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

古典——现代;典雅——世俗;贵族——社会

一、胡适与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重建

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在中国文化转型和文明重建中所作出的选择:

主张:

1、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

2、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把语言作为文学革命的首要问题

民族思维方式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

文学的国语:要求民族语言向着审美的方向发展

通过语言的变革让国民懂得美和审美,将思想的启蒙延伸至审美的启蒙,并与思想启蒙构成互补局面

语言对文学批评文体的建设性意义:

第一,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手段,而且是人类存在的家园、生存的基础,是文学的自身目的。

语言叙事、抒情功能——思想文化功能

第二、语言是艺术思维的符号形式

胡适《谈新诗》1921

第三,白话文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批评家的角色位置

二、文白之争与现代批评语言的大裂变

林纾《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

学衡派(吴宓、胡先骕、梅光迪)

甲寅派(章士钊)

理论基础是强调文学的秩序和学术规范

误解:语言文字讨论背后的思想启蒙倾向

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基本特征:

1、批评语言必须富有激情,甚至不惜以非规范化语言的冒险去冲垮复古主义言论

2、语言的逻辑、实证特征,引导人们去理性的看待一切,把理性当做分析归纳的工具

三、批评意识的确立与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突进

1、批评意识的确立

1919年1月《新潮》创刊号开辟“评论”栏目

(文学批评、社会批评、新闻批评)

“评坛”(文学批评)

1921年《小说月报》:《春季创作坛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沈雁冰)——“创作”栏目

1922年6月《小说月报》开辟“创作批评”栏目,创造社《创造季刊》辟“评论”栏目

2、现代文学批评的独立品格

第一,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来看,批评家们比较注重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和批评精神。

第二,从文学批评的类型来看,由于文学批评主要脱胎于散文文体和文化批评一类,所以它往往不受文体形式的限制,可以在散文和政论文的任何一种文类中表现出自己的文学观点,例如论文、序跋、书信、日记、随笔、杂文等,都能成为文学批评的不同文体样式。

第三,从文学批评内部构造以及文体特征来看,“五四”批评家对文学批评做出了新的厘定和要求。

四、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的渗入

批评思维方式和批评语言

1、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

郭沫若周作人

2、社会——历史学批评方法

沈雁冰、成仿吾

3、以法郎士为代表的印象派批评

周作人、李健吾等

第三章自我表现派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概述

一、自我表现派批评家

构成:创造社成员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具体来说

1、创造社批评家趋赴浪漫主义

2、主张文学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人生

3、赋予情感以特殊的地位,强调自我表现

4、倾向于作家批评,倾向于由作家心灵探寻创作堂奥

二、郭沫若(1892-1978):从唯美印象主义到无产阶级批评

主要批评论著:《三叶集》、《文艺论集》

主要批评文章:《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批评与梦》《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者之性格》《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论诗》等主要主张

1、唯美印象主义时期:崇尚天才和灵感

2、表现主义时期:重自然流露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强调社会性是文学永远性的条件

三、郁达夫的唯美主义批评

主要论著:《艺文私见》《小说的技巧问题》《忏余录》《文学概说》等

主张:

1、文学是天才创造的

天才:爱国——救国无门——自我表现

2、认为文学批评与文艺创造关系紧密

提出批评家的四德:率直、宽容、同情、学识

3、重视文学的美与情感

4、关于文学倾向

内在倾向:“生命力”的各种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殉情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

表现倾向:更具典型性与创造性,体现为文学风格即一种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理想主义

第二节成仿吾与文学批评的激进主义

成仿吾(1897—1984):今湖南新化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文学批评(以1927年为界)

前期:社会——审美模式

后期:政治批判模式

主要批评论著:《学者的态度》《新文学的使命》《批评与同情》《批评的建设》《诗之防御战》《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等及大量的作家作品评论

一、“表现说”——被社会功利性的绳索所牵缚

1、关注主体创造性

2、关注文学的社会价值

基友《社会学艺术论》

二、批评与同情

批评思路:社会——审美

批评方法论:同情与超越

(一)同情说:批评家对于作品的真诚的态度,对作者创作的感同身受与尊重的姿态。

1、同情是一种态度

2、同情是一种批评方法

1923《批评与同情》

批评的类型:价值批评、审美批评

就方法分类:判断批评、归纳批评

就态度分类:主观批评、客观批评

道德批评、形式批评

(二)超越说:主要指充分发挥批评家的创造力与理论个性;在实际批评中,既要投入作品,感同身受,又不是完全沉浸其中。不等同于被动的鉴赏,不满足于阅读感受与印象,批评家要有自己的辨识与判断。

三、逆向性思维与辩驳式批评

批评模式:

1、提出辩驳对象及其观点

2、作品的具体分析和理论阐发

3、归结观点

四、革命文学论战与批评思维的偏航

真挚的人性+审美的形式﹦永远的文学

真挚的人性+审美的形式+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

第四章鲁迅与批评的社会化、杂文化走向

一、鲁迅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内在联系

1、诞生于思想文化评论的鲁迅文艺批评(社会化走向)

2、与《随感录》一同诞生的鲁迅文艺批评(杂文化走向)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随感录的文体特征与思想文化评论的性质结合一起,形成了批评的思辨型特点。

从文学批评的发生学来看,批评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文学批评强烈的社会意识,是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特点,而现代文学批评的文体特点,在《随感录》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样。

二、鲁迅文学批评的方法论特征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1922年11月《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批评的态度与批评的方法

1、比较文学方法《摩罗诗力说》:别求新声于异邦《论睁了眼看》《上海文艺之一瞥》

二、社会学方法

注重作品的社会属性、道德判断、及其社会价值的批评方法。

《批评家的批评家》《我们要批评家》《<绛花洞主>小引》

注重历史——美学的批评方法

三、辩驳与论战

1、新青年时期《十四年的读经》《评心雕龙》等

2、革命文学论战时期《我们要批评家》《“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等

3、30年代《从讽刺到幽默》《“京派”与“海派”》等

4、论战的意义

四、鲁迅文学批评的文体论特征

(一)文体风格

1、诗性的复活

1)诗与论说结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张资平的“小说学”》等

2)诗与哲理相伴《“连环图画”辩护》

2、隐喻型文体形象隐喻、结构隐喻、寓言隐喻

鲁迅:形象隐喻《白莽作<孩儿塔>序》《批评家的批评家》

(二)文体类型

1、杂感式

2、序跋体

第五章逐步发展成熟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概述

一、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中偏执狂热文风

(一)“革命文学”论战与文学批评的极端化走向

后期创造社:冯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镜我等

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等

论争内容:对“五四”以来文学发展的方向、文学创作的基本评价以及对鲁迅等人的评价问题

1928年1月,冯乃超《艺术与生活》

标志着一种新的批评话语的形成

“装载说”或“判断说”

钱杏邨(1900~1977)的新写实主义批评

为批评家规定的任务是:估定作品的价值,为读者指示解释作品的思想和技巧,以及改正作品的思想和技巧的错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批评家的批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

《死去了的阿Q时代》

(二)自由主义者的偏执文风

苏雪林《关于当前文化动态的讨论》

梁实秋《鲁迅与牛》

二、政治话语的初步形成

冯雪峰、周扬、瞿秋白

瞿秋白的文学批评

1、批判“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如《屠夫的文学》《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等

2、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的。如《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等等

3、关于作家作品的批评文章的。如《谈<三人行>》《<子夜>与国货年》等

普洛现实主义

瞿秋白文学批评的基本思路:

以阶级斗争理论为主,以创作是否描写了工农群众的生活为标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批评。

文体特点:

社会学与政治学结合

三、另一种批评观

梁实秋《论批评的态度》等

强调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对文学批评的功能、性质、文体进行理论分析,对文学批评注入了哲学、美学的理论色彩,分别从哲学、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文学史等学科领域梳理文学批评。

四、作品批评的多元格局

(一)批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历史学批评、美学批评等

(二)流派

职业批评家、教授批评家、作家客串批评家、编辑批评家

(三)文体特征

1、批评语言丰富化、具体化

2、批评实践具有宏观性、多样性

五、不同范式的“作家论”穆木天、苏雪林

六、超越士大夫气的序跋体

(一)“大系”体

《中国新文学大系》

1、这是一次对序跋体文学批评的集体尝试,显示了序跋体文学批评有它独立的文体特点和意义

2、作为一部文学大系的“导言”,其文学批评是通过“导言”的方式实现的

3、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文体宏观走向和文学批评的历史回顾趋向

(二)其他文体样式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朱自清、陈梦家、阿英等

第二节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化

对左倾机械论文学思潮的怀疑和抵制,是贯穿冯雪峰批评的一条线索

哲学前提: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

文学理论渊源:19世纪实证论支配下的现实主义批评。

1932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对左倾机械论文学思潮的局部抵制

1928年:《革命与知识阶级》,主要讨论如何确定现阶段文学的政治属性以及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1、认为“五四”所实施的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远没有完成,现阶段的革命仍然属于民主革命。

2、击中了革命文学倡导者在论争中所表现的左倾机械论的实质,即机械的阶级分析导致关门主义与宗派主义。

3、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分析具有辩证性

二、左联时期的规范化批评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评析作品的社会内容,检查作品有无表现出生活的本质与趋向,反对革命的浪漫蒂克。

《关于新小说的诞生》

批评视点:文学倾向《莎菲女士日记》——《韦护》——《水》

离社会——向社会;个人主义的虚无——工农大众的革命

批评式样:政治功利批评

注重抓苗头、抓倾向,以阶级分析方法评价作家的立场与方向,批评的目标全在于引导创作与阅读。

局限性:“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作为一个创作口号,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艺术方法论内涵,它只要求“唯物辩证法”对于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以至完全用哲学方法取替了艺术方法,成为一种其实没有艺术方法的“创作方法”。

三、革命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民力”与“主观力”统一

《论典型的创作》(1940年)、《关于形象》(1940年)、《论艺术力及其他》(1945年)、《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1946年)、《题外的话》(1946年)以及《创作随感》(1951年)、《中国文学中从古典现实主义到社会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一个轮廓》(1952年)等等

1、批判剖析左倾机械论在创作中的主要表现——客观主义

2、极力主张革命的现实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指对“生活真实反映”的强调以及“将文艺创作过程纳入理性化的轨道”等等。

1)“人民力”和“主观力”的统一。

《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

“人民力”:即人民在推进历史和变革现实中所表现的力量,又体现为革命的要求、历史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本质等等。

“主观力”:就是“文艺的主观力量”,包括作品所能产生的思想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作家的“主观战斗力”,而并不限指一般所说的主体精神,有时也泛指作品“能在人民中起着强大的作用”的那种总的艺术功能。

冯雪峰提出“人民力”与“主观力”结合的命题,一方面是反对那种否定创作中主体精神作用的客观主义,另一方面又是对胡风“主管战斗精神”说的一种补正。

2)“政治性”与“艺术性”关系的问题

《题外的话》:冯雪峰只注重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而否认两者还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冯雪峰的本意主要还是反对将两者割裂,并以政治取替艺术的机械论。

3)“思想性典型”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命题

1932年;1933年11月;1935~1936年

典型批评:往往只是寻找阶级共性如何与具体性格综合,极少考虑典型塑造中作家独特发现和审美选择的作用。这样理解典型仍然承受左倾机械论的影响。

冯雪峰:注重联系创作经验去解释“典型艺术的社会生产法则”。

《论典型的创造》(1940):

第一,提出“典型”的关键是体现“社会的,世界的,历史的矛盾性”,或者说,是要具有丰厚的“思想力量和历史的真实”。

第二,冯雪峰认为“典型”塑造的功夫在于思想力和历史真实性的开掘,或者说,要在生活的历史内容上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冯雪峰强调作家要从生活实践中形成对社会历史矛盾的独特体验与认识,他把这种个人的体验以及来自生活的鲜活的认识视作“典型”创造的源头活水。

第四,提出生活典型上升为艺术典型的规律。将生活实践与典型创造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节周作人的文学批评

一、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念

启蒙的焦点:人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

(一)周作人“人论”的主要内容

1、灵肉二元的统一

2、个人与人类的统一

人的本质:

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从动物“进化”而来

早期论文:

《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贵族的与平民的》

人的文学:“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二)“人的文学”的特点:

第一,人的文学是以发扬人性为目的的文学

(1)提倡人道主义思想

(2)提出与人的文学相对应的非人的文学这一概念《娜拉》《安娜·卡列尼娜》《郭巨埋儿》

第二,人的文学是个性与人类性的统一

(1)相融平行式:如怕死心理

(2)高低落差式:如幸福、自由

第三,人的文学不存在阶级的差别

“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但这两样名词,也不可十分拘泥,我们说贵族的平民的,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

做的。不过说文学的精神的区别,指他普遍与否,真挚与否的区别。”

——《周作人·平民文学》

《贵族的与平民的》1922年

只就文艺上说,贵族的与平民的精神,都是人的表现,不能指定谁是谁非,正如规律的普遍的古典精神与自由的特殊的传奇精神,虽似相反而实并存,没有消灭的时候。

平民精神与贵族精神

平民精神:求生意志(入世,要求有限的平凡存在)

贵族精神:求胜意志(出世,要求无限的超越发展)

第四,人的文学十分注意文学与人生的联系

“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情。我们不必记英雄豪杰的事业,才子佳人的幸福,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因为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是世上不常见的人。普通男女是大多数,我们也便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其事更为普遍,也更为切已。”

人的文学主张的贡献

中国文化走进现代的标志

二、宽容的文学生长论

《文艺上的宽容》1923

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其发展个性注重创造,同是人生的文学的方向,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

(一)周作人的宽容的特点

(1)宽容是多元并存,而非一元独尊,一元至上

(2)宽容是个性发展的温床,而不是对个性的扼杀

(3)宽容是已成势力对新势力的态度,已成势力不对新势力压制和迫害

(4)宽容是文化生命的继续,而不是文化生命的终止

(二)周作人宽容论的主要内容

(1)周作人认为不能根据所谓的普遍情思来统一文学

(2)周作人认为不能根据已成势力的文学理论来统一文学

(3)不能以一种文学现象来统一文学

三、散文理论与散文批评范畴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地方与文艺》《艺术与生活》

个人话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创作心态

周作人散文批评的审美概念

1、趣味如评《桃园》

2、平淡自然

审美指向:所要求的主要是作家情感思想的自发与真切的流露。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3、苦涩《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

苦:人生态度的表露涩:审美追求

四、评价

1、人的文学的影响巨大深远

2、作家、作品论亦是批评杰作

《沉沦》《蕙的风》废名、俞平伯

情诗可以艳冶,但不可涉于轻薄,可以亲密,但不可流于狎亵;质言之,可以一切,只要不及于乱……

私情不能算乱,而蓄妾是乱;私情的俗歌是情诗,而咏“金莲”的词曲是淫诗。

静之因为年岁与境遇的关系,还未有热烈之作,但在他那缠绵宛转的情诗里却尽有许多佳句。我对于这些诗的印象,仿佛是散在太空里的宇宙之爱的霞彩,被静之用了捉胡蝶的网兜住了多少,在放射微细的电光。所以见了《蕙的风》里的“放情地唱”,我们应该认为诗坛解放的一种呼声,期望他精进成就,倘若大惊小怪,以为“革命也不能革到这个地步”,那有如见了小象还怪他比牛大,未免眼光太短了。

3、周作人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观比较倾向于回归传统

第六章梁实秋与文学批评的理论化走向

一、接受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指17世纪出现于法国的一种文学创作思潮。代表人物有布瓦洛、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主张人性至上、理性至上、传统至上、规则至上。

白璧德(1865~1933)新人文主义

1926年《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

外国影响;情感推崇;印象主义;自然与独创

梁实秋古典文学的基本特征

1、内容为人性的描写

2、描写手段优美

3、创作态度严肃

4、欣赏态度严肃

二、梁实秋人性论的基本特征

强调社会性,排斥个体性;强调共通性,排斥差异性;强调稳定性,排斥变动性

1、将人性与自我对立

2、将人性与阶级对立

3、将人性与时代对立

三、以理制情的情理观

1、对文学内容的界定

2、对文学形式的看法

四、从道德说文学

1、文学的作用——(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净化

2、文学与道德相关的原因

3、文学获得道德性质的途径

人性、理性、道德的关系:

人性是基础,理性是制约,道德是目的。

有了人性,理性有了内容,道德有了依托;有了理性,人性不会向变态发展,道德会谨守规则;有了道德,人性的方向被确定,理性的价值有意义。

五、对梁实秋的评价

1、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对梁实秋文学批评研究形成冻土地带的原因

2、梁实秋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贡献

第七章茅盾的文学批评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现在批评家的批评责任是什么》(1920)

“佩韦”——西门豹

一、人生文学的内涵

其一,强调文学与人生的联系(反映人生)丹纳:种族、环境、时代

茅盾:文学与作家人格

丹纳对茅盾的影响有两层:

一是高层:

丹纳帮助茅盾建立了文学反映论

二是低层:

从环境出发,他强调了文学的真实性

从时代出发,他强调了文学的现实性

茅盾:把文学的现实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的批评家

二、强调文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指导人生)

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政治

三、把真正走向人生看作是人生文学首要解决的问题(走向人生)

1、深入生活①熟悉原有的生活

②认识新生活(创造新生活)

2、重视作家思想

提高自身思想,改造世界观

茅盾的独立思考:

是指在接受了某种思想以后,能够独立的运用它解决某些具体而实际的问题的能力的大小。

生活三度说:

“广度”指改变生活环境,扩大生活范围;

“深度”指生活在人民中间,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密度”指近人情,全身心的和人民拥抱。

四、茅盾在强调文学与思想的关系时,并没有忘记文学是因艺术性而形成的。(艺术守望)

茅盾强调写实,否定记述;强调选择,否定实录;强调含蓄,否定直呈,主张自然而然的表达思想倾向;以及强调角色的个性化,都是想用新的艺术手法来对中国文学做技术上的革新。

艺术——政治(思想)模式

二、“客观性”的推崇——拥抱真实

茅盾的“客观”不是指生活现象本身,它指作家对于生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再现。

茅盾的“客观”包括三层含义:

作家以客观的态度从事创作,运用客观的手法达到对于客观生活的真实体现。

茅盾早年形成客观性思想的原因:

1、崇尚写实为时代思潮,这是茅盾形成他的观性思想诱导性原因;

2、对旧文学的批判,是茅盾坚信客观性思想的实用性原因。

第一次,与创造社论战

参茸虽是大补之品,却不是和每个病人都相宜的。”“彩色虽然甚美,瞽者却一毫受用不得。”

第二次,与革命文学倡导者的论争

第三次,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公式的倡导

现实主义:反映现实

反现实主义:歪曲现实和逃避现实

茅盾客观性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1、从文化上考察,中国民族性相当缺乏真诚,提倡客观性,是一个很好的纠正。

2、从文学上考察,这对形成和推动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思潮,起到了导引作用。

消极影响:

1、茅盾的客观性思想,实际也有一个内在流失的问题存在。当他将客观性过于政治化时,他的客观性显得并不那么客观了。

2、茅盾的客观性既是他批评个性形成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他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某种制约因素。

三、良好的态势

1、茅盾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①强调小说的描写功能,反对单纯的记述;②强调人物创造的典型化,反对对人物进行简单化的处理;③主张借用现代派的技巧,不使现实主义自我封闭起来;④分析作品的篇章结构时,达到作品思想性与作品艺术性的融合。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关于<新水浒>》《夜读偶记》《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2、在批评实践上,茅盾的文学批评涉及到鲁迅等一大批作家(茅盾的作家论)

鲁迅、王鲁彦、徐志摩、冰心、丁玲、庐隐、落花生、叶圣陶等

3、纠正现代文学中的不良倾向

4、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忽略文学艺术性的倾向十分明显之时,茅盾在反对文学批评的庸俗社会学方面贡献很大

茹志娟《百合花》:清新峻丽杨沫《青春之歌》

第七章京派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李健吾与随笔体批评

主要批评论著有

《咀华集》、《咀华二集》、《戏剧新天》、《李健吾戏剧评论选集》等。

一、批评方法:印象主义批评

印象式批评与“李健吾式批评文体”的构成关系:

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人生方式——即以阅读作家作品,批评、阐释作家作品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把文学批评作为人生形式的解读方式。

李健吾:《答巴金先生的自白》

李健吾谈到对文学批评的认识:

文学批评冒险:批评的思维方法

寻美:批评的功能特征

二、文学批评体式:随笔体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文体风格:

人生方式——作品分析

以他所看取的人生体验作为批评文学的主要工程,或者以一种人生方式构成批评文学的主体构架,以作品阅读与分析作为批评文学的血肉。

随笔体批评:由阅读感受到产生印象再到形成一定的批评构架,从而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批评对象所涵蕴着的人生经验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一)李健吾随笔体批评的特征:

1、“絮语”特征

1)散漫自如、闲适平和萧乾《篱下集》

2)追求批评语言的顿悟色彩,通过形象、象征、类比等手法,尽量保持阅读作品时的原汁原味

3)批评者语言的散漫化

叶紫《丰收》:“一棵烧焦了的幼树”“不见任何丰盈的姿态,然而挺立在大野,露出棱棱的骨干,那给人茁壮的感觉,那不幸而遭电殛的暮春的幼树”。

2、“简单化”倾向

简单化:意指简短,简要,简炼,简静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李健吾、周作人、朱自清、朱光潜、李长之

丰富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园地提供了一个文学批评文体审美化的成功范例

第二节沈从文的阅读鉴赏式批评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一、抽象的抒情

《扪虱》(1925)、《沫沫集》(1934)、《论中国创作小说》

批评论文的观点:

一、写评论的文章本身得像篇文章。

二、既然是评论,应注意到作者作品与他那时代一般情形。

三、评论不在阿谀作者,不能苛刻作品,只是就人与时代与作品加以综合,给它一个说明,一种解释。

“文学批评的态度”:人性与文学性

人性:文学批评主导思想

文学性:既指文学批评自身,也是指文学的方法论和文体论

人性(人事):

一是社会现象,即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

二是梦的现象,即人的心或意识的单独种种活动

阅读鉴赏式批评:

凭自己的艺术感觉和人生经验阅读作品,然后将这种阅读的经验和感受写出来

二、文体批评

批评的中心话语:文体、趣味《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新诗的旧账——并介绍<诗刊>》

三、作家批评

《论冯文炳》、《论落华生》、《论施蛰存与罗黑芷》、《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朱湘的诗》、《论刘半农(扬鞭集)》、《论闻一多的(死水)》、《论穆时英》以及《论郭沫若》

沈从文作家论的批评特征:

1、看重自然环境、宗教、生活经历对作家文体风格的影响,其思维倾向于在文体与作家人格的关系上寻找理论依据,将“作家论”引向对作家人格的把握和对作品文体风格的分析。

2、沈从文并不特别讲求论述一个作家的完整性,往往只涉及作家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种文风、性格等。

“这里是作者为爱所煎熬,略返凝静,所作的低诉。柔软的调子中交织着热情,得到一种近于神奇的完美。使一个爱欲的幻想,容纳到柔和轻盈的节奏中,写成了这样优美的诗,是同时一般诗人所没有的。”——沈从文:《论志摩的诗》

3、沈从文的“作家论”在现代文学批评体式发展过程中,呈示了美文化批评的可能性。

四、心胸与眼光

1、批评的态度

2、批评的思路

第八章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体系

一、胡风理论体系的基点和架构

(一)基点: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核心含义是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包括观察体验及反映生活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主观方面的能动作用

1、首先可以理解为作家的人格素质的要求,包括面对现实生活主动真诚的姿态。

2、胡风从创作规律本身,特别是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主观精神的重要性。

时代意义:纠正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文学上的庸俗社会学与机械论等左的影响以及贵族化的文学倾向,恢复“五四”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二)架构:三个支柱

1、“到处都有生活说”(题材)

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历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斗争,有生活有斗争的地方,就应该有诗。

2、“精神奴役创伤说”(主题)

3、“世界文学支流说”(民族形式及“五四”文学传统)

二、胡风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命运

历史条件:针对性灵主义、公式主义及客观主义

《文艺笔谈》《文学与生活》《密云期风习小记》《林语堂论》《张天翼论》等

性灵主义:周作人、林语堂

公式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长期存在的文学现象

客观主义(社会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指被动地奴从现实,在复杂的生活面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把握现实的本质意义,不能在创作中注入作家独特的理解和艺术个性与热情。

三、胡风文学批评的特点

1、胡风习惯于将批评的切入点落在作家的体验上,包括对生活、题材以及作品形成过程的具体体验,从这些体验中发现作家的人生态度、人格素质、生活欲求,特别是对人生现实的独特感受、独特视景等。

主观力、思想力、搏战、融合、受难等

2、胡风批评的另一显著特点,是重感兴的概括,而较少依仗逻辑推理归纳

《芦笛》:败颓的浪客的漂泊感

《那边》:人世永远的劫难和永远挣扎的不安音容

《画者的行吟》:流浪者的震颤的行吟

3、胡风的批评有对于文坛“生人气息”的敏感及对扶掖“新秀”的热诚

矛盾的作家论:

作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久负盛名的批评家,茅盾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撰写的七篇作家论在其一生的批评著述活动中虽然仅占极小比例,却对批评者自身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审视茅盾这一时期的作家论,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疑惑费解却又引人深思的现象:茅盾的批评往往处于文艺与政治、感性与理性、个体与集体等矛盾交织的状态中,当倾心于文艺时,其批评往往充溢着批评者敏锐的艺术感悟;当倾向于政治时,批评者个性的审美感知则消融于集体意志之中;而当艺术性与政治性两者兼备时,批评者则在对作家作品思想价值的定位中,睁大了发现美的双眼,在因发现美而惊喜的同时,自己也成了美的创造者,于是笔下的评述便成为批评者的一种艺术性创造。《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女作家丁玲》《庐隐论》《冰心论》《落花生论》。茅盾作家论之矛盾存在,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左翼文艺思潮变迁的产物,也深刻地烙上了批评者自身的印迹。在特殊的时代语境里,不乏艺术灵性和审美感悟力的茅盾在文艺与政治、个体与集体、感性与理性间摇摆不定,其作家论呈现出矛盾的驳杂状态。茅盾作家论之矛盾现象,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间挣扎的精神历程。而在特殊历史境域中,当知识分子像茅盾一样以社会承担为己任时,伴随的必然是其主体精神的日益消失。

周作人、矛盾、梁实秋对于“人”的不同看法:

周作人的人学观首先是他的生死观。周作人的生死观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过程。在前期,他的生死观是积极的,大有“舍生取义”的豪情。《人的文学》中的“人性=兽性+神性”符合人的理想的生活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就是物质的生活。“闭门读书”。提倡:“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指出要研究人,必须研究妇女,要解放人必须解放妇女。文论中的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与非功利主义。因为抱定了不可超脱的生死观,周作人树立了“自修胜业”的人生观。茅盾认识到,明敏的政治热情并没有代替深邃的人性思索;丰富的人性描写亦不能抹煞人物的阶级属性其一,为了创作采取体验人生的独特构思方式,使茅盾创作的原始冲动不得不从“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开始”。作品的诱人魅力的获得需要扎实的生活基础,更需要理性的制约,特别是像茅盾这样的近距离地寻求文学和生活的同步发展时,就更不能缺少这种理性的提炼和导航。茅盾小说中特有的凝视现实、分析现实、揭示现实的“内在”当代意识(所谓“内在”,是区别于时间意义上的对某种观念亦步亦趋的“外在”当代意识),正是在理性的参与下才得以完成的。李克形象的失败就是很好的证明。梁实秋接受的则是二十世纪以后资本主义趋于衰落时期的新人文主义。这种文艺思潮是为了消解资本主义文艺充分发展后出现的弊端所作的文学内部的反思和调整,本质上是所后看的。虽然从产生时间上看,它比十八、十九世纪的文艺观要新,但历史时间的先后并不能决定文艺思想的先进与否。二十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数百年的几乎所有的文艺思想在中国短时间内匆忙地纷纷出现(其实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消化),使梁氏产生一种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同步发展的错觉,他未对中国文学的现状作深入细致地分析,便匆匆举起新人文主义的法宝,这样,梁氏对西方文艺思想的选择和师承就出现了一个历史的错位,用以批评中国新文学实属无的放矢。他虽对新人文主义加以某些变通,却仍然不能避免生搬硬套的弊病,向传统的某些方面认同的做法也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和社会基础。所以,鲁迅指出,梁实秋的文艺观点“是矛盾而空虚的”。实践证明,新人文主义不能济资本主义文艺之穷,梁氏的人性论也同样不能把中国新文学引向正确的方向。

梁实秋、鲁迅的文学批评特点:

梁实秋:撇开历来存在于梁实秋文学批评领域的政治纷扰,立足于学理层面剖析出其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文学道德观。这一文学价值观是他上承传统旁汲西洋炼而成,追求文学作品中的非功利主义的自然而然的道德意义这种道德意义的形成以关怀人生为前提以重善轻美为特点以终极价值的追寻为目标。这一文学价值观立足于文学立场维护了文学本性但也存在着忽视美学因素和文学的时代性等缺陷。鲁迅: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开阔,联想丰富;二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三是知人论世,突出个性;四是概括特征,形成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部编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框架考点梳理.doc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3、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或: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利与弊是什么?)P10-15(知识点整合)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的弊端: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导读:(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 戴望舒 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雨巷》. 2.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3. 艾青 我国现代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歌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4.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家》《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 5.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代表作《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6.郁达夫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字达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和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7.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8.曹禺 原名万家宝23岁时完成的《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知识点归纳大全,word文档方便打印,值得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以下形式的数,如:q/p(p,q为整数且P≠0)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2)相反数的和为0,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者: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a≠0,那么它的倒数是1/a ;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着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着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着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着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着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教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作者:如流水rls 提交日期:2009-8-9 23:24:00 | 分类: | 访问量:1243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育基础知识>>是广大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参加公开招聘的必考科目,我们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教育基础知识指南》一书,供考生考前复习。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考试所占比例约为:教育学基础知识40%,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40%,教育法规20%。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教育学 知识框架

教育学知识框架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形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的物产阶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3、现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360安全浏览器.lnk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中国教育 1、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2、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3、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在正在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内发论 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的定义 遗传素质在人都能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定义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3、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的定义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3、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因素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1、西方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2、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中国近代的教育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目的 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教育目的 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单位:摄氏度(℃)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测量工具:温度计 (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熔化需要吸热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 凝固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晶体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汽化 蒸发过程要吸热 蒸发 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 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过程要放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 升华过程要吸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 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

营销策划的基本框架

营销策划的基本框架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营销策划的基本框架: 一、分析营销机会 1、管理营销信息与衡量市场需求 (1)、营销情报与调研 (2)、预测概述和需求衡量 2、评估营销环境 (1)、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 (2)、对主要宏观环境因素的辨认和反应(包括人文统计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 (3)、购买过程(包括参与购买的角色,购买行为,购买决策中的各阶段) 4、分析团购市场与团购购买行为(包括团购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比,团购购买过程的参与者,机构与政府市场) 5、分析行业与竞争者 (1)、识别公司竞争者(行业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观念) (2)、辨别竞争对手的战略 (3)、判定竞争者的目标

(4)、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5)、评估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6)、选择竞争者以便进攻和回避 (7)、在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中进行平衡 6、确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 (1)、确定细分市场的层次,模式,程序,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细分业务市场的基础,有效细分的要求; (2)、目标市场的选定,评估细分市场,选择细分市场 二、开发营销战略 1、营销差异化与定位 (1)、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形象差异化 (2)、开发定位战略——推出多少差异,推出那种差异 (3)、传播公司的定位 2、开发新产品 (1)、新产品开发的挑战,包括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 (2)、有效的组织安排,架构设计 (3)、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营销战略发展,商业分析,市场测试,商品化 3、管理生命周期战略 (1)、产品生命周期包括需求、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知识框架梳理

中考语文知识框架 第一编语文知识及语言运用 第一部分语音 ?课标解读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我们: (1)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和拼音规则,掌握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给汉字注音,辨识音节拼写并改正错误。 (2)掌握容易读错的常用字的读音,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读准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字词的读音。 ?中考热点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重点以初中阶段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用汉字的读音为主;能辨识形声字、多音字和常见的易读错字的读音;能给汉字正确注音;能根据拼音拼写出正确的汉字。 ?常考题型 1、给汉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根据语境判断汉字读音的正误; 注:设题形式上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 .

近几年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将拼音、书写、语病、修辞、与仿写等放在统一语段里考查,估计今后各地中考试题会更多地采用这一题型。 ?知识要点 一、《汉语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三)韵母表 (四)声调符号 (五)隔音符号 (六)拼音规则 二、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 三、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 四、语音的音变 (一)轻声 (二)儿化 (三)变调 1.上声变调 2.去声变调 3.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4.“一、不”的变调 . .

5.“七、八”的变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集锦 附录三初中生必须掌握的3500字 第二部分汉字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学会用多种检字法。这就要求我们: (1)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 (2)辨析并改正常见的错别字和不规的字; (3)了解汉字构造,辨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4)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5)掌握3500个左右常见字的音、形、义。 ?中考热点 近几年中考题来看,有关汉字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各课课下注释、课后附录所列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字,不考生僻难写字; (2)形近义别的字; (3)音近(同)形异的字。 . .

(完整版)常见文学常识整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陆游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市场营销逻辑框架

《市场营销学》逻辑框架 1.市场的概念、市场的三要素; 2.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的5组相关概念 3.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4.常见的需求状况及对应的营销策略; 5.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产品、推销观念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它们各自的内容与区别; 6.顾客满意、顾客价值、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的概念; 7.顾客认知价值、顾客让渡价值 8.什么是质量,性能质量与适用质量的区别; 9.企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其构成; 10.供销价值链的构成; 11.战略规划执行和控制过程; 12.高绩效业务模型;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3.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基本概念 需要、欲望和需求 产品和服务 效用、费用和满足 ; 交换、交易和关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者 分 析 什么是消费者市场,什么是组织市场,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什么是暗箱,什么是暗箱理论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的6W-1H-7O 不同理论对购买行为的解释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购买行为的四种类型、决策的一般过程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体因素(感觉与知觉、个性、学习、态度、经济因素、生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的含义、构成及理论 组织市场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生产者市场的购买行为分析 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有哪些,什么是采购中心 影响生产者市场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市场营销环境概念,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模型 微观营销环境中竞争者的分类 威胁与机会的分析、评价方法

4.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1.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2.目标市场战略 3.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1.产品策略 2.品牌与包装策略 3.定价策略 4.分销策略 5.促销策略 信息的含义、形态和分类 什么是营销信息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营销调研的内容、方法 市场定义的层次 市场需求的相关内容 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尤其是市场试验法) 计 划 如何规划总体战略 经营单位战略规划过程 营销管理的概念和过程 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 什么是4P 、4C 什么是“两个不可能” 什么是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的方法和理论依据、趋势、标准、原则 怎样评价细分市场、怎样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什么是目标市场 什么是市场定位 如何从产品替代性识别竞争者 什么是定点超越 假设的市场结构模型 理想的利基市场应具备的特征 执 行 产品整体概念 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 产品组合决策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营销策略 什么是新产品 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商标,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品牌资产 品牌化策略、品牌归属策略、品牌名称策略、品牌战略策略 什么是包装,包装的种类 什么是标签,什么是包装标志 包装策略的内容 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 企业定价的三种导向以及各自的思想 什么是市场营销渠道,什么是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的层次及其重要性 批发商和零售商 物流、物流成本 什么是促销 什么是促销组合、促销组合的工具 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广告、销售促进 控 制 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 市场营销控制的4个方面及各方面的内容------年度计划控制、盈利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