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要点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要点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要点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要点

一、判断题

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0 .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11 ×.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12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18 √19.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20 ×罚轻重的程度。

×2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22×

×23.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24.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25×.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

26.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27.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

28.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29.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30.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31.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32.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

33.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

34.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35.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36.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37.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38.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39.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40.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

4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

42.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43.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

44.《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45×.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试验四个阶段进行。

46.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47.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

48.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指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

49.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

50.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51.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52.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53.环境保护法产生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5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55.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

56.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交办管辖、移送管辖等种类。√

×57.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

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

染环境,.58 ×政惩罚措施。

×59.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答案多项选择题

.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1 )。村级网E县级网省级网 B C市级网ABC

D A国家网)的特征2.农业环境具有(ABC E永久利用性不变性B地域性C变动性 D A整体性

)。3.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

B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A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

D 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

ABCD

E全过程管理与监督

)。4.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

BCD

高效化安全化B减量化C资源化D无害化EA 。5.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AB 国际组织C个人D 单位E公民BA国家

6 ).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

BC

E责令恢复排除危害D责令停产A没收财产B赔偿损失 C )阶段7.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

BCDE AE备案CA调查B申辩报批D决定

)等。8.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A机械噪声BABC 社会生活噪声E 工业噪声D

)类型。9.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A

ABCDE 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D

.自然保护区分为(10 。)AB 地方级国家级A B 县级市级CD村级E 2

11.行为者的过错分为()。

A故意B过失C直接D间接E疏忽AB

12.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ABCD

1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

A地质遗迹类B古生物遗迹类C古动物遗迹类

D古植物遗迹类E文化遗迹类AB

14.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措施。

A防范性B禁止性C控制性D预防性E可用性ABC

15.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特征。

A整体性B分布的区域性C潜力的更新性D数量的有限性E种类繁ABCD

16.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

A速度快B范围大C持续时间长D可隔离E可流动ABC

17.土地资源具有()特点。

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C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D生产能力的永久性E利用的可再生性ABCD

18.风景名胜区按照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BCD E 镇C 省级D国家级A村级B市级

19.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ABC E游览区C实验区D 参观区A核心区B缓冲区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有(20 C损害方式多样A污染源多B分布广泛ABCDE 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D危害后果严重

)蔓延性等特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21AB .预见性D.可控性 E A.危害性极大B.突发性C.可测性

)和两个方面。22.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CD

.期限E.功能D B.内容C.目标A.对象

)两种。2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

CD E.图表型.数字型C.数据型D.文字型A.表格型 B .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24ABC E.村级网D.县级网A.国家网B.省级网C.市级网),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25.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ABC ED.参观区.游览区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

)特点。26.排污收费具有(

C.强制性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A.设立专项基金ABC

.不固定性 E D.随意性

)的管理和使用。27.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 .征收渠道E C.征收对象A.征收标准 B .征收范围D.征收方式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28 )A.行为违法

.行为有危害后果B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者有过错

ABCD .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E

3

29.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

A.地域管辖B.指定管辖C.级别管辖D.交办管辖E.移送管辖ABCDE

30.()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

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B.全过程管制原则C.风险控制原则

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ABCDE

。)31.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

C.监视性监测B.特定目的监测A.研究性监测ABC .征收目标ED.环境质量监测

)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32.(C.电磁性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A.机械噪声

ABC

E.社会生活噪声D.工业噪声

)等特点。33.环境影响评价具有(ABC E.稳定性.预测性D.多变性BA.客观性.综合性 C )等。34.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

ABC

.公民个人D.企事业单位E 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A.国家)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35.(C.地方环境标准B.行业环境标准A.国家环境标准

ABC

E.整体环境标准D.地域环境标准

)的农药。36.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

E.实用D.无毒B.经济ABC

C.安全A.高效

)等几种。37.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

ABC E.刑事制裁.刑事责任D.行政处分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 C )。38.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

ABCD E无限性永续利用性 D 不可替代性B有限性C不可移动性 A )特点。39.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

ABCD .稳定性 E C.层次性D.协调性.配套性A B.发展性)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40.(

.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AABCD

D.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41. 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D E原生环境C生活环境C D生态环境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

)。42.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DE

E草地D草山B草坡 C 滩涂A草皮

)三个阶段。4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

ABC E缓慢发展快速发展 C D挫折A创建B恢复

.()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44CDE 综合性 E 预测性D客观性A多变性B稳定性

C )特点。45.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ABCDE E可与环境隔离危害后果严重B分布广泛 C D扩散范围大污染源多A

)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46.(

ABCDE E降级C记大过D撤职记过A警告 B 。)47.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以将其划分为(ABC

D参观区E游览区核心区A B缓冲区C实验区

48.()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

ABC E社会生活噪声DCBA机械噪声气体动力噪声电磁性噪声工业噪声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主要内容包括(49 )和管理及使用。BCD C 征收对象A征收标准B 征收范围D征收数量E 征收方式A

4

50.()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B行为有危害后果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ABCD

)蔓延性等特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51BE

危害性极大 E D 不可预见性A预见性B突发性 C 可测性

)等。52.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ABC E公民个人D企事业单位国家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 A )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53.(

ABC E可再生性分布不均匀性D可与环境隔离性A有限性B不可再生性 C )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54.(

C土地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形状调查A土地权属调查

ABC

土地面积调查ED土地统计调查

)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55.ABC

E评价D规划投产使用设计A B施工 C

。)56.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

BCD

E 镇级D国家级省级B市级 C 村级A

)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57.(

ABC 刑事制裁D行政处分 E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

)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58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ABCD

重点防治制度E )阶段。59.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

ABCDE E备案决定 C B申辩报批 D A调查

)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60CDE A发展性D协调性 E C 稳定性A配套性 B 层次性

答案名词解释1.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大气和生物等。

3.无过错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清洁生产制度4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全过程削减污

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的法律规定。5.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是指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放射性物质,造成改变环境放射性水平,使环境质量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放射性污染6

态环境的现象。7.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

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城市环境8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城市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

5

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

9.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10.民事制裁

是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依法追究并强制因污染危害环境而承担民事责任者履行其民事义务。即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迫使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履行其民事义务。

11.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排污单位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每个单位都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民事责任。

12.环境放射性水平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辐射水平。

13.污染者付费

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14.环境标准

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

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15.混合责任

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按照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

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也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17.混合责任是指排污单位与受害者的过错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安装双方各自行为的情节,分别确定各方的民事责任。

18.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简答题答案 1.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和依法转让制度2.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制度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制度4.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2.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1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2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3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4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也称行政处罚法定或者合法性原则。1.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行政处罚有哪些原则?3.

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依据、形式、幅度和程序对承担行政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也称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 2.

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包括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等内容。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3、

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畸、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1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在哪些情形下当事人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4.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6

2.受他人的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5.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全面管理,重点控制原则1 .全过程管制原则2 .风险控制原则3 .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等4 .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6.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1 2.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原则3.禁止排放固体废物和产生者处置原则4.集中处置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5.对危险废物实行特别严格的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7.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1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2 3.土地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4.土地生产能力的永久性8.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环境保护法是从保护环境因素着眼,以减少或者减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浪费、破坏以及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其目

的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效益;经济法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资源”,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

.环境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2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因素中的森林、草原、土地、

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着眼于各国环境因素之间乃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关联性。民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着眼于保护其所有权、使用权关系,并不以其关联性为条件,也不是以危害生态平衡为宗旨。

9.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1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2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10.我国环境保护法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1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贯彻执行某一原则,同时要求贯彻执行其他一些原则,违反某一原则,又会影响到对其他原则的实施。11.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行政处罚原则,是指立法机关设置行政处罚规范,和执法、司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它贯串于整个行

也是使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和适当的法律保障。政处罚过程,是具有约束力必须普遍遵守的法律规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即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形式与幅度给予行政处罚;须依照法1 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即设定的行政处罚规范必须与义务规范相当;必须全面认定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行2 政处罚的轻重必须在法定的处罚形式和幅度之内。.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至决定行政3 7

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倚、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

1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13.目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短缺、森林破坏、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破坏、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14.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履行环境保护法律程序的法

《环境法》作业考核试题

环境法 一论述题 (共4题,总分值40分 ) 1. 论述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0 分) 答:总量控制制度;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是指依据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定条件,界定海洋利用的主导功能和使用范畴。此外,我国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已实行的一-些制度,如”三同时”制度、落后设备强制淘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申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环境监测制度等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有规定。 2. 论述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措施。(10 分) 答: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具体地讲,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水利、卫生、地质、市政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还须要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卫生行政、地质矿产、市政管理和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所谓“结合各自的职责”是指水利管理部门要结合水资源保护、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地质矿产部门要结合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卫生保健、卫生防疫的管理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饮用水源、医院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市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排入下水道污水和其他城市生活污水实施监督管理;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要结合江河整治工作和对有关方面的协调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跨地区的江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10 分)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C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 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 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ABC) A、技术; B、设备; C、材料和产品; D、工艺; 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ACD)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CD ) A、社会教育机构; B、职业技术学校等; C、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 的和负责。(BC ) A、科学性; B、真实性; C、准确性; D、及时性; 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 据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B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 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BC)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 D、环境保护研发; 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C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9.垃圾成灾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新环保法考试题

环保法培训测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新环保法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 )。 A、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B、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 C、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 D、遵守环境保护的政策 2、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损害担责的原则。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 D、社区配合 3、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以151票赞成、3票反对、6票弃权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将于()起施行。 A、七;2014年9月1日 B、八;2015年1月1日 C、九;2016年1月1日 D、十;2014年10月1日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环保法立法的目的?( )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 ) 。A、责令停产B、现场检查C、整改教育D、罚款 6、国务院环境保护(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职能部门 B、职能负责部门 C、主管部门 D、行政主管部门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 )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A、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人民政府 D、环保主管部门 8、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 ),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减排需要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D、通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9、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 )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A、生态保护 B、新能源 C、垃圾分类 D、环境保护 10、违反新环保法,构成犯罪的,( )。 A、开除公职 B、进行重罚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11、与旧环保法相比较,新环保法在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中,新增了下列哪一个环境要素?( ) A、冰川 B、湿地 C、绿洲 D、植被 12、新环保法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 )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A、单位和个人 B、企业和个人 C、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考试试题答案

法律法规培训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共4页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3分,共60分) 1、环境日为每年哪一天? ( C ) A、5月6日 B、5月1日 C、6月5日 D、10月1日 2、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应当( A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同时监测 C、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D、同时投产、同时监测、同时验收 3、下列哪项不会污染环境。(D ) A、固体废物施入农田 B、施用农药 C、有毒物质施入农田 D、生活污水经科学处置后施入农田 4、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A )措施。 A、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 B、统一规定、统一调整、统一监管、统一处理 C、统一调查、统一评估、统一监测、统一修复 D、统一方式、统一方法、统一调查、统一防治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自(B )起施行。 A、1986年1月1日 B、1986年7月1日 C、1986年5月1日 D、1986年10月1日 6、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C )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家级 7、(C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家级 8、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实施细则,报(B )批准施行。.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环境保护部D、人民政府 9、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 B )公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环境保护部D、人民政府 10、数据处理精密度一般只取(A )位有效数字。 A、1-2 B、2-3 C、1-3 D、3-4 11、下列哪项不属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内部质量控制?(D ) A、加标回收率 B、有证标准物质测定 C、方法对比 D、人员比对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外部质量控制?(C) A、密码加标样 B、实验室间比对 C、测定方法检出限 D、留样复测 13、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内部审核每年(A ),以验证各项工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要求。 A、至少一次 B、一至两次 C、两至三次 D、三次以上 14、实验室分析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应从样品测定结果中扣除全程序(B )的测定结果。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环境问题 (一)概念: 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二)发展(三阶段):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基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 3.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 (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 (三)主要表现: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人类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所有能够对人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对自然物质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 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环境结构和状态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由此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害影响。【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如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可以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 两者之间的联系: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从差异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共性:两者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现实中不可能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进行截然的划分。】 环境问题的产生: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火种)——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趋严重)——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开始逐渐表现为全球性的影响) 产生根源: 哲学根源:柏拉图、伽利略、培根和笛卡儿。其中,笛卡儿的“主客二分”对于确立人的主体性和科技的发展的确发挥了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忽视了大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盲目的、肆无忌惮的征服和改造。 宗教根源:基督教:只要为了人的利益,征服和掠夺自然是天经地义的。 伦理学根源:自然界只有工具价值,没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价值仅是满足人类永无止尽的欲望。 技术根源:技术发展的不足&对技术的滥用 经济根源:1.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负外部性即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2.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3.经济的贫困化(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因过度开采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化) 环境保护:指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理解【1.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保障实施的/ 2.调整的是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3.是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保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是 B 年制定的。 A、1984 B、1989 C、1990 2、新修订的《环保法》自 C 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3、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 A 。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4、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每年的 C 为环境日。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A 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7、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A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C 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经济发展 B、节约资源 C、环境保护 9、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A 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10、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1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C 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法历年司考真题

(2011) 31.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在下列哪一情况下,该厂构成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2011年卷一单选第31题) A.未在事前获得权威性技术论证 B.未采用替代性的污水处理措施 C.未征得当地环保局的同意 D.未征得附近村民的同意 【答案】C (2010年) 28.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28题) A.省级地方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和未作规定的项目,都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在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可以因地制宜,严于或宽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B (2008年) 28.由于某化工厂长期排污,该厂周边方圆一公里内的庄稼蔬菜生长不良、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河塘鱼类无法繁衍,该地域内三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受害的三个村的村委会和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 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 C.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 D.环境污染致害的因果关系证明,受害方不负举证责任 答案:C (2007年) 2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D.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 答案:D (2005年)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A.设计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竣工验收阶段 D.投入使用阶段 答案:B (2004年) 27.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答案:C (2003年) 17.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A.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B.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C.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 点整理 https://www.docsj.com/doc/20863411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 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精)

南堡油田作业区新环保法宣贯培训考试题 姓名:单位:岗位:分数: 一、填空题 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7、每年(6月5 日为环境日。 8、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1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12、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 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多选题(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30分 1、下面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D石油勘探开发等特殊行业可以在建设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下面关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说法正确的是( (A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B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C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和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 部门::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3.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保护方案 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4.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5.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6.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制度。

A.征收水资源费 B.取水许可证 C.节约用水 D.合理开发利用7.排污费的()部分可适当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等业务支出。 A.20% B.80% C.50% D.40% 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季度 B.月 C.日 D.年 9.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监察 B.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检查 D.安全验收评价 10.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自给自足 B.节约低碳 C.奢华 D.铺 11.《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规定,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和有关部门报告。 A.地方政府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公安机关 1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新环保法试题库及答案

新环保法试题库及答案 一、正误判断题(A或者B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在答案中填写相应的英文字母。每题1分,共20题) 1.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A) A.对 B.错 2.新环保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参考答案:A) A.对 B.错 3.新环保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参考答案:B) A.对 B.错 4.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

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参考答案:A) A.对 B.错 5.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参考答案:B) A.对 B.错 6.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参考答案:B) A.对 B.错 7.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参考答案:A) A.对 B.错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参考答案:B) A.对 B.错 9.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参考答案:A) A.对 B.错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参考答案:A) A.对 B.错 11.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参考答案:B) A.对 B.错 12.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参考答案: B)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依据就是(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 答案:D 2.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继发环境问题 答案:B 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就是( ) A、1945年联合国大会 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C、1982年内罗毕峰会 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 答案:B 4.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 A.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C.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 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答案:B 5.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 ) A、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 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D、水环境与大气环境 答案:C 6.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有误的就是( ) A.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与改造环境 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限制 D、人类就是环境的产物 答案:B 7.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 A.公害法 B、污染控制法 C、环境保护法 D、自然保护法 答案:A 8.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的主体有( )

B、营利性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非营利性组织 答案:B 9.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的法律文件就是( )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21世纪议程》 C、《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D、《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答案:D 10.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的阶段的事件就是( ) A、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大会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实施 C、1989年《环境保护法》实施 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 答案:D 1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 A、环境法具有科技性 B、环境法就是社会法 C、环境法就是私法 D、环境法就是综合部门法 答案:C 12.ISO环境标准属于( )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 D、行业标准 答案:C 13.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 C、凡就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严格于国家标准 答案:B 14.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多少小时报告制( )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二小时 D、三小时 答案:B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法考试重点

1.什么是水污染?如何认识我国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 答:污染防治法中的水环境污染简称水污染,是指陆地水污染,即由于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物质或能量排入陆地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渔业的危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污染除了上述危害外,还会影响航运、旅游业的发展,妨碍人们的娱乐、休养、体育活动等对良好环境的享受。 2. 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3. 试述我国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4. 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2)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则(3)利用资源与维护生态功能相结合原则 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强调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答: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制度;水环境质量检测和水污染排放监测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什么是环境噪声污染?其危害性和特点有哪些?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特点: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噪声污染是一种局部性和多发性公害;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噪声污染是一种其危害性不易评估的公海。危害性:影响人体健康;危害人类财产 7.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如何? 8.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9.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0.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11.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有哪些主要法律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