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一、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术语和定义

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抗菌性能: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防霉性能:塑料材料及其制品对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二、抗菌性能的评定

抗菌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率。以百分比表示。

微生物死亡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的致死率。以百分比表示。

抑菌环:在培养皿中,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圈。以毫米表示。

最小抑菌浓度(MIC):样品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最小浓度。以百分比表示。

最大耐受浓度(MCC):样品对微生物的最大耐受浓度。以百分比表示。

三、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

试验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种,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如抑菌环试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试验报告:记录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四、塑料材料及其制品的防霉性能测试

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塑料材料或制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霉菌菌种,如黑曲霉、黄曲霉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防霉性能测试方法,如砂浆盘法、三角瓶法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防霉等级评定:根据试验结果,评定塑料材料或制品的防霉等级。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陶瓷抗菌检测标准

陶瓷抗菌检测标准 陶瓷抗菌检测标准 一、引言 陶瓷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随着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陶瓷抗菌性能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陶瓷抗菌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陶瓷产品的抗菌性能。 二、抗菌性能的评估指标 陶瓷抗菌性能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抑菌率:抑菌率是评估陶瓷抗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材料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是评估陶瓷抗菌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材料对细菌的杀灭作用程度,通常用对数值表示。 3. 持久性:持久性是评估陶瓷抗菌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表示材料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是否能够持续一定时间。

三、陶瓷抗菌检测方法 陶瓷抗菌性能的检测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标准。以下是常用的陶瓷抗菌检测方法: 1. 接触法:将待测陶瓷样品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后,通过计算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评估陶瓷的抗菌性能。 2. 悬浮法:将待测陶瓷样品悬浮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通过计算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评估陶瓷的抗菌性能。 3. 漂浮法:将待测陶瓷样品放入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通过计算细菌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陶瓷的抗菌性能。 四、陶瓷抗菌检测标准 为了确保陶瓷产品的抗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制定了一系列陶瓷抗菌检测标准。以下是常用的陶瓷抗菌检测标准: 1. GB/T 27920-2015《家用和类似用途表面材料和饰面材料抗菌性能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表面材料和饰面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价。

2. GB/T 36246-2018《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抗菌性能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价。 3. ISO 22196:2011《塑料制品抗菌性能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塑料制品的抗菌性能评价。 以上标准均包含了陶瓷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试验条件和结果判定等内容,可以作为陶瓷抗菌性能检测的参考依据。 五、结论 陶瓷抗菌检测是评估陶瓷产品抗菌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陶瓷产品的抗菌性能。希望本文介绍的陶瓷抗菌检测标准和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促进陶瓷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卫生保障。

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检测标准

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检测标准 1.抗菌塑料及其制品的抗菌性标准 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塑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的测试评价方法是客观反映抗菌性测 定结果的关键。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抗菌材料的亲(疏)水性、所用抗菌剂的溶出性、以及抗菌材料的外在形态等,研究和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法。 ①贴膜接触抗菌试验法抗菌塑料这一新材料的发展时间较短,在抗菌标准研究方面滞后。国际ISO无此类抗菌标准,即使在起步较早的日本,也还没有出台国家标准(JIS标准)。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1995年制定了《抗菌加工产品抗菌力试验法I:薄膜密着法》行业标准,并在1996年出补充版,1998年又作修订。由于近十几年来日本在抗菌塑料和抗菌剂 研究应用方面的迅速发展,1993年日本国内成立了行业性团体″银等无机抗菌剂研究协议会″,1996年改称“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SIAA,Society of Industrial-technology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上述抗菌测试标准即由SIAA提出,推荐用 于表面光滑的塑料、橡胶、陶瓷等。据悉,SIAA正在申请升级为JIS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试验方法与日本抗菌标 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具体操作细节和结果判定上有所区别。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依据GB 15979,并参考日本方法后,制定了QB/T 2591-2003《抗菌塑料》企业标准,其《抗菌塑料抗菌性能测试方法(贴膜法)》规范了具体操作和结果判定。这一方法通过 布菌接触试验样品一定时间后,分别对测试样品和空白对照样的细菌进行活菌检测,从而 获得抗菌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企业标准在控制产品质量上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国内 几家同行也已采用这一标准。 ②振荡接触抗菌试验法对于非溶出性抗菌材料,通过强烈振荡增加抗菌测试物和试验菌 的接触,不失为另一种适用的实验评价手段。这一方法在纺织品和纤维的抗菌性测试方面 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纤维无法采用贴膜接触法。同样,表面粗糙的样品也要采用这种方法。在震荡接触试验中,塑料经破碎后进行测试。依据这一原理所制定的测试方法,不同 的单位和企业有所不同,其结果可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目前见到的有国家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非溶出性抗菌材料抗菌性》(1999年6月颁布),上海市卫生防疫站SBZ1036-96 《非溶出性抗菌卫生用品效果测定方法》,美国Dow Corning公司纺织品抗 菌测试方法,和日本一家企业的抗菌塑料抗菌性测试方法。笔者认为,在制样、震荡液用 量及震荡时间等测试参数上要统一规范。 ③抗真菌试验方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国家标准,用于评价塑料或其它材料的 抗微生物(主要是指霉菌)性。根据霉菌在塑料上的生长程度,将塑料的抗霉菌性按等级 进行定性划分,如中国国家标准GB 2423.16-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 验J:长霉试验方法》,判定等级为从0级到3级,分为4级。0级防霉等级最高,在显 微镜下放大50倍仍看不到长霉;3级防霉等级最低,肉眼可见的长霉面积有25%以上。 与此相对应的标准有,国际标准《ISO 846 1997(E)Plastics---Evaluation of the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摘要: 1.抗菌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 2.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 3.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 4.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的发展和标准 正文: 一、抗菌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 抗菌测试,顾名思义,是指对材料、产品或表面抗菌性能的检测和评估。在当今社会,抗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食品等多个领域,对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抗菌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这些材料或产品具有有效的抗菌功能,从而降低细菌滋生、传播疾病的风险。 二、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菌种:测试中所使用的菌种应当具有代表性,包括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抗菌测试方法有琼脂扩散法、过滤法、静态浸泡法等。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产品。 3.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需要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评价指标:抗菌测试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抗菌率、抗菌活性等。抗菌率

是指材料或产品对某种菌种的抑制生长能力,抗菌活性则是指其对多种菌种的综合抑制能力。 三、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 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 1.医疗领域: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需要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和产品,以防止细菌滋生,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家居领域:家具、家电、厨具等日常用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有助于提高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 3.食品领域:食品包装材料的抗菌测试,可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易受到细菌污染。 4.纺织领域:衣物、家纺等纺织品的抗菌测试,有助于提高穿着舒适度和使用卫生程度。 四、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的发展和标准 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近年来,我国抗菌测试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测试方法和设备上不断更新,而且在测试标准上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与国际接轨。 总之,抗菌测试对于确保材料的抗菌性能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iso22196-2011细菌测标准

ISO 22196-2011 细菌检测标准 1. 采样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对细菌进行检测时的采样方法。在采样过程中,应尽量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且能充分反映目标细菌的情况。采样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样品。 2. 细菌种类识别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种类的识别方法。在进行细菌种类识别时,应采用可靠的生化试验和形态学观察等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别。同时,应使用标准菌株进行比对,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细菌数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在进行细菌数量测定时,应采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使用菌落计数法对细菌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应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细菌毒力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在进行细菌毒力检测时,应采用小鼠或大鼠等实验动物进行感染实验,以评估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动物保护伦理要求,并控制实验条件,如感染剂量和感染途径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抗菌药物敏感性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检测方法。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时,应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试验,并采用标准化的

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同时,应控制试验条件,如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6. 细菌基因指纹分析 本标准规定了细菌基因指纹的分析方法。在进行细菌基因指纹分析时,应采用DNA指纹技术对细菌基因组进行分析,以获得细菌的基因指纹图谱。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的基因指纹图谱,可以确定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此方法有助于对细菌进行分类、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 7. 质量控制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细菌检测时的质量控制要求。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采用质量控制标准对试验过程进行监控。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摘要: 一、抗菌测定国标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1.抗菌测定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2.我国对抗菌测定标准的需求 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1.抗菌测定的基本概念 2.抗菌测定国标的主要内容 3.国标适用范围和领域 三、抗菌测定国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 2.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四、抗菌测定国标在未来的发展和完善 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 2.持续更新和完善国标的措施 3.为医药领域提供持续支持 正文: 一、抗菌测定国标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抗菌测定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抗菌测定,可以评估抗菌药物对特定细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为

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我国对抗菌测定标准的需求迫切,这不仅有助于规范抗菌测定方法,还能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1.抗菌测定的基本概念 抗菌测定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我国抗菌测定国标主要包括测定方法、实验条件、结果评价等内容,旨在为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2.抗菌测定国标的主要内容 我国抗菌测定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评价、实验报告等。这些内容为抗菌测定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国标适用范围和领域 抗菌测定国标适用于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领域,以及药品注册、临床试验、医院制剂等环节。通过执行国标,可以提高抗菌测定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抗菌测定国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 抗菌测定国标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医药企业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此外,国标还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抗菌测定国标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

5a抗菌标准

5a抗菌标准 “5A抗菌标准”是指一种有关产品抗菌能力的标准,其中5个A 分别代表了五个方面的要素,即:抗菌剂类型(Antimicrobial agent),抗菌效果(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抗菌时长(Antimicrobial duration),抗菌范围(Antimicrobial spectrum),以及抗菌安全性(Antimicrobial safety)。下面,我 们将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A,即抗菌剂类型,是指产品中所使用的具有抗菌性质的 化合物。常见的抗菌剂类型有银离子、氯代酚类、季铵盐类等。产品 所使用的抗菌剂类型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第二个A,即抗菌效果,是指产品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杀灭 能力。抗菌效果可以通过实验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的微生物 进行测试,得出杀菌率等数据。常见的测试方法有环境表面抗菌试验、洗手液抗菌试验、织物抗菌试验等。 第三个A,即抗菌时长,是指产品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的抗菌效果。抗菌时长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的使用测试,得出其抗菌效果 可持续多长时间。产品的抗菌效果持续时间越长,其抗菌能力就越强。 第四个A,即抗菌范围,是指产品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不同 的抗菌剂具有不同的抗菌范围,在商品选择抗菌剂时,应该根据预期 使用场景中所需要抗菌的细菌或真菌种类选择具有相应抗菌范围的抗 菌剂。 最后一个A,即抗菌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中不会对人体造成 危害。抗菌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对微生物起到抑制和杀灭的作用,但是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情况也有发生。因此,选择抗菌剂时需要综 合考虑其抗菌效果和安全性,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且符合国家标准 的抗菌剂。 总之,“5A抗菌标准”旨在提高商品的抗菌效果、抗菌持续时间和安全性,这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健康保障。同时,企业也应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 1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

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7版)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5版)时间:2015-06-11 07:21:49 来源:中国抗菌产业网点击量:431 抗菌材料标准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HG/T 4317-2012 含银抗菌溶液 SN/T 3122-2012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剂 光催化抗菌标准 ISO27447:2009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 JIS R1702-2012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抗菌加工製品の抗菌性試験方法·抗菌効果 JIS R170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バクテリ JIS R175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可視光応答形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30706-2014 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 抗菌塑料标准 ISO 846-1997 塑料--微生物作用的评价 ISO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JIS Z 2911-1992 抗霉性试验方法 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 ASTM G21-96(2002)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 ASTM D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 ASTM E2149-2013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GB/T 31402-2015 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抗菌金属标准 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锈钢第1部分:电化学法 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 SN/T 2399-2010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抗菌陶瓷标准 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JISZ28012000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日本国家标准 JIS Z 2801:2000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引言 本标准是为规范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制定的,并于1998年12月在“生活相关新型(抗菌)功能制品会议”的报告上公布的,(亦称“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本标准规定了作为抗菌制品重要性能之一的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抗菌制品的其他重要性能,包括安全性、性能持久性以及制品标识则请参考“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制品(包括中间制品)表面抗细菌活性及效果的测试方法。 备注:本标准暂不包括抗菌制品的其他功能,如抗真菌性能和除臭性能。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IS K 0950 灭菌塑料培养皿 JIS K 0970 微量移液器 JIS K 3800 二级生物安全柜 JIS K 8101 乙醇(99.5) JIS K 8150 氯化钠 JIS K 8180 盐酸 JIS K 8263 琼脂 JIS K 8576 氢氧化钠 JIS K 9007 磷酸二氢钾 JIS K 9017 磷酸氢二钾 JIS L 190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JIS R 3505 玻璃量具 3. 定义 本标准中用到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 a)抗菌抑制制品表面细菌生长的状态。 b)抗菌整理为获得抗菌效果而进行的处理。 c)抗菌制品实施抗菌加工后的制品。 d)抗菌活性值抗菌制品和未处理制品在接种细菌培养后,得到活菌数目对数的差值。 参考资料:JIS L 1902的抑菌(静菌)活性和本标准中的抗菌活性概念相同。 e)抗菌效果根据抗菌活性值判定抗菌制品抗菌效果。 4.抗菌效果 按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抗菌制品的抗菌活性值应不小于2.0,超过2.0的数值若取得各相关单位同意也可采用。

QB、T2591-2003轻工业抗菌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QB、T2591-2003轻工业抗菌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2003-10-01实施 2003-09-29发布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Antimicrobial plastics―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JIS Z 2801―2000, Antimicrobial products―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NEQ & ASTM G21―96,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 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 NEQ) QB/T 2591—200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ICS 83.080.01 G31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对抗菌效果的评价。本标准的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应于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英文版),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21—1996《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性的测定》(英文版)。本标准与JIS Z 2801—2000和ASTM G2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相关文档