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一、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捻药;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

二、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漏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臵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

5、更换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

6、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7、一般伤口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3、药粉均匀撒在疮面或药膏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腹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4、对汞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以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需保护周围血管,不使丹药撒于疮面外。

5、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6、痔瘘患者每次便后均需清洁肛门并换药。

7、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要注意保持功能位臵。

中医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一、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捻药;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 二、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漏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臵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 5、更换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 6、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7、一般伤口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8、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3、药粉均匀撒在疮面或药膏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腹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4、对汞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以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需保护周围血管,不使丹药撒于疮面外。 5、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6、痔瘘患者每次便后均需清洁肛门并换药。 7、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要注意保持功能位臵。

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本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

最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目录 2 3 第一章针刺疗法 4 5 一电针疗法 6 二穴位注射 7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8 四针刺护理 9 第二章灸法 一艾条灸 10 11 二艾炷灸 12 三温针灸 13 四灯火灸 14 第三章放血疗法 15 第四章挑治疗法 16 第五章拔罐疗法 17 一拔火罐法 18 二拔药罐法 19 第六章发泡疗法 20 第七章磁疗法 第八章推拿疗法 21 22 附:小儿推拿疗法

第九章刮痧疗法 23 24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25 第十一章换药法 26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27 第十三章溻渍法 28 第十四章涂药法 第十五章敷药法 29 30 第十六章贴药法 31 第十七章吹药法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32 33 第十九章药熨法 34 第二十章导便法 35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36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37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38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39 40 第一章针刺疗法 41 42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 43 44 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 45 46 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47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 48 针仪。 49 (三) 操作方法 50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51 52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53 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 54 55 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6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57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58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59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 60 61 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62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63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64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65 二、穴位注射法 66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67 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68 (一)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篇一: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 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

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 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 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清洁伤口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伤口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 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病人准备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信息,向患者说明换药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并取得患者合作。 叫患者至换药室准备换药. 3、换药者准备 剪好指甲,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先帽子后口罩,帽子需将所有头发罩入,口罩需掩盖口鼻,蓝色面靠外白色面靠内(蓝外起过滤作用,白内起吸潮作用). 4、查看伤口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站在患者右侧,一只手按住皮肤,一只手由远至近撕开每条胶布,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无消毒镊子可直

接打开全部敷料,注意不要接触污染切口。观察伤口的类型、大小、有无渗血、渗液、感染,需要的敷料类型及数量等。 5、洗手与物品准备 接触患者后再次按上述步骤洗手,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检查物品消毒有效期,消毒液是否在开瓶时间有效期内。打开换药包,注意无菌操作,用钳子将换药碗分开,分出无菌的置物碗及污物碗,将污物碗置于患者右侧身旁。将敷料,棉球等依次放入,先放后用的,再放先用的(先敷料再棉球).打开敷料、棉球等外包装时注意无菌操作,前后撕开,用换药包中的无菌钳或镊子夹入碗中.并倒入消毒液(注意消毒液的量不要太多). (二)操作步骤 1、告知患者换药开始,做适当的人文关怀,解除患者紧张心理。换药过程中也可以适时询问患者情况。 2、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揭去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放入污物碗。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 1、毫针技术 (1) 2、头针技术 (2) 3、耳针技术 (4) 4、腹针技术 (5) 5、三棱针技术 (6) 6、皮肤针 (8) 7、穴位注射疗法 (10) 8、电针技术 (12) 9、醒脑开窍技术 (14)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8) 1、直接灸技术 (18) 2、隔物灸技术 (19) 3、悬灸技术 (21) 4、天灸技术 (23) 5、温针灸技术 (24) 6、热敏灸技术 (25)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0) 刮痧技术 (30)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 1、拔火罐技术 (32) 2、留罐技术 (34)

4、走罐技术 (36) 5、针罐技术 (38) 6、刺络拔罐技术 (39) 7、刮痧拔罐技术 (41) 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3) 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43) 2、小儿推拿技术 (48) 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53) 1、穴位贴敷技术 (53) 2、中药熨敷技术 (57) 3、冷敷技术 (58) 4、湿敷技术 (59) 5、熏蒸技术 (61) 6、泡洗技术 (62) 7、中药灌洗肠技术 (63) 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66) 1、复位技术 (66) 2、夹板固定技术 (67) 3、石膏固定技术 (69) 4、牵引技术 (74) 5、正骨技术 (78) 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80)

2、痔结扎技术 (81) 3、挂线技术 (82) 4、注射固脱技术 (85) 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88) 1、经穴光疗技术 (88) 2、中药换药技术 (89) 3、中医放血疗法 (90) 4、脐疗技术 (91)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门诊部技术操作规程 1、经穴光疗技术 【概述】 经穴光疗技术照射法是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利用光的辐射能照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主要为温热效应,与灸法类似。 【操作方法】 穴位照射,即单独照射某一穴位,在反射罩前加用锥形管,以利于红外线集中投射。用锥形管时,光辐射量减弱,可令病人接近反射罩,锥形管前端距照射部位为5,10cm.穴区照射,即以某一腧穴为中心,包括邻近腧穴在内的某一局部,反射罩与照射部位距离40,60cm。 治疗剂量应根据机体部位、病人感觉及皮肤温度来决定。 【适应症】 1、多种炎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炎症。 2、软组织肿胀性疾病。 3、肌肉痉挛性疾病。 4、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 【注意事项】 1、在感觉障碍的区域照射要多加注意,以免因感觉迟钝引起灼伤. 2、严重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这是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照射的热量很难被带走,易于发生灼伤。局部代谢增加,使供血不足而更加缺氧,导致局部病情恶化,甚至坏死。

3、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有出血性倾向或出血性疾病等不 宜应用. 4、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恶心、欲吐、倦怠、乏力等情况,应停止治疗,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2、中药换药技术 【目的】 换药法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的伤面进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其目的是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通过换药,药物直达病位,可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 【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 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镊子夹0。5,碘伏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 5、更换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 6、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中医换药法

中医换药法 疮疡、跌打损伤等外证,大都需要对局部进行清洗、上药、包扎等处理,这种处理通常称之为换药法。 一、适应症各种疮疡及烫伤、虫伤、跌打损伤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胶布、绷带、橡皮布、治疗巾。无菌物品:换药碗、弯盘、镊子、探针、剪刀、棉球、生理盐水或双氧水、中草药液等外用药物。必要时备药捻或油纱布条、75%酒精。 三、操作方法(一)换药者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洗净双手,备齐用物。 (二)病人取能充分暴露疮口又舒适的体位,疮口下方垫橡皮单、治疗巾,用手揭去外层敷料,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脓液多时将弯盘置于疮口下承接,擦净脓液。 (三)镊子挟生理盐水棉球从里向外环形清洁疮口周围皮肤,然后以75%酒精棉球拭净,更换镊子后挟中草药液或双氧水、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有腔、洞的伤口,如腔洞较大,可用镊子挟棉球伸入腔洞内清洗;洞口小、窦道深的瘘管可用消毒塑料管或小导尿管插入瘘管内用药液或盐水冲洗。 (四)根据疮疡性质和疮面情况上药,包扎。 (五)整理用物四、各种疮口换药原则与常用药物 (一)肿疡:疮疡未破或无名肿毒的阳证需清热箍毒、消肿化淤,可选用金黄如意散或用新鲜犁头草、蒲公英捣烂加适量食盐外敷;阴证宜

温经通阳,散寒消肿,可选用阳和解凝膏、桂麝散等;已成脓未溃时可切开排脓或用红升丹、三仙丹掺于如意膏或太乙膏上外贴,促其溃破。 (二)新鲜创口:皮肤破损不久,伤口尚未感染者可用九华粉撒于创面上;无菌手术伤口只需酒精棉球消毒,无菌纱布包裹即可。 (三)溃疡:疮面不新鲜,脓腐较多时,选用红升丹、三仙丹、黄连膏等祛腐提脓药物;肉芽新鲜,脓液不多时选用生肌散、九华粉、夹纸膏等。 (四)瘘管、腔、洞:脓腐未尽寸将祛腐生肌、拔毒、化管的药物如三仙丹、红升丹、九一丹、银灰粉等做成药捻或药条引流;脓液已尽,肉芽新鲜时可用生肌收口的药捻或药条。 (五)胬肉疮口:剪平胬肉或用平胬丹、白降丹撒敷于胬肉上,以去除胬肉,然后以消毒纱布加压包扎。 (六)散在性病变:对于散在、范围广的病变,根据病情可用药物煎汤泡洗、湿敷或用散剂、油膏撒布、涂敷。切忌擦拭。 (七)软组织损伤:初期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可外敷双柏散; 后期宜温经通络,可用活血散以热水适量加少许白酒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或外贴损伤风湿膏。 (八)闭合性骨折:初期可待骨折整复后,外敷清营退肿膏、双柏散以祛淤、消肿、止痛;中期可外敷接骨散、驳骨散、碎骨丹以接骨续筋;恢复期可外敷温经通络膏或以舒筋药物熏洗。 五、各种外用药使用法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 一、目旳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清除伤口污染物,防止与控制伤口也许继发旳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增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增进肉芽生长。 4.增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旳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容许状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 钟前停止一切打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迅速手消毒 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获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量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旳污染物品)、 迅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状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他物品。(二)操作环节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旳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测伤口。 (1)观测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状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状况选择不一样旳敷料和换药旳溶液进行对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旳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旳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旳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面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顿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旳医疗废物与感染性旳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旳可回收旳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洁净放入污染旳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旳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旳已开包装旳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中药保留灌肠 2、拔火罐 3、穴位按摩法 4、艾条灸法 5、毫针法 6、中药换药 7、中药熏洗 8、穴位注射 一、中药保留灌肠 1、目的 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 纸、手套。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评估―― ↓ ―― 准备 ↓ 取体位――↓ 铺巾、垫小枕 ↓ 灌肠―― ↓ ――整理 ↓ 记录

4、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

二、拔火罐(坐罐) 1、目的 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 ↓ ↓ ——拔罐 ↓ 起罐 ↓ ——整理 ↓ 4、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2) 选合适的罐,将罐吸附于选定穴位。留罐10分钟,询问患者感受。 3)时间到,起罐。 (3)指导患者: 1) 拔罐过程中指导患者体位舒适,避免疲劳。 2)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二穴位注射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四针刺护理 第二章灸法 一艾条灸 二艾炷灸 三温针灸 四灯火灸 第三章放血疗法 第四章挑治疗法 第五章拔罐疗法 一拔火罐法 二拔药罐法 第六章发泡疗法 第七章磁疗法 第八章推拿疗法 附:小儿推拿疗法 第九章刮痧疗法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第十一章换药法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第十三章溻渍法 第十四章涂药法 第十五章敷药法 第十六章贴药法 第十七章吹药法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第十九章药熨法 第二十章导便法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 1、毫针技术 (1) 2、头针技术 (2) 3、耳针技术 (3) 4、腹针技术 (4) 5、三棱针技术 (5) ............................................ 6 6、皮肤针 . 7、穴位注射疗法 (8) 8、电针技术 (9) 9、醒脑开窍技术 (10)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 1、直接灸技术 (14) 2、隔物灸技术 (15) 3、悬灸技术 (16) 4、天灸技术 (17) 5、温针灸技术 (18) 6、热敏灸技术 (19)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 刮痧技术 (23)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 1、拔火罐技术 (24)

2、留罐技术 (25) 3、闪罐技术 (27) 4、走罐技术 (27) 5、针罐技术 (28) 6、刺络拔罐技术 (29) 7、刮痧拔罐技术 (30) 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 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 2、小儿推拿技术 (36) 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 1、穴位贴敷技术 (39) 2、中药熨敷技术 (42) 3、冷敷技术 (43) 4、湿敷技术 (44) 5、熏蒸技术 (45) 6、泡洗技术 (45) 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 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 1、复位技术 (48) 2、夹板固定技术 (49) 3、石膏固定技术 (50) 4、牵引技术 (54) 5、正骨技术 (57) 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

1、枯痔技术 (59) 2、痔结扎技术 (59) 3、挂线技术 (60) 4、注射固脱技术 (63) 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 1、经穴光疗技术 (65) 2、中药换药技术 (65) 3、中医放血疗法 (66) 4、脐疗技术 (67)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毫针技术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