989年)

成本控制经典案例

成本控制其实就是两张表 时间:2011-08-15 10:4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中国大厨0602期点击:1189 次管理厨房,不但要知道厨师每天用了多少料,更要知道该不该用这些料,我的体会是——成本控制其实就是两张表 武春风,现任辽宁省天香居酒楼厨师长。 我刚来这家酒店时发现进出库制度很全,表格也不少,可大多是针对打荷和切配的,很少有落实到厨房出品的核心——厨师身上的。厨师每天的用料主要是和库房对账,比如今天一位炒锅师傅用了一袋鸡精,在对账时只对是否领了一袋鸡精,而厨师用这袋鸡精做什么却没有人去查。这就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比如我们店里有8位炒锅师傅,3位凉菜师傅,饭店的菜属于中等菜量,店里的师傅做菜时很少用盐,而是多放美极鲜、蚝油、鸡精来调咸口,这就造成了很大浪费。其实在绝大多数菜品中,降低这些高成本的提鲜调料的用量,主要用盐来调咸口,成菜效果丝毫不受影响,还避免了“鲜得发腻令人生厌”的情况发生。因此如果不限制厨师用料,只是机械地对上账目,对成本控制并没有实际作用。我来店里观察了一周,制定了下面的表格,很有效果,每位师傅每周能节约200-300元,11位师傅一年能节约多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其实,节约就是增加利润,增加饭店的竞争力!下面的这个表格适用于30-50人之间的中型厨房,大型或小型厨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或补充。 这个表是我刚到天香居时做的,它的前提是:销售额统计要准确到人;重要调料的使用承包到人,不允许交叉使用。这样,每个厨师一周内的工作及用料情况便会明白无误地呈现出来,下面选取其中三个人来说明。(表一) (表一)同菜系厨师出品情况全方位统计表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及案例分析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及案例分析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及案例分析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费用; 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费用; 3.物流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二、降低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从微观的角度观察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水平就会下降。正是由于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 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方式方法有: 1、采用目标成本法,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树立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3、加强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5、建立高效的组织模式和规范的物流模式来控制物流成本 6、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案例解析: 一、引言今天的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且消费者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及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从而使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捉摸不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的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还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又将受到国外汽车

质量成本分析案例(DOC10页)

精品资料网()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非常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 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按照隐性损失 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控制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如果按照实现353规划既定 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品质均衡的决策

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益”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根据可识别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未来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